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十一集)  2003/5/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11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研習報告》裡面的「信願持名」這一段。我們講到「持名時,心如佛,願如佛,解如佛,行如佛,則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前面跟諸位說過,我們的心本來是佛心,遺憾的是我們自己迷失了,這才淪落到凡夫,淪落在六道,長劫而不能夠出離。在這個裡頭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沒有聞到佛法,怎麼會曉得這一樁事?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怎麼可能回頭?這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大的幸運,無比殊勝的緣分,能聞到佛法,能聞到大乘,能聞到淨土法門,這不是一樁容易事。

  這個世間多少菩薩、聲聞想聞這個法門,沒有機會。正如同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我們每一位同學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我們跟阿彌陀佛就結下了深厚的法緣,這一生當中才有機會又遇到了。結的法緣很深為什麼還不能往生?法緣之深還不夠,世尊在這個經上跟我們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個「少」字是貫下來這三句的,就是不能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換句話說,善根要多,福德要多,因緣要多,這一生就決定得生。這三條少一條都不行,都成了障礙。

  我們怎麼曉得這一生這三個條件都具足了?這個問,問得很有道理。其實你這三個條件有沒有具足,自己知道,善知識知道,甚至於鬼神也知道。鬼神一般來講他有五通,他能看得出來。這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自己。自己怎麼知道?祖師大德常常給我們說,你是不是真信?真信了,你的思想、見解、行為自自然然跟沒有遇到佛法之前,大不相同!真信!

  你是不是真的願意生極樂世界?果然真願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你自然放下了。你要是放不下,只要有一樁放不下,你的願就不真。有真信,有真願,再看你是不是真的在行!如果你真的在念佛,把念佛看作你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把念佛落實在這一天當中,從早到晚這是我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有事來了,辦事,佛號放下,專心工作。工作完了的時候,工作一放下,佛號就提起來,真念!

  我們淨宗學院這裡提倡經教,經教是我們附帶做的,不是正規,附帶!賓主要分清楚,因為經教這一樁事情不是人人都能學的,這個自己要清楚。萬不可以顛倒了,往生事大!我們在此地學經教,自己具足經教的善根福德因緣,你可以學。對於經教沒有懷疑,對於經教能夠理解,這裡頭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個是記憶,一個是解悟;經教你真正能記得,你的記憶力好。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們,聽法師講經,聽完之後,你覆講一遍,你有能力至少講到六成。你有這個能力,可以學經教,沒有這個能力,隨喜。為什麼?沒有能力要過分的勉強,學不成功。

  早年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我認識一位慧忍法師,很聰明。這個人要真正好好的學,將來講經弘法是個人才。我介紹他到台中,李老師見到也很歡喜,他大概是大我五歲,跟館長同年。從小出家,沒有學過經教,聽我講經非常歡喜,我說一起來,我們一起來學。到台中,我跟李老師學《楞嚴》,李老師正是在講《楞嚴經》。那我們學是從頭,他是從半當中進去的,我勸他學小部經,不要學《楞嚴》,《楞嚴》太大。我跟他講,我聽李老師講小部經聽了三十多部;換句話說,我有三十多部小部經的基礎,凡是我聽過一遍,我都能講。

  我跟同學們說了,我覆講的能力可以講到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記憶力,也有理解力。我勸他從小部慢慢的學,按部就班,他很不高興,認為我瞧不起他:你學《楞嚴》,我就不能學?那這就沒有法子,好吧!當然每個人的根性不一樣,也許你的根性比我高,我不如你,我從小慢慢的往上提昇。一啟蒙就是這個大經,這不是普通人。

  慧忍法師非常用功,日夜不間斷,聽李老師講經,看古人的註解,找參考資料,每天晚上都搞到兩、三點鐘。真的,我看到是勇猛精進。搞了十個月,身體不行了。有一天晚上看經忽然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第二天來跟我說用功過度,這個沒有法子,離開台中到台北。他從小出家的,唱念非常好,那個時候年輕法師裡頭唱誦一門也是佼佼者,法器好,做法會,做經懺佛事去了。做了兩年,積蓄了大概有不少錢,在台北木柵買了一個托兒所。人家一個托兒所要賣,他把它買下來,作為一個小道場,叫法藏蓮社。到台中來跟我說,他現在有個道場,請我到台北去講經。我說,好!我們老朋友。

