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六五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65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三九頁:

  經【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這是六方佛裡面的北方,北方列的五尊佛的德號是表「化他」。福慧具足之後,佛在因地所發的弘願才真正能夠圓滿的實現。像我們學佛,也如諸佛在因地裡面發的願一樣,那個是真心是假心,我們暫且不談。像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實在講這四願歸結起來就是這一願,後面三願都是為了圓滿這一願而發的。所以四願,第一願是主,是最重要的。第一願,實在上講也是諸佛所以能夠圓成佛道的一個推動的力量。我們知道世間人每天勤奮努力在工作,什麼力量在推動他?歸納起來,不外乎「名利」這個力量,不是為名就是為利。假如名利都沒有了,我想他絕對不會願意去工作。諸佛菩薩名利都不要了,統統都捨棄,什麼力量在推動他,使他精進不懈努力發憤?就是這一願。由此可知,菩薩發心自行(自己修行)、發心化他,都是這個第一願,乃至發心要成佛道,還是滿足第一願。因為菩薩要不成佛道,縱然在等覺菩薩的地位,等覺菩薩就不能度化等覺菩薩,他們地位、程度是相同的,一定要成佛才能度等覺菩薩,這個才把一切眾生度到究竟圓滿。所以一定是智慧、福德統統都圓滿,這個時候就廣度眾生。

  佛法,度生是事業。「度」,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幫助他、協助他,幫助他離苦得樂。三界苦,有兩種生死:一種是分段生死,一種是變易生死,這兩種苦!出了三界,小乘四果羅漢以上,三界的分段生死沒有了,可是三界之外,一直到等覺菩薩還有變易生死,換句話說,他這個樂得的比我們是多,不是究竟的,不是圓滿的。一定要幫助眾生圓成佛道,那個離苦才離得究竟,得樂才得的圓滿。諸位想想,要幫助眾生成佛,自己不成佛,那怎麼行?沒有這個道理的,自己一定要成佛。也許大家曾經聽說過,自己未度,先度眾生,這是菩薩發心。像地藏菩薩一樣,自己沒有成佛,把眾生都度成佛了,他老人家還是菩薩,這個我們能不能學?很多人在這個經典裡斷章取義,曲解佛的意思,認為地藏菩薩很偉大,自己不成佛,先度眾生成佛,我要學地藏菩薩,你能學得了嗎?地藏菩薩是什麼人?等覺菩薩。你要是證得等覺菩薩,可以學地藏菩薩,「我不成佛,先度眾生成佛,眾生沒有度盡,我就誓不成佛」,這個話是等覺菩薩說的;我們沒有資格,我們要是不成佛的話,就要搞六道輪迴,就要墮三惡道。墮三惡道,你自身都不保,怎麼能度別人?所以經義不能曲解,不能錯解佛的意思。

  實際上,地藏菩薩老早就成佛了,不過他老人家不願意現佛的形相而已,學生那麼多都成佛了,他老人家還不成佛,哪有這種道理?不過就是不變出佛的模樣,變成菩薩的模樣而已。人家是隨時有能力成佛,而不願意用佛的身分度化眾生,這叫地藏菩薩。我們真正發心學地藏菩薩,還是先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證得圓滿菩提之後,可以效法地藏菩薩,那就正確,就沒有問題了。

