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一0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102

  請掀開經本二百五十面,請看第二行:

  【佛時外道,每將世間事物層層分析,分析至於不可分,而猶執為實有。正如今之化學家,分析世界各物,為分子、原子、電子,依然執為實有。二乘知微塵可析為鄰虛,知一切皆空,然不及大乘之能作體空觀也。】

  我們看這一段,這是起這個意思,前面都曾經說過。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距離我們現在已經相當的遙遠,從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佛出世到今天有三千多年,即使是外國人的考據,也超過二千五百年,時代相當的久遠。但是在那個時候,印度這些外道他們就相當的聰明,用分析的方法觀察出物質的現象,但是分析到最小的,他還是執著這個物質存在,這就像現代的科學家一樣。但是最近這二、三十年來,科技比從前進步太多了。以前分析到原子、電子,他們還是執著這個東西是存在的、是實有的。可是最近由於科技的發達,觀察更為微細,發現到物質的現象是波動。如果能夠講到波動,這是現在科學家已經承認了;換句話說,這基本的物質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跟佛經上所講的逐漸逐漸接近了。

  佛對於這些事情,在經典裡面講得很詳細,告訴我們物質怎麼樣變現出來的,怎麼樣發展,而成為宇宙之間一切的現象。縱然是發展如此複雜的現象,佛告訴我們,這個相是幻相,不是實在的,這個相是假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般若心經》幾乎每一個學佛的人天天在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質,就是物質的現象,實實在在,空有是一不是二。小乘人也像現代科學家一樣,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極微之微,知道所有一切物相不可得;但是他比不上大乘菩薩,大乘菩薩用不著這麼麻煩去分析,用不著。他的智慧高,雖然沒有佛的五眼,也有與佛相似觀察的能力,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這叫做體空觀。我們常念《般若經》,念得很熟,而沒有得般若的受用,就是我們雖念而不知道作觀,沒有能夠把佛經裡面這些重要的經句,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與生活裡面點點滴滴去做一個比較,這樣子我們才能夠得受用。這句經文裡面眾字,我們看末後這一段:

  【眾字之義,謂凡由集合而成者。】

  微塵眾,集合而成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因緣生法。因緣就是許多條件聚合而成的。凡是聚合而成的:

  【便知是空,不可執實。】

  不能夠執著這是實有的。從哪個地方觀察起?最好從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身體是四大五蘊集合而成的,這個身體是因緣生法,也不違背這個原則。既然是因緣生法,當然是當體即空,所以不能把這個身體執著是實實在在有的。從這個地方看,從這個地方下手,拿這個來作觀。這是物質、色法,心法也用《金剛經》上一句經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起心動念,要時時能體會《金剛經》講的這個意思、講的這個道理,希望把《般若經》中的道理,於我們事相當中、物相當中去檢驗一下,這就叫做作觀,這就叫做用功。不檢驗不知道,經是經,念頭是念頭,行為是行為,彼此互不相干。如果一檢驗,關係就密切了,曉得身心境界俱不可得,我們妄念自然就平息,妄念就沒有了。妄念沒有了,心定了,心定那就好了,你的真心本性就現前。佛法教導一切眾生,真正的目的就在此地,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目的是教我們作佛,教我們了生死、出三界,教我們作佛作祖。怎麼個作法?不用這個功夫,你不能契入諸佛菩薩的真實境界。所以,執著這個東西實在的,錯了!那是凡夫的知見。知道一切法不可得,那是佛知佛見,他看到真相。

  【今之科學家云,物質形成於場。】

  這是近代的科學家發現的。什麼叫場?底下有個簡單的註解:

  【場乃具有能量強度之空間,其中並無一物。】

  這個就接近於佛法所講的鄰虛,這個說法說得好。

  【又有謂一切物質都是波之現象。又有謂,元質點的世界,是一個反復生成和消滅的世界。】

  這是近代科學家所說的,這種說法,真的與佛經上講的愈來愈接近。與《心經》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似乎好像很接近。為什麼不說它跟《般若經》上講的是一樣的?我們還用個相似,那是科學家雖然觀測出來,雖然說出來,他沒放下,他還是執著有。換句話說,他依舊是凡夫,不是聖人,依舊出不了三界六道。這個講法、觀察,跟佛經上所說的接近。如果他真的明白了,徹底明白了,我相信他一定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這一放下,最低限度他證阿羅漢果,他之所以證不了果,就是放不下。這一點我們應該要警惕。我們能不能放下?這些科學家們是利用現代進步的科學技術,觀察到這個現象,我們沒有這個機緣,沒有親自見到。但是這些科學家決定不是妄語,他的論文公布之後,為其他國家地區的科學家所認同、所肯定,這不是虛妄的,我們信得過。

