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五集)  2015/12/2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7-0015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三十二頁,我們從第二行看起:

  【佛告諸得道果實天眾。善男子。是月光王已於過去十千劫中。龍光王佛法中。為四住開士。我為八住菩薩。今於我前大師子吼。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得真義說。不可思議。不可度量。唯佛與佛。乃知斯事。】

  這一段接著前面一段,敘述功德利益,勸大眾來學習般若波羅蜜。這部經我們是在三重淨宗別院開講,前面(在上一次)就講到這一段。在之前,今年五月,在日本熊谷那個地方,也跟同修一起來學習過《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大意》。那個時間,是我們淨老和尚在那邊講經,他老人家講下午的,上午時間就叫我來講經,沒有指定哪一部。在當時大陸、日本有幾位同修,他們曾經發起要聽《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啟講因緣,我們在開經的時候,也跟大家報告過。今天我們從這段開始,在我們社團是第一次講這部經,從這個地方開始,就是接在三重淨宗別院講的。所以在此地,也大概跟大家再重複的報告講這部經的緣起。這個緣起,我們看到這部經的經題,顧名思義,我們就可以體會一個大概了。這個經題叫《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目標就是護國。這部經它的作用、它的功德利益,就是保護國家、保護國土。我們台北雙溪小築,最近這幾年,我們淨老和尚也勸我們要做護國息災百七繫念法會。百七繫念開始的因緣,是在二OO八年四月二十五日,我們淨老和尚家鄉安徽廬江實際禪寺,那個時候啟建的,第一次開始在那邊啟建百七繫念。

  這個繫念的名義就叫護國息災,護國息災這四個字的名詞,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上海佛教界的大德啟建一個護國息災大法會。那一次的法會,也邀請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講開示,講了八天。印祖他是陝西人,鄉音很重,講的國語,在大陸說普通話,一般人聽不太懂。所以他一生沒有用言說來講經說法,他都是用文字來說法,就是寫書信,這些居士有問題,寫信去請問他老人家,他老人家給他回信。後來印祖的弟子給他整理出來,成為現在《印光大師文鈔》,有上集、下集,現在還有續編。如果我們要看,可以請一套全集,《印光大師文鈔全集》,內容相當的豐富。印祖在上海那次就有公開演講,就那麼一次公開演講,講了八天。護國息災大法會,講了八天,後來祖師講的這個開示也有整理成文字,出了一本單行本,名稱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我記得我們淨老和尚曾經在加拿大講過一遍,當時好像沒有錄影,只有錄音,也有整理成文字檔,講過一遍。所以護國息災,名稱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但是歷朝歷代我們看幾乎每一個時代都有護國息災這樁事情,可以說中國、外國都有。佛法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早在三千年前佛陀出世那個時代,在古印度就有提倡護國息災。所以護國息災,已經很久的時間了,不是說現在才有。

  但是雖然每一個時代都有災難,我們今天從整個歷史上來看,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可以說有史以來災難是最大、最嚴重的。過去的災難還比較容易預測,現在的災難是很難預料的,很多都是突發性的。最近,我們十一月九號從倫敦回來,回到上海是十號,十一月十三號,巴黎就發生事情了,發生之後,接二連三的,在其他國家地區也發生同樣的事情。這個事件發生可以說都是牽動全世界的,可以說全球的人都是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以前某一個地區發生災難,它不影響到其他地區,現在發生這些災難,可以說都會牽連到整個世界。特別現在媒體發達,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發生什麼事情,大概五分鐘後,全球的人大家都知道了。知道當然,古人講一句話,「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知道的事情多了,煩惱就多了,憂慮牽掛也就多了,這是必然的現象。但是我們生長在這個時代,我們也無法去避免這個事情,總是你自己不看,也會聽別人看了跟你講,你總是會知道的。知道之後,難免心理上都會有罣礙、有負擔。特別常常坐飛機的人感受就比較明顯,飛機場的檢查,幾乎人人都是恐怖分子,人人都有恐怖分子的嫌疑。你說這個日子好不好過?這個都是屬於災難,所謂天災人禍,非常的頻繁。

