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長篇東北大鼓書六祖惠能  高春艷居士主講  (第六十集)  2006/3  北京  檔名:52-183-0060

  第六十回 功垂千古

  話說大唐女皇武則天,一心要把惠能請到皇宮當國師,被惠能拒絕了。武則天立時大怒:「好個不識抬舉的和尚,竟敢拒詔不來,朕要拿他入京問罪。」武則天說完,突然仰天大笑。

  武則天突然間笑聲出

  轉怒為喜把吳存穎呼

  叫一聲吳愛卿別怕辛苦

  你代朕曹溪再走一途

  替朕再去把大師回覆

  感謝大師為我指迷途

  他不來即來朕已領悟

  無法即法玄機已透出

  大師他不愧為禪宗六祖

  真乃是有道高僧令朕敬服

  武則天常得神秀德業的感召,也有些人生智慧,言說之下突然省悟其中真義,不由轉怒為喜:「吳愛卿,你代朕速去曹溪謝過禪師,就說他不來即來,無法即法,朕受教了。」武則天說完,提起御筆親自書寫一道聖旨,「師以道契無為,德光先聖,入大乘之頓教,表無相之真宗,既而名振十方,聲譽四海,萬機無惱,八識俱安,功超解脫之門,心證菩提之序。朕以身居極位,事繼繁煎,空披頂戴之誠,佇想醍醐之味,恨不能趨陪下位,側奉聆音,傾求出離之源,高步妙峰之頂,師以弘揚之內,大濟群生,橫舟楫於苦海之中,究沉溺於愛河之岸。今遣中書舍人吳存穎,專持水晶缽盂一副,摩衲袈裟一條,花緞襪一雙,白氈兩端,香茶五斛,錢三百貫。前件物微,少伸供養,以表朕之精誠,仍委韶州節加宣慰,安恤僧徒,毋使喧繁寺宇。萬歲通天元年敕。」

  武則天能下這樣的聖旨,賜這麼多的東西,實在是不容易。這也是惠能大師德行的感召,這叫「有道人人親,有德處處尊」。這道聖旨現在還在廣東南華寺,也就是當年的曹溪寶林寺裡保存著。武則天常得神秀的指點,現在又得惠能大師的開示,後來也修持得不錯,有些智慧。佛經前面有一首「開經偈」,那就是武則天作的,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吳存穎當即領旨,攜御賜之物,再度前往曹溪拜謝六祖惠能。神龍元年正月十五,武則天和中宗皇帝又下旨,遣內侍薛簡持詔到曹溪迎請惠能入宮,惠能以老病卻之,沒有應召。薛簡回宮後,將惠能所開示的言語表奏皇上。

  中宗皇帝蒙獲法益,龍心大悅。覺得自己能得到惠能的開示,實在是積善有餘,往世種下了不少的善根,今日才有如此福分。他激動之極,寫下聖旨,「我朝中人,蒙大師德化,一心向善者甚眾,這令朕十分的欣慰;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疾疫不臨,兵革不興,這一切的福分全賴大師所賜。」同年九月,中宗皇帝又下旨獎諭惠能,並賜惠能新州舊居為國恩寺,以旌其德,以表其功。薛簡持詔迎請惠能這件事《壇經》上有記載,我就不細說了。

  其實惠能不奉召入京,除了尊重神秀,想成就神秀的道業外,也是想遠離名聞利養,更好的弘揚禪宗正法。要講真正弘法,要在一個地方如如不動才行,這樣可以方便學生學法,一提到某個法門,人們馬上就想到某個地方。如果你今天到這兒,明天到那兒,沒個固定地方,人家學法都沒法學,縱然他個人成就了,可是權威的學府就沒有了。唐代大詩人王維,為惠能撰寫的碑銘中用了「子牟之心,敢忘鳳闕,遠公之足,不過虎溪」兩句話,也是兩個典故。形容惠能不奉詔入京的德操,讚美惠能身居佛門不忘朝廷,謹遵五祖的遺訓,弘法南方,不改初衷之美德,不越雷池一步的向道精神。

  惠能為不負五祖的重託,大力弘揚禪宗心法,幾十年來一直住曹溪寶林寺如如不動,不但他個人成就了,他的這個道場也成就了。時人都稱他為「曹溪大師」,這是人們對他恭敬之極,才用他住的地名來稱呼他。他這道場,可是最高等的第一權威的學府,他的教學法,也是最高等、最究竟了義的教學法。在他這兒畢業的學生,在禪宗修證上文憑也是全國第一的。惠能在曹溪高樹法幢,大振宗風,德音遠播,聲譽四海,門人雲集,經他指點的悟道超凡者不計其數。光嗣法弟子就有青原行思、南嶽懷讓、永嘉玄覺、荷澤神會、韶州法海等四十三人,這可跟以往的代代一脈單傳大不一樣。他一個人就教出這麼多的繼承人,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禪宗弟子,成就多大,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這些弟子當中有許多人明心見性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壇經》當中有記載,大家自己看一看。

  可以說,惠能在曹溪創下了弘傳佛法的奇蹟,為中國禪宗思想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這些傳法弟子各自弘化一方,傳播全國各地,後來形成河北臨濟、湖南溈仰、江西曹洞、廣東雲門、南京法眼等五宗,也是最富有特色的「五家禪」,就是所謂的一花五葉。這五宗傳法各有特點,他們的言傳中,都蘊育著無比的智慧和機鋒,為我們留下許多精彩紛呈的禪宗經典故事。

