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二十一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5-0021

  請掀開經本一百八十五頁第二行看起:

  經【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

  這是真身觀裡面的第九個小段,為我們說明來世的利益。要像世尊教給我們的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學,不但這一生我們得到殊勝的利益,而來世的利益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佛在此地明白的告訴我們,來生是『生諸佛前』,這個諸佛就是阿彌陀佛。正如同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是屬於當來見佛。

  『得無生忍』,與《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無二無別,可見得這樁事情是真實的。「無生忍」就是《彌陀經》上講的「阿鞞跋致」,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轉。古德明白的為我們指出,這個地位是在七地以上,確實《仁王經》就是這麼說的,七地菩薩是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豈不是七地以上嗎?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世尊在一切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凡夫修到七地菩薩需要經歷兩個阿僧祇劫。這兩個阿僧祇劫計算的方法是要從證得初果那一天算起,像我們沒有證得初果的不算數。

  實在講,我們過去生中學佛,照《無量壽經》上來講,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善根可以說非常深厚。那過去既然經歷無量劫,這三個阿僧祇劫就成佛,我們豈不是應當要成佛很多次了,為什麼還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這就是明明白白的為我們說明,我們從來沒有一次證得初果。換句話說,證得初果就像上學正式上了一年級了,我們的業障重,生生世世都在念幼稚園,從來沒有考到一年級,就這麼個程度。你說這個事是多麼可怕,也顯示出這初果不容易證得。

  為什麼要這麼難?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初果須陀洹已經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我們八十八品斷了幾品?說實在話是一品也沒斷。一品都不斷,學佛無論學哪個法門,無論學哪個宗派,都不能成就,來生還要搞生死輪迴,這是一定的道理。要斷是真難!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說老實話,我們聽都聽不明白,三界八十八品頭數都搞不清楚,從哪裡斷起?這真難。那這一個法門就容易,叫帶業往生,換句話說,這八十八品見惑不要斷,一品都不必斷就能成功。這個法門不可思議,真正是希有,諸佛如來都說這叫難信之法,真的是難信。

  為什麼我們不要斷也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是這麼去的。可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要加得上才行,他是肯加,他加不上那也是枉然,所以我們一定要讓他加得上。那什麼條件讓他加得上?必須依照經典上所開的這些條件,我們統統把它做到。諸位一定要知道,三經裡面所開的條件比斷八十八品見惑是容易太多。所以歷代往生的人多,證初果的人少,道理就在此地。所以這個無生法忍不能輕視,這真是一步登天。這一生當中就超過其他菩薩兩個阿僧祇劫。人家要兩個阿僧祇劫才能夠修到這個地步,我們在一生當中就圓滿。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這個法門無比殊勝的利益。

  經【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

  這個經文佛就教給我們,『智者』是有智慧的人,就不是糊塗人。糊塗人聽了這樣殊勝的利益,他不相信,他懷疑,不肯認真去修學,這就是當面錯過,太可惜,那就沒有智慧。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聽到佛說這個法門,怎麼能不接受?怎麼肯不修學?不必要等佛來勸,我們就認真努力。修學的關鍵在『繫心、諦觀』,就在這四個字。這「繫心」就是一心繫念,我心裡一天到晚(繫念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牽掛)牽掛什麼?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用這個持名的方法,也是本經所說的,本經指十六觀,這是第九,最後一觀第十六教給我們持名的方法。那就是說明,如果我們業障習氣很重,心粗境細,觀想觀不成功,最後用什麼方法?用執持名號。所以我們一心執持名號,也就是此地講的「繫心、諦觀無量壽佛」。這個境界是相同的,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他這用觀想,我們用持名。持名裡面,我們口稱名,心裡面想佛,可見得與此地諦觀的意思是相應的,不相違背。這個地方教我們想,怎麼個觀想法?

  經【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

  阿彌陀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整個的觀實在是不容易。佛有方便法,教我們觀一個相。一個相好觀,此地提供一個給我們做參考:

  經【但觀眉間白毫。】

  你只看佛兩眉當中裡頭『白毫』,所有相好裡頭,你只要觀這一個相。

  經【極令明了。】

  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明』是明白,『了』是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要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就是『極令』。

  經【見眉間白毫相者。】

  底下就說明這個境界真正觀成了,你見到佛的『眉間白毫相』。

  經【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

  前面說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都有八萬四千好,這是見到真佛。前面是見到佛像,這個地方是見真佛,真佛比佛像那要殊勝太多太多。

