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10/7/2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33-0002

  諸位長輩、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我們開始一起來學習師父講解教誨的《太上感應篇》。

  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大家都很熟悉一個公案,就是鍋漏匠的公案。諦閑老法師跟鍋漏匠是小時候的玩伴,後來中年之後,剛好,鍋漏匠知道諦閑老法師已經出家了,他覺得人生很苦,就找諦老要出家。諦老覺得他年齡大了,再出家,在佛寺裡面其實還是有很多活要幹,而且佛寺裡面戒律也比較嚴格,都要遵照那些作息,怕他受不了。可是他又堅持要出家,最後,諦老答應他了,不過跟他說,你既然要出家,就要聽我的。鍋漏匠說,我出家拜你做師父了,我一定聽你的。結果諦老就給他安排了一個廟,然後就教他一句佛號,念就對了。結果他念了三年,站著就走了,而且手上還拿了幾個現大洋,連後事的錢他都不願意麻煩別人。當然這個心態很值得我們學習。而在整個他修學的過程,很多心境非常值得我們效法。比方他非常的老實聽話。諦老叫他念佛,他連問念佛會怎樣都沒有問,他相信諦老絕對會給他最好的方法。他沒有當場要什麼結果的急功近利的心,他就是老老實實,師父叫我這麼念,我就這麼樣念,沒有絲毫的懷疑。

  我們想一想,現在要找這樣的學生容不容易?師父也常提到,當第一次去拜見李炳南老師的時候,李老師有提到三個條件。可能現在我馬上請哪個同仁上來講,我看大家都能講。其實在修道的路上,比方說我們聽經聽半年、聽一年了,我相信每一個人,道理都懂不少。但是,幾句道理落在我們的心上,進而付諸實踐?這個才是我們能得的利益。我們既了解,修學佛法是師道,那我們就要守師道的原則。所以李炳南老師說的,只能聽他老人家一個人講;要看的書,要他老人家同意;以前所學一概不承認。這第三點,把我們的傲慢放下,有傲慢沒法修道。

  師父之前是跟章嘉大師學習,跟方東美教授學習,章嘉大師是當時候的當代高僧。連跟章嘉大師學習都得放下,不然心裡面會留一個印象,我可是章嘉大師的學生。今天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假如有一個心態,你知不知道我是淨空老法師的學生?我們有這個心態,就隨順習氣了,跟人相處,就顯得姿態比較高。所以修道,真的要時時觀照這一顆心才行。跟著高僧大德學習尚且要懂得放下,我們是幾十年來,都是這些習氣把我們搞得亂七八糟的,我們還不肯把它放下,還不肯隨順聖賢、隨順師父教誨,那這一生修學,只能結個善緣、落個印象,當生要成就,就不容易了。所以守這三個原則,效法鍋漏匠,最重要的就是老實、聽話。為什麼?因為師父是修行的過來人,過來人一看,就知道我們在修行的路上現在最缺什麼。聽話了,就得利益。師長知道我們現在根基不牢。

  其實,我們聽師父講扎根,聽了多久了?可能也幾年了。講「學《弟子規》」,我記得是應該是兩千年左右,師父就在強調。我們什麼時候才重視三個根的落實?我們心裡想想,讓當代的高僧大德講經說法,勸我們五十多年了,結果我們一句都不肯做,這真的就是對不起老人家了。所以師父現在最強調的,把儒道釋三個根扎好。所以,因果、倫理、道德,這個根基一定要穩。我們今天不能保證,到底我們這一生能夠影響多少人(當然是好的影響),但最起碼,我們期許自己得要是一個好弟子的樣子,依教奉行。我們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弟子,社會大眾看到我們說,原來淨空老法師的學生就這個模樣,那這個淨空老法師的教誨也有問題,怎麼教出來的學生都是這樣。我們不只落一個沒有依教奉行的罪,我們還加一條,把老法師都拖下水了。真的,很多時候師父所受的毀謗,是因為我們弟子沒做好,才造成的。所以《弟子規》講到,「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做不好,對聖教、對佛法,對師父老人家,都是一種玷污。人有這種期許、這種志氣,才有向上的動力。修學的大根大本,孝親尊師。我們為什麼不能精進、不能提升?在孝親尊師的根上不足。這是一個人性德的根本所在。

