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智言慧語—信得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第七六一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64集) 檔名:29-513-0761
【信得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信得應生清淨心,豈非正念真如之直心乎。】
這是講發菩提心。大乘佛法發心第一,菩提心這個名詞我們都知道、都會念,也都會講,但是什麼叫做菩提心,不知道。天天嘴皮上在發菩提心,實際上也不曉得菩提心是什麼。以為我念一念,我發菩提心,真的就發了,哪有這回事情?菩提是梵語,覺悟的意思;菩提心是覺悟的心,覺而不迷。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給我們解釋,菩提心的體是直心,菩提心的相是深心、是大悲心,大悲心可以說是它的作用。相是深心,用是大悲心。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也給我們講菩提心,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它的相是深心、是迴向發願心。我們把這兩個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比較明顯。它的體是真心,不是妄心,真誠到了極處。
也許我們自己覺得我的心很真很誠,已經到了極處,那這個沒有法子!真誠標準在哪裡?過去,在清朝末年,曾國藩先生對於誠字下了一個定義。這是讀孔子書,孔子書裡頭也講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也講到誠意,跟我們佛門的菩提心意思非常接近。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個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一個妄念沒有了,那個心是誠心。「我的心很誠」,這就是一個妄念,哪裡誠?誠在哪裡?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有一物就不誠,就不是真誠心。由此可知,真心難!
直心,古人的解釋,直心是正念真如,沒錯!這個解釋很準確。正念真如就是曾國藩先生講的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是正念,一念不生,真心現前,那個真的是正念真如。可是凡夫做不到,如果你做到,那恭喜你,你是圓初住的菩薩;超越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多多,你超越了;《華嚴經》上講「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人,可以參加世尊的華嚴法會,有資格。在別教是初地菩薩,初地菩薩斷證跟圓初住是相同,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但是別教初地菩薩的智慧,比圓教初住就差很多很多,他沒有圓初住智慧那麼樣的圓滿,智慧比不上。觀行,圓教觀第一,別教是行,著重在行上,觀比較差一點,所以他定功可能很殊勝,但是慧解就差很遠。就像《楞嚴經》裡面富樓那尊者懷疑阿難。世尊講《楞嚴》,講到第三卷的時候,阿難開悟了,說了很長的偈頌,也讚佛,真的開悟。富樓那在旁邊聽了覺得奇怪,阿難是初果,他是四果羅漢,所以提出質疑。這什麼原因?阿難所知障輕,所以他一聽經開悟;煩惱障重,所以他定力不如人家,煩惱沒斷,煩惱障重,所知障輕。富樓那正好跟他顛倒,富樓那是煩惱障輕,所以他證得九次第定,證得阿羅漢果;他所知障重,聽了半天沒開悟、沒聽懂。障有二種,各人不相同。由此可知,凡是圓教根性的人,所知障輕,煩惱障重。像別教、小乘,他們是所知障重,煩惱障輕,所以他修定容易得定,他容易成就;眾生這兩種根性不相同。但是開悟的人快,他斷煩惱、破無明,他用智慧斷,他不用定功;定功是伏,很苦、很不容易!智慧馬上就解決,快得很,真叫快刀斬亂麻。尤其是金剛般若智慧,開這個智慧那還得了!煩惱、無明、習氣很快就斷掉。這是講,豈非正念真如之直心。你看這個在經上,只要你能夠信得,真正信得過,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好像我們也信,真的信了嗎?不見得,仔細想想不見得。為什麼不見得?因為你沒有到信心不逆。如果真的信了,你決定修清淨心。為什麼?因為修清淨心,金剛智慧就開了,金剛智慧是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一開,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通達,你再不會搞其他法門去了。如果說我相信,可是還是胡思亂想,還是是非人我,還是貪瞋痴慢,那你與這一句根本就不相應,你完全沒有相信。信得應生清淨心,那就是直心正念真如;換句話說,菩提心的體、菩提心的本體就現前,你就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