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二十八集)  2003/6/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28

  諸位同學,請看「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講義分為九段,今天看最後一段,第九段「重勸發願」,我們把這一段的經文念一念: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就是這一段經文。經文上說『我見是利』,「是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這不是一般人見的,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見到的,這很重要,我們不能夠粗心大意的讀過。釋迦牟尼佛看到的,實在說,我們看不出來,這個利益太大太大!我們看看下面的文,到底什麼利益?「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個利益還得了!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面,講利益沒有能夠超過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的法門,都不能跟這個利益相比。我們有幸遇到真正不容易!

  第一個「橫出五濁」,這一點諸位要記住,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沒有橫出的;換句話說,你的修學必定是一步一步往上提昇。就像讀書一樣,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逐步逐步上升;每個階段都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這種方法叫豎出,難!太難太難!現在這個法門特別,橫出。我們今天在人道,人上面是天,欲界天。欲界天要知道有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一步一步往上提昇。我們現在不需要,從人道就出去了,就出了六道輪迴,你說哪有這種道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真難信!

  這一超超到哪裡去了?不得了,就像讀書一樣,我們現在小學,小學一年級,我不要念二年級,我從這裡超越出去之後,就去念研究所去了。這不是沒有人,太少了,天才兒童。但是我們不是天才,不是天才也超出了,而且超出去去讀那個研究所真的就成就了,不可思議。所以前面「我見是利」這一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佛給我們作證明,如果不是佛說的,我們不能相信這個法門。為什麼?我們找不到理論依據。現在信了阿彌陀佛的話,實際上理論依據還是模糊,還是不知道。但是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的話決定是真實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他決定不欺騙我們,我們聽他的話,照他的話去做,決定不錯,這就好!這個人真有福報,這個人真有善根,這個人真正了不起,諸佛菩薩都讚歎,橫超!

  生到淨土,「圓淨四土」,圓是圓滿,淨是清淨,這個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滿證得四土。一證一切證,生同居就是生方便,就是生實報,就是生寂光,哪有這種道理?這釋迦牟尼佛親自見到,釋迦牟尼佛來為我們作證,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我們相信跟他老人家走決定不錯。要隨順我們自己的成見、煩惱、習氣,我們東想想西想想那就大錯特錯。真正不可思議!

  「直至不退位」,沒有拐彎抹角,直捷了當你就達到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是什麼地位?等覺菩薩。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過,知道圓教初住菩薩就證三不退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但是不圓滿。到十地菩薩還不能說圓滿,因為他上頭還有。所以你要曉得,圓證三不退是等覺菩薩,是補處佛位。哪些人圓證?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這些人是圓證三不退,等覺菩薩!法雲地的菩薩還不能說圓,他還差一分,還不圓,接近圓,還差那麼一點。這個利益實在是沒有法子說,遇到的人是大幸大幸!

  「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經上講的「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就說這個。這幾句話我們要多想想,要把它想通,要把它想透,然後下定決心勇猛精進。這一卷經、這一句名號我們就圓滿成就。不必再浪費許多精神、許多時間去涉獵無量法門的典籍,用不著,這就成了。

  再看第二小段,「又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這個利益愈講愈殊勝,愈講愈不可思議了。這個不可思議的利益,是就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諸位要記住,心不顛倒,就是臨命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迷惑,他才能信、能願、能念、能求生淨土,阿彌陀佛就來接他。這是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日本佛教裡面講的本願就是這一願,這一願最重要的,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臨命終時昏迷顛倒就不行了,助念都不能往生。所以古來大德,不但是佛門的,世間法裡面的大德們都是勸人,我們這一生要修福,修福不要享福,福報給別人享,自己的福報就更大。自己要什麼時候享福?只要一個,臨命終時神智清楚,就是此地講的「心不顛倒」。我只要這一條,其他的福報都不要。有福給別人享,自己吃一點苦頭沒有關係。

