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七十六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76

  請掀開經本五十五面,最後一行:

  【歌歎佛德第二十七。】

  我們再翻過來看經文,這一章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讚歎十方諸佛如來。為什麼極樂世界的這些人要讚歎諸佛?我們想一想這個裡面的意味是無有窮盡的。在一切經裡面,我們明白,眾生在一生圓滿成佛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每一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不忘本。他怎麼曉得有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會到那裡去的呢?以前他那個老師佛教他的。現在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這麼多的好處,對於最初介紹我們這個老師,總是念念不忘,所以時時刻刻都在讚歎,不但讚歎,而且真正常常要回去看看。像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知道修學這個法門,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我們到那裡去,會時時刻刻想到釋迦牟尼佛的恩德,總想回來承事供養,來看看佛、供養佛。佛在我們這個世間、在我們這個地球滅度了,已經過世三千年,我們到哪裡去找他?諸位必須要知道,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滅度,別的星球上他又出現了。

  這個娑婆世界,過去我們總認為,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大千世界。要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他說這一個銀河系只是一個單位世界而已,如果他老人家這個話是真的,那麼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至少有十億個。我們今天的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還沒有看到這個太虛空當中有十億個銀河系,沒發現。科學發展到今天的能力非常有限,連我們這個大千世界的邊都還沒找到,何況佛給我們講這個太虛空中,像這樣的大千世界無量無邊。因此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滅度,其餘的星球那個眾生緣要成熟,他在那裡示現教化眾生,還沒有出娑婆世界。我們要想找他老人家不難,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能力去找到釋迦牟尼佛,去向他致謝,得到他的教訓,我們得到這樣殊勝的利益。從他方世界去往生的那些人,跟我們的心情沒有兩樣,沒有一個不懷念本師佛的。這才真正符合《觀經》三福裡面所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對於師長的恩德確實是念念不忘。曉得這個意思,這一段經文讀起來就有味道了。我們看經文: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供養諸佛。】

  一開頭,這是世尊告訴阿難尊者,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事狀況,這是屬於人事,人事狀況。『菩薩』,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是菩薩,那個世界是菩薩法界,沒有其他的,聲聞、緣覺、六道統統沒有,全是菩薩,從下下品往生一直到等覺全是菩薩。見了性的這些大菩薩,我們不懷疑,他有這個能力;沒有見性的那些菩薩,他要回到自己以前的世界去供佛、去度生,哪來的能力?這裡世尊告訴我們,『承佛威神』。這個佛是阿彌陀佛,到了西方世界,本師就是阿彌陀佛,那個世界的本師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在第六品裡面看到,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即使下下品帶業往生,一品煩惱都沒有破,他也具足這樣的能力。什麼能力?跟小本經上所講的一樣,「其土眾生,常於清旦」,清旦就是早晨,每天都是這樣的,「各以衣裓」,這個衣裓是盛花的工具。「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跟那個一樣的。你看『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跟《彌陀經》上講的沒有兩樣。所以想想《彌陀經》上這段文字,你看看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他們這個生活多麼悠遊自在!我們今天聽了釋迦牟尼佛的開導,我們相信、接受、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釋迦牟尼佛對我們恩德很大!為什麼許許多多人聽到,他不相信、他不接受,還要去學其他法門呢?佛在這個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而是我們多生多劫,就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有這樣深厚的善根,今天聽佛一說法,你才會相信。

