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 (第六集) 1980前 台灣圖書館大專 檔名:04-011-0006
佛法的修學當然是以發心為根本,除了發心之外,很重視發願。這個願,實在上就是將發心這個範圍再拓展,願多半是利益眾生的。在大乘佛法,這個根本大願就是常說的四弘誓願,無論哪一部經典,哪一位佛菩薩,不管他發願多少,總而言之,不會超過這四大綱領,就是四弘誓願,都可以包括。像我們此地的十願,《無量壽經》裡面的四十八願,都離不開四弘誓願。而四弘誓願,實在講是以第一願為主,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以這個為主。為了要度眾生,先要度自己,自己度不了就沒有法子度眾生;換句話說,先要成就自己,而後才有能力成就別人;換句話說,成就自己還是為了要成就別人,這是大乘法,這是菩薩精神。成就自己第一個要斷煩惱,斷煩惱就是破煩惱障;第二個學法門,學法門就是破所知障,「法門無量誓願學」。成佛道是圓滿,就是自己的德學達到究竟圓滿,這是成佛。不成佛度眾生不普,我們到最後普皆迴向,給諸位說這個普的意思,也就是普賢的意思,我們度眾生不普。必須到成佛之後,我們的能力達到究竟圓滿,這個時候才能普度一切眾生。所以願就相當重要了。
諸位如果體會到大乘佛法發願的精神,我們修行就有了方向。可見得起心動念都是為他人著想,而不是為自己著想。我們今天的行為,我們起心動念,為自己還是為別人?如果我們念念都是為了別人,與大乘佛法相應了。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就考慮與我自己有沒有好處,與我有沒有利益,要是有這個念頭,大乘佛法不得其門而入,學得再多也是學一點佛學常識,自己不會入門,就是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我們得不到。如果要想真正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要念念為眾生,必須要這樣做。為什麼這樣做法?大家曉得,佛法講兩種障,煩惱障的根源就是我執,所知障的根源是法執,這兩種執著,我法二執。大家稍稍有一點佛學常識都曉得,佛法講二空,二空真如,人我空,法我空。
小乘人從事相上修人我空,真是不簡單,實在不簡單,小乘的修法。他是從見道之後,見道就是小乘的初果,小乘證須陀洹果之後,須陀洹是將三界之內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須陀洹果。這個八十八品講起來很費事,我們這裡有參考資料,諸位如果要的話,我們把它影印一下可以送給諸位。歸納起來講八十八品見惑只有五條,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個五類,這五類配合在三界九地一共是八十八品,斷盡了證小乘初果。小乘初果證得之後有什麼好處?雖然沒有出三界,決定不墮三惡道,利益在此地。以後你在三界之內就是人間天上往返,天上人間七次的往返證阿羅漢果。所以說如果你證得小乘須陀洹之後,你距離阿羅漢那是有期限的,不是遙遙無期,是有期限的,就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
但是諸位曉得,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我們不要說別的,說四王天,這是比我們人間高一級,四王天的壽命,他們那邊的狀況。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兩天就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他的壽命,就依照我們這個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他的壽命是五百歲,你們想想人間多少年?再往上一層忉利天,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一百年,比四王天加一倍,他的壽命是一千歲。所以生到天上去很麻煩,時間太長了。七次往返真是不得了,才證個阿羅漢果,阿羅漢破人我執。你這個二執要不破,沒有辦法,不能見道。
