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 選擇關閉描述
  • , 選擇關閉字幕
    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智體照寂,諸緣相盡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一三集)  2023/3/2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113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二十一頁,倒數第二行,從:

      【四者。智身影現眾緣觀。謂智體唯一。能鑑眾緣。緣相本空。智體照寂。諸緣相盡。如如獨存。】

      上一堂課我們學習到第四觀,『智身影現眾緣觀』,就是觀眾緣。我們學習到『能鑑眾緣』,「鑑」就是鑑定、鑑別的意思。這裡佛講出他宿世的因緣,舉出十個例子,說明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自己宿世的因緣。這十個例子我們講到第四個,今天這堂課我們接下來講第五個宿世因緣。

      「五、佛患背痛緣」。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佛在世他也患過背痛,背部很痛,這是過去世什麼因緣?過去生有兩個力士在相撲,相撲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摔跤。「剎帝利力士念曰:此人數欺我,今當使其死。國王歡喜,賜錢十萬。時剎帝利者,則我身是。我時貪財瞋恚,撲殺力士。」這個是講佛過去世的因緣,當時他是剎帝利,剎帝利在古印度是屬於貴族。印度四種階級,最高的是婆羅門,再來就是剎帝利,剎帝利就是國王、大臣,貴族。過去生佛曾經是剎帝利貴族的一個力士,也就是貴族培養的一個摔跤的力士。相撲,我們在日本都看到,日本就很流行相撲,還有摔跤的比賽,這個我們在電視上也常會看到。他是剎帝利的一個大力士,很有力量,當時兩個人在比賽,剎帝利的力士心裡就起了個念頭,說這個人常常欺負我,今天跟他比賽,一定要把他摔死,今當使其死。國王也很歡喜,國王就賜他錢十萬。「我身是」,我身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說那時候那個剎帝利是我本身,我那個時候因為貪財、瞋恚,國王說你能夠把他摔死就賞你錢十萬,剎帝利的力士他也有這個念頭要致他於死地,所以撲殺力士,就把那個人摔死了。摔跤的時候,讓對方背部脊椎骨受重傷而死,以是罪緣,受背痛之報。這裡講都是餘報,不是果報,這個果報都在三途,這是餘報。

      我們造善因、造惡因,因果有一個順序的。第一個是花報,我們一般講叫現世報。花報就是來比喻形容,一般的植物就是先開花後結果,看到開花知道後面就會結果。花開得好,就知道後面那個果一定好;花開得不好,就知道後面的果也肯定不好,這個是花報。果報,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最嚴重就是到地獄去了。地獄出來還要到鬼道,鬼道出來再畜生道,三惡道的罪報受滿了,才能再到人道來,再到人間來。到人間來還有餘報,三惡道是果報,報滿了出來到人間還有餘報,所謂餘殃,餘就剩餘的,還有這個餘報、餘殃。可見得佛這個是餘報,這還不是果報,果報在三途,這是餘報。

      所以「眾生畏果,菩薩畏因」,這一句話是真實的。眾生畏懼惡果,不好的果報大家都不願意受,都畏懼,這個是眾生,我們凡夫眾生都是這樣的心態。菩薩他畏因,菩薩怕造惡因,畏就是畏懼,菩薩對造因就很謹慎,菩薩知道因果、明瞭因果、深信因果。所以過去世造了這個惡因,這一生受惡報,菩薩因為明瞭因果,在儒家講「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道因果,所以就不會怨天尤人;逆來順受,知道這是過去自己造不善因,這一生受這個不善的果報,所以菩薩果報現前,他能夠能很坦然的去面對,去接受這個果報。菩薩不怕果報,知道報完就好了,好像還債,你欠人家的債,還掉就好了,不會怨天尤人;而是對造因就很謹慎,你不想得到惡果就不能造惡因,要修善因,不能造惡因,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就相反,造因不怕,比如說我們凡夫哪一個不殺生,大家不怕,講因果他也不相信,不怕,造,將來果報現前就怕了。所以眾生畏果,菩薩畏因。所以眾生在造作的時候沒有想到,他不在乎,但是果報現前就害怕了,果報現前也沒有辦法去躲避,逃不掉。