  經【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這一句經文非常重要。有許許多多人不曉得這個事實,所以心心念念要禮敬、稱念一切諸佛。這個心願確實是很好,殊不知這種修法心依然是散亂的,很不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決定不能超越輪迴。說實在話,這不是諸佛所願意看到的。一切諸佛都告訴我們,你念一尊佛,一就是一切,《華嚴經》上講得最為透徹,《華嚴》上講的「主伴圓融」。到主伴圓融,決定是平等法界,這心有一絲毫不平等,入不了這個法界。這個法界要真正平等才主伴圓融。一尊佛為主,一切佛都是伴,這個一尊佛是任一,不是專一、不是獨一。

  在這一會上當然是阿彌陀佛為主,一切諸佛都是伴;像在華嚴會上,毘盧遮那佛是主,阿彌陀佛也是伴;在我們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毘盧遮那、阿彌陀佛都是伴。可見得法界裡面做主、做伴是人人都有分,而且絕對平等,主伴是平等的,所以才顯示出圓融的法界。圓是圓滿,融就是我們現在講和睦相處,比和睦的意思還要來得殊勝,彼此之間確確實實都忘我了。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入這個境界。這不但是最高也是最真實的法界。

  經【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

  我們常常念《阿彌陀經》,這幾年來常念《無量壽經》,經上都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們,每天都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每一天都到十方世界跟一切諸佛見面有哪些好處?不但是消業障,你親近佛,佛的光明注照你,你業障消除了;佛給你講經說法,你智慧圓滿了。不僅如此,你看看此地說的,你得到『諸佛現前授記』。諸佛如來天天給你授記,你成佛就不遠,很快速,確實是一生成就的佛法。下面這是總結:

  經【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觀。】

  這一觀叫真身觀。

  經【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兩句是揀別邪正。這註解希望同修們自己去看,好像註解裡有重要的一段前面已經跟諸位做了報告了。前面是觀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大侍者,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也不能夠忽略掉的。所以接下來這一段是教我們觀觀世音菩薩。請看經文:

  經【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

  佛的相好如此的殊勝,我們雖然讀了《觀經》,聽佛在經上給我們描繪,實實在在不是我們能力能夠想像得出來。不要說這無量的相好,一個相好恐怕我們一生都想不出來,何況是多?但是諸佛菩薩的真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見到?給諸位說必定能夠見到,只要我們專心如法的修持。豈不聞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如果我們的緣勝,或許在定中,或許在夢中,我們都見到了。諸位一定要曉得你能夠見到佛,證明你業障輕;見不到佛,證明你業障很重,不是佛不讓我們見。佛沒有心,哪有不讓我們見的道理!那為什麼我們見不到?障礙在我們,不在他那一邊。我們沒有障礙就見到,我們有障礙就見不到。所以見不見在我們這一邊,不在佛那一邊,這一定要知道。

  因此,消業障是我們修行人第一條重要的功課。要想消業障,先要認清楚什麼叫業障。假如業障沒有搞清楚,那有沒有消除自己怎麼知道?業就是活動、就是造作,造業,造作。造作,身體有造作,言語是造作,起心動念是造作。說實在話,身口所造的還有限,起心動念所造的那就沒有限制了。因為起心動念造作,你看我們每天晚上睡覺,睡覺的時候口不造了,身也不造了,那念頭還在造,它還會在作夢,身口不造了,念還在造。由此可知,這個意在那裡造業從來不間斷,不管你是清醒、睡眠,它不障礙,它統統都在造。這個所造的業就是障礙,惡業是障,善業還是障,為什麼?善惡業都是染污心,染污了真心。因此,自性彌陀就不能夠現前,你的自性被污染了。什麼叫業障消除?心清淨了,這污染沒有了;這個沒有很難,污染輕了,不嚴重了,輕了,自性彌陀就會現前,是這麼一個道理。

  一念清淨,一念就現前,念念清淨,念念就現前。我們接觸也有些同修們告訴我,他見佛,真的見到佛,見到觀音菩薩,但是時間卻一剎那,再想見,沒有了。想見是什麼?想見心性污染了。那一剎那把念頭忘掉了,一剎那當中心清淨,所以那一剎那見,第二剎那心又被污染了,他又見不到。像雲彩裡頭的太陽,烏雲那個雲縫隙當中,露一下看到了,過一會雲飄去又沒有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大家一定要曉得我們修行修什麼?修清淨心。雖然《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的「清淨平等覺」,我們只要修清淨心。心清淨,當然就平等;心清淨,哪有不覺的道理。可見得關鍵就是在清淨心。不管你用什麼功夫,修哪一種行門,記住,凡是叫我心不清淨的就是障礙,就不如法。你要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懂得這個事實,你的功夫就會得力,你不會走冤枉路,知道我在修什麼?我修清淨心。

