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遠離妄想能取之心  (第七O一集)  檔名:29-519-0701

  「此離所取」,真搞清楚、搞明白,取就是佔有,控制、佔有這個念頭沒有了,於一切法裡頭沒有控制、沒有佔有,包括對自己身體,這個很重要。因為我要佔有這個身體,我要擁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就會生病,為什麼?你這個心不正常,你這個心是妄心。佛菩薩沒有這個心,無我,沒有我,所以他的身體是自然的。他這個身體是跟法性相應的,跟法相相應的,所以他永遠不衰、永遠不老,它道理就在此地。「遠離妄想能取之心」,就是他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故曰無願」。無願不是不幹事,什麼事都幹。你看釋迦牟尼佛,以他為例子,他出生在這個世間,為我們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樂此不疲,但他一生當中,他沒有妄想、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就叫做無願;無願不是不工作,工作,非常勤苦。所以說是,作而無作就叫無願,也叫無作。相而無相,不著相,知道這個相是幻相,面對一切境界,對人、對事、對物要怎麼做?要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雖做到了,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叫無相。小乘的麻煩在哪裡?小乘他真的落空,他不做,他無願他真的不做,真的不想,真的不做,所以他落在空裡頭,這叫住偏真涅槃。那個偏真涅槃裡什麼快樂?清淨,清淨無為,他去享受那個東西去了。不過佛在經上講,他享受久了,他慢慢會覺悟,要多久?兩萬大劫。辟支佛比他聰明,辟支佛一萬大劫就回頭,阿羅漢要兩萬大劫迴小向大,跟菩薩走了,他也能在相裡頭不著相,在做裡頭不執著做,這就是這個意思。

  

  節錄自:02-039-0118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七O一集)  檔名:29-519-07011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七O一集)  檔名:29-519-07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