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七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76

  請掀開經本一百七十七面,第四行,經文第一百二十三節,約諸法明如。這一大段都是說明諸法如義,在前面我們讀過,就名字上來顯如,從名號上、從果德上,今天這一段是從諸法。下面這個小科,明即一切法。請看經文:

  經【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金剛經》上下兩半部的義趣,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前半部佛是從體上為我們說,所以說一切法皆非;後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要深,也講得透徹圓滿,為我們說出法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這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為我們說出來了。我們看註解,註解的第一段:

  【諸法緣生而無實,同一如實而無虛。所以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由諸法如義,開出無實無虛。即以無實無虛,顯明一切皆是,證成諸法一如。展轉相生、相釋、相成,其實皆明一義,應無所住是也。】

  這個深義,我們從經的開端一直講到此地,同學們縱然不能夠完全領悟,我相信多少能得到一點消息,果然透徹一句、兩句,我們的一生受用無窮;換句話說,享受不盡。正如大經上常講的,「惠予真實利益」,佛給我們真實的利益,都在這些大乘了義經論之中。一切法緣生,用現代的話來說,條件。《華嚴經》上講,任何一法,小而微塵,這是在諸法裡頭最小的是微塵,都是無量因緣而生的。無量因緣我們現在的話講條件,許許多多的條件,無量的條件,顯現這個一法。既然是許許多多條件成就的,諸位要曉得,這裡面含藏著什麼意思?它裡頭真正的義趣就是告訴我們,法不是實在的,是許多條件湊合而顯現的,那麼它沒有自性,沒有自體,所以叫無實。無實的意思,無限的深廣,我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那就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因為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給我們不要執著,執著就錯了。

  佛與大菩薩們跟我們眾生差別在哪裡?這個我們要知道。佛在經上常常責備我們,我們六道裡面眾生用的是輪迴心,造的是輪迴業,所以無量劫來生死輪迴,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我們要問什麼叫做輪迴心?用《金剛經》的說法,那就太明顯了。《金剛經》上講的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就是輪迴心。什麼是輪迴業?《金剛經》上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叫輪迴業。經上講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標準訂在此地。四相破了,不造輪迴業,四見破了,轉輪迴心為大菩提心。這用《金剛經》上的話來說明,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囉嗦。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無實無虛。無實是因為它是緣生之法,無有自性,也就是無有自體,了不可得,無實。為什麼說無虛?它有相,並不是沒有相,同一如實而無虛。因此,佛給我們說了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的真相,一語道破,「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你要會了,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也不是佛法,問題就是你會不會。什麼叫佛法?佛是覺悟的意思,所以佛法就是一切法你都能夠覺了,都能夠覺悟徹底明瞭,哪一法不是佛法!我們佛門常講佛法無邊,確確實實沒有邊際。無實無虛是《金剛經》上非常重要的綱領。

  「由諸法如義,開出無實無虛。」無實無虛從哪裡來的?從諸法如義裡面開出來的。這一大段都說這樁事情,無有一法不如。你真正明瞭一切法無實無虛,你就懂得佛在此地所說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意思,你聽了之後會點頭、會同意,佛這個說法沒錯。本經一開端,世尊示現到舍衛大城乞食,著衣持缽,哪一樣不是佛法?著衣是佛法,持缽是佛法,吃飯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諸位要記住,你要懂得什麼叫佛法,覺悟了,穿衣覺悟了,吃飯覺悟了,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覺悟了,生活是佛法,工作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樣樣都覺悟。這個話還是難懂!什麼叫覺悟?什麼叫不覺?你曉得樣樣都是無實無虛就覺悟了,知道樣樣無實無虛,是空有兩邊都不執著。因為它無實,你不執著有;因為它無虛,你不執著空。空有兩邊都不執著,這個人覺悟了。凡夫著有,樣樣計較、樣樣執著,所以我們讀經讀了幾十年,聽經聽了幾十年,不開悟!不開悟當然它有障礙,障礙是什麼?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障礙,世尊把它歸納成兩大類:一個是煩惱障,你有煩惱,煩惱是什麼?執著,你有分別執著;另外一個是所知障,所知障是什麼?妄想。世尊在《華嚴經》上說我們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是所知障的根源,執著是煩惱障的根本,你二障不除,你怎麼能覺悟?讀經、聽經還是被二障障住,苦在這裡。

