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十華嚴—普救夜神章  (第一集)  197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6-0001

  請掀開經本,六百六十四頁第五行當中看起,我們將經文念幾句對對地方。

  【爾時。善財童子從喜目夜神所聞普喜幢解脫。深信趣入。隨順觀察。念善知識所有教誨。心無暫捨。作意思惟。諸根不散。】

  從這個地方開始。今天這個經文,是接著我們過去所講的開始,從前我們這部經講到就是第三地,三地是『喜目夜神』,他是在五十三參裡面代表第三地菩薩,我們講完了。今天我們接著看第四地。講堂成立以來,我們為了紀念觀世音菩薩,所以把前面的經文,「觀自在」這一章重複再講一遍,那個以前也講過,這是我們重複再講一遍。而這個意思可以說是非常之好,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今天我們開始要講的這位夜神,他的德號叫普救護一切眾生,你看與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正好相應。這位也是主夜神,在佛法裡面晝夜都有神,主晝神跟主夜神,在五十三參裡面主夜神特別的多,特別多。從習慣上說晝神多半是男身,夜神都是女身,尤其是夜間一切眾生都畏懼黑暗,黑暗降臨都畏懼。所以許多這些大菩薩都在黑暗當中,以主夜神的身分來保護一切眾生。

  這位夜神叫「普救護一切眾生威德吉祥」,他的名字比較長,從名號上我們就能夠明白,他這個名號的解釋就在前面兩行,諸位一看就明瞭了。前面兩行是第三句最後的一段,是喜目夜神給善財童子介紹底下一位善友。這位善友在華嚴會上非常的精進,以平等清淨心普度眾生。當然度眾生是要靠教學,教學幫助眾生開智慧,智慧開了迷惑就破除;眾生造作一切罪業,是由於迷惑顛倒才造罪業。如果他不迷,他就不造罪業,所以說破迷開悟才能夠令眾生離苦得樂。由於智慧廣大,教學善巧,智慧廣大稱之為威德,教學善巧又大慈大悲,我們稱他作吉祥,妙德吉祥,他代表第四地,四地菩薩叫焰慧地,焰象火焰,都是取光明之相。菩薩的光明,像我們看到佛的變相圖,畫的佛像四周圍都畫著火光,畫著火光表法表智慧光明。智慧就好比猛火,煩惱就好比柴火,柴一遇到火就燒盡,所以煩惱一遇到智慧就消除了,取這個意思。

  經文與前面相同,也分為六大段,第一大段就是依教去求,他前面這位善友喜目夜神是三地菩薩,在那邊參學完了,菩薩介紹一位善知識叫他去參學。他也很聽話,這就參訪「普救夜神」,這經文一看就容易明白。『爾時』,是善財童子離開喜目夜神這個所在的時候。『善財童子從喜目夜神所』,這是講他已經離開喜目夜神,他在喜目夜神的所在『聞普喜幢解脫』,普喜幢解脫法門就是喜目夜神傳授給他的。在那裡修學圓滿了,就入第四地了。向下這段文都是他在喜目夜神那個地方的成就,在那裡成就,在此地特別提出來報告,實在講也就是供我們做一個參考。我們在一個善知識處所,在那裡求學,究竟學得了一些什麼?我們看看善財童子他沒有白學。

  向下一共是有十句,這十句就是他的心得報告,『深信趣入,隨順觀察』,這句是總說。佛在一切大經論裡面常常教導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特別是修淨土法門,你看淨土的三個條件信、願、行,信是第一。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能退失信心,一退信心這個地位就退了。愈往上面前進,這信心就愈增加、愈增長,到了佛的時候信心就圓滿了,等覺菩薩的信心還欠一分,到如來地信才圓滿。所以我們看這個經文,「深信趣入」,善財童子的信心是一天比一天增長。趣入是什麼?是趣入無上正等正覺,到下面他請教的話裡面,我們一聽就明瞭了。「隨順觀察」,這就是他所用的功夫,這四個字就是他講用功。這四個字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所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順這裡面最重要的字就是順,隨緣容易,隨順難。

