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五集) 2010/9/27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33-0015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我們學到《太上感應篇》的「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這一句經文,我們看到天地有「司過之神」,事實上這也是上天的慈悲。因為有這些監察過失的神明,我們起心動念、一言一行才會警惕、不敢放縱。
所以在心境上,我們應該感謝天地這一些眾神的護念,而不是感覺很不舒服,「怎麼又管我了?」那是要成就我們,那是要護念我們。就像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是最愛護我們的。所以人顛倒,顛倒在哪?面對最愛護我們的人,反而還怨恨他們,還嫌他們煩。顛倒就在這些地方,我們要觀照得到。從《太上感應篇》裡面,我們可以感覺得到「向背乖宜」,對我們好的人,我們反而遠離他;會害我們的人,這些狐群狗黨、酒肉朋友,我們反而歡喜得不得了。所以讀到「天地有司過之神」,應該是生起感恩的心。
因為天地眾神的監察非常的嚴密,我們了解到,「人間私語」,人與人講話很小聲,上天聽起來,「天聞若雷」,就好像打雷這麼清楚。「暗室虧心」,我們人覺得在暗室當中沒人看到,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暗室虧心,神目如電」,這些神明都看得清清楚楚。從這一些真相,我們人的敬畏之心就能夠提得起來了。而他們在監察,「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犯得輕的,過比較小。這個「奪人算」,「算」是指壽命一百天,「紀」是十二年。小過,可能壽命減損一百天;大的過,壽命可能減損十二年。諸位同仁,希不希望被奪算?不希望。
《了凡四訓》裡面有一句話非常重要,「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怎麼可能會沒有被鬼神監察、沒有被奪紀算?人造業從哪裡來的?從我貪、我瞋、我痴、我慢這個「我」來的。人真正無我了,那天地鬼神就管不了他了,因為他不犯過了。無我的人都犧牲奉獻,不只鬼神不管他,鬼神護念他、崇敬他、佩服他。所以修學首先要破我執,要把自私自利放下。
天地鬼神他們的監察是非常清晰的,我們人有時候看還不見得看得準。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王用予,他侍奉文昌帝君非常的恭敬。他們當地有兩個讀書人特別受尊崇,一個叫俞麟,一個叫郁從周。俞麟是有名的孝子,甚至於還有其他地方的讀書人背著書包來親近他、來向他學習。另外一位郁從周,口才非常的流利、辯才無礙,下筆如有神,幾千個字的文章一寫就出來了,當地鄉親父老看了都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兩個讀書人特別受當地尊崇。有一天,王用予到了文昌帝君的廟,因為隔天有慶典,他前一天就去做準備。當天晚上他就夢到,到了文昌帝君的行宮。結果剛好那一天,各地的城隍、鬼神都會集來討論今年鄉試的功名榜單。鄉試是整個省考試;殿試是整個國家考試。我們說的「舉人」是整個省的鄉試,「進士」那是全國的考試考上的人。考上舉人才能考進士。這一次是他們省的考試。
結果就很多鬼神匯集,其中有一個帶著冠冕,穿著大紅袍的,他等於是匯集所有考上的名單的,然後就向文昌帝君彙報。結果在彙報的時候,文昌帝君在很多名字前面猶豫半天,後來沒圈選。本來這個人是有名的,但是最近這幾年德行有虧被削掉了,就沒被圈選了。結果那個穿著大紅袍的鬼神站在那裡,王用予就很好奇,就問他,「我們那個地方,這兩個讀書人有沒有考上?」包含他問說,「我有沒有考上?」結果他說,三個人都沒考上。他就很吃驚了。