  學佛要從哪裡學起?四弘誓願就是佛教給我們學佛的一條正路、成佛之道,四弘誓願。第一個教你發心,發什麼心?菩提心。《金剛經》上一開端就教我們發心,「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一開端就教你發心。什麼叫菩提心?捨己為人是菩提心。為什麼菩提心一定要捨己為人?你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變成凡夫,所以不能成佛,原因在哪裡?我執、我相、我見,你這個東西不破,那你就是凡夫。佛教給我們把自己忘掉,念念都想一切眾生,點點滴滴都不要想自己,這是破我見、破我相的妙法,我們要真的肯做。不但是念念念眾生,念念想眾生,我們的一切所作所為都為一切眾生,決定不要為自己。為自己增長我見,增長我相,增長我見就是增長所知障,增長我執就是增長煩惱障。佛法是教你破二障,怎麼容許叫你增長二障,這是我們學佛能不能成就的一個關口。不但是學佛,我相信我們同修聽這麼多年的經,都應當了解、應當明白,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美滿,這也是一個關鍵。你真的覺悟了,你會感覺這一生生命非常充實,一天都沒白過,真正得到快樂,真正得到法喜充滿。所以要從破我執下手。

  這次講《金剛經》跟大家說得很清楚,為什麼講《金剛經》?念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看不破、放不下,你怎麼會得力?學佛學得好辛苦,日子過得好苦,這是你學佛功夫不得力;如果得力,你學佛會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年比一年快樂,這是你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真正得到的好處。學佛要學得那麼辛苦,我們何必學它?佛法裡面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學得很苦,沒有得到樂;你要想到頭一句,你的迷沒有破,你沒有悟。苦從哪裡來的?迷來的。什麼是迷?四相、四見就是迷,破四相、破四見就是覺,覺了就快樂,迷了就辛苦。佛不欺騙我們,句句話都有很深的意思。所以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悟了一切皆是,迷了一切皆非。苦樂、生佛,眾生跟佛,就是一念迷悟之間而已。我們迷得太久,無量劫來都迷,把這一切現象、一切假東西誤以為是真實的,我們錯在這裡。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無實無虛,我們把它坐實了,以為這是實實在在的,大錯特錯!佛實在是難得,不能不叫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你看在般若會上,金剛般若會上,這個經文不多,用這樣簡潔的開示,把這樣深廣的道理、事實真相都給我們說出來,不容易!

  「證成諸法一如」,如果我們能夠契入,能夠體會到諸法一如,那就恭喜大家,你不是凡夫;不但不是凡夫,你不是二乘,你也不是權教菩薩,你是法身大士。契入諸法一如那個境界,不但轉六道,連十法界都轉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的人,《華嚴經》上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入了這一流。但是大家要曉得,你要不從四相、四見上下手,不但是十法界出不去,六道都出不去。破了煩惱障出六道,破了所知障出十法界。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前面講得很清楚,你有妄想就有十法界,你有執著就有六道輪迴。這個事情要真幹,真幹要你自己幹,任何一個人都幫不上忙。諸佛菩薩加持我們、保佑我們,那是什麼?是教誨。把道理說清楚了、事實真相說清楚了,這就是諸佛菩薩的教誨,後面的事情我們自己要幹。開示悟入,佛能夠幫助我們的是開示,我們自己要悟入,悟入不能靠人,佛菩薩幫不上忙。你要覺悟,你要能夠契入一如的境界,一如就是一真。

  「展轉相生」,這個展轉的意思廣大沒有邊際,用佛法的術語來講,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展轉相生的,怎麼展轉相生法?諸位記住前面佛的開示,「無住生心」,因為無實所以叫你無住,因為無虛所以叫你生心,你要是能生一如之心,你就成佛、成菩薩、法身大士。如果你要是生六度心,你是菩薩,不是法身大士,這個要知道。你要是生四諦心,你就當阿羅漢。由此可知,你要是生貪瞋痴的心,就變三惡道,貪心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佛是苦口婆心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勸我們要把無始劫來的習氣煩惱、貪瞋痴拔掉,三惡道的因沒有了,自然沒有三惡道的果報。貪心我說得很多,不僅是世間的五欲六塵、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包括佛法。我世間都不貪了,貪佛法,照樣墮餓鬼道。佛是教你斷貪心,不是教你換對象的,換對象沒有用處,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了,你就覺悟,你就不迷惑了。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展轉相生,就是大家的念頭。相宗所講的「唯心所現」,所有一切的現象從哪裡來的?心現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六道從哪裡來的?識變的,「唯識所變」。因為是唯心所現,所以你不能住,教給你應無所住;因為是唯識所變,所以教你生心。你要是生菩提心,現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不但污穢的境界捨離了,清淨境界也捨離了,染淨兩邊都捨掉,真淨!與性德圓滿的相應。你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小註裡面所講相生、相釋、相成,你才懂得,其實皆明一義。

