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16/6/20  英國倫敦英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07-0010

  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八頁,我這個本子是第八頁,我將經文念一段,大家對一對地方。我這個經本是第八頁,我們從第二行看起: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到這裡是一段。我們昨天跟大家學習到前面一段經文,前面經文世尊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昨天我們學習到這段經文,可以說是有緣遇到佛法,聽聞世尊給我們講《地藏菩薩本願經》,聞是地藏名字,我們現在大家都聽聞了,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遇到菩薩,聽到這部經,聽到佛給我們介紹地藏菩薩,我們歡喜、讚歎、瞻禮、稱名,或者供養,乃至彩繪、雕塑地藏菩薩的聖像,這個果報非常殊勝,這個人應當得百返,百就是一百次,人間天上往返,生到天道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帝釋天,欲界第二層天。最殊勝的是永不墮惡道,在這個六道裡面永遠不墮三惡道,這個果報就非常殊勝。這個昨天跟大家學習過,在六道裡面要永不墮惡道,根據經典上佛跟我們講的,在小乘證得初果須陀洹,大乘圓教初信位,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這樣就是聖人了,在三不退裡面得到位不退,位不退他就是不會再退到凡夫的位子,他只有往上提升,不會再退到六道凡夫。

  在《四十二章經》佛給我們講,證得須陀洹果的聖人,這個聖人在佛法修學的地位是最低的,叫小小聖,還沒有出離三界。但是這個小小聖就不得了,他得到位不退,三不退他得到位不退,不會退到凡夫。我們供養地藏菩薩,要得到這個殊勝的果報,必須要修行,要懂這個修行的理論方法,才能得到經典上講的功德利益。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懂。所以這個當中它有修行的,譬如說稱名,稱名就是淨土裡面講的稱佛名號,那你稱菩薩名號也是一樣的道理,甚至你修任何一個法門,原理原則都是相同的,只是方法門徑不一樣,原理原則是一樣的,都是修戒定慧的。稱名,我們念南無地藏王菩薩。有人打地藏七,有人打觀音七。以前我在家,我們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韓館長在的時候,辦大專佛學講座,講座圓滿請明訓老法師帶我們打一個觀音七,那個時候我在家,我參加過一次。明訓老法師現在年紀也大了,八十七歲,三時繫念就是他教我們的,他是蘇州人,到台灣來的。我們打佛七是最普遍的。

  最近我們淨老和尚常常勸我們同修要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要看一千遍,所以我現在到哪裡都帶了光碟。我們這邊流通處有這個書跟光碟,那天我就請楊居士去買個電視,現在你們到樓下我都播放。過去我們老和尚要我們道場晚上播他講《地藏經》的光碟,在我們台北華藏也播了好幾年,晚上十點到早上六點播放,就是光碟讓它一直播,一集一集一直重複的播,這個地方的眾生,有形、無形的眾生都得利益。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我聽了幾遍,聽到有一句話倒是滿重要的,有些居士跟他談話,就像聊天一樣,也不像講開示,大家坐得恭恭敬敬的,就像坐在客廳大家對話這樣的。有人問念佛,海老講,念佛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不算念。這句話就非常重要,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不算念佛,這句話就很關鍵。為什麼要念到一心不亂才算念?念到一心不亂才有把握決定往生西方,才有把握,不用人家助念了,這是一個標準。

  我們在此地看到稱名、供養、瞻禮,這些都是修觀的方法,稱名修念佛的方法,念地藏王菩薩跟阿彌陀佛那個方法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要念到一心。念阿彌陀佛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不算念,那念地藏菩薩也是一樣,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也是不算念。沒有念到這個標準,你就達不到經上講的這些功德利益,但是種善根這個利益是有。種遠因,遠就是將來善根成熟了,知道修行了,那個時候利益就現前。在現在,你不懂得這樣修,是累積善根、培植善根。多念,總是有利益,多拜佛、多念佛,總是有利益,這個利益是功不唐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這個利益是決定有的。我們要得到經上講的功德利益,就要懺除業障,業障消除了,你修的福報它就現前。我們修的福報為什麼不能現前?因為業障還沒有懺除。所以懺悔業障這個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課。

