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三十三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33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五面,倒數第二行,就是最後這一段,第三十七段。

  【首楞嚴經曰,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

  這個是解釋「世界」的意思。『世』用現代的話來講,是指時間,『界』是指空間。空間分為十方,時間則分過去現在未來,叫三世十方。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曇鸞大師曰,望於妙覺猶有一等,比下名覺,故名等覺。】

  這是解釋經論裡面常說到的等覺菩薩,等覺是什麼意思?他跟妙覺還差一等,他往上面去是妙覺,往上面比,他的覺就沒有圓滿;如果往下面比,那他的確是有高度的覺悟,所以『比下名覺』。大乘經上講等覺的意思有很多種講法,經論上都有依據,像這些事情我們也不必固執,每種講法都有它的道理。這是就等覺兩個字的解釋。

  【往生論註曰,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如來,名為等覺。】

  『等覺』,有說這是後補佛,補處菩薩。但是也有的地方說等覺就是佛,就是如來的果號。

  【會疏云,等覺有二義,一如來名等覺。】

  這個等是平等的意思。

  【二一生補處位。】

  這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等覺菩薩的稱號。所以它有兩個意思,如來也叫做等覺。

  【甄解曰,一,如華嚴賢首品及起信論,於十信滿位,示現八相,占察經說四種作佛中,第一信滿作佛當之。】

  這以下是講「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示現在六道之中作佛。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這是菩薩。眾生心目裡面希望有佛來度他,菩薩可以現佛的身相,這就是八相成道。此地講的『十信滿位』就是初住菩薩,十信修滿了,修滿了就入初住,這是圓教。圓教初住菩薩就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他也是作佛,這個佛,天台家稱作藏頭佛,就是藏教的佛。天台講四教,藏、通、別、圓,這是藏教的佛,藏教佛實際上是「十信滿位」,是這麼一個階級。《占察經》裡面講的『四種作佛』,與天台裡面講的藏通別圓的意思很接近,這是第一種。

  因此成佛這句話是很籠統的,含糊籠統,到底成什麼樣的佛?像藏教的佛與圓教的佛差別就太大了。藏教佛可能一品無明還沒有斷,也可能只斷一品無明,這裡又有兩個說法。無明還沒有斷,那就是十信滿位;如果破一品無明,他就從十信位往上升上去,就是初住位。所以,這兩個位次都能夠示現八相成道,《無量壽經》上說的八相成道是講菩薩。第二種說法:

  【如大集經中,灌頂住菩薩。】

  『灌頂住』是十住滿位,比前面要高很多了。前面是十信,這個地方是十住,我們曉得十信的上面就是十住,從初住、二住到十住。這一位菩薩比前面要高十個等級,菩薩五十一個階級當中,他比前面高出十個等級。

  【能於無佛世界,示現八相,占察經第二,解滿作佛當之。】

  《占察經》裡面「信滿作佛,解滿作佛」,這是相當於『解滿作佛』。第三:

  【仁王經菩薩教化品明初地八相。】

  初地菩薩也是在十方世界示現八相成道。但是諸位必須要知道,無論是什麼樣的佛菩薩,他在十法界裡面,我們講的更近一點,在六道裡面,種種的示現不是隨自己的意思。諸佛菩薩自己沒有意思,都是恆順眾生,眾生想佛來度他,他就示現佛;眾生喜歡菩薩來度他,他就示現菩薩。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隨眾生的願望而示現的。這是講到初地。

  【占察經第三,證滿作佛當之。】

  初地菩薩。第四:

  【入如來智慧不思議經,明究竟地。】

  『究竟地』就是一生補處,也就是前面講的等覺菩薩。

  【八相示現。】

  《占察業報經》裡面第四種:

  【一切功德行滿成佛當之。】

  《占察經》上有這四種,這四種示現八相成道不同。

  【五,華嚴不思議品,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後得智,出生八相示現也。】

  這種講法跟前面的四種不一樣,前面四種是菩薩示現的,從信滿示現一直到等覺都是菩薩,我們常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人都有這個能力,我們在《普門品》裡面讀到的、在《楞嚴經》上讀到的、《華嚴經》上讀到的,菩薩應化在一切世間當中,隨類化身,隨機說教,利益一切眾生。