  這清淨心在哪裡修?一切時一切處好境界、惡境界都是我們修行的處所,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我們今天用什麼方法來修?在念佛人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當我們心起心動念的時候,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息掉,統統歸在這一句阿彌陀佛上,我們用的是這個方法。所有一切的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以這一念止息一切妄念。除這一念之外,要記住,統統是妄念,只有這一念叫正念,這就會用功,這樣才能夠得到真實的感應。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經【此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

  這一句跟前面經文一比較是有問題,前面阿彌陀佛的身長是六十萬億那由他由旬,觀世音菩薩個子怎麼比阿彌陀佛高出這麼多?我們在大經裡面所讀到的,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平等世界,那他的身高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也是六十萬億那由他由旬,這才對,才符合《無量壽經》上四十八願所講的相應。你看阿彌陀佛這經文在一百八十四頁第一行,「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這個地方『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

  古時候,天台大師就是智者大師,他老人家有《觀無量壽佛經》的註解,那個註解也很有名,叫《妙宗鈔》,我們這邊有流通,有把它印出來,《觀無量壽佛經妙宗鈔》,智者大師作的。他老人家的解釋,他說這八十可能是搞錯了,可能是十八,顛倒了,可能是十八。他說佛身六十萬億,總不應該菩薩比佛高出太多。但是六十萬億要是比十八萬億,菩薩又嫌太矮。但是這個經文我們查了很多經都沒有錯,經文上前面都是六十萬億那由他,此地是八十萬億那由他,沒錯,經文沒錯。是不是當初翻的時候,最初抄寫的時候抄錯了,這很難講,因為這八十跟六十筆劃也差不了多少。我們了解就是經上這麼說,古人有這個說法,我們不能夠斷定,但是如果根據《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應當是平等的。

  淨宗經論一定要以四十八願作原始的依據,因為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宣說的。諸佛菩薩所講如果跟四十八願不一樣,我們都要用四十八願的標準,那就沒有錯。所以用四十八願的標準,這佛菩薩以及那一邊凡是去往生的人都應該是完全相同,這才是正確的,才符合彌陀世界是真正平等的世界。下面所說的可以說跟《無量壽經》上都相應。

  經【身紫金色。】

  這是《無量壽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體都是紫磨真金身色,這是相應的。

  經【頂有肉髻。】

  佛頂有肉髻,菩薩頂也有『肉髻』。佛跟菩薩的相貌都相同、都一樣,這是我們在大經上看到的。

  經【項有圓光。】

  『項』就是頭部,『有圓光』。

  經【面各百千由旬。】

  這身高大,面相當然一樣也高大,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

  經【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我們看佛光中『化佛、化菩薩』,菩薩當中也有化佛、也有化菩薩。正是讚佛偈裡面所講的「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佛跟菩薩圓光當中都做佛事。

  經【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

  這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化現什麼身相,所以在這『舉身』光明之中,這觀音菩薩所化現世間各類的眾生,那個數量都是無量無邊的。『五道』就是六道,這是省略了阿修羅道,這阿修羅在哪一道就歸屬哪一道。《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除了地獄道沒有之外,其他四道都有,天上、人間、畜生、餓鬼這四道都有阿修羅。平常我們說六道是單說天上阿修羅,人間阿修羅歸人道,畜生阿修羅歸畜生道,是單單說天阿修羅,這是我們要曉得的。從這個地方看到觀世音菩薩度化眾生是用的應化身,他的能力真正是究竟圓滿。化身就是真身,真身就是化身。這個身相能隨眾生之意,像《楞嚴經》上所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目當中想這個菩薩是什麼樣,他就現什麼樣,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的。

  經【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

  這是說觀音菩薩頭上戴的帽子。這個帽子的質料是『毗楞伽摩尼寶』,這一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能勝的意思,勝是非常殊勝,有這個意思。也就是說其他一切寶不能為比,寶中最殊勝的,有這個意思在。另外還有個意思是如意寶,能如人意變現萬物,受用無盡,有這個意思在。這是戴在冠上,戴在帽子上。

