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集)  2010/7/3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33-0006

  諸位長輩、諸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們上一次講到「太上感應篇」經題。太上一般指太上老君,老子。而這些聖賢人的教誨,都是從性德當中流露的,所以這個「太上」其實也是可以延伸,指我們的明德、性德。人隨順性德,會有很殊勝的感應。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常說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清淨的心與性德相應,感的就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

  我們上一次也提到,人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在十法界的種子就生了。所以真正了解這個感應的道理,對自己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不敢疏忽。我們也談到,一念貪心可能招感來的就是餓鬼道,一念瞋恚心招感地獄道,一念愚痴招感畜生道,而且,每一念、每一個言行,都像一顆種子一樣,有一個善因、善種就感善報,有一念惡因、惡心就會感惡報。所以,這個感應就像大自然種植一樣,你下了一顆種子,它遲早會開花結果。俗話又講,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只要種了這一個種子,遲早它是會開花結果的。

  很多人就緊張了,我以前種了這麼多惡種,怎麼辦?感應的道理還有一個重點叫強者先牽,哪一個種子最強,就先開花結果。所以我們現在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種子它就先開花結果。以前造了很多惡,我們那時候還不懂,而且造惡之後,它是一個惡種子,惡種子它要有緣,就好像一顆種子,要給它施肥、給它澆水,它才會成長茁壯,再結果。假如我們不給它這個緣,它這個種子就不會現果報。所以,假如我們從今以後都是善念善行,都是一心求生淨土,那這個緣強,就能先現好的果報。所以這個道理我們了解之後,就不會恐懼我以前造了這麼多惡因,怎麼辦?

  我們也必須很冷靜的來觀照這些道理、觀照自身。為什麼?感應是隨時隨地的。我們今天感得在娑婆世界,這個就是「應」。業不重不生娑婆,這個娑婆界在宇宙間算是比較濁惡的一種地區。所以人真正了解這個道理,我現在生在五濁惡世,羞恥心就上來。同樣是宇宙間的生命,為什麼我是生在五濁惡世?我們學完《了凡四訓》,改過當中有三種心非常重要,恥心、畏心、勇心。了解到自己過去生造的惡不少,才感來娑婆世界。

  包含我們感得這一個身體,這個身體是惡臭不淨,七孔常出不淨之物,惡臭不淨,無可樂者,這都是從感應的角度來提醒自己。你說,人不懂這些道理,這個臭皮囊,人還花一大堆時間在裝扮它,花錢、花精神在一個臭皮囊當中下功夫,這都是很可憐,把這個寶貴的光陰都給浪費掉。所以人了解到,我今天有這個惡臭的身體是過去生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行,就提醒自己要轉,把這個業報身轉成「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遇到這麼殊勝的緣分,要看我們自己好好把握,這個緣就可以接上了,所以強者先牽。我們沒有下這個決心,我們無始劫的業力又會牽動我們,牽動以後,這個惡果就很難避免。

  所以,有了自知之明才肯下功夫,因為事實上我們提到感應,我們提到惟人自召,每一個人都有印象。但是我們很冷靜的看,雖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我們的善念多還是惡念多,是跟戒定慧相應還是跟貪瞋痴慢相應?這就是一個必須很冷靜的問題。不是說讀過佛經、讀過聖賢經典,我們這一生就能得力。是這一生能成就、能得大力,還是這一生只能結個緣?就要靠自己決定。

  我們再冷靜觀照,我們現在的善念,比起比方三年前、五年前我們剛接觸佛法的時候,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對人的恭敬、對人的關懷、對人的謙退,這些都是「感」。假如是退了,那我們得冷靜,雖然接觸佛法,我們可能還是在退步。怎麼克服?這個就彰顯了薰習的重要,薰習的時間不夠,正念提不起來,又被習性、業力給牽著走。一定要薰到明理,明理了一定會依教奉行。為什麼我們聽了以後,惟人自召都清楚,惡念還是止不住?實在講理還不夠透徹。這個觀照、這個道理想通了,絕不敢懈怠,絕不敢減少薰習的時間。因為有自知之明,不好好薰伏不住煩惱。

  所以,我們觀察歷代很多修行的人,他們跟著善知識,十年、二十年都不離開。這個給我們表演,他跟著善知識,每天薰習,不敢懈怠。除非他自己有成就,他才出去弘法利生。有的已經有成就,他還不出去,一輩子跟著這個善知識給大眾表法,知道不長期薰習伏不住煩惱。其實這個都是讓我們正視一個重點,要有自知之明。在這個時代,我們拜科技之賜,隨時可以親近善知識。我們現在光碟很方便,師父講解的《太上感應篇》,我們可以隨時薰習。光碟一放,很重要的是以至誠恭敬的心去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在這個薰習的過程當中,也是對治習氣。對治什麼習氣?懈怠的習氣,不容易有恆心。下定決心,前幾天薰得比較用力,可能過一個禮拜,就開始懈怠。而且也調什麼習氣?調不恭敬的習氣。今天我們看師父講經的碟,可能一開始接觸的時候,非常的恭敬,甚至看以前還頂禮三拜。三年過去,五年過去了,邊聽邊打瞌睡。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勸我們,「修行須打破自欺一關」,這個話非常的深刻。我們不觀照自己的心、不觀照自己的狀況,要打破自欺幾乎是不可能。因為我們觀照這個情況,就代表我們恭敬心已經退了,懈怠的心、傲慢的心現前了,甚至於聽經聽幾年,聽的過程當中還邊聽邊懷疑這樣講對不對。

