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二十集)  2003/6/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20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正報莊嚴」最後這一段。這一段經文就是: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昨天我們也曾經向諸位報告過,極樂世界壽命無量劫。阿彌陀這個名號裡面,世尊給我們簡略歸納的說明,一個是無量光,一個是無量壽。光不但是表智慧,而且表空間,壽命也表時間,用我們凡夫的境界來講是無量的時空,這是世尊說法的善巧方便。這個說法,我們知道世尊隨二諦說法,這是隨俗諦而說的,我們一聽能了解,生起仰慕之心。

  十劫跟無量劫來相比這個時間很短,世尊在許許多多大乘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凡夫修行證得無上菩提,時間需要無量劫,不容易!證得圓教初住,這是法身菩薩了,法身菩薩要修到究竟圓滿還要三個阿僧祇劫,真的是不容易。但是,佛這些說法不能說是假的,也不能說是真的。這個話怎麼講?我們要會聽,如果不能夠放下煩惱習氣,真的是無量劫;果然能夠放下煩惱習氣,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

  無量劫可以把它縮成一念,一念可以展開為無量劫。怎麼展?怎麼縮?現在我們在這個地方好像體會到一點眉目了。展、縮在自己,不在別人,也不在外境。就是說你能夠斬釘截鐵一下放下了,無量劫就變成一念;如果還有一些牽腸掛肚的放不下,一念就變成無量劫,這是事實真相!這就是大經裡面所說的一時頓現,你們想想這個意思。一時頓現就是一念頓現無量劫,一念頓現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眾生,一念迷它就頓現;一念覺就回頭,無量劫就變成一念。

  永嘉大師說得好,「覺後空空無大千」。覺後大千世界沒有了、消失了,有回歸到無;一念迷,無變成有,展開有了。總在這一念的覺、迷!我們要問,諸菩薩(這大菩薩)、諸佛應化在九法界,他是覺、還是迷?他如果是覺,他不能現這個境界,覺後空空無大千!他要現這個境界,他跟我們凡夫沒有兩樣,迷了。他到底是覺還是迷?這個問題問得好!諸佛菩薩的境界,覺迷不二。你要是說他迷,他示現在眾生法界裡面,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從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覺。雖然覺,眾生有感他又能現相,他又能表演,又能為一切眾生說法,好像他在迷,跟我們凡夫沒有兩樣。

  他是覺迷不二,我們凡夫虧吃在哪裡?覺不是迷,迷不是覺,覺迷對立。佛菩薩不對立,覺迷是統一的,覺就是迷,迷就是覺。你看經上不是常講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心經》大家常常念,實在講是粗心大意,《心經》上講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你要把覺迷這樣套起來,覺即是迷,迷即是覺,覺不異迷,迷不異覺。

  這是如來果地上的正覺,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有體、有用,不是有體沒有用。應化在十法界就是從體起用,雖然起用,用亦不迷,所以能度眾生。我們讀到這一節經文應當覺悟、應當發心。覺悟的樣子是什麼?覺悟的樣子就是真的發心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你真的覺了。末後有幾句話,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下面的這一段經文: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一段是講阿彌陀佛教學的成就。老師教導學生,學生有沒有成就?學生有成就,你教學成功了。你教得再好,教的時間再長,如果學生沒有成就,你的教學失敗,成敗是以這個來論的。所以道場也是以這個標準來論勝劣,你這個道場殊勝,勝在哪裡?你這個道場裡頭確確實實有念佛往生的人、有開悟的人、有證果的人,這個道場殊勝!不在乎人多少。覺明妙行菩薩的道場十二個人,第一殊勝。什麼叫第一殊勝?十二個人都往生。這個道場,念一輩子佛,一個都不能往生,只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結個法緣而已,不能算成就。

  講師,標榜講經弘法的,這裡面有多少人開悟?那是他的成就。一個開悟的都沒有,沒有成就!我們要知道什麼叫做標準。念佛堂有多少人得一心的,有多少人功夫成片的,功夫成片就是成就了。那我們要問,參禪為什麼不能明心見性?念佛為什麼功夫不能成片?學教為什麼不能大開圓解?根本的毛病就是三個字,「放不下」!

