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十惡怨家,十善厚友 (第五集) 1979/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5-007-0005
【死當入泥犁中被拷掠治。由其罪故。現自衰耗。後復受殃。死趣惡道。展轉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積惡其行不善。】
到這個地方是一大段。這是說明事佛吉凶,真佛弟子是依教奉行,當然得的果報是吉祥的;非佛弟子是心行都違背了佛陀的教誨,所以他所遭的果報一定是凶災。這段經文裡面一共是分五個小段,我們把前面的大意略略的說說。在第一個小段裡面是說遇不到好的老師,修學都不如法,這是增上緣不好。第二段裡面講,是自己昏憒犯戒,對人對事沒有恭敬心,而且常懷嫉妒,這個就是自身的業障深重。第三段裡面講,不能夠持齋,不能夠戒殺,對於經典佛像不恭敬,這是在三寶裡面造罪業。第四段是講邪信妖術,像現在學佛的有相信駕乩扶鸞、看相算命,這個都是錯誤的。今天這一段是說那個非佛弟子未來的果報,後世的果報。你看前面那個真佛弟子後來的果報,只一句「後必得道」,就是四個字,就過去了,說得簡略。非佛弟子比較說得詳細,也就是教誡我們,要我們提高警覺。
『死當入泥犁中被拷掠治』,「泥犁」是地獄。這兩個字也是梵文的音譯,意思就是地獄。死了以後落在地獄道,被那個地獄道的鬼卒來治罪。『由其罪故』,「罪」是由迷入迷,又領導別人去迷信,這個果報就在地獄。我們自己迷還無所謂,自己迷了還要帶別人去迷信,這個不得了,這是我們要負責任的。所以佛法裡頭常說,度眾生一定要自己悟了以後才能夠指出別人破迷開悟的道路。自己沒有悟,我也講過了,咱們講經只是在講台上學習而已。雖然我們取古人的註子,取註也是一種學問,第一註子裡面自己不了解的,不取。註子很多,我們只取我們自己看得懂的這一部分,看不懂的、有疑問的統統把它捨掉,這是第一個原則。第二個原則,要看看這個註解對現在人合不合適?適合當前環境的我們取它,不適合當前環境的也把它捨掉。所以取這個註解是有取捨的。如果不懂得取捨,完全照古人註解那樣講,那不是講給別人聽(講給自己聽可以,講給別人聽不適合),一定會把聽眾都講厭煩、都講跑掉了。所以取註要注意這兩個原則,就是一個要契機,一個契理,就是自己懂得,沒有疑問,要能捨,不要把那個註子全照念、全照講,那是決定行不通的。這是在學習過程當中。悟了以後,那你講的是自己的東西,不必依靠古人註解。罪業最深、最重無非就是以盲引盲,這是「由其罪故」。
『現自衰耗,後復受殃』,現前遭遇「衰耗」,衰是失去了地位,在社會上沒有人尊重你;耗是講貧耗,失去了財富、利養。「後復受殃」,這個後就是後世。『死趣惡道,展轉受痛,酷不可言』,原因是『皆由積惡其行不善』。我們千萬要記住,不要以為小惡可以馬虎一點,可以隨便一點,那是錯誤的。小惡積久了就成大惡,所以到最後有這麼重的罪業自己不知不覺,並不曉得自己積的有這麼深重的罪惡。
下面一段,這是佛陀的開示,訓誡破我們的迷與執著,因為有迷執是一切罪行的根本。我們不迷、不執著就不會造罪業,所以一切的罪業都是從迷執裡頭產生的。我們看經文:
【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緣所之。精神報應。根本從來。謂言事佛致是衰耗。不止前世宿祚無功。怨憎天地。責聖咎天。世人迷惑。不達乃爾。】
這一段是說世人不懂得事理的真相,不明白因果報應,怨天尤人,這個是罪行的根本。
