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中心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四五OO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10/6/2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3-0017
諸位學長,大家上午好!我剛剛發現我拿的筆記本拿錯了,這個叫「事勿忙,忙多錯」。我是要拿那本五倫的,拿成《建立理智的人生觀》這個書了。所以處處都是道場,心一急躁了,眼前可以看到的東西都忘了。
我記得有一次在澳洲,剛好有一位老師,他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結果他上台去的時候也是拿錯資料。我那個時候是做講師的侍者,我看到他表情有點尷尬,我就知道他的意思,我趕緊跑到他的寢室,幫他拿過來。那時候看人都覺得很輕鬆,「他怎麼這麼不小心?」其實自己也常犯。昨天還跟大家講到,「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這個道理都是向外看,都看別人有沒有慌張,沒有看自己有沒有慌張。不過人生都會有變化球,當拿的本子不同的時候,你最好能裝著沒事,因為我們今天是自家人,我就跟大家坦白從寬。但是你假如是跟社會大眾,人家第一次見你,可不能這麼幹。
這幾天跟大家談的是「父慈子孝」,這是五倫關係,我們常說五倫關係從父子有親這個原點,推展到對一切親人的親愛,到對一切家族、鄰里鄉黨,以至於社會大眾,推演到「凡是人,皆須愛」。孩子這個天性能夠終身保持,一定跟他的家庭教育很有關係。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非常重要。以前為人父母者都有一個態度,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給孩子做最好的影響。我們思考,父母是孩子最親愛的人,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人,假如父母都不和諧,他能相信人與人能夠和諧嗎?這是一個我們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假如他的父母之間彼此都沒有安全感,我們想一想,這個孩子能學到安全感,能學到恩義、道義嗎?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很難相信別人,在人格上有一些缺憾,有一些負面的態度、情緒,都跟他父母的夫妻相處有一定的關係。
所以真正愛護孩子,絕對要把夫妻的和諧帶給孩子,給他好的人與人相處的影響。那天我們聽仉紅梅老師提到說,她結婚這麼多年,對她的先生是完全的信任,對王貴清老師沒有絲毫的懷疑。大家想一想,孩子能不能感覺到?可以。我的母親對我父親也是這樣的態度,沒有絲毫的懷疑。有一次,剛好有一封信,那個信裡面就是寫,「你到哪個旅社,跟某某女子的情況都被我們拍下來了,你得要付多少錢,我才把這個錄像還給你」。大家有沒有拿過這種信?沒聽過嗎?(聽眾答:有聽過。)我還接了好幾次了。還有一次接起來的時候,是我爸爸接的,我爸爸一接,他說,「爸,我出車禍了!」然後就講半天,講了好幾句話。我爸就看著我說,「我兒子在家」。
現在社會當中欺詐的事情太多了,但是,欺詐的根本問題在哪裡,怎麼化解?我們現在要看家庭問題、要看社會問題,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很多,但是我們懂不懂得怎麼去化解,而且是從根本解決?所以為什麼不能不讀經,經典才能找到根本問題。《管子》講到:「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於匱不足;匱不足之所生,生於侈;侈之所生,生於毋度。故曰: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其實我們看這個國字,治國跟治家的原理一樣,也跟治天下一樣。