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八六集) 2011/9/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8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七十二面,我們從第四行看起,這是一個段落:
「應勤修行以下,表為究竟二利,自覺覺他。但當遵順佛語,堅持經法,精勤修習,仰報佛恩。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三句,均指遵師重道,依教奉行」。前面我們學到此地。佛的這三句話,隨順我教,為什麼要隨順?現代人幾乎聽到這句話,看到這句文字,都會有這個疑問,我為什麼要隨順?當孝於佛,為什麼要孝於佛?常念師恩,師對我有什麼恩?現在全是問題,整個世界都趨向商業化。老師對我沒有恩,老師教學,我花了學費,咱們是買賣,他是賣方我是買方,有什麼恩德?所以今天傳統文化與佛陀教育的推行,障礙就太大了!隨順我教,釋迦牟尼佛教的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所教的全是自性的流露,隨順佛陀的教誨是隨順性德,這話是真的嗎?幾個人能聽懂、幾個人能相信?千真萬確!可是現在人比古人,對這方面接受的能力差距非常之大!基本的一個觀念,中國人、印度人知道。中國人基本的觀念是人性本善,過去孩童讀的《三字經》,第一句話就是說「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千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肯定、承認了。這句話裡頭所含的深義,就是人人都是聖人、人人都是賢人。佛陀教導我們,說得更究竟、更圓滿,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說得更乾脆。換句話說,人人都應當成佛,都應當成菩薩,你就完全正確了。
佛教導我們的是什麼?教我們回頭是岸。回頭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薩。這能不隨順嗎?不隨順,你永遠回不了頭。只要你肯回頭,不隨順也是隨順。佛菩薩沒有自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佛菩薩沒有名利,你排斥他,你不願意親近他,只要你回頭,只要你回歸自性、回歸本善,佛菩薩沒有自己。這部經上就講得很清楚,真正的自己沒有形相,跟現代科學家所發現的完全相同。真正的自己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這是自性。自性什麼都不是,自性能生一切法。一切法不離自性,你我他都是同一個自性,沒有分別。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心裡頭沒有名聞利養的概念,永遠是平靜的,永遠是清淨的,一絲毫的執著都沒有。所以隨順我教就是隨順自性,中國人講的隨順本善,佛是本覺,隨順本覺,就這個意思。
當孝於佛,孝是什麼意思?孝是一體。中國文字這個文字是會意,叫你看到這個符號體會裡頭意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你從這去體會,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叫孝。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這個意思就表示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過去未來是一體,這從時間上說;從空間上講,十方三世是一體,真的,一點都沒錯。什麼是我?十方三世過去未來統統是個我。近代的物理學家承認了,他們稱之為最新的前衛科學,這剛剛起源、剛剛開始,叫前衛。這個發現是新發現,現在還沒有推動全體來認識,只有很少數的人認識,但是現在學習的人愈來愈多了,都是佛在經典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無際的時空,時間跟空間裡面,在佛法裡叫遍法界虛空界,這裡面變化無窮。為什麼會有變化?佛說,因為你有念頭它就有變化,你有分別、你有執著就有變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就沒有變化。十法界依正莊嚴,科學家發現了,它是一個非常不穩定,是一個不可捉摸的現象,剎那剎那之間都在變化。諸佛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沒有變化,它有現象,沒有變化。這都是佛在大乘經上說的,唯心所現。