『盲盲』,一個是心盲,一個是眼盲。指的一個是理,一個是事,理迷惑,事也迷惑,我們通常講是非善惡不能夠辨別,這就是「愚人盲盲」。『宿行』是指前生,縱然是前生,我們一投胎經過隔陰之迷,前世的事情我們記不得。那前年的事情我們能不能記得?就是講從今天過去的事情,我們也應該要記得。文字、經文裡面的意思是指過去世,我們把範圍縮小來就是指過去的歲月。『因緣』是指什麼?造善,造惡,那是造的因。但是今世造的因,佛為什麼不說是今世而說過去世?要曉得佛法裡面所看的遠,因果報應是通三世的,所以用「宿行因緣」,用這個字樣好。往往我們看到一個作惡的人,他現在是富貴壽考;一個行善的人是家境清寒,事事不如意,多逢凶災,好像沒有因果報應。這個事情,不但在我們現前,我們也看到許多,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有這個現象。所以有弟子請問,佛才跟他講三世因果的報應,他這個疑問才解開。我們有過去世,我們有未來世,這一生我們所享受的是過去世所造的因,現在我們受的果報;我們現在世所造的這個因,就是來世要受果報。如果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了,就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麼?曉得一切境遇都是自作自受。那個環境好的人他過去世修的善多,環境不好的人他過去修的惡多,諸佛菩薩、老天爺從來沒有說偏心對哪個人,沒有過的,絕對的公平,善惡果報,絲毫不爽。
所以底下講『精神報應』,這個「精神」就是一般經裡面講的神識,俗話講的靈魂。它在六道裡面投胎,這就是「報應」。它投胎,有它的『根本』。『從來』,就是由來,就是因緣,有它的因緣。世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為得了不好的果報,這是學佛『致是衰耗』,學佛學壞了。哪有這個道理?學佛只有愈學愈好。我們從前面兩大段應該能看得出來,如法的修學,一定果報是愈來愈殊勝,愈來愈好。這一句就是不明理的人,愚痴的人,責怪學佛,怪到佛菩薩。『不止前世宿祚無功』,這個「不止」兩個字,在此地當作不曉得講。他不曉得前世,「宿祚」,就是說過去世裡面所種的種種的福祿,這個「祚」就是福祿,就是個人的福報。個人福報就是修善、修惡,善因得善果、得福的果報,惡因得苦的果報。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不多,懂得這個道理能夠相信的人就更少。像了凡居士他懂得這個道理之後,他相信,他就能認真的去做,一家人統統都去做,沒有幾年他就把自己的業報轉過來了。
這個業力轉過來的時候有瑞相,自己能夠覺得,自己能夠勘驗,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去做。譬如說自己有一種病,多年都治不好的,你是力行善事、慈悲濟世,不知不覺那個病沒有了,這個都是瑞相。所以這個業力我們這一生可以轉,只要你認真的去修學。那個力量不夠是來世轉,力量要大的現在世就轉。我在剛剛出家的時候住在臨濟寺,臨濟寺的一些老同修都曉得,我有一個毛病,口臭,說話的時候人家都會距離我遠遠的,當然有一些人不好意思說。五十六年我從台中回到台北來,慧忍法師請我講《楞嚴經》。我到臨濟寺去,臨濟寺那些老居士們過去都很熟的,見了面就說:法師,你有了功夫了。我說:什麼功夫?他說:你過去的老毛病沒有了。我說:什麼毛病?他說:你從前口臭。我都不覺得,他們才告訴我,他說你從前那個病很嚴重,現在沒有了。我像這些小毛病不知不覺當中斷掉的,不止這一種,有好幾種。所以只要真正的去做,業報現在世就能轉。
《了凡四訓》裡面所講的是真實話,還有《俞淨意遇灶神記》,那都是改過遷善、離苦得樂的事實,現身說法。我們要能夠相信,能夠記取、能夠效法,我們也在一生當中就轉過來。諸位要曉得,你一生當中能轉過來,來世的福報不得了,為什麼?現前這一生叫花報,來世是果報。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或者是逆境,萬萬不可以怨天尤人。這一段就是講的這個愚人他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他是『責聖咎天』。「聖」是指佛菩薩,「天」是指天地鬼神,就是怨天尤人。『世人迷惑,不達乃爾。』這一句是感嘆的話,世間人這樣的迷惑,不明事理,乃至於如此,到達這種地步。