  所以我們淨老和尚過去跟章嘉大師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跟他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不管你求什麼,都會有感應,都能滿你的願。但是章嘉大師又跟他講,當你有求沒有感應的時候,這個時候要知道自己有業障去障礙住才沒有感應,有業障就要懺除業障。怎麼懺除?《了凡四訓》講的改過之法,大小乘經典講的改過,斷惡修善就是真正的懺除業障。特別《了凡四訓》這個改過之法講得很詳細,這個我們也需要來學習。經典講的都有它修行的道理在,有事相,有理論,有修學的方法,這些必須要明瞭。

  我們今天這段經文,佛又接著告訴文殊師利菩薩,也是給我們大家講,『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昨天跟大家講過了。「地藏菩薩摩訶薩」,菩薩是通號,發心修六度萬行統統是菩薩,你去受菩薩戒你也是菩薩,你現在發心要作菩薩,你就是菩薩。菩薩這個層次很多,有初發心的菩薩,有最高的等覺菩薩,這個當中有凡夫的菩薩、聖人的菩薩,都是菩薩。所以你發心作菩薩,你不能說我不敢當,你不敢當怎麼作菩薩。有人去受了菩薩戒,叫他菩薩,他說他不敢當。不敢當你受什麼菩薩戒?你受菩薩戒就是菩薩,就是要發願當菩薩。所以地藏菩薩這個名號不是指定哪一個人,它是一個法門,你只要依這個法門來修學成就了,統統叫地藏菩薩。你發願依照地藏菩薩的行願來修行,那你就是地藏菩薩,所以他不是限定哪一個人。其他,大家都可以以此類推,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大勢至菩薩,是不是只有一個人?不是,太多了,無量無邊。下面,「分身集會品」會講到,十方世界的地藏菩薩統統來集會。這裡舉出幾個例子來做代表,讓我們知道地藏菩薩它是一個修行的法門。

  『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講到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我們就不要去想了,不要去度量了,不要去測度了,你愈測度就愈遙遠,經典就告訴你不可說了,這個就是要放下我們的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明白了。像《妙法蓮華經》講的,佛是講得很清楚,「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講了很多不可思議、不可說,聲聞、緣覺都不能測度佛智。有人問六祖大師說,為什麼不能測度?為什麼都測不出來?怎麼去度量都度量不出來?請教六祖。六祖開示說,你愈度量就愈遙遠,問題就出在你在度量,你不要度量你就明白了,不能用你的心意識去度量,你才能見到事實真相。所以凡是看到大乘經的經文,我們就不要刻意去想,你了解真實義這個概念,等到哪一天你開悟,你就明白了。不明白,多聽,聽久了就明白;想不通,不要刻意想,刻意想叫打妄想。不要刻意想,讀經一直讀、一直聽,讀久、聽久、念久了,有一天你心定下來,那就豁然開悟了。

  「久遠」,講很久很久以前,這個時間太長了。時間是不相應行法,這個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時間講很長遠以前,就不是現在,很長遠,很久以前。地藏菩薩,『身為大長者子』,大長者子有兩種說法,「子」這個字是我們中國古人對人的一個尊稱,就像我們稱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子,這是尊稱。就像我們現在人稱先生,古時候稱子就是對他一個尊稱。如果用尊稱的意思來講,用現在話來講,大長者先生,大長者子。這個大長者,什麼叫長者?長,我們講長老,或者他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學問、有道德,這樣的人就是大長者;他的聰明、財富、身分、地位都被社會大眾所尊重,我們就稱他為大長者。另外一個意思,子就是兒子,大長者的兒子。有這兩個意思,兩個意思也都可以講得通,他是大長者他本人,還是大長者他的兒子都好,我們也不要去計較這些,這就不重要。是地藏菩薩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他有一生的身分是大長者子的身分。他那個時代的這個世間有一尊佛出現,『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這尊佛在當時的名號就是叫「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佛的名號它也不是一定的,看他在哪一個世界,那個世界的眾生當時是什麼根器,什麼樣的程度,當時那個世界眾生的情況是怎麼樣的,是修善比較多,還是造惡比較多?在那個時候眾生的問題毛病是哪一些,針對當時眾生的需要來建立這個名號。所以佛的名號不是說我喜歡哪一個名號,我自己喜歡這個名號我就用這個名號,不是,佛他沒有念頭。《金剛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佛無法可說,佛沒有說法,誰說佛說法這個人謗佛,佛哪有說法。沒有說法,為什麼說那麼多?不是佛他要說的,是眾生的需要,眾生的感,佛的應,它自然一個感應。眾生需要什麼,佛就跟他說什麼,不是佛準備跟眾生說什麼,不是這樣的。

