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一二一集)  1995/5  美國淨宗學會  檔名:09-023-0121

  請掀開經本二百七十四面,倒數第五行,從第十四段看起。

  【六喻以夢喻為總,餘喻為別,令人一聞,便明了緣生之法,當體皆空。一切悲歡離合,得失窮通,轉眼成空,了無所得。若乃迷戀塵世,計較分別,執著不捨,真痴人說夢也。此偈正喚醒眾生速覺耳。】

  末後這一首偈裡面,一共說了六個比喻。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不僅是比喻,實在說完全是事實。把它當作比喻來看,我們對於事實真相還是有相當的距離,應當把它看作事實。夢,有這樁事情,而決定不是真實的,決定沒有實體。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有相;你說它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世間現象,不但人事、六道,乃至於十法界,都是夢境,這個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唯有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那個地方講真,可見得十法界都不是真實的。超越十法界之後,這才證得真實。唯有一才是真,二法就不是真的,就是迷妄,唯有一是真的。

  這六個字,「夢」這個字是總說;「幻、泡、影」都是比喻夢境不實在,都是形容這個夢是虛假的,決定不是真實的;露跟電是比喻它存在時間的短暫,它不是永恆的存在,不是長時間的存在。而它存在時間之短,說實實在在的話,這個露跟電都不能為比的。但是佛在三千年前,說露跟閃電,因為大家平常都見到,知道這個時間很短暫,容易體會。所以佛不往深處說,知道它是很短暫的,那就算是不錯了。

  實際上,我們在前面經裡面詳細的說明過,這裡面最重要的,「佛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這一句把物質現象講得最徹底、最究竟。微塵,就是我們今天科學裡面發現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就是說的這些東西。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我們現在曉得是基本粒子組合而成的。基本粒子的性質是什麼?你只要把它認識清楚,你對於這個世界就明瞭。這個東西在我們佛法裡面叫做四大,物質稱為四大;四大是說它有四大特性,「地、水、火、風」四個字來形容它。「地」,它是個物質,我們今天講它是個固體,我們能夠看得見的,當然這是肉眼看不見,在高倍顯微鏡下看見了。它有溫度,它有溼度,溫度我們稱它作「火大」,溼度稱它作「水大」;水、火是代表它的特性,現在科學稱之為帶電,帶陰電、帶陽電,陰電就是水大,陽電就是火大。還有一個「風大」,風大,表示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風是動的。這是基本物質它有這四個特性,所以四大皆空,它不是真實的。既然組成宇宙萬法的基本物質是空的,四大皆空,是空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那麼它組成的現相哪裡是真實的?當然不是真實的。組成最大的現相就是世界,佛在經上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說一個最大,說一個最小,當中全部都包括了。這裡面所說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但是我們人世,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也不例外,都是不可得。

  相有體無,體確確實實沒有,只是一個幻相而已。這個相是真的、是假的,就要看它存在的時間。佛法裡面講真假,它的定義是:凡是不變的、永恆的,就叫它做真的;凡是會變的,就叫它做假的,真假的定義是這個說法。用這個標準來看,只有真如本性是真的,因為它不變,永遠不變。本性所起的相分,性一定會起相,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因為性不生不滅,所以它起的相也是不生不滅。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相是不生不滅。相是不是真的?相不是真的。為什麼不是真的?相會變。不同性,性不會變,相會變,相是千變萬化。相怎麼變?隨著眾生心念,它變。《華嚴經》上所講的「唯識所變」,識就是分別、就是執著,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隨著念頭,相會變;它會變,所以不是真的。

  它變的狀況如何?它變得實在太快,前面我們討論過,不止剎那九百生滅,不止,所以它的速度,它存在那個時間的短暫比閃電還要短,時間還要短,真正是《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也就是它一生就滅了。我們細細體會佛在經上所講的,確確實實它是生滅同時。生滅同時,你就沒有辦法看到它的生滅,生滅同時。說個生滅同時,真正的含義就是:相是虛假的,相是決定不可得的。我們今天看到,好像這個相存在還滿久,停的時間還滿長,那是我們錯覺。我們所能夠覺察到的是相續相,一個相接著一個,一個相接著一個,相續相,所以一剎那當中就有九百個相續相,我們看的是這個相。

  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就被這個假相迷了,以為這個假相是真正的存在。第一個被迷就是我們的身相,我們的身相的確是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以為這個東西就是自己,堅固的執著它,在這裡面起貪瞋痴慢,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實在講,一切享受全是落空,決定沒有;但是所造作的罪業,那個不空。為什麼說罪業不空?罪業是妄念、妄想。妄念是能變,能改變現相;剎那生滅的幻相,是所變的現相。法相唯識宗裡面所說的,能變的是真的,所變的是假的。因此,佛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能變。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他看十法界是什麼?十法界的現相,只不過是善惡因果循環相續的現相,除這個現相之外,一無所有,覺悟的人!不但六道,十法界都是這樣的。這個世間空無所有,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講,「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句話現在我們聽起來,體會自然就不一樣。覺後空空無大千,是不是大千的十法界的現相沒有了?不是的,十法界現相在,看法不一樣,觀念改變了。以前以為十法界是實在有的,現在曉得十法界無非是善惡業因果報循環相續的幻相,夢幻泡影之相,決定不是事實,決定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它存在的時間是極其短暫,短暫到我們沒有辦法想像。