下面一段是講這些不明事理的人,好比作繭自縛一樣。
【不達之人。心懷不定。而不堅固。進退失理。違負佛恩。而無返覆。遂為三途所見綴縛。自作禍福。罪識之源。種之得本。不可不慎。】
到這裡是一小段。『不達之人』就是不明是非之人、不明善惡之人,他的意志不穩定、信心不堅固,不管學什麼東西進進退退,『進退失理』,「失理」就是違背道理。『違負佛恩,而無返覆』,這個「返覆」就是回頭。換句話說,違背佛的教訓,而不能夠回頭是岸。說得不好聽的,這就叫做倒行逆施,與聖教完全違背了。這樣的心行當然是造罪業。所以下面說『遂為三途所見』,這個「見」就是見解,什麼見解?三途的見解。三途見解是什麼?貪、瞋、痴、慢、疑、惡見,就是常講的六個根本煩惱,六個根本煩惱展開就是利鈍十使,這就是三途所見。讀這個經我們常常自己要反省、要檢點,我們自己現在有沒有離開三途所見?我們是不是常常為三途所見所纏縛,這個地方『綴』就累贅的意思,而『自作禍福』。『罪識之源,種之得本』,這個「罪識」就是指神識。造作種種不善業,這個神識就叫罪識。也就是說,八識心田裡面落下無量的罪業的種子習氣,有了這些罪業的種子,一遇到緣當然它要起現行,就在三途裡頭去受果報去,所以這就叫做「種之得本」。阿賴耶識就好比是個田一樣,善惡業習就是種子,因此是『不可不慎』。這句話佛是勸勉我們的意思,我們舉心動念要辨別善惡,善的種子一定得善報,惡的種子一定得惡報,絕對不會有差錯的。
我們這個道理明白了,為什麼不做善事?我們這個講堂,實在由於因緣所致,我們《華嚴經》在上午講,大經裡面有很多精闢的道理(有許多同修雖然不能來聽,希望能找時間聽錄音帶,盡量利用一三五晚上的時間),理不明沒有辦法解脫。如果是說到解脫,也許我們心裡還沒有這個觀念,我們講得更淺顯一點的,你不能得到大富大樂,這是你眼前所追求的,我要生活過得好,我要有財富,道理不明做不到。往往我們所做的那個事業(做的這些事)跟我們的願望恰恰相反,因為我們想得的是樂果,想得的是福報,但是自己所做的是罪業。造的罪因怎麼會得到福果?這個都是道理不明所致。大經的好處,就是說理透徹。
下面一段,這是講善惡。前面是講,愚人招尤,怨天尤人。善與惡是我們開始學佛首先要能夠辨別的。
【十惡怨家。十善厚友。安神得道。皆從善生。善為大鎧。不畏刀兵。善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室內和安。福報自然。從善至善。非神授與也。今復不信者。從後復劇矣。】
這裡面講的比喻多。『十惡』跟『十善』是對立的,「十惡」,身三、口四、意三,我們要常常把它記住,那是罪業、是怨家;「十善」,十惡的反面就是十善。『厚友』,「厚」是恩情很厚的朋友。換句話說,十惡我們要遠離,十善我們要親近的。『安神得道』,這個「安」是平安,「神」就是精神,就是我們的身心得到平安,「得道」是在學佛成就道業。一個是世法,一個是指出世法,世出世法那些善的果報都從善生,『皆從善生』。我們都是一些老同修,十善十惡用不著一條一條來解釋。諸位要是在一個不常講經的所在,沒有人講經地方,你要講這個十善十惡,要一條一條的細細說出來。在我們這個道場用不著,那是浪費時間。
下面有比喻,『善為大鎧』,「鎧」是古時候戰士所穿著衝鋒用的。現在雖然沒有這個鎧冑,但是現在戰爭作戰,你看衝鋒的是戰車(裝甲的),那也是「大鎧」。『不畏刀兵』,他披上這個大鎧,他「不畏刀兵」。像現在的戰車,重裝甲,不怕槍炮一樣,它勇猛直前。在佛法裡頭講,「善」才是真正的大鎧。『善為大船,可以度水』,這個「度水」就是指的苦海無邊,憑什麼才能度過去?也是憑十善厚友,才能夠度過這個苦海。『有能守信』,就是我們能夠守得住,能夠相信。『室內和安,福報自然』,這是講一個家庭。你一個家庭裡頭,一家人都能夠修十善業道,這個家庭一定是和睦,一定安詳,這個家就是興旺之相。福報不是勉強,自然而來的。『從善至善』,第一個「善」是善因,後面是善果,從善因到善果,『非神授與也』,不是鬼神也不是佛菩薩給你,是你自己修的。『今復不信者』,你要不相信這個道理,你要不相信這個事實,還是一昧的去造十惡,那你的果報一定是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從後轉復劇矣』,這加重,苦報要加重,都是自作自受。