  經文到這一段,在表法裡面是重在利益眾生。第一尊佛的名號叫『燄肩佛』。前面有「大燄肩佛」,講過了,我們在此地著重它表法的意趣。「肩」是兩個肩膀,表承擔的意思,我們這個肩膀能擔當得起。「燄」是火燄,代表光明的意思。兩個肩膀代表權實二智,有權實二智才能夠擔當如來家業,諸佛如來他們的事業就是弘法利生,菩薩這兩種智慧有了。菩薩有在家、有出家,此地是在家、出家統統包含。所以學佛,諸位同修要知道,不一定要出家,在家的菩薩多得是!在家菩薩成佛,無量無邊,我們看《華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從德雲比丘起,德雲比丘代表的是圓教初住,就是法身大士,一直到普賢菩薩,這裡面圓圓滿滿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五十三位法身大士,示現出家身分的只有六個人,其他統統是在家的,這樣我們就能明瞭,在家菩薩多,在家成佛多,在家成佛跟出家成佛沒有兩樣!出家只有一樁事情,就是弘護正法。佛教是佛陀教育,我們要延續這個教育,要推廣這個教育,一定要有專業的人員來做這個事情,就好像辦學校一樣,學校裡教職員是專業的,不是兼差的。推廣佛教育、住持佛教育也必須專業的人員來做,你發心專門從事於這個工作、從事於這個行業,這就出家。否則的話,就不要出家,在家一樣成就。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菩薩、都是佛,你熟讀《華嚴》就明瞭,也就知道我們在這個社會上,哪一種行業、哪一種身分,做哪一類的菩薩,都能夠圓成佛道。

  佛法弘護都是以高度的智慧為基礎,所以是「燄肩」。智慧最要緊的是實智,就是真實的智慧。《般若經》上說「般若無知」,那個無知是實智,是真實的智慧。《心經》最後講「無智亦無得」,這是《心經》的精華,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所以無知是真智慧。我們現在什麼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有真智慧?不是的。這個意思很容易被人錯會,以為「般若無知」,我們不讀書了,也不要去學了,佛告訴我們這是真智慧;你這樣解佛的意思,把佛的意思錯解了。「無知」是心清淨,心裡一念不生,心裡一物不存,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那是真智慧,清淨心,清淨到了極處。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權智」。權智,《般若經》上說,「無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時候,真的,他一念不生,所以叫「無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我們今天不起作用的時候無知,起作用的時候也無知,那就錯了。「燄肩佛」就是代表一定要具足權實兩種智慧。實智也叫做根本智,就是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權智也叫後得智,就是根本智起作用。這也就是說明整個佛法都是建立在真實智慧的基礎上,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自度,才能夠幫助別人。

  第二尊『最勝音佛』。佛法最重契機契理,前面「燄肩佛」是表契理,這底下都是講契機。我們明白佛說法是應機而說,就能夠想到,佛在他方世界所說的跟在我們娑婆世界所說的一定不一樣,為什麼?根機不相同。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的根性是耳根最利,《楞嚴經》上,文殊菩薩為我們娑婆世界眾生選擇法門,他選「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他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眼看不清楚,耳會聽得清楚。當然也有少數例外的,少數聽,聽不清楚,他看,看得很明白的,這種人有,是少數,大多數人耳根利過眼根。因此,佛在我們這個世間教化眾生就是用音聲說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寫過文章,沒有作品留給後世,都是他講演所講的。經典,是佛滅度之後,這些弟子們大家開會,把佛從前所講的寫成文字記錄下來,編成經典。所以佛在世的時候沒有文字。我們中國孔老夫子當年教學,也是音聲作佛事,也沒有書本;不過孔子還有著作,寫過東西,像《易經繫辭傳》,他還有文章流傳給後世,釋迦牟尼佛沒有。第二尊就講教學的手段、教學的方法,一定是以音聲為佛事。「最勝音」,最殊勝的音。世間這個音太多,這一切音都沒有辦法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那個音再好聽,都不能叫最勝。所以「最勝音」,蓮池大師在這裡解釋,只是形容。