大乘的方法,尤其是圓頓法門,真正是妙絕了,這真是最聰明的人修學的方法,在我們一生當中就可以把人我執破了。它的方法是叫你起心動念都為一切眾生,把自己給忘掉了,這個法子妙極了。小乘人就是在自己本身上修,要斷煩惱。大乘人把本身撇在一邊不要理會,念念為眾生,久而久之,人我執就不破自破了。這個法子妙,比阿羅漢高明得太多了,而且也非常有效,這就是我們俗話講做到忘我的境界。這個下手的功夫就是不起念則已,起念都是替眾生想,都是為別人幸福想,為別人苦難著想,沒有自己。這個是菩薩修學的方法。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一生當中遠超越二乘權教菩薩,我們就應該這樣力行,事事為眾生。
也許諸位會有疑惑,也有恐懼,我念念都為眾生,我自己怎麼辦?正因為這個疑慮,將我們的修學嚴重的障礙了。這是什麼原因?不了解三界事實真相。假如你要是了解三界事實真相,你就不害怕了。為什麼?我們人在一生當中的種種享受,離不了果報,我們現在沒有得清淨心,沒有證得菩薩的地位,是屬於果報、業報。業報所謂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命裡面有的,你把它丟光了,丟得掉丟不掉?丟不掉,如果要是丟得掉就不叫命運了,捨不掉,這個地方丟掉,那裡又來了,你命裡頭有的。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不敢施捨,認為我施捨掉了我就沒有了,我自己要受貧窮之苦,他不曉得。福報從哪裡來的?福報從布施來的,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有因有果。
所以這樁事情希望同修們要特別留意《了凡四訓》,你們能真正把《了凡四訓》念通了,有了心得了,你膽子就大了,肯布施。我是最初學佛的時候,頭一次見朱鏡宙老居士,那時學佛還不到三、四個月,我有一個朋友,他是一個軍人,是個將軍,他跟朱鏡宙老居士交情很好,他就介紹我見他,他說這位老先生學佛的,你可以跟他學學,請教請教他。他那時候辦印經處,送了我很多經書,特別介紹我《了凡四訓》。我回來之後就看了很多遍,覺得很有道理,我就照他的方法來修學。我那時候一心一意想學佛,離開職務很不容易,請假請了三年,就是常常請假,三年才離開。離開的時候怎麼離開的?免職的。實在他不准。不准怎麼樣?到最後不上班,一個月沒有上班,我也拿薪水吃飯,就是不上班。結果大家看到意志這樣堅決,好吧!讓你走,免職!
免職,長官又替我顧慮,長官還是很愛護我,他說,「免職,沒有退役金,你怎麼生活下去?」我就跟他說,「如果命裡不該餓死,身上沒有一文錢也不會餓死;命裡該餓死,像那個鄧通一樣,給他一個金山還是要餓死的」。他們聽也聽不懂,聽了搖搖頭,好像是有道理,也好像是沒有道理。可是我就是不在乎。大家送了我一點錢,我全部拿到印經處去印經書去了,我自己一分錢不要。一直到今天也沒有餓死,而且過得比哪個都自在。我是有錢就布施,人家送給我的我立刻就布施。什麼事情都有因緣果報,我們念念顧到別人,顧到一切眾生,這個就有大福報。所以修福,諸位要曉得,《了凡四訓》講得很清楚,福田有真的、有假的,有純的、有雜的,你自己要會選擇。
我們今天道場,雖然是短短七天,這個福田是真實的,為什麼?我自己不為我,我們道場發心也不為自己,為大家。為你們大家就是為一切眾生,你們成就了,一切眾生都有福報。所以說為你們就是為一切眾生,這是真正福田,純正的福田。你要是出錢蓋廟,廟裡頭沒有道就不是真正的福田,有廟無道,不能興教,於眾生沒有利益。如果在提倡迷信就要造罪業了。所以這是真正福田,種福田就是修布施。這個也得力於章嘉大師的教誨,我第一次跟他見面的時候,我就提出一個問題,我請教他老人家,我說佛法這樣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叫我一下就入進去?他老人家聽了我這個問題之後,就坐在那裡如如不動,兩個眼睛看著我,大概總看了有二十分鐘,一句話不說。我也只好等著,兩個人坐在那裡就好像入定一樣,大概總有二十分鐘,他說了一句話,有,他說得很慢,有,「看得破,放得下」,告訴我這六個字。