  所以這是當時眾生他的需要,佛這個名號就針對當時眾生的情況來建立,也就是當時他教學的方針。就像我們這個時期,五濁惡世,又處在減劫,佛在減劫當中出現,佛號叫釋迦牟尼佛。釋迦也是印度梵文的音譯,翻成中文的意思叫能仁,能夠行仁慈的人,釋迦是這個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就是心清淨、心安定。為什麼叫做能仁、寂默?仁是仁慈、仁愛。我們現在娑婆世界的眾生大多數缺乏慈悲心,心不慈悲,沒有慈悲心,最普遍的現象就是殺生吃肉大家不覺得奇怪,不知道這是造惡業,都以為很正常,他沒有憐憫眾生的心,沒有慈悲心。我們這個世界現在這個時代的眾生就是沒慈悲心,不但殺眾生,還害人,還殺人,殺人用刀劍殺還不夠,現在還發明核子彈,殺得比較多一點,比較徹底一點。這個人心好不好?實在講,比那個虎狼還殘忍,人的心比虎狼還壞。虎狼、獅子牠只不過是靠牠身體的力氣來傷害其他的動物,牠不會去製造核子彈來毀滅地球,是不是?人多壞,發明這些東西,發明這些科技來毀滅地球,你說人類的心比虎狼、獅子壞多少倍,一點慈悲心都沒有,因此佛在這個時代教化眾生就要用能仁,就是教大家要修慈悲心。寂默就是說這個時代的眾生心定不下來,心散亂,心定不下來。本來就心浮氣躁,加上外面五欲六塵的刺激,那心就更浮躁、更浮動。心浮氣躁就會製造很多社會問題、家庭的問題,心浮氣躁容易造惡業,現代人都心浮氣躁。

  所以《太上感應篇彙編》裡面講,人能收攝浮氣,「遇親便能孝,遇善便能果,遇辱便能忍」。一個人如果能夠收攝心浮氣躁這個氣,回歸到心平氣和,遇到父母親他就能孝,能夠孝順。反過來講,為什麼不能孝順?心浮氣躁,對父母就不孝,他就不能盡孝。所以要把這個浮躁的心收攝到心平氣和,他自性的孝心就顯露出來,他就能去孝親,孝親他就能尊師。人能收攝浮氣,遇善便能果,遇到善事他就很果斷、很果決,毫無猶豫的去做。人能收攝浮氣,遇到侮辱的事情,他就能安心忍受,他就不會動怒,他心平氣和。現在我們看到人家講話很衝,動不動就發脾氣,那肯定就是心浮氣躁。這個毛病現代社會上的人很普遍,很多,特別是年輕人,心浮氣躁非常嚴重。為什麼?因為現在家庭父母沒教。父母為什麼沒教?做父母的他也不懂,他的父母也沒教,也不懂。我們老和尚講,中國傳統文化最少丟掉一百年,現在中華民國是一O五年,起碼也丟掉一百年。一百年這麼長的時間沒有人講,大概曾祖父輩的才知道,恐怕祖父輩的都不知道,聽都沒聽說過,他怎麼會知道?

