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心不染著,事就無礙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一四集)  2023/3/2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114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二頁第四行,從「五者」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論文念一遍,對一對地方:

  【五者。多身入一鏡像觀。即事事無礙法界也。謂毘盧遮那十身互用無有障礙也。】

  這個是五止六觀,六觀當中的第五觀,第五觀是『多身入一鏡像觀』。這一觀就是『事事無礙法界』,就多入一。這是講毘盧遮那佛他十種身互用無有障礙。這個當中就是事事無礙法界,事跟事沒有障礙,這個當中沒有障礙。「多身入一鏡像觀」,以大止妙觀法力加持,而能一身變化多身。大止妙觀的法力加持,能夠一個身變作很多很多身,很多很多身他能夠入一個身,如鏡現像,無有障礙。鏡像觀就是好像照鏡子,鏡子很多人它都能照,一個也能照,很多也能照。鏡子只有一個,但鏡子可以照很多很多人,它沒有障礙。鏡子它也不會說太擠了,人太多了,不會,你再多的人它都能照,沒有障礙。用鏡子來形容這個,讓我們去體會這一觀。

  這一觀是講應化身無礙,應化自在。應化身就是佛三身之一。每一個眾生實在講也都有三身,第一個是法身,就是真如、自性,法身。法身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佛叫法身佛,翻成中文是法身佛。法身是遍一切處的,無處不在,遍一切處,這個叫毘盧遮那。第二個是報身,圓滿報身盧舍那佛,那是報身佛,報身佛也不可思議。第三個就應化身佛,這個應身跟化身合起來講叫應化身。所以我們佛門的早晚課,課誦本裡面都有念到,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其實三身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報身、應化身都是從法身出來的,所以這個三而一,一而三。應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從兜率天下降到人間八相成道,在古印度迦毘羅衛國去那邊入胎、出生等等的,這個就屬於應身佛。這個世界的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跟一般人一樣,有父母、有家庭、有居住的國家,我們現在講國籍,那是應身。化身,化身就是說無中生有,他沒有像應身有父母、有妻子(兒女)、有家庭、有居住的國家,這個化身就是突然出現的,他走了你也找不到他,這叫化身。

  像過去在我們中華民國曾經擔任過國大代表的周邦道老居士,他的夫人周楊慧卿在大陸自己家裡面就曾經遇到過地藏菩薩變化一個出家人來向她化緣。當時她不知道,還沒有信佛,要給她化五斤香油,沒給他。跟她談話談了大概半個小時,她沒給,她聽說有很多出家人都在騙錢的,沒給他。沒給,那個出家人也就走了,就走出去了,不見了。走出去之後才發現,她那個大門沒開,剛才那個出家人他怎麼進來?從哪裡進來?剛才出去,走出去,門也沒開,他怎麼走出去?所以心裡很納悶。後來到了台灣她去問台北臨濟寺當時中佛會的理事長白聖長老,還有到台中蓮社問李炳南老居士,白老跟李老都跟她講說,那是地藏菩薩化身到你家來。因為經過她的敘述,她有問那個出家人從哪裡來?他說從九華山來的,要給她化緣五斤香油,當時沒給。後來她到台灣來開始接觸佛教,學佛了,請問白老跟李老都跟她講,那是地藏菩薩化身的,到妳家,他是化身來的。她聽了之後就很懊悔,當時怎麼沒給他?所以到台灣來趕快補,補五斤香油供養地藏菩薩。後來學佛,《地藏經》她讀得很認真,地藏菩薩化身來度她學佛。所以有個傳記寫周楊慧卿夫人她遇到地藏菩薩化身的事蹟,這個也是記載在《地藏菩薩靈感錄》,這個裡面有記載。這一類化身的很多,合起來講叫應化身,諸佛如來、阿羅漢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度化眾生。這裡講應化自在,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