  惠能在東山得法的時候,五祖大師就告訴他,衣缽只傳到他為止,不要往下再傳了,免得為名為利者只注重衣缽祖位,忽視心法,再造成流血事件。我想,惠能當時要是有神秀大師那樣的地位,五祖就只能傳他心法,不會傳他衣缽了。可惠能是俗人,又沒隨五祖學法,要是沒有這衣缽作憑證,他日後就很難取信於人,那就難以弘法度眾生。如今人們的信心已熟,惠能便稟承五祖大師的遺訓,不再往下傳衣缽,而只傳他的無上法寶《六祖壇經》,用來興隆佛法,普利眾生。從此後,禪學日盛,才智之士往往出乎其間。

  自古詩情半個禪,以禪為詩,以詩為禪,無可無不可也,「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騷人墨客通過參禪體驗,在他們詩詞中表達禪理和禪趣,禪僧也通過與文人酬唱,述說他們對宇宙人生的理解。像王維、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等許多詩人的作品,都表現出受禪薰陶的痕跡。許多詩歌也都抒發一種無欲恬淡、清靜幽閑的感情,也描繪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意境。這種意境只有通過禪的體驗才能加以表現,也只有在人與大自然的水乳交融中才能獲得。由此可見,惠能大師在中國禪宗史與文化史上的貢獻不可忽視,可以說他在中國禪宗史和文化史上,都譜寫了生動的一頁,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

  法眼宗遠傳於泰國、朝鮮,曹洞、臨濟宗盛行於日本,雲門及臨濟宗更遠播於歐美,可謂法流四海而不息。所以,惠能大師弘揚禪法的發源地,曹溪寶林寺,至今山門上還刻著那幾幅具有特殊意義的對聯。山門外面是「寶林道場承東山法門衣缽真傳留聖旨;黃梅心印授南方樵子風幡非動洩玄機」、「曹溪淨域法乳源流天下禪風從此播;寶林道場慈雲彌布個中消息自西來」。山門的裡邊是「寶林道場智藥三藏留聖蹟;曹溪勝地惠能六祖闡禪宗」、「中國禪宗經黃梅西洋漸及歐非北美;曹溪法嗣由青原南嶽遍傳韓越東瀛」。

  惠能一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他二十四歲聞經悟道,三十九歲剃度落髮,說法利生三十七年,七十六歲在他的故居國恩寺靜坐圓寂,這叫菩提無樹,葉落歸根。他把自己的一生,毫不保留的獻給弘法事業,獻給了芸芸眾生。當時不光社會各界的學法信眾悲痛已極,就連無情的草木,也對大師的離世表示出悲情。惠能不僅以佛法之弘揚淨化人心,裨益社會,更以其特有的智慧,融東西思想於一爐,開創了中國化的禪宗祖師禪,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惠能禪宗與傳統意義上的禪宗,以及南北朝各家禪學,有著原則的區別,它是中國人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起來的。因有惠能大師的化世,繼著一花五葉之後,禪宗就在中國大大的發揚光大。他和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都是同一流的偉人,堪與他們比肩。

  為使惠能大師精神不朽,讓人們見賢思齊,所以惠能大師的真身,至今仍在廣東曲江南華寺,也就是當年的曹溪寶林寺的六祖殿上供奉著。歷來有很多國內外的知名人士,去瞻仰、朝拜這位佛門高僧的真身遺容,表達心中無盡的緬懷和敬意。有的為他撰碑銘,也有的為他作像讚,說「如是我聞薪火程,契機米熟篩師旌,三更受缽無人覺,一偈明心萬世驚,南海有緣承祖道,東山普度始羊城,十方騏驥馳天下,獨耀曹溪懶晉京」。這位禪宗巨將,一代英才,六祖惠能大師,紅塵灑甘露,青史留詩篇,將使後代永遠尊崇與懷念。

  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願依舊

  勤勤懇懇志不休

  寫寫停停十年久

  說說唱唱樂悠悠

  曲曲折折路難走

  苦苦甜甜在心頭

  古德潛光應擁有

  前賢高風不能丟

  先哲偉業永不朽

  著書演唱來傳流

  書說至此,思緒如潮,說不完惠能那錚錚的人生路,唱不盡他殷殷的佛子心。只得戰戰兢兢的用四句話來結束此書,「高僧惠能揚禪宗,度眾濟世潤愚蒙;真知灼見令人敬,功垂千古留美名」。

  觀眾朋友們,「六祖惠能」一書到此全部播講完了。在此,我非常感謝成就此書錄製的所有同仁。我也很幸運,從農村的鄉間小路,走上了電視大螢幕,播講了這部由我自己撰寫的長篇鼓書。本人自知才疏學淺,對佛法領悟不夠,但是,我衷心的希望觀眾朋友們能從中悟出人生真諦,學習做人的道理,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從生活與實踐出發,多犧牲一點小我,多獻出一片愛心,為建設一個溫暖、和諧、繁榮、昌盛的大家庭,獻出一分光和熱。謝謝大家收看,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