  古時候讀私塾都教聖賢書,讀書人都修心養性,先修定,先修根本智,再修後得智。現在人是根本智不要了,就修後得智,修得心浮氣躁,懂得很多,但是心定不下來,心浮氣躁沒智慧,這個是我們現代人的通病。所以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叫釋迦牟尼佛,沒有慈悲心,教我們要修慈悲心;心浮氣躁,教我們要心平氣和;佛是覺悟,大徹大悟。這是針對這個時期教化眾生的一個方針,在娑婆世界這個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釋迦牟尼佛號表法的意思就非常重要,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缺少什麼、要修什麼。如果釋迦牟尼佛到極樂世界,那不用釋迦牟尼,到那邊大家統統都叫阿彌陀佛,那個地方的人不會心浮氣躁,也不會讓你造惡業,沒有那個因緣讓你造,大家去那邊,個個都是無量光、無量壽。所以在哪個世界、哪個地區,針對什麼對象、哪些眾生,佛號是這樣建立的。

  這尊佛的名號,我們顧名思義,「師子奮迅」,獅子是野獸之王,牠行動非常快速。師子(獅子),我們常常看到經典上講,佛說法就像獅子吼一樣,獅子出來一吼,百獸腳都軟了,就跑不動,就被降伏了,這是表佛說法像獅子吼,一些邪知邪見都被降伏了。奮迅是快速,破這些煩惱非常快速,我們一般講快刀斬亂麻,毫不猶豫。「具足萬行」,這是講我們自性,我們一般講六度萬行,六度一展開就是萬行,萬它是形容,不是數字的一萬,它是形容圓滿,在方方面面都具足、都圓滿。這個是如來他的名號,在這個時代。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看到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在我們人間示現的。在古印度,這個看相算命的,社會上大家公認的,最好的相、最富貴的相、最圓滿的相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八十種隨形好。這個在經典上三十二相每一相、八十隨形好每一好名數上都有,大家去查《三藏法數》,或者《教乘法數》都有。佛這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每一相都有它的因果,這一相他是修什麼因,然後有這一相的相好果報。平常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常講,三世不打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子,這是我們一般人修的不妄語。三十二相它這一相,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整個臉蓋住,這個叫廣長舌相。這個三十二相是在人間的,是我們人間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轉輪聖王他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如果修善,大家都修十善修得很好,就會感應領導是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就是以十善來教人民的,以十善業來教人民。所以這個都是感應,人民造惡業多,就感應不好的國王;人民造善業多,感應好的國王。轉輪王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跟佛一樣,但是沒有佛那麼殊勝,有這個差別。

  長者子看到佛的相好,『千福莊嚴』,「千福」也是形容福報很圓滿,修很多福,知道這個相好從哪裡來的?修福來的。佛度眾生必定要有相好,相好怎麼來?要修福,你要修福報,所謂福慧雙修。修福為什麼?不是佛他愛漂亮,不是的,他要度眾生的。如果佛成佛了,他的相是醜八怪,眾生看到就跑了,他經講得再好,眾生也不願意聽,不願意來親近。所以,佛成佛了他還要修福,修這個相好。修這個相好幹什麼?為了度眾生,眾生看到相好,吸引他來親近、來學佛,眾生才要來。所以《楞嚴經》,阿難尊者他是什麼動機出家?他遭遇到摩登伽女之難,佛交代文殊菩薩用咒語去給他解救,把他們兩個人帶到佛前,告訴他們兩個宿世的因緣。佛就問阿難,你當時為什麼要跟我出家?就是你是什麼動機、什麼想法,想跟我出家?阿難就回答,他說看到佛(佛是他的堂兄),看到佛這個相好不是父母生的,是修來的,肯定是修行修來的,他也想修得跟佛一樣的相好,所以他才出家的。他是這樣的動機出家的。

  此地這個大長者子,也是被佛的相好所攝受,看到佛相好莊嚴,他就跑去問佛,『因問彼佛』,問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問佛,他知道這個一定是修來的。說『作何行願,而得此相』,你修什麼行、發什麼願,而得到這個相好?可見得大長者子他也不是普通人,他也是內行的,知道這個相是修來的。『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就告訴這個長者子說,如果你也要證得像我這樣的身相,相好莊嚴,應當需要發願久遠,不是短時間,「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在六道裡面受苦的眾生都要幫助他們得解脫,幫助這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才能證得這個相好莊嚴,才能得到這樣的身相。下面,佛又告訴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這是說出第一個地藏菩薩。所以《地藏經》講第一個地藏菩薩就是先介紹大長者子,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那個時代的人,他是這個因緣發願,『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沒有時間限制的;『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在六道都是罪苦眾生。眾生只要沒有脫離六道都是要受罪、要受苦的,生到人天善道也不究竟,時間很短暫。在六道生死輪迴,實在講墮三惡道的機會多,墮落三惡道的時間長,生到人天善道的機會少、時間短。所以佛在經上常用須彌穿針、盲龜浮木、爪上土比喻人身難得,在六道生死輪迴要輪迴到人道來不容易,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墮到三惡道要再得人身,那時間非常遙遠,很長。所以古大德講,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的眾生,實在講三途是家鄉,人天是客居,到人天善道好像來作客的,一下子又回去了,說明在三惡道的時間很長很長。所以沒有脫離六道都是罪苦眾生。所以這個地方他不是說為罪苦三惡道眾生,他說罪苦六道眾生,六道統統是苦。起碼你要度眾生度到他超越六道,證得一個阿羅漢,這是最低標準的;最圓滿的就是幫助眾生成佛,那就得到究竟圓滿的解脫了。