  「相生、相釋、相成」這六個字,我再跟諸位說得清楚一點、明白一點,現在話講,我們落實在生活裡面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就是相生、相釋、相成。一切經說的是什麼?說的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從我們的起心動念,講到我們日常生活行為,業因果報剎那相續,這六個字,你才曉得含義是多麼的深、多麼的廣。佛講一真法界你才明瞭,並不僅限於一部《華嚴經》,一切經皆是;不但一切經皆是,一切眾生的生活行為,哪一樣不是?曉得這個道理,才知道佛給我們講無住生心的真實義,我們應當要遵守。無住就是放下,萬緣放下,恢復到清淨心。清淨心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清淨心是我們自己的本性,經上說得很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實相般若,真實智慧,信心清淨生真智慧。信心不清淨所生的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不能解決問題。再看底下這一段:

  【「如來說」三字最要,明其是約性而說。】

  經文裡頭有些地方「佛說」,有些地方「如來說」,如來跟佛不是一樣的嗎?不一樣。凡是講如來都是從心性上說的,講佛是從事相上說的,用這個字樣來區別。所以這三個字非常要緊,說明這句話是約性而說的。

  【離相觀性,則頭頭是道。《楞嚴》云:五蘊、六入,乃至十八界,皆如來藏妙真如性。】

  《楞嚴經》上這句話,是如來說,是從性上說的。怎樣見性?離四相就見性,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是說我們把相不要,去找一個地方躲起來,那不行!即相離相。所以離相,諸位要記住,不是離外面境界相,是離你心裡面執著的那個相,只要你心裡頭不執著。我們起心動念打妄想,要離那個相。中國的文字高明到極處,你看妄想,想,「想」是心上有個相。佛教我們離相,離什麼相?心上那個相離掉,真心就現前,妄相就沒有了,那個相是妄相。所以叫你離相,不是離外面那個相,離心裡頭那個相,把那個相離掉。你看看我們中國的文字,離一切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思。思劃上格子,心上劃了格子,有分別了;把那些格子去掉,不要分別,留下來是真心。思跟想就糟糕了,想是妄想,剛才講了,所知障;思是你有分別執著,煩惱障。你能把思想那個心上的田拿掉、相拿掉,真心就恢復了。我們現代人說,人沒有思想還得了,人沒有思想就不是人了;一點都沒錯,人要沒有思想就成佛了,因為你有思想,所以你才墮在六道,你才搞六道輪迴。你問問佛菩薩有沒有思想?佛菩薩沒有。你問問阿羅漢有沒有思想?不但阿羅漢沒有,《金剛經》上連須陀洹都沒有,人家成聖人。我怎麼樣想?我怎麼樣思?壞了!希望大家從這個地方覺悟,然後你才明白大乘經上所講的義趣,才真正能夠體會到。「五蘊、六入、乃至十八界」,這幾句話就把盡虛空遍法界有情無情的眾生全部包括了。「皆如來藏妙真如性」,就跟前面講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意思完全相同,說的話不一樣,意思是一個意思。

  【古德言:窗外黃花,莫非般若。庭前翠竹,盡是真如。】

  這是禪宗祖師大德們所說的,都是悟了以後,從相上見到性,這是見性的話。從性上講一切皆如,無有一法不如。一切皆是佛法,無有一法不是佛法。

  【是之謂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以生活怎麼不幸福?怎麼沒有趣味?怎麼不快樂?法喜充滿,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心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永遠保持一個清淨心,這是覺悟人的生活。覺悟的人就是佛菩薩,佛菩薩的生活。必須要知道,所有一切憂慮牽掛都是妄想。我們同修當中,有不少是經商的,現在所謂商場如戰場,一天到晚在動腦筋,怎麼去賺錢,生活過的苦得不得了。跑來問我,我說:自討苦吃!假如你動這些腦筋真的會賺到錢,諸佛菩薩都拜你做老師。佛菩薩做不到!你所有那些妄想全是妄想,你命裡面有財富,該來的照來,不該來的動什麼樣的腦筋也得不來。小偷命裡該發財他偷得到,要不然他偷不到。我去偷怎麼偷不到?佛跟我們講得清楚,財從哪裡來?財布施來的。布施是因,財富是果報;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人能夠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得的果報就是財用絕不缺乏,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這麼得來的。你不肯修,你怎麼會得來?以為打妄想就能夠得來,這是自欺欺人,沒有這回事情,在佛法講無有是處,這都是迷惑顛倒。念念為為利益一切眾生,利益眾生就是利益自己,你利益眾生大,就是利益自己大。如果反過來,念念為利益自己,而不肯利益眾生,你的福報很有限,享完就沒有了。你沒有繼續再修,你所享的福是過去生中所修的,是餘福。後面這一條說得好,說得很清楚。

  【世出世法,皆是緣生。】

  這句話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出世法,不要認為世間法是緣生,出世法也是緣生,所以佛才教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金剛經》前面讀過,法就是佛法,佛所說的一切法也不能夠執著,執著就錯了。法有用處,我們有智慧去用它、去受用它,決定不能夠執著它,決定不能夠佔有它。為什麼不能佔有?因為一切法無實,你怎麼能佔有?為什麼說可以受用?因為一切法無虛,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不能據為己有,要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個人就覺悟,這個人就有福報了,我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所以,世法、出世法都是緣生。佛菩薩出現在世間,示現在世間,像世尊八相成道是緣生,四十九年說法也是緣生。

