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西方確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3/10/13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6-0002

  《西方確指》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昨天晚上跟大家學習《西方確指》序文的部分。序文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金鍔居士他寫的,寫得非常好,給我們介紹《西方確指》這本書的由來。我們昨天晚上也學習到本文,大家翻開經本第一頁,昨天我們跟大家學習到第一頁:

  【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說。菩薩戒弟子常攝集。一時菩薩自極樂國來。降於娑婆震旦古句吳地。在會弟子。以往昔因緣。得蒙化度。菩薩將顯淨土法門。而說偈言。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議。以非思議故。無能盡宣說。】

  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我們看排列的順序,雖然這不是一個正式的講經法會,但是開示排列的方式跟我們經典序分是一樣的意思。每一部經都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部經有這三部分。一開頭是序,是一個端序、由序,就是發起的因緣。這一本經是西方極樂世界覺明妙行菩薩降在乩壇裡面來講的,這個因緣非常的特殊。菩薩主要是來弘揚淨土法門,這裡面的內容講得非常的精確扼要。

  昨天我們看到這個偈,前面一首偈的偈頌,四句經文合起來就是一首偈,一開頭這首偈就告訴我們,『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議,以非思議故,無能盡宣說』。這是佛的境界,也是我們每一個眾生本來的面目,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佛的境界,我們自性本來面目是講不出來的,思惟想像也想不到。所以禪宗有一句話,大家應該都曾經聽過,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我們不要去想一切諸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十方諸佛,講到諸佛的境界我們就想到已經成佛的這一切佛。實際上經上講的一切佛是三世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講到這個境界我們要回歸自性,就是講我們自己本性,自己的佛性。中峰國師在《繫念法事》裡面給我們開示,佛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就是講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聽經聞法要回歸自性,消歸自性,不要一聽都往外面去找,就變成外道了,這點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法,講真實的境界是無法講得出來,也想像不到。

  我們接著再看下面,在不能講也不能想,佛他怎麼樣給我們講經說法?下面就給我們說明,請翻到第二頁:

  【牟尼大慈父。悲憫眾生者。說所不能說。導彼今後世。】

  這首偈給我們講,『牟尼』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父』,大慈大悲。父慈子孝,這是我們中國傳統孝道,以這個來形容比喻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不但是慈父,而且是大慈父。大就不是世間一般的慈悲、慈愛,這個是圓滿了,大是圓滿。慈能予樂,給予眾生最大、最究竟、最圓滿的安樂。『悲憫眾生者』,悲能拔苦,拔除眾生一切的痛苦,憐憫眾生。所以佛出現在世間就是給予眾生究竟圓滿的安樂,拔除眾生所有的苦難,所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從迷惑顛倒來的,迷惑、造業、受報,根源就是迷惑,迷來的。佛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我們眾生聽經聞法,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破迷,破迷就開悟了。苦從迷來的,樂從悟來的,你覺悟了,我們思想言行都是正確了,這個因是樂的因,所以果報就得快樂的果報。所以破迷開悟我們才能夠離苦得樂,迷不破除,苦果永遠無法離開。真的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個靠什麼?靠教學。你看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一生他就是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天天不間斷。教學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才能達到離苦得樂這樣的一個目標。

  『說所不能說』,大乘不可思議的境界是不能說出來,說不出來。我們看大乘經,佛都是一直跟我們講不可思議,不可以用你的思想去想像、去思惟,也不能用你的言語去議論,你也講不出來,也想不到。但是說不出來還是說了,「說所不能說」,說那個不能說的。我們聽到這樣我們還是一頭霧水,說所不能說。那個像六祖那樣的,聽到這句他就開悟了。關鍵在哪裡?我們去想這句話的意思,愈想就愈不懂。所以禪宗他為什麼頓悟?因為他知道,知道那個弦外之音,意在言外。會聽的人他真的馬上就大徹大悟,不會聽的只好慢慢來,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講很多,慢慢的漸悟。我們不能頓悟,漸悟也可以,慢慢一點一滴的來提升,到最後再徹悟。

  『導彼今後世』,這是講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跟我們說自性不可思議,給我們引導,引導我們這一切眾生,彼就是指我們一切眾生。今生後世,今生不覺悟,來生來世;來生再不覺悟,後生;後生再不覺悟,再後生;後生又不能覺悟,無量劫,總有一天會覺悟的。所以這真的是大慈大悲。這是佛四十九年講這一切經,無非幫助我們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下面講:

  【更以異方便。顯示安樂剎。令發願往生。橫截諸惡趣。】

  這首偈對我們來講,特別是現在末法時期我們佛弟子,那是更重要。『更以異方便』,前面跟我們講佛一生講經說法,大乘小乘、顯宗密教,講一切經,這是一般的經典。佛講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阿含等於小學,方等等於中學;般若講二十二年,大學;法華、涅槃講了八年,等於研究所,成佛了。佛講的通途法門都是這樣,主流的教育。現在除了主流的教學,佛一生這樣不厭其煩的教導,「更以異方便」,更就是再,異就是很特別的,很特別的方便法門。這個法門是什麼?『顯示安樂剎』,顯是明顯,示是開示,讓我們眾生知道有世界,這個世界是安樂剎。在《彌陀經》佛給我們講,「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給我們介紹這個安樂的世界。

  『令發願往生』,令就是教導我們、勸我們,發願往生到安樂剎。『橫截諸惡趣』,橫截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橫超三界。一般的通途法門叫直超,淨土法門是橫超。為什麼叫橫超?因為淨土法門可以帶業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超越六道了。極樂世界只有人天兩道,沒有三惡道,所有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只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他那裡沒有三惡道。我們凡夫一品煩惱沒斷,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是人天的身分,凡是六道眾生沒有斷煩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沒有三惡道。

  我們看《彌陀經》講得很清楚,你從地獄道往生到那邊也是人天的身分,為什麼還是人天?因為煩惱一品沒斷。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跟十方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大大不一樣。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第一個沒有三惡道,它只有人天。凡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無量壽。無量壽是什麼意思?不會死叫無量壽,我們說了生死,壽命都無量,沒有生死。它那個凡聖同居土跟我們十方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那個凡聖同居土它沒有變化,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有六道輪迴、有生老病死,它那裡沒有。這是一個特色。

  另外,它的特色就是四土在一起,凡聖同居土它也通方便有餘土,跟證阿羅漢果的聖人、證須陀洹果以上的這些聖人,斷見思、塵沙煩惱的菩薩住方便有餘土。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往生到那邊的人可以跟這些聖人在一起,不但跟方便有餘土的在一起,還跟實報莊嚴土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這些等覺菩薩,跟他們手拉手,平起平坐。你說他是凡夫,在十方諸佛世界是絕對沒有這樣的事情,你六道凡夫肯定見不到阿羅漢、菩薩的方便有餘土,你看都看不到;方便有餘土,還沒有明心見性的阿羅漢、菩薩,他也見不到明心見性他們住的實報莊嚴土,我們在《華嚴經》講的華藏世界,他們也見不到。所以佛講《華嚴經》,權教菩薩、二乘聖人他們都不知道,看不到、接觸不到。因為他修行還沒有破無明,所以他就見不到。

  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凡夫,又通方便有餘土,又通實報莊嚴土,又跟諸佛如來的常寂光淨土他也通,四土連在一起,這當中他沒有障礙。上面通下面,我們沒有疑問,因為上面層次高他通下面,當然沒問題,這個我們可以理解。下面通上面,這個我們就有疑問。在我們這個世界、在其他諸佛世界都是這樣,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它那個凡聖同居土很特別。所以蕅益祖師在註解《彌陀要解》跟我們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凡夫,你說他是凡夫,也不能說他是凡夫,你說他凡夫,他跟等覺菩薩天天在一起,凡夫怎麼可能跟等覺菩薩,跟觀音、勢至,平起平坐?這些等覺菩薩、阿惟越致菩薩的神通道力,凡夫去到那邊也有,跟他們享受同等的待遇。你說他是聖人,他的確煩惱一品沒斷。所以說凡夫也說不上,說聖人也說不上。所以蕅益祖師給我們講,極樂世界真奇妙,真正不可思議,「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佛以下的都無法理解。但是這個是事實,佛跟我們講的這個是事實。

  「橫截諸惡趣」,這個諸惡趣,不但六道是惡趣,以圓教的標準來講,四聖法界還是惡趣,雖然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但是還沒有明心見性,他還有變易生死,還是惡趣。必定出十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才超越諸惡趣。你看我們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是橫截諸惡趣,橫超。一般法門是直超,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再破無明煩惱,這樣一層一層修上去,直的這樣上去。古大德用那個蟲要出三界之外,比喻一根竹子,蟲在竹子的最底部,牠要出去外面,比喻說出去三界、出十法界。牠要往上爬,竹子一個階段就有一個竹膜在裡面,牠要往上爬,要咬一個洞,等於破一品煩惱;再往上爬,再咬一個洞,再破一品煩惱,這樣一直超越,一直向上提升。竹子很長,從下面咬到最頂端才能出去。