【佛言。阿難。善惡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離。罪福之事。亦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墮惡道。罪福分明。諦信不迷。所在常安。佛語至誠。終不欺人。】
這一段是給我們說明,因果報應,絲毫不差。這是叫著阿難的名字給他講。佛經裡頭有個習慣,世出世間教學都是如此,凡是叫著名字,下面的話都是重要的話,佛要囑咐的。
『善惡追人』,就是指善惡報應逼迫於人,我們想逃避、想避免,避免不掉的,逃避不掉的。『如影逐形』,形影不能夠離開,這是從理上講,理確確實實是這樣。『罪福之事,亦皆如是』,理如是,事實呢?事實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學佛,我是常常勉勵同修們,要存善心,要行善事,盡心盡力,捨己為人。不要以為我這樣做的時候我是個傻瓜,殊不知道有大利益在後面。今天講果報比從前顯著得太多,現在人人都曉得,我們這個世界必然有大災難要臨頭,那個時候就是總結帳,因果報應的總結帳。我們應當要相信佛語,『勿作狐疑』,「狐」是狐狸,獸裡面狐狸的性是多疑,牠性情多疑,所以我們稱一個人對於事情多疑就叫做狐疑。『自墮惡道』,你要是猶豫不決,對於佛所講的真實語還是半信半疑的話,我們必定又要做錯事情,又要造罪業,造了罪業當然要墮惡道。
『罪福分明』,這個「罪福」是講報應,清清楚楚。『諦信不迷』,這是佛給我們的教誡。「諦」是諦審、諦實的意思。這種信不是一種感情的信,諦是諦實,教我們仔細的去觀察這個道理,觀察這個事實,生起我們的信心。佛的教誡絕不武斷,我是佛你們要信我,沒有這個道理,佛從來不講這個話的。佛教我們要相信是教我們自己去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把這個事實的真相搞清楚,然後你自然就相信了。這種信才叫真信,才叫做「諦信不迷」。如果我們對於一切理、一切事都能夠做到諦信不迷,那就『所在常安』。無論在什麼所在,在什麼環境裡面,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太平盛世也好,戰亂之世也好,我們自己都能夠得到安穩,「所在常安」。為什麼?修善,一昧的去修善,修慈悲心,修真正的慈悲心。給諸位說,真正的慈悲心,是一切的災難都會避免。再給諸位講,定業都可以轉。在經上常說的,定業阿羅漢都不能轉。阿羅漢當然不能轉,為什麼?阿羅漢沒有慈悲心,阿羅漢沒發菩提心。唯有菩提心裡面的大悲心可以轉,……令一切世人離苦得樂。縱然我們過去生中有罪業,在這一生中統統都可以轉變,這樣我們修西方淨土種種的障礙才能夠去得掉。佛法裡常常講的「懺除業障」,這才真正能懺除。這個懺除業障不是一句口號。
末後這兩句話,這是實實在在不得已,佛親自告訴我們,他老人家的話是真話,不是欺騙我們的話,就跟《金剛經》裡面所講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乃至於不妄語、不誑語是一對。佛講的話是句句真實,絕不會欺騙我們。這一句,在三轉法輪裡面是作證轉,他自己老人家給我們作證明,就是現在俗話說人格擔保,釋迦牟尼佛人格擔保,決定不妄語,所講的理事都是真實的。
下面一段是特別的教誡,叫「三寶難逢」。我們要是遇到了,不是個容易事情。
【佛復告阿難。佛無二言。】
這就是佛的語是真實的,佛不說假話。
【佛世難值。經法難聞。汝宿有福。今得侍佛。】