      菩薩知道業因果報,他起心動念的時候想到將來有不善的苦報,他就不敢做。果報現前,菩薩是甘心情願承受,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麼?自作自受,還怪誰呢?會怨天尤人,總是對三世因果不明瞭,不知道這些都是自己自作自受的。不知道這些業因果報,不明瞭,遇到不好的果報,難免就會怨天尤人。所以菩薩知道自作自受,無論是共業、別業都有前因,絕對沒有那個沒有果的因,一定有前因,所謂前因後果。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受一點冤屈,總不免怨老天對不起我;學佛的人,怨佛菩薩沒有加持我,這個我們也看到過,而且還不少,的確是這樣。雖然學佛了,對因果報應這些道理並沒有深入的去明瞭,果報惡報現前也就不相信佛教,還怨佛菩薩沒有保佑、沒有加持,這個沒有反省自己,自己不知道去懺除業障,反過來怨佛菩薩。過去的很多年,很早年了,有一個同修他的一個子女車禍死了,他就說,為什麼觀音菩薩沒有保佑他?就是生起很大的懷疑,覺得佛菩薩不靈。

      佛菩薩保佑眾生,加持眾生,主要是什麼加持?觀音菩薩怎麼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救苦救難呢?我們在《普門品》,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身,這個經文都有講到,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現身是說法,現身就是要說法,所以菩薩救苦救難,根本的救苦救難就是說法。你看釋迦牟尼佛一生示現給我們看,成佛以來他做什麼工作?就是說法,講經說法,把這個因果的事理講清楚、說明白,教我們認識什麼是善因、什麼是惡因。十法界總離不開一個因果,你成佛有成佛因果,成菩薩有成菩薩的因果,成辟支佛有辟支佛的因果,成阿羅漢有阿羅漢的因果,六道有六道的因果,你修什麼因,你證什麼果,十法界不離因果。佛講經說法,就講這個因果教育。因果很重要,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他特別強調,這個時代如果不提倡因果教育,所有佛菩薩、聖賢、神聖統統到這個世間來,也救不了這個世界。大家不認識因果、不明瞭因果,就胡作妄為了,你定什麼法律都沒有用。所以因果教育是印祖在我們這個時代特別提倡的,他老人家一生經典善書印最多就三本,《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本書都是講因果的善書,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分析得很清楚,因果事理講得很清楚,所以印祖一生提倡,這三本書印的數量是最多的。印祖是希望人手一冊,每一個人都有,常常看,所以這個印得最多,反而大乘經典印的數量不多。

      所以觀音菩薩、諸佛菩薩保佑眾生、加持眾生就是說法,這是主要的加持,其他感應這些事蹟這是補助說法的,主要重點是在說法。所有的佛菩薩,沒有不說法的,就是把這個理論方法,這些事實給我們講清楚、說明白,教我們怎麼去修,我們就能夠消災解厄。因為不好的果報、惡報都是造不善業,你不斷的在製造惡業,你要想得到好的果報,那怎麼可能?肯定是得惡報。所以佛菩薩真正的加持,就是三十二應身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不管用什麼身分,都是說法。這個才是真正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道理明白了,心安理得,自己做個改變,就能改造命運。所以怨天尤人,甚至怨佛菩薩沒有加持,這種心態只有招來更嚴重的苦報,不能化解。如果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在遇到災難的時候,不怨天、不尤人,好好的反省,實在想不出自己這一生哪裡有過失,那肯定是過去生中的業報。這一生如果沒有造什麼過失,遭到這個災難,那一定是過去生造的,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萬生,總有一生造過那個業,這一生因緣果報成熟了,就要受這個報。我們總要虛心,要懺悔,要斷惡修善,這樣我們不善的果報才會化解,縱然不能化解,也會減輕,所謂重業輕報,這是消災免難正確的方法,多修善。

