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同一個生命共同體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十二集) 2022/12/2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92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六頁,我們從第一行看起:
【言五止者。一者。照法清虛離緣止。謂真諦之法本性空寂。俗諦之法似有即空。真俗清虛。蕭然無寄。能緣智寂。所緣境空。心境不拘。體融虛廓。正證之時因緣俱離。】
上一堂課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我們講到『真俗清虛』。這一段經文就是講五止,五止第一個,就是『照法清虛離緣止』。「照法清虛離緣止」,就是講『真諦之法本性空寂』。佛以二諦說法,真俗二諦,真諦是講本性,本性是空寂的。『俗諦之法似有即空』,似乎有,實際上是空的,這是講俗諦。真俗二諦,我們用電視屏幕,這是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常以電視屏幕來形容來比喻真俗性相,讓我們從這個比喻當中去體會到這個概念。真諦就像屏幕,空寂,屏幕什麼都沒有,空空的。就如同鏡子一樣,鏡子空的,但是有物相來,它能照,它能現相。屏幕也好,鏡子也好,在中峰國師三時繫念的開示裡面講,古時候沒有電視,只有鏡子(銅鏡),還有寶珠,寶珠跟鏡子本體是空寂,它沒有東西,空的。但是外面這些物相,它能夠現,你一個人來,現一個人的相;中國人來照鏡子,鏡子裡面它就現出一個中國人的相;外國人來照鏡子,鏡子它就現出一個外國人的相,照得清清楚楚。當鏡子或者電視屏幕現這些相的時候,有這個相,「似有即空」,似乎是有,有這個相,我們不能說沒有,有,但是它是空的。我們看電視節目,現在大家離不開電視、離不開手機、離不開電腦,手機、電腦、電視這些屏幕都是空的,但是它裡面可以現很多相,千差萬別,可以說無量無邊的相都能現。但是當現相的時候,有這些相,有,似有,但是即空,當相即空。這個也就是《心經》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這個道理。色就是那個相,有這些色相,不能說沒有,但是它是空的。屏幕,你開關把它關掉,它是空寂的,正當它在現相的時候(你開關打開,相出來了),它還是空的。不是說把它關掉,它是空的,把它打開,它就有了。其實這個有,不能說沒有,就是這裡講的「似有即空」,好像有,但是實際上它還是空的。這個也就是《金剛經》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體即空。在《心經》講,就是照見萬法清虛,清虛就是空的。我們常常念《心經》,大家都念得很熟悉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們這節課接著來講,『真俗清虛』。這個還是講真諦跟俗諦。「真」是體,「俗」是現象。真就是我們的自性本體,像電視屏幕一樣,俗就是電視裡面現的這些節目,這些內容,這些千差萬別的相。「清虛」是講它的真相,我們常講事實真相,就是清淨虛無。『蕭然無寄』,這個話的意思是講一切法,我們現在看到整個宇宙這些人事物,在《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事實真相是什麼?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就是假的,假有。在經上講,真空妙有,它的體是空的。所以一切法,實際上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它本來就沒有,畢竟它是空的,沒有現相是空的,現相還是空的。不可得,不可得是對我講的,對我。我們凡夫都有執著我的觀念,我們的執著,就是執著這個身體就是我,實際上佛跟我們講,這個不是我,身體不是我,是我所,不是我。所以一切法不可得,你得不到它,包括我們的身體,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認為我、我所,我們大家執著這個身體是我,認為這個就是我,我所有的身外之物,這個是都不可得。我們這個身體,我們都不可得,何況身外之物?那更不可得了。