  度眾生也沒那麼好度,度眾生要有方便,所以這叫「廣設方便」。『盡令解脫』,這句很重要。我們佛門有句話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度眾生如果只有慈悲心、沒有方便度不了,有方便、沒有慈悲也不行,必須要有慈悲又要有方便。有慈悲、方便,這個當中就必須要有智慧,你才知道怎麼廣設方便去幫助眾生。眾生的根器不一樣,時代不一樣,地區不一樣,都要有方便。所以佛菩薩度眾生他這個善巧方便很活潑的,都是隨時因應眾生的情況來教化眾生,這樣才能度得了眾生。這個我們也必須要明瞭,這是佛菩薩有大智慧,也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現在還是凡夫,也要學習慈悲方便,目的總是「盡令解脫」,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得到解脫,統統成佛了,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要發這個願。

  有一些同修看到地藏菩薩發這個願,地藏菩薩修那麼久了,不可說不可說劫,現在還是菩薩,很關心地藏菩薩哪一天他才能成佛?很關心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他是不是就不能成佛了?給大家講真話,實在他早就成佛了,他度的學生統統成佛了,他還不成佛嗎?什麼叫成佛?明心見性就成佛了。示現菩薩身,那是示現,好像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老師示現上講台,老師上去講,學生在下面聽。在下面聽的人是不是都不懂?有真懂的,跟佛一樣的,不是沒有,一佛出世,千佛擁護。所以佛菩薩這個身分他是隨類化身的,佛菩薩他沒有定相,所以我們不要時時去執著這個相。所以這一點我們就不用擔心。地藏菩薩他如果以這個願來示現,當然他就是示現菩薩身,地藏菩薩的身分。阿彌陀佛能不能示現地藏菩薩的相來度眾生?行不行?釋迦牟尼佛能不能示現地藏菩薩?觀音菩薩能不能示現地藏菩薩?跟大家講真話,所有的佛菩薩統統能互相示現,這樣大家應該沒有疑惑了,能夠互相示現。好像在舞台上,我也可以扮演老師,我也可以扮演學生,可以互相調換角色。這樣行不行?可以。佛沒有定相,沒有定法,只要對眾生有幫助的,他就示現什麼相。

  所以不要為地藏菩薩操心,他早就成佛了,他度的學生統統成佛了,他還不成佛嗎?只是他沒有示現那個身分而已,實際上他早就成佛了。成佛是心成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叫佛。成佛他什麼相都可以現,觀世音菩薩三十二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觀音菩薩,他應以佛身得度,觀音菩薩就現佛身,觀音菩薩可以現佛身,難道地藏菩薩就不能現佛身嗎?當然也可以,佛也可以示現菩薩身。這個本跡因緣你搞清楚了,對大乘經講的就不會有疑惑,他當時因地就是發這樣的願成就的。所以,如果佛菩薩他用地藏菩薩這個名號,那他一定是示現菩薩,一定是以菩薩的身分來示現的,不會用佛的身分來示現,這樣跟他的本願才相應。所以,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他還在作菩薩,這個就是發這樣的願就叫做地藏菩薩,如果你發這個願你也是地藏菩薩,所以地藏菩薩不是限定哪一個人。這是介紹第一位地藏菩薩,是一個大長者子,他發這樣的願成就的,成為地藏菩薩。下面就介紹第二位: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到這裡是一段。這段又講出一個公案,『又』,佛又接著說第二位發願成就地藏菩薩的一個例子。『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那個時間不可思不可議,沒得思議的,太長了。『時世有佛』,我們看到這個經又是不可說,又是不可思議,佛為什麼都一直講,到底時間有多長,怎麼都那麼長,沒有短一點的嗎?如果我們這樣,又在打妄想,你就真的看不懂大乘經的真實義,真實義就是叫你不可思、不可議,你還偏要思、偏要議。所以講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真實義,這個就是要你悟入的,悟入你就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了。時間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華嚴經》講「念劫圓融」,一念非常短暫,可以給它延長到無量劫,無量劫可以給它濃縮成最短的一念,可伸縮的。為什麼可伸縮?那假的。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它這個真實義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知道。