  我們社團,我也常常不在,我們道場有幾位出家眾發心來學習講經,也承蒙我們諸位長期護持的同修來支持、來鼓勵,非常感謝大家。今天剛好是一個空檔,這個時間是空檔,剛好我的時間也是一個空檔,莊嚴她就說要不要講一講?很久沒有在道場講了。要講什麼?我說現在世界這麼亂,我們《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也還沒講完,我們就接著講,就是這樣的一個因緣。

  談到護國,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可以說全球人類現在大家都意識到保護一個國家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大家都沒有安全感。現在的恐怖攻擊,用什麼來保護?都是用武力,以暴制暴。用武力,這是治標不治本,是治標,就是我們暫時可以給他壓制,治標不治本。什麼是治本?教育是治本。為什麼會有恐怖分子?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會有壞人?而且現在壞人是愈來愈多,好人愈來愈少。壞人好人是怎麼來的?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給我們提到,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這個世界的災難,造成這個災難,當然是壞人幹壞事造成的。壞人他為什麼會幹壞事?因為他的心壞了,心不好,心起惡念,貪瞋痴慢這些惡念,就造作殺盜淫妄這些身口的惡業,這是災難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人心壞了。人心為什麼壞?沒有接受佛菩薩聖賢的教育。現在的教育都是教科學技術,知識,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完全沒有,家庭教育也沒有,社會教育也沒有,學校教育也沒有,全世界這個教育都沒有,只是學科技。人沒有接受聖賢的教化,必定會偏向錯誤的方面,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言行,從這個方面去發展。錯誤的言行發展出來,結果就是災難。

  災難怎麼辦?大家要去承受,現在的話叫買單。我們進去餐廳吃完飯,吃完要付帳,要買單。這個災難製造出來,我們全球的人類,大家都要去買單。像現在恐怖分子恐怖攻擊,這個事件出現之後,大家要去買單。怎麼買單?你上飛機檢查,你就知道,比以前麻煩多了。而且沒有安全感,因為恐怖攻擊它也不定時、不定點的,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對象,亂殺人,你說怎麼會不恐懼?這個事情就變成防不勝防。恐怖分子只要在網路上發一個訊息,大家就坐立不安,你晚上就睡覺睡不好,是不是這樣?現在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嚴重災難的時代,我們佛弟子必須要先覺悟。因此現在保護國家,你學西洋人的做法,只能以暴制暴。以暴制暴的結果,我們這麼多年來,你看美國在十幾年前就派兵去打,有沒有減少、有沒有沒有了呢?愈打好像愈多。這是什麼問題?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仇恨愈結愈深。總歸一句話,沒有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結果就是這樣。這個問題也是無法去化解的,沒有辦法化解的。

  要化解,就是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講的,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界上要恢復秩序,必須提倡學習中國孔孟學說以及大乘佛法。他在上一個世紀講這個話,當時很多人說他頭腦有問題。為什麼?因為他講這個話是一九七O年代,剛好那個時候大陸在鬧文化大革命,就要把老祖宗的東西全部丟乾淨,全部西化,不要了。以為全盤西化才是強國之道,就搞文化大革命,結果搞到最後就差點亡國,不敢再搞下去了。所以當時很多人認為湯恩比教授講的,他怎麼這麼沒頭腦?中國人他自己老祖宗的東西,中國人都不要了,還勸外國人去學中國的東西,你不是頭腦有問題嗎?但是我們到了今天,進入第二十一世紀了,再回頭看看湯恩比的書(《展望二十一世紀》有翻成中文版的,這個我們可以去看看),愈看愈覺得他講的兌現了,真的都被他說中了。再看看,真的西方人他那一套就是這樣,能不能解決?不能。所以湯恩比教授講對了。現在我們淨老和尚常常提起湯恩比教授,當時他的看法真的比中國人看得透徹。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比中國人認識得更深、更透徹,中國人還不如他,這個也是我們中國人要感到慚愧的一樁事情。