你要以為是有,那就錯了,分別執著就生起來了。分別執著從哪裡生起來?我們為什麼有分別,為什麼有執著?執著從分別發展出來,執著是最嚴重的煩惱,就是我們一般講見思惑。或者講,五利使、五鈍使,五利使就是見惑,五鈍使就是思惑。這個是執著,執著所生的煩惱。我們為什麼有這個分別、有這個執著?以為這一切萬法是真的,是真實的,我們可以得到的。以為是真的,那就會認真,就會執著,就會分別,在這裡面生起了控制的念頭,生起佔有的念頭。我們總是想要控制,要去佔有,這是我們凡夫錯誤的念頭。實際上我們也控制不了,也不能佔有,一切法都不可得,你也得不到。要不要控制?不要控制,佛跟我們講,你起控制的念頭,錯了。要不要佔有?不要佔有,這個佔有也錯了。但是我們總會想到,叫我不要控制、不要佔有,那我怎麼活?我日子怎麼過?我這個身體還在世間,我還要生活,怎麼能夠沒有控制、佔有的念頭,沒有得到的念頭?這個總是我們凡夫的常情,凡情,所謂人之常情。這是凡夫,不明瞭事實真相。不明瞭事實真相,難免就放不下,總是會擔心,會牽掛這一切。我們現在人講的,我現在現實生活,我需要過日子,我需要用到錢,不然我怎麼生活?我就活不下去了。不能沒有控制、佔有的念頭,這是我們一般凡夫都會起這個念頭。現在全世界動亂,你要生起控制、佔有的念頭,你要得到,那就競爭了。外國人從小就教競爭,要跟人爭。中國的古聖先賢,聖人教讓,謙讓、忍讓、禮讓。禮讓是明白道理,不與人爭。一個人帶頭讓,全國的人都會跟著效法學習來讓;一個人提倡爭,那大家都去爭了。現在全世界都提倡競爭,競爭再提升就鬥爭,不擇手段;鬥爭再得不到,那就戰爭。戰爭就帶來天災人禍,帶來了災難。這個原因是什麼?就是從爭來的。如果大家都讓,世間怎麼會戰爭?就沒有戰爭了。
他為什麼要爭?他不明白事實真相。這個高的就是此地講的,一切是空的,這個是一般人他不能理解。所以佛菩薩度眾生,必須要用因果教育,因果。因果,特別是《了凡四訓》,這是我們淨宗十三祖一生提倡的。《了凡四訓》裡面給我們講,一個人生下來就有命運,你一生能賺多少錢,你能不能做官,做官你官位做得多大,有沒有兒女,你的壽命多長,都有個定數。這個定數就是過去生造的因,這一生受的果,果報。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你有命運,你一生要吃多少,就喝一滴水都有因果,吃一粒米都有因果,再小的事情都有因果,離不開因果。什麼因得什麼果,過去世造什麼因,這一生得什麼果,因果通三世,現在造的因又是來生來世受的果報。所以還不能夠體會到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要先從因果下手。真正明瞭因果,你也能夠悟入一切法,不可得。所以古大德講,深明因果也必定會大明心性,大明心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看看古來這些禪宗祖師大德,大徹大悟,大開圓解,念佛理一心不亂,修密三密相應,都重視因果,重視因果教育。
《六祖壇經》,六祖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你要求福,要到哪裡求?就你的心,看你怎麼存心,怎麼做事。所以我們還放不下,印光祖師勸我們學《了凡四訓》。你命中不該餓死,那怎麼樣你也餓不死,今天都布施光了,明天自然有人送東西來給你。如果你命中沒有,你怎麼去求,你也求不到。所以《了凡四訓》裡面,雲谷禪師給袁了凡先生開示,他說「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千金之產,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講,你是有一千萬財產的富翁,必定就是一千萬的人物,也就是說他命中有那個福報,他有一千萬的福報。「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你有一百萬財產的人,你能得到的就是一百萬,因為你命中只有一百萬。要餓死的人物,必定是餓死的人。命中注定要餓死的,那就沒得吃,他的命注定要餓死,你金山銀山給他,他還是餓死,這古時候有這個例子。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上,餓死的人太多了,非洲衣索匹亞,在這個地球上缺乏糧食的人還很多,沒得吃,餓死了。你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還是有很多人餓死。為什麼?因為他的命就是注定要餓死的,這個是果報,過去世沒修福,慳吝,慳貪,所以生到沒得吃的地方,人間的餓鬼道。所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相信有命運,相信因果,這個心也就安了。
我們還沒有覺悟是凡夫,我們還是凡夫,凡夫是什麼?業力來支配你,受業力的支配。你命裡有的,到時候他就有;命裡沒有的,不要去求,你求也求不到,你動什麼腦筋也沒辦法。現在全世界的人,哪一個人不求財?是把求財,經濟擺在第一位,大家爭的也是爭這個。發展科技,還是為了賺錢,為了經濟。你命裡沒有,你頭腦再好,你怎麼去求還是求不到,為什麼?命裡沒有,你沒有這個財庫,沒有這個福報。命裡沒有,能不能求到?可以,你懂得這個因果的理論方法,如理如法去修學,就像袁了凡一樣,可以改造命運。你這一生努力斷惡修善,命運這一生就可以改過來,一部《了凡四訓》就是給我們講改造命運的理論方法。所以不要去求,命中沒有,你求也沒有用,白費心機。可以向佛菩薩求,求諸佛菩薩加持你,實在講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你不求,他也加持你。