  【觀其不異之性,不變之體,則一切皆是,諸法一如矣。】

  所以你從性上去看,從體上去看,那就皆是佛法。

  【否則住法發心,住法修行,則佛法亦非佛法,何況一切法。】

  這兩句同修們要記住,牢牢的記住。我們今天修行,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就犯了這毛病,「住法發心,住法修行」,這八個字。無論在家、出家,你們學得這麼苦,學得這麼可憐,原因在哪裡?八個字說得清清楚楚。你不懂得無住的道理,你不懂得無住的事實。住是什麼?執著。發心了,發度眾生的心,執著發度眾生的心,修行執著修行。所以修得再好,你所得到的果報是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我斷惡修善、捨己為人,我著相。什麼人做的?我做的,我修行,我度眾生,我發大心,「我」沒有忘掉,我見、我相十足,這就是住法。什麼時候能把我忘掉,你與金剛般若就相應,念念還是我在,就不相應,與金剛般若完全相違背。這兩句話要牢牢的記住,住法發心,住法修行,你搞的不是佛法。你學佛都不是佛法,那何況一切法?這才體會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話的重要性,這是綱領。

  無住,要用現代的話,說得明白一點是無條件,我幫助一切眾生絕對沒有條件的。有條件是凡夫,無條件的這是學佛、是佛菩薩。佛用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哪有條件?世間人起心動念都是要談條件。談條件,那你學佛、念佛、修行,都是住法修行、住法發心,告訴你,凡夫一個。這個話我們聽多了,也看多了,可是走出講堂還是住法,什麼原因?習氣老毛病改不掉。在這裡聽了,看到你們點頭,好像有點覺悟,出了門就忘掉了,老毛病又發了,這個就不行。所以世尊講經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天天叫你薰習,希望把你老毛病生疏,把佛所講的、你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慢慢把它變熟,生疏的變成熟的,熟的變成生疏的,你就成功了,一定要自己認真努力。現在比過去的人的確有福得多,過去人要聽經得有法師講經,他才能天天聽,沒有法師講經他到哪兒聽?現在沒有法師也行,聽錄音帶,看錄相帶,你可以每天都不間斷的薰修。這是說明讀經跟聽經的重要性,每天至少需要用兩個小時,沒有法師講經,回家去聽錄音帶,去看錄相帶。三天不聽,你的老毛病全出來了。每天聽兩個小時,要聽多久?可能要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慢慢會覺悟,會轉過來。這個事情不能著急,欲速則不達,病根太深了,無量劫來的病根習氣哪有一下能轉過來,沒那麼簡單!這是希望同修們,要細心去體會,牢牢的記住,依教奉行。

  【廣而言之】

  這是把這個推廣,實在講就是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凡行世間法,慈悲為本。皆為利他,不存利己。一一不違佛法,則世法即佛法。】

  你慈悲,慈悲從哪裡表現?慈悲表現在你生活行為當中,全是利他的,點點滴滴都為他,自己的生活愈簡單愈好。我學佛以後,這麼多年來,我的生活隨緣,如果我不跟你們大家在一塊生活,我一個人過日子,自在快樂,我一天只要吃一餐。你們看到我的生活,一點營養都沒有,我快樂極了。點點滴滴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多快樂!你們每天講營養、講保養、講進補,補了一身的病。我什麼都不要,身體健康,自在快樂,精神愈用愈飽滿。由此可知,身心的健康從哪來的?清淨心來的。你們怎麼進補,怎麼保養,為什麼還一身毛病?心不乾淨,心裡面有貪瞋痴三毒,心裡面有三毒,你怎麼能健康得了!心裡頭沒有毒了,一片慈悲,一片清淨,一點飲食都不要,都健康快樂。你要懂得道理,曉得事實真相。所以你們叫我吃飯,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幹這些把戲!所以要緊,這個地方要真學,皆為利他,不存利己。

  所以我們學佛,老師非常重要,真正的善知識。我這些基本道理、修學方法,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二十六歲,接觸佛法才一個月,就認識章嘉大師。我向他請教佛法從哪裡入門,他告訴我:看破、放下。我問他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我聽話,老師怎麼教,我就真幹,我得的好處就是這一點。我對老師尊敬,老師講的話我依從,我相信老師不騙我,老師對我是真實的,依教奉行,真得利益了。這是我們修行的大根大本,如果還有念頭為自己不為別人,諸佛菩薩來教導你,也沒有用處。所以佛法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念念念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去做,功德就是圓滿。