  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我們哪一樁放下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自私自利,沒有一樁放下!我常常勸導同修這十六個字,沒放下。沒放下怎麼能成就?這是我們的病根,這是我們根本的障礙。我們要有能力覺察到,常常能夠覺察,很不容易放,但是一定要放下。我也常說,這些事情一年比一年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這很重要。淡薄就是慢慢的放,一下放那是不可能,你不是那個根性,這個東西學不來。慢慢放,看淡一點不要太認真,不要過分的分別,不要過分的執著。常常學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好,不要堅持自己的成見、執著,這是最糟糕的。

  你們看到江本勝先生做水的實驗,那個結晶的照片我們看到了。這是講什麼?人的態度,一種是命令式的,一種是請求式的,它結晶不一樣。他實驗是舉一個例子來實驗,「你去做!」這是命令的口吻。另外一個「來,我們一起來做」。同樣是一樁事情,心態不一樣,結晶完全不相同。「我們一起來做」,你看那結晶的圖多美;你下達命令,「你去做」,那個結晶很不好看,這是自然的反應。所以真正的大人物,他對他的下屬不用命令,言辭委婉、柔和,教訓他的下屬,一生感激你,這你成功了。你用命令,當然他不能不服從,他還是去做,但他心裡對你沒有感激的心,效果不一樣。

  我在年輕的時候,好像是二十二歲,有一天在辦公室裡面,工作少,事情做完了,在那裡看書。但是,我們坐的時候把身體往後面一靠,椅子前面兩隻腿就離地,這樣我們好像躺在那裡,挺舒服的。我的長官(我也不曉得他來)他從後面來,拍拍我的肩膀。我一看到他立刻站起來,他告訴我,不能這樣坐,這樣坐容易跌倒。他處處替你著想,所以我這個毛病就改掉了,一生都不會犯,感激他。他如果板起面孔把你教訓一頓,我們還是要服從,但是怎麼樣?你走了之後,我老樣子又故發了,不服!所以做大事業的人跟普通人不一樣。你看看一般中級的這些幹部,他都喜歡用命令式的對他的部下,這種人他的事業有限,從這些你就看到。

  《了凡四訓》裡面袁了凡先生,你看看那些考試的舉子,你看他的觀察,看到這個參加考試的學生言行端莊,謙虛和氣,對一切人尊敬,他就斷言這個人考試一定得第。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所看到的那幾個人,他所看中的,真的沒有一個看錯。看人在什麼?謙敬,謙虛恭敬。自己在高的地位對底下下級幹部都這樣的謙和,人家對你心悅誠服,肯給你賣命,肯給你辦事,尊敬你、歡喜你。用命令口吻的時候,心裡不服,這個時候被你管,你是他長官,他無可奈何。將來你不在位的時候,理都不理你。你耍威風是錯誤的,是失敗的。

  所以我們看佛菩薩,你在《論語》裡面看孔子,看孟子,他們的謙敬我們要懂得學習,所以他教學有成就。為什麼?學生服,學生真正敬愛老師,敬愛老師就不敢違背老師的教誨;違背老師教誨自己良心不安,感覺得對不起老師。你看這種約束的力量多麼大!老師不在世,依舊不敢違背老師教訓,這是什麼原因?對老師敬得真誠、愛得深刻,沒有別的,敬愛!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所以看到這個經文,我們在這裡看到阿彌陀佛教學的成就,聲聞弟子、菩薩弟子人數無量無邊。下面我們再看底下一個單元,「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我們先看經文: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段經文是西方世界無比殊勝之處,他方世界沒有的。「頓超圓證」,這裡面我們要分幾段來說,第一段「淨德勸願」。極樂世界我們可以這樣說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設的一所佛教大學,阿彌陀佛是校長。極樂世界裡面的眾生從哪裡來的?十方世界念佛求生淨土的。這不是一個國土,不是一個大的社區,它裡面的住眾是來自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怎麼來的?諸佛如來就像我們釋迦牟尼佛一樣為大家介紹,勸大家到西方極樂世界來求學,所以來的人就多!

