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六八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68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五六頁:

  疏【稱理,則自性遍照,是六方佛讚義。】

  我們看大師註解:

  鈔【靈光獨耀,迥絕中邊,真照無私,何分彼此,故得一多無礙,主伴交成。無礙,則千差雖隔而非殊;交成,則萬法不期而自會。然則六方不離於咫尺,諸佛悉現於毫端,今者此經,當在何處。】

  這段話是蓮池大師用宗門大德禪機的語氣來解釋,這裡面句句都是宗門的話頭。『靈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它是對妄識而言的。凡夫迷失了自性,在日常起作用的不是真心,是妄心,妄心就是相宗裡面講的八識,迷失了自性,自性變成八識。諸位要曉得,八識跟真性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在悟的時候叫自性,在迷的時候叫八識。換句話說,只有迷悟之分,名稱是迷悟的名稱,真性自體沒有迷悟。『迥絕中邊』,迥是遠,遠遠的離開中邊,中邊就是相對的。換句話說,真如自性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哪來的中邊?中邊是對立而形成的。現在二邊對立的沒有了,中邊也沒有了。染淨也沒有了,佛與眾生也沒有了,都是對立所說的,離開相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註解,「迥絕中邊,故一佛即多佛,多佛即一佛」,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照無私,何分彼此』,真對妄說的,諸佛菩薩用真心,真心是清淨平等,這就沒有私。凡夫用的是妄心,迷妄!為什麼叫做迷?清淨自性之中原無分別,他要起一個分別、起一個執著,就迷了,《楞嚴》所說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就起來了。這個東西不是真的,是假的,可是一般人都把假的當作真的;佛所講的真的,他當作假的,他不相信,不能接受。凡夫分彼此,見性的人不分彼此;換句話說,還分彼此的人就沒有見性。還有彼此、還有是非、還有人我,這種人是道地的凡夫,決定沒有開悟,開悟絕對不會有這個現象。

  『故得一多無礙』,此地「一」就是指阿彌陀佛,「多」就是指十方恆沙諸佛。阿彌陀佛就是恆沙諸佛,恆沙諸佛就是阿彌陀佛,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在事上有沒有阿彌陀佛?有!有沒有恆沙諸佛?也有!事上雖然有,理上決定是一,這樣看法就對了。理上是圓融的,所以在事上雖有,不需要執著,雖有,也不需要分別,這就是諸佛菩薩跟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是有分別、有執著,他是無分別、無執著。『主伴交成』,交是交互,以阿彌陀佛為主,所有一切諸佛都是伴。好像在大會當中,阿彌陀佛是主席,其他一切諸佛都坐在台下做聽眾。任何一尊佛都可以做主。釋迦牟尼佛要是做主,阿彌陀佛也坐在下面,主伴交融。觀世音菩薩做主,阿彌陀佛也坐在下面。「交成」,交互的成就。十法界一切眾生,任何一個都可以做主。佛法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萬法歸一,那個「一」是任一,不是專一、不是唯一,是任一,這個法才是圓融的。譬如一個球,球面上任何一點都可以做為中心點,所以它才是圓滿。

  『無礙,則千差雖隔而非殊』,十法界依正莊嚴雖然千差萬別,體性是一個。我們在經上讀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切諸佛共同一法身,一切眾生跟諸佛是不是同一個法身?也是的。不但一切有情眾生跟諸佛是同一個法身,無情亦同,《華嚴》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有一切動物、植物、礦物、大自然現象、虛空世界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能變,一切萬物是所變,能變是一個。所變雖然千差萬別,實際上都是一樣的,都是自性變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是平等的,萬法平等,萬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如什麼?如其性、如其體,體是一樣的。萬法皆如,就是萬法都是平等的。『交成,則萬法不期而自會』,期是預期,是有計劃的;「不期」是自然的,這個意思就是現代人講的自然生態。我們現在地球自然生態被人為破壞,地球生嚴重的大病,天災頻繁,生態不平衡,影響到氣候都不正常。古人明白這個道理,仔細觀察大自然,一切隨順,在這裡面得到真正的義趣,他能夠領略,這是不期而自會的意思。我們講一個地球,這是講的小;再講大,無量星球在太空當中的運行,「不期而自會」,每個星球有它自己的軌道,它不會亂的,很有秩序。有些人看到這個現象,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一定是有一個人在設計、有一個人在支配,就把這個人說作上帝,所以上帝是從這麼想像當中產生的,宇宙的主宰。其實不是的,這是宇宙自自然然的規則,「萬法不期而自會」,它是交互而成就的。