  那個時候有一尊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尊佛的壽命也很長,『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實在講佛的壽命是無量壽,我們每個人也都是無量壽,我們自己無量壽我們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無量壽。為什麼不知道?因為迷失自性,迷了。實際上,每一個眾生統統無量壽,自性它本來就無量壽。大經上講不生不滅,什麼叫不生不滅?密宗講阿字本不生,大乘經講不生不滅。什麼叫不生?不生意思就是它本來就存在的,本來就有,那就叫不生。如果本來沒有,現在忽然有了,那個叫生。本來沒有,現在有了,那就生,生它就會有滅,有生有滅那是假的,那是虛妄的。我們在眼前當中,我們看到有生有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植物有生住異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有生滅,有生有滅那是假的。有生有滅這個假相當中它有一個真的不生不滅,在哪裡?在我們每一個人六根那個根性,那個不生不滅。你這個身體壞了,去換一個身體,換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事實是這樣。有沒有死?沒有死,是一個轉換而已,這六道輪迴事實真相是這樣。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眾生真的他本來就沒有生滅,現在迷在這個假相裡面,冤枉在受六道輪迴生死之苦。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教我們回歸自性,教我們回家,教我們找到自己本來不生不滅的自性,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現在不管你是什麼身分,在家出家、男女老少,《華嚴經》講的五十三位善知識,出家六個,其他都是在家,各行各業都有,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你只要明心見性,你就是佛,平等的。

  這尊佛佛號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個名號也很明顯,覺華,覺是什麼?大徹大悟叫覺。我們這個新的花開了,像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常常在念迴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悟入無生法忍。一個人大徹大悟了,見到自性,自性本定,它本來就是定的,它沒有什麼出定入定,自性它本來就定。六祖大師開悟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它本來沒動,我們現在看到動了,動那不是自性,那是阿賴耶,無明在動,自性沒動。你自性本定,就得大自在,這個王是形容自在的意思。好像一個國家的國王,他最自在,他發號司令,大家都要聽他的,他最自在,所以叫自在王。我們如果明心見性,我們個個都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所有佛的名號我們自性都有。如來,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佛佛道同,如來是佛十種通號之一。這尊佛壽命長,壽命長代表福報大。

  『像法之中』,每一尊佛示現他都有正法、像法、末法。我們這個時期是減劫,不是增劫,所以人壽短。佛出現在世間,佛滅度後一千年是佛的正法時期,正法就是戒律成就,大家只要持戒就能斷煩惱,證果,證阿羅漢果,甚至破無明。戒律清淨就能得定,就能開智慧斷煩惱,證得果位,起碼證阿羅漢果,所以佛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證果的人少了,禪定成就,得定的人多,證果的人少。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末法時期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得禪定的也沒有了,只有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才能得解脫。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我們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三千年過去了,進入末法第二個一千年,末法是一共有一萬年。