再給諸位說,這世間福報最大的,就是遇到佛法。要是不遇到佛法,你就是做了天上的天王,不要說人間富有四海,你的富貴是一四天下也沒用處,為什麼?生老病死苦不能解決,六道輪迴不能出離。你這一生享福,福享完了,來生?來生就沒福了。何況享福的人多造罪業,不要說別的,單單在飲食一道(這個我們常講),富貴人家廚房裡面天天殺的那個生,這還得了嗎?你千萬不要說殺那個生的時候,是廚房的佣人殺的,不是我殺的。你要不吃肉佣人就不殺生,這筆血債絕對不能免除。那個畜生牠沒有抵抗力,可憐,絕不是甘心受人屠割。牠是沒有辦法不能反抗,牠那個怨恨不會消除的。換句話說,你現在好像在氣盛,牠無可奈何,到你哪一天衰了,這些冤家對頭就來了。你們看看《安士全書》跟《感應篇彙編》裡面有許多這些故事、公案,那個殺豬、殺牛的,在他氣盛的時候,那是一天宰多少隻;到他快臨命終的時候,都看到許多豬來了、許多牛來了,來找他要命。
我再給諸位說一個例子,也許大家有很多都認識的,廣化法師。這是出家了,要不出家,他這個業報就不得了,他自己跟我講的。他現在這個腿傷,這個腿說老實話是不應該傷的,他是怎麼跌倒的?洗澡的時候在浴室裡頭跌了一跤,把腿跌斷了。所以他跟我講,他這是業報,應有所得。過去怎麼樣?過去他做軍官,就最喜歡吃雞,不知道吃多少。所以他在夢中的時候,夢到很多雞頭人來問他要命。幸虧出家了,今天還遭受到這樣病苦的果報。他跟我講,他要不出家一定墮惡道。這是一個以後學了佛,懂得因果報應,相信這個道理。所以諸位千千萬萬要記住,佛在大小乘戒律裡,第一條就是教給我們不殺生。這個東西是欠命債的,一次還一次。不是說我現在殺生還大家的命,沒有那個道理,各人各人的。你殺了多少眾生就要投多少次的胎,一個一個的來還,要被他們殺。你說這個東西多麻煩,所以這個事情千千萬萬幹不得。這個理事懂得之後,就要立刻回頭,把我們自己學佛所修的一切功德都迴向給牠,求牠什麼?了這個債務,求牠不要向我們討命,我們代牠修功德。佛法裡面修學有迴向法門,意思就是在此地。所以說不可不迴向,一切的功德利益統統迴向,免除菩提道上的一切障礙,不要障礙我們念佛,不要障礙我們往生。
大福報就是遇到佛法,因為遇到佛法我們才懂這個道理,才認真的去研究這個事實,才能夠有回頭是岸的機緣。不遇到佛法,回頭的機會,很難很難。所以一個人能遇到佛法是最大的福報。遇到佛法之後千萬不要空過了,空過了太可惜了。世間什麼事情都可以把它捨棄,唯有佛法不能捨棄。『經法難聞』,這個「難聞」難在哪個地方?難在理解,要真正把它聽懂。理解了之後要真信,信了以後要照這個道理去做,這個是大福德之人。所以在此地佛也讚歎阿難,『汝宿有福』。這個「福」在大經裡面常講,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才能遇到,遇到佛法。阿難尊者他的福報更大,為什麼?他能夠做佛的侍者,常常跟著佛,這個福報就太大了。佛不在世了,我們要能夠親近一位善知識,要能夠長年的跟在他身邊,這個福報也大。為什麼?要不長年的親近,不容易有成就。尤其末世善根淺陋,業習深重,所以總是盡一切的可能去親近善知識。所以我也勉勵一些同修們,叫你們常常看《禪林寶訓》。看《禪林寶訓》的好處在哪裡?就看看古人怎樣修學,怎麼樣事奉善知識,激發我們自己悟道、求道之心。古人親近一個老師,那真是吃盡了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沒有我們現在這個日子過得這麼舒服。現在在物質享受上超過了古人,可是在求學的態度與意念上遠不及古人。這是古人成就得快,我們的障礙多。所以多多的讀《高僧傳》,讀《淨土聖賢錄》,見賢思齊,想想看人家怎麼樣?我現在自己怎麼樣?比一比。常常讀這些書叫尚友古人,跟古人做朋友,向他學習。再看下面一段:
【當念報恩。頒宣法教。示現人民。為作福田。信者得植。後生無憂。阿難受教。奉行普聞。】