我就繼續問了,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從布施下手。所以我那個時候就開始學布施。當初學的時候很勉強,忍痛,像割肉一樣的,很勉強。頭一天我向他告辭的時候,他老人家特別囑咐我,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做六年,他說你要真做六年就有感應。我就真聽話,就真的修布施,修了六年。我是第七年出家的,出家的時候就有感應,我出家的因緣快成熟了,一個月前就曉得了,曉得因緣成熟。我在台中告訴我那些同學們,說我在這裡大概不會太久了,頂多半年,我說我的因緣差不多成熟了。結果一個月以後,心悟法師就來找我。所以有預知,能夠預知。我受戒也是一切都是因緣。所以是學佛這麼多年來感應道交,有求必應,這多放心、多自在,有求必應。佛法決定不欺騙人。
這個就是第一個,我們要相信因緣果報,要相信這個,只要你去種善因,不必計較收穫,不要去計較,到時候自自然然成就。章嘉大師以後還有一句話給我很大的安慰,他說你認真的學佛,真正能夠發心依教奉行,你的前途、一切都是佛菩薩給你安排好的,你一點也不要操心。真的,我一直到今天,一點都沒有操心,所求的就是清淨心,求心地清淨,什麼事情都是現成的,這個多自在。因此發願很重要,念念都為一切眾生,就能把自己忘掉,使自己跟一切眾生合而為一。這個是我們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能收到殊勝的效果,就能夠超過二乘人。到你功夫有相當境界了,什麼事情都能預知。所以昨天給諸位說的,台中施水閣預知時至,這個不足以為奇,這個也要不了太深的功夫,到你功夫成片就行了,這個能力就有了;如果你要證得一心,那更不必說了。你證得事一心,你的能力已經超過阿羅漢了;證到理一心,就是諸佛之一,你們看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講的諸佛,那你就是諸佛之一了。所以發願很重要。
在禮佛的時候,《離垢慧經》裡面教給我們,每一個動作都發願。佛法裡拜佛是五體投地,五體是兩個手、兩個腳、頭頂,叫五體。這個發願,在《華嚴經》裡面「淨行品」,是有願有戒,那就是教我們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當中,事事都有弘願在裡面。當我們禮佛,這個時候自己至誠發願,為斷五道。五道實在講就是六道,六道為什麼說五道?阿修羅這一道有時候我們不說,因為阿修羅是天上、人間、畜生、餓鬼這四道裡都有阿修羅,他在哪一道就歸在哪一道,不再另說了。所以實際上只有五道。而我們通常說六道,阿修羅是單單指天阿修羅,我們人間不算,單單指天阿修羅,實際上天阿修羅應該歸在天道。我們禮佛的時候,五體投地,為了就想斷五道的因果,不造五道的業因,也不受六道輪迴的果報,這是禮佛的一個總願。
除這個之外,我們能脫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安住五通,具足五眼。安住五通,這個至少是小乘裡面三果的聖人,具足五種神通,一般天人有報得的五通,這五通除漏盡通之外,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他都具足。有五通的人一般不會造罪業。五眼那是佛才有,五眼圓明。你看看願的意思,令一切眾生,就是從小乘聖者一直到成佛,跟四弘誓願第一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度到什麼地方?要度他成佛,度他成菩薩位子還不圓滿,一定要叫他成佛,成佛這才究竟圓滿。所以禮拜的時候能發這個願。這個就是一般上講。
如果再要細分,每一個動作裡頭都有願。禮拜的時候第一個是右膝著地,右在佛法裡面代表正,右膝著地這時候發願令一切眾生得正覺道,我們與一切眾生正法。其次左膝蓋著地,左膝一般代表邪外,所謂旁門左道,左都是代表的邪,右代表正,當我們左膝著地,令一切眾生於外道法中不起邪見,有這一願。在佛門裡面要是起了邪見,這也叫外道,叫門內外,這個是更麻煩的事情。所以外道、正道實在是在我們自己一念之中,不在境界裡。因此其他外教對佛法排斥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對他要看作一視同仁,這個是學佛,學佛是學覺,那些人排斥、劃界線那是迷,我們也要跟他劃界線,也要排斥他,我們也迷了,哪裡叫覺?
