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內典研學要領—一門深入成就根本智  (第九集)  檔名:23-018-0009

  老和尚:我們再看第五段,這一段在音聲的運用,大家記住這個原則,高低、長短、緩急,這是講這個六法。這個六法如果是一會合那就多了,正如同音樂裡面基本的音階只有七個,七個音互和的時候就變成交響樂。這個地方要懂得這個原則。怎樣去學習?那要仔細去觀摩,要聽經。所以學講經的人,如果不聽別人講經,不但你沒有法緣,你講經沒有人聽,而且你決定學不好,因為聽經實在就是學講。這個裡面得的利益非常非常之大,你聽他講這部,自己心裡想,我講這部經跟他做一個比較,哪些地方他講得好,我比不上他的地方;哪些地方,我有一些講的地方可能勝過他的地方,這個樣子你才會有進步。特別是在音聲上運用,仔細去觀摩,從這個地方去學習。

  所以這個小冊子就如同兵法一樣,很短期間當中就學完了,但是你要上台去運用,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要在講台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恐怕要十年的功夫,十年的觀摩、實習。自己要上台練習,要聽別人的、要觀別人的,自己來做參考,這樣才能夠學得成功。有很多學講經的人不喜歡聽別人講,那是注定失敗的。不但講得好的人我們要去聽,初學的人更要去聽,才能發現他那些毛病百出,很明顯的,我們自己有沒有這些過失?聽老講經的,學他的長處,聽初學的改自己的過失,都是好老師。初學講經講得不好,你要不去聽的話,你得不到利益。這就說明一個學講經的人,聽經太重要了!無論什麼人講經都要去聽,除非是自己實在找不出時間。能夠把時間挪動的,一定要去聽經,為什麼?我們學講經,學講經就在聽講經的地方去學習。

  這個一大段裡面,最要緊的就是要懂得避諱,忌諱。中國在古禮,對這個就很重視,所謂「入門問諱」。你到人家家裡,事先要打聽一下他們家裡忌諱些什麼,你要懂得。入境也是的,你到另外一個國家、另外一個地區,你不熟悉的,要問問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他們所忌諱的是些什麼,我們要懂得避免。不要在言語、舉止上遭到人家反感、不痛快,這個對於弘法利生就造成障礙。這種障礙,那是人為的,是我們自己的疏忽造成的過失,這一點要注意到。我想這講得很清楚了,其他的沒有什麼問題。這個現在也要注意,中國、外國的禮節不同。最好學孔老夫子,「入太廟,每事問」,到一個場合,多向人家請教請教,這個比較妥當。就是自己要謹慎,要多問問當地的人,這些老人、長者們,多向他們請教;縱然自己知道明瞭,問問也好。

  沒有問題,我們就再看底下一段,這一段,「說過不顧環境」。這是大病,講得再好也不行。而現在講經說法尤其要注意,因為一般講經的場合,在國內我不清楚,在國外,可能每一個場合裡面都有錄像;換句話說,聽眾不僅僅是你眼前看到的,你這個錄像帶流通的時候,什麼樣的人都看到。因此跟李炳老這裡所講的範圍就不一樣,他那個時候講這個經的時候,這是四十年前寫的這個東西,還沒有這些高科技,只僅於現場。現在我們要想到,不是僅於現場,現在這些人統統都聽到,統統都在你的眼前,在電視機前面、在錄像前面,我們統統要考慮到。凡是這些忌諱的話,我們只是念過就算,最好不在這上面多發揮、多去議論,這是惹來了很多很多的麻煩,都必須要記住。尤其將來科技發達,我們看這個趨勢,十年、二十年之後,必定是現場的講經就傳播到全世界,所以不在眼前的聽眾不曉得有多少,這是一定要顧及到的。你講經說法,要能夠叫廣大群眾歡迎,能夠歡喜信受奉行,這個不能不注意、不能不講究。

  這個裡面所講的弊病,是一般初學常常犯的;不但初學常犯,我們甚至於聽一些老講經的,往往也常犯這些弊病。問題在哪裡?是他沒有學過講經的方法。他雖然是修得很好、讀得很多,因為不懂方法,所以常常引經,就跟這裡所講的一樣,把一大堆古人所講的東西統統搬出來了。這很不容易,他下了不少苦功,去蒐集、去讀誦、去找這些材料,可是搬出來之後,結果是吃力不討好,聽眾聽起來茫無頭緒,聽不出你的方向、你的重心。因為他引兩家是兩種講法,引三家是三岔路口,引四家是十字街頭,不知道往哪裡去,毛病就出在這個地方。現在讀佛學院,犯這些毛病的就很多。李炳老他們這些人是屬於傳統舊派的,他們教學是私塾教學,一個老師教的,他不會請第二個老師;請第二個老師,兩個人修的方法不一樣、觀念不一樣,就把學生教出兩條路,學生就無所適從。所以這個觀念跟現代教學是不相同的,現在這個教學是許多老師教,許多科目,說實在話,只是吸收常識,你對於某一門東西常識很豐富,可是裡頭的精髓你得不到,那個精髓的部分必須要一門深入。