諸佛菩薩的加持是平等、普遍的,沒有說特別照顧哪一個人,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像雨水一樣普潤眾生。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要了解事實真相,這要靠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他現在雖然不在世間,留下這麼多經典,我們天天不離開經典,就是不離開佛菩薩。我們天天讀經、聽經,這個就是接受佛菩薩的加持。包括念佛、念咒,這個也是求佛力加持。佛光是普照的,菩薩也是普照的,平等加持。加持,我們要能夠接受,我們也要有條件去接受。佛光就像陽光一樣普照,但是如果你自己拿個傘去把它遮住,陽光就照不到了,不是陽光沒有照你,是你弄個障礙把它遮住了。陽光還是照,但是你自己有了障礙,我們一般講業障,有障礙。要把這個障礙排除,佛光注照,我們就接收到了。怎麼排除障礙?多讀經、多聽經,要明白道理,如理如法的修學,這個障礙就沒有了,一般講消業障了。所以我們天天讀經、天天聽經,就是天天不離開佛菩薩,佛菩薩就在我們眼前。
一切萬事萬物,同一個自性,同一個體。我們現在的話講,生命共同體,它本來是一體的。我們現在,在同一個自性,同一個體裡面,產生了虛妄的分別執著。這個分別執著是虛妄的,自己在裡面畫個小圈圈去束縛自己,實際上是同一體。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會去執著,執著就很可憐,自己畫個小圈圈束縛在那裡。所以明理非常重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非常重要。我們看到眼前這一切,都是自性所現,「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事實真相是這樣的,是一體。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德行、能力、相好,樣樣具足,沒有一樣欠缺。六祖開悟的時候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什麼也沒缺,本來統統具足。本來統統具足,我們現在好像統統沒有了。《妙法蓮華經》佛用比喻,我們現在在六道生死輪迴,就像大長者子,不知道自己家裡是很富有,在外面流浪,打工,過苦日子。遇到有人給他講,勸他回家,他回到家裡,原來統統是現成的,一樣也不缺,不需要在外面流浪,受盡苦難,吃盡苦頭過日子。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去體會到自性本自具足,沒有一樣欠缺,只要你回歸自性,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什麼都圓滿,沒有欠缺,樣樣具足,你的智慧、德行、能力、相好,統統圓滿具足,跟諸佛無二無別。
《華嚴經》佛成道,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第一句話就講: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就徹底跟我們講明白了,大地眾生,不但我們人,連昆蟲螞蟻,這一切眾生都有跟如來同等的智慧德相。但是現在怎麼這些智慧德相都沒有了?原因就是有妄想、分別、執著去障礙住。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我們本來的智慧德能就現前了。所以我們現在眾生是迷失,不是喪失,喪失就沒有了,迷失、迷了,但是他沒有失去,不知道,在這裡面產生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能證得,是這個原因。佛成道之後,第一句話就給我們講出這樁事情,也就是勸眾生要回歸自性,要回頭是岸。不能再迷惑顛倒,六道輪迴這些都是虛妄的、假的,迷在這個假相當中吃盡苦頭,這是很冤枉。所以佛講一切眾生是可憐憫者,為什麼可憐?冤枉受苦。因為那是假的,你把它當作真的,冤枉受苦,所以是可憐。如果是真的,就不可憐;假的,冤枉受苦,那才可憐。
所以我們自性沒有一樣欠缺,自性是萬德萬能。而且小到微塵,大到世界(星球),統統具足三種周遍。我們一個念頭,無論是善念、是惡念,遍法界虛空界那些修行人、心地清淨的人,都能收到我們的信息,而且立刻收到,沒有時間的差距,沒有空間的距離,同時的。所以我們起一個念頭就周遍法界,沒有空間的距離,沒有時間的差距。《華嚴經》就是給我們講這些事實真相,這部《華嚴經》不但是高等哲學,而且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是過去台大方東美教授講的,他教哲學的,他說佛經哲學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高等哲學,他是用哲學的角度來看佛經。