  一一不違佛法,佛法是什麼?《金剛經》上所講的是總綱領,「應無所住,而行布施」。布施,前面講過,大家還記住,布施包括我們全部的生活,不要看布施兩個字,我出一點錢叫布施,錯了!是全部的生活。從我們起心動念,到我們日常生活一切行為,是布施兩個字,就是在這裡面叫你放下、捨掉。捨什麼?捨四相、捨四見,把這個布施掉,你就一一的不違佛法,都如法了。世間法統統是佛法,穿衣、吃飯、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佛法。反過來說:

  【若行佛法,而存名利恭敬之心,則佛法亦成世法。】

  你看那個念頭一轉又迷了。我是個講經的法師,我要大家對我恭敬,要對我供養,有這個念頭完了,錯了,大錯特錯了!我們明理,明白人,我們求法,磕頭作揖向善知識請教,我們要用真誠心、恭敬心去求。我們弘揚佛法,把佛法送給別人,要用什麼態度?也要用恭敬心、真誠心,磕頭作揖把佛法送給人。不能說我磕頭作揖求得來的,你也要磕頭作揖我才給你。你要是有這個念頭,你念念這幾句話,菩薩裡頭有常不輕菩薩,你們念《彌陀經》大家念得很熟,乾陀訶提菩薩、不休息菩薩,我們也要磕頭作揖把佛法送給別人,我們真的這樣做法。他肯接受,緣成熟,不肯接受,緣沒有成熟,無論緣熟與不熟,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這樣才沒有虧欠。不能說緣不熟,我們就不做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緣不熟要跟他結緣,緣成熟要促進他成就。所以佛是普度眾生,緣沒成熟的人多。

  我們現在在國外,現在幾乎是全世界,襯衫上印的那些畫,印的那些相,你仔細一看,都是妖魔鬼怪。我看到這個現象,我也想到,我們印阿彌陀佛,印佛經的句子。走在街上,人家看到念一聲,看一眼,阿賴耶識落了種子,我們跟他結法緣,我們跟人家結佛緣。無論認識不認識,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只希望眾生得佛法真實利益,我們對眾生一無所求,連恭敬供養都不要,有了這些東西麻煩!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經【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這一段是說明離一切相。

  【一切法,知其即非,而不著相,則是佛法而非一切法矣。】

  前面講一切法皆是佛法,問題是著不著相,不著相皆是佛法。什麼叫佛法?佛法是諸法一如、無實無虛,這是佛法。一執著了,不是落在實這一邊,就是落在虛那一邊,就不是佛法。以六道來說,欲界、色界著有,落在有這一邊;無色界執著在空那一邊,都不能出六道。六道太苦了,輪迴六道,佛在大經上講生死疲勞,搞這個事情。我們常在經上看到,佛感嘆:可憐憫者,真可憐!迷得太深,看不破、放不下,幹這個事情。看破了,就是你真正看到一切法無實無虛,你看破了。你了解事實真相,自自然然放下,不執著了,那個日子過得多快樂!佛菩薩在經典上講遊戲神通,快樂!到這世間來幹什麼?遊戲。遊戲怎麼會累,怎麼會有苦?遊戲就快樂。知道一切法皆非,就不著相,一切法無實。

  【知是假名幻相,而歸於性。雖名一切法,皆是佛法。】

  這是前面古大德所說的翠竹、黃花,從相上見到性,從事上見到理,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一如,沒有一法不是佛法。

  【即非、是名,合而言之。】

  在《金剛經》這種句子很多,它的意思是什麼?「以明無實無虛、空有同時之義。」這個要曉得,這樣講法才不至於偏在一邊,把真相講得圓圓滿滿。我們從這裡面體會,你就得真實的受用,你才能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看得透徹、看得清楚。一切法確確實實是同時的,無實無虛是同時的,性相是同時的,理事是同時的,生佛是同時的,無有一法不同時。同時,我們為什麼見不到佛菩薩?這個不是佛菩薩、十法界、一真法界跟我們不是同時同處,不是這個意思,是我們自己有業障見不到。我們在五樓講經,底下四樓、三樓、二樓跟我們同不同時?同時同處,我們為什麼看不到底下一層?業障,所以你見不到。要用現在科學的話來講,佛告訴我們,無盡的時空是同時的。但是我們今天,三度空間的眾生見不到四度空間,四度空間眾生見不到五度空間,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的空間。從理論上講,時空的維次是無限度的,科學家說這些話,我們聽了點頭,沒錯。原本是一真法界,為什麼變成無數度的時空?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十法界、無量無邊法界從哪裡來的?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離開妄想執著,同時!妄想執著叫業障,你為什麼不肯把妄想執著放下?放下就同時了。你讀《華嚴》、讀《法華》、讀《無量壽經》,你看看那些天人大眾,他們的活動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隨心所欲,變化自如,他那個能力從哪裡來的?那個能力是我們的本能。離開了障礙,本能就恢復。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叫我們看破,叫我們放下,都是這些。