  經【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佛佛道同,面貌也相同,我們很不容易辨別這是哪一尊佛、那是哪一尊佛,沒有法子辨別,他都相同的。菩薩跟菩薩也相同,幾尊菩薩都站在我們面前,哪一尊是觀世音我們不認識,我們分不開,他的面貌都相同。這個辨別,觀音菩薩帽子裡頭有一尊立佛。你看到帽子裡頭有一個立佛,那就是觀音菩薩,那就沒錯了,這是觀音菩薩的標誌,我們就好辨別了。像大勢至菩薩的帽子和觀世音菩薩的帽子一樣,但是他帽子當中是一個寶瓶,一個寶瓶不是一個立佛,從這個地方辨別。除這一點之外,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在西方極樂每一個人還有一點小小不同的標誌,不一樣的,讓凡夫能夠識別。但是在西方世界的聖人不需要,他們心非常清淨,照得清清楚楚,不會有一點差錯,無需要任何標誌來區別。

  經【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

  這是說明菩薩面色的殊勝,身是金色,面也是金色。

  經【眉間毫相。】

  觀音菩薩同樣也有白毫相,眉間也有白毫相。

  經【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

  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這個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我們讀這段經文要注意的,就是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個身相,不會比這個差,要比這個差,那四十八願就違背了,決定不能夠違背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好像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憲法一樣,任何法律不能跟它抵觸,它是最原始的、是最真實的。

  經【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

  『無量無數』後來又來個『百千』,這個百千是指眾,無量無數是指得多。我們大家都喜歡阿彌陀佛,十方世界的人都喜歡阿彌陀佛,不但阿彌陀佛變化無量無邊的身來應我們,觀音勢至諸大菩薩也變化無量無邊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菩薩能化阿彌陀佛。我們喜歡藥師佛,他就化藥師佛;我們喜歡釋迦牟尼佛,他就化釋迦牟尼佛。他能夠現一切諸佛如來的身,而且每一個佛身能夠現無量無邊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他圓滿的能力。

  經【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佛一定有菩薩,有菩薩海會,變現的佛跟真佛沒有兩樣,這個佛的海會跟真佛海會也沒有兩樣。

  經【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臂如紅蓮華色。】

  這裡頭我們要注意到的就是他的性德圓滿的發揮到『變現自在』。權教菩薩、二乘聖者能變現,但是要作意,不作意就不能變現。我們讀《地藏經》,你看光目女遇到的阿羅漢,她請求他告訴她母親現在在什麼地方,阿羅漢一定要入定,然後從定中出來才告訴她,那入定叫作意。他不能你一說,馬上就答覆你,不行,他入定在定中才能看出這個境界。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不必作意,換句話說,一切時一切處想見就見,你一提起他就見到,不必去作意,這才叫變現自在。到要作意的時候,這個變現是能變現,不自在。如一切經上所說的,生到西方世界的人都是阿鞞跋致,七地以上自然不需要作意。七地是得無生忍菩薩,那真的是變現自在。何況觀世音菩薩位居等覺,而且又是古佛再來。

  『滿十方世界』。所以菩薩真的是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大師在前面註解裡面告訴我們,我們念佛,佛念我們。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要問觀世音菩薩念不念我們?我們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想我們,觀音菩薩想不想我們?觀音菩薩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是許許多多念佛人不知道。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他念得心不懇切,這個感應裡頭有個障礙,消業障消得很少。如果你知道這樁事情,我這一念他就念我,我想他他就想我,你要明白這個事實道理,你念佛消業障就消得大、就消得深!這一定的道理。為什麼?他聲聲非常之親切。從前我們念佛沒有這麼親切,我念他,不曉得他念不念我?我念他,他是不是真的知道?假如真的曉得,我念他一聲,他也念我一聲,這個心情完全不一樣!這是我們要感謝善導大師,要不是他老人家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怎麼會曉得這個事實。

  所以你才曉得一切法門裡面,這念佛是多親切,念佛真的跟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心心相印,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從前灌頂大師講,所有法門消不了的業障,念佛法門能消,我們現在才恍然明白。為什麼它能消?就在此地,我們念佛,佛念我們。佛菩薩在哪裡?無時無處而不在,滿十方界。『臂如紅蓮華色』。這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臂,手臂。菩薩大慈大悲,所以為一切眾生現千手千眼。這一個手臂是一隻手,千手千眼,這個意思是表什麼?表普度一切眾生,表處處援手。這千眼是表他沒有見不到的,盡虛空遍法界他都見到,眼見到手就到,真的會幫助我們。

  經【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經文是接著上面的。『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他這個瓔珞是光變現的,這妙不可言。我們這個世間以光變成的東西,我們還沒有發現;光能夠變成瓔珞,我們還沒有能想像得到,沒有能設想得到。更殊勝、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光現的瓔珞,瓔珞當中又『現一切諸莊嚴事』。這莊嚴事是什麼?十方諸佛剎土,十法界眾生的狀況都在這光明瓔珞裡面顯現出來了。菩薩還有什麼不知道的?盡虛空遍法界都在他瓔珞當中顯現出來了。

  經【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

  這個色相之好我們也沒辦法形容。不但無法形容,實在是無法想像,想像都想像不出來,怎麼能形容?

