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西方確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二集)  2014/2/1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6-0022

  《西方確指》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現場同修請翻開課本第七十三頁,《西方確指》第七十三頁,我們網路的同修,如果你有課本,也是一樣翻開七十三頁,沒有課本的同修就用聽的。七十三頁最後一行,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我們來對對地方:

  【一者。世人貪得。都務強求。不知一錢之獲。尚有命焉。而況功名富貴之大。】

  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一段開始給我們講因果這樁事情。『世人貪得』,這是舉「世人」,中國外國、古今中外都有同樣的情況,都是「貪得」。『都務強求』,貪就勉強去求,所以致力於強求,用盡手段、用盡心機去求世間的財富。有一句話講,鳥為食而亡,人為財而死,的確這個財物是世間人大家所共同貪求希望得到的。強求是不是就能求得到?這還是《了凡四訓》講的,所謂「求之有道,得之有命」,這個有道,道就是方法、手段,你有求財富的方法。現在這個經商講經營的策略,怎麼樣來經營可以賺到財富。現在世間各行各業,大家無非是求財,求當然也是需要的,我們生活所需,這個財大家有這個需要。但是往往都是貪得,就是貪心,這個貪,「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個貪心起來,希望得到很多。得到一百萬,希望能夠再得到兩百萬,得到一千萬、一億,總是覺得多多益善,貪求無厭。

  財富,你命中有的,你必定能得到;命中沒有,我們怎麼求,用什麼方法,也得不到。所以下面講,『不知一錢之獲,尚有命焉』,這是「不知」,就是講世間一般人他不知道因果報應,不知道三世因果。如果我們沒有學佛,實在講我們也不知道因果,也是跟一般人一樣。我們賺一錢,這個一錢是很少,在明朝那個時代一錢很少,就用我們現在講一塊錢,比如說現在講台幣一塊錢,那對我們來講現在一塊錢是微不足道,可能掉在路上人家都懶得去撿。這是舉出這個錢財最少的,你能賺一塊錢還是有命,命中有;命中沒有,可能連一塊錢你都賺不到。

  所以下面講,『而況功名富貴之大』,這要求大富大貴,求得很高的功名。古時候,功名就是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名聲,一般是從政的,讀書人考取功名,就政府會安排他去當官;當了官,在社會上他就有崇高的身分地位。有了功名,當然富貴也就跟隨著而來。在功名富貴,屬於是比較大的,大的福報。你看賺一塊錢,賺一錢都有命,那何況那個功名富貴那麼大!你命中沒有,你一塊錢都賺不到,你要求這個大的功名富貴那怎麼可能求得到?這就是《了凡四訓》講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你有種種求財富的方法,命中有,你可以求得到;你命中沒有,你怎麼求也求不到,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這的確我們世間一般人求功名富貴需要讀《了凡四訓》,讀《了凡四訓》,依照《了凡四訓》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如理如法去修學,你就能改造命運,滿你所求的願望,這樣才有意義。《了凡四訓》講,如果你去求,求不到,那就沒有意義。它講這個求,《了凡四訓》講的是命中沒有的,他命中比如說沒有財富,他這一生努力的修善,斷惡修善,修了幾年,他命運改變了,原來沒有財富變成現在很有錢。

  這我們淨老和尚他也是給我們現身說法。以前大家如果看過他年輕的相片,大概三十幾歲那時候的相片,我看大概不會看相算命的,只要看到那個相片,也知道這種相,薄福之相,下巴又尖又瘦,薄福短命相。不會看相,一看大概也知道這個人沒福報,而且壽命短。他三個戒兄弟,同年,出家,同一年去受戒的,包括老和尚他三個人,其中兩個人已經往生幾十年了。他們三個人同時去給算命的算,算命先生算他們三個人的壽命就不超過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就要走了。二月,一個先走了;五月,又走一個,他們三個出家,同時去受戒,同時去給人家算命,那算命先生也算得滿準的,四十五。