  這個第五段,《華嚴經》上所說的這是成了佛之後了,成佛之後,所謂倒駕慈航。佛示現成佛,當然沒問題,佛也示現菩薩,佛也示現聲聞、緣覺,佛也示現凡夫。我們在經上常常念到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他們早就成佛了。現在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世間八相成道,這些古佛也來,示現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都是古佛再來的。由此可知,佛菩薩確實是無盡的慈悲。所以這是佛的後得智,出生的八相示現。

  【此五中,前四是因中示現。】

  就是菩薩示現的。

  【第五,佛後業用也。】

  成佛之後,不捨因行,成了佛之後,退到菩薩位子上來,還是要教化眾生的。

  【斯經所明,若依諸師,多是第四作佛。】

  『斯經』是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此地講的這一段,八相成道,『若依諸師』,古來這些大德、法師們的主張,他們的看法,多半都是認為等覺菩薩,補處菩薩來示現的。這是古來的這些大德、法師們他們的看法。

  【若依今宗,此中無所屬。】

  『今宗』是我們的淨土宗,如果依淨土宗的說法,這個示現八相成道,經上並沒有說明是什麼地位的菩薩,沒說明。既沒有說明,換句話說,從十信滿位一直到等覺,統統都可以示現。這個說法比較上合理,不必執著等覺。

  【以彌陀巧方便迴向所作故。】

  這句話很要緊,因為照一般經上講,要示現八相成道,最低限度是要十信滿位,也就是十信菩薩裡面第十信位的菩薩,才有這個能力。但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說老實話,自己真正的功力可能只有勉強達到一個初信位。距離十信還有九個等級,怎麼能到十方世界示現八相成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換句話說,得佛願力加持就有這個能力。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念佛是平等法門,西方世界是平等的受用,這是不可思議的。『彌陀巧方便』,善巧方便,『迴向所作』,就是四十八願加持往生的眾生。

  【因果共不可思議。】

  因不思議,因是信願持名,果是往生不退成佛,因果都不可思議。

  【若強論之,或應在第五(佛後)之中焉。】

  假如勉強來說,或者是應該在第五,成佛之後倒駕慈航。這是說第二品裡面講的八相成道,這就是三個說法。所以我們不必執著,聽聽祖師大德們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在理、在事都能夠說得通。再看底下這一段。

  【大乘起信論謂八相為,從兜率天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涅槃。】

  八相也有不同的說法,先舉《起信論》裡面講的八相。第一,『從兜率天下』,「下」就是下降。這個說法大概就是等覺,等覺菩薩,與第五種是成佛之後倒駕慈航,這是他從兜率天下降。等覺菩薩作後補佛,他都是住在兜率天,他為什麼不住別的地方,一定要住兜率天?這裡頭有表法的意思。就如同中國古代在帝王時代,帝王立太子,太子就是將來要繼承王位的,等於是後補的皇帝,他一定住在東宮,他不能住在別的地方。東是象徵太陽剛剛出來,兜率的意思是知足,諸位想想這個道理,如果不知足,那成不了佛,也不能證得圓滿的果位。兜率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知足。知足就常樂,知足,心就清淨,知足,人的妄念、分別執著就真的能放下;凡是放不下的,說老實話都是不知足。補處菩薩示現的,他的心知足,這才能成得了佛。所以,一定是從兜率天下降。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是彌勒菩薩,彌勒是等覺菩薩,現在住在娑婆世界的兜率天。他什麼時候到世間來示現成佛?這個有時節因緣。現在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還沒有完,世尊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照中國的記載來說,今年是佛滅度三千零二十年,往後還有九千年。要照外國人的算法,佛滅度到今年只有二千五百多年,這裡頭相差很大,相差差不多有五百多年。到底哪一個正確,我們也不必去考據,過去曾經不少人做過考據,有好多種講法。到底哪個是正確,那必須要找釋迦牟尼佛來問問他才行,誰都搞不清楚的。但是這個並不是很重要的,我們知道有這多種講法就是了。