  當然也有些人聽到(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聽到釋迦牟尼佛的介紹不太感興趣,對於釋迦牟尼佛有一分親情的愛戀,不願意離開本師。本師雖然勸我們到那邊求學,我們還是不願意去,「我們老師很好,我們就跟老師,不到別的地方去」,很多。我們看到佛門裡面有許多學其他宗派的,晚課都念《阿彌陀經》,但是他不念阿彌陀佛,他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他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每天拜佛也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才不拜阿彌陀佛,也不念阿彌陀佛,他不想求生極樂世界,很多,我遇到過不少!這都是一種情執。

  我們今天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我們有沒有違背本師?沒有,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就念阿彌陀佛,聽話!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去,正如同家長(你的父母)告訴你有個好老師,你應當去拜老師,應當到那邊去學習。你捨不得父母不願意離開,父母雖然不能勉強你,但是總是搖頭:不聽話,這孩子!聽話的就去了,去到那邊早一天成佛。你要不去,修行證無上菩提的時間很長很長!所以這裡『眾生生者』,十方都是聽話的眾生,聽從他們本師的教誨。他們本師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肯定為他們講《彌陀經》、講《無量壽經》、講《觀無量壽經》,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大家。所以,聽話的都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多,沒有法子計算。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真的不得了,『皆是阿鞞跋致』。什麼叫「阿鞞跋致」?阿翻作無,阿彌陀佛,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阿翻作無,鞞跋致翻作退轉,無退轉。我們中國人習慣裡不講無退轉,叫不退轉,所以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學習,它是頓超、是圓證。第一個「生皆不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不會退轉。我們這個世界很糟糕,世出世間的學術都很難成就,什麼原因?進得少、退得多,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都很明瞭,這是確確實實的事情。西方世界,尤其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個專有名詞,不是普通的不退轉,他是高層的、是有深度的。這種菩薩,大乘經上常常講的,七地以上。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看這個「皆是」,你看這兩個字,這兩個字重要。皆是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統統都是阿惟越致,這就叫做難信之法。一般修學大小乘的人,你跟他這樣講,也搖頭不相信!為什麼?七地菩薩那還得了!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煩惱斷盡,破一品無明,這才是初住菩薩,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剛證三不退。阿鞞跋致是圓證三不退,圓滿證得三不退。圓初住是剛剛證得,他距離七地菩薩還有三十七個階級;好比讀書,他是一年級,七地菩薩是三十七年級。你是一年級,人家是三十七年級,你怎麼能跟他相比?

  但是確確實實你是帶業往生的,你是個凡夫,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可是好像你的智慧、你的神通、你的能力跟七地菩薩差不多,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好比我們一個普通的凡夫,出生在貧賤的家庭,很窮困,一無所有。你有一個很高貴、很富有的親戚朋友,他邀請你到他家做客。你沒有好衣服穿,他可以給你,他給你居住的地方,給你衣食住行跟他差不多,出門也有車馬,就不一樣了。是不是自己的?沒有一樣是自己的。大富長者的福報,可以給你享。

  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好像是這個樣子,我們博地凡夫一品煩惱沒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享阿彌陀佛的福。當然自己也得有點條件,人家才看得起你,要不然憑什麼邀請你?是你自己念佛淨業的成就。這個蕅益大師說得好,我們念佛要念到什麼樣的功夫才能相應、才能往生?前面跟諸位講,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大師他這個地方講得深,我說得淺大家好懂。我講四個字心、願、解、行。我們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我們的願要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一樣,我們的解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也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的行為要跟阿彌陀佛一樣。

  阿彌陀佛心清淨、願清淨、解清淨、行清淨,心淨則佛土淨,這能感。天天念佛,我們的心願解行不清淨,沒有感應,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不能不懂。那個地方是淨土,大乘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我們要怎麼個修法?依照《無量壽經》的教誨去修就行了。《無量壽經》講得清楚。不依《無量壽經》,依《彌陀經》行不行?行,《彌陀經》言簡意賅,真的很多地方我們看不懂,必須要看祖師的註解。註解裡面最簡單的、最扼要的無過於《要解》。我們能夠遵照《要解》去做,行!肯定往生,那就是什麼?《彌陀經》你要懂得,你不懂得不行。