  七月,我們老和尚病了,他四十五歲那一年,我二十一歲,我十九歲聽經的,遇到老和尚,二十一歲,那時候正等著要去當兵,還沒有去。那一年七月,我記得跟我弟弟到基隆十方大覺寺,他在那裡講《楞嚴經》,我們去聽了三天。聽了三天之後,第四天我們再去,那個寺廟的法師說,今天法師不來講經,我跟我弟弟兩個又回去了。以前那時候還沒有高速公路,我記得台北到基隆只有一條縱貫路,要坐公路局的。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有來講。後來經過一個月之後,換地方講,換在台北火車站對面,有一條街叫信陽街,有一個李月碧講堂。那時候也借以前開瑞芳煤礦公司的李建興他們那個小客廳講,一個小客廳坐沒有幾個人,那個我也去聽過。李月碧講堂它就比較大,大概我們這間的四分之一,就比較大。一個月之後有同修告訴我們,法師又在那邊講經,我們又去聽了,到台北。

  當時也不知道他什麼情況,後來我們老和尚他講經常常講這個事情,四十五歲那年,他病了一個月,七月病了一個月。他說他也沒求病好,算命的算他四十五歲,他們兩個戒兄都已經再見了,那現在輪到他了,一個二月,一個五月,他七月病倒了,病了一個月。他也沒有看醫生,沒有吃藥,他想壽命到了,看醫生沒用,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你壽命沒有了,那醫生醫不好,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所以也就沒有看醫生。當時,以前有辦過這個大專佛學講座,好像有兩個學生給他照顧,躺在床上一個月。一個月之後病也就好了,好了,他又繼續講經。他講,他這一生延壽,是李老師勸他學講經,因為他到台中蓮社,李老師看他那個相,薄福短命相,勸他說發心弘法利生,那佛菩薩會給你延壽。所以他就接受了。

  章嘉大師教他布施,從一毛錢、一塊錢這樣布施,人家放生、印經,這樣布施。以前很窮,那現在他這個財富大概非常非常多。下午在送老和尚到機場,我們還給他請客,喝咖啡。我說師父要請客,大家要喝,一個人一杯。現在他需要用到什麼錢就有。早在四十年前,他剛剛修這個財布施,他說修了半年他就有感應,修了半年。修了半年,他需要什麼東西就有人會送來,他所求的最長時間不超過半年,而且有預知的這種能力,這四十年前的。那當然現在他老人家境界我是摸不著邊。這是他講這個事情。因為現在那些老聽眾大概只有剩下我一個,還有我弟弟,這四十五年了。四十五年,有很多老聽眾沒有在聽了。所以我算是老聽眾,四十五年的聽眾。所以他那時候講沒有道場的那些情況我都很清楚,因為那時候開始聽經了,跑到哪裡,跟到哪裡。從以前西門町還有一個第一百貨公司,那去借,人家下班,下班的時候,那個辦公桌,大家就下班了,然後就借那個辦公桌在那邊講經,講《彌陀疏鈔》。總之,那時候韓館長的確也是很辛苦,到處借地方給師父他講經,所以我們老和尚非常感恩韓館長當年這種雪中送炭這種護持。他是一個很實際上的例子。

  我們再看古書,改造命運的很多,古今中外都有。我們老和尚他改造命運,可以說改的幅度是太大了,連袁了凡都比不上。袁了凡,算命先生算他五十三歲,後來他接受雲谷禪師的指導,依教修行,壽命延長,延長到七十四歲,原來只有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就是自己的臥室往生,往生的時間、地點都給他算出來了。孔先生算得很準,他哪一年考試考第幾名,哪一年要補貢,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後來有緣遇到雲谷禪師,才知道怎麼去改造命運,所以他遇到雲谷禪師是他一生當中一個轉捩點。如果他沒有緣遇到雲谷禪師,他的命運就依照前生所造的,孔先生給他所算的流年,就是這樣,按照這個時間表去受報,到五十三歲八月十四號丑時就走了。後來修這個斷惡修善,改造命運,活到了七十四歲。

  我們老和尚給人家算命只有四十五歲,比袁了凡還短命,袁了凡還活到五十三,他只有四十五。今年八十八了,八十八減四十五,四十三,到目前為止,延壽四十三年。看他老人家現在身體狀況,應該超過一百歲沒問題。這個延壽可以說延的幅度很大。他延壽,主要是遇到佛法就開始吃素、放生,修財布施,講經、印經修法布施,放生、戒殺、吃素是修無畏布施。所以財施、法施、無畏布施認真的修了六十年。所以他是一個很實際的,活生生的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們常常聽經,現在有很多同修受到老和尚的這種感化,也認真在修,改造命運的也大有人在,有的人我們認識,有的人我們不認識,也大有人在。