  這時候跟我說:我後悔沒有聽你的話,如果我要是從小部經慢慢按部就班來,不也成就了嗎?沒錯!當時我給他建議的、勸導他的,是好話,絕對不是瞧不起他。世出世間法學習都是有次第的,由淺而深,由小部再到大部,不吃力。用功過度。這個法師好像是前幾年,大概有四、五年,四、五年前往生了,在香港。他以後到香港去,我們就很少往來了。

  所以,學經教要有學經教的條件。學經教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自己斷疑生信。我這裡提出「心、願、解、行」,我們為什麼不能如佛?我們理解不夠透徹。如果有相當透徹的理解,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業因果報的真相,能有相當程度的理解,疑惑斷了,不再有問題了。早年我都常說,我講念佛同學,你們遇到我,提出許許多多問題來,我總的一句解答,叫什麼?不老實。如果你能夠老實念,哪來的問題?什麼問題都沒有。這是真話,為什麼不老實?妄想太多,分別執著太多,所以你不老實。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那麼多?你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

  所以,我們學經教的目的在哪裡?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自己斷疑生信,真正做到老實念佛,自己有受用,自己有成就。我沒有幫助眾生?你已經幫助了,你自已還不曉得。我怎麼幫助?你已經做最好念佛的榜樣給別人看。有緣的人看到你的行誼,他感動了,他覺悟了。沒有緣的人看不出來,有緣的人看出來:這才是個真正念佛人!

  所以自行就是化他,我們常說無論在家出家,佛門弟子念念、時時、處處都要給社會一切大眾做好榜樣。做人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切人的好樣子。居家,在家的同學,你的家庭是社會所有一切家庭裡面的好樣子,模範家庭。在這個道場,一定要將這個道場做成一切道場的好榜樣。不要求人,求自己,別人怎麼做與我不相干。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每個人有言論自由,有出版自由。所以務必要記住古大德真實的教誨,我們與人相處,決定不能夠說別人的過失,說別人過失,惹是非,結冤仇,你自己就錯了。

  古大德教給我們「靜坐常思己過」,自己反省、檢點、懺悔、改進;「閒談莫論人非」,不但不可以說,別人一切不善的地方,不可以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就錯了,這是我常常講,把別人不善放在自己心上,你的心就變成垃圾桶,專門收集別人的廢棄物。心變成垃圾桶,你的心壞了!不是佛心。怎樣讓自己的心變成佛心?你專門收集諸佛如來的種種言論,種種德行。我這個心不裝別的,盡裝諸佛如來的好東西。讀誦經典,思惟經義,研究怎樣把經典裡面的教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佛心。

  心像佛,願如佛,佛是什麼願?總的來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願再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大類,世尊給我們講的四弘誓願;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大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諸位歸納起來也不出這四類。這個四類我也常講,真正的願只有一條,只有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什麼眾生?九法界的眾生,沒有證得佛果都是眾生。度是什麼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幫助他,協助他,成就他。諸佛如來只有這一願,幫助一切眾生。不僅僅是人道,九法界眾生,這裡面包括了餓鬼、地獄、畜生,包括了妖魔鬼怪,他都是眾生,你要幫助他成佛。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迷失了自性,所以才變這個樣子。

  佛覺悟了,佛對於這一切真相完全明白。這一切眾生跟自己什麼關係?關係太密切了。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念到自他不二。我你他,現在在形象上不一樣,佛性上是一樣的,一個佛性。所以大乘經上佛說了多少次,「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你我他,我們這些人甚至於六道裡面所有眾生,餓鬼、地獄,這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他講三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就是現前一切眾生,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我們常講一心一德,一點沒錯。

  眾生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事實真相,在一切境界裡頭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又起了貪瞋痴慢。迷失自性,愈去愈遠。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不知道自己跟一切眾生的關係。不但我們跟一切有情眾生是一體,跟無情眾生(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宇宙的全體就是自己的清淨法身,誰知道?法身菩薩知道,他證得了,證得就是他明瞭,他不再疑惑了。所以幫助一切眾生是主動的,是無條件的。自己幫助自己,自己成就自己!這個認知在佛法裡面叫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把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的關係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時候你的願自自然然跟佛的願一樣。