  所以今天,師父勸我們扎好三個根,是對我們這一生法身慧命大慈大悲的關懷。而且,不只是師父給我們的關懷,這是我們整個淨土宗祖師的慈愛,傳承下來的。印光大師,淨宗十三祖,老人家在七八十年前,就已經大聲疾呼,要學習《了凡四訓》,學習《太上感應篇》,學習《安士全書》這些教導。因為了解到我們沒有這一個根基,這煩惱伏不住。所以師長講的,了解因果報應,人不敢作惡。因為了解到,連起心動念都有因果,起一個惡念,就感惡果來了。

  站在儒家的角度,我們是學君子、學賢人、學聖人;佛家的角度,是學做阿羅漢、學做菩薩、學做佛,這樣的標準。這個是有志氣的人、自愛的人,不希望這一生空過。所以《論語》講,「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我們從個人的慧命,首先就要有高度的警覺性,深信因果。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懂得克制,不能起邪念,不能起惡念。以至於,延伸到整個社會國家的命運,其實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今天處在當前的社會,我們假如不能夠提起一種使命感,那我們的慈悲心也不在了。慈悲心另外一面,就是自私自利的心。我們護這個慧命。當前社會已經變成這樣,我們還坐視不管,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知道,我們的悲心不足了。

  在《無量壽經》當中有提到,「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我們一接觸念佛,大家都滿能接受的,也不反對。問題是,我們能歡喜接受念佛,代表我們已曾供養諸如來,怎麼還在六道輪迴當中?這個就是我們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雖然我們供養諸佛如來,但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老實聽話,依教奉行,都摻雜自己的想法看法。其實說實在的,跟著師父學,摻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樣子是跟師父學,事實上跟誰學?跟自己學。連我們自己錯的時候,還拿著師父的教誨來掩飾。「倘掩飾,增一辜」,那就很難得力。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個共同的標準,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無始劫來,我們供養諸佛如來,這個菩提心就從來沒有真正全然發出來。菩提心真的發出來了,絕沒有自私自利的心,絕沒有還看任何一個人不順眼,這不可能的。所以修學是改心,擴寬心量。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有不舒服、有對立、有看不順眼,根源是我們的心量太小。其實我們的心本來不是這麼小的,我們迷失了真心,真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把自己的心變得這麼小,那是糟蹋了自己,那是不懂得愛惜自己。我們懂得隨順性德,那是真愛自己,菩提心是根本。我們生在這個大時代是不幸,其實也是幸。不幸在我們過去生的業力重,業不重不生娑婆,所以我們生慚愧心。為什麼是幸事?因為遇到這個大時代,眾生這麼苦難,能把我們的慈悲心給激發出來。

  所以,印光大師在七十多年前,在他的教誨當中就提到,「世亂已極」,這個世界亂,亂到極點了。我們想一想,七十多年前的社會亂不亂?跟我們現在比起來,我們現在的亂是他們那時候的幾倍?那就很難較量了。請問七十多年前,有沒有聽過父殺子、子殺父的?幾乎沒聽過。現在報紙打開,那些事,七十多年前基本上都沒有。我們就看五倫關係就好了,父子、兄弟、夫婦關係,是退得非常非常嚴重。印祖都看到我們現在的狀況了,印祖是明白人,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我們一想到大勢至菩薩,就想到一段話,「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佛菩薩像父母一樣在護念著我們,但是得我們肯聽父母的話。大勢至菩薩於虛空法界護念佛人求生淨土。老人家為什麼一直強調因果?就代表我們這個時代一定要扎好這個根基。所以,「世亂已極,無可救藥,有志之士,何忍坐視?」真正有志氣、真正有使命感的人,遇到這個大時代,怎麼可以再坐視不管?而人心現在的狀況,不容易挽回,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印祖是大智慧者,他能看到根本,他能看到善巧。所以印祖講,「人人知因果,家家有家教」。當所有的因果道理、所有的家庭教育,在每一個家庭茶餘飯後,都是談論這些道理,那這個社會就救得回來了。我們覺得很幸運,我們跟著師父,我們做的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們這一生所做的事情,沒白做,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教育,值得。而且我們要做的事業,是把已死的人心能夠讓他甦醒過來;要斷的中華文化,能夠把它承傳下來。這是非常可貴的事業。我們有這個機會來做了,期許自己,一定要把它做好。今天要挽救世界,首先,我們得要先挽救自己。《大學》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本末我們要很清楚,我們不能本末倒置。救自己,儒家講「格物」,佛家講「息滅貪瞋痴」,從習性下手。救自己要下決心,從我們最嚴重不良的嗜好、習氣開始。哪一些是我們最嚴重的習氣?急躁,控制。什麼是最不良的嗜好?浪費時間,不肯勇猛精進。我們要提升境界,不勇猛精進是絕對提升不上去的。面對的是無始劫的習氣,哪可以懈怠,哪可以放逸呢?我們以前說,你面對對手,我們以前看武俠片,你得先要看看人家的功夫到哪裡,你才去應對。我們現在的對手就是自己無始劫的習氣,怎麼可以掉以輕心?一不覺察,種種違理情想,瞥爾而生,就來了,就把我們的自性給障住了。所以不可以浪費時間。而且今天我們在工作當中浪費時間,沒有做弘法利生的事,還到網路上去看一大堆有的沒有的,殺盜淫妄的東西,還在看,拿著公家的時間去隨順習氣,這個造業就大了。我們拿著十方的供養,來養自己的習氣,假如冷靜下來,怎麼忍心這麼做?這不是糟蹋大眾的信任嗎?所以人怎麼提升?真正良心發現了,就不願意做這些事情。