  假名幻相,名有,假的,相也有,假的,都不是真的。相,前面跟諸位講過,剎那九百業因果報的生滅現象,法相宗講得最清楚最明白,確確實實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楞嚴》上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那個當處,剎那,非常非常短時間,我們心太粗,體會不到。佛給我們講一彈指,這一彈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裡面九百個生滅。我們現在彈指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大概不成問題,他有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有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講十法界森羅萬象是隨心應量變現出來,因為這個所以才教你生心;因為它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不是真的,所以教你無住。佛教給我們無住生心,一點都不錯。為什麼要住法?為什麼要著相?你要想得到人生的幸福快樂,你從這裡下手,你才能真正得到,佛法不欺騙人。

  【世尊說此,是教行人於行住坐臥二六時中,對境隨緣,皆應作如是觀。則處處皆是道場,事事增長菩提。】

  沒錯!龍樹菩薩過去在龍宮,見到大龍菩薩收藏的大本《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什麼?就是十法界一切眾生隨緣對境,就是這個東西。我們起心動念,生活行為點點滴滴,哪一樣不是《大方廣佛華嚴》!你要會了,你才知道頭頭是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個什麼?許多人念《華嚴經》,對善財童子羨慕得不得了,他的命好,遇到那麼多善知識,我一生一個也沒有遇到。其實,善知識一天到晚圍在你的周邊,你不認識。善財童子認得,除了自己一個人之外,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都是菩薩、都是善知識。你要不相信,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頭講過,「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就是善財童子。我們今天看這個人有毛病,那個事又不順眼,你到哪裡找善知識?你到哪裡找佛菩薩?所以必須要曉得,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我們現前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要離開相看性,都是諸佛菩薩。要是對於一切現象都不執著,你看他的生活、看他的一切所作所為,統統增長智慧,哪裡不是道場?所以《大方廣佛華嚴》在哪裡?生活之間。《金剛經》跟我們講出總原則、總綱領,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再展開,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間,看出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無實無虛,教我們過一個正常的生活,正常生活是三昧、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諸佛菩薩的生活是正常的享受。我們今天有苦樂憂喜捨,不正常!離開苦樂憂喜捨,那個生活是正常的。

  所以要曉得,「處處皆是道場,事事增長菩提」,增長菩提是增長智慧。我們讀到這個地方,想到惠能大師當年見五祖忍和尚,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看到好羨慕。我們心裡面常生煩惱,人家常生智慧。讀到這裡曉得,他為什麼常生智慧?他看到一切法無實無虛,所以他常生智慧。他看到一切法皆是佛法,看到一切人皆是善人。必須要知道境隨心轉,我們是佛心,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你要問,我什麼時候成佛?你到哪一天看到大地眾生個個都是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要是看到這一切眾生都是惡眾生,你自己本身就是惡眾生。為什麼?相隨心轉。你心善,一切境界都善。我善,他明明惡嘛!你再仔細觀察,他不惡,把自己的煩惱心所、惡心所降伏住,你再看,他就不惡了。你能夠在惡法裡頭看到善,染法裡面看到淨,為什麼?染淨不二,善惡也不二,一如,法法皆如!我們今天做不到,沒入這個境界,不知道一切法無實無虛;換句話說,不曉得一切法的真相,迷在這個裡面。所以念念增長煩惱,不生智慧,這是很遺憾的事情。下面一段說:

  【清淨覺性,既非虛而又無實法,正好借一切法以歷事練心,盡空諸相,又何必於一切法外別覓菩提。】

  佛在經典裡這樣教訓我們,歷代的祖師大德,也常常用這句話來開導我們。我們要覺悟,這些話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語。我們修行在哪裡修行?歷事鍊心,事就是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事!在這個事裡面去鍊心,鍊什麼心?我剛才講的那個話,你們想想,很有味道!把心上的相拿掉,把心上的格子拿掉,就鍊這個。你果然把那些東西拿掉了,你的心就生智慧。無論穿衣吃飯,念念都生智慧,處事待人接物,眼睛見的,耳朵聽的,身體接觸的,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沒有一樣不生智慧。生智慧才快樂,不生智慧就煩惱了,這叫學佛,學佛學跟佛一模一樣。我常講佛是什麼心,我們要學佛的存心;佛是什麼願,我們要學佛的願;佛是什麼樣的生活行為,我們要學佛的生活行為,我們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但是諸位要記住,我唯恐諸位住法發心,又住法修行,那就糟了!不能住,不能執著。佛跟我們不一樣,他不執著,我們執著。執著是凡夫,不執著是佛菩薩,決定不能執著。如果我們用這個道理,來揀別真佛、假佛很容易。現在這個社會假的太多,冒牌的太多,假冒佛法也多得不得了。你仔細觀察看他執不執著,執著就是假的,不執著是真的。我這個佛法好,他那個不好,這一聽,他也未必好,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他可以讚歎自己好,他決定不會毀謗別人,那是真的。