極樂世界是唯心所現,十法界裡面,唯心所現之外還有個唯識所變,就是它有意念存在,有念頭就有變化。諸佛法身菩薩所居住的報土叫實報土,只有心現,沒有識變。因為居住在那個地方的人,根本就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那個世界永恆不變,壽命無量。古德有說,這個壽命是有量的無量。那就要說明,諸佛實報莊嚴土怎麼來的?心現的,真心,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淨宗所講的常寂光,這裡頭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怎麼會現相?這樁事情我們在前面都學過,常常提出來溫習一下,為什麼?它太重要了!這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諸佛如來知見,叫「佛知佛見」。這個知見是正確的,我們凡夫知見是錯誤的。知見就是思想跟見解,我們把什麼東西全想錯了、全看錯了,佛知佛見這正確的。你回歸自性,你的知見就是佛知佛見。
佛是徹底覺悟的人,他的看法、想法是正確的,一點錯誤都沒有,他知道事實真相,遍法界虛空界就是我,只有一個我,除我之外什麼也沒有,這是真我。這個身體不是我,能夠思惟想像的也不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才是我,佛這麼說的,近代科學家也是這麼說的。這是德國普朗克帶頭,他一生研究的結論,真的,他把物質是怎麼回事情搞清楚了,也說得清楚。物質是怎麼回事?是意念累積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所以物質現象總是隨著我們念頭在變,我們每個人身體、念頭,就像是個無線電的發報機,我們的信息永遠沒有止息的傳播出去。傳播的速度多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頻率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這個速度發出去。我們同時也是個收報機,也在這樣速度之下接受到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的意念。意念的感應非常靈敏,現在人所謂心電感應,心靈的感應,善與善相感應,惡與惡相感應。我們發出去是惡念,會引導遍法界虛空界那些惡念都到我這裡來了。所以今天地球變成這個樣子,這麼多災難,實在講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道理,近代的物理學家他們相信。美國的布萊登居然說,去年八月在悉尼科學會議上講的,應對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的方法,他說得好,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他希望地球上的居民在這個災難當中趕快覺悟,醒過來,覺醒過來,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你看三句話就能把這個災難化解,不但化解,而且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是好事,不是壞事!這話幾個人能聽得懂?幾個人聽了之後能肯信?佛菩薩懂,真正修學大乘的人懂,能接受,能依教奉行。他的著作很多,有不少都翻成中文,我們是看到很少部分中文的譯本,知道他這個理念,這是好。
最近二、三百年,科技完全向物質現象一面倒。今天問題出現了,物質不能解決。所以這些人發現,物質原來是意念形成的幻相,物質的基礎就是意念,就是念頭。他們今天用意念來解決物質問題,這個方向正確。而且告訴我們,少數人的正知正見也能幫助多數人不正確的知見。這個道理我們懂,中國古人常說的邪不勝正。少數人是正念,多數人是邪念,少數人可以保佑多數人,縱有災難,不至於有大難。少到什麼程度?科學家把它計算出來,百分之一的平方根。他那個時候計算的應該在十年前,這個世界上人口六十五億,用這個做總人口的數字,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大概只有八千五百人。換句話說,這個地球上有八千五百人正知正見,地球上災難就能化解。現在聯合國公布,今天年底地球人口到七十億,七十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我相信不到九千人。這世界上有九千人就能救地球,這是理論。事實呢?我們到哪裡去找這麼多好人,能夠捨己為人的人,找不到。如果真能找到,真管用!可以從科學上做實驗,真管用。