  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個現象,才曉得『六方不離於咫尺』,咫尺是很短,距離很短。六方空間太大了,這句話的意思,遠近沒有了,遠近同時到達。譬如我們這一個講堂,夜晚黑暗,我們這裡點一盞燈,這燈點著了,靠這邊近,靠那邊遠,這個光同時照到。這是我們舉一個淺顯的比喻,能不能比得恰到好處?比不到,只能比個彷彿,為什麼?光還是有速度的,速度快一點;自性,說實在話沒有速度,它是真的沒有遠近,真的遠近同時到達,自性功德不可思議。『諸佛悉現於毫端』,毫端是汗毛的尖端,這是講近。十方諸佛距離我們這個地方不止十萬億佛國土,都在一毛端。我們一毛端沒有放大,十方諸佛世界(就是法界)沒有縮小,為什麼大的世界能入小的毛端?這就是因為自性沒有大小。我們今天不能接受,執著裡頭有一個大一個小,大怎麼能跑到小裡頭?不可能!我們有這麼一個執著,有這麼一個障礙,所以永遠觀察不到事實真相。菩薩明白了,菩薩分別、執著永遠離開了,「迥絕中邊,靈光獨耀」,他照見了,佛所講的一點也不錯。這完全是《華嚴經》所說的事事無礙的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在這個境界裡面,蓮池大師就舉一句來說:

  鈔【今者此經,當在何處。】

  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在哪裡?這下面沒有答案,教大家去參!這是完全用禪宗的語氣來說法。

  經【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大師在科判裡面標示的是「釋經應讚」,解釋這部經應該讚歎,因為它確實是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第一法門,所以是應讚。佛叫著舍利弗,你的意思以為如何?為什麼這部經稱作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也答不出來,還是佛自己來解釋。

  疏【名必有義,彰闡其義,方克奉行,無所疑故。】

  『名』是經的名題,經名,名一定有意義,『彰闡其義』,意思要很清楚、很明顯,我們才能顧名思義,信受奉行,我們才能做得到。諸位要曉得,佛經重在實行,重在修行。清涼大師判《華嚴》信解行證這四分,四分不具足,我們就不能得這部經真正的好處利益。從信入門,「信為道元功德母」,信為入道的根源,無量無邊的功德都是從信裡面生出來的。功德之母能生一切功德,所以從信門入。信了以後要能夠解,如果不解,單單這個信,這個信是感情的,我們一般講迷信、勉強的信。在淨土法門裡面,不解其義,專信、專願、專念也能往生;但是諸位要曉得,生凡聖同居土,不能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要開悟才行。假如理事都通達、都明瞭,念佛往生品位就高,就這麼個道理。所以解很重要。解了之後要行,行就是把你所信的、所解的統統做到;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做不到,那個沒有用處,那不是你自己的,一定要做到。信解行融合成一個就叫做證。證,沒有別的,信,被解行證實了,解,被信行證實了,行,被信解證實了,彼此互證,證明一點都不錯,這叫做證,那得真實的受用。所以佛經跟世間典籍不一樣,它不是玄談,它講的全是事實真相,統統講的是實際,所以行非常重要,依教修行。

  鈔【題十六字,但徵下之八字者。】

  十六個字,上面八個字「稱讚不可思議功德」省略,佛只說底下八個字「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鈔【以不可思議,釋迦所讚,其義已明。】

  這是解釋為什麼佛在此地說這個經題只說下半,不說上半,上半的意思前面都說明白了。

  鈔【他方佛讚,增此八字,故徵其義。】

  『徵』是徵問。因為這個經是十方一切諸佛都讚歎,這是佛在此地特別提醒舍利弗尊者,意思就是說,為什麼這部經會受到一切諸佛的讚歎?可見得這句話很重要。

  鈔【云何佛護,云何佛念。】

  為什麼諸佛護持?為什麼諸佛護念?『念』也就是今人所講的繫念,佛把這樁事情念念放在心裡,其他的佛沒有放在心裡,唯獨把這樁事情放在心裡,這個事情絕不是普通事情。這是什麼事情?佛的本願,一切諸佛的本願,都是度眾生成佛道,四弘誓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具體度脫眾生的方法就在這部經。佛要度一切眾生成佛道,所以這部經放在佛心裡常常繫念著,常念就常說,常宣揚,常常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是這麼個道理。