  「多身入一」,這是《華嚴經》裡面的科學,多身入一身,很多個身體進入一個身體,一身(一個身體)也可以入很多很多身體。這是盡虛空遍法界,上到諸佛如來,下面到三途眾生跟自己關係太密切,我們身體的一毛端、一個小細胞,裡面就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的剎土,依正莊嚴全在裡面。這個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議,無法用我們常識去想像。我們的概念少入在多,這個我們可以去理解;大進入小,小沒有放大,大也沒縮小,那怎麼進去?這個我們想不通。你看一毛端,我們身體一根汗毛,我們的眼睛根本看不到,汗毛那麼細,毛尖那個端,一毛端,身體裡面一個小細胞,一個毛端、一個小細胞,它就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剎土,依正莊嚴都全部在裡面,這是真不可思議。鏡像是比喻。多身入一,這是事事無礙的境界,很多身體入一個身體。什麼叫事事無礙?這個就是事事無礙。這是什麼道理?『毘盧遮那十身互用』。「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法身沒有身相,以法為身,遍一切處,是一切法的本體,也就是自性,依報、正報莊嚴都是從法身變現出來的。法身它是空寂,但是它什麼都能現,這是法身。諸佛如來跟我們眾生關係密切,它的原理也就是在這裡,這個道理就在這裡。在《觀無量壽佛經》也講,一切諸佛如來他的法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諸佛的法身入到我們眾生的心想,你說這個關係密切不密切?所以我們眾生的心想佛的時候,當下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你念佛、想佛,你當下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是法身佛。法身遍一切處,無處不在,一切法的本體,所以稱為法身,印度話稱為毘盧遮那。所以自性裡面能現依報正報,統統從自性、法身變現出來,什麼都能現。

  「十身互用」,十在這裡不是數字,代表圓滿,「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無量無邊,眾生想什麼他就能現什麼。就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的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他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就是要哪一種身分去度這個眾生,他就現那個身分,那個眾生他想要的。所以眾生想什麼他就能現什麼,「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菩薩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都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不是佛菩薩他起個心動個念,我想要變個什麼身來度你,沒有,他沒有起這個念頭,都是隨眾生的心,心想。眾生心想佛菩薩用什麼身來度他,佛菩薩就現眾生他心想的這個身分來跟他說法、來度他。我們再看下面的文:

  【經云。或以自身。作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緣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

  「菩薩知諸眾生心,隨其所樂,融會三種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以為十身。」這個十是一個歸納,歸納的十大類,每一類都是無量無邊,為了說法方便起見歸納為十。所以這個十,《華嚴》以十做為圓滿的數字,《彌陀經》以七,我們看「七重欄楯,七重羅網」都是七,七不是數字,它是圓滿數,圓滿數的意思,《華嚴》也是這樣。「復以十身及自身遞互相作,融通無礙。」這個十身互相融通,沒有障礙。有情世間是動物,器世間是植物、礦物,智正覺世間是諸佛菩薩、證得阿羅漢果以上的,這個叫智正覺世間。我們六道凡夫,動物,是叫有情世間。有情感的眾生,就是動物。器世間是植物、礦物。這個地方講的菩薩是法身菩薩,就是《華嚴經》講圓教初住位以上。這要圓教,別教的初住位還沒有達到,別教要到初地。《華嚴》是講圓教,圓教初住位以上的法身大士,才有這個能力。知道眾生心,就是知道眾生的念頭、眾生的思想。樂是愛好。眾生心裡動念頭就有感,諸佛如來與這些法身大士就有應,應會現身(應就是回應,應會現身),現三世間的身,能示現跟我們凡夫一樣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應以國王身得度就現國王身,做國王的,一個國家最高領導人,這個國家最高領導人國王,這個菩薩他也現一個國王身去給他說法。為什麼?就是身分對等,我們現在的外交講對等,菩薩現國王身,你不現跟他同類身,就不能去度他,不能跟他說法,所以必定現同類身。他是國王就現國王身,你是那一國的國王,我是這一國的國王。這個國王是菩薩示現的,菩薩示現的國王當然就去幫助凡夫的國王,就跟他說法,國家要怎麼治理,菩薩就現這個身。應以宰官身得度就現宰官身,宰官身就大臣,國王以下的宰相,現在講總理,中華民國講行政院長,以下各階層的宰官身,宰相官吏的身分,佛菩薩要度這些人,度這個宰官,也要示現跟他一樣,跟他在一起,跟他的身分對等,在一起上班或者交流。所以這是屬於有情世間。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那是智正覺世間。