  這尊佛像法之中,他也是到了像法,禪定成就這個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女。婆羅門在印度的四個種姓當中是最尊貴的,就是貴族,我們現在講貴族,是婆羅門,再來是剎帝利。這位婆羅門女,『宿福深厚』,她宿世就有修很大的福報善根,非常深厚;『眾所欽敬』,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不但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可見得她福報很大,有福報的人都有護法善神來保護她。但是她的母親就不一樣了,『其母信邪,常輕三寶』,她的母親偏偏去信邪教,聽信邪師說法,聽到邪師說法,她對三寶就生不起恭敬心。「常輕三寶」,常就是常常,都是輕視三寶,不尊重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聖女」就是這個婆羅門女,「廣設方便」,就是用種種善巧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勸」是勸導,講話來勸諫。在《弟子規》講,父母有過,孝順兒女也要勸諫。勸諫當然不能像訓斥小孩一樣,因為畢竟他是長輩,講話口氣不能像罵你小孩子一樣。所以《弟子規》講要「怡吾色,柔吾聲」,你態度要反轉,臉色要好,不能凶巴巴的,把父母抓來訓一頓,這個對父母就失禮了。

  所以這個聖女當然她知道,勸就是這樣來勸諫,誘就是用各種方面來誘導,誘導她的母親,希望她的母親改邪歸正。一個孝順的兒女她總不希望母親誤入歧途,將來果報就不好。一個孝順的兒女她怎麼忍心看到父母誤入歧途,當然她是不忍心,所以她就常常勸誘其母,希望她的母親能夠生起正見,遠離這些邪知邪見。但是她母親怎麼樣?『而此女母,未全生信』,她這樣勸導、誘導,有生起信心,一下又忘記,一下又沒有了,就沒有完全相信,有信一點,沒有完全相信。這個事情我們在同修當中,我也常常遇到很多同修來講,父母都不信佛,勸有時候信了一下,後來又不信了。往往有同修勸父母念佛,父母說你念就好了,這個還算是好的,他還不障礙你念,有的他不想念還不讓你念,有的父母是這樣。很多同修常常有這樣的問題。當然他學佛知道這些因果,心裡也很著急,但著急也沒用,他的時節因緣還沒到,善根還沒成熟,急也急不來,總是要時間。

  「而此女母,未全生信」,還是邪知邪見。『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沒多久,人命無常,生命結束了,在生前的時候惡業造多了,她的靈魂,「魂神」,道家講三魂七魄,她的魂,佛家講神識。魂神是把佛跟道合起來,因為道家講三魂七魄,外國人講靈魂,佛門講神識,翻譯經典的法師隨順中國人的習慣,把他講魂神,大家就比較容易懂。她的神識墮在無間地獄,無間地獄那可不得了,那受罪的時間很長。我們看下面經文: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

  到這裡是一段。她母親墮到地獄,這個時候婆羅門女她心裡也有數,知道她母親在世不信因果,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相信因果六道輪迴這樁事情,她不信。婆羅門女的母親是一個代表,我們看看現在社會上的人,不信的人太多了,不相信的人太多了,不相信有因果報應,也不相信有六道輪迴這個事情。特別現代人都是以科學為標準,都不聽佛菩薩聖賢講的,不相信佛菩薩聖賢講的,只相信科學家,不相信佛菩薩的,認為佛在經典上講的沒科學根據,認為都是迷信,這個是很武斷的一個看法,這個態度也不正確。事實上,六道生死輪迴這個事情是事實真相。我在今年,好像幾個月前,看到台灣有個報紙,報導美國有個小孩子記得宿世的事情,把過去生在哪裡、在哪裡都能講得出來,說出他哪一生在哪個家,他是什麼人、什麼身分。這個中國、外國都有這些例子。還有美國以前早期在達拉斯一個居士,是我們台灣彰化的人,到舊金山去。有一天車子開錯了,迷路了,到一個地方,他覺得很熟悉,到哪一條街、哪一條巷有什麼東西,他忽然記憶記起來了,他覺得很奇怪。後來聽我們老和尚講經,我們老和尚跟他講,他說大概你前生是中國的礦工,或者是什麼鐵路工人,來這裡做工死了,死了之後投胎到台灣去,現在又移民到美國來。他說這個有可能,不然從來沒來過,那是開車開迷路了,走到那個地區,他好像來住很久了,來過一樣。這個人現在都還在。所以這個事情不是假的,真有六道輪迴。