所以我們只要看到「國」、「家」,都可以推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相通的。我們看國侈,一個國家奢侈的風氣起來了,大家消耗就很大,消耗大了就貧窮,貧窮又想奢侈,又想要虛榮,他怎麼辦?動歪腦筋,不老實。想要揮霍,又想要不勞而獲,就開始民貧。貧窮又想要享受,他就開始設計騙人,奸智生、邪巧作。奸巧之所生,生於什麼?他覺得他不足,他虛榮心一直沒有辦法下來。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賺錢能力,都想要開跑車、住大房子,那個虛榮心沒有辦法掌控。所以匱不足之所生,生於侈。侈之所生,生於從小就大手大腳的花錢,沒有去管父母、家裡的狀況。所以奢侈、揮霍無度,才是整個社會奸巧的根源所在。
大家想一想,三十年前有這些事嗎?都沒有。你說一個人的無度從哪裡開始的?還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社會的安定,絕對跟家教息息相關。我們從這裡就感覺到「家人卦」裡面提到的,「正家而天下定矣」。為什麼夫妻結合要拜天地?也有道理,攸關天下的安危。所以一個家也好,一個國也好,一定要開始什麼?量入為出。這個是我們幾千年來不變的道理,「勤儉為持家之本」。不知道這幾十年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先享受,後付款(貸款)。在五十年前,一個人沒錢,還買好的車子、好的房子,人家會怎麼樣?「無恥,沒錢就沒錢了,還借錢」,「這麼沒志氣,還享受」。但是問題來了,等他享受之後,欲似深淵,他想更好。所以反而是那個真的很有錢的都穿得不怎麼樣,沒錢的都要裝闊。這個也是我爸爸見到的,他一輩子都在銀行,他說那個跑車開愈好的,常常都是趕在銀行要關門前衝過來。在台灣的銀行是三點半關門,他假如跳票,他信用就沒了,台灣的說法叫「趕三點半」,就是那些衝去銀行付錢的人,看起來很風光,事實上欠一大筆債。而且我們看,現在這個毋度都是誰在毋度?沒賺錢的人在毋度。你說這個社會再不扭轉回來勤儉的正道,這個社會沒有未來了。你說信用卡,大學生一個人拿幾張?好幾張。他怎麼能節制?所以審度量,量入為出。從這裡,真正懂的父母,要藏富教子,再有錢都不能給孩子知道,不然他就覺得「我們家有錢,花!」「富二代」,這是大陸的名詞,很有錢的企業家的第二代叫富二代,他們的概念裡面都覺得,「我爸爸媽媽的錢就應該是我的錢」。
我這次回去聽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節目就找了富二代,幫他們找女朋友(我說這個節目也真是夠無聊的,有錢人你就幫他找女朋友)。那個節目當中,四個男孩,差不多二十歲上下,就叫他們用頭去撞西瓜,這個都是去當小丑。前面兩個就真的把它撞破了,第三個說:「我今天不是為了要撞給那個女孩子看,我是要證明我的頭是可以把它撞破的。」這個還有點志氣,不諂媚。第四個年輕人上去了,沒有撞,直接從口袋裡拿出一萬塊錢放在桌上:「各位觀眾,誰上來把這個西瓜撞破,這一萬塊就是他的。」那個當下,底下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女子,受不了,就在台下罵他了,她說:「現在雲南在旱災,南部在水災,多少人連吃飯都沒有了,你還拿一萬塊錢在這裡耍,你不去救濟最貧困的人!」這社會還是有公義的。有個三十幾歲的男人跑上來就要揍他,他那個氣焰實在是受不了了。但是說實在的,誰教過他?不都是寵壞了嗎?這些現象,很多社會現象都是息息相關的。之前跟大家講到,現在很多幼兒園、小學前面,每一所學校都有警察巡邏。因為去傷害孩子的情況,短短幾天好幾起。