  所以,這個自救,怎麼救?我們昨天講到要解行相應。明理了,一定要落實在整個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而且要安排好時間。不做好安排,每天這樣渾渾噩噩,時間就蹉跎過去。所以,為什麼安排許理事跟大家這幾個月做內部建設的課程?重點就在這裡。我們自己學習、工作,能不能做好規範,做好計劃?能不能很清楚,在組織當中怎麼應對進退,怎麼配合團體運作,而不給人添亂?這叫盡忠。

  一個人,首先做人的根基要穩當。不可能說人做不好,然後可以成佛,這個邏輯是不存在的。而做人的基礎,五倫八德,在團體當中體現君臣關係。我們如何當主管,如何當下屬,這個都要透過學習。我們如何當父母要學,如何當兒子要學。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所以當我們不懂的,我們還不主動去學,我們看看我們這個傲慢,障住了我們多嚴重。所以,當主管,要深入君親師的精神,而且把君親師落實在生活工作裡面。我們當下屬的,盡忠職守,進思盡忠,退思……《孝經》大家不是念了一段時間嗎?你們都還給孔夫子了嗎?我們昨天才講好了,會的要配合一下。「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我們在工作當中如何轉《弟子規》,轉《孝經》呢?《孝經》告訴我們,「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這形容一個臣子、一個下屬,念念就為了團體好,為了他的領導好。這是慈悲心,這是真誠心。而《弟子規》講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我們目標是要做賢人,做聖人,我們不能在家庭、在工作裡面,親憎我,我憎他;我看他不順眼,我跟他對立,這個都不是跟經典相應。這個時代怎麼體現修養,就在這裡。人家對我們不對,我們還是守住我們應盡的態度跟本分,這才可貴。所以在這個時代,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對,才能建立理智。學佛,轉識成智,轉情識為智慧。所以我們必須學習組織倫理,怎麼配合團體的運作。我們要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做好自己的計劃,很好的團體配合,成就弘揚正法的事業。包含「不學禮,無以立」,我們在團隊當中,跟人相處,言語進退得當,讓人家如沐春風,這個禮要學。包含接待客人客戶,這一些電話來了,我們怎麼應對得當,這個都要好好的,我們把它學好。

  所以,往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禮拜二、禮拜四,是我們全體同仁的內部學習的課程,都是具體討論,怎麼把這些經教落實在做人做事當中。所以,不可以請假,除非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特別重要的事情,而且要主管批准才行。我們共同來學習,大家都知道那些做事的分寸、原則,大家見和同解。現在弘揚正法的事,說坦白話,已經是刻不容緩,我們內部裡面還隨順很多習氣,不知道耗了多少時間,耗著多少精力。我們是來幹什麼的,我們得冷靜。我們不是來這裡隨順習氣、添亂的,我們是來這裡為往聖繼絕學的。我們也希望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內部建設,把我們中心整個運作上軌道,這樣我們中心的經驗,也能夠廣修供養,給所有弘揚傳統文化的單位。不然我們自己都上不了軌道,我們拿什麼去供養大眾?這樣我們普賢十願也才沒有白念。

  今天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