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覆講淨老和尚第一次宣講淨土大經解演義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2/7/12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02-007-0005

  《淨土大經解演義》,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大家請坐。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儒釋道三教基礎的學習,儒家是《弟子規》,《弟子規》分量很少,但是一展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四庫全書》,經史子集;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也是一點點不多,但是展開就是一部道藏,道教的大藏經跟佛教的大藏經差不多;佛家的《十善業道經》也是一本薄薄的,經文也不很長,但是一展開就是三藏十二部經,都不出十善之外。這是《華嚴經》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要見了性就是圓滿的,所謂明心見性,你見到自己的自性,任何一法都是圓滿的。你在那裡不能加一點,也不能減一點,它本來就是圓滿的,他證得的是圓滿,你明心見性證得的也是圓滿。所以「如來」二字裡頭有個解釋,「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他是一樣的,真理只有一個,大家共同發現的真理,只要是真理一定是一樣的。真理不是說有二個、三個,很多個,那就不是真理了,真理只有一個。也就是說,事實真相是一不是二,任何人證得實相,大乘經典說的實相,絕對是一樣的。

  證得的一樣,所講出來的當然也一樣,現在佛跟古佛、未來佛所說的一定是一樣的。絕對不會說現在佛講的跟古佛講的不一樣,未來佛講的和現在佛講的又不一樣,那就不是真理了。既然是事實真相一定是一樣,絕對不會不一樣,而且是圓滿的。像世間的科學家,那就不是事實真相,他發現的不是事實真相,所以前面的科學家他建立的理論,在當時認為那就是事實真相,但是後來又一位科學家發現他的內容不對,發現比他更多,把他前面這位科學家的理論推翻了。之後的科學家又有發現,這個科學家的理論又被推翻了,那就不是真理,就不是事實真相,他們所發現的都是虛妄相。虛妄不是真的,所以會不一樣,真的絕對是一樣。

  所以說如來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就是說現在的佛就如同古佛再來一樣,沒有兩樣,所以佛說:我說的都是古佛所說的。不但佛家,就是中國的儒家、道家,你看孔老夫子說的「述而不作」,講述,講述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複講,把古聖先賢的教訓,我們來學習重複再講給別人聽,他自己沒有創作,沒有發明。這一點都沒說錯,自他不二,因為真理都是一樣的,它本來就存在的,哪有什麼創作發明?所以推諉古人所講的,自己沒有創作發明,是謙虛。無論世法、出世法,謙虛是第一。這就是教我們做人要謙虛,你看《易經》六十四卦裡面講,「滿招損,謙受益」,六十四卦只有謙卦「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只有謙這一卦,六方面都吉祥,沒有一方面不好,都好。其他的卦有好有壞,好當中有壞,壞當中也有好,好壞都有,只有謙這一卦只有好沒有壞,所以說六爻皆吉。謙受益,滿招損,我們看杯子盛水,你如果裝到滿它就流出來,流出來就損失了,你如果不把它盛滿它就不會流出來,這就是謙的意思。

  將這些事物再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你就能夠得到利益。你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第四篇袁了凡先生教他的子孫,第四篇是教「謙德之效」,他也是引用《易經》謙卦六爻皆吉這個道理來說。他說古時候都是上京赴考,去考試考進士、考舉人,古時候是從秀才開始,在鄉試考中秀才,才能去省考考舉人,省考考舉人考中了,才能進京考進士。他看這些同輩、同學,這個人這次去考考得上、考不上,他都看得準。他不是用算命的方法,他怎麼看?看這個人平常的行為態度,這個人如果很自負、很傲慢,這個去考不上;這個人看起來很謙虛,處處讓人,不會去跟人相爭,謙讓,這個人去考一定考上。他所看的人,可以說沒有一個偏差,都很準。這就是謙德之效,我們積善改過要用謙德去保持,才不會漏掉了。