  佛說法,我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提示過,佛為一切眾生說法的原則,是依二諦而說。二諦是真諦、俗諦;真諦就是事實真相。一切大乘經所講的都是實相,大乘經是以實相為體,佛說的完全講的是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說出來,眾生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佛就不講事實真相,講俗諦。俗諦是什麼?眾生的知見;也就是,迷失自性的人,他們的想法、看法可以接受的,佛說這一方面的,這是依俗諦而說。譬如經典上常說,小乘四果四向,大乘五十一個階位,這是隨俗諦而說的;如果說真話,這話統統沒有。我們讀《金剛經》,快念完了,到這裡曉得,真的確實是沒有,哪有什麼大小乘,哪有什麼四果四向?沒有!依俗諦而說,你容易懂。譬如,佛講修行證果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是隨俗諦而說的。我們剛才舉的例子,《仁王經》上講的一剎那九百生滅,隨俗諦說的。這種講法凡夫可以接受,想想佛講的滿有道理,可以接受。如果講真的,不能接受了,為什麼?超越他的常識太多了。超過一點點還行,還勉強能同意;超過太多了,就不能接受。

  現在我們可以能夠接受佛所講的真諦,實在講得利於現代的科技。佛講宇宙人生許許多多現象,現在科技逐漸逐漸觀察到了。今人的修學比古人實在講方便多了,但是我們對古代人不能不佩服。現代人有一些科學常識,講到甚深境界,我們點頭同意,佩服佛所說的。古時候科技沒有發明,那些人怎麼能夠相信?這是我們講的,那些人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善根。若不是深厚的善根、真實智慧,那佛講的這些超越我們的想像,超越我們的常識,他們怎麼能相信?這又是我們不能不佩服的地方。

  這一首偈子裡面,讓我們聽到之後,就明瞭緣生之法當體即空。十法界是緣生之法,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緣生之法,因緣生法。因緣生法沒有自體,所以說當體即空,就跟作夢完全一樣。我們對於這個事實,能夠體會的,可以說是表面,沒有能夠深入。表面上的體會,前面曾經說過,我們用天台家的講法,天台家講六即佛,我們今天在什麼地位?名字位中。我們對金剛般若的體會在名字位中,意思確實是懂得一些,沒錯,是正確的理解,為什麼說名字位中?不管用。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還是會起心動念,還是會分別執著,不管用!像底下講的,「一切悲歡離合,得失窮通,轉眼成空,了無所得。」我們懂得,但是了無所得我們還是要得,還是拼命追求,這就是與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這叫名字位中,不得受用。經是正確的理解了,但是不得受用。

  要怎樣才得受用?要認真去做。怎麼做?把我們錯誤的看法要把它轉過來。我們沒有把世間當作夢看待,你把這個世間看作夢,這個看法正確了。你覺得這不是夢,樣樣都是真實的,這就錯了。如何能在現實環境當中把它轉成一個夢境來看待,這轉境界了,這個就叫真正修行。把一切現實的環境,要看成夢幻泡影,要看成如露亦如電,真正這樣去做,你就得受用,經裡面的理論、境界,跟我們的生活發生關係了,改變了我們在生活裡面的看法與想法,這就叫觀行位。觀行是真正去做,我們講修行,真正在修行。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想法、看法,那就得受用了。

  所以到觀行,才可以說是從表面就滲入進去了。對於經義,經裡面講的理論境界,你能夠深入一層,入的還淺,還不夠深。但是淺入就有受用,什麼受用?煩惱輕了。平常煩惱重,「重」是妄想多、分別多、執著多,得失的念頭多,貪瞋痴慢多。這些東西多,變的境界就變三途,不會變好境界。你能夠入進去一分、二分,這些念頭輕了,心地逐漸逐漸恢復清淨,清淨心生真智慧,《金剛經》前面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般若現前了,真實智慧現前了,真實智慧就是佛知佛見。所以你得受用;得受用,超六道了。