高等科學是家師淨老講的,他講《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他老人家就講,不但過去聽方老師講佛經是高等哲學,現在他深入《華嚴》的教義,他說了,不但是高等哲學,而且是高等的科學,現在的科技都比不上。為什麼說它是高等科學?它講宇宙、萬法、空間、時間、速度,這都是科學。佛法講五樁事情,對一切眾生普及教學,我們一般講普世教育,普世教育就是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這個叫普世教育,對一般社會大眾,普世教育就是比較普遍的,大多數人;對根熟的眾生,那就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的就給你講科學、講哲學,科學、哲學也都講到登峰造極。這是在《華嚴經》講的。《華嚴經》,古來祖師大德都公認是根本法輪,一乘圓教,圓滿的教義、教理,沒有不圓滿。而這些東西講到最後統統是講自己,不是講外面的東西,因為講外面東西,跟自己沒有關係,那就沒有意義了。如果都是講自己,這個就很重要了。
自己是誰?就講到我們自己本身,自己自性,自他不二,自己跟他人不二。經上也常講「不一不異」,不一,好像有自己,有他人,實際上是不異,不異就是一樣的。不一,我跟你不一樣;不異,一樣的,是從自性本體講,都在自性本體裡面,沒有離開。「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法身都一樣,都是一體。法身裡面現的這些相,有不一樣的,不一樣是從一樣的現出來,那還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叫不一不異,這個叫不二,不二門。原來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講誰?就是講自己,講自己的自性,自性都一樣。這個東西不能不學,因為與自己的關係太大,太密切了,簡直不能分。真正學了大乘教,才曉得整個宇宙一切眾生就是自己,自性之外沒有一法可立。離開自己的自性,沒有一法你可以立足的。這一切都沒有離開自己的自性,那不是自己是什麼?當然是自己。到這個時候,你真正悟入這個境界,你的慈悲遍法界,你的善意滿虛空,不是一個世界,而是周遍法界。為什麼?你明白事實真相,原來整個法界就是自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自然然流露出來就是這樣。明白事實真相,悟入這個境界,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絲毫勉強。
我們再看下面,『能緣智寂,所緣境空』,「能緣」是智,能夠緣的這個是智,這個智是分別、執著,不可得。我們能夠分別、能夠執著的,這個心是妄心,你得不到。妄心在哪裡?不可得,你找出來給我看,找不到。所緣的是境界,境界也不可得,為什麼?境界剎那生滅。彌勒菩薩講,一秒鐘生滅已經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鐘彈指彈個五次,就一千六百兆次。你看外面這些境界,速度那麼快,可以說剎那在生滅,剎那剎那,一秒鐘已經生滅一千六百兆次,我們怎麼能掌控它?你掌控不到。所以「能緣智寂,所緣境空」。能緣的這個心沒有了,不可得;所緣的境界也不可得,剎那生滅。只有自性真實智慧,那是常住,不生不滅。什麼時候現前?我們現在能緣智寂,自性般若智慧就現前。我們這個妄心停下來,我們本來自性般若智慧就現前了。自性般若智慧它本來就有的,但是我們現在因為有虛妄的生滅心,我們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自性般若智慧不能現前。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般若智慧它就現前了。
『心境不拘,體融虛廓』,沒有侷限,心解脫了,境界也解脫了。心是法性,境是法相,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哪有侷限!這裡頭得大自在。「體融虛廓」就是遍虛空、遍法界,一體。一個身叫法身,一個體叫自性清淨圓明體,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一個身,法身。法身遍一切處,每一個人都有法身,都遍一切處,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在這個當中起了分別執著。佛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一個,都一樣的。法身好比大海,沒有證得法身之前,江水、河水不一樣,流入大海,統統一樣,就一體、就融了,你再也找不到哪一滴水是長江的水,哪一滴水是黃河的水,都叫海水,流入大海,統統是海水,流入大海就好比證得法身。流入,江水把江捨掉、放下,流到大海;河水也把河放下,不執著了,流入大海,那就統統是海水。如果有執著就不行,有執著它就不肯放下,不肯放下就產生侷限,實際上是沒有侷限,事實真相是沒有侷限,侷限是虛妄的分別執著,虛妄的分別執著放下,就沒有了,沒有侷限了。所以如果有執著就不行,有執著它就不肯放下。所以不能不放下,千萬不要執著這個東西是真的,當真了,那就錯了。不是真的,一定要看清楚它的真相,你才能得大自在。我們總是被這個虛妄相迷了,在這個虛妄相裡面患得患失,不得自在。明白這個事實真相,統統是假的,都放下,放下就得大自在。