  現在人心浮氣躁、不謙虛,淨老和尚講經就常常說到,現在人是不是心浮氣躁、不謙虛?確實是這樣。所以不但聖教他不能接受,世間學術他也不會有成就,學世間法,世間的學術都不會成就。現在要找一個像唐宋元明那個時代的一些文學家,在今天都找不到。所以,述而不作太重要!信而好古,這句話是孔老夫子講的。述就是轉述,我們現在講轉告,古時候聖賢講的,我是輾轉再向大家報告,不是說這是我的東西,這我發明的,孔老夫子做這個榜樣給我們看。信而好古,信就是相信的信,好古就是說喜歡古人的東西,對於古人的東西誠信,古時聖賢他的教導、教訓,佛門說開示,一點懷疑都沒有。喜歡古人、喜歡古人的教誨,古人那種東西是千錘百鍊,禁得起考驗,禁得起時間的考驗、人事的考驗,它還能流傳到今天,可見得它有價值,我們要尊重、要認真努力學習。所以古人的東西有它真實的道理,真實的學問。

  現在人不喜歡古人的東西,要現代的,現代的人他所想的、他所講的、他所做的,又沒有經過歷史的考驗,到底對不對也不知道。我跟他學習,他如果錯了,我們跟著也錯了,一錯就是一輩子,有的人一生都不能回頭,甚至一錯最少耽誤一、二十年。過去蔡老師講《弟子規》,也講到這點,說有人去讀現代人寫的書,什麼心理學種種來教他的小孩,他用那個理論教了二十年,二十年後那個作者又再出一本書,說他從前講的錯了要再改正。以前講的錯了再改正,他都錯誤二十年了,改得過來改不過來還不知道。這就是不聽古人,自己吃虧就是在這裡。因為現代人他也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歷史的考驗,沒有經過實驗,他的東西到底靠得住靠不住,我們不知道。

  古人的東西流傳到今天,一定有它的道理,它如果不是真理,不可能可以流傳到今天。特別是佛法,你看佛法講的,從理上講多簡單,眾生跟佛沒有兩樣,眾生就是佛,佛就是眾生,不一樣的是什麼?就是迷悟,佛菩薩覺悟了,眾生沒覺悟、迷了。所以佛菩薩幫助眾生,幫助什麼?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妄盡還源,這就是教育。幫助他還源,幫助他證得菩薩、證得佛果,有沒有功德?沒功德。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他本來是菩薩,那個覺是本覺,本覺本有。所以佛菩薩幫助眾生,眾生度得再多,他絕對不會說我度很多眾生,哪個眾生是我度的,心裡連一點痕跡都沒有。你看《金剛經》就知道,度盡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一天到晚度眾生,但是他心不執著度眾生之相。你才知道這些大聖大賢幫助人,他心地多清淨!真是一塵不染,沒有一個妄念。我要怎麼幫助你,對你有恩,我們有這個念頭,這是妄念,佛菩薩沒有,絲毫都沒有,所以他清淨、他自在,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

  現在人對佛教誤會很深,我們講解的時候要特別講清楚。印度人講佛,中國人講聖人,佛是什麼意思?覺悟的意思。聖是什麼?聖是明白的意思,明白不就是覺悟嗎?覺悟不就是明白嗎?你不明白怎麼能說覺悟?不覺悟怎麼能說是明白?所以用的名詞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們稱孔子「至聖先師」,我們稱佛也可以這樣說「至聖本師」,用這樣的稱呼,大家就不會感覺迷惑,不會再說它是宗教。至聖本師,根本的老師,都是教我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說這兩句話在《論語》裡頭,佛這兩句話在哪裡?在《華嚴經》,《四十華嚴》經題裡面,清涼大師說的,佛說得比孔子還要圓滿。他說世尊曾經講,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古佛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所說經上加一個字,述而不作,他講到這種程度,是不是真的?真的。為什麼?今佛跟古佛沒有兩樣,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哪有兩樣!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也跟我們說,他說一尊佛所說的就是等於一切佛所說的,佛佛道同,不管是古佛、今佛、未來佛一定是一樣的,只要成佛都是一樣。他舉一個例子來說,他說不可能說這尊佛教人修十善,另外一尊佛教人不要修十善,絕對不會這樣的。如果有一尊佛教人不要修十善,那尊一定是假佛不是真佛,他還沒有證得實相,還是凡夫。如果證得實相,講的絕對是一樣的。所以一尊佛所講的等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的,沒有兩樣,是一不是二。說不加一個字,不減一個字,絕對不過分。我們如果了解這個道理,知道佛講的話都是真實的。所以一定要明理。