  《彌陀經》很難解,一定要看註解。註解,蓮池大師的《疏鈔》,比《無量壽經》的分量要大得多。所以這個經你不要看它很短,細說,每天講兩個小時,一年都講不完。我們從前《疏鈔》講過一遍,十幾年前講的。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錄相的設備,有錄音,我們一次講一個半鐘點,好像一共講了三百三十多次,一部《阿彌陀經疏鈔》。不容易,你要不能透徹了解,你怎麼修?「生皆不退,具有誘培根力功」,這個功是功德,我們一看到這個,我們心裡很嚮往,這不退轉太難得了,咱們趕快去。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一生補處」是等覺菩薩,人數太多,『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這還得了嗎?我們在我們這個世界找一個等覺菩薩都找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到處都是。觀音菩薩等覺,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都是等覺菩薩。到那邊去的時候就都是同學,等覺菩薩是學長。「具助當生成就之德」,跟這些同學在一起,你想想看,你怎麼會退轉?不可能退轉!這些人都是無量壽。所以決定一生成佛,沒有死亡苦。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壽命短促,縱然你有好的老師指導,有好的同學輔助,你的功夫才得力,壽命到了,這個事情麻煩。這一生心善、行善,來生肯定得人天身,得人天身肯定福報比這一生大,這一享福就享糊塗了,很難得再繼續修行。你只要看看現前我們周邊環境的這些富貴人,這些富貴人他怎麼富貴的?前生修行的,現在得的這個果報。他肯不肯再修行?忘掉了!縱然想到修行很好,現在他的事情很多,沒了,等到我的事情了了,再修行。事情還沒有了,壽命到了。

  早年我在台灣,我有一個長輩,是我父親的同學,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是個將軍,中將。我學佛的時候他也很贊成:不錯,很好。他那個時候退休了,經營一個農場。跟我講:我把我這些事情做完之後,我也要來學佛。過了幾年就過世,事情還沒有了,壽命到了。所以你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你就曉得不能不往生極樂世界。不往生極樂世界,你這一生所修的,來生縱然得人身,有隔陰之迷。你想再繼續修行,非常非常困難,不容易!前世的事情忘光了,從你出生大概到十五、六歲,你決定受你父母、家親眷屬的影響,那些人肯叫你去修行嗎?肯叫你去出家嗎?不可能!

  這個十幾年,十六、七年的影響就變成你的習慣,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你很不容易會生一個念頭去修行,不太可能。如果你福報大的話,不容易。你要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的時候,受很多折磨,也許會有出世的念頭、有修道的念頭。如果是有福報,生在富裕家庭,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們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決定不能搞輪迴,來世決定不能再搞這個事情。

  真正要求往生,真正要把自己境界不斷往上提昇,煩惱習氣一定要斷,一定要修成。這一生當中心地清淨,心地善良,對一切人事物不能存絲毫怨恨。有絲毫怨恨你就會墮落,來生遇到這些冤親債主的時候,冤冤相報,這個可憐!佛要不給我們講,我們永遠不知道。所以真正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行為裡頭最重要是觀念,意業的行為。

  我常常勉勵同學化敵為友,化怨為親,這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不能跟一切眾生,不但是人不可以,一切動物不可以,一切植物也不可以,不能對立。要以愛心,要以恭敬心,對人要恭敬,對事物都要恭敬。這個經上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要培養上善,培養真正的清淨上善心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一生當中一點障礙都沒有。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把後面這一段經文也念一遍: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這裡給我們說出來了,上善人,『諸上善人』。「上善人」就是指的等覺菩薩,就是一生補處,一生補處才是上善之人。括弧裡面講(具有勝緣增上功),這個緣太殊勝,人事環境好,人和之樂。極樂世界確實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一絲毫缺陷,所以世尊勸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你想想看這個話說得對不對?十方世界再找不到這樣殊勝的環境,天時地利人和。果然肯發願往生,娑婆世界六道輪迴之苦永遠離開了。你要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不能夠證得明心見性,六道裡面的苦就有得受了。你跟一切眾生結的這些惡緣,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愈想愈可怕。