  我們學佛,尤其是受過三皈五戒,期許自己做一個佛的弟子,佛弟子對老師的話怎能不相信?老師在經中為我們說的,我們也要像相信近代科學家所發現、所說的一樣,我們更進一步,要看破、要放下,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看破、放下之後的境界就不一樣了,所謂是超凡入聖。這正是諸佛如來對我們殷切的期望,我們應當做到這一點,這才不辜負世尊為我們說法。再看底下這一段,釋其所以,釋是解釋,解釋其所以然的道理:

  經【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佛說法的善巧,我們必須細心去領會,這個句子在《金剛經》裡面很多。

  【凡是講到則非】

  小註裡頭有。

  【約一如之法性,明其本來是空。】

  從體上說,從性上說,「則非微塵眾」。換句話說,清淨心中哪有此物?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來的?前面已經說過,這個地方不再重複了。「是名微塵眾」,「是名」是從現相上說的,這個現相是因緣所生。什麼因緣?是眾生無始劫來、無量劫來的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本來是空寂的。在空寂裡面凝結的現相,這個現相不是真有。如果我們要說,空中本來沒有,為什麼會有這個現相?你說凝結的現相,這個難以相信!實實在在說,這種現相很平常,你要不相信,你仔細去觀察觀察,空中有沒有相?沒有相。沒有相,你把兩個眼睛瞪大,仔細去看,看上十分鐘、二十分鐘,空中有相了,你會看到現相。為什麼看到現相?眼睛看疲勞了,你眼睛要是害眼病,你看到這個虛空就會現相,眼睛疲勞的時候,看到這個也有現相。這個方法不是我發明的,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上講的。耳根疲勞了,會聽到奇奇怪怪的聲音。確實沒有聲音,別人沒聽到,你為什麼聽到?疲勞、累了。由此可知,那個相真的是假的,不能說沒有相,他真有相,相不是真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我們現在感覺的這個現相,那是極其粗的現相,但是諸位要曉得,粗相是從細相裡頭變遷出來,變化出來的。而且這個現相,我們前面講了很多次,是眾生業因果報生滅的相續相,是這麼回事情。所以科學家講波動,很有道理,確確實實是波動,這個波動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波動。為什麼會有波動?不覺,迷了。迷了就動,覺了就不動,迷跟覺的差別現相就在此地。我們如果問問自己,我現在是覺了,還是迷了,用這個方法來觀察,覺迷就清清楚楚。迷的現象,心裡妄動,想東想西,妄想停不住,這是迷。真正覺悟的人,沒有妄想,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那是覺悟。所以我們自己好好想想,自己這個心是定的還是亂動?如果是亂動,你就要記住,迷,沒覺悟!果然心定了,那就知道覺悟了,這個時候不迷了。要想覺悟,要想不迷,一定要萬緣放下,《般若經》上跟我們講得這麼多,無非是幫助我們看破,讓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這才肯放下,放下不簡單!才肯。

  有這個現相,就不無假名。有這些現相,佛要為我們說明這些現相的真相,那總要建立名詞術語,我們彼此溝通就方便。所以名詞是為了溝通方便而建立的,也不是真的,是因緣生法。

  【佛說者,顯示覺智洞照,法性本空,法相皆幻。】

  這個經文裡面,「佛說微塵眾」,他不是說如來說,《金剛經》這個句子也很多。佛說跟如來說,意思不一樣,佛說是證果之人他說的,如果用如來,那是從自性上說的,所以它的意思不相同。「佛說」,顯示這個人修行證果,證到究竟圓滿的果位,也就是煩惱斷盡了,見思、塵沙、無明都斷乾淨了。覺智圓明,洞照,照見什麼?底下這兩句,宇宙人生的真相,「法性本空,法相皆幻。」有性決定有相,性相決定起作用;性的作用就是現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體是空寂的,法相哪裡會實有?法相講實有是決定講不通的,那性相怎麼能一如?所以法相是假的,夢幻泡影。