孔子在《論語》裡面講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大家都沒錢。三、五十年前的社會,大家都沒什麼錢,互相幫忙,很有人情味。現在貧富差距太大了,人心不平,有錢的人太傲慢、狂妄。所以教育太重要了。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大家記不記得,看「孔子傳」,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這樣已經算不錯的人了,可以再更好,「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他雖然貧窮,他精神生活很充實,他良心都過得去,每天盡他的本分,他吃、睡很安穩。富而好禮,有錢的人對人恭敬,對人有愛心,去幫助別人,樂善好施。要貧而樂,富而好禮,一定要透過教化。確確實實,這些勤儉的道理沒有教化,沒有宣揚開來,很多社會的、家庭的亂象就出來了。但是教育就像治病一樣,要禁於未發,真正發生了,要再來調整,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了。但不容易我們也得做,所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所以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泰就是擺闊,打腫臉充胖子的態度),為治國最要緊的事情。現在一旦金融出問題了,就又拿著幾百億、幾千億、幾兆又投下去,能填平嗎?假如不從勤儉去真正解決,填不平的。現在的思惟都是症狀解,不是從根本去解決。
夫妻的人生態度,包含互相信任、互相感恩、治家勤儉,這些應該夫妻都要有這個共識才行。我們常說「緣分成熟」,夫妻的結合攸關家庭、家族以及未來社會的安定,這個是大事,要很謹慎。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是從女子的角度講。從男子的角度,娶一個好媳婦可以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媳婦,會敗幾代?不是三代,是一敗塗地,敗下去就拉不起來了。所以擇偶是重要的。而且,在祭祀祖宗的時候,「參差荇菜」,荇菜就是祭祖用的一種植物,都是媳婦去摘,媳婦去祭祀。很有味道,因為一個好的媳婦去祭祀祖先,祖先很高興,「娶到這麼賢德的女子,我的家道要興旺起來了」。所以您看祭祀裡面,誰去做這個動作,都有深遠的意義。所以擇偶,是人生的大事。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以前擇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在是自由戀愛。
當然,我們傳統文化還得要與時俱進,「教人以善勿過高」,你現在叫年輕人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肯不肯?這個也不只是子女的問題,父母也有問題。以前的父母有智慧去判斷人,現在傳統文化斷了好幾代,有的父母也很愛錢,他考慮也沒那麼深遠。所以教化太重要了,要當父母的人也都要明理才行。但是以客觀來講,父母畢竟已經在這個世間所見所聞都四、五十年了,一定比孩子有更多的人生經驗來做判斷。所以,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離婚的,為人夫、為人妻,他的腦海裡就沒有離婚兩個字,就是怎麼樣去克服、怎麼樣去突破。現在的狀況,好像覺得離婚很正常,這個時候,人一遇到事情,他很容易就退縮,很容易就指責,就比較容易離婚了。
我們「德育故事」裡面也好幾個例子都說到「輕合」,很輕率的結合,很容易就分離。所以夫妻的結合也要「慎於始」,都要謹慎的態度。要慎於始,首先要判斷的是,你找的對象能不能跟你終生扶持、互相成就、互相信任、互相感恩,得要看清楚這點,就是兩個人的價值觀是相合的。假如兩個人的思想價值觀差異很大,要能走一輩子相當不容易。我曾經也問過一個女士,「這個人不孝順,妳要不要嫁給他?」她說,「要!」我說,「妳為什麼嫁給他?」她說,「我要救他」。她也不容易,不知道她是不是有聽過「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我們要理解,人生,人與人之間,我們想去改變別人,也要對方願意接受,你才能給他好的引導;他不願意接受,你也勉強不來。今天我們說「我要去救他」,你首先要具備一個條件,什麼條件?他這輩子都不願意改,妳都不生氣,妳可以救。我們要去接一個緣,總要看看自己的功夫夠不夠,不然「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假如不行,那我們還是找整個思想價值觀相合的對象,這個叫「門當戶對」。這個門當戶對絕對不是現在的,在那比財富有多少,這個都已經比較偏掉了。最重要的還是兩邊的思想觀念跟家風。以前的父母都是這麼找的。