  鈔【以前教當信是經。】

  前面經文,佛教我們應當要相信這部經。

  鈔【今謂義明,然後信固也。】

  現在講到這個地方,意思愈講愈清楚、愈講愈明白,你的信心當然愈來愈堅固。佛說這句話,裡面含這樣深的意思。舍利弗答不出來,意思太深,還是釋迦牟尼佛自己來解釋。

  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

  解釋裡面,文分三段,這是第一段,說聞經、持經。

  疏【聞是經者,牒上依正信願。持名往生等。】

  『聞』是聽講,前面所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祖師將這部經就判為信願行三個大段落,這叫淨土的三資糧,信願都講圓滿了,持名往生這是行,信願行都說完了。

  疏【聞受持。】

  聽了之後,相信了、理解了、明白了,明白之後能不能接受?能不能保持?什麼叫『受』?聽了之後,我真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真想見阿彌陀佛,這就是受,真想去!這就是發願求生。想去的心,想見阿彌陀佛的心非常懇切,這叫「受」。我們今天念佛人,在台灣因緣殊勝,講經的人多,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這是因緣,因緣具足。大家聽,聽得很明白,也相信、也發願、也念佛,可是還是不能往生,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就在我們往生那個念頭不切,又想往生,這個地方名利又放不下,麻煩在這個地方。那些往生的人跟我們不一樣,他就是一個願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統統放下,一絲毫都不沾染,所以他很順利的去了。我們雖然很願意,天天念佛迴向,「願生西方淨土中」,這邊樣樣都捨不得,這是我們的病根,我們沒法子去,錯就錯在此地。這個錯不是這一回,過去像這樣的錯誤不曉得多少回?這一次還犯老毛病,那我們這一生就又積一點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對這個經典,西方極樂世界理論、事實真相,為什麼要介紹得那麼清楚、那麼明白?讓你生起真實嚮往之心,然後能把這個世界的塵緣統統放下,道理在此地,一絲毫沾染不得。

  在這個地方同修們不能誤會,不是說教你一切放下,你明天也不上班了,家裡事情也不做了,光念佛去了,變成佛呆子,佛呆子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那邊都是不退菩薩,沒有呆頭呆腦的。放下是教我們心裡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心裡起心動念是障礙,事上沒有障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事哪有障礙?無礙、交成,一多無礙!事沒障礙,理也沒障礙,理事、事事統統沒有障礙。念頭分別、執著、憂慮、牽掛,這個東西是障礙,我們心裡決定沒有這些東西,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心裡只有這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是大本《阿彌陀經》,大本小本完全一樣。我們心裡只要一部經、只要一尊佛,其他統統放下,再不去分別執著,你的心就清淨,心淨則土淨,這是我們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這個世間貪戀不得!凡是叫你起貪心的,那是魔境。魔不希望你成佛,不希望你離開六道輪迴,魔來擾亂、阻撓你,不讓你到極樂世界。凡是叫你起心動念的,全屬魔障。「受」是我們真的接受,「持」是保持而不能夠失掉。今天接受了,接受之後一定要盡形壽保持,盡我們這一生的生命,我們活一天就保持一天,決定不能讓它失掉,這叫受持。

  疏【即前三慧三資糧故。】

  聞思修就是前面講的三慧三資糧。

  鈔【聞即聞慧,受即思慧,持即修慧。】

  聞思修是大乘菩薩修行的綱領,小乘人修學的綱領是戒定慧三學。

  鈔【聞即信義,思即願義,持即行義。】

  『聞』就是信,『受』就是願,『持』就是行。信願行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條件,叫三資糧。資糧是比喻,從前出去旅行要帶乾糧、旅費,叫做資糧。這是比喻我們修行從娑婆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帶什麼樣的盤費?信願行,這三條就好比資糧一樣。

  疏【聞諸佛名,牒上六方諸佛名也。聞經受持,聞佛名者,亦應受持故。】

  大師假設一個問答:

  鈔【問:此經聞阿彌陀佛名號為往生因,何兼諸佛。】

  「及聞諸佛名者」,蕅益大師解釋,諸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蓮池大師解釋,諸佛就是指前面所說的六方佛。兩個人說法都沒有錯,蓮池大師從事上說的,蕅益大師從理上說的,理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諸佛就是阿彌陀佛。