  所以這個功名富貴,並不是我們想用什麼方法就能夠求得到,那個方法是一個緣,如果你沒有那個因,只有那個緣,那結不了果。所以因果具足的講你要講因緣果報。定弘法師那時候還沒有出家,還沒有出家,他俗家姓鍾,金重鍾,大家叫他鍾博士。他在美國念書我就認識他了,十七年前,打佛七,他去參加,那時候他還在念書。他是讀經濟的,有一次在澳洲跟我講,他說我們這些經濟學系的教授,好像他沒看到有一個發大財的。我說你們不是都教人家怎麼去發財嗎?怎麼這些教授難道他們不想發財嗎?他說並不是不想發,那發不了,但是他教別人,別人真的發財,他自己去做就發不了。

  他有學佛,也懂得《了凡四訓》講的道理,他也知道這是命中的福報。命中有,他能求得到;命中沒有,求不到,你當教授也不行。反過來講,你沒有讀書,但是你命中有那個財庫,那些教授就要幫你賺錢。那的確是這樣,我們在現實社會當中的確看到很多這樣的一個例子,因為他有福報。所以這個事情如果沒有佛經來解釋,世間人他不知道怎麼一回事。那不知道怎麼一回事,難免看到人家賺錢他就生煩惱,因為人家賺,他賺不到,他會生煩惱。生煩惱,就嫉妒、障礙種種,又造罪業,那又更窮。所以這個因果非常非常重要。

  印光祖師一生提倡三本書,印最多,第一本《了凡四訓》,第二本道家的《太上感應篇》,第三本是《安士全書》,這三本書他一生印最多的。為什麼印這麼多?大乘經典他印得不多,但這三本最多,因為這三本書都是講因果報應。印祖也講,現在這個世界如果再不提倡因果教育,他說所有的神仙、佛菩薩統統降臨到這個世間也救不了這個世間,沒救了!大家拼命造惡業,他不相信因果。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不相信,他還覺得造惡業才得好處,做好人沒有好報,他不相信。只要能得到利益,他什麼事他都可以去做,就肆無忌憚,認為講到因果都是迷信,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所以印祖講,這個世界人人相信因果,這個世界就大治,你也不要什麼警察、軍隊,統統不需要,像《無量壽經》講的「兵戈無用」;如果大家都不相信因果,那就天下大亂,大家都有苦受了。

  所以因果、命運真的有。有些人覺得看相算命,有些人認為是迷信,但是還有很多人還是會去看相算命。看相算命這樁事情,如果沒有學佛,沒有學儒道聖賢的這些經典,那看相算命只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縱然算得再準,那意義也不大。頂多像了凡先生這樣,孔先生給他算得很準,那孔先生沒有教他改造命運,只是給你算得很準,你到哪一年該做什麼事情,哪一年你就要退下來,告老還鄉,因為你壽命到了,給他排這個流年,排得很準。排得很準怎麼樣?他生活就很消極,什麼都不想,書也不讀了,每天都靜坐。為什麼?他想沒有用,他想是這樣,不想還是這樣,那想它幹什麼?所以他的生活就過得非常消極。後來是遇到雲谷禪師,他才把這個消極變成積極。他是給人家算命算準了,變成很消極。沒有給人家算命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怎麼樣,他很積極,積極去強求。那積極強求有沒有意義?那也沒有什麼意義,積極去強求,你求到了還是你命中有的,命中沒有,你還是求不到。所以這個下面講:

  【曰。吾智力可求。若然。則蒼蒼者天。赫赫者神。將無用乎。即使強求而得。亦是命數合有。不因爾用卻許多齷齪心機。天憫而與之也。】

  這一段就給我們說明,就是你功名富貴,你賺一塊錢都是命中有的。如果說『吾智力可求』,我這個頭腦很好,我就可以求得到,別人求不到,我能求得到。『若然』,「若」就是假若,如果是這樣。『則蒼蒼者天,赫赫者神,將無用乎』,那些天神都沒有用了,都不如你,你比他們厲害。但是現在這個科技發達,有句話講「人定勝天」,又有一句話講「天定就勝人」,這兩句話它互相,是互相的。但是意思,解讀不一樣。現在一般人他說人定勝天,我人頭腦很好,我就勝過天了。今天上午這個故宮唐老師,還有張德聲居士,放了現在這個網路資訊,現在、還有未來十年的,現在真的那種革命性的,那已經不是現在這個網路了,已經那種很多、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這些虛擬世界,能夠去想像出來的,現在人頭腦很好,能夠想出這麼多花樣。所以人他就會覺得人定勝天,他就會有這種想法。這個想法往往被天否定了,所以天定勝人。

  以前我小時候常常聽一句台語,這句台語,這國語我就不會翻,「千算萬算,不敵天一劃」,千算萬算不值得天一劃,一比、一劃,你就完全都否定掉了。所以這個人定勝天,天定勝人,這是互相的,這是一般人他用他的解讀。以佛法來講,人定勝天,這個定就是禪定,這個勝就是超越,戒定慧三學,你超越六道了,那個天道都超出了,六道都超出了,當然勝天,這是佛法的解讀,跟世間人那個解釋就大不相同。所以這裡講「蒼蒼者天,赫赫者神,將無用乎」,這個天跟神那不都沒有用了嗎,都不如我們了嗎?所以現在看到那個電腦那些,人總沒有這種天地鬼神的存在了。

  外國人過去他還信上帝,自從這個太空人登陸月球,外國人說宣布上帝死亡了,他說沒有上帝,飛到月球去沒看到上帝。所以現在到教堂洗禮、信宗教的年輕人愈來愈少,每年都減少。那現在信什麼最多?信網路,信那個,生下來小孩子都會玩。今天我看到它那個資料,那個外國的,生下來還不滿一歲的小孩就會玩iPad,就玩那個,現在信那個。但是我們冷靜來觀察,天地鬼神他還是不會消失的,他是存在的,並不會因為人類發明這麼多的科技那他就沒有了,實際上還是有,不是因為這樣就沒有。但是世間人迷惑,被這個科幻所迷惑了,把自己的自性本有的智慧把它障礙住。

  所以講,『即使強求而得,亦是命數合有』,「強求」,就是說你很勉強用盡心機去求,求到了。求到怎麼樣?還是你命中有的。你命中沒有,你就是用偷、用搶你也搶不到。有很多人他去偷、去搶,都還沒有搶過手就被抓到了,還被打得半死,還要被判刑,那命中沒有。能夠用偷、用搶來的,還是他命中有的,既然命中有的,那你何必去偷、去搶?你用這種手段去偷、去搶,反而減損你的福報,本來你有一億的財產,用這種不如法的手段,被扣掉一半,剩五千萬。五千萬他得到他還滿得意的,你看我滿厲害的,頭腦很聰明,所以賺到這麼多錢。其實他不知道他命中不止那麼多,因為他用這種不如法的手段,被扣掉了、打折扣了,他不知道。其實是吃虧了,不是佔便宜。

  所以下面講,『不因爾用卻許多齷齪心機』,「齷齪」就是卑劣,就是用這種不好的手段才得到那些財富,不是這樣的,是你命中有的,你命中沒有,一錢你都得不到。所以《了凡四訓》講,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這個百金,我們用現在的錢幣來講,比如說你命中有一百萬的財富,那你就是一百萬的人物,就是你是一百萬的命,你的命是一百萬。你的財富有一千萬,那你的命就是有一千萬的財富,你才會擁有一千萬。應該餓死的,那就是餓死的人物,窮得都沒飯吃了,餓死了。這個現在在地球上也很多,你看非洲衣索匹亞那邊很多餓死的,過去在中國大陸文革時間餓死了很多人,在印度,這個世界就有很多人餓死。你說現在科技發達,那不應該有人餓死才對,為什麼還是有人餓死?命注定的,命運,人都有個命運。所以這裡講,不是因為你用了許多齷齪的心機,天憐憫你給你的,不是這樣,是你命中有的。下面講:

  【然則勉強而求者。有辱無榮。有失無得。有戮身之禍。無利物之功。有損德之災。無進善之福。天厭之。神棄之矣。眾中有識者思之。】

  『勉強而求』,這就是我們一般講攀緣,到處攀緣,不擇手段。這就『有辱無榮』,「辱」就是侮辱,沒有榮耀。『有失無得』,只有損失,沒有獲得,沒有所得,都是損失。而且還有『戮身之禍』,這個「戮身」,就是殺身之禍。『無利物之功,有損德之災』。這是真的,你說財富得到了是不是一定就是好事?如果套中峰國師的話講,「未必然也」,就不一定,看什麼人。往往我們看到很多人得到財富,錢財得到了,但是沒有多久他的災禍跟著來了,特別是得那些不義之財,那很快的。《太上感應篇》,你用不如法的手段取得財富,後面刀兵、水火、盜賊,不然就生病,不然家裡很多事情,把你那些財物消耗掉。

  我小時候聽我父親的朋友,因為我父親喜歡喝酒,那常常有些朋友到我家來喝酒。有一個朋友,他很會講故事,那小時候,小孩子喜歡聽大人講故事。這個朋友他如果來到我家,我父親請他喝酒,喝酒當中他就會講故事,那都是用台語講的,那個朋友書讀得多。我父親是目不識丁,因為我祖父書讀很多,我父親為什麼沒有讀書?我那個祖母說我祖父書讀那麼多沒有用,吃鴉片。然後那些我們現在在松山那個洲美那邊,就我祖父的地很多,以前這個麥克阿瑟公路那邊。就是吃鴉片,鴉片吃,就是田地都很便宜的賣給人家,那換一些錢來抽鴉片,田地都賣光光了。所以我祖母說,讀書有什麼用?抽鴉片,這個田產都抽光了,所以不讓我父親讀書,去放牛,七歲就去放牛。這些也都是個人的一個命運。

  這個朋友他書讀得多,所以他看到古時候這些公案他都會講。他說以前有一個做佃農的,就是耕田的,給人家請長工的。古時候有那個龍銀,現在還有人家在賣的那個龍銀,清朝時代的。以前聽他那個大人講故事,講得很生動。他說那個龍銀都是一串的,而且那個銀子會飛的。我說那個銀子還自己會飛!他說這個耕田這個人,那天,以前都是牛去耕田,水牛去耕田,他拿一個牛鞭,那趕這個牛去耕田。然後那天突然他的頭頂上有一串龍銀這樣飛過去,然後他拿那個牛鞭就把它一打,那個龍銀一串,看能不能得到那串龍銀?結果被他那個牛鞭打,那串龍銀掉了一塊下來,那一塊龍銀很大很重,剛好砸到他的腳,受傷了。受傷就拿那塊龍銀去治這個傷,說那塊龍銀用完,那個腳傷好了。那小時候,我聽這個故事印象很深刻。那個掉下來砸到腳,然後拿那個龍銀去治傷,治到那個龍銀錢用光了,那個腳好了。我說那個去被砸到不是白砸了嗎?連一分錢也沒得到,還挨痛!

  這個故事,讓我們以後學佛,看到這個因果,這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勉強而求者,有辱無榮,有失無得」,還有殺身之禍。像這個被龍銀砸到腳,去治傷治好,那還好,還沒有殺身之禍,只是挨痛。這就說明,那個錢不是他該得到的,不是他的,你要怎麼強求,求不來,縱然求來了也不是好事。所以這個錢財,有了錢財,過去我們老和尚常常給我們開示,說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你有錢,你得到錢財,是你的福報,過去今生修的;你福報來的時候,你怎麼去用,那你要有智慧。你沒有智慧,那這個錢來就不是好事,可能就給你帶來殺身之禍了。這個我們在現實社會看了很多,用的地方用得不對。為什麼用得不對?沒智慧。為什麼沒智慧?沒有學佛,沒有遇到善知識指導,所以他沒智慧。