  你要度眾生,怎麼個度法?你要知道眾生在迷,你已經開悟了,覺悟了,你怎麼樣幫助他回頭,怎麼樣幫助他成就?後面三條是方法,「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做出斷煩惱的樣子給他看。他看了覺悟了、明白了:要這個樣子做法!菩薩初學是諸佛如來為他示現的,哪一尊佛在九法界示現不持戒?持戒幹什麼?斷煩惱!持戒是方法,斷煩惱是目的。因戒得定,定能伏煩惱。

  因定開慧,慧能轉煩惱,轉煩惱為菩提,這是修行第一門功課,德行!世出世間的教學都把德行放在第一。你要幫助一切眾生,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迷失自性的眾生,你要幫助他,頭一個要成就你自己的德行。我們今天不是佛菩薩再來的,我們確確實實是凡夫,凡夫就更要做!為什麼?度自己,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

  這一樁事情我學了五十年了,不是一個短時間。最初章嘉大師教導我的,確確實實他老人家以真實智慧、善巧方便讓我改變了觀念,接受了戒學。原本對於這個產生嚴重錯誤觀念,對於經論非常喜歡,對於戒律很疏忽,連看都不想看一眼。章嘉大師煞費苦心,讓我覺悟了。戒律不是我們世間一般講的生活規範,它是凡聖的分水嶺,聖人的生活規範,不是凡人的。所以它永恆不變,超空間、超時間。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通常大乘法裡面常常講的二十六個煩惱,二十六類;煩惱無量無邊,世尊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歸納成二十六類。這二十六類裡面又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根本煩惱,第二類是隨煩惱。根本煩惱六條,隨煩惱二十條,隨煩惱裡面又分大隨煩惱、中隨煩惱、小隨類惱。這二十六類要是斷了,你的煩惱統統斷盡,從這裡下手。特別是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條,也就是六大類,貪、瞋、痴、慢、疑、惡見。惡見裡面又分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所以根本煩惱六個,惡見開五個,總共實際上是十條。十條分做見煩惱,思煩惱,叫見思煩惱。

  思煩惱裡面五條,貪、瞋、痴、慢、疑,佛給我們說了,六道輪迴就是這個煩惱變現出來的。如果你能把見思煩惱斷掉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見思煩惱不斷,六道輪迴永遠在,六道從哪裡來的?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你要想超越六道,佛說很簡單,你把能變六道輪迴的那個能變的東西把它拔掉,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誰做到了?阿羅漢做到了。阿羅漢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輪迴。

  永嘉大師《證道歌》上有兩句話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阿羅漢覺悟了,這一覺悟六道沒有了,六道空空無大千。這個大千世界,我們講娑婆世界這個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輪迴。佛在經教裡講得很清楚,講三千大千世界,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星球,佛經上稱作南贍部洲。這個星球是在太空當中運動,圍繞著須彌山在那邊轉。須彌山是中心,太陽、月亮、這許多星星都是圍繞著須彌山的腰(中間)在那裡旋轉,黃念祖老居士講的是有道理。你看看我們這個太陽系,不是繞著銀河系在轉嗎?

  銀河系的中心,黃老居士講那就是須彌山,須彌山不在地球上,也不在太陽系裡。銀河系的中心,我們中國古老天文裡面講黃極,黃極就是須彌山。黃道,黃道我們曉得是九大行星圍繞太陽所走的軌道,這個軌道我們稱黃道。可是日月星辰,在從前人不知道地球繞太陽轉,不知道,總以地球為中心,觀察到行星有軌道,這個軌道稱為黃道。一般星星繞地球轉的時候,就發現了南極跟北極,南北極。完全是以地球為本位。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們,實際上佛在經上所說的,你仔細冷靜的去觀察、去思惟,須彌山確確實實是銀河系的中心。