  所以講到護國息災,必須要教育。教育教什麼?你教得不對,不但災息不了,可能災就愈來愈多,為什麼?關鍵就在般若這兩個字。般若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智慧的意思。為什麼不直接翻成智慧?怕誤會了,翻譯經典的法師怕誤會。般若是音譯的,用梵文那個音,用中文的音接近的給它翻過來,沒有翻它的義,如果翻成它的意思是智慧。為什麼翻成智慧怕誤會?因為佛說的智慧跟我們世間人認為的智慧是不一樣的。世間人的聰明才智叫世智辯聰,八難之一。世間人的聰明才智,跟佛在經典上講的般若智慧是不一樣的,般若智慧是自性本有的,聰明才智是八識(阿賴耶識)妄想心產生的,所以它的性質、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從妄心我們會學到知識,學不到智慧,只有用真心才能恢復我們的智慧。關鍵在般若智慧。我們學佛般若是中心,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前面十二年講阿含,後來方等講八年,合起來二十年,接著講般若講二十二年,後面法華、涅槃。可見得般若是佛法的中心,離開般若就沒有佛法,就變成世間法了。

  護國,如果沒有般若智慧護不了國。一個人他沒有智慧,他怎麼治國?所以關鍵在般若。所以教育教什麼?教般若智慧。如果這一個國家的人,大家都有智慧了,大家有智慧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大家的思想言行就不會偏差錯誤,這樣災難無形當中就消失了。如果這個國家的人,大多數的人沒智慧,都想錯、說錯、做錯了,大家想一想,怎麼會沒有災難?災難是人製造出來的,能不能解決?不能解決,只有愈解決愈複雜愈麻煩,現在我們看到全球的確是這個現象。所以現在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是現在(不是只有中國)全球人類所必須要的,不是某個地方,是全球人類都需要的。不需要會怎麼樣?不需要就是災難愈來愈多,災難愈來愈大,大家都沒好日子過。所以我們要學習般若智慧。所以護國息災要靠般若,沒有般若,沒有智慧,護不了國,也息不了災,這是關鍵。

  所以護國息災,佛在這部經,為什麼一直強調一國的國王要息災,要請法師講這部經,而且不是請一個、二個,請百法師,百是形容,要普遍性的來宣講這部經。但是現在這個事情也是有問題,要請什麼人來講?現在法師都不講了,有一個、二個,少數人來講就很稀有了。現在法師都是忙於經懺佛事,忙於其他方面的,講經說法的法師非常少。另外,要講經說法,它有一定的規矩,你不能亂講,亂講比沒有講還糟糕,給人家誤導。為什麼亂講?因為他沒有學習一個正規的講經說法,祖師大德都有傳下來這些講經說法的規矩。這些人不學習也就沒辦法,不學習就憑自己想的,自己愛怎麼講就怎麼講。現在政府也管不了,誰也管不了誰,言論自由,愛怎麼講就怎麼講,邪知邪見的也可以講。以前是有管制的,而且管制得非常嚴格,因為你會誤導人民思想言行,給誤導邪知邪見的境界,給人家誤入歧途,這個非常嚴重的。這是現前為什麼災難這麼多的一個原因。現在唯一補救的,就是盡量自勸勸他,自己勸自己,也勸別人,發心來弘揚這個經典,也就是弘揚般若智慧。弘揚般若智慧之前還得要有傳統文化這個基礎,我們淨老和尚現在提倡的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這是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來學般若就不難,沒有這個基礎,學般若還是有它的困難,所以還是從基礎來學起。這部經也可以幫助我們學習這個基礎,雖然這部經的層次比較高,但是我們懂得一分、二分,對我們現前的修學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看經文,這個經文是『佛告諸得道果實天眾』。這是佛前面講完偈頌之後,這裡再告訴這些得道的天眾,天人聞法,他也開悟得道了。『善男子,是月光王已於過去十千劫中,龍光王佛法中,為四住開士,我為八住菩薩。今於我前大師子吼。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得真義說,不可思議,不可度量,唯佛與佛,乃知斯事。』這個一段就是前面長行文接著偈頌到這裡是總結。「後說生法境凡聖智空」,說生法境界凡聖智空,這個智空,般若智慧就是講空。但是這個空不好懂,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有,沒有就叫空,有就叫有,這是我們一般凡夫的觀念。但是《般若經》講這個空,它不是我們想像中這個空。這個空,我們也常常讀《心經》,《心經》簡要,只有二百六十幾個字,但是是很精華,可以說簡要詳明。如果我們詳細看《般若經》有六百卷,《大般若經》有六百卷,詳細的講。如果我們沒有時間看這麼多的經,可以取它的精華。特別現在這個時代,大家的時間都非常寶貴,不像過去農業社會,時間很多。所以這部經如果講得太長、太詳細,能夠來聽的人,有這個時間的人,真的不多了。所以現在這個時代,最好、最適合現代人就是簡要詳明,大家方便受持。

