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要報佛恩、要報眾生恩 (第六一三集) 檔名:29-519-0613
成就之後,要報佛恩、要報眾生恩,怎麼報?「遊步十方,行權方便。此二句初讚大士之權德」,這些菩薩們善巧方便。「遊步是遊行與遊化之義」,遊行是尋師訪道,自己還沒有成就的時候,哪個地方有高人、有大德去親近,向他請教,這是遊行。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十九歲離開家,那就是遊行、去參學,到三十歲參學十二年,印度宗教裡面的高僧大德,學術界裡面的高人都親近過,德行、學問成就了。雖成就,問題沒解決,在一般人他就停止在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他不甘心、他不情願,他在恆河邊上畢缽羅樹下,現在叫菩提樹,在那個地方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也放下,入更深的禪定,以前所學的四禪八定,這再入更深的禪定,終於成就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三十歲。見性之後,見性就成佛了,就不是遊行,那是遊化,化是教化眾生,自己成就之後,一定要成就別人。成就自己是為什麼?是為了教化別人。也就是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要落實,不能說話不算話。十方,他老人家一生確實是遊化,沒有一定的住所,可是學生對他佩服到極處,他到哪裡學生跟到哪裡。跟他這些學生人數不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麼大一個團體。晚上休息在樹林底下,每個人找棵大樹,在樹下打坐入定休息。白天也在樹林裡面講經教學,只是白天還有一堂功課,要出去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輩子過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教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他做到了,做出榜樣給我們看。真的是萬緣放下,心裡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才能成就。
節錄自:02-039-0101淨土大經解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