到這裡是一大段。這就是我們這個經題「阿難問事佛吉凶」到這裡就完了,這就把問事佛吉凶這一段說清楚了。下面是另外一個大段落,就是講殺生,剛才講殺生罪業很重。底下就教給我們殺生的責任的問題,果報的問題,是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所以這一小段,也就是這一大段裡面的流通分。第一句話是『當念報恩』,這個文還是接前面來的,三寶於我們有大恩德,應當要常常想到報恩。報恩怎麼個報法?『頒宣法教,示現人民』,這個樣子才能夠報佛恩。「頒」是頒布;「宣」就是宣講,或是宣演;「法教」是諸佛菩薩的教誨,也就是現在所講的經論。「示現人民」,不但要對一切人把佛法的道理講得清清楚楚,佛法修學的方法還要做給大家看,這叫示現,這才叫報佛恩。『為作福田』,這個「福田」裡面我們常講有三類:有功德田,有報恩田,有貧窮田。供養諸佛菩薩是功德田,孝養父母師長是報恩田,利濟一切貧窮眾生是屬於貧窮田。我們要為一切眾生作福田。『信者得植』,所以佛法要普遍的宣揚,有遇到生信心的,他在三寶中就種了福,這一個人就有了得度的因緣。『後生無憂』,這個「無憂」是兩個意思,一個意思就是來生得福報,沒有一切煩惱憂慮,這是來生得福。另外一個這個無憂國土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叫做無憂國。這個是什麼?這是聽了淨土法門,而能夠深信不疑,依教修行。那他來生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真正解決了,是徹底究竟的解決問題。阿難尊者的確也是個好學生,『阿難受教,奉行普聞』,「普聞」就是前面所講的「頒宣法教,示現人民,為作福田」。這四個字「奉行普聞」就是自行化他,「奉行」是自行,自己照做;「普聞」是教化一切眾生。這是做學生真正的態度,應當是如此。
到這個地方,這是第一個大段講出來了。下面第二個大段,文不太長,是講一樁事情,就是殺業的責任。佛在一切戒經裡面,第一條重戒就是不殺生,所以在戒律裡面舉出這一條來說。不是說除了這一條之外,別的就不要緊,不是的,舉一條做一個例子。
【阿難復白佛言。人不自手殺者。不自手殺為無罪耶。】
這一段就是阿難第二個問題啟請的,這是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們一看很容易的明瞭,他問佛,『人』,這是假設的,假如有這樣一個人,『不自手殺』,這是講沒有自己親自去殺。好像富貴人家叫他家裡面的廚子,他要吃個什麼雞、鴨的,叫他去殺去,他自己沒有動手殺。『不自手殺』是不是就沒有罪?下面佛就給他開示。
【佛言。阿難。教人殺生。重於自殺也。】
佛來跟我們說明這個事情的輕重。第一個首先就說明,你下達命令叫別人殺的,比你自己殺的還要重。所以這個罪業是要自己承當。那個執行命令的他沒有辦法,受制於你,你叫他殺他不敢不殺,他的罪輕;這個教人殺的人,這個人罪重。這個講的『教人殺生,重於自殺』的,那個親自動手的,那是他底下、手下的人,他要輕;你叫他殺的,你要重,你是主犯,他是從犯。下面就說出這個道理:
【何以故。或是奴婢愚小下人。不知罪福。】
這是一種。
【或為縣官所見促逼。不自出意。】
這是第二類。
【雖獲其罪。事意不同。輕重有差。】
佛把這個理說出來,他說為什麼?或者是家裡的『奴婢』,這是家裡用的人,主人叫他怎麼做他怎麼做法,他不能夠抗命。還有一種家裡面就是『愚小下人』,家裡面的小孩無知無識的不知道罪福,往往也有殺生。比如小孩有的時候抓到小鳥來玩,抓到蝴蝶、蜻蜓來玩,一直把牠玩死,那也是殺生。像這樣的事情,除非是學佛的家長,他懂得,他會禁止。一般家長不會禁止,不但不會禁止有的時候還幫著殺生,小孩要蝴蝶他抓不到,還大人去幫助他抓去。這就是「愚小下人」,『不知罪福』。
第二類,『或為縣官所見促逼』。從前「縣官」是管司法的,不像現在行政跟司法分開,以前縣官管司法,所以他判決案件有生殺之權。某人被他判了死刑,要派人去執刑,當然不是縣官自己去殺,他就派執刑的人去殺,劊子手去殺。那個劊子手是執行命令的,他自己做不了主,所以叫奉命行事,『不自出意』,不是自己的意思。像那個奴婢殺生不出自己的意思,那個劊子手殺人也不是出自己的意思。