      下面講第六個例子,「六、佛被木槍刺腳緣」。這個例子是講戰爭,兩個部族為了爭奪船隻發生戰爭,殺害對方,用木槍刺對方的腳,所以這一生也受到餘報,被木槍刺到腳的緣,這個真的是冤冤相報。我們現在看戰爭就是冤冤相報,過去生總有它的因緣。「七、佛被擲石出血緣」,就是提婆達多要害佛,出佛身血,這個公案我們常常聽。「八、佛被旃沙繫盂謗緣」,這個是一個誹謗的因緣。「九、佛食馬麥緣」,受馬麥之報,這也是過去生造了不善的業因,在饑荒的時候托缽托不到東西,佛吃餵馬的糧食吃了三個月,這是馬麥之報。也是過去生造的不善因,這一生的餘報。「十、佛經苦行緣」,佛受了六年的苦行,跟著外道學苦行學了六年,這些都有宿緣。詳細都在經典裡面,就是這部《興起行經》,在《興起行經》舉出十個例子。我們如果要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可以去讀《興起行經》。

      下面講『緣相本空』,這個「緣」就是善緣、惡緣。無論善緣、惡緣都是一個相,相它本空,它本體是空的。就是它的波動頻率不一樣,產生排列方程式不一樣,產生不同的相,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這個確實除了波動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波動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這個物質從哪裡來?從波動來的。波動從哪裡來?從人心。物質是怎麼來的?實際上講沒有物質,物質是什麼?就是波動,而波動本身也沒有自體。那個波動本身它自己也沒有自性,也沒有自體,它之所以能夠現相,第一個因素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能量、信息。這個都是現代科學家講的,現代科學講能量跟信息。有了波動現象之後,能量變成物質。物質從能量的波動所產生的,信息就變成精神現象,在我們佛經講受想行識,科學家講這叫信息。這個是宇宙之間的兩種現象,就一個物質現象、一個精神現象。能量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每一個人都有,「人人本具,箇箇不無」。「緣相本空」,緣是因緣,緣就是波動,相就是它產生的現象,產生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太空是自然現象,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是物質現象,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是精神現象,這些精神現象、物質現象、自然現象,都是空而無自性。空,它沒有自性,它自性本空,這是《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智體照寂』,「智體」沒有現相,智體就是自性,常寂光,它有照的作用。這個智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性,都是常寂光。智體它有照的作用,不但有照,它還有寂的作用,寂是清淨寂滅,一塵不染。它雖然照,就像鏡子照外面的境界一樣,鏡子能照,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鏡子沒有污染,鏡子沒有受到污染。無論照什麼相,在鏡子裡面都能夠顯現出來,無論什麼相,善相也好、惡相也好,所謂「漢來漢現,胡來胡現」,鏡子都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鏡子一點污染也沒有。沒有污染就是寂,就是寂滅的意思,寂。智體是照寂,它能照,但又不受污染,所以叫寂,照寂。這個是講我們的真如自性,我們的本性就是這樣。我們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就變成有阿賴耶識,阿賴耶就不是照了。阿賴耶就是科學家講的波動的現象,它也能照,但是它不寂,它受到染污。阿賴耶怎麼受染污?我們今天的話講落印象,落印象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的意思叫含藏,阿賴耶識叫含藏識,藏就像倉庫一樣,我們現在電腦叫檔案資料庫。阿賴耶是一個檔案資料庫,什麼善的、惡的、無記的,什麼種子都落到阿賴耶識裡面,它都保存起來,完完整整的儲藏起來。它怎麼儲藏?就是落印象,這個印象一進去它就儲藏,它就保存下來,這是阿賴耶。

      所以阿賴耶它也有照,但是它有受到污染,因為它落印象。自性是不落印象,自性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阿賴耶實在講,是不是另外一個妄心?不是。是這個真心裡面起了念就變成阿賴耶,實際上還是那個心。起個念,阿賴耶就變成妄心,一念不覺起了無明,就把這個自性變成阿賴耶了。阿賴耶裡面有三細相,「一念不覺生三細」,那個一念不覺就是無明的根源。為什麼有無明?就是一念不覺。什麼叫一念不覺?就是起心動念。起心起動念,在《華嚴經》講叫妄想,起了妄想,落印象,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裡面有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現代科學家講的波動,業是造作,它的妄動,一念不覺動了念頭;這一動馬上就起了「轉相」,轉變的轉,轉相。轉相就是我們講緣相,一念不覺是緣,就是無明不覺生三細,或者講一念不覺生三細,起了一念妄動就是無明,就生出三個細相出來。業相、轉相,轉相就是精神現象就出來了,就有第七識末那識跟第六意識,第七識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從這個相,對面立刻又現一個「境界相」,境界相是阿賴耶的相分,是物質現象。這是阿賴耶三細相。就是起心動念,三細相出來了;三細相再發展,分別,四聖法界就出來了;再從分別發展為執著,六道輪迴就出來了。怎麼出來的?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就是自性裡面本來有的能量跟信息起作用。就是十法界怎麼來的?就是阿賴耶識。十法界,四聖法界、六道法界,合起十個法界,這個是自性迷了之後,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了。這個給我們講,我們現前看到整個世界(身心世界)是怎麼生起的,怎麼來的。