  這十法界,十法界有佛,這個在天台宗講叫相似即佛,因為他還沒有明心見性,但是在十法界裡面他是最高的,他是佛了。十法界的菩薩叫權教菩薩,也是還沒有明心見性。阿羅漢斷見思惑,但是見思惑的習氣還沒斷,煩惱沒有了,的確斷了,但是習氣還在。就像佛在經上講,有一個弟子證阿羅漢了,但是他還沒有證阿羅漢以前,他的煩惱習氣最重的就是傲慢,這個習氣很嚴重。證得阿羅漢果了,沒有傲慢的煩惱,的確沒有傲慢,但是還有這個習氣,遇到一個河神,這個河神是個女的,他就不經意的叫她小婢(好像妳是我的婢女,也就是妳的身分是很低賤的,我是比你高的),這個習氣還在。後來這個河神就告到釋迦牟尼佛那邊,說你的弟子對我很無禮,喊我叫小婢,婢女。佛就跟她講,他說他的習氣,他的還沒有斷,他的確沒有傲慢,他已經證阿羅漢果了,但是習氣還有。這個煩惱的確沒有了,沒有傲慢煩惱了,但是習氣不好斷,還有,所以阿羅漢還有習氣。辟支佛,就是緣覺,見思惑斷了,見思習氣也斷了,所以他的層次就高阿羅漢一級。權教菩薩他見思惑斷了,塵沙惑也斷了,但是塵沙惑的習氣還在,這個習氣不容易除,所以是菩薩。在十法界居菩薩位,一般稱為權教菩薩,就是還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十法界的佛他見思惑、塵沙惑煩惱都斷了,習氣也斷了,但是還沒有破無明,無明煩惱還沒有破,所以是十法界的佛。因為十法界的佛菩薩還是用阿賴耶識,如果不用阿賴耶識,轉識成智,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

  圓教初住菩薩就有這個能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叫分證即佛,他就有能力在十法界裡面度眾生。所以分證即佛,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位就有能力去幫助十法界一切眾生。十法界,四聖法界是覺悟的有情眾生,他們已經覺悟,但是還不徹底,還沒破無明。分證即佛,法身大士的菩薩,他有能力來度十法界的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度六道眾生,他就有能力來度。所以應以佛身得度就現佛身,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他能現佛身,現跟他同等身分來為他說法,幫助他破無明。也可以現菩薩身來度十法界的菩薩,也可以度聲聞、緣覺,六道眾生都能度。所以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示現跟他同等的身分,同類身。示現佛菩薩身,或者聲聞、緣覺的身,那是屬於智正覺世間。這些法身大士他又能現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那是器世間。我們說物質的,這些法身大士他也能現,他能夠去變現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他能變現這個,那是器世間。器世間就是我們講物質現象、自然現象,這些都是屬於器世間。

  一切眾生念頭不一樣,念頭又常常在變化,所以感應也是不斷的在變化,隨著眾生的念頭起滅。我們眾生這個念頭,妄念一個生一個滅,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前念滅後念生,不斷的在變化。這些佛菩薩,明心見性的法身大士,他能夠隨眾生的念頭起滅。十身與菩薩自身一一遞互相作融通無礙,這個就是說菩薩在十法界裡面現身,在十法界裡面無論現什麼樣的身分,他的能量、信息都是不可思議,隨著眾生的心念,心之所樂(樂就喜好),每個眾生他心所喜歡的、喜好的,各個感受不相同,每一個人他的感受不一樣。早年香港聖一法師,這是香港寶蓮寺,這個聖一法師也是圓寂了。過去家師淨老到香港講經都會去拜訪他,跟他也是算好朋友。聽聖一法師講過,早年聖一法師到普陀山,那個時候大陸剛剛開放(就是改革開放,剛剛開放),他約了兩個法師一起去朝普陀山,在梵音洞拜觀世菩薩。大家如果有到中國大陸浙江省普陀山去參觀遊覽,一定會到梵音洞,梵音洞我也去過,就是在海當中,海上。在梵音洞拜觀音菩薩,因為很多人到梵音洞都是拜觀音菩薩。拜不到半個小時就見到觀音菩薩現身了,三個人見到的不一樣,聖一法師見到的觀音菩薩是戴毘盧帽,全身是金色;第二位見到的是白衣大士,白衣大士我們常常在畫像裡面看到;第三位見到的是出家人的樣子,好像一個比丘身。所以這個也是依照每一個人他所樂,他喜歡的,菩薩就示現那個相、那個身分來給他說法,各人感受不相同。就是感應不一樣,各人感不一樣,菩薩的應就是隨著眾生他的感來回應。