  觀行的功夫深,就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六道之後,再不斷的深入,你就得相似位。相似位是什麼?有一點像了,像佛、像菩薩。相似位在哪裡?在四聖法界。六道超出去了,聲聞、緣覺、菩薩,那個雖然不是真實的證果,很像!跟菩薩接近了,跟佛接近了,這叫相似位;再要深入一層就到分證位,超越相似。從相似再提升一下,分證了,分證就是出了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的,那不是假的,雖是真的並沒有圓滿,你是證得一分、二分的真,不是圓滿的真。古人把這個境界用個比喻來說,因為這個境界很難清楚,我這樣講已經是相當清楚了。我講六道、四聖法界、一真法界,這大家好懂。古人用比喻講,比月亮,天空當中月亮是真的,水裡面的月亮是假的,是月亮的影子。月亮的影子是什麼?觀行位,比喻你第一個階段,觀行位。第二個階段相似位,相似位是相似,還不是真的,那是什麼月?古德教給我們,叫捏目所看的第二月。你晚上看月亮,把手指在眼睛上用力一按,看到兩個月亮,那個月亮是從真的變現,那不是純真,但是很接近真了。用這個比喻來說,當然那個月比水裡面月要真,水裡月完全是假的,這個是接近真,相似位的。好眼睛看的這個月亮,那是真的,那是分證。分證,初三、初四那個月牙是真月,不是假的,真月亮,但它不是滿月,這叫分證;要到十五月圓、滿月,那叫究竟圓滿證,那叫究竟覺、究竟位。古人用這個來做比喻,這個比喻我們也很容易懂得。但是我們在修行果位上合起來看,諸位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這是說明,你要不真正用功夫,不是真正深入,光是聽,聽懂了也沒用處,要做,要真正的做。從哪裡做?第一個,從得失裡面去做。因為我們煩惱裡面,得失的煩惱看得最重,樣樣總想據為己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肯放下。從這個地方去做,不要害怕,這是真修行。你不要以為:我不要了,不要不就沒有了?我不要錢,明天吃飯怎麼辦?所以人都打妄想,不曉得事實真相。你以為你打妄想:「我拼命賺錢,明天錢就賺到了」,哪有這回事情?《金剛經》上明白了這個道理,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這是業因果報循環的相續,與你那個妄想毫不相干。如果打妄想就可以得來的話,那佛菩薩又何必來教化眾生?不是打妄想能夠得來的,你得來的是命裡有的。它到那個時候剎那剎那就現前,不打妄想也現前,你何必要打妄想!理與事確實都有相當的深度,深明事理的人,他不打妄想。

  我勸初學同修,一定先要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希望你真正能夠肯定「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還想什麼?什麼都不要想了,心自自然然就定下來。命運確實是有,但是命運可以改變,我們必須要知道,每天從早到晚起的念頭,有善念、有惡念,就在你命運裡頭,起善念就加一點,起惡念就減一點,天天都有加減乘除。但是你那個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你一個善念,那個善不是大善,是小善;你起個惡念,也是小惡,也不是大惡。所以天天加減乘除,距離你那個標準都差不多,幅度都不大,所以你的命就被人算得很準;如果加減乘除幅度大,就算不準,你有大善大惡,加減乘除就大,就算不準。只要幅度不大,命相是很準確的,能夠看得準。

  命從哪裡來的?前生造作的業因,這一生受的是果報,業因果報的相續相。業因變成果報,果報又變成業因,永遠在那裡循環不息,搞這麼個把戲。這個現相不是夢幻泡影是什麼!真正覺悟的人,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所以,悲歡離合,得失窮通,有沒有?沒有。轉眼成空,那是講報盡了,這是世間人看的。覺悟的人看,悲歡離合、得失窮通根本就不存在,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哪有這個東西在?只要你還有悲歡離合、得失窮通,你還迷在這個境界裡頭,才會起這個現相。你真正覺悟了,哪裡會有這種念頭!真正覺悟的人,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心裡充滿真實的智慧。沒有覺悟的人,心裡面充滿妄想分別執著、煩惱。迷跟覺的受用,顯著不同的地方在此地。

  覺悟的人心清淨,覺悟的人顯露出來的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要用現代話來說,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他那個愛護、關懷是平等的,不是說這個人跟我有什麼關係,我特別愛護他;那個人跟我過不去,我就遠離他,沒有!決定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正確的,正知正見;不平等,就迷了,就是錯誤的。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變現出來的相分,同一個自性,所以平等是正確的。這個正確是平等跟自性完全相應,不平等就跟自性相違背,全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確確實實無有一法可得。這是前面講覺悟的境界,真正知道「了無所得」,不只轉眼成空。說轉眼成空是隨俗諦說,一般世俗人能體會、能理解;講當體即空,一般人不容易理解。「當體即空」是隨真諦而說的,「轉眼成空」是隨俗諦而說的。

  後面這是講不覺之人,不覺是不了解這個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他還是迷戀塵世。塵是五欲六塵,在佛法裡面把它歸納,歸納為財色名食睡,心裡頭放不下。「迷」是以此為實,這叫迷了。「戀」是在這裡面起了貪瞋痴慢,順自己心意的就起貪愛,不順自己心意就起瞋恚,這就造業了。六根所對的境界,六塵,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包括世間跟出世間,都離不開境界相,在這裡面計較分別。計較,計就是嫉妒、分別,計就是心裡頭起心動念,就是計的意思;較是比較,起心動念在境界裡頭比較。