  那麼釋迦是本師,我們感謝他指點我們;過去幫助我們種善根的那些諸佛,也不能把他忘得乾乾淨淨。因此供佛就不止供一尊,除釋迦本師之外,生生世世教導我們、給我們種善根的那些諸佛如來都要供養。我們現在記不起來,忘得一乾二淨,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都恢復了,這是得阿彌陀佛威德的加持,使我們能力統統恢復,知道過去生生世世的事情。過去那些對我們有恩德、指導我們的老師,當然也同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也要去供養,也要去親近、承事,所以就『十方無邊淨剎,供養諸佛』。如果這尊佛與我們沒有關係、沒有緣分,見都見不到。前面我們在經文裡讀到,阿闍王子等,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還是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他們聽到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還不肯發願求生淨土,你就想想,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都少、都還不行。才知道這個法門之殊勝,真正能夠信受奉行,這個人諸佛菩薩都尊敬他。為什麼?無量劫所培養的深厚善根,今天起現行了,這一起現行,就注定了他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諸佛哪有不敬重的,護法神哪有不保佑的!這一定道理。所以,此地這個經文裡面講的,「十方無邊淨剎」這一切諸佛如來,我們都是我們過去世生生世世的本師佛,這個關係多密切。再看底下經文:

  【華香幢幡。供養之具。應念即至。皆現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

  這一節是說供具多端。我們去看老師,總要帶一點禮物,這不能空手去,這供具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禮物,送給佛的。佛的福報是圓滿的,他還缺什麼!他什麼也不缺。不缺,不管他缺不缺,我們做學生對老師禮貌總要到的。這些供具如何去經營?這不要操心,西方極樂世界是大圓滿的法界,沒有一樣不圓滿,你想去供佛,想帶些什麼東西去供養,你這個念頭才動,這個供養的東西已經在手上,你說這個多自在。所有一切供具絕不是世間所有的,這個世間,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無論什麼東西超越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大經當中常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法從哪來的?都是從心想生,西方世界也是從心想生。我們這個世間人心骯髒、污穢,所以變現這些東西就不莊嚴、不殊勝。西方世界的人心地清淨,因此他們所變現出來的這些用具,比我們這邊要清淨莊嚴多了,何況還有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不但我們這個世間不能比,就是十方諸佛世界,恐怕也很難跟它相比。這是物品是這麼來的,這個地方只是略舉幾種而已。

  【以奉諸佛。及菩薩眾。】

  這是帶這些禮物去供佛,佛還有許多弟子,單單供佛,這不跟佛弟子們結緣也過不去,所以供佛還得要供諸菩薩。那個世界的人他有能力,供得起,不像我們現在想供養供不起,沒有這個能力;他有能力,他一切是隨心所欲,變化所作。下面舉一個例子,我們就能看到它的莊嚴。

  【其所散華。】

  這是許許多多供具當中舉一個花,舉這個例子。他散的華:

  【即於空中。合為一華。】

  這個散在空中花,表菩薩無量的因門,無量的法門,菩薩所修的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散花表示無量的法門。花合成一個,『合為一華』,這個一門就是淨土法門,是廣大的法門,所以殊途同歸,最後合成這一個法門。這一個法門成就了,這一個法門不但自己成就,令無量無邊眾生統統成就、平等成就,表這個意思。

  【華皆向下。端圓周匝。化成華蓋。】

  因為花在空中,空中花要向上都看不到了,所以一定要向下,這花才能完全看到,才看到它的美不勝收。這樣花變成一個,就變成『蓋』了,蓋又有表法的意思,蓋是什麼作用?是遮灰塵的。現在沒有了,也就是現在道路、居住的環境比從前乾淨。實在講我們台灣不如外國,台灣現在染污非常的嚴重。在古時候道路都是石子鋪的,泥沙、石頭,交通最主要的是騾馬,是騎馬,馬在道路上跑的時候就有灰塵,所以灰塵就很重。從前用這個蓋,蓋跟傘相彷彿,但是它後頭帶邊的,好像帶穗子一樣帶邊的,那是遮灰塵用的。你曉得它的意思,就知道它表法的義趣,防止我們身心的污染。什麼東西能防止我們身心的污染?這是大乘菩薩法,菩薩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起來,六度。六度就是花蓋,六度就是保護我們心地不受環境的污染,你去想這個味道。所以佛法意在言外,你才會知道它裡頭其味無窮。不知道它所表的,你看了這個就看不出味道出來了,那就所謂是看熱鬧,看不出門道,它裡頭有門道。布施,防慳貪的染污,這個貪心、慳吝是嚴重的心理染污,用布施這個傘蓋來防止;持戒,是防止惡業的染污,防止這個染污;忍辱,是防止瞋恚染污;精進,是防止懈怠染污;禪定,是防止散亂污染;智慧,是防止愚痴污染。你看看,這六種心理的污染,這花蓋就是表這個意思。這六個是綱領,展開來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再往下看:

  【百千光色。色色異香。香氣普薰。】

  這個三句是講花蓋的色與香,不但有色,而且放光,無量的色那就是無量的光明。世間之寶,我們講世間的七寶,有色、有光,那個光是反射的光,不是自己發的光;這個地方是本身會發光。世間七寶沒有香;西方極樂世界,即使變化之物,它這個物也都放香。我們在經上看到的「香光莊嚴」,香光莊嚴是指的西方極樂世界,光明遍照、『香氣普薰』,這樣的世界。這個世界我們人人都有分,問題就是你願不願意去?你想去,沒有一個去不成的。古德給我們講「萬修萬人去」,問題呢,你修不修?你要真修。從哪裡修起,一定要知道,這個法門怎麼個修法,從哪裡修起,《觀無量壽經》裡面講得比這個經詳細。這個經是把西方極樂世界完完整整的介紹給我們;《觀經》是專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攝受眾生的理論、方法、因果,這三樁事情《觀經》講得詳細;小本《彌陀經》是勸信、勸願、勸行,三經確實各有宗趣不相同,它有重點的。《觀經》裡面跟我們講的方法,特別要記住,修行之前預備的功夫。那就是韋提希夫人發現西方極樂世界,想往生到那裡,要求釋迦牟尼佛教給她方法。佛在沒有講方法之前,先跟她講淨業三福,先說這個,而且告訴她,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就是說明白說清楚了,從哪裡學起,從這裡學起,這個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不管你修學哪一個法門成佛,統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這個三福好像我們蓋房子打地基,不管你蓋什麼房子,蓋中國式的、外國式的,蓋高樓、蓋平房,總而言之,基礎是一樣的,基礎沒有兩樣。所以才曉得這三福的重要!

  我們這次回來講《地藏經》,其實去年在美國,每一個地方我都講《地藏經》,什麼原因呢?因為美國去年有兩個道場成立,我們是新道場成立一定講《地藏經》。為什麼講《地藏經》?有地了!以前沒有地,有地就要打地基,《地藏經》就是打地基。《地藏經》講的是什麼?就是《觀經》的三福,這個要知道。《觀經》三福詳細說明,就是一部《地藏經》。你就曉得,不管什麼佛法,統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這個基礎一開始就是孝親尊師。佛法是師道,不孝親、不尊師,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落空,都不會有成就,充其量你只能修一個世間有漏的福報,你不可能成就。所以這是非常非常重要,從三福修起,這是我們同學們不可以不知道的,真正知道用功下手從哪裡做起。本經教給我們,這在「三輩往生」說過,「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孝親、就是尊師。你不發菩提心,就是不孝、就是不敬;你不能夠一向專念,換句話說,不能老實念佛,就是不孝、就是不敬。父母希望我們成聖成賢,俗話說得很好,「一子成佛,九祖生天」,這個祖先統統沾光,縱然造惡業墮在地獄也沾光了,他也生天。所以你說度家親眷屬,用什麼方法最好?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好。出家未必能行,未必能得度,要真正修行;真正修行,在家絕對不比出家差。諸位要看看大陸上寬律法師寫的《近代往生隨聞錄》;在台灣,看看林看治居士寫的《念佛感應見聞記》,這是記載我們最近四十年來台灣往生的這些同修。在家比出家往生的多,在家的瑞相比出家的好。在家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比出家的多;預知時至,臨終沒有病苦,說走就走了,在家人當中大有人在。所以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珍惜的。再看下面經文,是講花蓋之量:

  【蓋之小者。滿十由旬。如是轉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這個花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花蓋,確實就像我們這個世間的雲彩一樣,愈變愈大。怎麼愈變愈大?這個義趣,諸位能不能體會?像我前面講的,我們到那裡第一個想到本師佛,想到釋迦佛;再一看,過去生中我們親近的諸佛,又想到一尊佛;再又想到……這逐漸逐漸想到過去無量無邊劫,這個花蓋就愈來愈大。怎麼變現的?隨著你那個報恩的心變現的。愈想,一切諸佛對我都有恩,生生世世我們都是他的弟子。不只是一尊佛,諸佛統統有恩;不但諸佛有恩,諸菩薩也都有恩,菩薩是我們的學長、同學,時時刻刻在照顧我們;不但菩薩有恩,眾生也有恩,眾生供養我們,我們衣食住行一切需求都要靠眾生,恩德無有窮盡。從這個地方思念,才知道這四重恩之深、之廣、之無盡,供養具從這個地方顯示出來。什麼人知恩?諸佛菩薩知恩。什麼人報恩?諸佛菩薩報恩。凡夫愚痴,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不知道恩義,不知道恩義的人,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為什麼?忘恩負義,連父母之恩他都不知道,何況其他的?凡是忘恩負義,雖得人身,失掉人身之後必落三途。墮三途容易,出三途太難了,所以可憐憫就在此地。誰能幫他忙?諸佛如來都不能幫忙,你自己造的因必定要承受果報。由此可知,教育非常重要,教育這是長時間教化、薰修,喚醒他的迷惑,希望他能夠改過遷善,能從三惡道回頭。

  什麼人回頭?能把基礎修穩固的人就回頭了。所以我在前面《地藏經》上,特別給同修們說明,三福當中第一條四句做到了,就不會落三惡道;第二福做到了,就有修小乘聖賢的本錢了;第三福做到,換句話說,十一句統統做到,有資格念佛了。我在這一會跟大家講真話,不再騙你了,這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的標準就是這麼高。因為這個經是我們一生成佛的經,這不是一般人能修的,你先要把基礎打好,有這個基礎,有資格修學這個法門。為什麼人家常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李老師在台中常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得往生的也不過是三個、五個而已。你要問,為什麼一萬個念佛,才三、五個往生?也沒人問,所以李老師也就不答,沒人問嘛。而是那三個、五個基礎做好了,基礎做好了就功夫得力,他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其他不能往生的,雖然天天念佛、天天誦經,基礎沒做好,所以不能成就。這個基礎就是《觀經》三福。我們成立淨宗學會,在淨宗學會緣起上,就把我們修學的宗旨、方法,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理論的依據就是淨土五經一論,我們的方法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五個科目,很好記、很簡單,一點都不麻煩。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外乎對人、對事、對物,這三樣就全都包括了。完全要依照這五個科目,做為我們的思想、行為的準則,這叫修行,這叫修淨土。換句話說,我們是真正把這個路找到了,所以心安理得。理明白,心安了,剩下來的就是認真去做,路找到了,沒有一絲毫疑惑。所以知恩報恩,這個花蓋就像雲彩,愈轉是愈大,表這個意思。再看下面經文:

  【隨其前後。以次化沒。】

  我們去供養獻的花,我們供養完了回來了,第二個人又去供養,我們那個花謝了之後,他那個新的花又成了,這就是『以次化沒』。

  【若不更以新華重散。前所散華。終不復落。】

  我們去供養過回來了,後頭沒有人去供養,那花還在不在?花在。有新的人去供養,舊的花就沒有了,自然就沒有了;如果後面沒有人接著供養,前面那個花永遠存在。花蓋,諸位要真正知道它表法的義趣,六度萬行,護持我們身心,一塵不染,它取這個意思,要懂這個意思,這個花所以才美。世間花怎麼能比?世間人心都有染污,它那個沒有染污,所以沒有辦法跟它比的。