  經【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

  這個『畫』就是紋路,可見得他的紋路非常微細,那我們不能為比。

  經【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這個地方『接引』,是接引念佛功夫成就的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大勢至授手接引,佛光注照,這是我們在許多經論、變相圖裡面看到的。西方三聖來接引你往生,阿彌陀佛放光注照你,觀世音、大勢至授手接引,所以念佛的功夫就這樣提升了一倍。我們這個地方只要念到功夫成片,臨命終時見到佛菩薩,這功夫自自然然就到了一心不亂。所以羅什大師翻《阿彌陀經》一心不亂,玄奘大師不反對。原本上不是一心不亂,原本沒有這個字樣,「一心不亂」是鳩摩羅什大師他用的字樣。但是他用的這個字樣雖然跟經本原本不一樣,意思沒錯,玄奘大師默認就是同意他用這個詞,玄奘大師同意,這是沒有過失。這就是接引的時候到一心不亂。

  如果我們自己認真努力要念到一心不亂,佛來接引的時候,從事一心不亂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還有許多不同的等級,總是會給你加一倍。理一心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所以到理一心我們就見到真佛,經上講的真佛、真菩薩就統統真的見到。見到了那個時候回想一下我們在娑婆世界讀這部經,才證明佛講得沒錯,確確實實是這個相,所以經可以給我們做印證。我們看到經上講的『寶手』放光,光明『普照』。所以他確實是消業障,提升我們功夫的等級。

  經【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

  這個『足下』面有『輪相』,輪相也是紋路的相狀。我們這手指頭有輪相,也有不是圓的輪相,觀音菩薩足底下是輪相,『千輻輪相』。

  經【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

  我們看到佛的相,佛無論是坐著站著下頭有金臺,臺下面有蓮花。這完全是性德自然變現的,不是人為去造作的,自然變現的。所以底下講『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五百億的光明,這個金臺。

  經【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這些完全是性德自然流露,不是想像的,不是想像成的,當然更不是造作的。所以古德曾說: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這個意思就是說,沒有念過《華嚴經》的人不曉得佛的富貴。我們世間人的富貴一切都是要靠造作,雕欄玉砌,先要設計人工製造,所以它不長久,不能永恆不變。佛菩薩他那個生活環境真是美到了極處,天上人間富貴不能為比,而這一切受用是自然變化所作,沒有人設計也沒有人造作,是性德自然流露,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可見得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是這麼富足,現在落魄到這樣不堪的地步,變得這麼可憐。為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那佛說了,妄想、執著這兩個病根。這妄想執著愈來愈深,愈來愈嚴重,所以變得眼前這個樣子。我們要想恢復性德,一定要遵照佛教導我們去做,要把這個病根拔除,這個病根是妄想、是執著。佛教給我們這方法裡面最重要的方法,叫我們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捨掉,把妄想執著捨掉,曉得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就受的這個害。人不肯放下、不肯捨棄,這叫迷惑顛倒,他迷得太深了。迷是毒,這貪瞋痴叫三毒,他這個毒中得太深了。所以佛給他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還是放不下,還是不能徹底把它丟掉,原因就在此地。這些東西對我們求生西方淨土也造成了直接的傷害,所以往生西方淨土,在那一剎那當中,你要把它斷乾淨、捨乾淨,才走得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再想起來,那不要緊,你已經出去了。如果在關鍵那一剎那,這又想起來,又這放不下,那個捨不得了,那這一生就去不成了。

  所以往生那一剎那是關鍵時刻。如何在那一剎那沒有妨礙?現在就要常常練習,常常練習能放下、肯放下。你是愈能放下、愈肯放下,臨終那一剎那障礙就愈少,換句話說,往生的把握就愈大,道理在此地。這個捨,捨也是大學問,也不容易。我們曉得學佛不能不修福報,為什麼?往生的時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福報。我們中國人講五福,五種福報裡面最後一個就是好死;好死,死得清楚、死得明瞭。諸位要曉得臨走的人頭腦很清楚、很明白,這種人縱然不學佛,不求生淨土,他也不墮惡道。凡是墮惡道的都是迷惑顛倒走的、人事不省走的,那就很難,這墮落惡道的機會最大。