  你們最近聽過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禮敬、稱讚,你看善財童子在華嚴會上給我們做的榜樣,禮敬決定是平等的,對於妖魔鬼怪都禮敬、都平等。為什麼?他有佛性。你離這個相看他的性,他是佛,他不是別人。為什麼不讚歎他?他那個相不順性。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他對於勝熱婆羅門沒有讚歎,甘露火王沒有讚歎,伐蘇蜜多女沒有讚歎,這三位善知識他表的相是貪瞋痴,貪瞋痴是三惡。但是他對這三個人有禮敬,沒有讚歎。你們仔細去看《華嚴經》,你就曉得,參訪每一位善知識,禮敬之後都有讚歎,然後再請法;唯獨這三個人有禮敬,後頭接著請法,當中沒有讚歎。讚歎順性,我們常講隱惡揚善,正面的、善的,我們要讚歎,惡的不說就好了,不用去毀謗。所以不讚歎,我們就了解,他那個不如法。佛教我們這樣做人,這樣處世,才能夠維繫社會的平安,社會的安全,共存共榮,才能夠轉移風俗,只讚歎人正面,不毀謗人負面。在這裡頭鍊心,鍊清淨心,鍊平等心,鍊覺心,覺而不迷。「盡空諸相」,把你心裡面那些妄相,統統要把它捨棄掉,那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真心,是心的本能,真心有覺性,菩提是覺。

  【《心經》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豈非無上菩提,宛然在望乎。】

  無上菩提在哪裡?無上菩提一分一秒沒有離開你。宗門的話常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世尊在楞嚴會上也講得很透徹、很明白,就是六根的根性。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面教我們「捨識用根」,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錯,可是很難,我們的識捨不掉。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識,我們沒有能力,捨不掉。用根是用六根的根性,性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沒有執著。他教給我們用眼的見性,用見性見外面色是見色性,就不是色塵了。所以你要是用眼識見外面是色塵,耳識聽外面是聲塵,塵染污心性,你要能夠用見性見外面是色性,用聞性聞外面是聲性。明心見性,那真的叫一塵不染。這個理我們懂得,事實上我們今天做不到,這才不得不回過頭來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希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仗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使我們無量劫的煩惱習氣能伏得住,真正能夠符合《楞嚴》上的標準「捨識用根」。所以我們要曉得,覺性、無上菩提,沒有離開我們一分一寸,沒有離開我們一分一秒,就看我們能不能回頭,能不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佛實在是苦口婆心,真正是大慈大悲,這種恩德世出世間再也遇不到了。這樣的教誨,要緊是我們能不能體會到,能不能夠接受,能不能夠依教奉行。

  【佛法如家常飯,自應飽餐,當注重消化。】

  這一句的比喻,重點就在後面這四個字,要注重消化,我們佛門常講要消歸自性,就是此地注重消化的意思。如果不能消歸自性,佛法學了沒有用處。一定要消歸自性,你才得真正的養分,才得真實的受用。

  【若能惺惺常覺,不即不離。則隨時隨地,皆可得真實受用。】

  這句話一點都不錯,隨時隨地,順境也好,逆境也好,無論什麼環境,你都得真實利益。什麼叫真實利益?你得清淨心,你的心裡頭常生智慧,這就是真實利益。你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如法,如法是戒;換句話說,真實利益就是戒定慧。穿衣吃飯,日常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無論什麼環境,順境裡面成就戒定慧,逆境裡頭也成就戒定慧;關鍵就在你能不能把佛法消化。這個講法實在講很難講,講都很難了,你聽懂了,那相當不容易。所以要不抓住經文,你真的沒有依靠。佛法,佛法是什麼?無住生心,無實無虛,捨己為人,離四相,離四見,利益一切眾生;佛教導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還沒有念到,還在後面,這些就是佛法。就一般而說,戒定慧是佛法,覺正淨是佛法,這個意思無盡的深廣,單單看表面看不出來。六度是佛法,十願是佛法,你要真正能夠體會到,真正把它應用在生活上,你就得受用。