  再看第二段「帶業往生橫出三界,同居橫具四土,開顯四教法輪」,我們先說這幾句。我們能在這一生當中往生到極樂世界,確確實實就靠著帶業往生。如果不帶業,我們根本就沒有往生的機會。帶業往生橫出三界,一般修行,你要知道不是橫出,是豎出。你要超越六道輪迴,你要經過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樣出了欲界,到色界。色界要經過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十八層天,再通過四空天出六道輪迴,叫豎出。四聖法界裡頭,聲聞、緣覺、菩薩、佛,豎出。帶業往生的人是怎麼樣?橫超。不要走這條路,從我們人道從旁邊走了,叫橫出三界,不是豎出,在人道裡頭就走了。

  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真正不可思議,同居橫具四土。我們去當然是凡聖同居土,帶業!生凡聖同居土。十方世界諸佛的四土不在一起,我們釋迦牟尼佛有實報土,實報土不在我們地球上。他有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在四聖法界,實報土是一真法界,不在一起。就像我們這個世間學校一樣,小學、中學、大學分開來的。小學是小學,中學是中學,大學是大學,不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它的大學、中學、小學、研究所在一個教室上課,這個很特別,所以這是難信之法。我們去是小學生,但是跟我們在一個教室上課的有大學生、有研究生、有博士生,我們有什麼困難他們都會幫助,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你生凡聖同居土等於生方便土,為什麼?阿羅漢跟你同學,跟你在一個教室;等於生實報土,菩薩跟你在一起;等於生常寂光土,為什麼?諸佛如來也跟你在一起。

  「開顯四教法輪」,這是講你到那個地方接受到圓滿的教育。這四教是教理行果,四教。蕅益大師是天台,他是學天台的,天台的四教是藏、通、別、圓。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教育是圓滿的教育,一即是四,四即是一。老師高明,同學高明,同學都是等覺菩薩、諸上善人。

  「眾生圓淨四土」,眾生是我們,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心清淨,四土都清淨。圓是圓滿,圓滿的清淨四土,也就是說清淨心與四種淨土都相應。「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這個地方特別要著重這三個圓字,為什麼?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圓滿。你在他方世界的時候,你縱然能見、能聞,不圓!唯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是圓滿的,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三不退我們留在底下一段再介紹。

  「人民皆一生成佛」,著重在這個「皆」,皆就是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例外的,統統都是一生成佛。一生時間有差別,有人早一些,有人慢一些,這是什麼原因?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你要勤奮的修行,你就早一天成佛,提前了。你要是懈怠、懶散一點,你成佛的時間就要長了。這個不在老師,不在同學,不在修學環境,在自己用功的勤惰。勤學最好我們現在要養成,養成這個習慣,這個習慣可以帶到極樂世界。換句話說,到極樂世界,你成佛的時間就提前。

  「如是等勝異超絕」,殊勝;異是跟一般世界上不一樣。不但超過,超絕!再找不到了。「全在此二科點示,須諦研之」。這是說極樂世界無比殊勝莊嚴超絕,就在這兩段經文。依報妙、正報妙就這兩段,依正莊嚴。蕅益大師特別交代我們,要很認真去研究,不能夠疏忽。

  前面講到不退,不退有三,第一個是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哪些人?小乘初果,別教初住,圓教初信(我們講《華嚴》的時候,初信位的菩薩),他們得位不退。這個位是聖人地位,決定不會退轉來再當凡夫。他們是(我們講經常講到)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見解正確,不是邪知邪見。八十八品見惑,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把它分為五大類,第一類身見,第二類邊見,第三類戒取見,第四類見取見,第五類邪見。總而言之都是錯誤的見解、錯誤的看法,對宇宙、對人生、對於一切萬法看錯了。這些錯誤的看法,他統統放下,看法正確,就不會退墮到凡夫。