  怎麼樣叫我們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福報。一定要修福,修福我不享受。這個不享受到什麼時候我的福報才現前?臨終那一剎那現前。我們念佛人所希求的,臨終沒有病苦,不要害病,預知時至,走得很自在,如入禪定,這就對了,一生修的福報不享,我就在這個時候享。這種人叫最聰明人,真正智慧人。修福報,哪一種福報最殊勝?哪一種福報最真實?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太多,自行化他!自己修行是福慧雙修,化他是修真實的福報。我們把佛法、把一切世法,這世間的善法布施給一切大眾、供養一切大眾,這個福報無量無邊。去修這個福,不要自己享受。自己享受,福報享盡了,臨命終時迷惑顛倒,福報沒有了,那個虧就吃大了。所以這是我們學佛同修不能不注意的。底下說:

  經【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

  阿彌陀佛相好光明,觀音菩薩跟佛沒有兩樣,這跟《無量壽經》上所說完全相應。比佛稍微差一點的:

  經【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他頂上有沒有肉髻相?有,有『無見頂相』。就是這兩個相跟世尊一比,這世尊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似乎比他要更好一點,就是這個意思,其他的完全相同。

  經【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這是總結觀名。

  經【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作是觀。】

  這是特別提醒我們,『觀觀世音菩薩』這樣觀就對、就正確,沒有錯誤。

  經【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

  這是真的。在中國稱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很多,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特別是在苦難的時候感應最殊勝、最不可思議,諸位想想原因在哪裡?苦難的時候念佛,心、聲音都懇切。平常我們念佛沒什麼事情,馬馬虎虎的念,念的心不在焉,所以這感應就很差。特別是急難的時候,生死關頭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念佛跟普通念佛是完全不一樣,心情不相同,真誠懇切都不相同。所以在那個時候特別有感應。換句話說,什麼時候真誠懇切念,什麼時候都有感應!就是我們那個真誠心在平常露不出來,必須在生死交關的時候才逼出來。這時感應非常非常的顯著。

  『諦觀』心要真、心要細;心不真,心要不細,你觀不出來。因此在諦觀的時候,跟生死關頭那個念的心情沒有兩樣,所以它滅罪的功能不可思議。我們常念觀音菩薩,常常想觀音菩薩,你就不會遇到災難,能消業障,能滅生死之罪。所以佛在《阿彌陀經》裡面都勸我們,在急難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一定會授手來援助你的。

  經【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先觀頂上肉髻。次觀天冠。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悉令明了。如觀掌中。】

  這是教給我們修觀的方法。如果我們要修『觀觀世音菩薩』,因為這十六觀,我們知道任何一觀都可以單獨修的,一觀觀成就能往生,不一定說十六觀統統要觀成,不是這個。任何一觀觀成都能夠滅罪,都能夠消災,都能夠往生。如果我們專修這個法門,觀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佛告訴我們『先觀頂上肉髻』,然後再『觀天冠』,再觀眉間白毫,像觀佛一樣,次第觀想。要觀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如觀掌中』,我們手掌擺在眼前紋路看得很詳細、看得很清楚,觀觀世音菩薩那個清楚就要像觀手掌中一樣,這才叫觀成。

  經【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邪正的辨別非常重要!這個觀想要錯誤了,怎麼錯誤?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就錯了。如果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這就沒有錯,這就是『正觀』。如果現的相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這是入了『邪觀』。所以邪正的辨別比什麼都重要。當然現在我們不修觀,我們明白這個事情就可以。可是一般來說,現在這個社會,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詳細,邪法非常熾盛,一般俗話常講「法弱魔強」。這就也說明了邪法強正法弱。如果不能辨別邪正,學佛學錯了,學成魔了、學成鬼怪了,在《楞嚴》上講的妖魔鬼怪,變成妖魔鬼怪,那就非常可惜,這個責任要自己負,佛菩薩不負這個責任。佛菩薩在經上跟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我們自己沒有智慧不能辨別,這個過失確實在自己。所以學佛心地要真誠,要求佛菩薩保佑,自己要小心謹慎,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才不至於走錯路。這走錯路很困難,一步走錯了,回頭不容易,這都是邪正辨別的重要性。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