  所以中國跟佛法自古以來的教學,它是開端就叫你一門深入,成就你的根本智。這樁事情,從前梁啟超在他的文學講演裡面說得很好,他不贊成現代的教學法,現代這種教學法把人的智慧完全破壞掉了。你所成就的是什麼?世智辯聰,這個你可以得到,佛法裡面講的真實智慧你決定得不到。真實智慧是從無分別智裡面透出來的,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這個唯有中國過去傳統的教學法跟佛法的教學法能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的。這個絕不是西洋這些科學方法能夠達得到的,這點我們一定要曉得。所以遵守古人這個方法決定得利益;得利益,說實在話,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興味欣賞,別人不知道,別人沒有接受過這種訓練,不知道這個方法的好處。而一般人認為這個方法太老了、太舊了,應該都被淘汰,這真是魔說。真正幫助你開智慧的方法被淘汰掉了,你還有什麼前途?你學佛可以成為全世界的佛學博士、佛學家,佛學博士、佛學家還要搞生死輪迴,這是我們要深深警覺的,要反省、要能體會到的,這些弊病我們要留意,要盡量去避免。大家還有沒有問題?

  學生:老法師,現在南傳佛教他們的學習方式方法是什麼?

  老和尚:我不清楚,我對南傳的沒有接觸過。而中國古時候這個傳統的方法現在也被遺棄掉了,非常可惜。這是李老師在台中三十八年,他沒有辦過佛學院,原因就在此地。我過去曾經辦過一次佛學院,也教過佛學院,但以後發現這個問題,所以再也不參與了,不再害人,不再誤人。方先生講,這個誤人子弟的行業,你搞這個幹什麼?所以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他們的見地跟一般現代所謂的學者不一樣,完全不相同。古代幾千年運用的這個老方法有它的道理,要是沒有道理的話,怎麼能夠用那麼久?今天我們在一起,你們就沾了一點點邊,這是傳統的方法。所以我們這裡沒有請二、三個老師,沒有這樣,你們這三個月的時間一門深入。為什麼選擇《無量壽經》?你們現在應該恍然大悟了。《無量壽經》是淨宗第一經,我要選別的,選《華嚴》、選《法華》很好,到後來你要是曉得《無量壽經》這麼好你會罵我,你當初曉得,為什麼不告訴我?你不知道,你不曉得,到知道之後你就會怪我了。你才曉得為什麼要選這部經?這部經,你看文字的淺深適中,它不太深,也不淺,長短也很合適,不太長也不太短,所以在三個月當中,我們研究教學最理想的這個本子。所以完成的科判,你看全經的體系結構,你看多美!所以非常之稀有。

  學生:那個科判什麼時候能做好?

  老和尚:現在正在做,現在正在電腦裡面。前面的四章已經傳真過來了,做得很好看。先把版做出來,然後我們再來印折疊本。很不好做,因為打電腦的人很多,畫表的太少了,電腦上畫表是很麻煩的事情。也非常難得,他們很辛苦,把這個工作把它做好。因為他每一、二天就傳真過來我們校對,它裡面有錯字,把它校對好。很快,你們回去之後,我們印好之後會寄給你們。大家都有同學錄,同學錄上都有地址,我們按照地址會寄給大家。