  這個一段是講般若的功德利益,佛講月光王跟自己過去的一段因緣。「過去十千劫」,十千劫就是一萬劫,這個時間也是很長的。在「龍光王佛法中」,這尊佛的教化當中,因為佛出現世間都必定講經說法,就在龍光王說法當中,他們也是聽眾。當時月光王,「為四住開士」,四住菩薩這個位次。菩薩位次,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住,講開士,這個開就是開悟,所謂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就是開悟之士。

  這個士是我們中國過去對讀書人的一個稱呼,我們現在講知識分子,士是代表社會上知識分子,有很崇高的地位。過去這個士,士農工商,社會分這四個階級,士是擺第一個;第二個是農,務農;第三是工,做工,各種技術的,我們現在講工業;商是商業,士農工商。士農工商在社會上,士是被社會大眾最尊重的,就是讀書人。他讀什麼書?讀孔子、孟子古聖先賢這些聖賢書,這樣的讀書人,學習聖賢的讀書人。讀書人知書達禮,社會上如果有什麼糾紛、有什麼問題,不用馬上告到法官那邊去,在一個地方,請當地一個窮秀才(讀書人)來評評理。這個秀才根據古聖先賢、祖宗的教導,跟大家講一講,大家明瞭了,他這個諍訟也就化解了,不用告到法院去。所以過去社會大眾對讀書人非常尊重,他講的有依據、講得合理,大家都能接受,雖然他很窮,但是在社會地位,他很高的。請客,如果他是士的身分,一定要請他上座;很有錢的大戶,他是擺在下面的。士農工商,現在講的大企業家,他是擺在最後面的;窮秀才,窮得要命,他是坐上座的,尊重讀書人。不像現在尊重有錢人,讀書人人家都瞧不起,也難怪人家瞧不起,因為他讀的不是聖賢書。所以士就是在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

  開士就是開悟之士,他開悟了,他得道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圓教初住位以上就明心見性,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實際上,圓初住他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為什麼還分那麼多層次?因為無明斷了,但是無明習氣沒有辦法一下子斷乾淨。那個習氣,你也不能用功,我很用功來斷習氣,讓無明早一天斷掉,因為到這個境界、這個層次叫無功用道,你用不得力。如果你要起一個念頭我要來用功,又起念頭,又退轉了。所以在這個層次,他是不能起念的。不能起念這個習氣怎麼斷?就順其自然,時間久了,它慢慢就沒有了,慢慢淡化了。如果淡化一分,他的層次就提升一分。比如說圓初住破無明了,但是無明習氣他已經又淡一分,他提升到二住,淡二分就提升到三住,是這樣的一個意思。古大德也用一個比喻,就好像我們喝酒的酒瓶,酒倒乾淨了,沒有酒了,一滴也沒有了,但是那個瓶子裡面,你聞一聞,還有酒的味道。酒的味道,怎麼樣?瓶子給它打開,瓶子打開,大概過個三個月、半年,慢慢酒味就淡化掉,到最後就沒有了。古大德用這樣的一個比喻,比喻破無明之後要斷無明的習氣,要順其自然,叫無功用道。時間多久?一般講三大阿僧祇劫,無明習氣斷盡就成妙覺,證得圓滿的佛果。所以這個位次它是這麼分的,不是真的他有那個位次,是用這樣來區分他無明習氣的濃厚淡薄。

  「今於我前大師子吼」,大師子吼比喻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就好比獅子從森林出來大吼,百獸聽到獅子的大吼,腳都發軟,跑不動,被震懾了。這是形容講經說法破邪說,邪知邪見亂講的都被震懾住了。特別在現前這個時代非常有需要,像我們淨老和尚一生講經說法,就是作大師子吼。所以,「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得真義說,不可思議,不可度量,唯佛與佛,乃知斯事。」這個是佛給這些得道的天眾講,「如是,如是」,就是這樣,沒錯。「如汝所言,得真義說」,什麼叫真義?真義,不可思議,就是真義。你不可以用你的思想去思惟,也不可以用你的言語去議論,也不可以度量,這些都達不到。為什麼?你思議度量都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妄心,它不是真心,妄心它的想像可以緣到,我們第六意識的想像功能也很大,它可以緣到阿賴耶識,但是它就是緣不到真如自性。因為真如自性,你不能用思議,不能用我們的思惟想像,不能用我們的言語去議論,也不能去度量,這些都達不到,必須把這個放下,你就見到真相了,所謂「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所以我們念開經偈要懂開經偈的意思,它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什麼是真實義?這個一段經文就是真實義。