  【當其有時,便是空時。】

  這是如來的知見,我們凡夫顛倒錯亂,顛倒在哪裡?錯在哪裡?就錯在這個地方,我們把法相當作真實的,不知道一切相是幻有,不是真有。當其有時,便是空時。

  【因微塵之本空,便可類推而知世界皆空。】

  所以佛法講萬法皆空,我們今天講物質現象,構成現象的基本物質是波動,沒有實體。宇宙這些萬象,構成它的是波動的沒有實體的東西,這些現相怎麼會是真實的?理上講不通。理上講不通,我們感覺事上好像是這樣的,這真是我們看走了眼,看錯了。實在講,事實上也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意思很深、很廣、很精微,要細心去體會,細心去觀察,能得到一點消息,對我們的修學就有很大的幫助。對於斷煩惱、證菩提,知道小而微塵,大而世界,都是因緣生法,了不可得。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經【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尊者的確非常聰明,這是須菩提尊者所說的,叫著世尊,「如來所說」,這個意思就是說,就從真如本性上說,「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我們看註解:

  【三千大千世界,名為應身教化之境,此境為一切眾生所依。】

  一切眾生的生活,依靠什麼?要依靠世界。譬如我們,我們得人身,雖然時間不長,短短的數十年之間,我們一定要依靠這個世界才能生活,不能離開世界,所以是一切眾生依靠生存的。

  【如來為利益一切眾生,隨緣顯現,以教化耳,不住著此境也。】

  諸佛菩薩也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跟我們同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我們在這個世間,是業因果報所變現的,所以不得自在。過去生中造的善因,這一生當中感善果;造作的惡因感惡果,因緣果報,所以不自在。諸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跟我們和光同塵,他是感應現身的,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他現的這個身自在。自在在哪裡?不著相。雖示現在這個世間,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是自在的,這樣子教化一切眾生。

  【如是而說,正所以開示眾生,應觀世界非實。】

  古德教給我們讀經、聽教,平常你讀誦經典,聽教就是聽講經說法,貴在隨文入觀。隨著經文,隨著說法的音聲,你就能契入這個境界,這個高明。所以佛當年講經,聽眾當中一部經還沒有聽完就開悟、就證果了,他為什麼有這個能力?隨文入觀。要怎樣才能達到隨文入觀?馬鳴菩薩告訴我們,《大乘起信論》裡頭所說的:「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就能隨文入觀。真的讀到哪裡,這個境界就入到哪裡,馬上就提升,非常明顯的提升。雖然提升到很高的境界,可是會退轉,我們沒有證得阿鞞跋致,它會退轉;因為會退轉,我們天天讀、天天聽,一退轉再把它拉起來。這是自古以來修行人成功的祕訣,不斷的薰習,時時刻刻要拉自己一把。讀這個地方你就曉得,眾生非眾生,世界非世界,常常讀誦,常常思惟,我們把宇宙人生就看淡了,不那麼執著,不那麼計較,你就得自在,你就能恢復到自性。

  【是名而不住著。世界不著,則一切不著。】

  跟你講眾生非實、世界非實,是教你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目的在哪裡?末後這句說:

  【乃能令本具之法身出障】

  法身是本有的,本有的為什麼不能現前?有障礙。什麼障礙?執著眾生是實有的,執著世界是實有的,你本具的法身永遠不能現前。所以你一定要曉得,眾生、世界、身心、萬法全是假的。知道全是假的,你覺悟了,你的解圓了,知見圓了。下面是功夫,功夫是放下。對於這些事情不再放在心裡,你的障礙就沒有了,本具的法身就能現前,出障就現前了。再看底下這段經文,也是《金剛經》裡面最精彩的一段。

  經【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一合,就是合而為一的意思。】

  實在講,所有一切種種法,都是無量因緣合而為一,現的這個相。乃至小到一微塵,我們今天知道,微塵不單純,也是許許多多基本粒子組合的。為什麼組合這個相?因緣非常複雜,不是單純的,不是偶然的。世出世間絕對沒有偶然之事,有事必有理,有果必有因。