  她母親不信因果就造惡業,不相信因果的人她覺得造惡業也沒有果報,這是邪見。在古代印度,我們看《十善業道經》講有兩種邪見,就是兩種說法,佛經上講是邪見,在古印度就有,一種叫斷見,斷見外道。斷見外道,他的看法就是人死如燈滅,沒有什麼輪迴的,死了就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他不相信有六道輪迴這個事情,這個叫斷見。佛說這個是邪見,邪就是錯誤的,偏差錯誤的見解。另外一種外道叫常見,常見就是他認為人死了還會投胎,投胎還是來作人,人永遠是人,那隻狗死了永遠是作狗,那一頭牛死了投胎還是牛,有一種外道是持這種見解,這個叫常見。所以佛在給龍王講《十善業道經》講,勸大家不要墮在斷、常二見當中,你不要墮入斷見或者墮入常見,都是錯的,那個都不是事實真相。常見的人他認為,人死再過二十年再來投胎又是一條好漢。實際上,你這一生如果不幹好事,來生不會投胎到人道來,是投到三惡道去,是會投胎沒錯,是投到三惡道去。這兩種都是錯的,這都是叫邪見。現在有邪見不外乎這兩種,認為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六道輪迴、地獄在哪裡,他會問你看到了嗎?他會這麼問你。事實上是有六道輪迴。

  這個如果深入大乘經典,特別《楞嚴經》深入之後,你就會明白,真的不是那麼簡單,人死了不是完了,不是了了,而是沒完沒了。我們老和尚講經常講,死了就不得了,不是了了。如果死了就了了,那問題就簡單了,叫大家統統去死就好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也不用在這裡受苦受難,是不是這樣?所以有些人他就去自殺,受苦他就去自殺,以為自殺就解脫;實際上沒有解脫,是更苦。佛在《阿含經》裡面就用個比喻,佛常常用比喻,有些經典引用一些比喻,有些人智慧比較沒有那麼高,用比喻。還有一部經叫《百喻經》,舉出一百種譬喻來說法。佛比喻我們人,他說人去自殺就解脫了嗎?沒有!他就比喻一頭牛拉那個牛車,那頭牛拉那個牛車拉得很辛苦,有一天這頭牛想,我為什麼這麼辛苦,牠看到後面,就是有這部車,牠才要拉得那麼辛苦,就用牠的腳把那個車把它踢壞掉了。踢壞了,牠以為解脫了,以後永遠不用再拉車了。但是牠踢壞了,牠的主人第二天看到車壞了,又拉一部新的來,更堅固,繼續拉。佛就把這個比喻,比喻說我們人的身體就像那個牛車一樣,我們人就像那頭牛,現在在六道裡面受這個苦,好像拉那個車一樣,壓力很大,受苦。有些人他不知道事實真相,他感受到苦,他去自殺了。以為這個苦,為什麼苦?有身體,身體沒有他就不用受苦了。身體沒有,他又換一個身體繼續受,那更苦!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問題更麻煩。這個統統是邪見。

  所以婆羅門女的母親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婆羅門女知道她必定生到惡道去。『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這個是到寺院裡面去供養,這個供養她把家宅房子都賣了,「廣求香華,及諸供具」,供養先佛的塔寺。塔是供佛的舍利,寺院供佛的經典、有出家人修行,她就供養三寶,大興供養,供養道場。這個表現我們看到真正是孝女。現在我們看到家庭富有的人,父母死了,兒女是幹什麼?他不是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到三寶裡面來大興供養,是兄弟姐妹在那邊爭財產,然後爭到父母的遺體都不能埋葬,這個台灣很多例子。最近我看到一個例子,一個開挖土機的富翁,百億的富翁,死了他的遺體放在社區裡面放了七年沒葬,被《蘋果日報》報出來。為什麼沒有葬?兒女在打官司。你看他留那個財產給兒女,到底是幫助兒女還是害兒女?婆羅門女就不一樣,「大興供養」,這個是孝道的表現。『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也是看到佛像非常莊嚴,佛不在了,但是佛像在,很莊嚴,看到了非常感動。

  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明天北京來了幾位同修,要求說,他們晚上不能來聽,要去安單,要求我明天上午講一堂,下午講一堂。明天上午我就跟他們約九點半到十一點,下午三點到四點半,有時間的同修歡迎來隨喜。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經文我們明天再來學習。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