  出去三界外,修行要修很久,也很辛苦,不容易。比喻斷見思惑,一品一品的斷,塵沙惑那就更多,無明也有四十一品,直超時間真的很長。橫截就是蟲牠不往上爬,牠從旁邊咬一個洞,牠就出去了,那就省事多了。用這個來比喻西方淨土法門,不用斷煩惱,你只要具足信願行,念佛,這樣就去了。這個我們大家都能做到。斷煩惱,真的我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特別在我們末法時期就更困難了。所以「令發願往生,橫截諸惡趣」。

  【由佛阿彌陀。大願攝群品。聞名能受持。決定生無惑。】

  為什麼能夠橫截諸惡趣?由於有佛阿彌陀他發四十八大願來『攝群品』,就攝受九法界一切眾生。「群品」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九品往生」,九品,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的等覺菩薩,下下根最下的地獄眾生,都度。所以「大願攝群品」。『聞名能受持,決定生無惑』,我們聽聞或者見聞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接受,能夠持名念佛,決定往生,沒有疑惑,我們不能懷疑,要深信不疑。我們接著看下面:

  【若有大力人。專念心常一。成就深三昧。現前亦見佛。】

  什麼叫『大力人』?大家來參加打佛七,你們個個都是「大力人」。你知道你是大力人嗎?不知道。我是凡夫,我一點力量都沒有。我們是一點力量都沒有,但是你念佛你就有很大的力量。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大勢至菩薩他叫大勢至?大勢至就是大勢力。他為什麼有大勢力?因為念佛。你念佛就有大勢力,我們從一個凡夫馬上跟佛一樣。用念佛這個方法,很多人不知道,不但凡夫不知道,很多菩薩都不知道,不知道成佛用念佛這個方法是最快、最直接、最圓滿的,不知道。有些菩薩,有些深入經教的法師,他不敢相信,教理研究得愈多愈不相信,哪有這個事情?他是用通途法門來看,當然不是這樣。但是它是特別法門,它不是通途法門,你不能用通途法門那個標準來看它,所以有很多法師他不相信。

  我上個月到福州,有一個藏慧法師,他在澳洲雪梨有一個華藏寺,他交給別人了,現在他都住在福州,那天我去做法會,他去找我。現在好像八十了。以前去圖書館,韓館長都叫他竹竿法師,他人很高,瘦瘦的像竹竿一樣。他跟我們一起吃飯,旗山萬佛寺的住持廣霖法師請吃飯,他也來跟我們一起用晚餐。他講他是跟印順長老學的,印順長老是跟太虛大師學的。他跟我講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理想國。過去就有很多人寫書,說是理想國,他們用我們一般人的常識來看佛經,理想國。為什麼說釋迦牟尼佛的理想國?他們猜測大概釋迦牟尼佛看到娑婆世界的眾生苦難太多,如果有這麼一個美好的世界該多好!理想。理想就不是事實,理想跟事實差距很大。所以我就知道他們不修淨土,他們修的是學術性的佛法。不但不相信淨土法門,實在講佛所有的法門都不相信,只是把它當作學術考據,寫論文,像西洋人一樣。那對我們,不要說了生死,對我們現在生活上改造命運都辦不到,這個是佛學。所以學佛跟佛學它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沒有遇到淨老和尚這樣的善知識,真的我遇到佛學的法師,他修錯了,我們也跟著錯。

  所以「若有大力人」,大勢力的人,『專念心常一』,就是專念阿彌陀佛,你能夠達到一心。『成就深三昧』,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就是得定,得禪定。你用念佛這個方法,你成就很深的禪定,叫「深三昧」。念佛三昧,比如說你念到一心不亂,不是說等到你往生才見到佛,你現在念到一心不亂,你還沒往生,你現在就見佛。這個事情我們是可以去實驗的,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句句都是誠實語。你看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講《彌陀經》,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十方諸佛,《彌陀經》講六方,六方等於十方,十方佛都出廣長舌相,共同的來給釋迦牟尼佛證明這樁事情是事實,不是只有一尊佛講,所有諸佛都這麼說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我們雖然現在還沒有見到極樂世界,但是一定要相信佛講的誠實語,佛講這個是真實的,不是理想,是事實上有。