  我們要知道如何去解如來真實義,這是我們現前修學的一個關鍵,不能錯解如來真實義、誤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現在很多人學佛都誤解、曲解、錯解,在家出家都有,大有人在。如果沒有善知識指點,真的學佛很難學的對路了,都會學偏了,如果偏得不太遠還好,有的偏得太離譜了,可見得這個非常重要。沒有般若智慧就必定誤入歧途。所以般若智慧,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講,「不可剎那而失般若智」,剎那就是很短暫的時間,而失般若智,我們又迷惑顛倒了。所以我們學般若,是我們學佛的一個中心,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清楚。我們再接著看下面這一段,下面這一段是講「所化眾生相」。我們把這個經文念一段:

  【善男子。其所說十四般若波羅蜜。三忍。地地上中下三十忍。一切行藏。一切佛藏。不可思議。何以故。一切諸佛是中生。是中滅。是中化。無生無滅無化。無自無他。第一無二。非化非不化。非相非無相。無來無去。如虛空故。一切眾生無生無滅。無縛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煩惱我人知見受者。我所者。一切苦受行空故。一切法集。幻化五陰。無合無散。法同法性。寂然空故。法境界空。空無相。不轉不顛倒。不順幻化。】

  到這裡是一段。這個一段簡單講就是「若以幻化身見幻化者是菩薩真行化眾生」。這一段講「所化眾生相」,這一品叫做「菩薩教化品」。《般若經》給我們講的就是講空相,空、不空。這個空、不空就是《心經》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們觀念當中,空就是什麼都沒有,就空了;有看到,有現相,那個是有,這是我們凡夫的觀念。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空,不是我們一般人觀念當中的空,什麼都沒有叫空,不是那個意思,這個不能錯會。它這個空是什麼?就是有當體它就是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在哪裡?你看到有,有當中它本體是空的,為什麼說它空的?因為它是幻化的。不是說沒有現相,有現相,但是現相是空的。我們可不能錯會,以為講到空,什麼現相都沒有了叫空,不是那個意思。是說我們看到所有一切現相是幻化相,不是真相,那是虛妄相。有沒有虛妄相?有虛妄相,但那個虛妄相不是真的,它當體是空的。你也得不到,你也捉摸不到,你也不能去佔有,它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裡面頻道很多,現在一百多台,每一台都有它的節目,形形色色,好的、不好的,都有。但是好的、不好的,電視節目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五花八門,形形色色,森羅萬象,非常多。你說這些現相有沒有?有,真有這個現相。但是現相它的真相是什麼?它的真相是空的,你也捉摸不到,你也得不到,它是幻化的,不是真的。正當我們在看電視,這些畫面出現的時候,電視頻道關掉了,沒有了,空,這個我們知道。但是正當我們看節目這些畫面,這些相出現的時候,正當出現的時候它還是空的,不是關掉才空,出現就是有,不是這個意思。所以《般若經》講,當你看到這個現相當中,你要看到它的真相,當體它是空的。是有這個現相,但是它的體是空的、是幻化的,用這樣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用我們的常識當中可以體會到一點,我們的常識可以理解的,用電視來比喻。我們看電視,也是有人事物、山河大地,我們再看看我們現實的世界,跟電視是一樣的。大家從這個地方去觀察、想一想,能夠體會得一些。你看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是不是跟電視裡面一樣?