我們學習大乘的,學了六十年,我們知道,所有一切善念裡頭,最善的念頭,這一個善念可以抵一般一萬個善念,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這個念頭是什麼?就是念阿彌陀佛。不是口念,口念沒用處,要心念。心口一如,口念阿彌陀佛,心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你要想真正知道這句佛號功德,這句佛號的力量(科學家所講的能量,這個意念的能量),你得認真學習這部經。這部經,這次我們講了一千多個小時,講了一千一百多個小時,我們這樣講下去,我估計全經講完,大概一千三百個小時可以講完。一天講四個小時,一年講一部,真正用心聽,具足印光大師所說的條件,誠敬。我們能有十分的誠敬心,二十分的誠敬心,就能聽得懂。沒有誠敬心,聽不懂。那聽這部經,不能說沒好處,阿賴耶裡面種個善根,在這一生當中不起作用,這是阿賴耶裡頭有種子,來生後世會起作用,不在這一生。這一生要具足十分誠敬,這一生就起作用,肯定幫助你,你意念的能量產生巨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改變自己,不但改變自己,可以改變我們居住的環境。
世界遭再大的災難,不是沒有方法解決,有!有非常圓滿解決的理論,有非常踏實的方法,你不相信,那一點辦法都沒有。「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最基礎的能量,有信心就能有成就;沒有信心,什麼成就都不可能。現在這個世間的危機,真正的危機實在說是我們信心喪失掉了。我們問問周邊的人,你問他有沒有信心?他相不相信自己,他相不相信父母、相不相信兄弟、相不相信老師?都沒有信心。相信宗教嗎?不敢相信。相信聖人嗎?聖人過去了,說聖人那個東西不適合現在時代,跟不上時代了。信心是真正的危機,馬雅災難預言不是真正危機,信心沒有了,比那個危機還要嚴重,不知道大多少倍。所以這個經文必須解釋清楚,隨順自性,「當孝於佛」,是你應當曉得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你愛不愛自己?眾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真正自愛者,他能愛一切眾生。不愛一切眾生的人,絕對不愛自己,他那個愛自己全是自私自利,他不是愛,佛法叫情執,他不懂愛,完全迷失了性德。
「常念師恩」,老師、善知識教導我們,沒有他的教導,我們怎麼會知道這些事實真相。一個人的一生,父母的恩最大,老師的恩跟父母沒有兩樣。在中國古代,社會上把老師的恩德跟父母的恩德看成平等。最明顯的,從稱呼上能夠體現出來。古時候,一個人有名有字,我們講名字,名是名,字是字。名是父母取的,一生不能改變,改變是大不孝。一生稱名只有父母,你做到宰相,皇帝跟你見面都稱你的字,不稱名,尊重你。如果稱你的名,你就犯罪了,你判刑了,這個時候他稱你的名。稱你的名,對你一點不客氣,是責備你,稱字是對你恭敬。可是一生,除了父母稱名之外,老師稱你的名,老師的地位跟父母平等。佛法常說,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對待學生的看法,比自己兒女看得還要重,全心全力要把學生教好,沒有私心。古時候參加考試,考舉人考進士,這個老師教的學生考中,他自己的兒子沒有考中,人家對老師都讚歎,「這老師,學生教得好!」如果自己兒子考中,所有學生沒有一個考中的,這個老師在這個地區就沒有面子。人家批評有私心,你看對他兒子教的,考中了,其他的人都考不中!他在這個地方甚至於不能立足,羞愧!