  凡夫看法是錯誤的,想法也是錯誤的。但是凡夫怎麼樣?凡夫堅持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別人都是不對的,所以他就永遠當凡夫。人必須知道錯才會改,他不知道自己錯,他怎麼可能改?他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佛菩薩講的也是錯的,迷信,這就沒有法子。什麼時候認錯,他才能改過,佛法裡面講修行,把他的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不是一個容易事情。這是初果,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雖然他們沒有出三界,沒有超越六道輪迴,但是決定不墮三惡道。像小乘初果,證得初果,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就證阿羅漢,就出了三界。他們的修行不會中斷,證了果,位不退了。

  第二種是「行不退,恆度生」,恆是永遠,他度眾生的心願不會退轉,眾生無邊誓願度,他不會墮二乘。為什麼?二乘人不度眾生,二乘人是阿羅漢、辟支佛。他不度眾生,你要曉得他不是不度眾生,他也度眾生,他不主動,他是被動。眾生去找他,拜他做老師,跟他學道,他收,他不會去找別人,不度眾生是這個意思。不像菩薩,菩薩來找你。但是菩薩來找你的時候,菩薩會觀機,看你的緣成熟,成熟是什麼?找你的時候你會相信、你會接受,菩薩就來了。如果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成熟,他來找你,你不能接受,你不能夠理解,菩薩這個時候不來找你。

  這就是佛法裡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就叫無緣。這個無緣不是說真的無緣,是你的緣沒有成熟。沒有成熟的時候他不來,緣成熟就來。成熟的時候他講你會相信,你能夠理解,你還能夠奉行,緣成熟了。所以菩薩是找眾生度的,《無量壽經》上我們讀到「為眾生不請之友」,眾生不請他就來了。不像阿羅漢、辟支佛,眾生要請他他才會來,你不請他,他不會來。

  菩薩不請就來了叫大慈大悲,不請就來了。這是哪些人?通教菩薩(藏教、通教,藏教裡頭沒有,通教裡頭有菩薩),別教裡面十迴向,圓教裡頭十信。所以圓教十信菩薩行不退,非常可貴。圓教十信位的菩薩,他得兩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得兩種。小教裡面只有一種,位不退,行還是會退。這是圓教的殊勝,所以諸佛菩薩對圓教是讚歎備至,圓頓的根性。這種人有慈悲心、有智慧心,念念不捨眾生,時時肯幫助眾生。

  第三種「念不退」,什麼叫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這一句話不太好懂,什麼叫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就是大乘法裡面講的「一切種智」,但是還是不好懂。我們說一句好懂的,就是你念念與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相應,我這個說法大家好懂,就是這個意思。念念跟自性裡頭本具的真實智慧相應,這個不容易,這不是凡夫能做到的,凡夫念念生煩惱。念念與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相應,那是什麼人?明心見性的人,不是明心見性的人做不到。所以他的當機者,別教是初地,圓教是初住。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明心見性。從前禪宗裡面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念不退。

  念念跟智慧相應決定不生煩惱,轉煩惱為菩提,真正轉過去,這是圓教初住。宗門裡面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裡面叫大開圓解;我們念佛法門裡面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別教初地,圓教初住。別跟圓是看你自己的根性,如果你是圓頓根性,你入這個境界是圓初住;如果你不是圓頓根性,那你就是別初地,這是從個人根性不相同說的。

  別教跟圓教差別在哪裡?圓教一切大而化之,圓融無礙。別教裡頭還有斤斤計較、還有執著。換句話說,他的心量沒有那麼開闊,沒有那麼圓融,他守著他自己的方向道路。圓可貴,圓融自在;別,不圓融,沒有圓教菩薩那麼自在。根性是無量劫的培植,不是一生一世的。所以我們常講,有人天性很活潑,有人天性很拘謹,拘謹就是小教、別教;活潑就好像是圓教,從這個地方體會藏通別圓的形象,可以彷彿得到一些。所以這圓見三不退。

  圓見三身,在哪裡見?就在現前自己身上見到三身。我們一般人都把這個身當作自己身,這個身是業報身,過去生中造的善惡業習感得的報應,叫業報身。如果你真正要是覺悟了,這個身就是法身,為什麼?諸法所生。佛把一切諸法歸納起來,歸納到最簡單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你說它是不是法?把它擴大一點來講,十二處十八界,十八界講的六識、六根、六塵,全在這個身體,沒有離開身外。這個身是諸法集聚而生的身,這身就是法身。