  佛告訴我們,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所以在兜率天看我們世間人非常可憐,壽命短促,他一天是我們四百年。我們這個地方人要是長壽,活到一百歲,兜率天那裡看到才四分之一天,要以二十四個小時的話,六個小時,四六二十四。兜率天六個小時是我們這裡的一百年,人生確實是苦短。佛在經上說,兜率天也是以三百六十五天作一年,他的壽命四千歲,那諸位就能算得出來。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壽命終了的時候,下降到世間來示現成佛。所以算了一算,大概以我們世間年歲來講,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才下降成佛。所以這個世間有佛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有佛就是眾生有得度的機會,沒有佛,這個機緣就沒有了。我們能生在佛的末法時期,總算是非常幸運,但是這個機會一定要能夠把握住。如果不能把握住,你說我來生再得人身,就是下一次得人身,下一次得人身隔多久?不一定,可能隔上幾個大劫,這一點不假。如果造作重的罪業,不幸墮地獄,地獄的壽命太長了。從地獄出來再得人身,這個歲月就很難計算。我們如果把這些事實看清楚,才曉得這個機會難得,一定要把握住。這一生要不能把握住,必定又要經長劫的輪迴,不曉得哪一生哪一世才得人身,還要遇佛法。得人身遇不到佛法,那一生是白過了!我們看現前這個世界上有四十多億人口,這四十多億人當中,有多少人在這一生當中聞到佛法?不成比例!得人身,不聞佛法,真可惜!然後才曉得我們自己是多麼的幸運,這個機緣是多麼難得。

  八相第一個是從兜率天下降,第二個是投胎,『入胎』,第二個入胎。第三個是『住胎』。入胎就是我們平常講來投胎,投胎之後,他也跟一般凡人一樣,所示現的完全相同。一般凡夫,母親懷孕十個月,佛菩薩來投胎,在母親懷孕當中也是十個月,這十個月時間叫「住胎」,在經上說的。我們一般凡夫這是業報,住胎的時候很苦,住胎的時候,佛經上把胎胞比作地獄,胎獄,非常痛苦,在裡面的確是度日如年。而佛菩薩住胎不一樣,他在母親胎胞裡面還開法會,還講經說法,完全不相同。第四是『出胎』,出胎是出生。

  第五是『出家』,再是示現出家。凡是示現八相成道,一定是生在帝王之家,他不會投胎到別人家裡去,一定是在帝王家,這也是給一切眾生做個樣子。一切眾生迷惑顛倒,在世間爭權奪利,他所示現的,你們大家要爭的他統統得到,所謂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全得到了。全得到之後他能夠統統放下、統統捨棄,告訴你,世間的榮華富貴不是真的。所以,佛做出個樣子來給我們看!修道比世間榮華富貴不曉得要高明多少,不能為比的。享受世間榮華富貴,沒有不造業的,既造業,他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何況一生的福報是累劫所修,累劫修的福報,一生就享受盡了,享完了又墮落、又受苦,很不值得。所以,佛教菩薩不受福德,菩薩修福,菩薩不享福,享福很容易迷惑,很容易造業。這是菩薩給我們做一個榜樣,示現給我們看,從捨棄王位,出家去修道。所以第五個現出家相。

  第六,示現成道相,證果。第七,轉法輪相,就是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這個時間最長。最後第八,入般涅槃相,佛這一期度化眾生的功德圓滿,示現入滅。《起信論》裡面說這個八相成道。

  【四教儀則為,從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

  《四教儀》跟它裡面有一些差別。天台的《四教儀》,四教是依《法華經》所說的。第一個是『從兜率天下』,這個相同。第二個是『托胎』,把入胎跟住胎合在一起,合在托胎。第三,『出生』,相當於《起信論》第四個出胎,出胎就是出生。第四個『出家』。第五個『降魔』,降魔這一條《起信論》裡頭沒有,《起信論》裡沒有降魔,《四教儀》裡有降魔。第六『成道』,第七『轉法輪』,第八『入涅槃』,這個與《起信論》相同,所不同的就是多一個降魔。這個說法是開合不同,其實內容大同小異。《起信論》的八相雖然沒有說降魔,它降魔是包括在「成道」裡面。因為降魔之後,佛就證果了,它包括在這裡面。《四教儀》是把它分出來。

  【普曜經說法門品云,其兜術天,有大天宮,名曰高幢,廣長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薩常坐,為諸天人,敷演經典。】

  這是《普曜經》裡面有這麼一段經文,描繪兜率天補處菩薩講經說法的盛況。兜率天『有大天宮』,它的名字叫『高幢』,高幢是意思,就是非常的高大,高顯。『廣長二千五百六十里』,可見範圍非常之大。『菩薩常坐』,諸位要曉得,天人的身比我們人身大得多了,福報大。四王天的天身就比我們就高大很多,忉利天的天身就更大,再夜摩天、兜率天。他們那樣大的身,住在這個大宮殿裡面,就像我們人間住在高樓廣廈之中一般。所以我們不能想像,身只有我們這麼大,看到這宮殿幾千里,連邊際都望不到,不是這個,那就想錯了。補處菩薩在兜率天,也是不斷的為大家講經說法。