  下午跟胡居士去送機。胡居士她父親以前是遠東航空公司的,她說她們家開的。她父親過世了,分了一些財產。她跟我講如果沒有遇到老和尚,她那些錢大概早被騙光了,還好分到財產剛好聽到老和尚的錄音帶。所以我們以前做這個講經的錄音帶,也發揮了它的作用,聽他的錄音帶。算她的緣分好,也有善根,她能接受、能理解。所以老和尚講她財多身弱,錢財很多,但是身體扛不住。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她也肯布施,因為有聽經,能夠依照老和尚講的去修,所以以前身體很不好,現在也改善了。所以這裡講的都是實際情況,我們看到現實社會真的是這樣。所以有錢並不一定是好事,看你怎麼用,用的地方對,那修福,用得不對就造業了。造業,造惡業就有惡報。

  所以「無利物之功,有損德之災,無進善之福。天厭之,神棄之矣」,天,厭就是討厭,棄就是拋棄。天神厭棄那當然就是要受災受難,要受災殃,受苦難。這一段是跟我們講,凡事都有因果,不可強求。所以我們看看印光祖師為什麼一生提倡《了凡四訓》,很有道理。可惜現在這個《了凡四訓》弘揚,還是有待加強,現在雖然有在弘揚,但是弘揚得還不是很普遍。因為講因果這個事情才能真正彌補倫理道德這一方面,因為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這是普世的教育。倫理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道德講是非善惡,因果講報應,因果教育補助倫理道德教育,這三個教育是普世的教育。普世的教育就是不一定學佛的,或者學佛的人他不求了生死,他只是求人天福報,就很需要了。

  但是《了凡四訓》是求人間福報、人天福報,如果我們迴向修行,迴向往生淨土,那它都變成淨業,變成我們往生西方的增上緣了。我們要求往生西方,或者修其他的法門要了生死出三界,這個《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本書可以說代替戒律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修什麼法門也很難成就。這個基礎就是淨業三福的第一福,屬於第一福,第一福是人天福。但是我們修人天福,不求人天果報,迴向求生西方,就統統變成淨業了。這個非常重要,的確能夠明瞭因果報應這個事實真相,依照《了凡四訓》來修、《感應篇》來修,的的確確可以救這個世間。

  現在世間人求的無非是功名富貴,榮華富貴,講得財富,世間人一天到晚忙,忙什麼?不都是為了求這些嗎?這些是福報,你不修你怎麼求也求不來,修要如理如法的修,這樣才求有益於得,《了凡四訓》講「求有益於得」,就是求,你能真的求得到,那才有利益、才有意義。如果你求,求不到,那沒有意義。所以《了凡四訓》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想想印光祖師提倡的,的的確確在現前是非常非常需要,而且是迫切需要。好,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一段:

  【一者。天下大恩。莫過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沒。猶可追報也。】

  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一段是講這個恩,『天下大恩』,我們念這個迴向偈,「上報四重恩」。我們世間法裡面,普天之下對我們最大恩德的人,『莫過父母』,父母恩難報。『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還在世,在世就是廳堂之前的活佛。古時候都有客廳,兩邊有椅子,父母坐在廳堂,那兒孫來拜見,所謂「晨昏定省」。父母就是活佛,能夠孝養父母,也等於孝養活佛,這是佛在經上都是這樣給我們講的。但是我們現在,特別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沒有接受這個倫理道德教育,大家不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恩德,總是父母為我們付出都是應該的,沒有報恩之心,沒有回饋、回報,報恩之心。所以父母在的時候我們可以奉養。『父母而沒,猶可追報』,這個追,追念,報是報答。父母逝世之後,在儒家就是要祭祀,他逝世的日期要祭祀,就是紀念父母,不忘記父母,雖然過世了也不敢忘記,這儒家追報。佛家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就更殊勝了,這佛法講超度、迴向,父母過世了,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理論方法修學,迴向給父母,父母不管他往生到哪一道都能得利益。如果父母在生不幸造惡業,墮三惡道,可以幫助他出離三惡道,生到人天善道。如果父母在生有善業,已經生人天善道,可以幫助他增長福報。所以「猶可追報也」。

  【試思此身。從何而來。何由而長。乃不能反本尋源。盡心盡力。敬事承順。而至有結怨於父母而不顧。自利其妻子而不養。更甚至有病而不知。死而不葬。或一言亦報復如平人者。是皆禽獸所不若也。嗚呼。人而禽獸不若耶。可畏哉。眾中有識者思之。】