  「分別執著不捨」,不捨就是堅固的執著,哪裡曉得他的計較、分別、執著、不捨是一場空,就跟在夢中完全一樣。人在作夢,不知道自己在作夢,夢裡頭還幹這個事情,這個愚痴。醒的時候,你幹這個事情還情有可原,作夢也幹這個,也分別計較,也堅固執著。夢的時間短,醒來的時候,想想那是什麼味道?可是有幾個人夢醒之後,他會去想一想。夢醒之後果然去想一想,那個人覺悟了。這一想,夢中境界全是假的,我剛才大錯特錯了。夢到一隻老虎要吃我,嚇了一身冷汗,你說冤枉不冤枉!曉得是作夢,我就捨身餵虎,跟佛一樣;他就不肯捨身餵虎,他要到處亂跑去躲避,嚇得一身冷汗,醒來一場夢,這才後悔沒有把身體餵老虎。這就是說明計度分別。

  真痴人說夢也。如何能把眼前的境界,從眼前的境界擴大到六道、到十法界?都是一場夢,都是夢境。所以我們才看到佛在經上講的,「大作夢中佛事」,這句話我們就體會到一點意思了。佛菩薩在六道裡面示現度化眾生,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那是什麼回事情?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佛出現在世間,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他幹的什麼?大作夢中佛事。佛知道這是夢境,這個不是事實,所以佛說他沒有度眾生,佛說他沒有說法。這些經文幾乎大乘經上都常說,本經就有。所謂興建水月道場,道場建立留不留戀?不留戀,水中之月,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從這兩句要能夠體會,不要以為這是佛菩薩示現,他們的境界,他們的境界就與我們不相干,我們聽了他這個話,要想到自己,我們自己建一個家園,是水月家園;我們一家人的組合,每天生活,這是夢中生活。你要是能把你的生活、把你的工作看作夢中的事業,看所有一切的建樹是水月道場,那就恭喜你,你就成佛、成菩薩,你就不是凡夫。你執著你的家園,執著你的事業,你是凡夫。所以我們聽聽人家的話,馬上要銷歸自性,我也得受用。他那麼一說,我就明白了。他建個道場,我建個家,這是一樁事情。他那個道場是水月道場,我這個家不是水月家庭嗎?他的工作是夢中佛事,我的工作又何嘗不是夢中工作?一樣的道理。所以聽到這些話要能夠銷歸自性,就是我們要回歸到自己本身上,我們就得受用了。我們對生活、對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毫不執著,真正做到隨緣而不攀緣。一生生活當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煩惱,你說多自在!充滿了真實智慧,你的一生生活就生活在智慧裡面,跟別人不一樣,這樣就轉凡成聖。念頭轉過來了,你的行為生活統統轉過來了。

  成佛、成菩薩,轉凡成聖不一定要出家,出家不會,照樣不能轉。出家建個道場,我的道場,它不是水月道場,他認為是他自己真正的道場,死了也不肯放手。不肯放手怎麼辦?來生,道場裡頭很多蚊蟲螞蟻,他去投胎,搞這個,他捨不得離開。這都是真的,都是事實。我們曾經看到,道場裡面養的一些動物,養狗、養貓,很有靈性。倓虛法師講的,諦閑老法師早年在溫州頭陀寺作住持的時候,他們廟裡養了一隻公雞,那個公雞就很有靈性,那個公雞前身就是廟裡的和尚。為什麼投個畜生胎,還捨不得離開道場?大概建道場他出了不少力,化了不少緣,捨不得離開,這就很糟糕。

  早年,我們在台灣聽說,高雄小港有一個寺廟裡面養了一條狗,那個狗以後被人發現,是過去廟裡頭的住持。怎麼發現的?那個狗每天跟大家一樣做早晚課,大家繞佛,牠跟在後面,一到打三皈依牠就走了,牠不參加打三皈依,牠是住持,還有這個習氣在。以後時間久了,被人發現了,被另外一個法師知道這個事情,把牠叫過來訓了一頓,你現在是畜生不是住持,早晚課一定要做完你才能走。牠也真的很有靈性,牠就做完才走。這就是放不下,不曉得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

  《金剛般若》教給我們修行的兩個綱領,沒有別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這是前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這兩個方法互相交換,相輔相成。我們讀到這首偈子,要有高度的警覺,這首偈真是喚醒眾生速覺,快快覺悟,決定不能夠迷戀。迷戀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生所修的只是一點福報而已,三界有漏的福報。有漏的福報,給諸位說,決定不能享,這是世間人很多不知道,因為享福沒有不造罪業。正因為如此,佛在這個經上教菩薩不受福德,為什麼交代菩薩不受福德?就是享福會造罪業,享福很容易迷惑。菩薩有智慧,菩薩覺而不迷,雖修福不享福。給諸位說,不享福才是真正的享福,這是一般人不懂得的。