  疏【最勝音者,佛音極好,一切音聲無能及故。】

  極好的音,要是不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極好的音也不能稱為最殊勝之音,而是什麼?這個音是說法的音聲,是用言語、音聲把宇宙人生真相給我們說明,讓我們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這個聲音就妙了,這個聲音就真的是殊勝,天上人間一切音聲不能夠為比。所以,「最勝音」是說法。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一切經典包括小乘,都是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的,這是最勝音;寫成書本,這是世間最殊勝的典籍,沒有任何書籍能跟它相比,這個書能幫助我們出三界,世間所有一切書不能出三界。即使宗教裡面的書,至多也不過就是幫助你生到天道而已。印度高級的宗教能夠幫助你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但是出不了三界。唯獨佛法能幫助我們出三界、了生死,永脫輪迴,這是最勝音。這些典籍,我們拿它來修學,在短短數十寒暑之中,真能達到這個目標嗎?難!難在哪裡?不是難在法門,佛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以不是在法門,而是在眾生的根性。古人的根性跟今人不一樣,東方人的根性跟西方人不一樣,甚至台灣同胞的根性跟大陸同胞的根性都不一樣。所以在法門當中就不能不選擇,這叫法門有難易,難易不是法門本身,是我們眾生根性不相同,根性有優劣,於是修學就有難易這個現象。如何能以一個法門保證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道?這是殊勝當中的殊勝,就是最勝音。這樣一來,我們就明瞭,原來最勝音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這句名號是最勝音,上能度等覺菩薩,下能度地獄眾生,只要你真信、真願、真念,就真的往生,真的見佛、真的不退成佛。結歸起來,最勝音者,「南無阿彌陀佛」,這個要知道。註子裡面,解釋佛有「八音」,諸位自己去看。我們只說大意,經註疏沒有的,跟諸位說明。再看底下一尊:

  疏【難沮者,佛德堅密,不可壞故。】

  這尊佛代表弘護正法,是相當不簡單的。俗話常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學佛能一帆風順沒有魔障,查遍《大藏經》,找不到。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示現的,內有僧團裡面的六群比丘,天天頑皮搗蛋,給僧團出醜、找麻煩,外面有九十六種外道,可見得釋迦牟尼佛在那個時候建立佛法相當不容易。歷代祖師大德修行弘化,哪個沒有障礙?在中國弘化影響力最大的,無過於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你看他遭受的磨難,得道之後,明心見性,他是二十四歲,五祖忍大師傳他衣缽,還要到獵人隊去避難,躲了十五年才能出來,遭遇多少苦難?魔障多!我們今天遭遇一點挫折就要退心,你怎麼能成就!諸位要曉得,內外都有魔障,在家同學學佛,家人是魔障,家裡人障礙你;出家人學佛,僧團裡面師兄弟障礙你,也是魔障,在所不免。我們要怎樣對付?學『難沮佛』,「沮」是沮壞,什麼東西不壞?信心不壞、願心不壞、行心不壞,你只要信願行這三條東西不壞,你就成功了。這尊佛他所教給我們的,不怕魔王外道,我們知道他們存在,他們都在我們周邊,時時刻刻來找麻煩、來阻撓,我們要用高度的智慧通權達變,這個地方走不通,還有那個地方可以走!譬如你在家裡念佛,家人都討厭你、都反對你,我何必要裝一個學佛的樣子?把這形相擺脫掉,他就看不出來!我念佛念在心裡,不出口,我家裡也不要供佛像,不要燒香,一切都跟你們隨緣,這種學佛就叫密行。我們功夫很得力,他也無煩惱,叫他看不出來。這個密行,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世尊的兒子羅睺羅尊者就是密行,他是沙彌身分,一天到晚頑皮,都在外面玩,別人都說這小孩不用功,釋迦牟尼佛曉得,他用功在心裡,他是修密行的。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的。「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縱然他是妖魔鬼怪,也教他生歡喜心,不妨礙我們自己的功夫,不影響我們堅定的信願,「難沮佛」是教導我們這個方法。

  第四尊『日生佛』。一切魔外都障礙不了你,你就成就,然後才能達到教學相長,正法久住。「日生」是比喻,像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一樣,光明遍照。