  早年,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一生過最清苦的生活。吃飯,兩個菜,沒有!李老師一生沒有吃過兩個菜的,你們沒有見過不知道。他自己燒飯,自己照顧自己,到九十歲還是自己照顧自己,這是給我們在末法時期做最好的榜樣。末法時期世風日下,一般人不懂得孝親,不懂得尊師,你要自己不照顧自己的話,你怎麼能活得下去!李老師吃飯就是一個小鍋,帶把的一個小鍋。他通常吃麵食,台灣叫線麵,中國大陸叫掛麵,這麵很細很容易煮。水煮開了,麵跟幾片菜葉一起放下去,再開一道,小鍋蓋蓋上,火熄掉,再燜個幾分鐘就行了,就那麼簡單。他那一餐飯煮好多少分鐘?十五分鐘。這一餐飯就解決了。

  他沒有碗,鍋就是碗,碗就是鍋,所以清洗非常方便。早年,我學他老人家,我學會了,我這樣的生活過了不少年,一直到韓館長家裡,我自己才不燒飯。沒有在韓館長家之前,我自己燒飯,那個時候用的爐子(大概年歲大的人還知道,年輕人不知道),用煤油爐,很方便,不要用柴火生火,用煤油爐。李老師這個生活過一生,在煤油爐沒有發明之前用煤炭,用炭爐子。所以他懂得惜福,他的收入相當可觀,在那個時候他要是用一、兩個佣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有這個能力,他不用,自己照顧自己。而且生活非常節儉,一天兩塊錢,一個月六十塊錢生活費用。

  他所賺的那些錢統統做慈善事業,帶頭做,建台中蓮社,建慈光圖書館,建菩提醫院,大家捐助,他帶頭。道場建立好了之後,他把它帶上軌道,然後就交給別人。董事長、執事他就辭掉,交給別人去做。沒有一絲毫貪心,沒有一絲毫留戀。他修的福確實就是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走得清楚、走得自在。而且走之前還交代學生,交代的話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世間已經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我們只有一條生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他老人家最後的遺言,你看看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現前的社會看得清楚!他已經走了十幾年了。

  當時講社會亂了,我們警覺性還不高!現在想想他這句話,他真是看得太清楚、太透徹了!所以這一句話比什麼都重要,「臨命終時,心不顛倒」,你能不能往生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人在臨命終時為什麼會顛倒?不知道修福。尤其現在人他只知道享福,不知道修福。我們這個道場算不錯,還有些布施供養。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所做的是要布施供養社會大眾,要常常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望,有這個行動,不是自己在貪圖享受。自己要懂得節儉,要懂得斷惡,要懂得修福,希望自己臨命終的時候,能夠真正做到心不顛倒。

  底下說,「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這一句話是真話,要常常警惕自己。現在濁、穢到了極處,人完全違背人道,不知道孝順,不知道尊敬,貢高我慢,自以為是,這不得了!起心動念無不是競爭、鬥爭,損人利己,這是一切動亂的根源。所以貪生怕死,臨命終時手忙腳亂。業障重的人,年歲大的時候免不了得這個病症,現在所說的老人痴呆症,這一痴一呆就顛倒、糊塗了。人一顛倒、一糊塗,麻煩就來了,隨業流轉,自己做不了主。

  諸位要曉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自己能做得了主。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要親近阿彌陀佛,自己做得了主。到自己做不了主,那你還是要搞六道輪迴。搞六道輪迴,就是業力在牽引你,你這一生善多惡少,臨命終時沒有惡念,你隨著你的業力生三善道。如果惡多善少,這個惡包括念頭,惡念多善念少,三惡道去了。所以自己平常要常常想想,我來生會到哪一道,這一點很重要。來生到哪一道去不要問別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天早晚課(這個我講了很多遍),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檢點,懺悔、改過。我們是不是這樣做?反省、檢點是發現自己的過失,懺悔是要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這是真的你在做斷惡修善的功夫。功夫有了成績,臨命終時效果就現前,神智清楚,心不顛倒,意不貪著。這個時候念佛求生淨土感應道交。底下我們舉近代的一位法師。

  「圓瑛法師,歸心淨土,自號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淨土」。法師一生講經弘法,註述也相當豐富,有《圓瑛法師法彙》流傳在世間。他老人家一生專攻《楞嚴》,我們在《楞嚴經講義》序文裡面看到,他二十五歲就發心學《楞嚴》,到七十五歲才完成《楞嚴經講義》,五十年!這是給我們做榜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有這樣的成就。《楞嚴經》自古至今註解非常豐富,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也是學《楞嚴經》,當時我收集了三十多種古註。李老師教我,古註雖然好,不太容易懂。圓瑛法師大概對於《楞嚴經》古今註解都念遍了;換句話說,他的《講義》就是古今註解的集大成。李老師介紹我,你就從圓瑛法師《講義》下手,確實對初學來講方便多了。古註裡面最具代表性的,宋朝的《長水疏》,明朝末年交光大師的《楞嚴正脈》,這兩種是古今註的代表,李老師要我參考!