  現在有人講銀河系的中心是黑洞,它具有巨大的能量,連光走到黑洞都被吸收了。走到它的邊緣,受它的引力影響,光都變成扭曲,這麼大的能量。這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這個單位世界的天頂(那就是銀河系),銀河系的天頂是初禪天;一個銀河系只有一個初禪天。然後再以一千個單位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這是一個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天頂,是二禪天;一個小千世界只有一個二禪天。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合一千個小千世界,再有一個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天頂是三禪天。然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合一千個中千世界,這叫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只有一個四禪天。

  所以六道就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四禪天,一千個三禪天,一千乘一千,一百萬個二禪天,再乘一千,十億個初禪天,那就是這個單位世界,單位世界就是銀河系。這麼大的一個範圍!我們度眾生,至少發願這本國!娑婆世界是本國,你要有這麼大的心量,你要以這個心量去對一切眾生。如果這個眾生看不順眼,那個對他有意見,你就不是學佛,你就不斷煩惱,你煩惱怎麼斷法?你還學什麼法門?願,不是一個容易事情。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還講「願同佛」,我們不能講得太多,單講四弘誓願。

  對四弘誓願要有正確的認識,要發願,要落實,要把這個願做到。所以,見思煩惱斷了超越六道,脫離娑婆苦海。念佛是快速、穩當、簡單容易,成就又無比殊勝的這麼一個法門。所以世尊在這個經裡頭,四次勸我們求生淨土,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真是苦口婆心,我們總要記住。所以,煩惱不能不斷,法門不能不學。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今天只學一種,學以致用,專修淨業;印光法師常常以這四個字勉勵學人,「專修淨業」。

  其他的經論,這我說過,你淨業修得有把握了,也就是說你已經有把握往生,你還有多餘的時間,研究其他經教不妨礙,可以學。如果淨業沒有把握,你想想看你要不要放下,專修!好多經論我沒有學過怎麼辦?到極樂世界再學去。在這個世間我碰都不碰它。為什麼?我是中下根性的人,我沒有這個能力。

  真正你具足這個能力,這個條件,行!那麼你學來幹什麼用的?幫助別人的。因為這世間有些人不是淨土根機,淨土經教他不能接受。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一生當中所講的經論太多太多,太豐富!無論什麼人來,他有能力教,這個行。我們沒有佛這個能力,只好乖乖的聽話,一門深入。這一門真正通了,什麼叫通?在這一門裡面悟入,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宗門講明心見性,教下講大開圓解,念佛法門裡面講理一心不亂;名詞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都是明心見性,都是這個境界。到這個時候什麼都通了,所以叫一經通一切經通,你全都通了,沒有一樣你不能講。

  到那個時候我還要不要講一切經?可以,可以講。一切經是接引各個不同根機,但是自己,自己專修淨土。你們不相信,你去看文殊菩薩,看普賢菩薩。文殊、普賢教化一切眾生什麼法門都說,他自己,你看《華嚴經》上,發願求生淨土,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自己做樣子給我們看,這就是告訴大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最後以回歸淨土為第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把你所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統統能往生。

  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三輩往生最後一段,慈舟法師在科判判它作一心三輩,那一段是講修其他大乘法門的,不是專修淨宗的。就是大乘佛教裡頭無論哪個宗派,顯教密教,到最後你把所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得生,法門廣大!阿彌陀佛並不是講,你不修淨土法門,你就不能往生,不是的。不管修什麼法門,只要修到你有成就,什麼成就?煩惱煩斷了,智慧開了,有度眾生的大願,一律歡迎。法門廣大!細說,就本經來講,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我們淨宗學會成立,特別把這一章經文「發大誓願第六」,作為我們早課的讀誦經文。用意在哪裡?願如佛,用意在此地。晚課我們讀的經文,選《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用意何在?行如佛。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如來行,裡面的內容諸位都知道,五戒十善,不是講得很高、很玄、很妙,老老實實。這是《無量壽經》的好處,特別是這個會集本,愈讀愈歡喜。