  所以你看,世間講孝,講孝順,什麼叫孝?能順才叫孝,這個順好不容易。完全做到的,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一個標準的人物,就是堯舜禹湯,舜王他是真正做到了孝順,百分之百的做到。所以我們中國講到孝道,總是拿他來做典型、做榜樣。學佛、學菩薩,菩薩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講孝順,隨順就是孝順。你看看《梵網經》裡面,我們現在《梵網經》是剛剛講開頭,才講上卷,講的是菩薩心,下卷講菩薩行裡面,那個句子就很多了,「孝順父母師僧三寶」。菩薩戒是建立在孝順的基礎上,「孝名為戒」,什麼叫菩薩戒?孝順就是菩薩戒。我們從《華嚴經》裡面可以得到印證,《梵網經》是一乘別教的經典,《華嚴經》是一乘圓教,可以互相印證。在這裡面成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功德就是禪定。禪定不是坐在那裡如如不動,坐在那不動那叫做定嗎?不是的。是在一切行為當中,練不動心、練清淨心這叫做真正的禪定。是在事事無礙裡面修禪定,這是最高級的禪定,最圓滿的禪定。跟小乘的禪定、權教菩薩的禪定完全不相同。

  第二句,『念善知識所有教誨』,這句有兩個意思,就是我們常講雙觀的意思。從近來說就是前面第三地菩薩喜目夜神,這是他剛剛離開,他總是思惟、總是念著善知識對我的教導教誨。另外一個引申的意思,就是從他出來參學開始,從離開他的根本老師文殊師利菩薩,出來參學第一位善友、善知識是吉祥雲比丘,代表初住。他到此地是已經參訪了三十四位善知識,你看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位,現在是第四地,三十四位善知識,這是憶念前面這些善知識們所有的教誨。『心無暫捨,作意思惟,諸根不散』。這是非常的難得,不但想到這些善友的教導,而且能夠專心思惟。不但能專心思惟,而且能把這些教導應用在生活當中。「諸根不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與善友的教誨都能相應,這就叫不散。把善知識的教誨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這就真正修行,真正真實的受用。第三句說:

  【一心願得遇善知識。】

  諸位要曉得,善知識可遇不可求,遇到不容易。經中常常講,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都不缺乏,你才能遇到。三個條件當中缺少一個,縱然遇到了,也等於沒遇到。這個裡面的因緣是講機會,你有沒有機會遇到善知識,這也是不容易。遇到善知識,對善知識所說的這些教誨,你能不能夠理解,是不是一聽了就能開悟,這是屬於善根。善根是講信解,福德是講行證,你相信,你也理解,你肯不肯照做;你依教奉行,能不能不退心,這是你的福德。福德是依教奉行而不退心,這是福德。所以是又有機緣,又能夠信解,又能夠行證,那就成就了,這叫真正的遇善知識。善財童子一心一意就是願意常常遇善知識,天天都遇到善知識,那他成佛就快了,菩薩道上就沒有什麼障礙。善友多了,一切障礙他都會幫助你排除。

  【普於十方勤求匪懈。】

  這句講的精進,求學沒有方法,中國聖人教訓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一定要在十方世界勤修,勤修決定是精進而不懈怠。