  《楞嚴》開智慧!圓瑛法師聰明,他在上海有一個道場叫圓明講堂。圓明是《楞嚴經》,《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他取這個意思,圓明講堂。我是九0年代到上海去訪問,拜訪過明暘法師,參觀圓瑛老法師的道場。看到他的小講堂不大,三求堂並不大,還沒有我們的講堂這麼大。大概只有我們現在講堂的三分之一,可能是四分之一,所以不很大。我估計裡頭坐五、六十個人就坐滿了,很擠,五、六十個人就坐滿。當中佛像的兩旁掛了一副對聯,是老法師自己寫的,這個對聯上就是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他堂的名字就叫三求堂。「福」,心不顛倒是福。「慧」,念佛往生是慧,真實智慧。所以他末後這一句表示得很清楚,「求生淨土」。這是近代的《楞嚴》專家!

  《楞嚴經》與淨土法門有什麼關係,我們要知道。這個問題是我受戒的第二年,臨濟寺傳戒,我在戒壇擔任書記。有一天台大幾個同學帶了一位他們的老師,台灣大學客座教授(這個教授是日本人,日本和尚)來看我。我在客堂接待他們,這個教授就問起,《楞嚴》與淨土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問我學什麼,那個時候我正在學《楞嚴經》,我修的是淨土法門,所以他問我這個問題。他很感到訝異,因為一般人認為《楞嚴》跟禪有關係,跟密有關係,五會楞嚴神咒,那是密!他覺得這個與淨土沒有關係。我也沒答覆他,我反問他,我說大勢至菩薩跟觀世音菩薩跟淨土有什麼關係?

  我這一問他就明瞭了,西方三聖除阿彌陀佛不就是觀音、勢至嗎?《楞嚴經》裡面主要的修行方法,就是觀世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在什麼地方?就在「二十五圓通」這段經文裡面。「二十五圓通」顯示出有普通法門(就是一般法門)、有特別法門。是怎樣顯示的?排列!學經教的同學要留意,按照順序排列的是普通一般法門,如果不按順序的,那就是特別法門。二十五從哪來的?你要曉得,是釋迦牟尼佛教導學生修行證果的方法!

  無量無邊法門把它歸納為二十五類,每一類裡頭找一個代表。這二十五的歸納就是六根、六塵、六識,這三六十八叫十八界;然後再加上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這七大,十八界加七大是二十五,這麼一個順序。觀世音菩薩所修的是六根裡面的耳根,按順序排列應當排列在第二,你看眼根、耳根、鼻、舌、身、意,照這樣排法的。六根排在前面,六塵排在第二,六識排在第三,最後按七大的順序。但是觀音菩薩的耳根沒有按順序,把他抽出來擺在最後,擺在第二十五。

  大勢至菩薩是七大裡面的根大,地水火風空見識,「見」就是根大,所以大勢至菩薩的排列應當排列在第二十三,但是他也沒有按順序排。最後一個識大是彌勒菩薩,他沒有按順序排,排到彌勒菩薩的後面。所以「二十五圓通」裡面有兩個特別法門,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法門,觀世音菩薩的耳根法門,兩個特別法門。我這樣一分析,日本的教授服了。圓瑛法師教宗《楞嚴》,行在《彌陀》,正確,完全正確。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到的是「求福」,求福要修福,修福才是求福。求福不知道修福,福從哪來?有福還要有慧,如果沒有慧,那個福報不是真福,那就是佛經裡頭常說的世間有漏的福報。有福沒有慧,怕的是你的福報大,你造的業障就大。福報小害人少,福報大害人多,後果不堪設想。一個人沒有福報,在這一生當中做不了大善,也做不了大惡。福報要是大了,他要有智慧,他修大福報、大善,他要沒有智慧,就會造大惡。所以「求慧」非常重要,甚至於求慧比求福還要重要。佛教人福慧雙修,求慧不要忘記修福,求福不要忘記修慧,福慧雙修,世尊為我們標榜的、為我們顯示的。終極的目標真的要純正,那就是「決定求生淨土」。依照《無量壽經》、《彌陀經》,把經上所講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經典裡面所說的教訓都落實在自己的生活行為,叫真修!這樣求生淨土才有把握。