  鈔【答:彌陀功德,為恆沙諸佛之所共讚,則聞諸佛名,知諸佛讚,信受此經,倍復親切,故雙舉也。】

  蓮池大師這個意思也很好,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為我們介紹西方教主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一尊佛所說!我們對於釋迦牟尼佛無限的景仰、羨慕,對佛的尊敬無以復加。世尊為我們介紹,我們當然歡喜接受,現在又看到佛在經上講,不但他老人家一個人這樣的推薦介紹,十方一切諸佛異口同音都是這樣推薦介紹,我們的信心就更增長,就是這個意思。知道這部經典不是一尊佛說,淨土三經一切諸佛都說,沒有一尊佛不用這個法門來勸導學人,除非他不肯接受,他要是能接受就是淨土緣熟。緣熟,佛一定用這個法門來接引,幫助他在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如果不能接受,那再用其他的法門,就是次一等,再次一等。這個是直接成佛,一生圓滿成佛,所以稱為第一法門。由此可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有緣分聽到這個法門,這決定不是小事,《法華經》上所講的「大事因緣」。《無量壽經》上所說的,這是我們自己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的善根成熟,才有機會遇到,有機會聽到,聽到能生歡喜心,這是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決定不是偶然。只要我們這一生當中能把世緣放下,這個世間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這些貪愛、瞋恚,喜歡的就貪愛,不喜歡的就瞋恚,能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這一生就決定往生。這個往生的障礙就沒有了,要曉得這些東西是往生的障礙,從心地上拔除,與事相不相干,心裡決定不能有。

  鈔【華嚴第六回向云。】

  《華嚴經》第六迴向品。

  鈔【復於佛所,得聞佛名,轉更值遇無數諸佛,即聞此經,又聞諸佛名之意也。】

  我們現在是業障深重的凡夫,佛為我們推薦介紹,只能簡單提綱契領指示我們,不能詳細說,詳細說出我們受不了!十方恆沙世界無量無邊諸佛,佛要是說這些佛的名號,一句一句接著說,說一萬年也說不完,我們怎能受得了?我們也沒那麼長的壽命。所以每一方無量佛裡面只舉五、六尊佛,最多只介紹到十尊佛,我們可以接受,多了就受不了。我們要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下下品往生,這品位最低的,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我們的業障就消除了。業障為什麼會消除?我們心清淨,這是第一個因素。因為現前我們專信、專願,只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只願讀《彌陀經》,其他的經我都不放在心裡,都放下了,專!不專不行,一定要專。專信、專願,專念阿彌陀佛,這一專,心就清淨,清淨心能滅罪業。罪業是什麼?罪業就是妄念,就是胡思亂想、就是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是罪業,這一專,這些東西都沒有了,縱然有也很輕,不像從前那麼嚴重。所以清淨心,這是淨念,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淨念相繼」,淨念就消業。現在我們做到淨念相繼,現在佛光就照我們,不是等往生的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佛光就照你,佛光注照。佛光這一照,幫助我們消業。諸位要曉得,我們自己必須要有能力消,佛光才加持得上,我們自己沒有能力,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佛雖然光照,沒用處!心思雜亂是障礙,把佛光障住,你得不到受用。心清淨就沒有障礙,佛光照我們,我們直接就感受到。佛的光明幫助我們消業障、開智慧,不等待往生,現在就得到!由此可知,淨念多重要!覺明妙行菩薩教我們念佛,他說「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就是淨念,不間斷就是相繼,這三句九個字就是解釋大勢至菩薩所講的「淨念相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直接沐浴在佛光之中,智慧大開,於是十方無量無邊諸佛的名號統統都現前了。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西方世界他們的生活狀況。我們這個世間人,年輕的時候上學念書,念書好辛苦,踏進社會工作更辛苦,將來結婚生子,有家庭更苦!西方極樂世界人,他們每天聽經、念佛、參禪、經行,或者志同道合在一塊研究討論,或者到他方世界去參訪、供養諸佛,聽經聞法。遇到有緣的人,幫助佛接引眾生,他們幹這事情,真的是逍遙自在!神仙也不比不上他們。神仙雖然自在,活動空間有限,不能超越六道,這個大千世界是他活動的範圍,大千世界以外他達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他們活動的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神仙天人也比不上他們。他見一尊佛就是見一切諸佛,聞一佛名,現在是聞阿彌陀佛一佛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名號統統現前,所以他統統都聞了,「聞諸佛名」,一尊佛都不漏。這就是《華嚴經》跟本經所說的義趣。