這個大紅袍的鬼神退下來之後,文昌帝君就喊王用予的名字,請他上殿。他嚇得不得了,爬著進去了。怎麼會叫他?文昌帝君就講了,你侍奉我非常的謹慎恭敬,所以今天借這個機會,把一些道理跟你講。他說,你的父親、祖父做人都很好、很有德行,所以你應該上一次就考上了。可是因為你每一次在祈求的時候,都是求自己趕快考上功名,都是祈求太太的病趕快好,然後可以跟太太白頭偕老。而你母親撫育你不容易,又很早就守寡了,這麼含辛茹苦,你居然從來沒有一次是為你母親祈福,所以損了你的福報,你要下一次才考得上,延遲兩屆的功名。
講到這裡,他很慚愧,接著他就請教了,那個俞麟是孝子,為什麼他沒考上?文昌帝君講到,他雖然看起來是孝子,但是他在侍奉父母的時候,內心都非常的不恭敬、不耐煩,這個態度叫做腹誹。對人其實也沒打從內心的真誠。對父母都不真誠,對人也不大可能是真誠的。所以他這個陰德有損,他沒有考上,而且會在這些秀才當中慢慢窮困潦倒終生。「百善孝為先」,假如不孝折福也是最大的。
他又請教,郁從周有這麼好的學識,為什麼沒考上?接著帝君講,郁從周本來的命,十七歲就可以考上秀才,但是他考上秀才之後太傲慢、恃才傲物。本來二十六歲可以考上進士,三十歲當巡撫,四十五歲當大司空(大司空算是工部尚書),還兼司寇、司農的官印,官做得非常大。到五十四歲是太子的老師少保,六十九歲壽終正寢,這是他本來的命,但十七歲以後開始傲慢了。孔子講,「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夫子這個話分量很重,一個人傲慢了,他往後的人生沒什麼大作為,甚至會因為傲慢讓自己的人生變得非常的有災禍。所以帝君講到,因為他的口才非常好,在議論的時候,人們都讚歎,最後慢慢的言語刻薄。陰間記載,他已經造了二千四百七十多條口過,所以他的功名整個都削掉了。假如他再不改過,他的口過超過三千條,他的命就沒了,然後他的子孫會被記在乞丐簿裡面。「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殃及後代。
他問完這兩個人,就準備退下去了。突然帝君又交代他,你們這一次考上第一名的解元,是當地叫周吉的這位讀書人。周吉本身算是比較謹慎,一般人看起來比較懦弱。他很驚訝,他的文筆、學識都一般般!但是他的父親、祖父德行很好,從來沒有引導人去上法庭,沒有去非禮過人家的女子。然後自己的曾祖父又寫了《百忍說》勸世間人,很多人受益。所以積了很厚的福。他考上解元,這只是他們家的福報剛開始,而且可以興旺三代。而俞麟跟郁從周他們德行不好。尤其郁從周,他是口過。人對於殺生、對於邪淫敏感度比較高,懂得自愛的人,他會盡力去避免。但是這言語的口過,特別容易忽略,輕慢了、苛刻了、言人是非了。所謂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都不知不覺,容易造,特別不好守。所以交代王用予,你回去之後,好好把我跟你講的話記下來,告訴天下的人要謹慎。結果他隔天就趕緊記了。過沒多久,放榜果然是周吉得了解元,他才把這個事情昭告給天下。所以我們也要感謝王用予,我們今天聽這個故事是他記下來的。
從這裡我們就感覺,文昌帝君仁慈,時時都護念著世間的人,要潔身自愛,要遷善改過,成就自己這一生的德行。尤其我們是念佛之人,有當生成就的機會,更應該符合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才能成就希有難逢的機緣。真正真幹念佛了,天地鬼神、諸佛菩薩都會護念的。我們接著看下一句: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
這句講到,『算減』在哪一些地方會減損我們的壽命、福報?佛家整理成身、口、意三業,從這三個角度,我們常常去觀照自己。身:不殺、不盜、不邪淫。我們是修學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不只在行為當中不能犯,更要要求從心境當中不能犯。所以殺業,在心地上,是不惱害眾生。我們跟同仁一起相處,常常因為我們的行為讓他很難過、很痛苦,這個我們就犯了殺戒。
當然比方,你「善相勸」,勸他了,他很痛苦,這樣算不算犯殺戒?看情況。比方你勸他的時候很有控制的念頭,那這個在心上還是犯了殺戒,還是惱害眾生。假如他對你的信任夠,你是很誠懇勸他,他可能當下有點不舒服,但是等他冷靜了,他就會感謝你了;或者當他出現狀況了,他會想到,當初某某朋友給我講了,是對的。有個同仁講到,「我每一次去勸別人,好像感覺勸的時候太急了一點,可能沒有顧及到『規過於私室』。」