  再看下面第三條,「無論頑修狂慧,到生死關頭,不能得力,全然無用,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這是蕅益大師提醒我們,教導我們時時刻刻要有高度的警覺。「頑修狂慧」這是講宗門教下,一般宗門教下不是真正修行的人,這在我們現前社會非常普遍。「到生死關頭,不能得力,全然無用」,這是我們今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諸位只要稍稍留意,你看看出家人,現在說老實話,出家不如在家。在家修行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的,我們看到不少;出家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的,我自己一生當中一個都沒見到。

  我所見到的出家人,走的時候都是迷惑顛倒。反而是在家居士裡面我確實看到幾個,走的時候清清楚楚,他不顛倒。所以這個「不能得力,全然無用」,這是真的,一點都沒錯。後面這一句說「即悟門深遠」,這是講禪宗的,確實真修,好出家人。「操履潛確之人」,這是講持戒的,戒律持得很清淨、很嚴,嚴持戒律。但是大師後頭這個話重要了,如果你還有一點習氣沒有斷掉,什麼習氣?貪瞋痴慢的習氣,你還沒有斷掉。怕的是到臨終的時候,這個習氣現前,你還是隨著業力墮落。「未免隨強」,你的業力強,你的道力薄弱;換句話說,「強者先牽」,你還是隨業流轉,很可怕!這不是開玩笑,真正關於到前途。

  所以一般真有修行的人,最大的習氣是傲慢,覺得「我有修行,你們不行,你們不如我」。貢高我慢,目中無人,對那個沒有修行、不持戒的人常常批評,這都是習氣現前,不是真修行人。他為什麼不是真修行人?六祖大師講過,「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一天到晚看到世間的過失,這就是蕅益大師此地所說的。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繼續看第四個小段:

  「永明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也」。永明延壽大師是南北朝時代的人,史傳裡面記載,他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也來表演給我們看。在那個時代禪風很盛,所以他老人家示現先學禪,在禪裡面大徹大悟。示現大徹大悟之後,回歸到淨土,修淨。所以在那個時候他老人家提倡禪淨雙修,這個諸位一定要懂得,這是契當時人之機。所以他有「四料簡」,教我們揀別法門的殊勝,這個三句話是第一首偈裡頭所說的。他前面有一句,「有禪無淨土」,有禪沒有淨土,十個人修行有九個人要走錯路,為什麼?

  臨命終的時候,「陰境現前」,就是臨命終的時候,禪要不得力,實在說禪怎麼才得力?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得力。沒有到徹悟,也就是沒有能夠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還是隨著業力去輪迴。也就是說你修禪得禪定沒開悟,得禪定就很不容易,隨著你禪定功夫的淺深,你到哪裡去受生?到四禪天。如果功力更深的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還是隨著業力在轉。你生到四禪四空天,壽命到了之後還要往下墮落,這個例子太多太多。

  當時禪風盛,永明大師也沒有辦法勸導這些人放棄禪來修淨土,他們不會接受的。所以就教他有禪有淨土,你修禪兼修淨土,這真是苦心。禪那邊功夫不得力,淨這邊得度了。我們聽了大師這些話,千萬不要去搞禪淨雙修,那你就錯了。你要曉得他禪淨雙修的用意,是修禪不肯放棄、不肯回頭,禪淨雙修是對他們講的、是教他們的,不是專修淨土。專修淨土的人殊勝,「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所以,看古人的文字要曉得,他說這個話、寫這個文字,是對什麼人的,用意何在,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們才能得受用。你要是看錯、聽錯了,不能怪他,他沒有錯,過在我們自己。