  惺惺常覺,惺惺是清醒、不迷惑。諸位要記住,動一念為我就迷了。所以一切眾生常在迷惑之中,他為自己。為自己,增長我見,增長我相,這個事情是個麻煩。學佛的人多,成佛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他不能把自己捨掉。捨從哪裡捨起?這是過去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先從我所捨起,這有一個下手的地方。我所是我所有的,我們講身外之物,從這裡捨起。我所有的很多,這很多當中從哪裡捨起?你最執著的,最放不下的,從這裡捨起。譬如有人說他財看得很重,其他的都能捨,財不能捨,佛教你就從捨財下手。要從你的嗜好,你最喜歡的、最執著的,從這個地方下手。這個能捨,其他就容易了。就跟治病一樣,最嚴重的病先治,然後其他的小毛病就容易了,有一個下手之處。最放不下的就是最堅固的煩惱執著,先從身外,外面能捨棄掉,然後這個身也不在乎了,真的身心世界一切都捨。捨了身,這個身不是我的,身不是我的。身不是我的,好處多,為什麼?他不生病,他不衰老,他也不死;有我,我病,我老了,我死了。他有我,他才有這個東西;我沒有了,哪來的生老病死?統統沒有了。捨好!不捨就糟糕,捨好!佛教我們捨,捨了身,身體在,身確實還在,還挺健康的,要知道身不是我的,身是佛法的,身是一切眾生的,為一切眾生工作,這才叫做「皆為利他,不存利己」,你要懂得這個意思。

  利他了,「我做多少事情利益別人」,你是住法發心、住法修行。換句話說,生老病死你還是不能超越。必須在念頭上轉,「我」沒有了,不起心動念則已,起心動念都是為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範圍多大?盡虛空遍法界。不是為「你是我的親屬,你跟我有關係,你是我的同鄉」,這個觀念沒有!盡虛空遍法界,那個我才沒有了。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的同事,你這個「我」破不掉,你沒有捨己,捨己是捨我,你沒有捨掉。所以你無論做多少好事,依舊是住法發心,無論怎麼樣修,修六度萬行,住法修行,所以你不會開悟,當然更不可以證果;也就是說,你二障非常嚴重,你障沒有去掉。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

  【佛所說法,說理便攝有事,說性便攝有修。】

  我們先講這一小段。這是你一定要懂得的,你要不懂,你就不會看經,你在佛經裡面就看不出味道。佛所說法字字句句都是圓融,都是圓滿的,所以講事,裡頭有理。譬如我們平常大家常常讀的經,《地藏經》講事,《彌陀經》展開也都講事,事裡頭有很深的理在,理要不透徹,那個經怎麼能叫人相信。說理的經,《金剛經》講理,理裡頭有事,理要是沒有事,這些道理都落空,那就變成談玄說妙,無濟於事。理裡頭有事,事裡面有理,你才能看出味道。《金剛經》講的是性,性裡頭有修,性修不二,理事一如。這些道理事實明白了,再回過頭來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那就真正得到自在圓滿。

  【此一大段,皆說自覺聖智,令學人依之起觀照。必須離相離念,方能契入。】

  末後這一句好!這一大段的經文,講一切皆如,無有一法不如;末後結歸到一切法皆是佛法。這是如來與大菩薩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說自覺聖智,不是凡夫的境界。說到這個地方,是希望幫助我們,依照這一段的經文起觀照。這個觀照,前面也說過,觀是觀念,把我們錯誤的觀念換過來,用正觀照見世出世間一切法,那就是佛知佛見。可是下面有個條件,必須離相離念,離相是離四相,離念是離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個是念,你才能夠契入。如果四相、四見破不了,這一段話只是聽聽而已,得不到受用。不但得不到受用,真正的義趣也很難體會,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修行,修行這兩個字要認清楚,「行」是生活行為,生活行為範圍無量無邊,佛法把它歸納為三大類:身、語、意。身體的一舉一動,身業的行為;言語,口業的行為;起心動念,我們今天講的思想、見解,是意業的行為。用身、語、意,就全部都包括了。身語意錯誤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修行兩個字的定義要搞清楚,修正我們思想見解、言語造作不正當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

  修正的標準是多層次的,像我們平常講的十法界,那就十個不同的標準。標準雖然很多,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絕對的標準就是《金剛經》上說的總原則、總綱領,「無住生心,無實無虛」,這是總綱領、總原則。因此,我們無論學哪一個宗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不能夠違背總原則、總綱領,違背總原則、總綱領的,那就錯了,那就不是佛法。由此可知,《金剛經》的重要,在一切經裡頭非常非常重要。《金剛經》在修行上的綱領原則,就是要離四相、離四見,這是講修德上的原理原則;不離四相,不離四見,你就不得其門而入。這一部經是大乘經,是大乘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大乘圓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所以佛在經上講,「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那個菩薩不是圓初住以上的菩薩。他是不是菩薩?他也可以說是菩薩,他是權教菩薩,權小菩薩,他不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一定是破四相、破四見,《金剛經》的標準在此地。如果說是《金剛經》所講的道理,所講的原理原則,要是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兩部經是一部,一個講性,一個講修。《華嚴》在事修上講得詳細,你懂、通達《金剛經》了,再看《華嚴》趣味無窮。你不懂金剛般若,《華嚴》就難讀,特別是前面十一卷半的經文,你怎麼讀得下去?那講就更沒法子。你懂金剛般若,字字句句其味無窮。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