  【於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歎佛德。】

  前面這是光、色、香表法,光色香表法還不夠,還要以音樂來讚歎。如果以凡夫情感來講,這真是感情圓滿的流露,讚歎佛德,報恩報到極處。那我們想想,沒有這一句行不行?沒有這一句不圓滿。何以不圓滿?諸位要知道,供養佛,真正供養佛不在這些光、色、香、音樂,不在這些。你去供養的人會變,難道佛不會變?佛比你能力更大,他要你變什麼?而是幫助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這才叫真正報恩。光色香是接引上根人的,上上根人見色、見光他就開悟。譬如說你讀這個經,利根的人一看,就曉得它裡頭有表法的意思,意思全都看出來了。中下根人看這個經文,只看到花這麼美、這麼多,意思不曉得,到底什麼意思,不知道,他一點好處都沒得到。中下根人怎麼樣?要跟他說,講清楚,所以要音樂歌歎,要跟他說明,不說明他不懂,看不懂的。加上這個音聲說法,這才圓圓滿滿的上中下三根都得到利益了。幫助佛教化眾生,幫助佛接引眾生,這是真正報佛恩。所以諸位同修,你讀了這段經文之後,你每天在佛像面前香花供養,也想成香花結成雲蓋,能不能報佛恩?不能。要怎樣才報佛恩?勸導一切眾生學佛,這就是這段經文的意思。和我們接觸的人,無論認識或者不認識,我們以種種善巧方便去誘導他入佛門,這就是這一段經義。

  誘他來入佛門,你要記住,光、色、香很重要。我們學佛學個瘦巴巴的,學成這樣,人家一看你這個,好像幾天沒吃飯ㄧ樣的,這人家覺得,都是學佛學的,你看看吃素吃成這個樣子,沒有營養。你的光也不好、色也不好、香也不好,教人家一看都嚇跑掉了,這怎麼行呢?如果你的光明,這個光明現在講精神、光彩、色相,比他都好,他就很羨慕,「你怎麼這麼快樂,怎麼這麼幸福,身體怎麼這麼好?」我念佛、吃素。「念佛、吃素有這個好處?」是啊!他都來了,就都來了。這就是這個意思,你跟他說明好處,學佛的好處,這就是『歌歎佛德』。講一部經,是歌歎佛德;講一句一偈,也是歌歎佛德;勸人家念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歌歎佛德。你這樣學來,在生活上都用得上,這是事實,這不是虛妄的。前面講過,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身體健康強壯,色相殊好,沒有疾病,都是心想。你心裡面健康、心裡面清淨,你的色身就清淨;心裡面沒有妄想,身體就舒暢,身心自在,也不容易衰老。這是接引眾生的招牌,招牌不好不行,所以這個招牌自己可以修,何況還得三寶加持,那一加持你就更好了,這個好不是為自己,是為了接引眾生。這個招牌是手段,勸一切眾生學佛是目的,而不是自己享受,自己享受就變成自私自利,那就錯了,你的身心已經染污,你就有貪瞋痴慢的染污。所以佛的相最好,人中色相沒有比佛好的。要知道這個意思,這個經就沒有白念。

  【經須臾間。還其本國。】

  這個就是《彌陀經》的「即以食時,還到本國」。你看他已經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上供佛,下度生,這樣繞一圈回來,須臾之間,這顯示出他的神通不可思議,這個就叫神足通。他的飛行變化不可思議,無量無邊世界轉一圈,沒多久就回來了,又回到極樂世界。回來之後,小本經上講「飯食經行」,回來之後還外面散散步,繞幾圈散散步,經行。大概散步完了之後,這個地方敲鐘了,這是阿彌陀佛要講經說法,上課了。