老師的恩德能不知道嗎?知恩他才會報恩,不知道恩德,他就不會有報恩的念頭。現在沒人教,現在人都不知道父母恩、老師恩。在從前誰教?父母跟老師互相來教。父母的恩,要老師來教學生,告訴你父母怎麼樣辛苦把你養大,怎樣的愛護你、對你的期望,學生才明白,回家才懂得孝順父母。而老師的恩要父母教,交換的來教,這個人才完全明白。父母在兒女面前不好意思說,「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要孝順我。」他反過來問說,「我為什麼要孝順你?」這說不出口。老師也不可以說,「你是我的學生,你要尊重我。」說不出口的,父母教。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現在沒人教了,父母不教子女尊師重道,學校老師也不教學生孝順父母,所以今天的社會不孝不敬。在古時候社會,所有一切不善,所有一切混亂,那個根源是什麼?就是人不孝不敬,這是根,也是一切災難的根,也是一切病患的根。現在這個社會是什麼社會?根壞掉了。怎麼救?沒法子救。就像以前李老師說的,李老師常說,不是說一次,「今天的社會,諸佛菩薩神仙下凡也救不了!」這什麼意思?根壞了。中國對於這個根疏忽了兩百年,兩百年前家家重視,人人知道,兩百年之後沒人知道,沒人講了。祖宗傳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沒人講了。
去年,我在台灣治牙齒,看到高雄的街道還有八德路,還有四維路,還有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做街道的名稱,但是沒人講。為什麼叫八德?不知道的人很多。什麼叫四維?不知道的人更多。古人對這個非常重視,把這些傳統文化用藝術的方法表達出來,廣泛的在推動,中國的戲劇、音樂、舞蹈,它的內容都是這四科。因為古時候學校少,靠什麼來推動?要靠這些活動,節日、假日這些藝術表演,表演的內容:忠孝節義、仁義道德,表演這些。不認識字的人,沒有上過學的人,懂得做人,講道德,遵守仁義。著書立說,也是宣揚這些傳統文化。滿清末年,這一百年當中疏忽不重視,有講沒有行的,在佛法講這是末法。滿清亡國到現在這一百年當中,說的人都沒有了,在佛法叫滅法,法沒有了。現在要想恢復,得慢慢起來,從滅法恢復到末法,末法恢復到像法,像法再恢復到正法,要多少時間?至少要四代以上才能恢復,我們怎麼努力,在我們這一代決定看不到,這是要知道。我們充其量把傳統文化的種子保存下去,不要叫它斷滅,能傳一個人、兩個人,薪火相傳。看起來是小事,但是神聖的事業。在歷史文化傳承上,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沒人知道,默默無聞,認真努力在學習,首先成就自己。自己這一生走的路,聖賢之道。學佛,佛菩薩之道,大乘道。這三句話真正明瞭,真正懂得。
「三句」,我們接下去看,「均指遵師重道,依教奉行」,只有師道能幫助傳統文化、大乘正教不至於滅絕,只要有一、二個人真的認真在學,正法就能夠慢慢的常住世間。「力誡行人,不可師心自用,違背本師,離經叛道」,如果這樣的,這就是師心自用。聖賢教育快要斷了,不要緊,有我在,我取而代之,這叫師心自用。看起來、聽起來好像是對的,其實他有沒有能力真正繼承道統?不能。繼承是在老幹生新枝,這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像千年古樹,神樹,三千年以上稱它神樹,它發新枝、開新葉、開新花,這是承傳。而不是什麼?這個不要了,我在另一個地方再生一個枝出來,那叫師心自用,那是違背本師,離經叛道。他自己要搞自己一套,用自己的知見來解釋佛經。自己是個妄心,不是真心。佛所講的經是用什麼心流露出來的?真心。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清淨平等覺裡面流出來的。我們有自私自利,我們有名聞利養,我們有貪瞋痴慢,我們用這個心來解釋聖賢經典就解錯了,不是如來真實義,是我的意思、是你的意思、是他的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如果我完全不要它,我建立一個新的學說,這都是屬於師心自用。你自己建立的能超過別人嗎?不能。首先,你要肯定,你要承認,決定不能。你要想想,為什麼不能?人家心清淨,我心不清淨,我怎麼能比得上他?他心裡沒有貪瞋痴慢疑,我還有,我就不如他。他無我,我有我,我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執著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這個是我,人家都不執著了,比不上。
