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第三冊—教育第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六集) 2022/10/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7-0026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三冊,第一單元「君道」,二、「敦親」,丙、「教子」。
【二十六、夏為天子十有餘世,殷為天子二十餘世,周為天子三十餘世,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迺生,固舉以禮,使士負之,有司齊肅端冕,見于天也;過闕則下,過廟則趍,孝子之道也。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這一條出自於卷十六,《漢書(四)》。
『暴』是短促的意思。『迺』是開始。『固』是一個副詞,就是「就」,我們講就是這樣的意思。『有司』是官吏的名稱,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各司其職,所以稱「有司」。『齊肅』是莊重敬慎,這個齊同「齋」,古字齊跟齋是同一個字,是指莊重,嚴肅恭敬的意思。『端冕』就是玄衣和大冠,就是穿這個衣服、帽子,古代帝王、貴族的禮服。『闕』這個字是宮門、城門兩側的高台,中間有道路,台上起樓觀。『廟』是指宗廟的前殿,宗廟是先祖靈位的所在。『趍』,是趨向的趨,跟這個「趨」,同樣那個音、那個意思,古代的一種禮節,以碎步疾行表示敬意,就是快步,很快的走過去,這是「趍」,就是不敢怠慢的意思。『赤子』是嬰兒。
這一條是講「教子」,教子女。「(賈誼上疏說:)夏朝天子傳了十幾世,殷朝天子傳了二十多世,周朝天子傳了三十多世,秦朝天子傳到第二世就滅亡了。」以上講到從夏、商、周天子他的國祚,國家傳的時間的長短,夏、商、周傳的時間長,秦朝它才第二世就沒有了,什麼原因?跟教育,教子女有密切的關係。「人的本性相差並不很大,為什麼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治國有道而長久,而秦朝之君卻無道又突然滅亡呢?那原因是可以知道的。古代的君王,在太子剛出生時,就用符合禮法的行動來給他示範。」就是示範禮節、法度給太子,給他看,給他模仿,給他學習。「讓人背著太子,有關官員則恭敬肅穆、衣冠整齊,拜見上天;經過門闕時就下車步行表示禮貌,經過宗廟時就恭敬地小步疾行,這是孝子所行之道。」所以從這個太子還是嬰兒的時候,教育就已經在進行了。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太子當然從小就要教了,將來他要管理一個國家,如果從小沒有教好,長大了胡作妄為,這個國家很快就滅亡了。所以教育是根本,無論從事什麼行業,教育是根本。古代把教育擺在第一位,現在人不懂得教育,所以現在世界動亂不安,都是從小沒有接受聖賢教育所導致的。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