  又何況世尊在《大集經》裡面,給我們說了一個總的原則,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今天生在末法,照中國古人的記載,近代印光法師跟虛雲老和尚都採用中國古代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入滅到今天三千零二十幾年。換句話說,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了,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末法有一萬年,換句話說,末法往後還有九千年。很多人講世界末日,佛法沒有講世界末日,佛法講有末法。末法,法運依舊是有起有伏,有高潮有低潮,但是高潮也很難跟正法、像法相比。但是淨宗往生的殊勝,實在是超越正法、像法的高潮,只有這一個法門!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往生經」裡面尤其不可思議的,《彌陀經要解》。永明大師這一段話是非常感嘆,學佛的同學把淨宗這個法門疏忽。

  再看下面這一段,「修行唯有念佛最為穩當,自有信願持名淨業之力,又仗彌陀慈悲願力,所用之功,決定不虛,佛及聖眾,現前慰導,故得無顛倒,自在往生也」!這些話句句都是實話,句句都是事實真相。修行這兩個字,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決定不能含糊。行是行為,行為太多了,世尊把它歸納為三大類,口的言語,口業行為;身體的造作,身業的行為;念頭的起滅,意業的行為。行為再多,總不出這三大類。為什麼?能造的,身語意!行為就是造作,但是造作裡面有善有惡。所以佛教導我們初學的人,惡的行為要斷,善的行為要學,斷惡修善,這是佛教初學。

  修學有了一定的成就,佛把修行再提昇一級,善惡都是染、都是染著。所以佛一定會教導我們,染要斷,要修清淨,這個境界就提高了。遠離一切染污,染污是妄想分別執著。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遠保持身心的清淨、平等,這就是淨業!身心清淨,念佛求生淨土,跟諸位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一樣。斷惡修善之人念佛求生淨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斷惡修善又不著相,這種人身心清淨,他往生淨土生方便有餘土、生實報莊嚴土,品位高!

  我們修淨土不少年了,應當要把我們的境界往上提昇,所以這幾年我們特別強調純淨純善。純淨純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不是方便有餘土,我們要在這個上面努力,精進不懈。所以大師教導我們,修行唯有念佛最為穩當。怎麼修淨業?就用念佛的方法。怎麼個修法?念頭才起來就「阿彌陀佛」,不管是善念還是惡念,念頭一起來就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純淨純善。這個最穩當,簡單、容易、快速、成就高!

  念佛理論依據在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過,「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念佛理論的依據。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同一個真心,同一個本性。真心本性是純善純淨,決定沒有毫分不善夾雜,沒有毫分不淨夾雜,純淨純善。所以你本來是佛,就是是心是佛。《華嚴》、《圓覺》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就是從這一個角度來看、來說的。現在我們雖然迷了,迷了不要緊,迷了怎麼樣?我們的真心本性沒有絲毫改變。真心本性,大乘經裡面講了很多,它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一異;所謂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非有非無,這是它的特性。而且這個特性裡面還具足了靈明覺知。

  世尊在楞嚴會上為我們講的見聞覺知,本性具足!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包括虛空世界一切眾生,這東西從哪裡來的?心現識變的。所以,它的理體是心性,心性具足靈知。由此可知,虛空世界一切萬物都有靈知。換句話說,都有見聞覺知,也就是說它能看、能聽,它能覺、能知。不但動物有,植物也有,礦物也有,虛空也有,不可思議。

  日本江本勝博士這些年來用科學的方法來實驗、來觀察,發現水有見聞覺知。再引申,他們觀察很多的植物,發現植物有見聞覺知。在日常生活用品裡面、食品裡面,他們也發現有見聞覺知。米飯、饅頭、香蕉、蘋果,他們都做了實驗,證明真的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法性,從哪裡來的?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再要深入的去觀察、去實驗,泥沙石塊有見聞覺知。大概最不容易觀察出來的是虛空,虛空也有見聞覺知,沒有一法沒有見聞覺知。所以,這大乘經上講的,你要能夠深信不疑惑,科學家這些發現對你來講,就一點不感覺得奇怪,你會感覺:這是正常的!佛經上所講的,你們用科學方法把它證實了,本來就是這樣的,一點都不奇怪。