孔老夫子,後人稱他為聖人,聖人當中的大聖人,這是至聖,至高無上的聖人。他老人家一生用什麼心態去求學?我們應當要學習,「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說得很清楚,我自己這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我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教導學生傳給後世,全是古聖先賢的,沒有自己的東西,這叫師承。沒有師承的,就是師心自用。師心自用是否定過去,認為現在勝過古時候,這個觀念錯了,錯得太大、錯得太離譜了。我們如果不是這幾十年來聖賢典籍的薰陶,我們也不知道,我們也錯了,但是自己不知道自己錯,認為自己是對的,反過來什麼?認為古聖先賢是錯的,認為佛教經典是錯的。幸虧最近二、三十年,量子物理學家真的揭開宇宙的奧祕,居然跟佛經講的是一樣的。他們救了佛教,他們替釋迦牟尼佛做了證明,近代所發現、所研究的,原來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講清楚、講明白了。科學愈往前面發展,對大乘愈有利益。科學接受,科學肯定了。
布萊登有本書叫《無量之網》,講的是什麼?就是賢首國師《還源觀》裡面所說的三種周遍,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一種周遍是能量,無論是物質現象,或者是起心動念,念頭才起就周遍法界。《華嚴經》上這樣講,沒人相信,古來大德為我們講這些東西,我們讀到了,或者聽到了,半信半疑。半信,我們從什麼地方生起信心?是憑這些人的德行,這些人不打妄語,不會騙人,我們相信他。疑惑的是,這個我們想不通,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理論依據在哪裡不知道,雖然經典是講清楚了,我們看不懂。我們實在講,看到科學報告,回頭來再看看這些經句,懂了一點,為什麼?那有科學實驗做證明了。沒有這些科學報告,真的是半信半疑,這原因是什麼?我們的心不夠清淨。真正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禪定,所以定生慧,定中你把這個事實真相看到了,你就相信。所以佛說宇宙的現象,就是宇宙的源起,怎麼會有這些事情,八地以上才能見到,叫圓教。七地以前沒有見到,八地菩薩才接觸到,八地以上,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五個位次,大乘教裡面菩薩的等級五十二個階級,最高的五個統統見到了。只有他們清楚,他們明白,他們真得受用。那個受用是什麼?大自在。他們所證得的叫清淨法身。清淨法身沒有相,清淨法身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他都在,一切處一切時沒有他不在的。他就像虛空一樣,他沒有任何形狀,三種現象他都沒有,這三種現象就是物質、精神、自然,三種現象都沒有。可是他能現,他能變,什麼地方的人有感,跟他有感,他就在什麼地方出現。《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感他就現,感要是失掉,他就沒有了,這叫得大自在。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現身,雖現身,現身是幫助眾生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就不見了,他又回到常寂光去了,真自在,痕跡都不留。為什麼不留痕跡?沒有必要,有痕跡就有麻煩,沒有痕跡什麼麻煩都沒有,隱現自如,隱現自在。有緣就現,沒有緣就隱,多自在,比實報土自在多了。實報土裡頭的人,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乾淨,是很自在,比不上常寂光的自在,常寂光是究竟圓滿的大自在。
「當知普利之道」,道是方法,普利眾生的方法,「首在當令是法久住不滅」。這是教給我們,世尊囑咐要把這個法,這個法廣義的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狹義的就是這部經,就是這個持名念佛的方法,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現在人最愛的是什麼?最愛的是錢,沒有一個不愛錢。你愛錢我就用錢來做比喻,極樂世界是遍法界虛空界裡頭第一銀行,阿彌陀佛是這個銀行的總經理,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就是向這個銀行加股東,一聲佛號就加一股,一萬聲佛號你就加一萬股,極樂世界屬於誰的?你有股份在裡頭就是你的。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是阿彌陀佛無量劫前在因地,像我們這樣身分一樣,出家修行,發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用五劫的時間落實了,所以極樂世界是四十八願功德的成就。