這一樁事情,特別是基督教對佛教,我在學佛當年,大概是基督教常常找佛教的麻煩,有的時候公開的污辱,我們佛門的煮雲法師就起來跟他對抗,寫了一個小冊子,就是《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這個小冊子聽說印了幾十萬份,流通得很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那個時候書剛剛出來,基督教反駁。以後他還寫了第二冊再反駁,提出了許許多多的證據,把基督教駁得體無完膚,我們看了很痛快,我們佛教出了這樣的人!這個小冊子我也喜歡看,裝在口袋裡。有一次到章嘉大師那裡去,他問我你口袋裝什麼?我就拿給他看看。他老人家一看,眉頭一皺,搖搖頭,把書放下來,他說這是錯誤的。他沒有給我說什麼道理,他說了個比喻,他說基督教像三歲小朋友,小拳頭打你幾下,罵你幾聲,你還去跟他吵一架,還跟他打一架,這像什麼話?你們體會體會這個意思。
他老人家說用不著,他罵他的,我們如如不動,自然他就降伏了。凡是能夠打得起來、罵得起來的,程度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學校的老師,現在不曉得怎麼樣了,我們念書的時候,同學打架一起處分,兩個都罰跪,不管你有理沒有理。所以我們做學生的心裡都不服,我有理,明明他沒有理,為什麼我們一樣要處分?現在才曉得,兩個打架,程度一樣的,應當兩個一起處分。程度一個高一個低決定打不起來,也決定罵不起來,只有兩個一樣的才會打架,才會相罵。為什麼我們自己一定要把程度貶低下來,貶得跟基督教一樣?這是大錯特錯。何況在一乘佛法裡面平等觀,外道魔王都是佛、都是菩薩,我們要用同一個誠敬之心對待他們,我們要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行為哪些可以學、哪些不能學。譬如他做的種種惡行,我們看在眼睛裡如如不動,我們在逆境裡頭不動心,成就自己的定慧,那不是善知識誰是善知識?他要沒有那些惡行表演,怎麼能考驗你、證明你在逆境裡不動心?
五十三參裡面有三位善知識,表現貪瞋痴三毒煩惱,善財的老師善知識。勝熱婆羅門,他表現的是愚痴,愚痴到了極點。甘露火王表現的是瞋恚,他那個對待眾生的時候,那就跟地獄閻羅王一樣,殘忍到了極點。可是人家的心一片慈悲,所以火王,上面加個甘露,甘露火王,妙極了。伐蘇蜜多女示現的是淫欲,身為大菩薩,修菩薩道。這是貪瞋痴,貪瞋痴三毒就是戒定慧,所以說煩惱即菩提,就看你自己怎麼去體會、怎麼去領略。這種法門清涼大師在註解裡也說得很清楚,是要在相當功夫的時候才能訪問那些善知識,自己功夫程度不到的時候,千萬不能夠沾他的邊,一沾,自己一點露水道心立刻就沒有了。那個是要心到如如不動,定慧圓融,才可以。
今天上午跟諸位講密宗境界,密宗就是不捨貪瞋痴,學密的是定慧圓融,他是有很深的定力。再給諸位說,他的定力超過阿羅漢以上。阿羅漢有沒有資格學密?沒有資格,為什麼?定力不夠,就是接觸這個境界,他貪瞋痴的煩惱會生起來。接觸這個境界貪瞋痴不起,戒定慧現前,這個可以,有這個能力,這個時候可以學密了,學加行了;換句話說,參加最後的考試,密宗是最後的考試,通過這一關之後成佛了。所以密宗講即身成佛一點不錯,通過這一關之後成佛。換句話說,密宗要不要學?必須要學,不學不能成佛。可是不是現在。正如學校博士班要不要念?不念拿不到博士,但是不是現在,現在我們還在小學、中學。我們要有這個願,時節因緣還沒有到,到時候你自然會修學,你自然會成就。你看「法門無量誓願學」,一個法門也漏不掉,千萬不要操之過急。