這裡就說,『雖獲其罪,事意不同』。一個是只有事,是造作,造作的是事;一是存心,下達命令的人,他存的心。那個家庭的主人是存心,手下的人只是辦事,所以這些下人們,他雖然在那裡造罪業,事意不相同,『輕重有差』。造作、執行的人他的罪輕,下達命令那個人罪重,他們有輕重不相同,這是把這個理說出來了。下面就講:
【教人殺者。知而故犯。陰懷愚惡。趣手害生。無有慈心。欺罔三尊。負於自然神。傷生杌命。其罪莫大。】
這是講什麼?講重罪的人。明知故犯,叫人殺生。尤其是恣意殺人,懷的有狠毒的心,『陰懷愚惡』。或者是為了自己小小一點的利害,我們在報紙上看到有一些滋事的、殺人的,都是為了很小的事情。這些人就是「愚惡」,不知道因果報應,不曉得造罪業的果報之深重。如果要是學佛的人,那罪就更重了。殺生沒有慈悲心,『無有慈心』。諸位要曉得,學佛,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要沒有慈心,你學佛就失掉了根本,那還拿什麼去學?一切的行持都沒有,不要緊,你只要有個慈心,你根本還沒有壞。枝葉統統毀掉了,你慈心還在,還能生長。所以佛法裡常講「不怕破戒,只怕破見」,所有的戒律(眾戒)統統都毀掉、破光了,還不要緊,還有救。為什麼?就是你的慈心還在,這是根,這是本。好像那個樹枝葉統統都被人鋸光了,根還在,還會發芽,還會長成大樹。慈心要失掉了,表面上裝得再好看,根爛掉了,要不了多久就枯死了。所以這個慈悲心非常的重要。我們講十法界的因行,講到佛法界,佛的心是什麼?真慈平等,這是佛心。學佛要從心地上去學,我們有真正的慈悲心,有真正的平等心,我們心就是佛心。心是佛心,給諸位說,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為,就是佛的言語,佛的行為。所以學佛要從心地裡面去學起,要在心地裡面用功夫。
沒有慈心就是『欺罔三尊』,「三尊」就是指的三寶,「欺罔」就是欺騙。那就是前面講,是假佛弟子,不是真佛弟子。『負於自然神』,這個「自然神」在此地當作良心講,「神」就是神識,神識天然,我們中國人講天理良心,你這人辜負了天理良心,就是喪失天良。『傷生杌命』,「杌命」是叫眾生身心不安的意思,可能威脅他叫他身心不安。『其罪莫大』,這是什麼?這是講的業障之罪,自作自受。下面一段是講因果報應:
【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現世不安。數逢災凶。】
『怨對』就是冤家對頭,佛經裡面常講「羊死為人,人死為羊」。不是我今生是人,來生還是人,不見得。牠這一生是羊,我是人,我把這個羊宰了吃牠的肉;到了來生那個羊投胎當人,我們墮落在畜生道變成羊,又被他屠割,又被他吃了。事實六道輪迴就是這麼顛顛倒倒的,冤冤相報,愈報仇恨愈深,不是報了就了了,永遠沒有完了的時候。這就是時劫積久了,就是整個世界的毀滅。佛給我們講,這個世間刀兵劫從哪來?刀兵劫,戰爭,為什麼會有戰爭?為什麼會有土匪?為什麼會有殺人搶劫的盜賊?統是冤冤相報。佛很肯定的教給我們,欲使這世間免除刀兵之劫,只有一個辦法,除非眾生不食肉,刀兵劫就沒有了。為什麼?不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世間的戰爭就沒有了。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一切眾生有共業、有別業,共業當中有別業,別業之中有共業,如果你懂得這點道理,我們自己這一生不殺生、不吃肉,在刀兵劫當中我們可以免。刀兵劫是共業,我們有別業,我們可以免,我們跟他這一條不共,其他的共,這一條不共。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這些事相,認真的去修學,一切的災難不是完全不能夠避免,可以避免的,在乎各人。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