  【都悉集會。七寶講堂。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

  阿彌陀佛召集他們大眾在上課了,講經說法。

  【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

  這個狀況,是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的樣子,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每天上課。你要問,為什麼每天上課?這才知道煩惱習氣無量無邊。然後才知道,我們如果在這個世界,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修行,這一章經你要讀懂了,你才曉得是真難!佛給我們講,凡夫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這個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哪一天算起?是從你證得須陀洹果那一天算起。你沒有證得須陀洹果,不算,為什麼?你還搞六道輪迴,那怎麼能算?證得須陀洹果之後,人間天上七次往返,一定證阿羅漢。所以證得須陀洹果叫位不退,絕對不退墮三惡道,證得位不退。然後慢慢再進步,行不退、念不退,三個阿僧祇劫才成佛,成什麼佛?不是究竟圓滿佛,藏教的佛,成個藏教佛,三大阿僧祇劫。圓教佛呢?《華嚴經》上說無量劫,那不是三個阿僧祇劫。今天讀這段經文,我們得到證明,你看西方這些菩薩們,每天去供養無量無邊諸佛,這個福報多大!每尊佛給你說法,不要說多,說一句吧,你每天聽了無量無邊的佛法,你的業障都消不了,還要阿彌陀佛天天給你說法,天天去供養,天天去聽諸佛說法,你想想這個味道!這才能在西方世界一生成就。每天都歡喜,為什麼?每一天都進步,每一天都消業障,每一天都開智慧,快樂無比!業障天天消,消盡了,這是圓滿成佛,智慧才能達到究竟圓滿。

  所以這幾句經文,跟佛在其他大經裡面講的一對照,這才知道,為什麼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這個法門,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我們再細心去想想,如果不學這個法門,有什麼本事斷煩惱?不要說斷煩惱,有什麼本事不造業?這個事情麻煩,天天造業,念念都在造業,正是《地藏經》上所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你這怎麼得了!所以遇到這個法門不簡單、不容易。所以從這個幾句,這一個小段,我們領略到,佛給我們說修行證果的真相,實在是難。所以西方世界不但斷煩惱快,開智慧也快,諸佛幫助你,阿彌陀佛幫助你,這屬於有情;除了有情之外,無情環境也幫助你,所以在那個世界的成就,是其他世界不能為比。我們看底下,無情說法:

  【即時香風。吹七寶樹。】

  這『樹』是無情的,『風』也是無情的。

  【出五音聲。】

  『五音』,這是咱們中國古時候,音樂的音符五個,宮、商、角、徵、羽。現在我們音樂的樂符是七個音,但是古時候還是七個音,它有兩個半音。五音一配合就是美妙無盡,這就變成交響樂,所以風吹著樹,樹在那裡奏交響樂,這音聲。因為西方世界樹都是『寶樹』,風一吹就像風鈴一樣非常之美,音色非常之美。

  【無量妙華。隨風四散。】

  這個風一吹,樹上的花也吹下來,吹在空中飄舞,就像散花一樣。

  【自然供養。如是不絕。】

  無情聽到彌陀說法,感動,它也來興供養,何況這些無情說這個音樂裡面,《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這個經前後也都講到,也演奏的法音。不是我們凡夫這種音樂,不是凡間的,都是教我們念佛、念法、念僧,教我們念三寶。佛法僧就是覺正淨,連無情都在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念三寶。

  【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前後往來。熙怡快樂。】

  我們念了這一章,你想想看,這個地方要不要去?這是極樂世界裡面的大眾日常生活狀況,這個才叫真正美好、真正幸福、真正的美滿,我們世間人講幸福美滿是有名無實,人家真正是名實相符。『諸天』,天神也有能力到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上有例子,《地藏經》上有例子。這些天神不是普通的天神,是什麼天神?是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在他方世界以天神的身分在教化眾生,現在回來供養,是這麼一回事情,西方世界的菩薩在十法界裡面化無量無邊身。所以生到那個地方去之後,智慧、道力、神通跟諸佛如來幾乎是相彷彿,這個是不可思議,難信之法。通常一般菩薩得到這樣的自在,能夠在六道裡面自在的捨身受身,教化眾生,至少要修行兩個阿僧祇劫,也就是說,普通果位要到七地菩薩,才真正得自在。西方極樂世界人帶業往生,像我們這樣人去的,下下品往生,一到那個地方就有這個能力,你教那些菩薩看到怎麼不羨慕呢,真羨慕,不是假羨慕。所以這些菩薩化身的天龍、鬼神,也到講堂四周散花供養,這是香花。『百千香華,萬種伎樂』,此地這個「伎樂」,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歌舞。