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錢,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他帶頭的,我們現在拼命去投資。我們有股權,極樂世界我們在那裡有一分,我們投資的力量愈多,你在極樂世界身分地位就愈鞏固、就愈高。那個世界是極樂,沒有苦、沒有災、沒有難,人在那個地方,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病痛、沒有短命的,人人都是無量壽,從有量的無量,最後修成真正的無量。你證到常寂光,證到妙覺果位,你就真正的無量。等覺還是有量的無量,妙覺真正無量。從有量的無量入無量的無量,機會難得,什麼人能掌握住?心裡面的佛號不間斷,這個人掌握住了,心裡有阿彌陀佛,口裡常念阿彌陀佛。口裡常念是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自己念佛求生淨土;第二個是教化眾生,影響別人。所以出聲念佛是自利利他,自他二利,不出聲念佛是只有自利,沒有利他。道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會真幹,死心塌地去幹,念佛這個方法決定不能中斷,這就是「是法久住不滅」。
「為令久住」,故云『當堅持之』,我們的修學要堅持,我們的弘傳要堅持,不能中斷,最重要的是培養講經的法師,這個要堅持。真正發心弘法利生的,我們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照顧他,成就他,讓佛法久住世間。『無得毀失』,這個毀裡頭最怕的是自讚毀他,這是一切眾生很容易犯的過失,總以為自己比別人強,傲慢心生起來了,嫉妒心生起來了。要知道,傲慢、嫉妒是毀佛法,是在滅佛法,這一點要知道。多少人,我在護持、我在弘揚,但是也在毀謗、也在障礙,所以我們的修行往往變成什麼?功過抵消掉了,學了一輩子,到最後沒有成績可言,所以還要受業報。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你沒辦法逃過。特別是在我們這一代,隨時隨地你只要細心,你能看見。到你看見了,警惕的心就生起來,我要有成就,我不能犯這個過失,我要常常犯這個過失,自己這一生當中決定不能成就,弘護幹了一輩子,還要到惡道。到惡道裡頭比較好一點,你今天學佛,墮到惡道受的罪比較輕一點,不能不受。
想一想提婆達多,釋迦牟尼佛在世,他跟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跟佛出家,有一個不善的念頭,看到佛受到許許多多人尊敬,他嫉妒心生起來,總想自己有一天能夠取而代之。自己也講經說法,也有不少徒眾跟他,他講經毀謗釋迦牟尼佛,標新立異,批評釋迦牟尼佛,這就是違背本師,離經叛道。還想害釋迦牟尼佛,置釋迦牟尼佛於死地。五逆罪裡頭有一個出佛身血,就是提婆達多這個故事。世尊他們這個團體是住在野外山林裡頭,樹下一宿。每一天到聚落,就是我們講鄉鎮、城市去托缽,他所走的那個路線提婆達多很熟,恰好他要通過一個岩石峭壁,要通過這個地方。所以提婆達多就在山頂上準備一塊很大的石頭,佛托缽從山下經過,他把石頭推下去,想把佛砸死。佛的福報大,有護法神保護,石頭推下的時候,韋馱菩薩在空中用金剛杵接住,石頭就碎了,碎的碎片砸到釋迦牟尼佛的腳背,流血了,就留了個傷口,出佛身血,五逆罪之一。這是想謀害老師,出於什麼原因?出於嫉妒障礙,想取而代之,造這麼重的罪。所以佛就跟大家解釋清楚,死了之後墮無間地獄,阿鼻地獄,阿鼻是梵語,就是無間地獄。五種罪業墮這個地獄。五種罪業,頭一個殺母親,第二個殺父親,第三個殺阿羅漢,阿羅漢代表老師;第四個出佛身血,這個代表什麼?滅佛法;第五個破和合僧,一個很好、很如法的修行團體,你造謠生事把它破壞,讓大眾對它生起懷疑,不再進入它的道場。這五種叫五逆罪,比十惡還要嚴重,十惡墮地獄,這個五逆墮無間地獄。容不容易犯?很容易犯。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決定沒有私心,沒有貪瞋痴慢,沒有嫉妒傷害,你才能夠永遠不退轉於正法。