  所以《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實六百卷《大般若經》,這四句統統講完了。你要會學,這四句抓住,你去觀,「應作如是觀」,你這樣去觀,你自性般若智慧就開了。你會用,佛法真的不用多。所以六百卷《大般若經》是詳細說,《心經》略說,簡略的說,簡略的說一展開就是詳細的。我們看到菩薩以幻化身見幻化者是菩薩真行化眾生。《般若經》,你教化眾生,我們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一定會有執著,執著什麼?有眾生所教化,我能夠教化眾生。《金剛經》講有我有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都具足了。四相它是一個對立的,真實相它是沒有的,這是從妄心出現的,才有對立,事實真相沒有對立,都是一體的。

  如果能夠悟入這個境界,這個世界就太平了。為什麼問題這麼多,現在看到世界問題這麼多?有我執。有我執就有自私自利,彼此都有自私自利就要爭,開始競爭,提升就鬥爭,再接下來就戰爭,戰爭的結果就是災難,就這樣。所以般若講到的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災難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有我執。為什麼有我執?不知道事實真相,我們都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世界都是幻化的,無常苦空,不是真的。所以佛法的教學教什麼?教看破。看破了,你看清楚事實真相就是看破,看破你自然就放下了。我們還放不下說看破,那個看破還沒有真看破。你真看破,你放下是很自然的,絲毫不勉強。我們現在為什麼放下這麼難?沒看破。為什麼沒看破?對事實真相了解不夠,聽說了,也同意,但是了解不夠深入。你深度的了解,你真的有看到事實真相,那些都是假的,你執著它幹什麼?我們又得不到。你關鍵不要去執著就天下太平,就沒事了,問題就出在執著。現在爭得要命,為什麼?執著。有我執就有自私自利,這是肯定有的。

  因此世間的聖賢,雖然沒有教我們斷我執,但是教我們要淡化。貪瞋痴慢,儒家講傲不可長。你有傲慢,與生俱來,因為你有我執,傲慢,六大煩惱,根本的煩惱都一定有。因為你有我執,就有這個煩惱,但是怎麼樣?你不要讓它一直增長,要給它控制在一個平衡點,不要讓它一直增長起來。所以我們中國老祖宗孔孟,包括老莊,這些教學都是平息我們眾生煩惱貪瞋痴的。它這個作用,在佛法講可以幫助我們伏惑,伏就是降伏我們煩惱的惑業,讓他這個煩惱不要發作,給它控制住,儒家、道家教學有這個功能。佛法是教我們,不但要伏還要斷,斷就沒有了,永遠就沒有了。第一個要斷見思惑,是最粗的,見思惑從我執來的,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乾淨,你就超越六道,證阿羅漢,不會在六道裡面再生死輪迴。我們修淨土,你只要能伏惑就能帶業往生。所以我們念佛人只要有伏惑的功夫,儒道是我們一個幫助,代替小乘佛法,幫助我們伏惑,惑伏住了,我們帶業往生就有把握,念佛功夫得力了。般若對我們也是幫助很大,我們現在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講可以帶業往生,但是你要具足信願行,第一個你要相信。我們來學佛、來念佛,這個信當然都有,不相信你不會來。

  昨天我們老和尚在台南極樂寺講《大經科註》,他老人家講,有一個同修給他提一個問題,這個同修說西方淨土他都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些他都相信,就是那個願他生不起來,生不起願生西方這個心,問他怎麼辦?老和尚勸他《無量壽經》會集本讀一千遍,願心就生起來了。為什麼讀一千遍願心能生起來?看破放下了。我們現在願心為什麼生不起來?沒看破,沒放下,還執著這個世界,不想離開娑婆的苦世界,所以那個願生不起來。如果這個世界的真相你看破了,真看破了,極樂世界那麼好,這個願自自然然它就生起來。所以《彌陀經》是講得比較簡單,《無量壽經》講得比較詳細。《無量壽經》讀了,就是讓我們生起信願之心,說明極樂世界它的依正莊嚴,講得詳細,《彌陀經》講得簡單。《無量壽經》把我們娑婆世界的真相也講得詳細,《彌陀經》講得簡單。《彌陀經》講「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一段就是《無量壽經》後面三十三到三十七品,五品經文解釋什麼叫五濁惡世。如果你沒有讀《無量壽經》,對這個概念不深,也不清楚。你去讀《無量壽經》,再回來讀《彌陀經》,讀到五濁惡世,什麼叫五濁惡世,你體會到這個世間苦、空、無常、無我,你什麼都得不到,在這個地方計較什麼?什麼都帶不走。極樂世界永恆不變的,為什麼不去?在這個虛妄的世界患得患失,沒有必要。所以看破自然就放下。但是講是這樣講,聽是這樣,還是放不下。雖然聽的時候也點頭,但是就是不行,這個就要般若智慧來幫助。所以佛為什麼《般若經》要講二十二年?這是關鍵,般若幫助我們看破放下的,幫助我們去觀照這個世間的真相。