現在自己找,那得要有判斷力。現在男女交往的過程,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結婚。最後相愛、結婚,代表結了婚之後要終生愛對方。真愛是不會變的,是沒有條件的,才是真愛,不然叫利害。我們都一起唱過一首歌,「愛的真諦」,最後說「愛是永不止息」,不會變的,很有耐性。我們看到現在很多男女戀愛,一段時間之後就互相折磨,有的還互相傷害,那個叫欲,不是愛了。孔子給我們很重要的判斷,「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喜歡他的時候什麼都好,對他有看法了,他就什麼都不好。我們以這樣的態度面對人生,是迷惑顛倒的人,那都是好惡、自私自利的人。不只對另外一半應該是那種耐心真誠不變,對五倫關係都是這樣。假如我們對領導、對朋友,看他哪裡不好,我們就看不到他的優點,不能欣賞他,不能感激他的付出了,全部都是落在「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當然沒那麼重,說咒他死,可是那個嫌棄、對立、指責、批判,一下就上來了,記不得他的好,記不得他的付出了。《大學》裡這句話是很深刻的,心有所好樂,不得其正;心有所忿懥,不得其正。心不正,就不是真心真愛了。所以我們今天要愛人,首先要自愛,人要自愛,不能隨著自己的習氣去生活,去處事。
真愛,我們看這個愛字,是用心去感受,是個愛字,用心去感受對方的心情,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沒有「我一定要怎麼樣」,那個就是控制了;沒有「我討厭、我不舒服」,那個是我瞋;沒有「我看不順眼」,沒有「我覺得他很差勁」,那個是我慢。我們自己做了貪瞋痴慢的奴隸,怎麼自愛,又怎麼去愛人?愛的感覺應該是溫暖的,因為為人想,他一感覺到了,覺得很貼心,很被理解、很被信任,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我們要能判斷。愛的言語是正直的,這個正直當中還包含規勸,不是盡講好聽話。男女之間相處如此,包含君臣關係也是這樣。下屬從頭至尾都只給你講好聽的,這個也有問題。因為他是下屬,他在第一線,很自然會看到一些情況,怎麼沒有給我們反映?那就是投其所好了。很可能沒有到諂媚的情況,但是在心態上也不夠正直,也有患得患失之心。為什麼?無欲則剛,只講好聽的,問題都不敢講,那我們當臣子的在心態上就有不妥當的地方。尤其我們弘揚傳統文化,我們是為老百姓負責任,我們是為整個民族文化承傳負責任,我們不是要給誰聽了高興、歡喜。所以這個無欲則剛很重要。
在南京有一位企業家,李慕松總裁,他在用重要的經理、幹部的時候,他問的一個問題我們非常感佩。他培養出來現在接他班的,好像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年輕人,年紀不大,好像大我幾歲而已,顧建党總裁。應該是跟我一樣大,慚愧慚愧,人家同齡,就扛起整個菲尼克斯這個大家庭,才三十八歲,實歲是三十七歲(我再計較一歲回來)。能夠培養一個三十七歲的年輕人(我再年輕一下),扛起一個這麼大的企業,在他們那個行業是全球NO.1(第一)。而且還是負責亞太地區,那算是它整個營業最好的地方,那不簡單。李總不簡單,在顧總升主管的時候,問他一句話,「在公司這一段期間,你曾經向我提出我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請這個下屬講,假如一條都沒有,那就不妥當了,怎麼可能這麼多年來,領導連一個地方都不需要提醒?不可能。所以愛的言語是正直的。