  夏蓮居老居士再來人!不是普通人。這個話不是我說的,邁阿密美國特異功能的人他講的。我們佛法講有神通,中國人講有特異功能,這個人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他說的。他跟夏老沒有見過面,看到夏老的照片,他跟大家說,這個人身體透明的。我們只要一聽身體是透明的,這什麼意思?煩惱斷盡了。煩惱是屬於無明,不透明。身體透明了,煩惱斷盡了。煩惱斷盡,那是普通人嗎?阿羅漢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無明沒有斷;換句話說,看阿羅漢的身體是半透明,不是完全透明。菩薩透明度比阿羅漢要高,到如來果地完全透明,我們一般講是跟水晶一樣,跟玻璃一樣。

  會集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會集得這麼好。宋朝王龍舒居士第一個做會集本,魏默深居士第二個做會集本,這個本子都在!你們諸位把這三種會集本展開比較一下,你就曉得,夏老這個會集,會集得太好了,真正是令人歎為觀止。梅光羲老居士讚歎肯定,佛在經上授記,到佛法法滅的時候,所有一切經教統統都滅了,《無量壽經》還在這個世間多留一百年,最後滅的肯定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

  我相信!你要問我為什麼相信?我有統計數據做根據。這十幾年來無論在國內在國外,沒有一個不歡喜這個本子,說明這個本子契機!契理契機,這個本子當然長存在世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有緣把這個本子細細的來講一遍,留給後學做參考。所以,四十八願我們用它來做早課;五戒十善這一大段經文,佛講得很細,作為晚課。早課提醒我們自己,我們今天我們的心願要同佛。晚上晚課要反省、要懺悔,佛教給我們的,我們有沒有做到?佛教我們不准做的,我們有沒有違犯?要反省、要檢點,改過自新。

  「行」前一定要「解」,這個解是廣義的,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了解,對一切人事物的了解。像佛一樣有智慧,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樣樣都不迷惑,處事待人接物沒有過失,這樣才能真正為人演說。我們常聽古大德講,一念相應一念佛,這一念跟什麼相應?跟佛的心、願、解、行相應,那你對於佛的心願解行要是不清楚、不明白,怎麼個相應法?要清楚、要明瞭這就要靠教。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從事於教學工作四十九年。教什麼?還不是就是教「心如佛心,願如佛願,解如佛解,行如佛行」,就是教的這個。

  不要以自己知見為標準,不要以自己想法看法做標準,為什麼?我們是凡夫,我們的成見是錯誤的,我們的思想見解不見得正確。佛在經上實在講也是方便說,還不是真實說。佛說等你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也就是說見思煩惱斷盡,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相信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佛的方便說。我們現在不要說阿羅漢,初果須陀洹我們都沒有分。為什麼?須陀洹見煩惱斷掉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真的斷了。見解如佛,但是思想跟佛還是不一樣,見解如佛,證小乘初果,大乘《華嚴經》裡面講的初信位的菩薩。我們連這個都做不到,怎麼能相信自己!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這小乘四果,你看看前面三果佛沒有說他「你們可以相信你們自己的意思了」,佛沒有說;換句話說,都還不能相信自己意思。我常常講要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隨順佛陀教誨。對宇宙的想法看法,對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我們看看佛是怎麼想的,怎麼學佛?佛是怎麼看的?我要學佛。這就對了。即使證得阿羅漢果了,小乘,出了六道,沒出十法界。自己雖然是正覺了,可是比菩薩還差得遠,菩薩是正等正覺。所以,最好還是要繼續不斷隨順佛陀的教誨,沒錯。我們可以早一天成無上道。

  諸佛如來真實教誨,就是勸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我們要記住,這才是第一真實教誨。隨順佛陀的教誨就相應,那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了。

  「故經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十二個字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的經文。憶佛、念佛,憶什麼?念什麼?這個要知道。憶佛的「心願解行」,念佛的「心願解行」,這叫真念佛!而不是想佛的相好,不是念佛的名號。相好、名號是方便,方便不能捨棄,因方便而入真實,真實是心願解行。

  我們想到佛的相好,看到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看到佛像就想到佛的心願解行。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你就要想到名號的實質,名號的實質是什麼?佛心、佛願、佛解、佛行。我自己念這一句佛號,或者聽別人念這一句佛號,立刻就提醒我自己,我的心要保持著像佛一樣的心,像佛一樣的願,像佛一樣的解(解是智慧),像佛一樣的行(行是德行)。一句佛號就把佛的心願解行圓圓滿滿的包容了,一點欠缺都沒有。