  【願常親近諸善知識。生諸功德。】

  這樁事情,必得深入華嚴境界才能夠體會,華嚴境界跟世出世間一切境界不相同。不相同在哪裡?它是平等一真法界,這是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從這部經裡面得到了很大的啟示,那就是除自己之外,每個眾生都是善知識。於每個眾生的處所都能『生諸功德』,所以這個境界在經題裡面,稱之為「不思議解脫境界」。我們在這五十三位善友當中,這裡面有出家人不多,有比丘、有比丘尼、有菩薩,還有外道。裡面有善人,也有惡人,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世間林林總總,是各式各樣的人物統統都有,沒有一個漏掉,男女老少統統都是善知識。所以前面講,十方請求,接著就講,『常親近諸善知識』。什麼叫「功德」?這兩個字我們要認識清楚,功是講功夫,德就是講收穫,你下了功夫就有所得。你親近善知識,我跟他見面,我聽他說話,見面,眼見是眼的功能,聽他的講話是耳的功能,見色聞聲心裡面有所感悟就是德,你就開悟了。

  悟的什麼?悟的是萬法平等,悟的是理事一如,這是華嚴境界,一真法界。一真從什麼地方覺悟?要從一切境界裡面去體驗、去體會,這些境界果然是一不是二。正如大經裡面所說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善人、順境是諸佛菩薩示現的,令我們在這裡面覺悟,覺悟這個境界體相用是一不是二,是一而三,三而一。至於逆境,惡劣的境界現前了,還是諸佛菩薩示現的,你看,觀音菩薩在我們人間示現的像,我們畫的面貌很可愛、大慈大悲,你看了很歡喜。你去看看,人家放燄口,那個燄口台對面紙紮的鬼王樣子好難看,那也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在鬼道裡面就現鬼身,人道就現人身,我們看到那個身嚇死了,還是觀音菩薩,是一不是二。

  所以你要曉得,一切的逆境也是菩薩示現,叫我們在逆境裡面體會到體相用還是一不是二,才能夠真正明瞭定慧一如。在這裡面生平等心,順境裡面不生喜悅、不生執著,沒有分別執著;逆境裡頭也沒有分別執著,順逆境界,你的六根境界裡面是平等的。這個時候正是古人所講,要我們用心如鏡。我們的心像一面鏡子一樣,好的境界也照,壞的境界也照,照到裡面清清楚楚,決定沒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這就叫功德。我們六根起作用是功,你看《楞嚴經》裡面講六根的功用,令我們覺悟、令我們契入平等境界,這就是德。所以我們要成就無量功德,我們要成就如來的功德,在哪個地方修?就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去修,這才能成就。所以不親近、不接觸一切眾生,你的功德不能圓滿。我們常常讚歎佛功圓果滿,功圓果就滿了,如來地。下一句說:

  【於善知識承事供養。常令歡喜。】

  這句就是十大願王裡面,禮敬、稱讚、供養的實踐應用在生活當中。『承事』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要為他服務,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所提倡的口號,我們要為社會服務,我們要為大眾服務,跟這個意思相同。除自己之外,人人都是善知識,我們應當為他服務,這是「承事」。『供養』,服務當中就是「供養」,以我們的智慧、勞力、財富、精神,都用在服務社會、服務大眾上,這些都是供養。我們的精神供養大眾,我們的體力供養大眾,我們的智慧供養大眾,我們的技能供養大眾,要知道這個意思。『常令歡喜』,就是講一切眾生都生歡喜心,這個社會呈現出一團和睦,我們今天政府所提倡的安和樂利,這就是歡喜。菩薩要起帶頭的作用才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整個社會人人都歡喜,這個社會一定興旺、一定繁榮,一定是進步,這要靠菩薩犧牲奉獻。第七句說:

  【與善知識所有善根同一體性。】

  『善根』,世間法的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出世間善根是精進。三善根與精進善根的體性,生佛不二,諸佛與一切眾生同一個體性。善根是性德,人人本有的,我們現在善根不起作用失掉了,為什麼會失掉?是迷失了。所以佛菩薩為我們做增上緣,喚醒我們覺悟,使我們恢復善根,善根是本能,不是從外面修得來的。這是我們真正明瞭,我們自己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與一切眾生,確實是同一個體性。所以佛的慈悲稱為「同體大悲」,同一個體性,同體大悲;稱作「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任何條件,看別人跟看自己完全是一樣的,裡面決定沒有界限,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這是佛。