  所以,現在這個時代有科學的便利,我們應該更珍惜這個福報,薰習的功夫一定不能少。這個時代我們不薰習,起不了觀照能力。所以一有時間不能打妄想,一打妄想,很多煩惱就招感來。一有時間就要精進,唯有精進才能生定慧,我們六度裡面講的精進、禪定、智慧。唯有定力了,才能不被境界轉。沒有定力,我們的人生就像師父常講的「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我們一起學習《太上感應篇》,這也是珍惜我們此生最大的福報。什麼最大福報?聞佛法。而且聞念佛法門,還有明師受戒,還有師父這樣的高僧來給我們指導,你去哪裡找這麼大的福?但禍福相倚,是珍惜這個福當生成就,還是糟蹋這個福,玩弄、消遣佛法?這個禍福還是惟人自召,就看我們自己下的功夫。

  我們開始進入經文。我們看第一句經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個『太上』,講到了,「太上」是道家的教誨,老子的教誨。我們修學大乘佛法是奠基在儒、道的基礎上。因為佛陀講過,不先學小乘而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小乘在我們中國(東土),現在已經很少在弘揚。為什麼?因為儒家跟道家的教誨取代了小乘。佛法不執著,都是隨順各地的因緣。我們華人讀儒家、道家的經典就非常親切、熟悉,而且儒、道的教誨當中,心胸也非常的寬大。我們看儒家強調的「欲明明德於天下」,所以心量非常大。道家講「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都是有念念為一切眾生著想的心。我們了解到這一個歷史的典故,我們學大乘佛法,就一定要扎好儒、道的根基。尤其這個大乘佛法奠基在倫理、道德、因果的基礎之上,所以「太上」的教誨是很重要的,它包含倫理、道德,尤其是因果的教育。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一句話在經文的一開頭,這也代表它是整部經文的總綱領。聖賢人都是開智慧的人,所以他們第一句話都是最重要的重點。包含儒家《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後面的經文都是在詮釋這一句總綱領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把感應的道理告訴我們,而「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把感應的事實真相、實際的情況,具體的說出來。所以前一句是理,後一句是事。我們常說理得心安,人把這個道理給搞明白了,心就不會埋怨、不會迷惑,其實我們的心不能安往往是理還不明。

  我們看到第一句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惟人自召就代表,禍跟福它沒有一定的一個形跡,都是人感召來的,絕對不是說上天要降給誰禍、降給誰福,禍福的根源都是自己感召的。我們假如用心來體會,都是人自己感召的。那當場,從此以後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麼?自己感召的,怎麼可以怪得了任何人?所以,人只要怨天尤人,那就是跟這個真相違背。假如我們跟《弟子規》來結合,「過能改,歸於無」,我們明白惟人自召,趕緊改過。「倘掩飾,增一辜」,我們今天感召來不好的結果,我們還要怨天尤人,還要指責他人,這個念頭就不明理,這個念頭叫「倘掩飾」,就「增一辜」。而且我們是明知故犯。我們明白惟人自召,還去責怪別人。所以,修學之後要更下定決心,不能再退回本來的習氣去,就好像我們今天當教學的人,我們讀過這些道理,一個老師犯錯,那顯然他的罪跟一般的人不一樣。一個佛弟子在造罪,那顯然跟沒有學的人也是不一樣。

  而「自召」,什麼在召?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在感召。而身、口、意其實它最根本的還是意業,人有念頭,才會變成一言一行。能守住念頭純淨純善,他就不造業。所以,經上常常提醒我們「吉凶禍福,皆由心造」。六祖惠能大師也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既然這個禍福都是心感召來的,但老子也說「禍福相倚」。我們每一天念「心命詩」,那告訴我們,「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我剛剛談了這麼多感應的事情,大家心情是比較低落,要聽到這些事實,愈聽愈高興,這個才是福在受諫。我們爸爸媽媽一講我們兩句,頭就低下來,臉就臭了。大福從哪兒來?從受諫來的。這一生真正要了脫生死、出六道輪迴,聽到正法、聽到別人指出我們問題要生歡喜心,不然很難調伏習氣。所以,最要存仁道,念念為人著想,這個命就開始轉。禍福相倚很有味道,福氣來了,生貪著,然後享受之後又放縱,禍就跟著來。但是,是禍來了,可是不怨天、不尤人,還能夠懺悔自己,去改過,那大福也就跟著來了。自召,它是可以轉的。

  清朝,在崇明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士叫做黃永爵先生,人家給他算命,差不多六十歲壽命就到了。結果他剛好有一次看到海上有一條船要翻了,他趕緊出十兩銀子,請漁船趕緊去救人,救了十多條命。結果後來,他又遇到那個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就說,你現在臉上陰騭紋愈來愈多,你會很長壽,還會很有福氣。大家知不知道陰騭紋長什麼樣子?我也還不知道。不過我想,常常笑的人陰騭紋應該比較多。為什麼?給人歡喜。常常裝著一個很凶的臉,那鐵定陰騭紋就少。大家想一想,愈常笑的,這個額頭上面應該會有很多條,大家要善於觀察,你們以後聽師父講經多觀察一下,師父這裡陰騭紋特別多。結果黃永爵先生確實後來活到九十多歲,無疾而終,而且生了個兒子,考上康熙時候科舉的榜首,後代都很興旺。

  一個本來短命無福之人,就因為盡心做好事轉變命運,後來感召來的就是非常好的果報。所以,只要人肯下功夫,一定可以改造命運。「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其有曾行惡事,后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這些道理我們明白了,我們對「惟人自召」,不只不恐懼,還積極斷惡修善。

  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