  我們下面來看第一卷,這是註解第一卷,黃念祖老居士他註解的。黃老居士他也是個密宗的金剛上師,在二十二年前我去北京跟他見過一次面,他的註解總共有四卷。這個卷,古時候文字用紙捲起來,捲一卷叫做一卷,二卷就說二卷,一部經,譬如說有三卷、四卷、五卷、六卷。這是古時候方冊的書還沒有發明的時候,文字都是紙捲起來的,寫一寫把它捲起來,捲一卷一卷,就像我們現在畫圖或是書法,很長,是紙接起來的,寫完再把它捲起來。更早之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用竹片,我們如果去故宮博物院,看古代的文字都是寫在竹片上。竹片一支一支,一支竹片寫一行字、二行字,竹片的頭尾鑽孔,用繩子穿起來,綁起來,也可以捲起來。這個方冊書,我們現在看到四四方方的方冊書,這叫做方冊。古代讀書也有人說讀冊,這個冊就是從古代竹片一冊一冊,從那裡來的。這是明朝憨山大師那個時代發明的,當時是線裝書,線裝就是用線縫的,四四方方,那時候已經有紙了,有木刻的印刷,一本一本把它縫起來。現代印刷裝訂又更進步了,用漿糊糊起來、用膠黏起來。所以算這個卷,註解總共四卷,這是用古代名詞來說。現在我們印精裝本,四卷合成一冊,一本差不多這麼厚,精裝本。

  黃老居士的註解過去在圖書館就曾經印過,這是十幾年前第一次印了一萬本,以後可以說每年都有人印了流通。黃老居士這本註解在北京他有他的弟子在流通,但是數量不多。美國華盛頓也有他的學生,在台灣南投有個蓮花精舍,那也是他的學生,都有流通他的註解,但是數量都不多。註解這個經本就是上淨下空老和尚在他手上流通的最多,為什麼他會流通這麼多?主要就是他有在講這部經,介紹黃老居士的老師山東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以前都是直接將會集本的經文直接講解,這兩次就用黃念祖老居士他註解會集本的註解來講解。引經據論內容就很豐富,引用其他的經論來註解這部《無量壽經》,引用一百九十多種的經論,顯宗密教都有。這個註解現在淨老和尚講第二遍,所以這個註解現在請的人、知道的人又更多了,當然流通的量會更大。

  家師淨空上人也很謙虛,他說我們報答這位老人晚年一番的苦心,繼承老師的弘願,希望把淨宗永遠傳承下去。這是以報恩的心態來弘揚、講解這部經,報佛恩。現在我們看第一卷,「從前言、概要至正釋經文第一品至第三品」,這是說第一卷的內容到第三品。總共四十八品,全經。我們先看「壹、前言」,前言就是還沒講這部經之前,先跟我們介紹。下面的文有一段,我照這個文來念一遍。「夫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前言開頭這一段,這一小段是讚歎淨土,把淨土讚歎到極處了。真的是這樣嗎?淨土有這麼殊勝嗎?釋迦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說了很多經,哪一部經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說第一經,我們有這個想法,殊不知古人早就有這個說法了。