  【佛地論第五云。】

  這第五是第五卷。

  【睹史多天,後身菩薩,於中教化。】

  這是把經論合起來看,確實讓人體會到菩薩在兜率天的生活狀況。『睹史多天』,就是兜率天,此地第四十四講兜術,四十三講從兜率,兜率、兜術、睹史多都是梵語音譯的。梵文是一個字,翻譯的人不一樣,他們用的字就不相同,但是音很接近,梵文是同一個字。這是講兜率天。『後身菩薩』,後身就是菩薩最後身,下一個階段他就成佛了,這是菩薩最後身,稱為後身菩薩。『於中教化』,後身菩薩就是等覺菩薩,也就是前面講的後補佛。我們看下一段。

  【因果經云,於時摩耶夫人於眠寤之際,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脅入,身現於外,如處琉璃。】

  這是講到入胎、住胎。『摩耶夫人』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她在懷孕的時候作了一個夢,夢到『菩薩乘六牙白象』。通常我們世間象,牙只有一對,六牙白象是非常稀有的,非常珍貴。乘大象『騰空而來』,從空中飛過來。她感覺從右脅入進去,入胎。但是又感覺得他身在自己的身體外面,沒有在自己身體裡面。而且是透明的,『如處琉璃』,身體都是透明的。

  【涅槃經云,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

  這是說的出生。佛的示現,他生下來就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然後就示現跟一個普通的嬰兒一樣。這就是生下來一個瑞相,跟一般的嬰兒不相同,這是經上都有記載的。因此,有些人看到這個記載,就認為佛教非常狂妄、非常自大,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說這些話的人,實在講對於佛法確實是斷章取義,他沒有把前後經文多看幾遍。世尊在此地講的「我」,不是我們凡夫概念當中的我,凡夫所執著這個我這是錯誤的。《金剛經》上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不可以執著,哪裡能夠說是唯我獨尊?所以,這個我不是世間人執著的我。

  「我」是什麼?這個「我」就是真我,我們這個身現是假我,不但身是假的,能夠思惟、想像的,那是意識心,那不是真心,都不是真的。真的我,離開這一切虛妄之後,確實有常樂我淨,佛法裡面講的叫四淨德,常樂我淨。「常」是永恆不變,這真常,永恆不變;「樂」是離一切苦厄;「我」是得大自在,「我」是自在的意思;「淨」是身心清淨一塵不染。顯示在哪裡?法身,法身具這四淨德;般若,般若是智慧,也具足這四淨德;解脫,法身、般若、解脫都有這四種淨德,常樂我淨。

  由此可知,這個我就是指的真如本性,這是真我,禪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佛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才是我,才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所以,它不是我們凡夫概念當中執著的那個我,把意思搞錯了。

  【淨影疏曰,於十方各行七步,示現丈夫奮迅之力,於十方獨出無畏。】

  這些記載、敘說都是講釋迦牟尼佛出生時候的瑞相,與一般凡夫迥然不同。

  【魏譯曰。】

  這是《無量壽經》康僧鎧的譯本,稱《魏譯》。

  【現處宮中色味之間,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瓔珞,遣之令還,捨珍妙衣,而著法服,薙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

  這一段是經上記載的,出家,示現出家相。為什麼要示現出家?先把出家的原因說出來。菩薩投生在皇宮裡面,享受的是人間的榮華富貴,在此地就是『色味之間』,這個「色味」就是我們世人講的榮華富貴。『見老病死』,在《釋迦譜》裡面講得比此地詳細。王子在宮中住膩了,想出去玩玩。在出去玩的時候,在路上就見到這些現象,見到老人,就看到老苦,看到病人,生病苦,看到人死去的悲哀,死苦,他從這裡覺悟了。他就問他身邊的人,我們這個榮華富貴,將來會不會老?跟他說會老;會不會生病?也會病;會不會死?也會死。他從這個地方就示現覺悟了,可見得榮華富貴是無常的,不長久,保不住。

  最後遇到一個修道的人,問他為什麼修道?旁邊人告訴他,修道的目的無非是要解決老病死的問題。他聽了這個就有興趣,所以就下定決心『棄國』,國家他不要了,他捨棄;就是說他統治的領土、人民,他能夠放棄他的權力,此地這個國家可以代表權力。『財』是財富,也捨棄掉。『位』是地位、王位。他能把這些東西,權力、財富、王位都捨棄掉,這是自己確實覺悟了,世間無常,這些東西不能常保。