首先我們要思考一個點,我們要去勸人的時候,我們的是非邪正判斷能力正確了嗎?我們一學「善相勸,德皆建」,我要好好去勸別人。事實上,「見未真,勿輕言」,我們看這件事,可能只有站在我們的角度覺得這樣不妥,可是人家可能考慮是另外的角度,是我們沒看到的。所以勸人之前,首先要看我們的見解對不對。
第二,不要有好為人師的心態。其實我們冷靜看,假如我們連自己都管不好,我們看事會很準嗎?那很難保證。所以人最好先管好自己,自己的生活習慣都不好,我看我們去勸人,人家心理上先不接受了,「你的生活習慣都沒比我好,你還勸我?」所以正己才能化人。假如自己都沒有做出一個好修行的樣子,還常常想勸人,好為人師的比例重。為什麼?真修道人連剪指甲的時間都沒有。工夫用在用功、用在對治習氣,都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夠用,哪還有時間常看人不是、議論人是非?沒那個時間。真的真用功就會體會到真的都沒時間剪指甲了。當然還是要剪了,只是那種狀態,會覺得真的對治習氣不容易,得真下功夫。你要伏住妄念,不讀經、不念佛不可能伏得住,妄想可能愈來愈多,都有可能。
自己做好了,判斷又正確了,又能設身處地從對方去看這件事,用感同身受為他好的心去勸,人家容易接受。當然方式也要「怡吾色,柔吾聲」,要規過於私室。所以勸人,人家不能接受,一定還是要記住老祖宗的教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身業。我們說不殺是不惱害眾生。念念為人著想,這個我執才會淡。
不偷盜就是不予取,人家的東西沒有人家同意,絕不能夠去拿。有時候熟悉了就容易隨便,沒人同意拿,這都是盜心。還有,不佔人家的便宜,還佔人便宜也是盜心。比方說領導要派工作,一看到要派工作了,趕緊先去上廁所,工作分派給其他的人,自己很高興,逃過了。其實,能做是福,有服務大眾的機會,修福又修慧。為什麼修慧?忘掉自己、放下自己,煩惱就輕、智慧就長。所以給我們服務是福慧雙修的好機會。而且今天我們在世間服務,比方你賣蔬菜,賣衣服,服務的是跟你有緣的這些人。而且你只是在生活當中去服務他一時的需要。但是我們現在是弘揚儒釋道的教誨,而且我們所做的,比方我們信息部做出來的法寶,它可能是跟全世界的大眾結法緣。你一般各行各業的人能修這個福嗎?這樣大的福我們不修?告訴大家,一句偈的法供養都超過三千大千七寶布施,這是《金剛經》講的。一句正法可能讓一個人覺悟,他一生受益,世世代代受益。這麼好修福修慧的機會,我們跑來這裡偷懶,還給人不好的影響,還造業,你說禍福一念之間差多少?人家想修這種福的還不一定有機會。
我記得二OO五年底的時候,我們第一期湯池同仁的培訓,我跟他們講了一句閩南話,叫「啊,福氣啦」,這個是福氣。能做這個事情,我感覺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福氣,居然被我碰上了,半夜睡覺都會偷笑。而且不是我的福氣而已,是我祖先的福氣,也是我後代的福氣。你說,蔡老師又沒結婚,怎麼會有……你心胸不要太小,所有我們的同仁都是我的家人,這些來上課的孩子都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尤其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隊伍,我們真正有福有智慧了可以利益他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把他們庇蔭好,我們也是無後,也是說不過去。
所以身口意都要從心地上修持。不邪淫,就是沒有放縱、沒有邪思。不妄語,妄語是欺騙人,其實是自欺。兩舌,不挑撥是非,沒有那種要害人的心、製造衝突的心。不綺語,不花言巧語,不講一些會讓人心思邪惡的言語。不惡口,不起瞋恚心。有時候沒有惡口,心裡面都常常看人不順眼,那還是在心上在造了,嘴巴沒罵出來,心裡已經罵了好幾次,在心地上也是惡口。最後不貪、不瞋、不痴。所以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守意業,這顆心、意念常常跟嘴巴、跟身體溝通好,不要造這些惡行。
今天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