  我們世間人有福報,好多人伺候,這個很有福報。伺候是什麼?他身體不好,需要人伺候。身體好,像從前李老師九十五歲都不需要人照顧,還是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我們看到老師九十五歲了,都沒有人照顧,沒有福報。他真有福報,他真享福,他身體健康。到許多人照顧,自己不動了,他身體就壞了。所以身要動,活動,活就要動;不動,人就不活了。許多人伺候,他就不動,不動那就快了,就不活了。要懂這個道理,那是真正的享福。世間人確確實實把事情往往看顛倒了,佛經上常講的顛倒錯亂。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佛法作夢觀者】

  佛法也是因緣所生,也不是真的。

  【令其勤修佛事,而歸於了不可得。庶幾能所雙亡,智理冥合也。】

  我們先看這一段。其實,佛菩薩不但是為我們說明這個事實,更難得的是他表演給我們看,示現在這個世間做出來給我們看。在中國古大德裡面,有出家、也有在家,佛菩薩化身的。在近代,像印光法師,像虛雲老和尚,這距離我們近,說起來大家都還能夠熟悉。這兩位大德住世的時間都很長,印光法師八十歲圓寂的,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歲走的,你看看他們一生生活行持所表演的,那就是榜樣,那就是佛法作夢觀,他們做到了,勤修佛事而了不可得。

  示現在家居士的,在大陸上像夏蓮居居士,在台灣像李炳南老居士,絕對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出來。真正是覺而不迷,淨而不染,他真做到了。他一生生活非常清苦,一天吃一餐,吃的什麼菜?都是些醬菜、小菜,簡單得不得了。別人要過那個生活,那還得了,太苦了!他們不改其樂。我們吃東西,餐餐要換味道、換口味,人家一個味道一年吃到頭,他也沒有感覺得吃厭了,沒有!我們為什麼吃東西要挑口味?三餐吃一樣的,就覺得吃不下去?著相,妄想分別執著。人家一個菜吃一年,他也沒有覺得不好吃,他不著相,他沒有分別執著。人家過的是智慧的生活,我們過的是煩惱的生活,生活裡頭打妄想,人家生活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是智慧。所以他們真正是勤修佛事。

  無論示現的在家、出家,莫不是自行化他。雖然天天做自行化他的事業,心裡乾乾淨淨,若無其事,他才真清淨。如果我替佛法做這麼多的事,替眾生做這麼多的事,我還過這麼苦的生活,這個划不來,這是凡夫見解,這哪裡是菩薩?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四相都具足。由此可知,凡夫做不到的,因為他有四相。有四相就有煩惱,就有輪迴,就有果報;無四相就沒有輪迴,就沒有煩惱。如果無四見,那就超越十法界。破了四相,超越六道輪迴;破了四見,超越十法界,這叫學佛的人。我們在佛法無論修哪一個法門,無論用什麼樣的功夫,這裡給我們講的是原則,佛法也不能執著。《金剛經》上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我們可以用它,不能執著它,執著就錯了。所以要勤修,雖勤修,心地要清淨。不要想到我做了多少功夫,那就壞了,有這一念就錯了。認真努力勤修,而若無其事,決定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個樣子才能做到「能所雙亡,智理冥合」。能所雙亡是斷德,斷一切惡。有能有所這個念頭是一切執著的根源,說一切執著的根源就是一切煩惱的根源,這是把煩惱的根本拔除掉了。智理冥合,這是所知障破掉了,明心見性;能所雙亡是斷德,這是智德,真實智慧現前了。下面說:

  【住於生死,固是作夢。】

  這一句是講的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都是搞生死輪迴,生天也好,墮三途也好,都是作夢,那個境界全是夢境。

  【住於涅槃,亦是作夢。】

  有一些超越六道,證到阿羅漢果,證到辟支佛果,住在偏真涅槃,還是錯了,那也是在作夢。

  【必一無所住,乃為大覺耳。】

  佛教給我們無住,兩邊不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兩邊不能住,住就錯了。所以佛在這個經上教人,教須菩提就是教我們大家「住無所住」,這就對了;有所住就錯了。

  【若住於所修之法,住於所說之法,住於所得之法,則皆是作夢。】

  這是特別對我們學佛真正用功的人,怕你錯用了心。在我們一般看,這很不錯了,他那個心安住在他所修之法,所說、所得之法,他安住在這裡,我們看起來不錯,很難得!好不好?不能說不好。毛病在哪裡?不能出十法界。住於所修,住於所說,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們。住於所得,阿羅漢、辟支佛,他所得的是偏真涅槃。四聖法界裡還有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他證得佛果了,住在佛果上,壞了!他這一住就不能再往上提升。好像我們上樓,有十層大樓,我上到五層我就住在那裡,第六層你就上不去,要不住才能上得去,住了就上不去。十法界裡面的佛,為什麼證不到一真法界,就是他住了,住就是著相。諸位要曉得,所修不能住,你修行的功夫就不斷向上提升。