  小乘經上不是這樣的,小乘經上決定不可以唱歌跳舞的,八關齋戒上就有,八關齋戒是什麼?小乘戒。這是大菩薩,這不是小乘,所以眾生的根性不相同。小乘人看到這個嚇死了,小乘人的戒律是一板一眼的,嚴持淨戒,嚴持什麼?守著那個戒條教你這一條不能做,不殺生就決定不能殺;不偷盜,一點也不敢動。大乘嚴持淨戒,該殺的可以殺,該偷的可以偷,這不一樣,這不相同。小乘嚴持戒律是什麼?是持戒條,是在事上;大乘嚴持戒律是什麼?是在心。你說殺生,有沒有殺生的心?決定沒有;有沒有偷盜的心?決定沒有。事呢?事不相干,事可以做、可以不做,看情形,所以大乘是論心不論事,小乘是論事不論心。心裡面想偷,沒偷,不犯戒,小乘不犯戒。但是大乘犯戒了,大乘的心動就犯戒了;你事上偷了,心裡沒有動心,不犯戒。所以大小乘的戒不一樣,大乘戒比小乘戒難,大乘戒在起心動念,小乘戒是論事相。我想殺他,但是我並沒有殺他,小乘不犯戒,大乘就犯殺戒了;大乘,你就是殺個人,我心裡並不想殺他,沒有犯戒,沒有犯殺戒,這是大小乘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到大乘才叫真正大自在,《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哪有障礙的!一有障礙就不圓滿、就不自在了。這個境界是大乘之大乘、一乘之一乘,究竟圓滿的法界。

  所以佛說法,大眾修行,天女散花,載歌載舞,美不勝收。我們看敦煌的壁畫,現在有很多東西諸位在電視上都能看到,畫冊上也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天女散花、奏樂、跳舞。這是什麼?供養佛、供養菩薩大眾,顯示佛法活活潑潑,佛法不是消沉的、不是死寂的。世間一般人學佛為什麼怕?又不能唱歌,又不能跳舞,又不能看戲,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所以你要懂得,佛為什麼教你初學的時候,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是因為你心隨境轉,這就禁止你。你已經煩惱太多了,接觸這個境界你的煩惱更多,你的妄想更多,所以教你遠離。到你心地清淨的時候,不再被外面境界轉,佛就鼓勵你要接觸,要多多接觸,接觸什麼?接觸這是真正修行。佛法修行修什麼東西?修定、修慧,就是這兩樣東西。我接觸不動心就是定,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慧是明瞭,定是不動心。

  所以唱歌、跳舞、看戲都是修行,都在那裡修定修慧,這是高級的修行,這不是普通的修行。所以你看《華嚴》到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就是這個修學方法,這個修學叫歷事鍊心,什麼人都可以接觸,什麼場面都可以接觸,在這個裡面圓滿你的定慧;如果你一接觸動心了這就壞了,那就錯了。所以一般講,什麼時候才能夠修學這個法門?諸位一定要記住,到西方極樂世界才可以修學。沒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執持小乘戒,因為你不是大乘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是大乘菩薩,那你可以載歌載舞的修行,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你們把我這個話都要聽清楚,不要誤會了,不要搞得將來墮落到三途,說我說話沒說清楚,這個要搞清楚、搞明白的。通常佛在經上講,開了悟的人,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以後是這個境界,念佛人到理一心不亂就入這個境界。事一心都不行,事一心只是得定,沒有開慧、沒有見性;理一心見性了,見性也就是真正見到諸法實相。見到諸法實相,他這個心在境界裡頭自然不動、自然不染,這個時候才五十三參歷事鍊心;沒有到這個境界之前,決定不許可,這個是必須要知道的。所以佛法的修學到最後,那真是快樂無比!就好像念書一樣,小學生智慧沒有開,要聽管教,管得很嚴;中學生稍微長大一點,懂一點事,開放一點點,還是嚴加管教;到大學,成年了,愈放愈寬;到研究所的時候,沒人管你了,你的私生活再不會有人管你。佛法也是如此,我們今天沒有開悟,是在佛法的小學當小學生,現在看到大學生的生活,很羨慕,不能學,學不得,一學就壞了。這是佛法大學,這才能看到佛法的究竟,才能看到佛法的圓滿,才是我們學佛理想的目標。我們要得到這樣究竟真實的快樂,那就要依照佛法按部就班來修學,這個不能夠躐等的。