  【雖聞界可碎塵,世界可以把它分析成微塵,然其未碎時,其合而為一之相,明明有也。】

  這個世界我們沒有把它碾碎為微塵,那這個世界不是明明有嗎?這是凡夫的情執,我們講是迷情的執著。

  【長老為遮此執,所以徹底破之。】

  有這種執著的人的確太多了。這個執著不打破,剛才講了,縱然你開了圓解,你依舊放不下,依舊不得受用。所以須菩提尊者再進一步,知道我們病根之所在,就在這個病根的地方下手,幫助我們把這個微細、無始劫來牢不可破的習氣把它連根拔除。所以有這一問,這一問的用意太深了。

  【不但因其可碎,知非實有。】

  現代科學家用科學儀器,把最小的物質分解開來,分解開就是打碎,曉得它不是真實的。

  【即其未碎,亦非實有。】

  那才叫真的聰明!這個世界沒有把它打碎變成微塵,現在這個世界的相在;相雖然在,你一眼就看破,它是微塵,微塵集聚的相,這是一合相。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一合相,種種因緣聚合而現的現象,大到世界,小到微塵,都是一合相。

  【則非、是名,言其不過假名,怎麼說都是個假名,本來無實也。意明必須實有,方是一合相。】

  諸位能不能體會到這個深義?這個意思深了。如果基本的物質真有,確實存在,它組合的這個現相這才能稱之為一合相。可是基本的物質,今天講的基本粒子沒有,是波動的現象,根本不存在。所以是否定,沒有物質的存在。基本的物質既然是虛的,不是實在的,它組合的這個現相怎麼是實在的?沒有這個道理。這個意思很深很深,這真的是進了一步,進了一大步。這個意思你要是能夠參透,你真的明白了,你才會點頭,一切萬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真的承認,你真的明瞭了;換句話說,你也真的放下了。依舊不能放下,還是墮在一合相裡,不知道佛講的一合相也是假名而已,有名無實。所以尊者這一段問的意思很深很深。

  【意明必須實有,方是一合相。今一合相既無一定,則世界之為當體即空,彰彰明甚。】

  「彰」就是非常明顯的暴露在外面,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太清楚、太明白了;事實真相真的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到,諸佛菩薩怎麼不自在?真正得大解脫,究竟圓滿的解脫,「法身、般若、解脫」三德圓滿的現前了。他們的受用就是「常樂我淨」,我們凡夫這四個字都沒有,凡夫叫四顛倒。他真正得到了。「常」是永恆,不生不滅,這是常。「樂」是離一切憂悲苦惱,永遠擺脫了,苦樂憂喜永遠沒有了,那叫真樂。「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淨」是身心清淨,一塵不染。這是他的受用。尊者說得好,問也問得好,我們再看世尊的答覆,看釋迦牟尼佛怎麼說的。

  經【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這一段文要不細說,真的很難體會。我們看註解:

  【一合相者,一不定一,合不定合。故曰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

  佛這個講法,比須菩提尊者前面所說的更深、更廣、更微細,真的是所謂徹法底源,宇宙人生的根源。一合相實在講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說一合相,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凡夫能夠接受,他能夠理解,他能夠懂。從粗顯的,譬如我們今天科學裡面講,如果從原子、從電子、從中子、質子,以這個為單位來講起,一合相,這我們大家都會承認,沒有問題。可是中子、質子再分析,問題就來了,再往深一層去觀察,問題來了,不往下去沒有問題,一合相沒有問題,再往底下去追究,它就有問題。問題在哪裡?物質根本不存在,它根本沒有,「一」到哪裡去找?「一」尚且沒有,怎麼「合」?所以這是徹法底源的意思,一也沒有,合也沒有。「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佛這一句話,大智慧的須菩提尊者,他們這樣的人,聽佛這一說都能明暸。底下說:

  【若說世界真是一合,豈非微塵亦真是一合。】

  我們今天所講的原子、中子、質子,真的是一合,大而世界,小而微塵,那真的是一合相。「而世界非世界,乃微塵也。」這個話我們可以接受,我們可以理解。世界的確沒有,為什麼?微塵聚合的,是一合相。下面這一句就難懂:

  【微塵非微塵,乃本空也。】

  這個事實,現代科學家逐漸逐漸已經接近到證實、證明了,微塵本空。

  【微塵本空,由是可知世界之一合相亦復本空。】

  如果說微塵不空,世界的一合相是講得通的;微塵本空,世界的一合相就成了問題。由是可知,世界之一合相亦復本空。

  【豈非一即非一,合即非合耶。】

  這是佛說「則是不可說」,佛這句話這個意思很廣。這裡面含攝種種不同的根機,大機的人體會得深、體會得透徹,小根器的人體會得淺,淺也得受用,不是不得受用,這種說法真的是善巧方便。看底下的註解:

  【約清淨性言,則都無此事。】

  如果講清淨心,真如本性裡面沒有這個事情,清淨心中跟諸位說,無佛無眾生,無微塵無世界,清淨心中沒有這些東西。

  【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其事,泛指一切事相。】

  我們佛門裡面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凡夫貪著其事。

  【言凡情非正知也】

  凡夫對於宇宙人生情見,情見就是迷、不覺,以為是這樣的;殊不知他看錯了,他不是正知。

  【因其向外馳求,故於事相,起貪戀而生執著。】

  凡夫的病在哪裡?病在向外求,心外求法,向外求;向外求是從相上求,著相不見性。最近的一個外面現相,身體,執著這個身體,保養這個身體,愛惜這個身體,貪戀這個身體,這都是向外馳求。再要擴展出去,身外之物無量無邊,這就造業了。六道就這麼來的,十法界也是這麼來的,因為你貪戀世間五欲六塵,這就變成六道輪迴;因為你貪戀佛法,貪戀出世間法,那就變成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十法界。十法界都是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十法界沒有了。沒有之後是什麼境界?不得已取一個假名叫「一真法界」,不得已用一個假的言說,你證得清淨法身。用《金剛經》上的話,這都是「即非是名」,都是假名。

  【欲淨凡情,須開正知。】

  要把凡情淘汰盡,不迷了,永遠不迷了,一定要開正知。正知是佛知佛見,《法華經》上所說的開佛知見、入佛知見。

  【當知一合相,當離名字言說,當於不可說處領會。】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佛說這句話,種種根性的人體會不一樣,大根性、小根性就在佛這一句,則是不可說,「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從這裡頭去體會。

  【不可貪著其事】

  佛說一合相,貪著一合相,錯了。實在講,佛菩薩唯恐我們聽了這個話,沒有懂他的意思,貪著言教,貪著名相,貪著言說,這就錯了。決定不能貪著,要離言說、離名字,一合相是名字,名詞術語;離心緣相。

  【如此,方能解如來所說義。】

  你才真正懂得佛所說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得以隨順契入,這就是古德所講的隨文入觀,你能夠契入。

  【塵界如此】

  塵是微塵,界是世界,一個是最小的,一個是最大的。我們不得已說,不這個說法不行,無話可說,微塵世界是一合相。

  【色身亦然】

  我們這個身體也是一合相。

  【凡夫所以貪著色身為我者,由於不知是五蘊假合耳。若知除五蘊外無此色身,便不致於貪著矣。】

  哪一個眾生不貪著他的身相?再醜陋的眾生,他也貪著他的身相。畜生、餓鬼、地獄沒有一個不貪,他要不貪著他的身相,他的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會墮三途?為什麼會墮地獄?貪著身相。我們今天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貪著身相,念佛不能往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身是什麼?身也是一合相,四大五蘊眾緣和合而現起這麼一個現相,這個現相也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諸位,如果你能夠契入,入這個境界,你生死就自在。生死自在;換句話說,沒有生死了,你得大自在了。