  疏【日生者,佛光初現,如日初升也,兼二利說。】

  『二利』是自利利他。唯有能克服一切障難,智慧才能生得起來。我們今天學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禁不起魔來干擾。魔,五陰是內魔,外面才有天魔。佛在《八大人覺經》說,魔有四類,第一是五陰,第二是煩惱,第三是天魔,第四是死魔。除了天魔是外面的,其他的都是我們本身的魔障,你能不能克服?換句話說,我們的業障、病痛,甚至短命,這都是屬於業障,能不能克服?不能克服,道業就不能成就,被魔牽著走了。我們要問:能不能克服?給諸位說,決定能。我平常勸初學佛的人,最好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原因就是叫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明白這個道理。命運有,業障也有,但是可以改變,袁了凡先生是以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改變他自己的命運,延長他自己的壽命。他的壽命,孔先生算他只有五十三歲,他活了七十多歲,這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的效果。改了,改的幅度不大,改得小,改得也很苦,他有收穫。還有比那個方法更妙、更殊勝的,那是什麼方法?佛經上常講「菩薩乘願再來」,你乘願再來,總得到西方極樂世界成菩薩之後,倒駕慈航,到這個世間來,那沒錯了,那是成就的人。實際上,如果我們現在發願,我們的願力超過我們的業力,願力起作用了,業力就不起作用,換句話說,這就是乘願再來,所以不需要到極樂世界乘願再來。

  我們這個地方發心,願力超過業力,就轉變了,業障消了,習氣改了,身體的病痛、生理變化也變好了。這些在科學裡面都講得通。實在講,病從哪裡來?病從胡思亂想來的。佛在一切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心是主宰,萬法唯心,《華嚴經》上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身體是十法界裡面一個現象,這個現象是唯心所現的,我們生理種種變化是唯識所變的,「識」就是八識,我們叫八心王。我們的八心王壞了,變的這個身也就變壞了,這個身體就病痛,麻煩就來了。假如我們的心好了,它變的這個色身也就變好了,毛病就沒有了。心清淨,身就清淨,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深信切願,我們的心真誠、清淨、大慈大悲,這個身就改變了。本來有病,不要看醫生就好了,為什麼?它自己調整了。都是在心地上用功夫,求心地的真誠清淨平等,這樣智慧當然就生起來,這實際上就是佛經上說的,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清淨平等覺就是戒定慧,《無量壽經》經題上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就是慧。我們用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來修戒定慧,這個樣子,我們定有了,定既然有了,慧就現前,就是佛光出現。這個佛光不是外面的佛光,是自己的佛光,佛是覺的意思,就是自覺,自己本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透出來,這就是佛光,『如日初升』,既自利又能夠利他,唯有如此,正法才能夠久住在世間,才能真正的利益一切眾生。我們不明這個道理,不明事實真相,所以學佛常常有退轉,遇到障礙就灰心,遇到困難就不敢往前進,就退轉。道理明白,事實真相搞清楚了,前面「難沮佛」,什麼樣障礙阻攔都攔不住你,你的清淨平等覺成就了,戒定慧三學修成了。我們再看末後這一尊:

  疏【網明者。】

  這尊佛的德號是從譬喻上建立的,『網』是大梵天的因陀羅網,佛講經常常用這個做比喻;『明』是光明,這寶網放光。

  疏【智如寶網,遍照眾生故。】

  這是表菩薩度眾生的方法,以無量無邊的法門普度一切眾生。六方到這裡是第四方,菩薩修學確實是有很高深的功夫,不是淺學,他才有能力開顯無量法門。在我們這個世間,就像過去龍樹菩薩一樣,我們中國人稱龍樹菩薩為大乘八宗共祖,大乘八個宗都是他傳的,這就像大梵天的因陀羅網一樣,有不少菩薩一生單傳一個法門,他是傳無量無邊的法門,他有這個能力。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他都有方法來教他,這是真實智慧圓滿現前,才有這個能力。這樁事情,這是我們不能學的,沒有法子學的。印光大師在《文鈔》裡常講,這是大通家,這不是凡人!他是世出世間法一切都貫通的,這種人才行!我們今天修學,沒有開悟、沒有證果、沒有出三界,都不算成就。開了悟也不行,開了悟,你沒有能力超越三界、了斷生死,都不算成就。