  每個人的緣分不一樣,那個善根福德特別深厚的人,他一開頭就碰上了,那個運氣很好,那他就肯相信。所以你對老師要有真正的信心,那你省很多事情,少走冤枉路。如果對老師沒有信心,自己要去研究,多了解了,我再找一條路,那個要費很長的時間,你還未必能找到。你要相信老師,老師一下就把你帶上路去了,你就省掉很多時間,這絕對有利益的,但是這種老師是可遇不可求,太稀有了。我學佛的時候,說實在話,就是這點運氣不錯,我對老師很尊重,我能夠接受,所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每個人善根福德因緣都不相同,都不能勉強的。涉獵的東西多了,聽的東西太多了,是很有麻煩。一般人常講「先入為主」,你成見太深了,遇到真正善知識,他所講的跟過去所學的不一樣,講的都不一樣,你很難接受,自自然然有個抗拒的心理,這個就很不容易。所以那個真的好老師,他不願意教那個曾經學習過的,不肯教。方東美先生在台灣,那是世界一流的哲學家,他在台灣大學教書。我最初是學哲學,我寫信給他,而且我寫了一篇文章送給他看,他一個星期之後回我的信,約我到他家裡去見面。他問我,我說我對哲學很有興趣,他說你有沒有讀過這些哲學書?我沒有;有沒有聽過這些人講演?也沒有。所以是一張白紙,對於哲學是滿有興趣。這樣他就叫我每一個星期天到他家裡,他給我上課,一個星期兩個小時,就我一個學生。我原來的意思是希望他答應在學校裡上課,我去旁聽,他不讓我去旁聽。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他的用意,到以後才明瞭,他願意教這樣的人。如果你要說是看過哲學書,聽過很多人講,頂多他高興的時候他允許你來聽課,不會單獨來教你。這個道理,因為你是一張白紙,好像他要寫字、畫畫一樣,他能夠隨心所欲;你已經讀過很多、聽過很多,你是一張舊報紙,一塌糊塗、亂七八糟,他絕對不欣賞。要懂得這個道理。

  學生:老法師,您的《華嚴》、唯識等等,不是跟一個老師學的嗎?

  老和尚:那個東西一看就懂了,哪裡要那麼麻煩!我學《華嚴經》,我只聽李老師講第一卷,第一卷聽完了,全部《華嚴經》我都會講了。我講《法華經》,我沒有聽過李老師講過《法華經》。這真的就跟你說,一經通一切經通,這是最捷徑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哪有那麼麻煩!我這些方法今天都傳給你們了,你們懂得這個,哪有不好講的?尤其《華嚴經》,《華嚴經》太好講了,因為科判,清涼大師已經做好了,你不要麻煩了。你看清涼大師那個科判分得很細,一、二句就是一科,你掌握到這個框架,然後我不是跟你講,那筆記本寫什麼?生字不認識,查一查就好了,那個名相查查《佛學辭典》。那個意思,整個章法、結構你看懂了,它的思想體系你明白了,你就有悟處了,你就有領略的地方。你的悟處就是議論,那個公案、因緣的穿插,那是你蒐集的材料,那不是真正東西,真正東西是在議論,議論是你自己的見地、是你自己的悟處。所以這個裡頭最大的障礙,你看我們這一次講的《彌勒菩薩所問經》裡面,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名聞利養果報,你這個東西不能放下、不能捨棄,你想深入經藏,那是自己造的障礙,這個東西一定要捨得乾乾淨淨。這個方法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排除菩提道上一切障礙,就是要把這個名聞利養果報捨棄掉,想都不要想,來了也不要。你得到了馬上就捨,捨了一定會來,因為你捨是因,來的是果報,你種因一定得果。果報來了之後讓大家去享,什麼都不要,你那個心才乾淨、才清淨。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那實相是真正的智慧。所以有一絲毫自私自利,這個人沒有前途,凡夫,凡夫俗子。所以起心動念為眾生想、為佛教想,不要為自己想,也不要為自己道場想;道場,盡虛空遍法界就是道場。那個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捨得乾乾淨淨,你的智慧才跟佛菩薩的智慧相應,才能得到感應,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

  經義,不論大小經,都是無有窮盡的。像我上一次在此地講《金剛經》,用四個月的時間講完。那是採取江味農的《講義》,我採他的東西十分之一都不到;如果把他的《講義》全講完的話,四年都講不完,一個星期講十二個小時,四年都講不完。那一部《華嚴經》至少要講五十年,你才曉得那個經含無量義,那真有趣味。所以諸位要是入進去,這個法味你就嚐到了,那個世間味就淡了,世間味就沒有了,自然可以捨棄。法味就法喜充滿,真正得到,這個法喜是最好的養分。現在人進補,吃這個吃那個,都把身體搞糟蹋掉了。什麼東西最營養?法味最營養,這個要懂得。我在這裡講經,也不少人、同修曾經問過我,他說法師,你的身體這麼好,容光煥發,你到底吃些什麼東西?你補了什麼東西?我說我有最好的營養。他問我是什麼?我說台灣自來水公司的自來水。我的生活很簡單,吃的東西很少,而且不吃零食。

  好,我們進行下面一段。這個音聲、語言的毛病,我們自己如果聽自己講經的那個錄音帶,你仔細聽,然後你一個字不漏把它寫出來,你就看到裡面問題太多了。因為平常講話很不容易發現,一寫出來才知道,裡頭的廢話佔一半以上。假如沒有問題的話,我們就今天把這一章念完,後面還有一段。明天我們就繼續研究「實用講演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