  《彌陀經》跟我們講兩個有是很肯定的,有世界叫做極樂,有佛叫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它有,這兩個有字是很肯定的言詞。經上不是寫可能有,那就靠不住了,可能有也可能沒有,那就靠不住。有,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跟你講有就是有,你不要懷疑,這樣就對了。真正相信佛語的人就有福了,因為佛給我們講的,並不是我們不能去證實的,他有理論、方法教我們去證實。用什麼方法?念佛。你念到一心你就見到,不要等到往生,你現在就見到了。所以「成就深三昧,現前亦見佛」,現前就是現在,現在你還沒有往生你就見到了,是真的,一點不假。

  自古以來,在中國、外國修念佛法門的人,他得到念佛三昧,還沒有往生之前見到極樂世界、見到佛的很多,有的有講出來,有的沒講出來。你看我們中國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他臨終的時候才給大家宣布,他看到極樂世界。他說他這個境界已經看過三次,以前還沒有要往生之前看的他都不跟人家講,到往生之前再看到,他才給大家公布。所以我們看老和尚現在講的鍋漏匠,還有台南將軍鄉那個老太婆,那些人,我們都知道,他在還沒往生之前都見到佛了,但是他不講。為什麼不講?講了麻煩。講了,她的兒孫、兒媳婦又哭又鬧,要她多住幾年,叫她不要走,她不是自找麻煩嗎?所以就不講。所以這個講,他有一個適當的因緣他才會講,如果講出來反而造成很多麻煩,那就不能講。所以這是真的,現在就能見佛。

  你念佛還沒有達到一心,也不能一直想要見佛,可能你的冤親債主知道你這個心,不專心念佛,一天到晚想看到佛,他變一個假佛來騙你,你就上當了。你一直念,念到一心,佛自然就現前,極樂世界自然就現前。現前怎麼樣?你心還是如如不動,見如不見,還是保持你的一心,這樣就對了。這樣如果是佛境界,它會愈來愈明顯;如果是魔境界,它一下子就沒有了。如果你能見如不見,印光祖師跟我們講,不但見到真的佛境界對我們有幫助,就是見到魔境界對我們還是有幫助。為什麼?增長我們的定力。等於他來考驗我們,我們通過這個考驗,見如不見,像《金剛經》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還是一心念佛,這樣就對了。如果見到了,高興得不得了,到處跟人家講,唯恐天下人都不知道,那個就著魔了。名利心一現前,他這個定功就被障礙了。這點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再看下面:

  【今我如佛教。將開化導門。念爾等迷倒。確指正修路。】

  這首偈有『確指正修路』這五個字,所以前面金居士講的序文,說這個書為什麼把它命名為《西方確指》就是有這一句。確指,確是明確的,很明確的指出一個正規修行的道路。

  【是非弱小緣。應具難遭想。西方萬億程。一念信即是。】

  這個因緣不是小因緣,是大因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我們遇到這個淨土法門,『應具難遭想』,應該具備難遭遇這樣的一個想法,要珍惜、要把握這個寶貴的因緣。『西方萬億程』,「萬億程」就是《彌陀經》跟我們講十萬億佛國土,這個路程這麼遙遠。我們想起來一尊佛的世界,一個佛國土就大得不得了了,現在科學這麼發達,一個佛國土他就沒有辦法出得去。一尊佛的教化區是三千大千世界,現在的科技一個銀河系都沒有辦法突破,何況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才一尊佛,一個佛國土,十萬億個佛國土,那有多遙遠!但是『一念信即是』,你只要一念信心生起來就是了。你看《中峰三時繫念》中峰國師給我們開示,「十萬億程不隔塵」,塵是一個很小的微塵,不隔就是它沒有距離。實際上我們自性它沒有先後、沒有距離,就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時間跟空間,在唯識學跟我們講是不相應行法,是我們凡夫的妄想分別產生的一個幻相。真相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事實真相是這樣。現在科學不斷的發展,慢慢發現,接近這個事實。我們再看下面這個長行文:

  【菩薩說偈已。令諸弟子朗宣一遍。】

  菩薩說到前面這個偈。我們看到前面這幾首偈就知道,這不是一般駕乩扶鸞那些鬼神能說得出來,駕乩扶鸞,鬼神有時候也會冒用佛菩薩的名義來講一些佛法,但是講得不純。我們看他說出這幾首偈,知道真的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來的。所以菩薩把這個偈說完了,『令諸弟子朗宣一遍』,「朗宣」就是高聲的讀誦,來跟大家念一遍。接著我們看下面:

  【復言。汝等向來學宗玄術。心溺邪修。我以夙緣慈念深故。來此化導。今已首標西方淨土。為正向正修一門。猶慮未能極信。次當說我名號及我所證。令知說是法者是大菩薩。】

  這個菩薩降在乩壇附在人的身上說話了,就講『汝等向來學宗玄術,心溺邪修』,就是學長生不老,煉丹、練汞,學這些法術,「心溺邪修」,「玄術」就是修仙的。以佛的標準,修仙還在六道裡面,還不能出六道。但是有人喜歡修仙,這個在古印度就很多,佛菩薩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喜歡,你還不想了生死,你喜歡修仙,或者喜歡得人天福報,這個是佔大多數,先滿你的願,等到滿你的願了,再慢慢給你提升,佛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覺明妙行菩薩是大菩薩來的,為什麼對這些人他講的話這麼直接?因為這些人過去都是修淨土的,他往生了,他們這些人還沒有往生,還在輪迴,搞到這一輩子不但不念佛,又在駕乩扶鸞,還在修仙煉丹,還在搞這套。這過去世是他的同參道友,這後面會講到。

  所以菩薩他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作大菩薩,所以再回來幫助他們。如果對一般的人,菩薩可能就是滿他的願。這些人跟他的因緣很深,所以說『我以夙緣慈念深故』,因為宿世跟你們有緣,我們一起共修的。我們在座,我們今天在這裡打佛七,如果你們有人往生了,我還在六道,那下輩子可能你就像大菩薩來。六道輪迴一轉世又迷惑顛倒,又不曉得在修什麼,他就會來指點。所以『來此化導』。『今已首標西方淨土』,他開門見山就給你標示,我們修行的方向是要往生西方淨土,已經講清楚了。『為正向正修一門』,就是我們正確的方向,正確修行的一個法門,就是修淨土。

  『猶慮未能極信』,就是還考慮到你們大家還是不能相信。『次當說我名號及我所證』,次就是接著,就說出我的來歷、我的名號,以及我所證得的境界。『令知說是法者是大菩薩』,令大家知道來給你們說這個佛法的、說這個法門的,不是一般凡夫,也不是阿羅漢,是大菩薩。什麼叫大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叫大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修六度萬行的,叫菩薩。明心見性的叫做菩薩摩訶薩,摩訶就是大,表示他明心見性了。我們再看下面:

  【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諸所有剎土。眾生所同具足。即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度諸眾生。是故阿彌陀佛印我名號。號曰覺明妙行。汝等從此皈依。更無疑二。】

  菩薩說出他的身分、他的來歷。『善男子,我昔因中』,我過去生中在因地修行,『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諸所有剎土』,「妙湛覺心」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每一個人都有,妙湛覺心大家都有。所以我們看到這個你不能想那是覺明妙行菩薩的,跟我沒關係,如果我們這樣看就錯了。佛菩薩講的都是教我們,就是我有你也有,不是我有你沒有,你要回頭去找你自己的妙湛覺心。覺明妙行菩薩「照明一切諸所有剎土」。佛法修行,印光祖師給我們開示《心經》,他講一部《心經》關鍵就在照那個字。你看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佛法的修學,八萬四千法門離不開觀照,你會起觀,會觀照,功夫才會得力;你不懂得觀照,功夫就不得力。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特別把觀照講得非常詳細,非常難得。所以照明一切諸所有剎土。怎麼樣才能照明?你照見五蘊皆空,那就明了。我們現在為什麼看不到諸所有剎土?被五蘊障礙住。

  『眾生所同具足』,這句話非常重要,這個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以『即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你覺悟了,你的行為統統叫妙行,你穿衣吃飯,待人接物,做什麼事情都叫妙行。我們現在迷惑顛倒,做什麼都不妙,覺悟了什麼都妙,迷惑顛倒都不妙。「起無量妙行」就是『度諸眾生』,幫助眾生覺悟。『是故阿彌陀佛印我名號,號曰覺明妙行』,因為我這樣明心見性了,所以阿彌陀佛印證我的名號叫覺明妙行。『汝等從此皈依,更無疑二』,你們從現在開始皈依,皈依、回歸,依靠他的指導來修學。

  【時同會者八人。俱合掌至心。念南無覺明妙行菩薩。敬禮而起。菩薩曰。善哉。如是。】

  這八個人在駕乩扶鸞,這八個人都是過去跟他一起念佛的。聽到菩薩過去生跟他們有這麼深的因緣,大家都合掌至心,念南無覺明妙行菩薩,給他頂禮,起來。菩薩就讚歎,『善哉,如是』。到這一段可以說是《西方確指》這個書的序分,一個開頭,發起的一個因緣,就像我們經典一般的序分。下面就進入正宗分要講的,我們看這個文:

  【或問持經咒之法。菩薩曰。所謂持經咒者。自持其心也。要在直明心地。若止云持得熟。誦得多。又念某經某咒某佛。謂我有大功德。而不能句句銷歸自性。又不能深解如來妙諦。謂可以獲果證者。】

  我們先看這一段。『或問』是一個假設的問答,「或問」就是或者有人這麼問。菩薩看到當時他們這些人也有這個疑問,往往有疑問自己不知道怎麼問,菩薩沒有人請問就直接說出來,無問自說。這個不是說大家心裡沒有這個疑問,是有這個疑問,但是不知道怎麼問。所以我們常常在一些佛學問答,大家有沒有問題?大家都沒問題。真的嗎?實在講不是沒問題,我看每一個人問題都很多,不知道怎麼問,從何問起,他不知道,不知道該問些什麼。不相信我們可以來試看看,常常一些同修說佛學問答,要我留半個小時。我說大家有問題嗎?大家都說沒問題。我看一臉又是很迷茫的樣子,看他的表情,看他的眼睛,好像不是都沒有問題,好像問題太多了,不曉得從哪裡問。所以佛講經大部分有人請問,也有無問自說的,沒有人問,佛就直接講。眾生不知道怎麼問,他也不會問,佛就直接自己說,此地也是這樣。

  或問,可能有人有這個問題他不知道怎麼問,或者有人問,有這個疑問,有這個問題。『持經咒之法』,受持經典咒語的方法,要怎麼樣來受持經咒?有這麼一個問題。『菩薩曰』,這是回答,假設性的問答,但是假設性也是實在是有這個問題。『所謂持經咒者,自持其心也,要在直明心地』,這個話,這句就很重要。持經、持咒,我們總是經是經,咒是咒。我們持《大悲咒》,那是觀音菩薩的,跟我沒關係;念《阿彌陀經》,那是阿彌陀佛的,跟我也沒關係。所以我們念了半天,跟我們毫不相關,因為跟我們沒關係,那是佛菩薩的,又不是我們的。菩薩在此地給我們開示,持經咒就是持你自己的心,那個經咒就是講你自己,講我們的心,不是講別人,不要東張西望看別人,回頭看自己。所以「自持其心」,就是持我們自己這個心。

  怎麼持心?要在「直明心地」。什麼叫直明心地?明心見性,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見到你自己本來面目。怎麼樣才能見到?要回歸自性,要回頭,佛門講「回頭是岸」。回頭是岸真正的意思是要你回歸,觀照自心。佛門這個術語,現在一般我們中國傳統社會都運用,浪子回頭,做壞事然後現在斷惡修善,回頭是岸。也沒有錯,那個意思比較淺。這個意思深,真正的意思是在這裡。直就是直接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修所有的法門都是這個目標,我們淨土也不例外。只是我們淨土,你現在沒有明心見性沒有關係,可以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明心見性。你修其他的法門,要在這個世界修到明心見性才算畢業。我們修淨土可以分兩個階段、兩個世界來完成,其他法門都要在這個世界完成。

  下面講,『若止云持得熟,誦得多』,如果說持經咒,你念得很熟悉,我誦經誦了幾部,『又念某經某咒某佛,謂我有大功德』。現在我們大部分這樣的人比較多,經念得很多,咒也念得很多,佛也念得不少。「謂我有大功德」,就是我念得很多,功德很大。其實那個不能算功德。菩薩在此地講大功德。我們如果『不能句句銷歸自性,又不能深解如來妙諦』,這個就沒有功德。沒有功德,我們誦經念咒念佛變成什麼?福德,有福報,變成世間有漏福報。功德是超越世間,它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見性,那是功德。如果我們只得人天福報,那是人天有漏的福德,那不是大功德。雖然不能有大功德,種善根種子,這個利益是有。要等到我們真正能消歸自性,大功德就出現了。

  誦經念咒念佛,句句要消歸自性,你看中峰國師那個開示,統統是消歸自性。什麼叫消歸自性?就是回歸到我們自己本身。你不要念的是佛的,跟我沒關係,你就沒有消歸自性。其實念的就是念自己。你看中峰國師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那就消歸自性。如果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我的心就是我的心,這樣念就沒有消歸自性。所以念佛,阿彌陀佛是什麼?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你這樣念就消歸自性了,就這麼簡單。「又不能深解如來妙諦」,深解就是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經咒念得多,你不能解如來妙諦,妙諦就是真理,它的真實義,你不能深入的去解悟,這個悟叫解悟。所以信解行證,你深入的理解如來妙諦,你去修行才不會盲修瞎練。盲修瞎練沒有結果,無謂的苦行,沒有結果。必定要能深解如來妙諦,我們修行才能有真實的功德利益。