  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淨土、穢土是怎麼回事情,淨穢不二!人心善,所有一切萬物的結晶都是善的。人心不善,所有一切萬物的結晶都是不善。這不是佛在經上常說的嗎?境隨心轉!《楞嚴經》上佛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所以一切萬物是隨我們的心在轉,我們的心善,沒有一法不善,全是善的。我們的心不善,一切法統統不善。穢土怎麼來的?災難怎麼來的?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業感召得來的,就這麼回事情。

  我們要轉變這個世界不難,居住在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只要真正能夠斷惡修善,這個世界所有一切天災人禍都消滅了、都沒有了。所以從哪裡轉?從心地上轉!多少年來,這個世界上講環境保護,我也說了好多遍,環境保護要從哪個地方下手?從心地。心淨,我們的環境就清淨;心善,我們的環境就善。我們的心、念頭不改,在環境上是沒有辦法改的,收不到效果的!佛講的話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你為什麼聽不懂?你為什麼不肯去做?實在說這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不能夠疏忽。

  所以,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自己淨業成就的、所感得的。我們的心不清淨,我們的行不清淨,不能生淨土!所以念佛,念這一句佛號,就是淨心、淨意、淨行。身語意都清淨我們生淨土就成就了。若是口念彌陀,心裡面不清淨,起心動念還是貪瞋痴慢,還是煩惱習氣,這樣念佛不能往生;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你身語意不清淨,所以不能成就。你學佛,什麼都沒有學到。日常生活當中還是心浮氣躁,遇到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煩惱起現行,不是智慧起現行,不生智慧只生煩惱。這個學佛,難!學佛不能成就,決定還是隨著業力轉。

  你要問這到底什麼原因?每個人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在我們經驗當中來說,聽經太少了,所以你不覺悟,依舊煩惱習氣作主。所以我們要常常能想到,釋迦牟尼佛在世為什麼天天講經?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過,為什麼要天天講?真正是苦口婆心,幫助你覺悟,幫助你回頭。從哪裡回頭?從你的煩惱習氣回過頭來,不要再依煩惱習氣,要依佛菩薩的教誨。經典是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教誨是我們性德,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是隨順自己的性德,不隨順性德,你就肯定隨順煩惱。

  性德是什麼?性德是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性德是法性,性德是佛性,佛性是純淨純善,這叫真學佛,學了真管用。不會學的,實在講連表皮都學不到。從哪裡看?從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還是隨順他的習氣煩惱,佛法真的是一分一毫的受用他都沒有得到。這是什麼原因?《地藏經》上講的「剛強難化」!個性太剛強、太自負了,總認為自己有道理,佛菩薩講的那個我很難接受。習氣太重,改不過來。這樣下去當然隨業流轉。

  所以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檢點,要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自己有能力發現自己的毛病,在佛法裡面講就叫開悟,覺悟了。悟後起修,起修是悟了之後你把毛病習氣改過來,這叫真修行。我們今天修淨土,我們心不清淨,念頭不清淨,行為不清淨,這與淨土完全不相應。所以要知道信願持名修淨業。自己真正肯修淨業,淨業就是淨、善,表現出外面是善,純淨純善,這是自力。

  淨土法門叫二力法門,自力、他力,他力是阿彌陀佛,「又仗彌陀悲願力」,這是他力。仗是依靠,怎樣才能夠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用我們的淨業感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淨業是能感,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是能應,感應道交!一切眾生是業力感十惡,所以要細細去觀察,身口意都不離十惡,這個事情很麻煩。十惡感得的是什麼?是三途苦報;十善感六道裡面的三善道的樂報、福報,不出六道輪迴,所以淨業重要!