  四弘誓願,我們偏重在前面兩願,我們要發大菩提心,我們要斷煩惱,一門深入是斷煩惱。像《彌陀經》教給我們「一心不亂」,《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一向專念」,我們走一門。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永明延壽大師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見了阿彌陀佛,開悟了,我們再學底下兩條,「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兩條我們到西方世界再辦,前面兩條現在辦。這是穩穩當當,絕對不落空,我們真的有把握能做得到。現在我們看一般人學佛,他們顛倒了,他們也不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有口無心,為什麼?看這個眾生討厭,看那個不順眼,他才不度他,他要度他喜歡的人,看不順眼的人不度,於他沒好處的人不度,這哪裡叫眾生無邊誓願度?他也不要斷煩惱,貪瞋痴慢天天增長,他從哪裡下手?他從「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他搞這兩條。這像我們蓋大樓,蓋四層樓,底下兩層不要,蓋第三層、第四層,這搞的是空中樓閣,是在幻想,決定不是事實,這個錯了。

  菩薩智慧、德行圓滿之後,度眾生的方法展現出來無量無邊,能夠應一切不同的根性。這個通常來講,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才有這個能力。就像《楞嚴經》、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他能夠隨類現身,能夠隨緣說法,這是這一段的意思。

  鈔【網者,即梵網千珠。千珠交映,光明洞徹,如佛智遍覆眾生,無所不照故。又種種法門,互相融徹,覺群迷故。】

  大梵天的因陀羅網,用這個做比喻。

  疏【稱理,則自性含攝不可盡,是北方恆沙佛義。】

  鈔【北方為冬。】

  這是四方配四季,就是配四時春夏秋冬。

  鈔【冬主藏。】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是主藏。

  鈔【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終始是一個事情,秋天收割,譬如稻子收割,這是終,長成了,結果;可是那個稻子又是來年的種子,它又是始。『成終』、『成始』,生生不息,永遠不滅。不是一個階段從生到滅就完了,它是生生不息的,冬天過去,春天又來了;臘月三十過去,正月初一就來了,臘月三十是終,正月初一是始,終後面就是始,這就是生生不息。

  鈔【今則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百千』不是數字,是表無量無邊的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要是講終,終是歸,都歸在一心,《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古大德稱揚淨宗,說「千經萬論,殊途同歸」,都歸到淨土。所以淨土是成終成始,這個話是真的,也確實是事實。因為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嚴》在菩薩法裡面是登峰造極,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就是成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圓成無上菩提,成始。這樣我們才真正把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殊勝的功德利益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絕不動搖。為什麼有人會動搖?他沒有搞清楚,還以為有別的法門比這個更好,比這個更殊勝,其實他搞錯了。如果你再仔細去觀察,宗門教下都是文殊菩薩傳的,禪宗離不開文殊菩薩,教下也離不開文殊菩薩。淨土宗跟密宗,普賢菩薩傳的,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普賢菩薩,所以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淨宗初祖。密宗是普賢菩薩傳的,當年龍樹菩薩在南天開鐵塔,見到金剛薩埵,就是金剛手菩薩,把密法傳給龍樹,龍樹傳下來的,金剛薩埵是誰?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由此可知,《華嚴經》上這二大菩薩,大乘十個宗派都是他們兩個傳的,這兩個人都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不就是說無量無邊的法門殊途同歸了嗎?我們在這個地方得到印證,得到證明,確確實實是歸到淨土,在淨土裡面成佛。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同歸一心。換句話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從一心裡面流出來的,從一心流出,還歸一心。這才知道,所有一切法門統統修的是一心,雖然名字不叫一心,實際上是一心。禪家用的功夫,無論是用觀心,或者用參話頭,要不歸一心,就不能開悟。大徹大悟是什麼?歸到一心,就大徹大悟,就一切通達明瞭。我們從《六祖壇經》裡面得到證明,六祖不認識字,沒讀過書,也沒聽過經,只聽五祖講《金剛經》,講了三分之一,他就開悟,就不必講了。可是以後他遇到許許多多的經典,人家念給他聽,他就會講給別人聽,他都能通達。這就是得到一心,就一切都通達、一切都明瞭,這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在淨土宗叫一心不亂,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在密宗叫三密相應,每個宗派有它的名詞術語,實際上是一樁事情。雖是一樁事情,我們仔細再往深處看,淨宗好,淨宗妙,為什麼?直接修一心不亂。其他宗修一心還拐彎抹角,還有好多個層次才達到,這個法門就是很簡單,一句阿彌陀佛直接修一心不亂,這個法門比其他法門殊勝。所以是直接修,不是間接修。直接修,這叫圓頓法門,一生成就。如果不是直接修,這叫漸證,它有層次,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有五十一個階級。淨宗沒有階級,所以叫頓超。