  佛這些話,我們讀得太多、聽得太多,為什麼就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能將佛這些話、這些道理,時時刻刻在我們身心活動當中去勘驗、去體會,我們沒做這個功夫。聽經是聽經,讀經是讀經,與我們起心動念、所有一切生活的活動,沒有把它連起來。真正修行人,就是把經典所講的這些道理,這些原理原則,跟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結合成一體,用佛理來勘驗我們的起心動念、勘驗我們的行為,用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一切行為,來體會經義,體會佛所講的這些道理,講的這些原則原理,這叫做真修行,這叫做會用功。所以修行,諸位要知道,不是每天念幾部經,這個大家都搞錯了。還有一些人,「我早晚功課都不缺,我修得不錯!」一天到晚貪瞋痴慢,還修得不錯?其實跟佛所說的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所以一定要曉得,我們身體的物質,物質是什麼?四大。四大是什麼?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四大就是這個東西,這是最小的物質。最小的物質,為什麼稱它四大?它有四大特性,最小的物質它有四大特性。第一個,它已經形成一個物體,你可以能觀察得到,這叫「地大」,它已經形成一個物體。佛菩薩、阿羅漢有天眼,能看見微塵,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塵。菩薩的法眼,那就看得更仔細、更透徹,看到波動。這個基本的物質,剛才講了,它形成物質你可以能觀察得到,這是地大。我們現在人講它帶電,在我們佛法講,火大,「火大」是帶陽電,「水大」是帶陰電,它帶電,這是水大、火大。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這個現在看得很明顯,它是動的,動的就叫做「風大」。風是動的,不動就不叫風。它有四大特性,它的性質,它已經形成一個很小的物質;我們用普通話來講,它有溫度,它有濕度,其實溫度、濕度,現代人講帶陽電、帶陰電,陽電就是溫度,陰電就是濕度,它帶電;它是動的,組成我們的肉身。我們這個身體,這是無量無數的這些基本粒子組成的,這個東西散開了,身體就沒有了,聚起來現這個相,散掉就沒有這個相。這個相是假相,緣聚緣散。真正明白了,緣聚,這個相不生;緣散,這個相也沒滅,哪有生滅?找生滅,了不可得,只有緣聚緣散的現象,這裡頭找不到生滅。

  五蘊其餘的四個,受想行識是心法。我們人是動物,除了物質的肉體之外,他有精神的作用,精神這一部分叫心法。「受」,他有感受,有苦樂憂喜的感受。「想」,他會打妄想,他有想像,這個想裡面包括妄想分別執著,都包括在想裡頭。「行」,行的意思比較深,行是不住,它不停。我們念頭不停,一個念頭滅了,底下一個念頭生,不會一個念頭停在那裡,不可能!念頭有生滅,生滅就是無常。所以四念處裡頭「觀心無常」,你那個心、念頭,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一天不曉得多少念頭生滅。佛跟我們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什麼生滅?念頭生滅;就是妄想。最後是「識」,受想行識,識就是妄想心的本體,迷了就叫識,覺悟了就叫性,覺悟了就是真如本性。覺悟之後,妄想沒有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那是覺悟;還有妄想分別執著,迷而不覺,不要以為自己覺悟了。正如同一個人生病,不要以為沒病;知道病,好!為什麼?你還會求醫,你還有救;自己一身病以為沒有病,那沒救了!為什麼?他不求醫,哪一天病發作,只有死路一條,沒救了!所以一定要覺悟。了解我們身體,除四大五蘊之外,了不可得,我們對這個身跟心都不起貪戀,身心世界統統要放下。身心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世界,大的世界,小的微塵,也是一合相,也是不可得。說這些話,就是教給我們,身心世界統統是虛妄的,統統是假有的。你實在不能夠體會,你就想到一合相,眾緣和合生起這麼個幻相,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逐漸逐漸你能看破、你能放下,那就好!這就不至於貪著,斷貪的煩惱。貪是無量無邊煩惱的根源,總根源,這個東西拔掉之後,你的病就好了,都沒有了。瞋恚,貪不到才瞋恚,這一貪就到手,他怎麼會瞋恚?貪不到才瞋恚。所以總根就是貪,貪就是這麼起來的,貪之所以難拔除,你才曉得佛講《般若經》,幫助我們把根本煩惱連根拔除。

  【說非一非多,即是說不增不減。他如不生不滅等句,皆同此意。】

  這是我們常說,聞一知十,知道世尊說法說一個原則、一個原理,我們就能夠通達一切法。佛為什麼說許許多多?因為眾生根性不相同,有些人在這一句裡頭,說不生不滅他明白了,有些人在不增不減這上面明白了。其實怎麼說法都是一個意思,這也顯示佛無有定法可說。佛實在無有法可說,佛說法是應種種不同的根機。

  【總之,明得界非界、塵非塵之義。】

  世界非世界,微塵非微塵,這個經上講的「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你常常想著這個意思。