  所說的不能住,這個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跟諸位說,為什麼?因為犯這個毛病很多。哪些毛病?講經的法師,譬如講《金剛經》的法師,到處講《金剛經》,他有一本講義,到哪裡都照這個講義講,遍遍都一樣,他境界不能提升。像學校裡教書的老師,教一年級的國文老師,年年教一年級,年年用這個課本,年年用一樣的筆記,他的境界永遠不會提升,他就在這個境界裡頭,這個錯了。不住是什麼?我教人,也常常給他講,經要常講、要多講,但是每一次講,你這些資料都要重新去準備,決定不能用舊的,你才會有進步。你要想偷懶,還拿舊的筆記,那就壞了,那就完了,你就不會有進步。你講十遍,你就要做十次不同的預備,你會遍遍不一樣,遍遍有新的悟處,遍遍有新的境界。住不得!不但連修跟說,自行化他不能住,證果不能住。小乘有四果四向,住了,不能往上提升;大乘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你一住,上頭就沒分,決定不能住。不住是一直往上進。則皆是作夢,這都是夢中佛事。知道是夢中佛事,要不要做?要做。為什麼?夢沒醒,沒能突破。佛教給我們這條道路,這就是往清醒的道路上走,這才真正可貴,真正的難能。

  【總之,觀一切染淨法如夢者,意在通達一切有為法本無可得也。】

  這是目標的所在。佛講《般若經》到這裡可以做一個總結,教我們觀一切染淨法如夢,染是六凡,淨是四聖,染淨合起來就是十法界。佛法裡面常用蓮花做比喻,我們造的佛像、菩薩像,無論是站著的、坐著的,都在蓮花上。諸位想想這個有沒有道理?如果坐著站著底下都有一朵蓮花,這多麻煩討厭,多此一舉。蓮花是表法的,不是真的,要懂這個意思。不是真的腳底下有個蓮花,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蓮花代表染淨都離,蓮花長在污泥裡面,根生在泥土裡面,泥土代表六凡,染法;蓮花的莖在水裡面,水代表淨;花開在水的上面,染淨都離開了,表這個意思。不但染要離開,淨也要離開。所以花開在水的上面,這個意思顯示著六凡我們不染,六道不染,四聖也不染,聲聞、緣覺、菩薩、佛也不染,超越十法界,不得已說一個一真法界,表這個意思。佛菩薩站在蓮花上面就是超越十法界,代表這個意思,這就是觀一切染淨法如夢,蓮花表這個意思。

  意在通達一切有為法本無可得。為什麼要捨?捨實在講就是放下,六凡要放下,四聖也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為什麼佛叫你放下?因為本來不可得。佛不是無緣無故叫你放下,叫你放下是真有道理;如果真有所得,那佛叫你放下是對不起你,確確實實不可得。我們了解這個現相是怎麼來的,搞清楚了,現相的存在情形我們也搞清楚了,才知道確確實實不可得。六道如是,十法界亦復如是,所以佛才叫我們統統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個世界就包括十法界,講到十法界就講到三千大千世界。

  【一心清淨,有何可得乎。若有所得,即非清淨矣。作如夢之觀,正是照破我法二執之寶鏡也。】

  這個比喻得好。一心清淨就是真心顯露、本性顯露。一心就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本體,這是自己的本來面目,禪宗裡頭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心。一心清淨,這裡面什麼都沒有,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這就是自性,這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若有所得,就不清淨,這個意思要懂、要明瞭、要清楚。我們今天念佛,心裡面有沒有一物?有;有阿彌陀佛,有六字名號,六字、四字都一樣。心裡頭有一物,有一物就不清淨。所以有些人說念佛這個法門不是究竟法,我們聽了不要受他動搖,我們不究竟沒錯,你那個法究竟嗎?你那個法還不如我這個法。我這個法雖然不是真究竟,接近究竟。我這一關突破就究竟,但是這一關在娑婆世界不容易突破,我們用這個方法到極樂世界去,到那邊再做突破;換句話說,是不究竟,我換一個環境修行,這個環境太困難了。什麼困難?第一個困難,壽命太短了。修行的時間要長,我這個地方的時間不夠,佛在經上講,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我們壽命還不到一百年,那怎麼能成功!不能成功。到了西方世界壽命是無量壽,三大阿僧祇劫太短了,那個無所謂了。到那裡壽命長,有的是時間,這才能成就,這都是事實真相,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你就曉得這個世間不可留。西方一切無量,壽命是第一德,第一個條件,壽命長。