  下面講,「一、眾生身。謂五蘊眾共和合而生其身,即有情世間諸眾生身。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眾生身作自身,亦作國土身,乃至虛空身。」這一段是講眾生的身,身就身體,像我們人的身體,動物的身體。六道眾生這個身體,都是五蘊眾共和合而生其身,五蘊聚合起來生起的身體,就是有情世間諸眾生身。人道、畜生道屬於有情,身體是五蘊身,人的身體跟畜生的身體都是五蘊身,五蘊是色受想行識,蘊是蘊集,集合起來的,生起這樣的一個身,生出這樣的一個身體。五蘊:色受想行識,就是我們整個身心世界。「色」,肉身是物質,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這個是肉身,是屬於物質;「受」,就是我們精神,有感受,喜怒哀樂,有苦受、樂受,有感受,這個是受;「想」是有思想,思惟、想像;「行」,剎那不住,念念遷流,像那流水一樣,都不停的;「識」是阿賴耶識,我們生生世世造作一切善惡業的業習種子全部都藏在阿賴耶識。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我們不知道。其實我們的自性,我們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妄心,自性是真心,我們的自性、真心跟諸佛菩薩沒有差別,諸佛菩薩他能夠知道我們,為什麼我們不知道他們?這個問題就是諸佛菩薩他們心清淨,這個清淨不是講真心,因為真心它本來就清淨,它本來就沒有污染,這個心是講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阿賴耶怎麼會清淨?因為他修定功,他能夠把一切染污放下,心就清淨。什麼是染污?起心動念是染污,分別執著是染污,這個是總說。那要細說?講得比較詳細,自私自利是染污,是非人我是染污,五欲六塵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這個污染可多了,無量無邊。

  經上講八萬四千塵勞煩惱,這八萬四千也真有這樣的一個名數,有這個數字。塵勞煩惱,八萬四千還是歸納起來講的,實際上是無量無邊。我們在念四弘誓願,念到第二句「煩惱無盡誓願斷」,無盡就無量無邊。八萬四千塵勞煩惱,它染污我們的身心,就被這個塵勞煩惱污染。這些東西要是能放下,你的心就清淨。心清淨也就有這種知的能力,就能夠知道了,跟佛菩薩一樣能夠知道,知道一些我們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情,因為他有定功。心清淨,關鍵在心,事上不需要迴避,不是說叫你躲得遠遠的,然後都不見到這些。這個事不必迴避,重要是心上不能染著,心不能受污染,事就沒有妨礙,菩薩應世的本事就在此地。菩薩他應化到世間來度化眾生,他怎麼能度眾生?就是這個本事,他心不受污染,不受影響。他沒有妨礙,這些事對他沒有妨礙,因為他心不染著(不去受到污染、不去執著),他心就清淨了,他就能幫助眾生,這個叫定功,這個叫真正慈悲,他才能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教化眾生。菩薩能「以眾生身作自身」,他有這個能力,把眾生身作為自己的身,菩薩有這個能力。釋迦牟尼佛實在說早就成佛,他在《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這一次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為什麼還要示現八相成道?這些都是表演給我們凡夫看的。表演什麼?就是表演一個凡夫要怎麼樣修行成佛,他來做個樣子、做個示範,我們要會看。我們要是會看,懂得這個意思,我們也依照這個方法來學習,這一生當中也能夠圓成佛道。

  在歷代祖師大德當中,在家居士都不少是佛菩薩應化來的,有應化出家的身分,有應化在家的身分,都有,你要是細心會看,能看得出來。我們這個世間眾生造業深重,如果沒有這些佛菩薩現身,混雜在人群裡面,這個世間不知道有多少災難,可能這個地球早就毀滅了。就是有佛菩薩暗中在支撐、幫助我們這些苦難眾生,這些苦難眾生埋頭造業(業力也是不可思議),佛菩薩混在人群裡面減輕我們的業障。不然的話我們想想看,特別現在這個時代的眾生,造的業這麼重。造的惡業特別多,特別嚴重,你說災難不曉得要嚴重多少!大災大難,這個果報也不能避免。大災大難現前,有這些佛菩薩在裡面也減輕災難,緩和災難,減輕災難。如果沒有佛菩薩在這裡協助、幫助、加持,這個地球早就毀了。有這些人在其中,他們有福,佛菩薩他有福報,佛菩薩(有福的人)來到我們人間,我們也沾他的光,雖然我們一天到晚造惡業也沾到佛菩薩的光,也能減輕業障。最重要的,我們真正要向他們學習,眼前真正修行的善知識,現在少了,現在這個時代很少了,非常稀有了,可是歷代修行有成就的人、開悟證果的人,在中國佛教史上記載就很多。像《高僧傳》、《居士傳》、《善女人傳》,包括我們淨宗的《淨土聖賢錄》,這個都是有成就的。在這裡面當中有許多是佛菩薩應化來的,他來示現的,示現跟我們世間一般人一樣,示現各種不同的身分,不同的遭遇,然後在這樣的環境(不好的環境或者好的環境),他們怎麼修學、怎麼成就的,都是給我們做修行的榜樣。這些人都有著作流傳後代,祖師大德的語錄。你看蓮池大師、蕅益祖師、行策大師,都有他們的語錄著作流傳下來,這個我們在《藏經》能看到。