  這個法身跟外面的法界是一不是二。如果說我這個法身跟外面的法界是二不是一,你沒有證得。如果證得之後你完全理解,這個身是小宇宙,外面法界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是相融、相即的,不是分離的。所以,外面大宇宙會隨著小宇宙轉,境隨心轉!妄想斷盡,智慧現前,這個身就是報身,報身是智慧身。肉體在世間是應化身,你跟諸佛、法身菩薩沒有兩樣,確確實實你就乘願再來了。為什麼?你在這個世間是為人演說,沒有自己;如果還有自己你是凡夫,沒有自己。什麼是自己?整個宇宙是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虛空法界是自己,這個小我跟大我合成為一個,這是入法界。

  小我跟外面大我合不起來,沒有入法界。什麼叫入法界?諸位從這個裡面去想。我在講經的時候講過好幾次,心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身跟無量無邊剎土眾生融合為一,這就入法界了,確確實實融合。小我跟大我合而為一的時候,你們想想看,哪有生死?沒有了,求生死了不可得。生死沒有了,涅槃也沒有;煩惱沒有,智慧也沒有,它都是對立的。真正入不二法門,不二就叫做一真,沒有一法不是一真,這個時候念不退!

  淨土這一部經典很多人沒瞧得起它,分量太少,薄薄的一小冊。如果你念的很熟的話,五分鐘就念完了。這裡頭有這麼多的大道理,究竟圓滿的道理,究竟圓滿的實相,誰知道?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說,細說、廣說,詳細的給你講,廣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現在講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從開講到現在用了兩千多個小時,才講到十二卷。這個經總共有九十九卷,所以我估計至少還要再講七年才能夠圓滿;至少還要講七年,每天講四個小時。

  《華嚴經》跟《阿彌陀經》的內容境界是相等的,一個是細講,一個是略說。文字有廣略不同,道理境界完全一樣。所以,我過去也曾經跟同學講過,你要想把《無量壽經》講好,要把《阿彌陀經》講好,你要通《華嚴》;不通《華嚴》,你這兩部經講不圓滿。所以古人說這三部經是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一部經,這個話講的非常有道理。

  再看底下這一段,這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說的,「西方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這個不得了!經上所說的五逆十惡,這是世間造極重罪業的人,他能不能往生?能。臨命終時念十聲阿彌陀佛,他就往生了,這還得了嗎?這麼容易!但是你想一想,到臨命終時,十聲阿彌陀佛你還能念得出來嗎?在理上講決定可能,臨終一念就往生。問題是你臨終會不會念?你有沒有把握?你仔細看看那些臨終的人,幾個人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頭一個條件。

  如果臨終昏迷,就完了。臨終昏迷助念都不可靠,助念是我們全心全力提醒他。他怎樣才能往生?他聽到別人助念,忽然覺悟,萬緣放下,一心跟著念阿彌陀佛,這能往生。如果臨命終時還有牽腸掛肚的事情,還有放不下的事情,最難放下的是親情、恩怨,這是最難放下的。親情放不下、恩怨放不下,立刻墮三途。臨命終時,能夠聽到一聲佛號統統放下,這個人可以說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淨土的善根在這個時候現前,也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這麼好的運氣?所以這個事情沒有僥倖的。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的,是過去生中修行善根現前,他在一生當中沒有遇到緣,雖有善根,善根不能現前,引發不起來。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他一聽就歡喜,一聽就相信。

  早年我們在美國華府,周廣大先生他是屬於這個往生的。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教,臨命終時他也非常痛苦,好像也是得的癌症。我們華府佛教會有些同修跟他太太認識,他開麵包店。他太太到這個時候無可奈何,把他先生痛苦的情形告訴華府佛教會的同學。那個時候我還在那裡掛名做會長,有同學打電話給我,我住在達拉斯。我說你們趕快幫他助念,開導他。非常難得龔振華居士去開導,龔居士能言善道,一開導他果然接受,果然相信,就跟著念佛。這一發心念佛,他就跟他太太講「我痛苦沒有了」,痛苦馬上就沒有了。「你們統統給我念佛」,他叫他的家人、太太、家裡小孩統統給他念佛。念三天,他往生了。