  我們再要問,佛的心願解行有沒有具體的參考資料我們來學習?有,簡單的《阿彌陀經》就是的!就是佛的心願解行;再詳細一點的《無量壽經》;再詳細一點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古大德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的《阿彌陀經》。我們今天念的這個《佛說阿彌陀經》就是小本的《華嚴經》,《無量壽經》是中本,這三部經裡面所說的有廣略不同。《阿彌陀經》略說,說得很簡單,很扼要,略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廣說,說得詳細。全經講的是什麼?講的是佛心、佛願、佛解、佛行,你們想想看是不是!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為什麼我們對於研教,研究教理那麼樣的重視。沒有別的,我們就是學佛心、佛願、佛解、佛行,這就是念佛,這就是憶佛。

  「憶佛念佛」,這下面是果,「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當來是往生之後,現前是我們沒有往生之前。「必定」,你看這個語氣多麼肯定。人在臨終的時候看到佛來接引,給旁邊人說「我看到阿彌陀佛了」,那是現前見佛。他看得見,我們一同在病房裡面,一般人看不見,他看見了。這個事情不是假事,是真的!

  一般平常人在這個時候見到家親眷屬,他跟他周邊的人說,「我看某個人來了,他在門口」。他所講的都是他的家親眷屬,都已經過世的,這個時候他見到。是不是他的家親眷屬?《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給我們說出這一樁事情,不是的,不是他的家親眷屬。是什麼人?是他的冤親債主,冤親債主變現他家親眷屬的模樣,來幹什麼?來帶他走,帶他走了之後跟他算帳,《地藏經》上佛說的!

  念佛人要特別謹慎,臨終的人說出這些話,特別提醒他:不要理他。無論他見到什麼人都不要理他,一心念佛。你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可以跟他去,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什麼佛菩薩都不能跟他走。這裡頭菩薩只有觀音、勢至、阿彌陀佛,這是西方三聖。其他的所有佛菩薩,你見到了都不能跟他去。為什麼?魔會冒充。

  魔冒充佛菩薩,冒充他的家親眷屬,這個都不犯法。他不能夠冒充本尊,我們修淨土,西方三聖是我們的本尊。妖魔鬼怪不可以冒充本尊,冒充本尊護法神會制裁他,他不敢。他冒充別的佛菩薩,護法神不干涉。冒充本尊是決定不可以的。所以大家不要害怕,臨命終時遇到的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放心跟他去,真的,不是假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再看底下一段,講「依報妙」,這個經文就是接著前面來的,前面說: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這個地方解答了: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為什麼那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這說出來了。那個世界裡面居住的眾生,居住眾生有人天、聲聞、菩薩,沒有三惡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這些居民沒有苦,沒有苦那就是樂,所以這個世界叫做極樂。

  下面我們有個簡單的說明,「總說,無眾苦,受諸樂」。眾苦,太多太多了,大乘經上佛講無量苦。又說八萬四千苦,八萬四千可不是隨便說的,諸位你查查佛學字典,你查查《教乘法數》,真的一條一條給你列出來了,八萬四千苦。佛在教學當中,把一切苦歸納為三大類,這教學的時候好講話。三大類也就是大乘佛法裡面常講的三苦,三大類的苦:第一大類「苦苦」,第二類「壞苦」,第三類叫「行苦」。這個名相兩個字,上面這個字是動詞,下面這個字是名詞。苦苦,上面的苦是動詞,下面是名詞。

  什麼叫做苦?總的來說「煩惱逼迫身心」,你的身心(我們現在人講壓力),身有壓力,精神有壓力。身體有壓力,不自在,很痛苦,這個苦說不盡。佛也把它分為八大類,所以苦苦也稱作八苦,就是八種苦苦。苦苦,壞苦,行苦叫三苦,這是三大類。那個八比這個三小,三是大類,八是三大類裡面的一類。八苦是苦苦,哪八種?這佛在經上常說,「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這就是四大類了;「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又四大類,合起來八大類,這叫八苦。苦的定義就是末後這一句,「煩惱逼身心故」。