我們受別人的害沒有關係,絕不可以害別人,這個道理要懂。古大德教導我們,我們今天在海外也是勸導大家,忠恕慈悲來化解社會的衝突。忠恕,儒家說的,孔孟之道,《論語》裡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佛法是慈悲,孔子講忠信,老子講三寶,第一個是慈,慈悲;第二個是儉,節儉,知足;第三個,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惹別人嫉妒障礙。我們要是真正去學,報人之德,別人對我的好處念念不忘,要知道報恩;不報人之怨,別人對我怎麼不好,毀謗我、侮辱我、欺騙我、陷害我,一筆勾消,不要放在心上,反而感恩他。為什麼?他來考驗我,我有沒有忍辱的功夫、我心地清不清淨,要禁得起考驗,沒有怨恨、沒有嫉妒、沒有障礙,不報人的怨。分人之過,不分人之功,跟人在一起共事,有過失我來承當,有功德推給別人,好!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人之惡,不隱人之善。我一生不辜負別人,可以承受別人辜負我;我不謗人,我可以承受別人來謗我。要以深心提拔人,看到這個人可以教,可以成就,全心全力幫助他。跟人在一起共事,一定要熱情,盡可能不要引起別人對我的嫉妒障礙。嫉妒障礙,實在說人只要真正學無我,別人對我嫉妒障礙全落空了,結罪不跟我結罪,跟誰結罪?要跟得利益的人結罪。譬如講經教學,他們造謠生事把這個道場毀掉,跟我結不結罪?不結罪,跟誰結罪?跟這個道場有緣的聽眾,跟他們結罪,他們聽經聞法的機會沒有了,結罪從這一方面。這是什麼?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這是一重罪;第二重罪,障礙如來正法住世,這兩種罪就是無間地獄。他沒有害到我,我感激他,我還要把自己修學功德迴向他,為什麼?他墮地獄,希望少受點苦,總是要用憐憫心待人,為什麼?他本性本善,他本來是佛,他做出這些糊塗事情是一時迷惑,一定要用憐憫心去看待他,不要計較,不要有報復。你會看得很清楚,他現在造的業他將來到哪裡去,你要看到果報的時候你會憐憫他。
心量要大,要能包涵,不要聽謠言,因為嫉妒障礙很多。這個人是可以造就的人,那人說「你可別惹他,他是個壞人」,好了,我們就放棄了。我們放棄有過失,我們沒有罪有過,但是他有罪,他的罪重了。這些事情在我們一生當中多次遇到,我們自己有親身的經驗,我們被別人誤會,別人誤會我們,這些事情常常發生。我們知道這個社會弘揚正法是非常艱苦的一樁大事情,太難太苦了,障緣太多太多了!我們自己也曉得那是好人,想幫助他,可是周邊的人不許可、不同意,那只好算了。周邊這些人造業,造業他要承受果報,果報不好。他為什麼這麼做?無非是嫉妒障礙,無非是爭權奪利。我們這個團體太小,沒有大權,也沒大利,有沒有人爭?有,不是沒有人,我們清清楚楚。我現在不聞不問了,為什麼?我希望我趕快到極樂世界,我不想在這裡住了,所以你們無論做什麼事情,我都歡喜,去做吧!明年這個大災難真的要爆發,我跟香港同存亡。我們相信災難來臨那個時候佛來接引我,我有這個信心,好事不是壞事!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在經典裡面教訓我們、勸導我們,我們這一生唯一的目標、方向正確了,這是報佛恩,這報老師的恩。六字洪名,心心回歸淨土,做阿彌陀佛真實弟子,像經上講的第一弟子,我們要真幹。
所以師心自用是非常可怕,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發生在自己,自己還不知道,不是天天去反省、天天去懺悔、天天去改過,難,真難!我跟李老師十年,在那裡學到很多教訓,最重要的,不得罪任何一個人。他幹壞事,破壞佛法,也不得罪他,也不必勸導他,為什麼?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勸導他就變成仇人,這個不能不知道。李老師在台中一生教學,我們親眼看到,能接受的,老師真教,不能接受的,老師非常客氣。告訴我,決定不跟人結惡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能接受一分的教一分,能接受二分的教二分,這是真實智慧。只能接受一分的教二分,那一分他吸收不進去,你白說了;能接受十分的你只教九分,你對不起他,你還有一分沒教他。這是教學裡頭最不容易的一樁事情。要常常想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好不容易,得人身遇到佛法要不能抓住,要不能在這一生成就,就太可惜了!那要成就,你就要真的放下,這不是開玩笑的。要徹底放下,你才能夠契入境界,有一毫私心就是障礙,嚴重障礙。所以後頭這個四句說得非常好。『無得為妄,增減經法』,這是講流傳法寶,不能夠隨自己意思改動它,一定要遵從經典裡面的原文原意這樣傳下去。末後總結的說,「蓋離經一字,便同魔說」,經典裡頭字字句句都要遵守,離開經典是魔說,它不是佛說。