愛的心地是無私的。今天他假如只愛你,其他的人他都不愛,這個愛是有問題的,是有目的的,是有欲求的,才是這個樣子。比方說女朋友要回去看爸爸媽媽,這個男朋友就說:「妳不要離開我,妳今天就陪我了,妳走了我都吃不下飯。」我太久沒講這個主題了。剛好有一次跟大學生講這個主題,「和諧的兩性關係」,講了三個小時。所以愛的心地是無私的,要觀察他對家人、對朋友是不是都是很關心、很愛護的。現在的人為什麼婚姻都判斷不了好的對象?因為現在的方式就是錯誤的。男女一認識,都是兩個人出去約會,連個觀察的機會都沒有。真正聰明的女孩子,什麼事情要成就,要記住,低姿態、不動聲色,這樣才看得清楚。一有愛慕之情,人都是愛慕之情起來了,就把最好的表現出來,缺點就看不到了。反而先不動聲色,默默的觀察,容易看得出來一個人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厚道、是不是有愛心,才容易看得出來。這個是可以觀察愛的心地是無私的。
愛的行為是成全的。對方有什麼好的想法、好的理念,盡心盡力去成全他、去協助他。有一位丈夫就跟他太太講,「我的妹妹在夏威夷生活非常困難(他們夫妻住在深圳),能不能把我們這兩年的積蓄寄過去幫助妹妹?」兩年的積蓄容不容易?也是不容易的,尤其夫妻都年輕,一開始創業,積攢財富也是不容易才積了兩年。結果太太聽到先生對妹妹的這一分愛護,馬上就跟她先生講:「這麼做太好了!媽媽也會很高興。」接著他太太說:「我去幫你匯給妹妹。」大家想想,當下她的先生是什麼感受?可能一開始問的時候還有點忐忑不安,不知道太太會不會反對。太太不只沒有反對,而且支持,還主動的親自去匯給妹妹。我相信她先生那個感動會感動多久?一輩子都不會忘。把太太這一分成全時時記在心上,那夫妻就連心了,夫妻一條心,黃土就變成金,哪有他們的整個家庭、事業不愈來愈好的道理?所以這個太太去做,真的是體恤到對方的心情。假如說「好吧」,這一句「好吧」跟「我去匯」一不一樣?包含你太太說,「今天買點水果回去看我爸爸媽媽」。你說「好」,跟「我去買,我來拿!」親手拿給岳父岳母,一不一樣?不一樣,不只你太太的感受不一樣,你岳父岳母也不一樣。到家裡了,你這個當女婿的人跟太太一進門,兩手空空,都是你太太提在那裡。然後你一句招呼也沒打,坐在椅子那邊看。太太把那個禮物敬上,「爸,媽」,你岳父岳母還得看看你的臉色怎麼樣。所以心地柔軟、體恤,可能每天都有很多的感動都在這裡。包含夫妻回家看公公婆婆,那個東西就媳婦拿,老人家更高興。所以叫「兒子孝不如媳婦孝」,兒子孝,媳婦冷淡,父母心上還是有顆石頭。有一次在醫院裡面,一位女子帶著她的公公去看病,公公的情況她就非常仔細的,還拿著一本在記,問了醫生很多問題,邊問邊記。這個醫生就很感動,「老爺爺,你真有福氣,有這麼好的女兒」。這個老爺爺就笑得很開心,「她是我媳婦」。兒子孝不如媳婦孝,從這裡可以感覺得出來。
所以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時時成全對方的善良、對方的德行,成全對方的孝心,成全對方的家庭。但是那顆心是無求的去成全,假如這個協助、這個付出記在心上了,那人就傲慢起來了。「我那小舅子要不是我幫他,他哪有今天?」這種話出來,親人彼此之間氣氛就不一樣了,就不和暢了。這樣子,接受我們幫助的親人有負擔,甚至於是他的父母也都有負擔,好像變成欠我們一個人情。所以施恩不求報。當家裡人說,「都是因為你幫我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不能再講,你再講我生氣了!」你看這種話,聽起來讓人家覺得挺舒服,不分彼此。我們的心不柔軟,我們一有錢、一有地位,學歷一高了,無形當中那個傲慢會壓到身邊的人,自己還不知道。有一個企業家,他學了傳統文化之後就反思,他說:「我是我們兄弟姐妹當中錢賺最多的,所以父母親都誇我,我也覺得聽了挺自然的。我又是拿最多錢回家裡去的。」所以當父母在誇他的時候,他也笑一笑,也沒任何其他的回應。但是他沒有發現,當父母在誇他的時候,其他的兄弟姐妹頭都是低下去的。人有「我很厲害」、「我傲慢」,就體恤不到別人的感受了。
所以人要禮讓、忍讓、謙讓,尤其兄弟、家人相處要謙讓。人一謙虛、謙讓,就能給別人留餘地。我們之前有沒有跟大家談過人與人相處,禮讓、忍讓、謙讓?禮讓,因為禮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就像前兩天仉老師講到的,夫妻相處也要禮敬、要恭敬。對先生不恭敬,甚至於還在孩子面前罵先生,那就麻煩了。禮讓,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包含問候,在公司加班比較晚回來,趕緊打個電話,不要讓太太在那裡等半天。體恤她,「妳煮飯辛苦了,我什麼時候才能到,妳先吃」,這都是禮。幫忙拿鞋子,這些禮敬的態度,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我們禮敬他人了,人家也禮敬我們。忍讓,就是能忍住脾氣,忍讓就是化干戈、怒氣於無形。