  四種念佛裡面,佛教給我們持名念佛。淨土三經,《無量壽經》教我們持名,《彌陀經》也教我們持名。而《觀無量壽佛經》說得很好,觀想你做不到,觀像你做不到,最後教你持名。所以十六觀,最後第十六觀就是持名念佛,所以持名是第十六觀。為什麼持名有好處?這裡就有了,「若有所得,即非清淨」。你要觀相,觀佛的相,不要說報身,報身是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觀不出來。就算是劣應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觀成了。所謂觀成,睜開眼睛,佛在你面前;閉著眼睛,佛也在你面前,那叫觀成。你修行功夫成就了,那決定往生。那個相,我們講印象多深刻,睜眼閉眼相都在面前,可是有這個相,你心不清淨,必須把相拿掉,你才能恢復清淨心。觀好不容易觀成,將來把它拿掉,好不容易拿掉,為什麼?印象太深了。哪有這句名號簡單!名號是假名,所以名號拿掉容易。這就是四種念佛當中,為什麼佛菩薩勸你持名,就是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還要拿掉,決定不能執著。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執持名號,要靠它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可不能執持了。名號可以念,不能執持,執持,你的心就不清淨。所以拿掉名號容易,比拿掉形像容易太多太多了,理就在此地。

  現在我們懂得一點般若的道理,這是《金剛經》對我們很大的幫助,知道一切法無有自體,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現在就知道事實真相,就能夠把分別執著,雖然不能完全斷掉,總是淡掉幾分。希望隨著我們的時間,一年比一年看得淡,這就是你的功夫提升了。你能夠看淡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看淡二分,你的智慧就透二分,將來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這是一定的道理,這一生有把握決定往生。功夫不能間斷,行住坐臥念念之中,要把境界看作夢境,要知道在這個境界裡一無所得。我們所有一切享受,全是業因果報的現前,絕對不是真實的,你就心開意解,心地就會清淨。所以這一首偈就是照破我法二執,把它比作寶鏡。不但破我執,而且破法執,身心世界統統是夢幻泡影,再也不執著,再也不計較,什麼都好,法法皆如,法法皆是,這是真正恢復到平靜了。

  【當知人生在世,一切遭逢。】

  遭是遭遇,逢是遇到,一切的遭遇都是因果。因果是生生世世累積的業緣,非常複雜,非常繁瑣。佛把它歸納為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無量無邊的業緣不出這四大類。報恩的,我們講善緣、好緣;報怨的,惡緣,冤家債主對頭,遇到了,彼此互相殘害,是惡緣。緣結得深的就變成一家人,沒有法子擺脫,對頭來報仇了,他做你兒子、做你孫子,你說糟糕不糟糕!這沒有法子。緣稍微疏一點的,就是親戚朋友。如果沒有緣,對面不相識,沒有緣的,遇到就像沒有遇到一樣,沒有緣的。凡是人與人相聚,要曉得是四種緣,都不是真的。學佛的人,學佛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樣,學佛的人開了一點智慧,不管它是善緣、是惡緣,我們都要把它變成法緣。只有學佛的人才懂得,才有辦法轉變,不要再繼續搞下去了,繼續搞下去,這個事情沒完沒了,太可怕了!善,不是永遠善,善會變成惡,惡也會變成善,就在那裡搞循環。循環裡面總是善的少,善的時間短,惡的多,惡的時間長,所以日子很難過。人與人之間非常非常複雜,我們一定要曉得它的真相。知道真相,這是夢幻泡影,不要放在心上,要把它統統放下。事實真相:

  【莫非妄識業緣所變現】

  這是它的事實真相。你要問怎麼回事?就這麼回事情。識是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識。業緣,過去生中跟這些人物交往用什麼樣的心態?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接待?你是善心善行,那結的是善緣;惡心、惡的手段,那結的是惡緣,起心動念無不是業。既然造的有業因,到以後遇到緣一定起現行,果報就起現行。所以六道、十法界就是業因果報循環的相續現相,這才是事實真相。除了業因果報循環相續的幻相之外,是一無所有,這是唯獨佛法裡頭說得清楚,說得明白。

  【世間即是戲場】

  人生是一場夢,人生是一場戲,戲也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用這些名詞都是告訴我們不是真實的。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經上常講遊戲神通,可見得佛菩薩眼裡看十法界是戲場。

  【順逆諸境,雖歷歷身受,其實皆如幻耳。】

  我們在一生當中的感受,順境是樂受,逆境是苦受。歷歷是親身經歷,它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給諸位說,完全是假的。但是世間人因為迷戀執著,把假的當作真的。覺悟的人細心去觀察,就知道完全是假的。我們在前面曾經舉了一個例子,從這個例子當中,心再粗的人、業障再重的人,都能夠體會到事實真相。我舉的是:過去,去年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上個月過去了,也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昨天過去了,也不會再回來了;前一個小時過去了,也不回來了;前一分鐘過去了,也不會再回來了。諸位想想看,這個事實是真的、是假的?這是從極其粗的現相裡面,教你觀察沒有真實的存在。《金剛經》前面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可得是真相,是事實真相。順境也不可得,逆境也不可得。好人好事也不可得,壞人壞事也不可得。從不可得上看,平等了,你的心就清淨、就平等了。一切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心就平等了,這才看出事實的真相。所有一切善惡現相是什麼?緣。緣也了不可得,緣雖然變現這個相,但是相一現了,馬上就沒有了,俱不可得。我們所受的是什麼,豈不是夢境?其實皆如幻,也就是如夢,這才是事實真相。