  【得善知識巧方便行。無能破壞。】

  『巧』是講善巧,善巧方便的做法,你就是樣樣都順利,就像清涼大師在這經裡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要沒有善巧方便,那就是處處都有障礙;有了善巧方便,是處處都沒有障礙,沒有障礙那就『無能破壞』。所以我們要懂得這些善巧方便,才能夠成就一切法。在今天諸位要曉得,這個世間最大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真正能夠普救護一切眾生,就是弘法利生,就是教大家開悟,大家能夠辨別邪正是非。世間之亂主要的亂在什麼?邪知邪見。《彌陀經》裡面正講到五濁,娑婆五濁,極樂五清,這是形成強烈的對比。五濁裡頭最嚴重的、最為根本的,就是知見不正,邪知邪見。弘揚佛法、解說經典,這是導人正知正見,誘導眾生入正知正見,一切事業當中第一個偉大的事業。

  學講經,給諸位說,要到講台上來學,講台下面學十年也學不成。你看,一般佛學院的學生他念了三年、四年畢業了,他不能講經,原因在哪裡?沒有上過台,沒有受過訓練。在三十年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在那個地方教化眾生,他開了一個經學班,專門訓練講經的人才。那個時候報名參加的有二十幾個人,他用了兩年的時間,把這二十幾個人是個個都訓練成了,所以台中一直到現在講經的人才最多。他有二十多個佈教所,就是這些學生在維持,一個星期講一次,三十年不中斷,無量功德。他怎麼訓練出來的?叫學生在台上練習,不是在台下。我很有幸,就是有這個機緣參加他這個班,我也是他這個班裡頭學出來的,我們今天這個方式,完全採取李老師的善巧方便。

  昨天晚上好不容易把簡居士找到,我跟他談很久,我說我們兩個人,一定要曉得自己是什麼樣的立場、是什麼樣的身分,要搞清楚。我們兩個人都護法,你在財力上,外護,我是屬於內護;你屬於財布施,我這屬於法布施。我們工作的重點是培養底下一代的人才,不重在自己,希望底下一代踏著我們的肩膀,踏著我們的頭頂往上面去,這是一定要認清楚的。我自己可以在錄影室裡頭錄影,講台讓給同修們來鍛鍊,他要果然在這講台上講上一年,他在全台灣講經決定沒問題,一年就成功了。他要在這講台上能講上三年,一星期一次,一次都不中斷講三年,他可以到全世界弘法,這一點都不假。希望你們起帶頭做用,帶頭,更希望諸位善知識要來捧場,要來聽、要來捧場為他們宣傳。

  他們在這個地方學講經,你們到這來看,看他們的成績,看他們的效果,看看我們這種訓練的方法,這個善巧方便是不是有效。弘法的人多了,佛法就興旺了。我也告訴同修,既然上講台發心講經,你還沒成佛、成菩薩,也沒有開悟,首先要學個厚臉皮,把人統統講光了,沒有人來了,我們這裡有一百零八張椅子,坐在這裡還很大聲大氣的在講,這樣才行。不能說人多,講了就高興;人少了,就洩氣,這不能成就。人多人少是一樣,講堂人坐滿了,這講堂只有一個人在聽,你的音聲、你的表態決定沒有兩樣,才能成功。要有決心,要有毅力,要不怕失敗,不怕挫折,愈挫愈奮,再接再勵,這樣才能夠成就未來的大法。這是講到『得善知識巧方便行,無能破壞』。底下一句說:

  【依善知識速疾增長。入精進海。】

  這句意思很明白、很好懂,速疾就是快,我們今天的術語講,快速長成。經文裡面,『速疾增長』,就是現在的話,快速長成。你要曉得一切眾生都是善友,依照善友這些善巧方便,當然快速長成,這才能『入精進海』,「精進海」是菩薩獨一無二的善根,菩薩的善根就是精進。末後一句:

  【與善知識隨順共住。常不遠離。】

  這句很重要,所以我們這個講堂理想也是如此,希望這一、二年當中,我們能夠有五、六個人常住在一起,我們同心協力,以弘法利生為事業,這就是如來家業。將如來的家業承擔過來,如來的家業就是弘法利生,能夠有五、六個男眾共住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這才能有大成就,這就是僧團。同一個大願,同修無上正等正覺,遵守六和合,實行羯摩制度。這個羯摩制度,羯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會議,無論大小事情大家會議商量,不是哪個人做主,不是哪個人領導哪個人,哪個人要聽哪個人的,沒有,大家開會商量。無論大小事情都是做羯摩,就是都要開會,都是會議,真正實行民主制度。

  將來這裡面的住持、當家推選,任期一年,跟我們從前大陸上叢林寺院一樣,執事他的任期是正月初一到臘月三十。臘月三十晚上總辭,馬上再改選,大年初一普佛的時候,就是新住持就職典禮。這是一年一任,大家輪流做,絕對民主,遵守理事七和合,這個『隨順共住,常不遠離』。諸位要曉得,這十句句句都與救護一切眾生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不能依照這個原理原則去做,就談不上救護一切眾生。所以我們今天展開這個經文,我非常歡喜,跟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願力恰恰相應,完全接上了,而且我們自己這個理想、願望也正如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續講《四十華嚴》,是從這個地方開始,也於今天開始。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時。彼夜神即為善財示現菩薩調伏眾生解脫神力。以諸相好莊嚴其身。即於眉間放大光明。名普智焰無垢星宿幢。無量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一切世間。照世間已。入善財頂。充滿其身。】

  這段經文非常有趣味,在這章裡面是屬於第二段,第二段是描寫善財童子去參訪這位菩薩,所遇到的一些情況。這段裡面意思,與這些善友正受法界有些相類似,它還是屬於見聞。這段首先善友先以光明來加持他,這種情形我們在前面一章裡頭,「觀自在菩薩」那一章也看到,先以智慧光明來加持。這點我們自己要明白,自己果然真正發心了,佛菩薩加持你,你自己不知道。但是有的時候自己也能感覺到,因為好像平時頭腦遲鈍笨笨的,忽然聰明了,怎麼會聰明?要曉得那是佛菩薩神力加持。真正發心人常常自己會有這個感覺,尤其發心在講台上講經,我不應該講這個,我沒這個程度,為什麼我講得這麼好?佛光加持的。這個地方我們就看到菩薩加持善財童子。

  『時』,就是善財童子將要見到菩薩的時候。『彼夜神』,就是代表第四地菩薩,普救護一切眾生威德吉祥夜神,這個「彼」就是說他,就是四地菩薩。他知道善財童子來了,要到他這來參訪,所以他就『示現菩薩調伏眾生解脫神力』,這是示現的名稱,他這種變現、這種神變名字,就叫做「菩薩調伏眾生解脫神力」。他現的相就底下所說的,『以諸相好莊嚴其身』,所以修學要真正發心。諸位要曉得,在沒有發心之前你是凡夫,你這個凡夫的相貌是業報之身,你過去修的善,你的面也善,有一點福相;你過去造的惡那個面也惡,帶著有惡相,相隨心轉。大概在四十歲之前,我們受前生業力,你看往往中年以後相會變,這是諸位很容易覺察得到。