  疏【大本云: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得聞。】

  這段話是《無量壽經》上的。『多有菩薩』,這不是少數!想聽這個經,怎麼會沒聽到?真的很多菩薩不知道有《阿彌陀經》、不知道有《無量壽經》。他怎麼會想這個經?他是想最好能有個法門教我們一生當中就成就,想這個法門,殊不知這個法門就是這部經。所以聽經要緣分、要福報,沒有福報的人就聽不到,沒有緣分的人就接觸不到,絕不是容易事情。我們台灣台北市學佛的同修有多少?幾個人聽過這個經?縱然每天晚課念《阿彌陀經》,不解其義,他信心沒建立,願心沒有,那就等於沒念。可見這個事情真的是難!真正得受用兩種人:一種是對於事實真相真正明瞭的人,他下定決心選擇這個法門;另外一種人,雖然理論事實真相不明瞭,他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聽到這個法門,接觸這個法門,他就牢牢抓住,死心塌地,一生他也不改變,這句佛號念到底,他往生了。這兩種人是這個法門的當機者。其他的,信心像露水、浮萍一樣沒有根,只能在淨宗種一點善根而已,這一生不能成就,搖擺不定。我們去年在美國達拉斯打佛七,那邊也有不少同修聽我介紹淨土法門,聽了非常歡喜,來跟我講:真的要專心、要專求淨土,要老實念佛。我們離開達拉斯半年之後,他有一些朋友學密的、學禪的,勸他拉他,他又到那裡去了,把阿彌陀佛丟掉、忘掉了,這種情形很多!有的是人情佛事,好朋友來拉,不好意思不去!這一去,覺得那邊也不錯,信心就動搖。將來怎麼?淨這邊不能成就,禪也不能成功,多可惜!這就叫魔來干擾,魔牽著你走了。我們想到佛在經上講,多有菩薩想求一生圓滿成就的法門,由於善根福德因緣的差錯,沒有機緣遇到這個法門,沒有機緣聽到這個法門。所以,遇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機會不容易!古德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聽到,這一天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不是真正有深厚善根福德因緣,你遇不到!所以要珍惜。

  疏【又經云:寧於地獄得聞佛名。】

  這是經上說的,說了個比喻,寧願墮地獄,只要能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墮地獄也甘心情願,這才體會到這句名號的價值,名號功德真是不可思議。墮地獄受苦,苦難有受完的時候,怕什麼?聞阿彌陀佛名號,發願往生就永脫輪迴,不再受地獄苦,受一次就不再受了。

  疏【則知聞此經,聞諸佛名,大非易事。】

  說明很不容易!我們現在聽到這句佛號好像得來很容易,那是因為過去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你要不相信,我們隔壁的鄰居他就不來,我們在這裡講了十幾年,一次也沒來過,你才曉得是真難!所以要知道珍惜。彌陀的弟子,諸佛的學生,有責任要把這個法門普遍向大眾介紹,他接受不接受是他的事情。他能接受,我們就恭喜他這一生會成就;他不接受,我們對得起他。自己遇到這麼好的法門,不介紹給別人,這是對不起人的。

  鈔【菩薩欲聞而不得,則二乘凡夫可知矣。】

  菩薩想求這個法門都不容易求到;二乘人、凡夫想求這個法門,當然就更難、更不容易。

  鈔【大本偈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

  《無量壽經》上,佛把這個事情講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是多生多劫修福修慧,你就沒有機會聽到這個法門。縱然這個法門給你,你聽了也不懂,你聽了也不能生起歡喜心,信願完全生不起來,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福慧修得太少。『已曾欽奉諸如來』,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子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但是供養四百億佛,福慧還不夠,所以聽到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聽得非常歡喜,自己心裡動個念頭,我將來成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還不能發心念佛趕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願沒有。換句話說,供養四百億佛,在三資糧裡只有一個信,願沒有,你才曉得這個多難!今天諸位遇到這個法門,你能信、能願,就證明你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不止四百億,為什麼?因為你的福慧超過阿闍王子,阿闍王子沒有發願求生,你現在發願求生,你的福慧超過他。『故有因緣聞此義』,你才有這個緣分、才有這個福報聽到這部經。

  鈔【地獄聞佛者,華嚴偈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願生天中,而不聞佛名。】

  《華嚴經》上,佛說過這麼幾句話。

  鈔【故知此經,及與佛名,不易聞也。】

  這是引經據典,說明這個經典、這個法門緣分的難得,真正不容易!我們台灣不是沒有劫難,很重的劫難!這些年來,從南到北許許多多人都在受持《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這個劫難逐漸才化解。這些都是事實,希望我們更努力、更認真的修學,盡心盡力來推廣,把經典法門普遍介紹給大眾,大家都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這個地區決定不遭災難。為什麼?經上說得很清楚,「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我念這個經得諸佛護念,你念這個經也得諸佛護念,我們全台灣的同胞都念這個經,人人都得諸佛護念,一切災難就沒有了。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這才是消災免難保全我們身家社會安全第一個因素。末後這兩句總結:

  鈔【今得聞之,可弗信受。】

  我們今天能聞到,這個機緣實在非常之難,聽了之後怎能不信?怎能不接受?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