  近代的,最近的,距離我們近代的,民國初年,現在是民國一百一十二年。民國初年,像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全集》、《印光大師文鈔》。天台宗諦閑法師、寶靜法師、倓虛法師,這些法師大德都有留下他們的著作,就是註解經典、講解經典的。禪宗虛雲老和尚,有虛老的傳記,他參禪修行,這個我們都可以去看得到的,現在網絡很方便,你一點這些資料都有,都找得到。雖然他用眾生身作自身,他也能應機度化。就是用眾生的身來作自己的身,也就示現跟眾生一樣,應機度化。所謂應機說法,眾生他是什麼樣的根基,他現在需要什麼,就現前他需要的給他說法,幫助他。所以眾生希望什麼樣的方式去度他,這些法身大士、這些菩薩他都能示現。這個就不是一般的高僧大德,一般的高僧大德還沒有達到這個能力,還沒有達到法身大士這個能力。這是真正佛菩薩的化身才有這個能力,他是佛菩薩再來的,他才能眾生要以什麼身分他就現什麼身分,法身大士才有這個能力,不是一般高僧大德。

  「二、國土身。謂山河大地,諸器世間,剎土身也。」菩薩以這座山為身,我們就稱他作山神。菩薩以這條河為身,我們就稱他作河神,龍王。大地地神,我們稱土地公,都是佛菩薩應化的。菩薩現龍王身,度龍王;現山神,度山神。你要度樹神,你要現樹神的身,不現樹神的身,你就度不了這些樹神,一定要現跟他同類身,這是菩薩都能現。所以這個樹神也多得不得了,根據佛經上記載,有一人高的樹就有樹神,這樹長到一人高就有樹神住在那裡。還有更小的,草木神,花草都有神。《華嚴經》上講得很多、很清楚,草木神,小花、小草都有神。

  過去北京陳曉旭居士她就有這個經驗,她剛剛開始要學佛的時候,剛接觸到佛法、佛教,跟她的先生有一天晚上睡覺,她房間裡面燈一直閃,她感覺那個磁場不對,她對這方面很敏感,她知道一定有眾生來。她不知道什麼眾生,那就對著這個燈講,你們有什麼事要找我嗎?如果你們有事找我,我等一下睡覺你們就來給我托夢,我才知道你們是誰,你們需要什麼,要我怎麼去幫助你們?講完,看到那個燈閃了一下,夫妻就睡了。睡了之後入夢,陳居士她就夢到好像小女孩的聲音,她就聽到聲音,我們是你們家後面花園的小草,我們都快枯死了,趕快替我們澆水吧!第二天醒過來,她就趕快跑到後面,水龍頭拿過來就是拼命的澆水。她父親看到,那個草不用澆、不用澆。她也不理會一直澆,後來才把這個夢告訴她父親、告訴她家人。後來到新加坡去,把這個事情向我們淨老和尚報告。後來這個事情就傳開了,那個就是草木神。小花、小草都有神,花草都有神,這個《華嚴經》講得很清楚。

  剎土身,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佛剎。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以國土身作自身,也能化現作眾生身,也能化現為虛空身,十種身統統可以化現。這是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位以上菩薩,他能夠知道諸眾生心之所樂。樂就是好樂,他現在喜歡什麼,他需要什麼,如果眾生需要國土,菩薩的自身可以化成國土身來幫助眾生,知道他心裡所想要;也能化作眾生的身,化跟眾生的身一樣;也能化為虛空身。虛空也有神,《地藏經》講空神、夜神,鬼神道的這些眾生也無量無邊。所以菩薩得大自在,十種身統統可以互相化現,圓融自在,沒有障礙,來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業報身」,我們下一堂課、下一次,我們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