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念老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右經八句」,前面我們念的這八句經文,「實為全經之總結」。這經快講完了,這是流通分,最後的一個單元有六品經,這八句話是全經的總結,淨宗修行的綱要。「世尊此會所說之長行,於此告終」,到這個地方就結束,長行結束了。「故知此八句,實為淨宗之末後句,全經之結束語也」。這是在這一會裡頭最後的遺教。下面一品是偈頌,到這個地方是長行,長行到這個地方就結束了。這八句,「理事齊彰」,彰是彰顯,有理有事,「正助並顯」,有正有助,「如來祕藏和盤托出」。如來的祕藏是什麼?發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如來祕藏。首句『常念不絕』,這一句話重要,什麼叫「常」?常是不間斷。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面教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常就是相繼。都攝六根是什麼?就是萬緣放下,眼別去看,沒什麼好看的,耳別聽了,沒什麼好聽的,六根從外面境界收回來。你能夠把五欲六塵都放下,你的清淨心就透出來。清淨心是真心,用這個心去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叫常念。
「常念不絕」,經就這一部《無量壽經》。註解下面接著說,「如本經《往生正因品》中,劈頭第一句便云: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正是此處常念不絕之意」。這部經典不容易聽到,為什麼?中日戰爭的時候,七十年前,夏蓮居老居士把這部經典會成了。雖然經典會成,沒有廣泛流通,知道的人太少,在大陸上流通非常非常有限,許多人不知道。律航法師到台灣,他親近過夏老居士,聽過夏老居士講經,將這個經本帶了兩本到台灣送給李老師。李老師看到這個經書前面一品長序是他老師寫的,梅光羲,看了非常歡喜、感動,想到老師的恩德。在台灣講過一遍,印了兩次,大概也就是二、三千本,以後就沒再印。這一遍講完之後有障礙,就有許多人批評,他就不好再講了。他講這部經的時候我還不認識他,我到台中他第二次講《無量壽經》用康僧鎧的本子,所以我聽《無量壽經》是康本,不是這個本子。《無量壽經》聽完之後,老師把夏蓮居的會集本介紹給我,我才知道有這麼一個本子。展開來讀誦,無量歡喜,為什麼?比康僧鎧的本子好懂,言簡意賅。又看到李老師當年講經的註解,他的註解很簡單,就是註解在經本上,叫眉註。這個註子我們印出來了,老師圓寂的時候我們才印的,印了一萬本,這量最大的,流通在國內外。你說這個緣多難得!當年我得到老師這個本子,我向老師報告,「我來學講」,老師不同意,什麼原因?「你年歲太輕,萬一有人批評,你招架不住」。那一次的緣是韓館長五十歲,給她做五十歲的生日祝壽,講《無量壽經》。老師勸我,不要講這個經,改講《楞嚴經》,講《楞嚴經》沒有人說話。好像那個時候我們這個白文經本印了一千本,經本跟大家結緣了,改講《楞嚴》。所以不容易,真的是太難太難!
一直等李老師圓寂,那個時候我在美國住的時間多,偶然把老師這個本子找出來,想到我們報老師的恩,用什麼方法?印經,印老師的註解,印一萬本,以這個功德迴向給老師。沒有想到在海外受到許多同修的歡迎,來找我,希望我講一遍。所以我們第一遍、第二遍都在美國、在加拿大講的,從美國回到台灣應該是第三遍、第四遍。我記得那些年,我也是把《華嚴經》停住,這個經是中本《華嚴》,不想再找麻煩,講過十遍。在美國遇到黃念老,無量的歡喜。當時講這部經、弘揚這部經,在海外我一個人,沒第二個人,才知道在中國國內只有他一個,也沒有第二個人。這些年來起了作用,國內國外都知道有這個本子。雖然有很多障礙也都突破了,我們還有這個耐心,還有忍辱的功夫,不受任何影響,我們自己認真學習。而同修們不少,很好,我們的心堅定,他的信心也堅定,依照這部經典修行念佛往生的人很多,瑞相稀有,格外增長我們對這個法門的信心。我們要堅持到底,決定不改變。
這是第十一遍,我講念老的註解,也報念老註經的苦心。帶著一身病,六年的時間完成註解,這是集經論、古大德註解之大成。所以他這個註是集註,引用經論八十三種,古大德的註疏一百零一種,日本、韓國淨宗大德的註疏九種,總共一百九十三種,註解的集大成,對末法時期往後九千年做出最大的貢獻。我們知恩報恩,要把它發揚光大,幫助以後有緣人遇到這部經典能夠生起正信,能發願求生淨土,功德無量無邊。今天我們遇到,要珍惜這個機緣,絕對不能讓它空過。這是常念不絕之意。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