  【智者便當自警】

  有智慧的人能夠體察到這個事實,就應當自己警覺。

  【轉眼即下台矣,豈可當真。】

  這句話很要緊!六道的凡夫,無論在什麼境緣當中,只要稍稍有一點權力,往往不知不覺他就欺人壓人,煩惱習氣自自然然是這樣的。這個習氣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傲慢,貪瞋痴慢。儒家也觀察到,《禮記》一展開,第一篇就說到「傲不可長」,這就是承認肯定這個習氣是與生俱來的,不是現在學的,與生俱來的煩惱,多生多劫的習氣;我總比別人強一點,總覺得別人不如我。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說:人這個傲慢習氣,沒有一個人沒有。舉世間要飯的,在大陸上常有討飯的,討飯的在這個社會上那是完全沒有地位,貧賤到了極處;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這樣的人他有沒有傲慢?一樣有。看到一個富貴人從他面前過,他還哼一聲,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他還覺得他很傲慢,這是實實在在的。稍稍有一點權力,他就會壓人,就會欺負人,這就造業。

  俗話常說: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為什麼不如意?是因為我們造的一些不如意的業,得的這個果報。有幾個人在自己有權有勢的時候,想到幫助一切眾生,那就造善了。如果那麼樣想,那麼樣做,那他一生如意的事情應該是常八九。由此可知,業因果報自作自受。不明瞭事實真相的人遭遇到了,怨天尤人,總覺得人對不起他,社會對不起他,老天爺對不起他,哪有這種事情!這個造的罪業更深了,怨聲載道,造得更深,他將來墮得更苦。一世不如一世,所以從這裡要覺悟。

  真正聰明人,在台上的時候,他就想到將來怎麼下台,那是高明的人。在台上為老百姓、為社會造福,將來下台的時候才自在。不但當時的人尊重他、愛戴他,連後代在歷史上提到的時候,哪個人不尊敬他,哪個人不敬仰他。那是一個聰明人,不迷惑。當我們有力量的時候,一定要想到為一切眾生造福,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不要以為我們沒有能力,個個人都有能力,只是你的能力大小不一樣,你的緣分淺深不一樣,沒有一個人沒有能力,要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自己無論受什麼樣的侮辱,不要放在心裡,曉得自作自受。我們想做一樁好事,好事多磨,磨是折磨。有很多很多的障礙,不讓你的好事做成功,這什麼原因?過去別人做好事,我障礙他;現在我想做好事,人家障礙我,這一報還一報。沒有說是沒有原因的,沒有,絕對沒有!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所以後面講:

  【當知因果難逃,因果可畏。】

  所以我們在受報的時候,我們要很坦然的來接受。我的的確確是善心、是好意,要想來做好事,很多人障礙我,我要知道這是我的果報,我不能怪那些障礙的人。要想到他為什麼不障礙別人來障礙我?必定是過去生中我障礙他,今天他障礙我。我不怨天不尤人,甘心受這個果報,我們這一筆帳就消了,下次再見面就好了,就了了。這就是你的佛法沒有白學,你真的得受用,真正明白了。其實真正發心做好事,縱然有障礙,你的這個心是圓滿的,你的功德是圓滿的。不是你不做,是別人障礙。障礙是什麼?眾生沒有福。這個人把眾生的福障住,他造的罪業就重了。

  佛教給我們隨喜功德,隨喜的功德跟修功德的人是一樣大,他修多大的功德,只要我隨喜,我隨喜的功德跟他一樣大。障不了!障,只有自己造罪業,他的功德還是那麼大。佛在《楞嚴經》上,佛告訴阿難:「發意圓成,圓滿功德。」這一發心,功德就圓滿了。他還沒做,他為什麼沒有做?有障礙。有障礙,但是他的心是圓滿的,他的功德是圓滿的。由此可知,真正發心修行,沒有人能障礙,事上可以障礙,理上不能障礙;形式上可以障礙,心理不能障礙,那顆善心是沒有辦法障礙的。明白這些道理,明白這些事理,我們就曉得,樣樣隨緣就好,隨緣而不攀緣,知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不能當真,不能計較,不能執著,確確實實萬法皆空。

  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可得,《金剛經》上說得不錯!要記住因果不空,這個不空我們也是多次的說明,希望大家印象能夠深刻。因果是改變現相的,那個「能」,我們今天講能力,因果是改變現相的能力,所以境界隨著能力產生變化。它是能變,十法界這個現相是所變,能所不二。在佛門裡面,特別是唯識學家,大乘八大宗派裡面的唯識宗,它最重視這個。最重視這個,用粗俗的話來說,就是它著重因果。學唯識的人對於因果看得最重,他曉得因果不空,所以在起心動念之處,他就謹慎小心,不但不造惡業,惡的念頭他都沒有,這才達到純善,這才真正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