  這一段講一切都是幻化的。我們讀經文要知道它的真實義,所以你這一段的經文,它的重點你掌握住了,你讀其他的這些細的,你就不會有什麼矛盾、什麼問題。如果你不能掌握這一段的主要宗旨,你讀這個經文,在這一句鑽來鑽去,可能會出現很多矛盾。怎麼非因又非果,又非不因果;又無生無滅,無縛解,沒有束縛也沒有解脫,肯定你就會很多矛盾出現,是不是這樣?如果你這樣讀經,就是六祖大師講的你被經轉了,你被經文轉了。讀經要怎麼讀?我要去轉經,不是被經轉。所以經義不能不明白。這個是講幻化,你只要抓住這一句,你讀這些就很容易明瞭,你不管怎麼講統是幻化的,這樣就對了。

  文字你想不通,不要去想,你愈想就問題愈多,想不通不要想,你就讀,自然你就悟了。前面不是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嗎?你讀不懂,不懂,你不可以去思,也不可以去議,你只要讀清楚、念清楚,不要念錯,恭恭敬敬的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它自然就現前。你不要刻意去想,去想又是打妄想,愈想愈複雜,愈想愈麻煩。不如不要讀經,去念阿彌陀佛還簡單一點,這個要幫助你的,反而增加你的麻煩,那不是錯了嗎?所以這個要會學。我們老和尚一生講經就是講這個,他天天講也是講這個。佛在經上講也是講這個,叫你不可思議,你偏偏要思要議,有什麼辦法?不懂那個要領。所以你懂這個要領就很容易了。

  所以這段講『十四般若波羅蜜,三忍』,這是講前面講的一段經文,『地地上中下三十忍,一切行藏,一切佛藏,不可思議』。講那麼多,它的歸結就是不可思議四個字。給你講不可思議,你偏偏要思又要議,不是自找麻煩嗎?所以這些聽得懂就懂,不懂你不要去刻意想。你要想就乾脆想阿彌陀佛,念多了你再看,你就懂了。這個一段就是講幻化。把這個重點講出來,我們讀一讀,就沒有問題了,你就很容易了,你就不會被這個經文文字轉了。

  因為都是幻化的,我們再用電視螢幕來做比喻。電視螢幕,你說它有沒有?你說沒有,沒有,它明明有那些現相,怎麼會沒有?你說有,有你得不到,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現在從電視再回頭來看我們現實的世界,世界有沒有?明明有這個世界,怎麼會沒有?有,但是怎麼樣?當下它是空的,為什麼它是空的?因為它是幻化的。幻化就是有生有滅的,凡是有生滅的、有變化的,佛就叫空。所以經典上講「苦、空、無常、無我」。我們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在這裡面起執著生煩惱,苦就來了。苦是自己迷惑造業受苦,是從迷惑來的;如果你覺悟,你就不造業,不造業苦就沒有了,是這樣的。你知道事實真相,你就不會去執著了,因為一切都是幻化的。所以我們懂這個懂個一點,你理解一分就有一分的自在。這個世間好也好,不好也好,反正都是幻化的,到最後都是一場空,不要去計較。

  不要去計較,菩薩為什麼還要教化眾生?你就不能執著空,因為眾生他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要去教化。為什麼要教化?眾生跟我是一體,眾生有苦就是我的苦,他的迷惑就是我的迷惑,所以我要教化眾生。教化眾生讓眾生個個都覺悟,這是合乎我們自性的。但是教化當中,你又不能執著有眾生可以教化,我可以教化眾生,那又執著了。你這樣執著,你教化眾生就會很累,教化眾生教到最後你會退轉,為什麼退轉?因為你有執著。所以小乘阿羅漢他教化眾生會退轉,因為小乘破四相,但是還沒有破四見。菩薩破四見,破了四見,他就不會退轉。所以遇到剛強難化的眾生很容易就退心,眾生難度,不要當菩薩了,不好度,教化眾生教到手軟,不想再教了,退心了。為什麼退心?因為有執著,有執著眾生可度,你就會退心。如果知道那些剛強難化也是假的。所以菩薩度眾生是度而無度,無度而度,教而無教,無教而教。天天在教,但是他不累,為什麼不累?他不執著,他知道是幻化的。所以古大德講,大作夢中佛事。大家都知道作夢是假的,知道是假的,不妨在夢中大作佛事,沒有妨礙,那就得大自在了。