  鈔【無邊德用,總在心源。】

  『德用』,對自己來說是自受用,是真善美慧的享受,他受用,就是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善巧方便教化一切眾生,都在『心源』,心的根源。「心」是八識,八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源」就是真心本性。

  鈔【覓之則無相無形。】

  真心沒有形相,沒有形狀,找不到!

  鈔【出之則無窮無盡。】

  『出』是起作用,起作用的時候,那是無窮無盡。

  鈔【本來具足。】

  這句話非常重要,人人都有!『本來具足』,一點都沒有缺陷。我們跟一切諸佛如來做個比較,他不比我們多一點,我們也不比他少一點。

  鈔【不假他求。】

  這句話要緊,如果是別求,那就大錯特錯。佛法是求自己的真心本性,不求外面東西;佛法稱為內學,道理在此地,一切從心地求。我們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都從心地去求,不要從外面求;外面縱然求得,也很容易失掉。外面有得有失,不是本具的,本具的沒有得失。自己的,那怎麼可以說得?不能講得。既然沒有得,哪有失?所以說沒有得失。一切求之於自性,求之於真心,那就對了。

  鈔【是故眾生心,即名如來藏。】

  『如來藏』是對佛的稱呼,好像佛的心裡面,「藏」好像倉庫一樣,含藏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才藝,我們眾生心就是如來藏。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起作用?我們的心亂了,不起作用。亂,並沒有失掉,還是本來具足,佛教給我們方法把它調整過來。大乘佛經典裡面,佛說了真話,「佛不度眾生」,眾生是誰度的?自己度的,自悟自度。確實是自己度的,不是佛度的,佛不能度眾生。佛要是能度眾生,我們何必修行?佛大慈大悲幫我們修行就好了。必須要自己調整,就是把亂心調整為清淨心,把污染心恢復到清淨,把亂調成定、染調成淨,就行了。不管是什麼方法,不管是什麼法門,總綱領、總原則就這麼簡單,那就成功了。

  經【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要特別提醒的,那就是我們要重視。翻翻《大藏經》,所有一切經哪有這樣的經題?『稱讚不可思議功德』,誰稱讚?一切諸佛如來稱讚。不可思議的功德是什麼?是阿彌陀佛從因到果,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以後廣度眾生,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是從事上講。從理上講,就是我們自己本來具足的不可思議功德,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自己的本性。『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句也是從事上說的,既然一切諸佛都護念這部經,換句話說,一切諸佛一定要宣講這部經,什麼叫護念?護念就是宣講,不是把這部經當作寶貝看管得好好的。所有一切物相都是成住壞空,都保不住的。宣講這部經,流通這部經,那叫護念。其他的經沒有說一切諸佛護念,唯獨這部經一切諸佛護念,你才曉得這部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在一切諸佛法界裡頭,這不只一尊釋迦牟尼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在這個大環境當中,這個經是第一經,所以得一切諸佛護念。我們今天讀這部經,受持這部經,依照這部經修行,當然得一切諸佛護念。得一切諸佛護念,你怎麼不自在?你怎麼不快樂?你還會遇到什麼困難?這不可能的事情!凡是你有障難,不快樂,換句話說,你沒有得到一切諸佛護念,你對這個經完全相違背了。縱然念佛,有口無心,所以沒有感應。真正搞明白、搞清楚,你修學這個法門,現在這一生當中無比的快樂!極樂世界,現在就是極樂世界人!現在就極樂,這個才與極樂世界相應。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