我們看很多家族的親人之間都有好幾年不說話的,甚至於是自己親姐姐、親兄弟姐妹都有可能,這就是不能忍住脾氣。能忍住了,化干戈、怒氣於無形。因為今天一個人發怒了,他無理,我們也忍不住了,就衝突起來。假如他不對,他發脾氣了,我們能忍下來,事情過了,大家一冷靜,他會生慚愧心,這差別很大。「忍一時風平浪靜」,不能忍,整個關係可能就破壞掉了。所以,忍讓保持了彼此的關係、交情。而且保持好彼此的親人關係,甚至朋友關係。不只是彼此的關係,為什麼?親人之間牽動的是整個家族。我們跟親人衝突了,那個事件可能就變成我們父母心上的石頭壓著,整個家族的人什麼時候講話,還得要顧及到不要講到那個禁忌、那個敏感。你說一個人的情緒搞得整個家族都在那裡罣礙這個事情,甚至還得要避諱這個事情,那整個家庭怎麼和暢?所以要想著不要亂發脾氣,形成彼此的衝突、對立之後,影響的人會非常多。
再來是謙讓,謙讓是給別人留餘地。人一傲慢起來,好像就是我們高人家低、我們尊人家卑,就給人很不舒服了。謙讓的人給人留餘地,成為受歡迎的人,成為會設身處地的人。其實傲慢這個東西是很微妙的,人傲慢一起來了,就只想著「我多好」,「我給了人什麼」,別人曾經給我們的付出都忘記了。所以傲慢會讓自己無限的膨脹,就把別人縮小,把別人的恩都記不得了。有一個企業家,他學傳統文化,覺得孝悌很重要。孝悌「為仁之本與」,孝悌沒有真正發出來,說愛人,可能都不是很真實。他自己就想到,他弟弟賺的錢都沒有他多,可是他就反思,「我到底有沒有真正去愛護我的弟弟?」他想到這裡,覺得不足了。因為他弟弟給他借錢,他都記得很清楚,「給我借了多少錢,還沒還我」。可是他自己常常捐款,幾萬、幾十萬捐出去給公益團體,可是對他的弟弟卻是錙銖必較。他發覺這個心態不對了,無形當中好像覺得,「我很有錢,你們沒出息,應該還我的」。所以人傲慢的時候,真的有時候體恤不到這些部分。他突然想到的是,他這幾年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出來打拼,創立這些事業,都是他的弟弟盡心盡力照顧他的爸爸媽媽,他忽略了這個部分。
所以後來聽完課,他回去之後就去找他弟弟了。他說,「弟,那些錢你就不用還我了。這幾年多虧了你照顧爸爸媽媽,讓我都沒有後顧之憂,真是很感謝你!」他發自真誠給他弟弟講,他弟弟當場就哭出來,流眼淚了。你說兄弟之間,內心裡面有沒有一些疙瘩跟情緒在?那不是弟弟的問題,是我們的心境已經有高下、已經有傲慢了,又看不到對方的付出,又沒有給對方肯定、鼓勵,眼神當中可能都是挑剔。所以他一真誠,他弟弟內心那些情緒就整個釋放出來了。他進一步,看他弟弟還缺一些錢買房子,他還幫他去張羅這些事情,最後他母親是最欣慰的、最安慰的。父母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兄弟姐妹一條心。所以我們常常去體恤身邊人的心。
另外一個企業家,他的小舅子到他的公司去上班。他每次回到岳父岳母那裡,岳父岳母就給他講:「我這個女婿真能幹,我這個兒子真沒出息,還給你添麻煩。」他說他以前聽這一段的時候,心裡都想,「對對,給我添了不少麻煩」。其實我們想一想,岳父岳母在講這個話的時候好不好受?他旁邊的小舅子怎麼樣?更難受。愛的行為是成全的,而不是一種要求,不是一種標榜,「你看我都做這麼多了」。所以他心境一轉,再回去,他的岳父一跟他講「你很能幹,我這個兒子不成才」,他轉成跟他岳父講,他說,「爸爸,是我不好,我沒有好好把小舅子帶好,是我的責任,我不對」。他的岳父聽到他這麼講,都愣住了,接著表情就放鬆多了。我們想一想,他這樣的言語傳到他小舅子那裡,他小舅子是什麼感覺?本來都是聽著父親批評他自己,他是愈來愈沒自信。愈來愈沒自信還好,假如生起來「有什麼了不起」,就埋怨他的姐夫了。但是姐夫這麼一講,並沒有說「都是我給你機會,都是我給你錢」,不是擺這種態勢,反而是覺得「這些做的都是應該的,我還有太多沒做好」。這種反省,很可能就讓他的小舅子良心發現了,「都幫了我這麼多忙,姐夫還這麼自責,我不能糟蹋他對我的用心」。人羞恥心一起來,他潛力就出來了,奮發向上。