  四十歲以後多半是什麼?這一生的造作,四十歲以前是前世的。那個也不過相好,前世修的善,修的福大;如果他這一生當中不學好,他的相雖然好,逐漸逐漸會變,變壞了,到晚年相貌就完全不一樣,變壞了。相隨心轉一點都不錯,四十歲以後那個相貌,就是自己這一生要負責任,四十歲以前那是過去生中業力,那無可奈何。這一學佛,一發心要作佛,要弘法利生,從凡夫的業力,一下變成佛菩薩的願力,三寶加持各相貌馬上就變了,就不一樣,所以就莊嚴。像菩薩要度眾生先要示現相好莊嚴,佛要度眾生必須先要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福慧莊嚴,眾生一看心裡就生喜悅,他就願意來求法,所以說「以諸相好,莊嚴其身」。

  然後『即於眉間,放大光明』,「眉」表中道,中表智慧,眉間是表中道,二邊不立,從中道放光,放這個智慧之光。這就是叫人一看,這個人有大智慧,這個人很了不起,一看的時候他就讚歎,他就歡喜,這就是能夠攝受眾生。這個光也有個名稱叫『普智焰』,「普」是平等普遍,「智」是智慧,「焰」是比喻好像是火焰。『無垢星宿幢』,「無垢」是清淨,一塵不染;「星宿」就是天上的星星,也是表光明的意思;「幢」是高又顯明。菩薩從眉間放的光明,名稱叫「普智焰無垢星宿幢」。『無量光明以為眷屬』,他是以眉間的光為主,就是在這個地方,特別的光彩,然後再看全身光明,是「無量光明以為眷屬」,菩薩的大志,菩薩的大願,菩薩不可思議的神力。『其光普照一切世間』,然後照了世間之後,這個光又『入善財頂,充滿其身』,把整個善財童子攝受。菩薩以他的智慧、以他的光明、以他的威德,將善財童子整個攝受,這個時候善財童子對菩薩心悅誠服,五體投地。這是這個一段文非常的有味道,完全從境界裡面顯示無比的智慧。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善財童子的感受:

  【善財即時得極清淨圓滿三昧。】

  這個向下的經文,都是菩薩的光明攝受之中,善財童子得的利益。你看看,見面的時候一句話沒說,菩薩神力一加持善財童子馬上就得好處,就得利益,一句話沒說。善財童子也沒有問,菩薩也沒有說話,這種境界我們也會常常遇到。諸位要真正發心會常常遇到,他得的什麼?『極清淨圓滿三昧』。「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的享受。換句話說,六根受用六塵境界的時候,這個心無比的清淨,這叫三昧。所以這個正受不是沒有受用,他是有受用,這受用裡面不生煩惱,受用裡面要是拿《金剛經》的話來講離四見。受用裡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像《金剛經》末後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但是他有受用,不是沒有受用。在受用當中不取相,不動心,不動心就是沒有分別心,沒有妄想心,沒有執著心,這個受用叫正受,這叫「清淨圓滿三昧」,不是沒有受用。

  由此可知,凡夫在受用當中,他所起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受用就不正常。離開分別、執著、妄想,你看看禪宗就常講嗎?「離心意識參」。心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在落印象;意是末那識,末那識的作用是執著;識就是第六識,它的作用是分別。所以離心意識是什麼?我們在境界裡頭不用分別心,沒有執著心,沒有妄想心,這個受用就叫正常的受用,這是正受!佛菩薩的受用是正受。凡夫的受用不是正受,他裡面生煩惱,他這裡頭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他有七情五欲在裡頭。七情五欲在裡面,他的受就不叫正受,他就生無量煩惱。如果離開一切七情五欲,離開分別、執著、妄想,這個受裡面生無量功德,生無量智慧,那怎麼會一樣!再看下面經文:

  【得三昧已。】

  這是得到極清淨圓滿的正受,此地得到了。

  【悉見喜目普救二神兩處中間。所有一切地塵水塵及以火塵。金剛摩尼眾寶微塵。華香瓔珞諸莊嚴具。如是一切所有極微。】

  這實在是非常的微妙,可以說妙極了。以下這段經文相當長,是說明什麼?見了以後的作用。他是先得三昧,三昧以後就顯示出三昧的作用,三昧的大用。這段裡面就是講這個作用的所依,三業、六根統統離障了,這剛才所講的。這一小段經文,是說它的作用,也就是說三昧的啟用。先說兩位菩薩中間的一切塵眾,前面三地菩薩就是喜目女神,四地菩薩是普救女神,在這兩位女神的中間,他們兩個地區,善財童子現在正走在當中,為普救女神光明威神的加持,他得到清淨圓滿的正受。這個時候他的六根忽然就都聰明了,看這個境界都不一樣。