  所以《般若經》,就是你不能執著有,但是也不能執著空。執著空,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反正空,飯也不要煮,衣服也不要洗,空,你這樣去體會,就大錯特錯了。所以佛在《金剛經》為什麼講後五百年?須菩提請問釋迦牟尼佛(他那個時代的人根性比較利,佛講《般若經》大家有那個條件能夠接受),後五百年,就是佛滅度二千五百年以後末法時期,那個時候眾生根性非常差,環境非常惡劣,到那個時候還有人能懂《金剛般若經》嗎?佛就給須菩提講,你不要這麼講,「莫作是說」,不要這麼講。他說後五百世,如果有人能夠持戒修福,他就能懂。佛為什麼這麼講?持戒修福就是先教他把執著空那個門把它塞死,因為著空比著有更麻煩。著有,他還會去煮飯、洗衣服;著空,他衣服也不洗、飯也不煮,我們沒得吃了,那很麻煩,造成社會大亂。

  所以佛講《金剛般若經》,示現給我們看的。像須菩提看出來了,佛示現得跟平常人一樣,也要去托缽。其實佛他不用吃飯的,但是示現跟凡夫一樣,每一天托缽。還要走路,不是請人家送到,除非你生病,可以人家送過來;別的比丘去托缽回來,分一些給你吃。如果你沒有生病,那是自己個人都要去托缽的,托缽要走很遠,而且走路都是打赤腳的。所以大家看看佛像,有沒有穿襪子?沒有,沒有穿襪子,都是打赤腳。所以有一次,我在三重打佛七,沒穿襪子,同修就給我糾正。我說我是學佛陀,你看佛陀都沒穿襪子。現在南傳佛教國家,出家人還是沒有穿襪子。我去泰國,我也要學出家人打赤腳,燙得快燙死我,真受不了。他們燙習慣了,腳底一層皮這麼厚,我一燙受不了,太燙了。所以持戒修福他就能夠入般若智慧。先把執著空那個門堵死,然後要去持戒、要去修福。修福就是你要做事,做事是修福,為眾生服務,為大家服務是修福。你不做,你就沒福報。然後你一面做,不執著有,那就是空相。所以佛知道眾生的毛病,先把你執著空先給它堵死,這樣就很容易入進去。你不執著空,在這個有上面,你再把這個有的執著放下,你般若智慧就現前了。要從持戒修福做起,你不持戒修福,你一天到晚要學空,空不了。

  所以印光祖師講,有一些學禪、學般若的,說「言時句句皆空,行時步步著有」。他說講的時候每一句都是空,做的時候每一步都是有,都很計較的,一點都不讓人的,步步著有。言時句句皆空,行時步步著有,這個就是他沒有持戒修福然後去學般若,就會學成這個樣子。所以你要持戒修福,一面做事。你看六祖是祖師,他是得衣缽的祖師,還要去碓房舂米。我們是什麼?我們坐在那邊,人家煮好好給我們吃,我們有多大福報,開不了智慧的,你沒有福報。所以福慧雙修,修福要在前面。所以佛講持戒修福,你般若智慧才會開。這個不能搞錯。

  所以以幻化身來教化幻化的眾生,教化就是修福。教化眾生也很辛苦,但是如果你知道都是幻化,你就不累了,你不放在心上,不執著了。如果你有執著就很累,就很辛苦,就很容易退轉。所以這個《般若經》的重要。這段經文的大意就是給我們講「所化眾生相」,一切都是幻化,空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一段。下面一段是講「能化如幻」,這段是講「所化如幻」,你所教化的眾生,他是如幻如化的,像電視上看的畫面一樣,你看現實世界也是一樣。能化的就是佛三寶,這個也是如幻。我們下一次再跟大家來學習,因為我這個是找空檔來講的,平常都已經有安排法師來習講。所以下次的空檔是十二月九號到十一號,下次的空檔。老和尚十二月四號上來台北,我要去陪他幾天。他八號走,他八號回香港,送他老人家回香港。九號晚上,我們同一個時間,再一起來學習下面這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