  【便恍然於世間】

  恍然是大悟,明白、清楚了。

  【所有大小、高低、來去、一多、總別、增減、賢愚、淨穢等等對待之名相。】

  凡是相對的,「大小」,在世界上講,世界是大,微塵是小,這一對,以我們凡夫的身,色身跟受想行識的心是一對,色心是一對,都是對待的,凡是對待的,

  【莫非虛幻,當體是空。】

  對待相生,你想想看,能離開因緣嗎?凡是對待的都是因緣相生,因緣就是對待的。緣生性空,所以說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還要執著它幹什麼?所以佛教給我們,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隨緣而不攀緣,這就對了。

  【若明得諸法本空,便會歸於性,而諸法一如矣,是法平等矣。】

  大乘法裡頭常說「消歸自性」,法相學者常說「轉識成智」,這都是行門用功的重要綱領,重要的原理原則。我們也聽得耳熟,討論起來也會說,為什麼做不到?這裡說出來,你沒有真正領會到諸法本空,你沒有領會到;如果真正領會到諸法皆空,消歸自性、轉識成智,你自然就做到,自自然然就諸法一如、是法平等。是法平等,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諸法一如,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會歸於性,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只要知道諸法本空,三心不可得,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就是圓教初住菩薩這個境界,我們真的可以得到。不是得不到,確實可以得到。如果我們凡夫得不到的,佛在我們這個世間決定不講,講了有什麼意思,講了我們做不到。講了我們做不到,佛怎麼對得起我們?佛說的那些話都是吊胃口,開玩笑的,說得太高了,做不到的,佛就真的是對不起人。凡是佛說的,我們統統做得到。做得到,你為什做不到?自有原因,原因當然很多,很多原因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你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這是許許多多原因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而《般若經》,就要把這個原因來對治,一定把宇宙人生真正的狀況,給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你了解身心世界都是緣起性空,都是沒有自性,了不可得。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你就有辦法契入,你念佛決定得生;不但往生淨土,高品位往生。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沒有病苦,站著走,坐著走,真是自在!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人家有什麼本事?就是了解諸法本空,了不可得,他統統放下了。我們今天念佛念了不少年,連個消息都沒有。什麼原因?執著一切法是有,還在這裡頭搞貪瞋痴慢,把我們無始劫以來嚮往的大事情給耽誤掉了。所以這個地方說明諸法本空,這是非常要緊的義理、義趣。

  【此為諸法空相之要義】

  最重要的義理。

  【解得此義,便可事事作如是觀。】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用這個來勘驗,就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為體會經義,這是我們真修、真正用功的方法,這真幹!開頭做的時候,因為習氣這個關係,也就是不習慣,偶爾提一下,過去就忘了。甚至於一天當中,一分鐘的時間都提不起來,習氣毛病!但是一定要警惕,所以為什麼教你多讀經,讀經是提醒你要這麼做。尤其是早晚功課,早課提醒自己,晚課反省。我教大家念阿彌陀佛,我教你念十聲佛號,對於一個工作再繁忙的人,十聲佛號一分鐘就行了,一天念九次,每念一次提醒你一次。念這個佛號要能提起觀照功夫,時間雖然短,很有效果,有力量,然後自自然然養成習慣。養成習慣,到功夫不間斷的時候,那就是:

  【觀照功醇】

  你的功夫醇了,醇就是打成一片,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能體會經義,都能夠與經典的理論、原則相應。

  【便可證無生忍,而泯相入體矣。】

  泯相入體是明心見性,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亂,你能夠證無生忍,無生忍的境界很高!為什麼能證無生忍?因為你曉得,世界微塵是假的,不是真的,本來不生;我們自己的色心也是假的,也是本來不生。你能入這個境界,這是證得無生忍基本的條件,你雖然沒有證得,但是你具有這個基本條件。底下一段說:

  【正報、依報,為眾生所不能須臾離者。】

  正報是身體,依報是我生活依靠的環境,不能離開,衣食住行,一天都不能離開,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

  【尚且虛幻無實】

  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有,何況其餘!其他的更是假的,更不是真的。底下講:

  【則一切盛衰】

  我們一般人講,這個人走運、發財了,這是盛;這個人運不好,做什麼事情不順利,衰了。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業因果報。一般人相信命運,相信命運是結果。妙善法師告訴我們:我們要相信造因,業因,你造善因,一定得善果;你造惡因,一定有惡報。你要相信造因,果報自然殊勝。不相信因,要想求一個好的果,那個錯了。苦樂也是假的,也是空的。

  【盛衰、苦樂、稱譏、毀譽】

  這八個字就是佛經常講的八風,一個人最低限度要八風吹不動,這叫八風。稱是稱讚你、讚歎你,譏是諷刺你、譏笑你,毀是毀謗你,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榮譽。這八個字都是相對的,四對。一般人在生活當中,這八個字看得很重,分別執著,念念之中不肯放下,不知道這個就更假了,身心世界都是假的,都是空的,這些東西哪裡有?