  這一段就是叫我們反思,就是說我們自己去想一想,我們這個身體『從何而來,何由而長』。我們這個身是從父母而來的,這個身命從父母而來的,有父母才有我們這個身體,有了這個身體,由小而長,慢慢長大。『乃不能反本尋源』,這個「反」就是返照,就是找它的根本,尋找它的根源,這個身是從父母那裡來的。所以應該『盡心盡力,敬事承順』,這才是合理的,「敬」就是恭敬,「事」是奉事,「承」是承受,孝順,這個順非常重要,就是不能夠去忤逆父母。應該這樣才是對的。但是往往做兒女的人不知道報恩,不知道盡心盡力去敬事承順父母,『而至有結怨於父母而不顧』,他反而跟父母「結怨」,『自利其妻子而不養』。跟父母結怨,在過去古時候比較少,這個事情,這是明朝時代,明朝時代就有這樣的事情。但是那個時代比較少,社會大眾普遍有接受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不至於那麼多、那麼普遍,不孝父母還是比較少數。

  現在這個時代就多了,現在這個時代就結怨於父母就很多很多,把父母變成仇人一樣。是不是父母對他不好?也不盡然,有很多而是父母分財產,分了財產,他覺得他分得不公平,計較,這樣怨恨父母的。在二十年前,以前我們華藏佛教圖書館,韓館長請蕭律師當法律顧問。有一天,蕭律師的太太,她當時也常常去圖書館聽經,有一天,她跟我講,她說,悟道法師,你知道嗎?我們律師事務所接到很多兒子告父親的案子。我說兒子告父親,那怎麼會這樣?你說一般人訴訟,一些什麼財物糾紛、什麼訴訟,是比較平常的事情,怎麼兒子去告父親?我問她什麼原因?她說兒子告父親,就是父親分給他財產,他認為不公平,他應該要分多少,但是沒有得到那麼多,這樣去告。那我們聽到這個,的確去替他的父母想一想,是情何以堪!你說父母生兒女,又把他養育成人,又財產給他,他還要去告他,變冤家。這真的是,在古時候還沒有這麼離譜,現在已經離譜到兒女去告父母,而且不是說父母什麼無理的地方他去告,而是財產給他,他不滿意,去告。

  所以往往這個窮人家的兒女比較孝順父母,兄弟比較和睦。為什麼?窮,大家窮還會比較好。往往富貴人家他有財富,那兄弟姊妹一長大,一分家,爭財產,這我們看到很多。古時候有,現在還是很多,現在是更多,爭財產。這是「結怨於父母而不顧」,這真的是這樣。財產給他,他不滿意,他父母死了他都不來看一眼,這我真親眼看到。這是古時候對父母不滿意還不至於像現在這麼離譜,那現在告父母、殺父、殺母的,以前那個驚天動地,現在好像時有所聞。

  「自利其妻子而不養」,這個只顧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孝養父母。『更甚至有病而不知,死而不葬』,有病兒女不知道,父母病了他也不知道,死了他也不知道。所以現在有一些孤獨老人,一個老人他自己住,八、九十歲,九十幾歲,現在都還有。那老人,你說像一個人住,三更半夜,他死了沒人知道,可能死了好幾天才被發現,這個現在報紙常常看到,這個孤獨老人住,常常有這種事情。如果這個老人他沒有兒女,那也就沒話說,往往有一些老人他有兒女,兒女不願意跟他住在一起,他一個人住。「死而不葬」,為什麼死而不葬,死了就要埋葬?在我們台灣就有幾個例子,死而不葬,棺材沒有辦法埋葬。為什麼?打官司,兒女爭財產打官司。一般俗話講,人死入土為安,他不能入土,他連入土都不能入土,你說多悽慘!