所以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改變,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心境的轉變。境界不能變,不能怪境界,是我們的心沒有變。我們跟大家比喻到,人生就像照鏡子一樣,鏡子照出來,就好像是我們遇到的境界、景象。境界是笑,對我們是笑臉,因為我們是笑的;境界是對我們吼,因為我們是對著鏡子吼的。所以現在遇到的種種障礙,我們反求諸己,「是不是我的心態造成了這個對立,造成了這個衝突?」
剛剛跟大家交流到的,怎麼去判斷是不是真愛。愛的感覺是溫暖的,而不是痛苦的,言語正直,心地無私,行為是成全的。而且都是要經過很自然的軌跡,從相識、相知、相惜、相愛到結婚。在這個相知、相惜、相愛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就是彼此真正了解價值觀相不相同。價值觀不相同,你結合在一起,一個要向東,一個要向西,就痛苦了。所以價值觀不同,不用做夫妻,可以做朋友,何必要強求?結合之後,夫妻有共識,「至要莫若教子」。夫妻的共識,這一生最重要的,上,孝順父母;中,和諧整個家族,比方妯娌關係、親人之間的關係;下,教育好下一代。彼此都有這個共識,當然心地無私,丈夫不只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順岳父岳母。所以女婿有另外一個稱法,叫做「半子」。我們爽快一點,當個「全子」,全部的全,盡心盡力去做。其實這個也是深明夫妻一體的精神。
但是現在,教育孩子沒有擺在重要的位置,往往都是沒有建立好共識。沒有把孩子教育好,夫妻到了中年以後,光是擔憂孩子,真的是白髮蒼蒼,擔憂害怕的事太多了。現在孩子很多教育現況,夫妻都沒有照顧孩子,都「忙、盲、茫」,孩子可能一下課又到安親班去,所以現在是代理父母、補習班、保姆、電視、電腦、手機,這個就沒有把最重要的教子建立好共識。台灣現在的情況,保姆好像有印尼的、有泰國的、有菲律賓的,看起來是有錢可以請保姆,事實上這些保姆連國語都講不清楚,那孩子的語言基礎怎麼會好?再來,保姆照顧孩子,是以什麼狀態照顧孩子?侍候主子、侍候皇帝,怎麼樣都要順著他,這個孩子就驕寵了,反而下一代教不好。
所以夫妻結合了,價值觀溝通好。有一點很重要,「夫婦有別」,分工合作,不分彼此,是互相感激、互相疼惜,不計較。但是工作還是要分工的,「別」,男主外、女主內。當然現在夫妻都工作的情況是比較多的,當然最理想的狀況,太太能夠全心照顧家庭。其實要把老人照顧好,把家安頓好,又把孩子教育好,說實在的,時間夠不夠?我自己住在海口的時候,光是打掃,把這個家弄得乾淨一點,我都覺得要相當的功夫。所以自己幹了以後才知道當媽媽真不容易,這叫習勞才知感恩。我記得我在海口的時候,在那裡拖地、洗衣服,最常想起的一首歌,叫「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所以照顧家庭,真的女子柔軟,能夠和樂一個家。縱使太太有工作,絕對不要忙到連照顧家裡都沒有,那下一代、整個家庭的身心健康就不能保證了。當然,假如太太已經有工作,又得照顧家庭,當先生的一定要體恤太太的辛苦,能分擔多少就要多分擔多少。而且,真的先生主動分擔家裡的很多工作,能體恤太太,太太的心情就會很安慰、很愉快。而且夫妻一起幫忙,一起收拾家裡的工作,互相支持,做起來就比較不累。今天假如太太也上班,先生也上班,先生一回家,那個態勢就是,「我是太上皇」,就在那看,啥也不管,妳做妳累歸妳累,吃的飯、喝的茶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於茶端過來,「放那就好了」,還這種態勢,那太太幹起活來一定是很不舒服的。我們能時時看到付出,能肯定、能珍惜,又能夠去協助,就不會感覺累了。所以夫妻之間互相體恤,總想著「我能多做些什麼?」而不去計較。