  【其更為虛幻非實可知,何足貪戀執著哉。】

  對於身外之物還是這樣的計較,分別、執著、貪戀,那真是迷惑得相當重,迷得太重了。

  【其他,一異】

  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大原則、大綱領。

  【凡聖、生滅、垢淨】

  像《中觀論》裡面,一部《中觀論》只講八個字,不一不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都講這些。諸位想想,它全是相對的。

  【人我、彼此等相,莫不如是。】

  全是空寂的,全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果能如是一眼覷定本不生之心源上,觀照入去,便是所謂直指向上。】

  宗門裡面的功夫,也就是禪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在《金剛經》。中國禪宗從五祖忍和尚,傳六祖惠能,往後代代相傳,都用《金剛經》上講的原理,做為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宗門用這個方法,就在一切對待法當中,一眼看破,要看到它的根源,要看到它的真相,根源、真相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現相是從心生的,對待是識變的,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而在真心本性裡面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這個事相,真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教你從這個地方觀照入去。所有一切對待的境界裡,你得到清淨,你真的是返本歸源。這就是禪宗最高的指導原則,所以禪宗的修行是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真心本性,真心本性裡頭一法不立。所以這就是直指向上。用這個功夫的人:

  【則胸襟當下開豁】

  我們一般講的心量,凡夫心量很小,容不得人,你能這樣用功,心量立刻就擴大了。佛與大菩薩「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界,跟這個人不能相處,跟那個人過不去,心量太小,迷得太深,才會有這個現象,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你心量拓開了,跟諸佛菩薩是好朋友,跟妖魔鬼怪也是好朋友,跟天人可以一起生活,跟餓鬼、地獄也可以一起生活,得大自在!哪裡會有隔礙?

  【煩惱當下消除】

  你為什麼有這麼多煩惱?你煩惱從哪裡來的?真正會用功的人,找,煩惱從哪裡來,找,煩惱從哪裡來的。果然會找,這一找煩惱沒有了;沒有了,你就要覺悟,原來煩惱本空。煩惱有,你真把煩惱找出來,找不出來。

  就像禪宗二祖慧可一樣,慧可心不安,找達摩祖師,求他替我安心。修行多少年,沒有成就,心不安。達摩祖師說:「行!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他從這一句話就回光返照,找,找他那個不安的心。這一回光返照找了好久,找不到,回答了一句話:「我覓心了不可得」。覓心當然了不可得,《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怎麼能把心找到?覓心了不可得。達摩告訴他一句話:「我替你心安好了,沒事了!」他在這一句話當中開悟了。他悟的什麼,你曉不曉得?悟的是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不再打妄想。不再打妄想,不再生煩惱,他心不就安了嗎?慧可大師的毛病,就是我們現前的毛病,他解決了,我們為什麼解決不了?他之所以能夠解決,他真幹!他真的去找心。我們天天生煩惱,天天不安,不去找那個煩惱的心,你沒去找。你果然回過頭去找,你的問題解決了。所以佛法是心法,佛法不能在心外去求法,心外沒有法,你向內求就能解決問題,你向外求是永遠不能解決問題。煩惱當下消除,真的一點都不錯。

  【顛倒夢想當下遠離】

  這個顛倒夢想是妄想,妄想馬上沒有了,煩惱馬上沒有了;妄想、煩惱沒有了,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聖人。

  【如此用功,方是直下承當,可稱善用功人。】

  會用功,你真會用功!我們聽《金剛經》聽到這個地方,還會不會用功?如果你真聽懂,你真會了,恭喜你!你這一生念佛決定往生不退成佛,你超越三界,你永脫輪迴了。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會用功,淨宗法門萬修萬人去。念佛不能往生,是不明理,不會用功,盲修瞎練,那個去不了。明理的人、會用功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就。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