  所以這些都是在給我們說法,有錢的人看到這樣應該要覺悟。覺悟了,如果聰明的話,像《地藏經》講,你自己趕快修,把那個財富趁你現在一口氣在趕快修,「分分己獲」,修的福報你能帶走。沒有智慧的人,他就留給兒孫去造惡業,而且死了,可能他還不給你埋葬,這就沒有智慧。所以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有智慧的人他會修來生福,比這一生更好,這一生趕快修,來生比這一生更好;沒智慧的人他不懂得修,這一生福報享盡,來生苦難就現前,福報享盡了,惡報現前就受災受難了。老人,現在年輕人他也不願意跟他住在一起,死了也不埋葬,病了也不知道,反正就不管了,他不照顧。這是大不孝。

  『或一言亦報復如平人者』,一言,就是講話,人家這個父母講的話比較重,他報復,就頂嘴,好像跟平常一般人一樣,這就是忤逆。『是皆禽獸所不若也』,這個禽獸不如,不如禽獸。『嗚呼!人而禽獸不若耶?可畏哉』,「嗚呼」就是很感嘆的話,說人還不如禽獸。「可畏哉」,這個語意非常深長,你看禽獸是畜生道,如果人不如畜生,那將來去哪裡?那就餓鬼、地獄了,這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地獄是最苦的,墮到地獄,可畏哉。這個《地藏經》裡面講得很詳細。所以『眾中有識者思之』,這個大眾當中有這種知識的人應該去思考這個事情,好好去反省,好好去想想,自己有沒有犯這個過錯?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再看下面這一段:

  【或欲求官。問可得否。菩薩曰。做官一事。你更莫想。你須知得。通經史之謂文。練韜略之謂武。膂力過人之謂勇。智能出眾之謂才。汝自思量。有一於此否。】

  這一段是講,有人大概是請問菩薩,他想要求一官半職,求做官,問菩薩能不能得到,能不能求得一個官位?那菩薩就回答,『做官一事,你更莫想』,說你就更不用想了。『你須知得』,你一定要知道,做官也有它的條件。『通經史之謂文』,這是屬於文人方面的,文章,他有這個專長,通經通史,讀書人。『練韜略之謂武』,這個「韜略」就是計策、謀略,這我們一般在軍隊裡面講叫參謀,提供這些計策謀略的人,參謀,做幕僚這一類的,這叫「武」。『膂力過人之謂勇』,「膂」,就是他的體力、臂力超過一般常人,這個可以當軍人、當武將,這是叫「勇」,他的臂力、體力超過常人。『智能出眾之謂才』,他的智慧能力超出一般的大眾,所以他有才華。所以文武勇才這四種,『汝自思量,有一於此否』,說這四種你有沒有一種,其中的一種?

  【若四中不具其一。】

  若四種當中一種也都沒有,都不具足。

  【要做官。不過圖僥倖而已。】

  你想『做官』,只是想圖個『僥倖』。

  【要圖僥倖。念頭先已不正。】

  你『要圖僥倖』,你這個觀念、這個念頭就已經不正確。一旦真的你去做了官:

  【一做了官。便去假威仗勢。一味虐疲民而飽我腹。決不思為國為民做些好事。以至積惡日深。不知改悔。來世定作牛馬駝騾有力報人等畜。如目前兵戈戰陣中一類畜生。皆夙世冒祿貪功。無一毫功德於天下之徒也。】

  這就是說你這個觀念不正確,如果一旦真的給你做了官,那怎麼樣?做官就假威仗勢、作威作福,一味的就虐待這些疲弱的人民百姓,填飽自己的肚子,貪圖自己的享受,得到自己的利益,決定不會去想到為國為民做些好事。我們一般講貪官污吏這一類的,盡幹壞事,利用他在這個地位上作威作福,不做好事,還要去欺凌這些善良的百姓。這樣『以至積惡日深,不知改悔』,這個惡業愈累積愈深,一天比一天深,不知道改過懺悔,這有果報的。『來世定作牛馬駝騾有力報人等畜』,你現在欺詐人民的錢,不為國家、為人民做好事,你貪得的這些錢,將來要還債,要變畜生,變牛、變馬、變駝騾,有力量去報答人的這些牲畜。『如目前兵戈戰陣中一類畜生』,「兵戈戰陣」,我們一般看就是馬,馬比較多,在印度有大象、駱駝這一類的,做牛做馬來還債,或者幫人揹東西。這些都是『夙世冒祿貪功』,貪污,貪財物,貪這些功利。『無一毫功德於天下之徒也』,就是他沒有一絲一毫好事來回報給這個天下國家人民,只知道貪圖,就有這種果報。

  好,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後面還有一大段,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