有一個先生剛好聽我們講座裡面講,「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他聽了以後就回去跟他太太講:「太太,妳辛苦了!」他太太正在煮飯,看到他在門口這麼講,接著就說:「知道辛苦還不進來幫忙!」結果這個先生就愣在那裡,他說:「蔡老師沒有這麼講。」所以我們說心態是根本,心態不對了,《弟子規》也沒用。當老師的拿個《弟子規》回到學校去變警察,在那裡站哨,「步從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錯!」孩子看到他都緊張。他要先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好話一句,那是發自內心感激太太的付出,才講得出那種話。既然是這種心境了,當聽到太太說「來幫忙」,歡歡喜喜就來幫忙了。所以是想要好吃懶做,什麼都不幹,才講那句話,那叫自私。夫婦共同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經濟、教育孩子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的這些原理原則,我們視每個家庭不同的情況。但是只要夫妻彼此真正是一體,不分、不計較、多付出,一定可以把家治理得好。
夫妻相處當中,德行是重要的。「德者本也」,所以夫婦有別裡面強調夫義婦順、夫義婦德。夫義裡面,男子怎麼樣才能展現一種恩義、情義、道義的態度?首先,男子的定位,男子是一家的天,男為天、女為地,夫為天、妻為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男人就是要有那種自強不息、泰山崩於前不改於色的氣概。真的,我整個成長過程當中,到懂事,好像沒看過爸爸那種皺著眉頭,在那裡唉聲嘆氣,一次都沒有看過。現在長大了才知道,其實都有很多事,但父親承擔、不埋怨、不退縮、不消極。孩子會有這些退縮、消極,跟父親很有關係。一家的天、棟梁,家裡的棟梁。所以男人要說話算話,而且說了就要做到。假如你當父親的人,說了話都沒做到,家庭的威信就沒有了。不只對太太,對孩子都是這樣。現在的孩子,有一個調查很有意思,對父母的感受,小朋友頻率最高的第一個答案就是「說話不算話」。那麻煩了,連對父母都覺得說的話不算數,他以後怎麼相信別人?所以男人一定要有這個氣概,說話要算話,要做到。
再來,要定位自己是丈夫,是可以依靠的。一般現在丈夫有三種狀況,王善人提到,暴夫、懦夫,還有丈夫,這三種。暴夫就是脾氣非常暴躁,罵人、打人,這個家就被他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懦夫就是沒有擔當,躲女人後面去,扛不起這個天。我們是要做丈夫,可以依靠,而且還要領妻成道,當妻子的表率,這樣才是丈夫的樣子,重視恩義、情義、道義。男子的特質,我們之前也跟大家提過的,剛正。這個剛,無欲則剛,任何事不能誘惑他,任何事不會讓他生氣,很有修養,這個才是剛。而且人家誤會他了,他都不反駁。遇到家裡有什麼,孩子有什麼錯了,他不指責,還反省他自己,這個才是剛的態度。女子的定位、女子的角色,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我們常講,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國家的下一代都是靠母親,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妻子,期許自己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中和家人,下能夠教育好下一代,這個都是很重要的定位,怎麼對上,怎麼對平輩,怎麼對下一代。而且,對丈夫是要助夫成德的態度。助夫成德,首先當然自己的德行要很好,我們仉老師這幾節課一直強調的,婦德、婦言、婦功、婦容。這是夫義婦德,夫妻彼此對自己的自我期許。
當然,這些其實都可以經由我們自己對於人生很多寶貴的體會,都可以再把它整理,成為自己往後跟大眾交流的綱領、資料。當然也從我們自己在看書當中又有好的領會,都可以再加進來,這樣供養給大眾。
早上這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