  心裡面是阿彌陀佛,口念的是阿彌陀佛,身體一切造作的不離阿彌陀佛。身體造作的怎麼叫不離阿彌陀佛?把《無量壽經》、《觀經》裡面的教誨,我們統統做到,表現在我們的行為上,我們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教我們不能做,我們決定不做,這就對了。這個樣子念念感應道交,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用之功」,功是功夫,「決定不虛」,到臨命終時候,壽命到的時候,佛就來了。「佛及聖眾,現前慰導」,慰是安慰,佛來安慰你,佛來引導你,就是接引。所以你不會顛倒,你心裡頭不會亂,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自在往生!下面一段是蕅益大師對這個法門極力讚歎。

  「法門深妙」,深是講的理深,我們無法理解。妙是事妙、相妙、方法巧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這兩句話真的是,蕅益大師很難說得出來,不是入這個境界,這兩句話說不出來,不可思議。破盡一切戲論,什麼是戲論?給諸位說,戲論就是一切諸佛的講經說法,要跟念佛法門來相比都叫戲論,不能比!八萬四千法門不好修,很難學習,還要很長的時間。這個法門太快了,一生成就,所以是穩當、簡單、容易、快速,看其他的法門當然是戲論。戲論是指佛法,所謂出世間法,意見是指世間法,所以這兩句是超越世出世間一切法,法門深妙!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能夠跟它相比。

  「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誰能相信這個法門?誰能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蕅益大師在祖師裡頭舉了幾個例子,馬鳴菩薩、龍樹菩薩這是印度的,古印度的祖師大德舉了兩個。中國歷代祖師也舉了兩個,智者大師、永明延壽大師。智者、永明都在浙江,智者大師在天台山,永明延壽大師在杭州,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祖師!只有像他們這樣的人,他們真的是證得菩薩果位,不是普通菩薩,是法身菩薩,這都是法身菩薩的果位。而且我們曉得,智者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應化再來的;永明是阿彌陀佛應化來的,古佛再來!他們才徹底「擔荷得去」,擔荷就是完全接受,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依教奉行。

  「其餘世智辯聰」,其他世間最有智慧的人,最聰明的人,最有辯才的人,下面舉幾個例子。「通儒禪客」,儒家通達經論諸子百家叫通儒,我們一般人稱大儒。禪客,禪宗裡面的祖師大德們。「盡思量度,愈推愈遠」。他們要來思惟、研究、討論淨宗法門這些典籍,愈研究,對這個法門的深妙反而遠離了。為什麼?這個法門是不思議法門,絕對不是思想、思考、研究能夠明瞭的,絕對不是言語討論能夠講得明白的。為什麼?因為它是佛的境界,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佛說得很清楚,這個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對這個法門,經上也有比喻說,「猶如隔羅望月」。等覺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是凡夫!

  通儒禪客,這是指一般沒見性的。縱然見性了,見性也有品位不相同,明心見性裡面有四十一個階位,所謂三賢十聖。到十聖那沒有問題了,三賢位還不行。十聖何以沒有問題?我們在《華嚴》裡面讀到的,地上菩薩從初地到十一地,經上告訴我們地上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地上菩薩的始,開始是初地,終是等覺,這十一個位次,自始至終就是從初地到等覺,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所以這個沒有問題。馬鳴、龍樹都是地上菩薩。明心見性的人,如果在三賢位,他不見得念佛,他要登地那一定是念佛。這是大經上講的「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法門不可思議。

  「又不若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這是真的,我們一般人比不上農村裡面的阿公阿婆,我們比不上他。他雖然什麼都不懂,他也不想懂,你教他老實念佛,他就老實念佛;你教他斷惡修善,他就老老實實斷惡修善,他真的成功了。他們這種修行方法,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雖然他沒有學過,他的心行跟這個深妙的法門暗中契合,所以他能成就。他成就品位的高低也不可思議,我們也沒有辦法測度。這些人也不是普通人物,過去生中善根深厚!

  末後這總結,「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牟尼佛見到這個利益,所以說出來告訴我們。蕅益大師說,「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豈敢違抗,不善順入也哉」。如果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你要懂得這一句經文的深義,為什麼?佛眼所見,佛口所說,對於阿彌陀佛接引往生這個事情,佛給我們印定了。我們如果要違背,不遵守佛的教誨,你就是不順佛的意思,不順佛的教誨,你就不是佛的學生。佛的學生哪有不隨順老師教導的去做!隨順佛菩薩教誨,你肯定成就。不隨順就沒有法子了,那你得長劫輪迴。這一大段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