佛在一切經裡面教給我們,我們在娑婆世界修學障礙太多,成就不容易,所以一再的勸勉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為和尚,為我們的親教師,到那邊去再成就。你一到那邊去,第一個大便宜就是壽命長,你看普通講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到極樂世界三大阿僧祇劫算不了什麼,極樂世界人的壽命是無量壽。這個無量我們就算一個無量,一個無量是多少?阿僧祇個阿僧祇是一個無量,三阿僧祇算什麼?好像我們人間壽命百歲,只要三天就成佛了,我的壽命一百歲,三天算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這是一個佔大便宜的事情,就怕你不能去,去了那真是一生成佛。千經萬論都是教給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一切法門總是把這個擺在第一位。所以度眾生是要叫眾生成佛才圓滿,我們自己發心一定要發這個心,念念為眾生,念念自己要能夠捨,捨得乾乾淨淨。初學的時候當然不容易,但是一定要做,你要不做,你就不能成就。
我剛才給諸位說了,我出家前一個多月預知了,怎麼會預知?捨光了,什麼都沒有了。我是從小就喜歡讀書,沒有出家之前,我藏書大概有三萬卷,什麼書都喜歡,什麼東西都看,能開一個小型圖書館。我非常的愛惜書,別人向我借書是不借的,書不能借,為什麼?他不知道愛惜,借去幾天回來之後面目全非。所以一般人跟我借書,我看看這個書可以不要了,可以送給他,你拿去不用還了;如果我還要,決定不借的,我對書愛惜到這種程度。所以我的書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到學布施之後,當然沒有別的東西,什麼都是書,我那一點待遇全都買了書了,十幾年的收入,一眼都看得清清楚楚,為什麼?哪個月薪水這部分,這個月薪水這部分,統統擺在書架上。開始布施了,有人要,忍痛割愛。
到台中那時候我學佛大概第六年了,施捨已經養成習慣了,台中慈光圖書館我去一看,藏書不太多,我就把我這些書全部捐贈給它了。雖然捐贈,還有些心愛的東西保留著,還保留了一部分。到以後連《大藏經》全部都捐了。那時候周老師還在台中,他也是台中蓮社的董事,開董事會的時候提出來,我捐贈這些書籍,那時候的捐贈佔慈光圖書館所有藏書的五分之一。周老師就給我說,「你別的書可以捐給圖書館來,《大藏經》你要保留著」。那時候畢竟還年輕,我就很冒失的跟周老師說,「我這些書捐出去,將來我這一動念想看那個書,那個書一定就會來了」。周老師一聽,無話可說,這書全部都捐掉了。
到後來,給諸位說確實是如此,我這個心一動念想看什麼書,就有人給我送來。我出家之前什麼都沒有了,書也沒有了,錢也沒有了,一個朋友給我買張火車票送我到圓山,身上一文都沒有,衣服也沒有,只帶了個小鋪蓋,一套換洗衣服,就這樣出家了,什麼都沒有。出家之後,心裡動念想要什麼東西就會來,而且所來的,心裡想讀的這些書,都是非常好的版本。所以以後我受了戒再回到台中去,李老師講經的時候,他所要的參考資料我手上都有,他講《楞嚴經》,古人有什麼註子,我說我有,立刻送給他了。他說你很奇怪,從哪裡來的?我說我也不曉得。我在台中學《楞嚴經》的時候,三年當中,得到《楞嚴經》的註解有三十種,都是好版本,真正是有求必應。
這個圖書館是無心成就的,沒有想成就自自然然成就的。諸位今天看到這些書,裡頭幾乎十分之九是我自己私人藏書,這個都是出家以後所有的,送給別人的太多太多了。在台北講經這十幾年,大家供養我的,我印送經書,最保守的估計超過五十萬冊;我送人的《大藏經》,最低限度,大概也是二十部到三十部。這些書,有了圖書館我自己放下了,給大家去看,讓大家去享受。所以諸位要學布施,不要害怕,這個是你修因,修因,果報只有增上,只有更殊勝,這是一般人心裡有恐懼不敢做,這是很大的錯誤。