  『入山學道』,到山野裡面去訪問這些修道人,跟他們去參學。那個時候他乘了『白馬』,出去之後交代他的侍者,把他的馬,把他身上穿的衣服、戴的頭冠,叫他統統帶回去,帶回去交給他的父王,他出家修道了。『捨珍妙衣,而著法服』,這是修道人的打扮。修道人所穿的衣服都是很樸素的,也很粗糙,在那個時候所謂糞掃衣,人家都不要的,他撿起來穿。

  『薙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這是講世尊示現的六年苦行。他在這六年當中,參訪了許多外道的大德,都不能令自己滿意;也就是說,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沒有辦法斷除疑惑。所以他就不再去參訪,回來之後在菩提樹下,那就是示現開悟,覺得所有外道他們所學的都不究竟、都不圓滿。他不是不學,他是樣樣都學了。

  【普曜經云,爾時太子日服一麻一麥,六年之中結跏趺坐。】

  這一段是講他六年的苦行,都是示現給大家看的。在佛出世那個時代,印度的宗教非常發達,經上記載的是九十六種外道,這九十六種都是很著名的。其中有不少他們的功夫,他們修定,定功可以能夠達到四禪天、四空天,所以對於六道裡面的狀況,他們看得很清楚,在定中看得清楚。過去有同修們問,佛為什麼不出現在中國,而出現在印度?在佛經裡面我們明瞭一樁事情,佛出現的地方、地區,一定是選擇文化水準最高的。出現的身分一定是王子,因為他來投胎,他是乘願再來,他不是業力再來的,可以自己選擇。說實在話,在當時,我們中國的學術不如印度,中國是以儒家、道家為代表,只有講到人間事,還沒有說到天上,也沒有講到鬼神。印度對於六道輪迴的狀況知道得很詳細,這是我們不如印度人的地方,他們都有甚深的禪定。

  但是,知道六道的事實,所謂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六道怎麼來的他們不曉得,如何能夠超越六道他們也不曉得,但是對於六道事情他們是親眼所見。這種事情實在說並不難證實,如果我們講到天道,講到色界、無色界,那當然是不容易,如果要想跟鬼神打交道,實在不難。如果你要是能把外緣稍稍放下一些,你每天打坐、靜坐,在我想,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你就可以見到鬼神。那個不是打妄想,在定中,這個界限突破了,你能夠跟他們打交道,能夠跟他們往來,這小定。當然你的定功愈深,你突破的障礙愈多,你見到的境界就愈廣。得用禪定的功夫,把妄想分別執著逐漸突破個幾分,這個世界就變了,就不一樣了。

  因為他們曉得這個狀況,但是不曉得六道怎麼來的,也不曉得怎樣能超越,不知道六道以外還有天地。所以,佛出現在這個地方,為他們解決問題,這是佛何以不出現在中國。在古人也有說,老子、莊子、孔夫子、孟夫子都是佛菩薩來示現的,在中國示現的。在理論上是講得通,為什麼?應以什麼身說法,就現什麼身。在印度那個地方可以示現佛身,在中國示現佛身不行,中國你要跟他講六道,中國人很難接受,那像聽神話一樣,不能接受,為什麼?沒有接觸到。印度人接觸到了,這是古印度的文化比我們高。所以佛出現之後,對於六道怎麼來的、六道怎麼超越,就說得很多。

  這是說他六年的苦行。當時一般印度人對修道的人都非常尊重、非常尊敬,而修道人大多數都是要修三年苦行,要不修三年苦行,大家覺得你不是真正修行人。而釋迦牟尼佛加一倍,六年苦行,這是得到一切大眾格外的尊敬,超越一般外道的功夫就太多了。

  【法華壽量品云,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這是《法華經》所謂「開權會實」,這些話世尊過去沒講過,法華會上他說明了。釋迦牟尼佛成佛,不是三千年前,在我們世界才成佛的,他是來表演的,來示現八相成道的。而他成佛,久遠劫他早就成佛了,所以這次來示現的。《梵網經》上還說出了數字,世尊在《梵網經》上說,他這次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對這個世界常常來。這一段是《法華經》上的經文。