  『謂可以獲果證者』,「謂」就是所謂,你就這樣念得多,也不能消歸自性,又不能深解如來妙諦,說這樣可以證果,沒有這個道理。深解如來妙諦,我們淨老和尚為什麼一直強調要講經說法?因為經沒有人講,大家不懂,不知道怎麼修。有的好心要修,修得不對,修錯了,走冤枉路,浪費時間。所以老和尚他一生提倡講經說法,非常讚歎,到現在是更讚歎,說有人請法師講一部經,那個功德實在是不可思議!為什麼?你沒有講解,大家不會修,會念不會修。經大家會念,念得都沒有錯,不會修,甚至修錯了。所以要深解如來妙諦,必須請法師講經說法,我們才能夠理解,修行才不會錯誤,我們才不會浪費時間。如果不理解,盲修瞎練,怎麼可以證果?不可能。下面是個比喻:

  【不見十字路口。若無眼。若無足。若乞婦。若乞男。終日不住口念到夜。計其所持。一歲何啻數十萬遍。究竟是殘疾者。求乞者。並不曾證得一毫果在。】

  這個比喻,明朝那個時代就有些乞丐,他說你沒有看到嗎?十字路口,眼睛瞎的、腳斷掉的,還有做乞丐的婦女、乞丐的男子。過去乞丐他們每一天口中從早念到晚,向人乞討。我小時候看到乞丐也都是這樣,向人乞討,一天到晚向人要錢。我們早年去大陸也是很多,現在比較少了。一天念到晚,就是說他念的,要向人家要的,你看念了多少?一歲就是一年,那何止數十萬遍,念得太多。但是他得到多少?他念得那麼多,他所得有多少?很有限。用這個來比喻。念到最後他也沒有變成大富翁,怎麼樣?究竟殘疾的還是殘疾的,做乞丐的還是做乞丐的。一天到晚念,向人要錢,念得那麼多,他得到多少?沒有,很有限,但是念是念得很多。用這個來形容,比喻我們凡夫念經念咒念佛念得很多,他得到多少受用?煩惱還是一大堆,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這就如同乞丐一樣。所以『不曾證得一毫果在』。

  【此何以故。】

  為什麼這樣?

  【只無解無行故耳。】

  就是沒有正確的理解,也沒有實際的去修行,只是想得到那個果報,那是得不到的。

  【故知持是經。即當依是經而修行。】

  什麼叫『持經』?就是你要依照這個經去修行,那才叫持經。如果沒有依照這個經的教導去修行,那不叫持經。所以持經它的標準是在這裡。也就是說依經所教的去落實,去把它做到,才叫持經。所以現在一些學者把佛經當作學術性在研究,那就不叫持經,來研究一些經典,寫寫論文,拿個佛學博士,那都不是持經,跟持經沒有關係。持經是依經所教導的去修,才叫持經。不是你念得多、讀得多、講得多,沒有去做到都不算。

  【又發大願。或求生佛國。或求明心地。或發大智慧。或利濟眾生。俱仗如來廣大弘通之力。以成就行人之願。如是方為持經持咒念佛。】

  要依經而修行,又要『發大願』,要發願,發什麼願?『或求生佛國』,我修淨土發的願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要發真實願,不能發空願,發空願你就沒有真正發願。所以我們現在可以說在學習發願,我們每一支香都要「願生西方淨土中」。我們是不是這樣就發願了?不見得。我們是有念迴向願,但是是不是依這個願文來發心?可能還沒有。沒有,我們念它有什麼用?提醒。我們要真正發這個願,我們不要講其他的願,願生西方淨土中,你是不是真願意去?所以我們要常常回過頭來問自己,發了這個願,我是不是真想去西方?真想去西方是什麼樣子?這個世間所有一切都放下了,心裡只有西方、只有阿彌陀佛,那是真願意去的。如果這個世間還有一樁事情沒放下,那不是真發願。所以,「發大願,或求生佛國」。