      『諸緣相盡,如如獨存』。「諸緣」是無量的因緣,波動頻率非常複雜。這個諸緣是無量的因緣,無量無邊,說不盡,太多了。因為這個起心動念,波動,這些頻率非常複雜,你起什麼念就現什麼相,這個太多了。怎樣「相盡」?不在外頭,在我們自己。「諸緣相盡」,要怎麼樣才能相盡?能夠「如如獨存」?你到外面去找,找不到,找不到答案,就在我們自己內心,這個就是佛法講的定力,定功。你修清淨心,清淨心是遠離染污,平等心是遠離分別。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學著不染污,就是不受污染,我們接觸外面的六塵,不受污染。六道之存在,說明你的念頭沒有斷。我們現在在六道裡面,這個六道生死輪迴的現象還在,說明我們妄念還沒斷,所以我們看到有六道輪迴。我們從早到晚,前念滅後念生,所以妄相就不會盡,不斷的在生滅。妄相不會盡,緣就是動,妄動沒有盡,所以那個相不會盡。相是副產品,是從念現出來的,我們還有這些妄念,六道就在,如果沒有,這些就沒有了。像《三時繫念》中峰國師引用永嘉大師的《證道歌》兩句話說,「夢裡明明有六界,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在作夢的時候明明有六道輪迴,一覺悟醒過來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起心動念沒有,六道、十法界就沒有了,就是一真法界。

      我們要斷這個妄念的確也不容易,我們念頭起得習慣了。因此以念止念,這個是念佛法門它的方便。參禪它也是要斷念,前後際斷,妄念斷掉,念佛就是對治妄念。我們真正修清淨心,不被外面污染,我們看到好的東西不生貪戀。看到稱心如意起貪心,被染污了;看到不合自己意思的,起瞋恚、排斥,又被染污。你六根接觸境界不被染污,這就高明,你的心就定下來,這個要在境界當中去練。不染污就是不執著,更進一步不分別,那功夫就更高了。不染污是得清淨心,不分別是得平等心,平等心得到就開智慧,智慧一開,諸緣相盡,如如獨存。如如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時候的心是清淨平等覺現前。清淨平等覺是性德,它不是阿賴耶,這個在相宗裡面說是轉識成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阿賴耶為大圓境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八識成四智。四智就是如如,就是智身,它獨存,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真心現前了。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今天佛不在世了,佛的話已經寫成經書流傳下來,佛當年講的經,用文字記載,流傳下來。我們認真努力來流通經典,也可以做光碟、做有聲書,經論善書廣為流通,勸導世人破迷開悟,一定要先學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是你帶得去的。世間所有一切之物,沒有一樣你能帶得去,連自己身體也帶不去,身外之物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一樣能帶得走,我們要放下。凡是帶不去的,我們要放下,要捨,捨得乾淨;帶得去的,你認真去修學。我再看下面這段文:

      【謂有為之法無不俱含真性。猶如日輪照現。迥處虛空。有目之流無不睹見。生盲之輩亦蒙潤益。令知時節寒熱之期。草木無情悉皆滋長。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故曰智身影現眾緣觀也。】