  前面這一段,『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是指六道。六道眾生看到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都說釋迦牟尼佛從『釋氏宮』,釋氏宮是淨飯王的王宮,就是離開家,到『伽耶城不遠』,在城外。『坐於道場』,這就是菩提樹下示現成道,夜睹明星,示現成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講他成佛了,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示現成佛。下面是佛自己說出來的,『然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佛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了,這次是來示現的,不是真的是這次成佛的,不是的。由此可知,他從兜率天下降,坐胎、出生、出家修行、苦行,統統都是做樣子給我們凡夫看的。他要不照這樣做,他給我們講經說法,我們不相信;他一定要這樣表演給我們看,我們對他才相信,才能夠接受。

  這些做作,就是「行願品」上說「代眾生苦」,在法布施當中,修代眾生苦布施,佛就真的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教導我們應當怎樣修學,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事實要清楚、要明瞭。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開悟。覺悟之後,你的生活行為自然就不會迷惑顛倒,不會再造業障。佛不但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他有能力在他方一切諸佛國土裡面示現,就如大乘經中所說。我們看末後這一段。

  【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看到眾生,眾生歡喜『小法』,「小法」小到什麼程度?如現前有不少同修學佛,你問他,你為什麼學佛?我求佛菩薩保佑我發財、保佑我平安、保佑我健康長壽,都是為了這個軀殼,這是最小最小的了。可是佛很慈悲,佛也給你說法,也教你一些方法,能達到你的願望,你只要肯聽話,只要肯依教奉行,佛絕不騙你,這是人天小法。佛知道事實真相,這是因果報應。財富,你想發財,財從哪裡來的?從財布施來的。你想發財,你就要修財布施,慷慨布施、毫無吝嗇布施,你得的財富既多又容易,不要很辛苦的。賺錢賺得很辛苦的,布施布得很難,布施又後悔,布施就像割肉一樣,那也是布施,但是他的財還是得來,得來要受很多辛苦,你才能賺得來。他的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佛真有方法,沒有辜負這些喜歡小法的眾生,佛沒有辜負。如果你要是再聰明一點,人間看看還是苦,聽說天上好,壽命也長,天的福報大,你要想生天,佛就教給你生天的方法。更聰明一點的人,知道天也不究竟,天的壽命雖然長,到了還是要死。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還是一個數字,到了的時候,壽命還是終了,還是要輪迴、還是要墮落。所以,這一等聰明人就想到,怎麼能夠超越六道輪迴,真正到不生不滅。佛就跟他講四諦、十二因緣,教給他修禪定,九次第定就超越了六道。

  所以,這些喜歡小法的人,就是『德薄垢重』,垢是煩惱,煩惱習氣很重,福很薄。由此可知,佛的確是應機說法,正是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遇到佛,你向他求什麼,他一定會幫助你、會教給你,使你能夠滿願。大福德的人,他知道出了六道輪迴,外面還有十法界,究竟解決問題必須突破十法界。突破十法界,這是大乘法,這是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所以,佛為這些喜歡小法的人說,『我少出家』,少年出家修道,怎樣證果的,把這些經驗、方法提供給他做參考。如果他能夠信受奉行,漸漸契入境界,佛以善巧方便,幫助他回小向大,逐漸誘導他,使他心胸開擴,眼光遠大。然後就告訴他:

  【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

  再告訴他,佛這是示現,不是這一生成就的。

  【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方便說。有沒有真實說?給諸位說,沒有真實說,真實是沒得說,凡是能說的都是方便說。真實的,那就是不可思議,不但不能說,連想像都不可以,思惟想像就落到意識裡去。但是我們要從佛的方便說去悟入真實,這是佛的善巧方便。所以,法不能執著,因為它不是真實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因為佛法是緣生之法,是眾生有感佛則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示現什麼身。眾生應當聽什麼法,佛就說什麼法,眾生應當聽什麼法?佛能觀機,佛能看到一個人過去世生生世世的生活狀況、修學的狀況,他一觀察就曉得應該給你說什麼法。他了解你的過去,了解你的現在,過去是因,現在是緣,所以他說法就契機。

  但是,法決定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佛法也是緣生,也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但是佛說法有一個目標,就是『令入佛道』,佛道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目標決定不會變的,決定是相同的。但是佛說法的方法千變萬化,目標是一個、方向是一個。所以《法華經》上,佛把他的本跡,事實真相完全為我們宣布出來,我們才曉得,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無盡的慈悲。我們一生能夠有緣遇到,應當信受奉行,這才能報佛恩,也不辜負自己這一生當中大好的緣分,遇到佛法當中無比殊勝的念佛法門。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