  『或求明心地』,這是禪宗,還有其他大乘法門,求明心見性,他的願望是求明心見性。『或發大智慧』,或者發願要求大智慧,這個「大智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不是別的,自性的般若智慧。『或利濟眾生』,「利濟眾生」就是弘法利生。像現在淨老和尚在國際上做的這些事情都叫利濟眾生,像幫助斯里蘭卡建佛教大學,還有宗教大學,在馬來西亞建漢學院,這些都是利濟眾生。對眾生有利益的,弘法利生,培養弘法人才,發這個願。所以依經修行又發大願,不管你發哪一種願,『俱仗如來廣大弘通之力,以成就行人之願』。我們發的願也要「仰仗如來廣大弘通之力」,這句話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求佛力加持,求佛力來幫助,滿我們的願望,「以成就行人之願」。『如是方為持經持咒念佛』,這樣才真正是標準的持經持咒念佛人,標準在此地。一開始菩薩就跟我們講這個。接著我們再看下面的開示:

  【天然老僧。】

  『天然老僧』,我查辭典,不知道這個老僧叫天然,還是他住的地方叫天然。我查了半天,網路一查,天然跑出來都是健康食品,查不到這個地方。後來我去再查,查到有廬山,江西廬山天然禪師的語錄。不過這個天然老僧,這是這個出家人年紀很老了,稱為老僧。大概七十歲以上稱老人,在中國《禮記》講七十歲就是老人。今天是重陽節,早上溫州的海燕居士說,師父,今天重陽節,是不是要祝你重陽節快樂,但是你又不是很老?我說就算老了,接近老也不遠了。這個老僧怎麼樣?

  【久病不癒。】

  生病病了很久,治不好。

  【欲入徑山待死。】

  『徑山』,它是在浙江省餘杭縣(有一個餘姚,一個餘杭),海拔有一千公尺,山上有一個徑山寺,始建於唐代,到宋朝皇帝給它命名為徑山萬壽禪寺。老僧病了這麼久,他想到徑山去等死,去那邊待死,來請示覺明妙行菩薩,他要去那邊等死,因為病治不好。

  【投骨普同塔中。】

  他死了,他的骨頭就放在徑山寺的普同塔,去請示覺明妙行菩薩,他要去那邊等死。

  【菩薩曰。汝欲住山待死。是無事討事耳。】

  菩薩就跟他講,你要去住在山上等死,你是沒事找事。什麼叫普同塔?藏亡身之骨於一處,就是出家人死了,骨頭放在一起,那個塔叫做普同塔,又叫做普通塔,又叫做海會塔。就是把骨頭放在一起,出家人死了,骨頭、骨灰放在一起,那個塔叫做普同塔。這個老僧病了很久,就想去那邊等死,骨頭就放在普同塔,去請示覺明妙行菩薩。覺明妙行菩薩說,你要住山等死是沒事找事,『無事討事』就是沒事找事。

  【汝愁幾根老骨頭沒處安頓耶。】

  你那幾根老骨頭你還怕沒有地方給你安頓嗎?這是給他一個喝斥,你還怕那幾根老骨頭沒地方放,要跑到徑山去!可能菩薩是在蘇州開示,徑山在浙江,明朝那個時代,交通沒有現在坐飛機這麼方便,也沒有高速公路,那麼老了,又生病,跑到徑山去,真的是無事討事。菩薩就跟他講,你那個老骨頭不要怕,你還怕沒有地方安頓。

  【不知眼光落地。直伸兩腳。】

  『眼光落地』,眼睛一閉,兩隻腳一伸,就是人死了,斷氣了。

  【任他刀砍斧斫。火燒水浸。與爾無干。乃為他作久遠計。亦太愚矣。】

  覺明妙行菩薩給他開示,他說你兩個眼睛一閉,兩腳一伸,氣一斷,你這個身體人家用刀給你砍,用斧頭給你砍削,用火給你燒,用水給你泡,跟你都沒關係。意思就是說,你只要死了,這口氣斷了,你這個身體就隨便人家愛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跟你就不相關了。你還在為它來做久遠的計劃,『亦太愚矣』,不是太愚痴了嗎?能夠讓你計劃嗎?

  【且此身生時。尚是無益。何況死後。】

  你這個身體在生的時候,尚且就沒有什麼利益,何況死了之後!你那幾根老骨頭有什麼好處?菩薩給他這樣的一個開示。這個開示也很直截了當,不跟他拐彎抹角。

  【汝今宜簡省諸事。單持一句阿彌陀佛。念念不捨。阿彌陀佛便與汝為好伴侶。大限到時。現身接引。得生極樂。豈不愈入山待死耶。又生老病死是世間難免之苦。汝即久病。亦莫管他癒不癒。但一心念佛。生也由他。死也由他便了。】

  菩薩這樣開示。我們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明天晚上再來跟大家分享,這段很重要。好,我們明天晚上還是六點開始,我們來念佛迴向,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