我們自己沒有福報,沒有福報要修福報,你看看《了凡四訓》就曉得。我自己本身沒有福,今天的福報是這一生修的,從學佛那一天起,章嘉大師教我學布施,從那一天開始修的,民國四十二年,大概是七月夏天開始修的,今天有這樣殊勝的果報。我沒有壽命,我短命,現在也有了壽命了,壽命沒有求,福報也沒有求,都是自自然然。諸位如果看到我學佛以前的照片,一點福報都沒有。我以前跟甘珠在一起,甘珠背後說我,不是當面講,背後講我,短命!前年,我們總統就職,開仁王法會的時候,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甘珠活佛,在善導寺在一起的時候,他才告訴我,「法師,你現在長壽了,你這幾年弘法利生的功德,你的命運轉了,相貌也轉了,以前你跟我們在一起,我們在背後都說你短命」。我說,「你不說我自己也曉得」。
這些統統是這一生修來的,現前開花了,後來就結果,我們現在這一生得的是花報,將來的是果報。我這個果報只有一個願望,希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頭一個得無量壽,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圓滿的功德,沒有其他的希望。我這些年修因,以及所獲的果報,與經論裡所講的完全相合。所以我全程肯定的奉勸諸位,我本身是一個榜樣,李老師是個榜樣。你看李老師今年九十三歲了,還在那裡講經說法。年初一他託一個同學送了兩盒茶葉給我,親筆寫了幾個字。我一看很歡喜,不是歡喜他送東西給我,而是毛筆寫的小字跟年輕人寫的一樣,證明他的身體健康。一般年老人寫字都發抖,他寫字就跟我二十年前跟他那個時候一樣,一點看不出來是老人寫的字,這實在是了不起。九十三歲還在那裡講經,還在那裡教學。你們仔細看看李老師的相,後頭有一張,那一張是他八十歲的時候照的,十幾年前照的。李老師的相也不是長壽相,他人中長,下巴很短,不是長壽相,他今天有這樣的壽命、這樣的大福也是修得來的,我們為什麼不修?這都是擺在面前的榜樣,只要你肯真幹,必定得到殊勝的果報。所以念念當中我們發願,願願都為一切眾生。
我們把這個底下一點給諸位說完。兩個腳著地之後再右手著地,右手著地時如世尊坐金剛座,右手指地,震動現瑞,證大菩提,如佛一般,沒有兩樣。左手著地,願一切外道以四攝法攝受令入正法,發的是這個願,就是度一切外道。外道我們對他要稱讚、要讚揚,他有好的地方我們要讚揚他,不好的地方不要說、不要去理會,外道也能夠信服你,他也能相信你,他也佩服你。如果你盡說人家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你到底自己對了多少?
我在五十八年的時候,那時候教育部邀請我做了一次講演,我的講題是「文化復興與宗教」。我這麼多年來講東西,自己沒有講稿,我學東西沒有筆記,你要問我,什麼都沒有。那一篇講演是教育部記錄的,他們有專門兩個人在底下記錄,整理之後印出來的小冊子,那是一個半鐘點的講演,這個冊子我們此地還有不少。裡面既然講到宗教了,每個宗教都提到,當時的聽眾有七、八百人,有基督教、有天主教,也有回教,我講下來他們都來跟我拉手,都非常歡迎我。我們自己的同修,「法師,你為什麼不趁這個機會把那些外道好好的批評罵他一頓?」這個心就太小了。實際上我所講的就是攝受他們入正道,人人聽了都歡喜。這個講稿諸位可以看看,這是我五十八年講的。
最後頂頭著地,頭頂著地是以我們至尊,一個人最尊重的頭,禮佛之足,接足禮,這個時候發願,令一切眾生離驕慢心。我們自己禮拜是斷貢高我慢,我們也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遠離驕傲,遠離傲慢,都能成就無見頂相,這是三十二相之一,佛的無見頂相就是這麼樣修來的。這是接足禮,每一個動作裡面都有發的大願。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