  在隋唐時代,東西方的大德,東方是我們中國的一些高僧、祖師大德,西方是從印度到東方來傳道的。印度在中國的西北邊,我們現在從新疆、甘肅這邊,那方面。所以古代古印度叫做天竺國,在中國的西北邊叫做西域。譯經的這些大師們,其中還包括日本、韓國,日本、韓國的法師是到中國來留學的,來中國留學的這些大德;中國的法師去印度取經,印度的法師帶梵文經典來中國翻譯,弘揚佛法。日本、韓國包括越南這方面,他們是來中國留學,再把中國從印度翻譯過來的這些佛經、經教,從中國再帶回去他們自己的國家。所以日本、韓國來中國學習以後,他們回去他們的國家,都成了他們本國的一位宗師,像日本十三個宗派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國現在這十三個宗派都沒有了,在日本這個形式還有保留下來。往南邊去還包括越南,所以越南的佛教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我這次去美國做三時繫念,在奧勒岡州一對年輕的夫妻,越南華僑不會說中文,講越南話跟英文,他們請我去做三時繫念。三時繫念從頭到尾他們都會念,不會講會念,唱讚、念佛、念經都會念,用英文注音注在經文跟讚的旁邊。所以越南,現在我們在澳洲、美國包括歐洲,越南的同修很多。那時候我常說,越南應該去越南廟,他們又不去,看到我們中文的法師他們覺得很親切,很願意來學習。越南以前也都是用中文,以後被法國佔領,中文才不用的,這也是他們學佛現在有這個障礙在。但是以越南文、越南音來念中文,就像現在用台語來念,也都念得順、念得出來。所以古代語言不同,但是文字相同,像《佛說阿彌陀經》我們用國語念,台語也能念,客家語也能念,他們越南用越南話,也是用中文經本《佛說阿彌陀經》,用越南話念很順。我去日本有一次跟中西隨功法師,他念日文的《心經》,我念國語的《心經》,聽起來也差不多,所以說語言不同文字相同。所以越南佛教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當時就有祖師大德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哪一部經可以代表世尊一生的經教?這些大德他們差不多大家都公認,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家公認的,不管哪一宗、哪一個派都承認。《華嚴》就變成佛法的根本法輪,所以《華嚴》就像一棵大樹一樣,這部《華嚴經》是根是本,是一棵大樹的根本,所有的支派都從這個根本衍生出來的。《華嚴》最後再追究,《華嚴》是根本,《華嚴》最後的歸宿歸到哪裡?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我們在《華嚴經》很明顯的經文都看得到,這是什麼樣的一種氣象?歸宿就是說修學修到最後,你是要修到哪裡去?要達到什麼目標?看到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帶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華藏世界的本師是毘盧遮那如來,文殊、普賢是幫助毘盧遮那佛的,幫助毘盧遮那佛教化眾生。佛的名詞,我們要說明一下,這個不說明,佛門裡面有很多人做早晚課、做午供,念懺悔,念早課的出食供養毘盧遮那佛,供養圓滿報身佛,供養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佛那麼多種,搞得一塌糊塗,他不清楚。這個如果不說明,大家又說佛教是多神教、泛神教,佛那麼多。其實佛教都是在講我們自己本人,毘盧遮那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叫做遍一切處;毘盧遮那翻成中文叫做法身佛,法身就是說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處所都有。法身就是我們每個眾生、每一尊佛的本體叫做法身,法身就叫做毘盧遮那佛。法身大家都有,你有我也有,在哪裡?遍一切處,你走到哪裡都有,你沒有離開你這個法身,沒有離開你這個本體。

  圓滿報身佛是一真法界,法身,法身佛無相無不相。這講的我們又聽得一頭霧水了,什麼叫無相無不相?這我們要用譬喻大家較好體會。無相就是說它沒有,但是它雖然沒有,但是所有的相都是從它那裡所現出來的,那個就叫做體。好像我們看電視的螢幕,螢幕空空的無相,但是無相它能現一切相,無量無邊的相都從無相那裡所現出來。法身是無始無終的,它本來就存在沒有開始,不是說原來沒有現在才有,這樣才有開始,本來就有怎麼有開始,叫做無始,無始就是本來就存在的東西。無始就無終,不生就不滅,怎麼會滅?有生才會滅,不生怎麼會滅?不生不滅,這就是法身。圓滿報身是什麼?凡夫修行修到明心見性,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身體,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叫報身佛。報身佛是有始無終,你明心見性它就現這個境界,現這個身土。身就是這個身體,土就是我們這個環境,一真法界、華藏世界,那叫做圓滿報身佛,有始無終,無衰無變,它不會變化,報身佛。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跟我們人一樣,那叫做應化身。應身就是說也有父母,也有生老病死,跟我們一般人沒有兩樣,叫應身。化身就是無中生有,他忽然出現,何時消失你也不知道,那叫做化身。合起來叫做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化身很多無量無邊,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示現什麼身,不但有情身示現,無情山河大地的身也示現,那稱做千百億化身。應化身跟圓滿報身跟法身是一而三,三而一,都從法身出來的。所以你看到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佛、應化身釋迦牟尼佛都是講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這個相叫做應化身,但是在華藏世界他就是圓滿報身,在常寂光土他叫做毘盧遮那。這三身每個人都有,我們有沒有?我們也有,我們跟佛一樣。我們現在這個身也是應化身,有生有滅,這叫應化身。但是我們如果往生到西方,那就是證得圓滿報身了,無衰無變,有始無終。證得佛果,你就回歸到常寂光了,就是毘盧遮那佛。大家都有!所以這是要囉嗦一點,跟大家說明三身佛的道理,大家才不會對這些名詞產生疑問,不會為了這些名詞產生疑問。

  好,今天這一集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