  末後這總結,結得好,沒有這一句是決定不行,為什麼說決定不行?因為這個境界,剛才講了,是大菩薩、法身大士的境界。我們這些人往生,帶業往生的,一品煩惱都沒有斷,依然是凡夫,凡夫怎麼可以同菩薩的享受?所以這一段經文要說出來:

  【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

  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使我們帶業往生的人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享受、我們的果報,跟法身大士、等覺菩薩無二無別。所以這個法門難信,真的是難信,就難信在這個地方。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超越凡夫、二乘,超越權教菩薩,權教菩薩都不敢,這個境界不敢嘗試。這是彌陀本願加威,把我們一下就提到法身大士,實在講沒有證得法身大士,但是享受、受用跟法身大士完全相同。

  【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

  這句說得好,阿彌陀佛提拔我們,也並不是平白提拔的。他為什麼不提拔別人,單獨提拔你,你有什麼值得他提拔的?而是你因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如來,這個善根今天成熟,所以他提拔你還是有條件的,你的『善根相續』。

  【無缺減故。】

  你的善根圓滿,沒有欠缺,這個難得。過去生中修學的善根,我們這一投胎,有隔陰之迷,前生的事情記不得了。佛菩薩看得清楚,等到底下這一章,看到的時候,那看了真是寒毛直豎。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那個人數之多沒法子計算,神通之大不可思議,我們在此地一舉一動、起心動念,他們統統知道。所以我們今天講瞞這個、瞞那個,能瞞得過誰?只能夠瞞那個愚痴的凡夫,諸佛菩薩是一個都瞞不了。我們要想做到『無缺減』,要怎麼做法?平常我在講席當中勸導諸位同修,要把這一本經裡面的教訓統統做到,你就「無缺減」了。你要這一條做到,那一條沒有做到,你就有欠缺;做得不夠,那就是有減,你做得不圓滿,沒有百分之百的做到,做到百方之二十、三十,這是減,不圓滿。你要認真去做。

  【善修習故。】

  什麼叫『善修習』?修是修正,習是學習。要在生活當中把我們的缺失統統修正過來,要把佛的教誨完全變成自己日常生活,就叫習。儒家重學習,佛法更重學習,你看《論語》一開頭「學而時習之」,那個時習之,就是時時刻刻要用在生活上。佛法就是我們的生活,生活就是佛法,一個念佛人,《無量壽經》就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行為,《無量壽經》就是我們日常生活,這是善修習。念經不是念給佛菩薩聽,念經是念給自己聽,自己要認真去檢點,經典裡頭我有沒有做到?改過自新,這是善修習。

  【善攝取故。】

  『攝取』是幫助別人,我自己做到,我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我還要把佛法的好處到處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學習,這是攝取,攝取是攝受眾生。

  【善成就故。】

  成就自他不可思議的功德,天天成就定,天天成就慧,天天成就身心清淨,『善成就』。我們身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年比一年清淨,這就是修行功夫得力;假如我們的身心,今年跟去年一樣,沒有什麼改善,這一年功夫就是白修了,不得力。天天要有進步,日新又新,這叫『善成就故』。

  好,今天就講到此地。這次回來,我們圖書館每一個星期四天講經統統講《無量壽經》,希望先把這一部經講圓滿,因為很多人都等著這個錄音帶,這是沒有機緣到現場來聽的,只好聽錄音帶了。但是現場聽的這個感受跟錄音帶完全不相同。好,我們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