  下面就是講他看的境界,他看到什麼?『所有一切地塵水塵及以火塵』,這是講四大。四大是基本的物質,我們今天講基本的物質,地水火風。諸位要曉得這個地方的經文,許多地方都叫雙關語。從物質基本上來說,像我們現在科學所發現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發現最微小的物質它具有四種特性,這四種特性就是佛經裡面講的四大,它有四大特性。第一個它是個物體,物體就叫做地大,地是代表物體;它有溫度,溫度就是火大;它有濕度,濕度就是水大;它是動的,動的就叫風大,風就是動的,不動就不叫風。基本的物質它有四個特性叫地水火風,四大是講這個。善財童子眼睛忽然亮了,看到這四大無比的清淨,他見到了。

  又見到,『金剛摩尼眾寶微塵』。這些四大的組合,人福報要來了,他的物質環境也突然變好了。什麼道理?非常簡單,境隨心轉,心善良,福報大,物質環境也都變好了。因為物質環境是隨心所變,唯心所變。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清淨、那麼莊嚴,七寶琉璃宮殿,黃金為地,那個物產比我們這裡豐富多了,那從哪來的?諸位要曉得,福德所現的,自然而現的。不是哪裡求得來的,自自然然變現的,萬法唯心。《華嚴》前面大經裡面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一點不假,唯識裡面講唯識所變。心是能變,萬法是所變,這就是四大變現的境界,變現出金剛摩尼,摩尼是如意,我們今天講的如意寶,隨心所欲。『華香瓔珞諸莊嚴具,如是一切所有極微』。「極微」就是彷彿我們今天所講的,原子、電子、粒子之類。但是極微後面還有更小的叫極微之微,那個叫鄰虛塵,不能再小了。這種境界就彷彿我們現在的人,在那個高倍的顯微鏡之下看一切萬法,有這個味道在。善財童子並沒有什麼科學儀器,他的眼睛就變成高倍的顯微鏡,把這一切萬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這裡面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那就是底下所講的:

  【一一塵中。各見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成壞。及見一切地水火風諸大積聚。亦見一切世界連接。皆以地輪任持而住。種種形像。種種眷屬。種種山海。種種河池。種種樹林。種種宮殿。所謂天宮殿。龍宮殿。夜叉宮殿。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宮殿屋宅。種種莊嚴。地獄畜生閻羅王界。一切住處。諸趣輪轉。生死往來。隨業受報。各各差別。普遍出生不相雜亂。靡不知見。】

  你們想想這些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在一微塵當中顯見得清清楚楚,平常講「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有什麼稀奇?一微塵當中顯現出大千世界,而這個大千世界並不縮小,這一微塵沒有放大。這一塵一見裡面所有眾生的活動,六道輪迴、諸佛菩薩道場度化眾生那些活動,在那裡頭看得清清楚楚,這是經上講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所以這個世間一切萬法沒有大小,沒有長短,法界只有一真,講大小是相對的,不一了,一真法界裡面的境界。這底下再跟我們詳細的來說明,非常有趣味,善財童子跟這個夜神還沒見面,還沒談話。你看看他蒙佛光攝持他得的三昧,三昧當中起的作用,見到這樣圓滿的境界,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些與普救護一切眾生,你要記住有很密切的關係。你要是見不到這個境界,那還談什麼救護?在這個境界裡面看到許多眾生迷惑顛倒,你得要以種種善巧方便教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