      這一段就是給我們總結,這一觀為什麼叫做「智身影現眾緣觀」。『謂有為之法無不俱含真性』,這個有為法沒有不俱含真性的,也就是說沒有離開真性。「有為之法」,就是有為法,法相宗講的,把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給它歸納一百法(歸納一百條)稱為百法,有一部論叫《百法明門論》。精神的、物質的、無記的,抽象概念的不相應行法,有為法、無為法,歸納為一百條,前面九十四條是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滅、有變化的,都是屬於有為法。阿賴耶是有為法,有生有滅,一念不覺它生了,妄盡還源它就沒有了,所以阿賴耶識它是有為法。時間、空間也是有為法,在不相應行法裡面,就是現在人講的抽象概念,它沒有一個實質的東西,沒有實質的事,是我們人類給它設定的一個概念,這個叫不相應行法。所以時間、空間也是有為法,其他的一切物質、精神,九十四種,統統叫有為法。「無不俱含」,這是講自性,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有為之法無不俱含。自性本來統統具足,就是這些有為法也都是離不開自性,自性都涵蓋這些有為法,也都有真性在裡面。真性就像太陽一樣,這一句比喻智身,智慧身。「迥」是遠,深遠無盡,統統照見,這個智光智照,統統照見。

      『有目之流無不睹見』,凡是有眼睛都看得見。這是用太陽、日光來給我們形容比喻,自性就像太陽一樣,有眼睛的人沒有一個沒看到太陽,凡是有眼睛的都看到。這一句話所含的意思,凡是妄盡的人都還源了,都清楚,這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都看得很清楚了。六道凡夫、天人、四聖法界都沒有辦法見到;突破十法界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這裡講的「有目之流」,好像你有眼睛,明心見性,能看見了,見到本性了,這個叫做有目之流。有目之流,就是圓教初住位以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都見到了,見到本性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個是講一真法界的這些法身大士,他們都見到了,就像有眼睛的人、眼睛好的人,他都看到太陽光了。

      『生盲之輩亦蒙潤益』,這個「生盲」就是什麼?你一生下來眼睛就瞎掉,看不到東西,這個是指根性鈍的人,他怎麼看、怎麼聽也不會開悟,他還是迷。「生盲之輩」就是你還沒有開悟,還沒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是像生盲之輩,生下來眼睛看不到,好像瞎子,生下來眼睛就瞎掉了,一輩子也沒有看過陽光,也看不到陽光。這是形容比喻我們六道凡夫、四聖法界還沒有見性,就像生盲一樣。可是性德的利益他享受到了,這個自性的功德利益雖然沒有見到,他也享受到。不但人、六道眾生能享受到,這是有情眾生,連花草樹木也享受到,就是情與無情統統享受到自性性德的功德利益,這些統統享受到。這享受到,就好像眼睛瞎的人他看不到陽光,雖然他看不到,但是被陽光普照,他也受到這個利益。「亦蒙潤益」,也受到這個潤澤的利益,雖然看不到,但也還是蒙受這個利益,蒙受自性的利益。自性比作日光,太陽光,眼睛看不到人,他也受到陽光普照的利益,雖然看不到,他也是得到利益。用這個來形容比喻,不但人、六道眾生可以享受到自性的功德利益,花草樹木這些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享受到自性的功德利益。這個利益是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就有,但是沒有緣它不會現起。所以我們佛門裡面常講「緣起」,你要辦一個什麼活動,在我們一般通告也都會寫一個緣起,是什麼因緣發起這個活動。我們要修行,明心見性也是需要有這個緣,沒有緣它不會現起。沒有現起,你就不能說它沒有,它還是有。就像我們接訊號,現在電腦網路,你不能說這些電波沒有,它有,它都一直存在;但是我們要讓它現起,必須要有個緣,你要有個收音機,現在電視、電腦、手機,這個就是緣,它就現起了。所以不能說它沒有,它一直都是存在,它有,只是你必須有緣它才會現起。

      我們凡夫煩惱習氣很重,一千遍也不會開悟,也不懂得佛的真實義,還是迷惑顛倒。可是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得到利益?得到,還是得到佛光注照的利益,得到『如來智日』。「如來智日」就是自性般若,也就是這個樣子,所有一切眾生統統得到受用,沒有說一個眾生不得到這個受用。好像陽光普照大地,所有萬物,情與無情統統受到普照。但是他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這個現象,我們大家都得到這個好處了,為什麼會這樣,他不知道。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是一切眾生的普遍現象。這個就要教、就要學,佛給我們教導,我們要學習,所謂學佛。

      好,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第四觀「智身影現眾緣觀」,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第五觀我們下一堂課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