  我們看世尊給我們講的這個八大類,一切眾生都不能夠避免。你既然在六道裡面,你統統都要受,真的是人人平等。不要說上至帝王,就上至天王,這個天是欲界天。色界天裡頭沒有苦苦,它有壞苦、有行苦。欲界裡頭,苦苦、壞苦、行苦統統具足,真叫苦不堪言。

  「生苦」這一關我們過了,苦到什麼程度現在也忘掉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細心的思惟觀察,稍稍能夠體會到一點。我們以人來做一個例子,所有一切有情眾生都不例外,你到這個世間來,你跟你的父母有緣,沒有緣不會變成一家人。佛給我們說的什麼緣?緣很複雜!佛為我們講經確實有善巧方便,他把這麼複雜的因緣,為我們歸納為四大類,這就好講話。第一類報恩的,第二類報怨的,第三類討債的,第四類還債的。一家人總不外乎這四種關係。如果沒有這四種關係,不會成為一家人。

  一個人在你一生當中,你所交往的,無論是什麼樣的人物也是這四種緣。這四種緣有淺深厚薄不同,緣深、緣厚變成一家人。緣淺一點、薄的人變成親戚朋友。再淺、再薄就變成我們一般熟悉的人了。甚至於我們在馬路上遇到這個人,他給我們笑笑,點點頭打個招呼,這緣很淺的。有緣,沒有緣他不會跟你打招呼。甚至在街頭上遇到陌生人,根本不認識,他看你很不順眼,瞪你一眼,也是緣,但這個緣很淺,也許這個人我們一生只會遇到一次。古人常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因此,佛菩薩、善知識常常教導我們,與人要結善緣,要結法緣,這個很有道理。既然曉得人與人之間這四種關係,如果過去世中於我有恩,他就對我非常好,我有艱難困苦的時候,他毫不吝嗇,他全心全力來幫助我,報恩的。報怨的,那看你完全不順眼,常常侮辱你,毀謗你,欺負你,甚至於傷害你,報怨的。來騙你的財物,偷你的財物,盜你的財物,都是來討債的。他來幫助你賺錢,幫助你生活過得富裕,還債的。

  細心觀察,隨順佛陀教誨。那麼報恩的,希望我們彼此互相恩德要加深。不但要加深還要覺悟。我們怎樣回報?要幫助他覺悟。報怨的,怨要化解,這個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方法沒有一定,只要你運用得非常恰當,把怨化解了。但是化解冤結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忍讓。

  古人常常教導我們逆來順受,我們自己永遠保持仁慈的心,寬恕的心,報恩的心。人家來欺負我,來報怨的,那有什麼恩?冤結化解就是恩。又何況人家不管是有沒有理,他來欺負你,來毀謗你,侮辱你,你不是沒有能力報復,有這個能力;有能力不報,這就是你的德行,這就是你的覺悟。內心裡面沒有怨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這個帳到這個地方了了。歡喜。等於說我過去欠你的帳,過去我欺負你,這一世你也欺負我,這一來一去,拉平了,好歡喜,帳結了!

  恩在哪裡?成就你的忍辱波羅蜜。你的忍辱波羅蜜在哪裡顯示?就在這個時候,看你有沒有忍辱波羅蜜?有沒有般若波羅蜜?有沒有禪定波羅蜜?有沒有持戒波羅蜜?有沒有布施波羅蜜?這一忍,六度齊修,他幫助你、成就你六度齊修,好事!不是壞事。所以你要懂得這個道理,自己真得受用,怎麼會不感恩?

  如果你沒有接受聖賢教誨,我們一般人的習氣肯定是什麼?我懷著瞋恨,我沒有能力,我將來報復你;我有能力,我現在就反抗你。肯定是這樣的!這一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不是這一生。這一世的過節,來生更嚴重,一世比一世嚴重,彼此雙方都痛苦,錯了!所以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真正的忍辱,化解冤結,自他兩利。這是只有聖賢人才會這樣教我們,一般人不可能。所以,這四種緣我們要認識清楚。生!這是講來受生,「生」還沒講完,現在我們時間到了。好,我們明天繼續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