  臨命終時才學佛,三天往生,不可思議!真正能放得下,這種人很少很少有。他雖然病很痛苦,他神智清楚,所以這是頭一個條件。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你要清清楚楚一點不迷惑;第二個你要遇到真正善知識勸導你;你一聽能信、能解、能發願,跟著大家念佛的佛號,他就真走了。龔振華居士好像前幾年也往生了。

  連五逆十惡,臨終他頭腦很清楚、不迷惑,一生造著極重的罪業,為什麼臨命終時還能往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念佛法門,善根非常深厚,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緣,遇到些惡緣,他才造惡,這是一時迷惑。到臨終遇到這個善緣的時候,他阿賴耶識的善根又把它引起來,是這麼個道理。絕對不是說他沒有善根,沒有善根就一點辦法都沒有。阿賴耶識裡有宿世的善根,臨終時善友把它引發出來,十念成就,帶業往生,這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的第十八願。

  底下這一句重要,「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這一句話比什麼都重要!你想想看,三不退,念不退是什麼樣的人?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法身菩薩。我們就是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得三不退,得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好事到哪裡去找?找不到。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叫除此一家。你要不去,你有什麼本事斷煩惱?你有什麼本事明心見性?自己要很認真細心去衡量一下。

  什麼叫五逆?什麼叫十惡?這也要簡單介紹一下。逆是叛逆,完全違背自性,極大之惡,有五種。第一個是出佛身血。佛的福報非常大,你想害佛、想殺佛,殺不掉的,他福報太大。但是你有惡心,偶爾叫他皮膚破一點、流一點血,這個可能。這就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缽走的這個路。他經過的道路,有一處地方是個懸崖,提婆達多就在懸崖頂上放了一塊大石頭。釋迦牟尼佛托缽從下面經過,他把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砸死。但是世尊有護法神,護法神在當中(韋馱菩薩,護法神)用他的金剛杵把落下來的石頭攔截住。這一攔截石頭就打碎了,碎片掉在世尊腳面上,破了一點皮、流了一點血,出佛身血,存心害佛。

  佛是三界導師、人天眼目,你害佛,結罪不是在佛那裡結罪。一切眾生得不到佛的教化,從這個地方結罪的,所以這個罪過就重了。你不是害一個人,你是害所有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要靠佛的教誨,你把他殺害,這還得了!

  第二個是殺阿羅漢,阿羅漢是個得道之人、是善人,也是好老師、善知識,住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縱然不教化眾生,他住在那個地方,這個地方有福。這是一個真正智慧、真正福德之人,他住在這個地方,這一個地方不遭難。現在這個道理我們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白,他住在這個地方,整個這個地方磁場都變了。你要害阿羅漢,也是害這一個地方的眾生,把這個地方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的人殺害,使這個地方人沒有福、沒有智。

  第三個殺父親,第四個殺母親。父母有養育之恩,不知道報恩,還要殺父母,這是五逆罪。五逆罪決定墮阿鼻地獄。五逆罪最後是破和合僧。破壞正法的道場,極重之罪,為無間地獄之因,決定墮無間地獄。《地藏經》上講得清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得清楚,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做。不如法的佛教團體,我們都不可以破壞;要是如法的道場,那就不得了了。不如法的道場他自己背因果,我們不需要批評,不可以隨便說他。為什麼?

  佛祖教誡我們「若要佛法興,必須僧讚僧」,互相讚歎佛教就興。他不如法,佛教導我們默擯,就是不理他,也不要說他。他有他的因果報應,我有我的因果報應,這樣就對了。決定不造口業,決定不謗三寶。謗三寶,他雖然做的不如法,我謗他,別人會牽累所有佛教,會造成很大的誤會。那我們有責任,我們有因果,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曉得自己應該怎麼做法,怎樣才如法,怎樣才叫修行,怎樣才積功累德,這不能不知道的。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