『正證之時因緣俱離』。我們一般人學佛,學了一輩子,沒有辦法證得,什麼原因?因緣沒離。一天到晚,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是什麼因、什麼緣?永遠沒有辦法得出事實真相。要什麼時候才得事實真相?因緣也放下。因緣也是虛妄的,所以要放下,因為你心裡還執著有因、有緣,你的心就不清淨、不平等、不真誠,那就是妄心(虛妄的心),虛妄的心不能解決問題。這點很難,因為我們分別執著的習氣太深了。因緣生法,大乘經上佛常講的,尤其佛重視緣,緣生論。講緣生論,為什麼沒有講因?因是本有的,就不必說了。一切法的出生是緣,所以叫緣生論,緣生法。因是自性本具,因是自性本來就具足的,這是因。法相宗講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是因,第八識阿賴耶識善、惡種子都有,這個種子遇到緣,善的種子遇到善緣,它起現行,你做善事;惡的種子遇到惡緣,造惡業。所以含藏的種子是因,遇到緣就起現行。因緣都要離,因為阿賴耶識也不是真的。所以唯識法相宗講,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六、七識因上轉,前五識跟第八識是果上轉。六、七識轉了,前面的五個識(眼耳鼻舌身)跟第八阿賴耶識自然就轉了。關鍵在轉第六意識跟第七識末那,一個分別,一個執著,這兩個轉了,就轉八識成四智。這個因緣都要離。
下面引用《維摩詰經》的經文:
【維摩經云。法不屬因。不在緣故。依此義理故。云照法清虛離緣止也。】
『法』,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法」在哪裡?宇宙、萬物、人生統統包括在法這個字裡面。佛法用這個代名詞,這個字它就是代表整個宇宙萬物萬法,整個人生都包括在這個字裡面,稱為法。宇宙怎麼來的?為什麼有宇宙?給你講真的話,沒有因,也沒有緣,這是講真的。科學家說,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因為他們在天文望遠鏡裡看到宇宙向外擴張,速度很快,這種現象就像爆炸一樣,一直擴張。從哪一點爆炸的?科學家比喻說,把一根頭髮切斷(我們一根頭髮很細,把它切斷),切斷它有個平面,平面有個直徑,這根頭髮切斷的平面直徑,可以排列一百萬億億億個宇宙爆炸的原點。我們再問,原點從哪裡來?為什麼有這個原點?科學家看到這個情況,看到這個原點,但是原點怎麼來的?怎麼會有原點?就沒有人能解答。也就是說,整個宇宙濃縮就變成那個原點,那麼小的原點,原點爆炸出來就是整個宇宙,現在很多科學家相信這個說法。宇宙怎麼產生的?佛法不說爆炸,佛法講「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也沒有因,也沒有緣,所以它是妄,它是虛妄。一念不覺,不覺就是動,起了一個波動的現象。這一動,宇宙就出現。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這一念不覺從哪裡來的?沒有原因,有原因就變成真的,真有其事,沒有原因。佛用個比喻,「夢幻泡影」,就像我們作夢一樣。你想想晚上你作夢,什麼原因會作夢?什麼時候開始作夢?什麼時候夢醒?夢裡面跟醒的時候有時差,夢醒的時候覺得我剛睡沒多久,睡半個鐘點作個夢,夢裡面可能是好多年了,經過很長時間了。夢醒,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金剛經》講,叫「夢幻泡影」。知道是夢幻泡影,不要去執著它,不要去想它,什麼事都沒有。『法不屬因』,教我們把因放下,『不在緣』,也不屬於緣,緣也放下。果呢?果在現前,我們所感受的,知道它不是真的。所感受的果不是真的,能感受的我也不是真的。『照法清虛』,因緣都要離。
這個地方講的,「照法清虛離緣止」,這一段主要是教我們放下對立、放下能所、放下二諦、放下身心。五止,講到最後就是要把念頭放下,那是總。現在先從事上講,首先放下對立。決定不能跟一切人事物對立,要是對立,這一生就沒有出路,你永遠在六道輪迴,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不堪言。能緣、所緣,能所放下,為什麼要放下?都不存在。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我們就得大自在了。
好,我們今天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