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長篇東北大鼓書六祖惠能  高春艷居士主講  (第五十九集)  2006/3  北京  檔名:52-183-0059

  第五十九回 朝廷詔請

  打起鼓板放開喉嚨

  書接上回再續下情

  惠能他曹溪弘法群迷省

  真可謂高樹法幢大振宗風

  南國的官民百姓把他崇敬

  一時間德音遠播傳頌美名

  這一日惠能正在說法度眾

  忽然有守門沙彌來報急情

  言說是朝廷欽差門外候等

  惠能他當即率眾出門相迎

  書中暗表,當年避離東山的神秀大師,在荊州當陽山苦修參悟數年,終於有成。為不負五祖的教誨之恩,他住持當陽山玉泉寺大施弘化,大開禪法,也享有盛譽,四面八方的求法問道者不計其數。因為惠能之禪行於嶺之南,故稱南宗;神秀之禪盛行河之北,故稱北宗。北宗漸獲如來禪之蹤跡,南宗頓得祖師禪之神髓,所以人稱南能北秀,南頓北漸。其實,法本一宗一種,只是人有南北,根有利鈍,悟證有遲速而已。神秀大師在北方弘法享有盛譽,影響極大。但他沒有貢高我慢之心,一直很敬重惠能,恨自己身居遙遠的北方,無法親近惠能,就派徒眾到曹溪去聽法。由此可見,神秀態度的光明,修養的純粹,心量的廣大,實為後人所難及。

  因為神秀比惠能出來弘法的時間早,惠能還在獵人隊裡避難的時候,神秀就已在當陽山玉泉寺大施弘化,名聲大震了。女皇武則天非常崇信佛教,聞其賢名道譽,就下旨把神秀召赴京都。神秀入京的時候,受到朝廷隆重的接待,武則天不計君臣之別,親自跪禮迎接,屈萬乘之尊而稽首。我想,武則天當皇帝之後,唯一跪拜的人就是神秀,除了神秀之外,她恐怕沒給任何人磕過頭,這也是神秀的殊榮!武則天設內道場,讓神秀在皇宮內講法,尊他為國師。不光武則天經常向神秀求法問道,就是朝中的大臣們,也都執弟子禮,向神秀請問法要。此時的神秀早已苦悟見性,他向前來求法的大臣們開示說,「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由此可見,神秀已絕非當年那種「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窒礙,已與惠能相去不遠了。但他為了弘揚禪宗正道,極力向武則天舉薦惠能,說惠能得五祖大師衣法親傳,見證比自己高深殊勝,智慧比自己大,希望武則天下詔,迎請惠能入京與他一同弘法。

  諸位,說到這裡,我產生許多的感慨。當年五祖大師要傳衣付法,選拔第六代祖師的時候,神秀是大家公認的最有資格繼承衣法的人;用現在的話說,他是最佳的候選人。他當時寫了一首詩,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此詩雖未悟透祖師頓門大義,但境界也已經相當不錯,倘若沒有競爭機制,這第六代祖師非神秀莫屬。恰巧當時在寺院裡打雜舂米的惠能,對此詩不以為然,也做了一首詩,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詩的大悟境界,竟得到了五祖大師的賞識,五祖大師竟將衣法密授與惠能,讓惠能做第六代祖師。

  書生學者出身的神秀,又是全寺僧人的教授師,五祖沒傳他衣法,卻傳給一個做苦工的俗人,砍柴樵夫盧惠能,這巨大的反差,誰能接受!全寺的僧人都不服,可是神秀卻沒覺得委屈。他不僅沒有生出「既生瑜,何生亮」這種怨天尤人的情緒,反而更加激發他十年苦修於當陽山,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他終於苦悟見性。最最難能可貴的是,以神秀現在的身分和聲望,完全可以和惠能抗衡,和惠能平分秋色。可他一切都為眾生著想,不為自己著想,他以法為重,以道為尊,名聞利養不介於懷,這正是一個出家人的本色。一個真正得道的解脫者,一定是虛懷若谷,不會執著於世間的一切名分和私利。他為了弘揚禪宗正法,向皇上舉薦惠能,說惠能比自己智慧大,不顧自己的名譽。這種博大無私的胸襟雅量,誰能做到?多值得我們現代人仰慕效法,好好學習。

  武則天被感動得淚水滴

  禁不住仰天長嘆把話提

  說了聲大師實在了不起

  胸襟雅量無人能敵

  舉賢不把仇隙來避

  稱能不計自身利益

  自卑謙下不顧名譽

  竟稱惠能智慧第一

  沙門達者心量無比

  世儒相輕令人痛惜

  武則天可是不容易被感化的人,可她竟被神秀的德風感動得含淚長嘆:「賢者禪師,舉賢不避仇隙,稱能不計自名,沙門達者率皆如是,世儒相輕豈不愧煞?」武則天從此對神秀更加的敬重,並下詔在當陽山建置度門寺,以表彰神秀的道德。書中暗表,神秀後來被譽為「兩京法主,三帝門師」,兩京指西京長安、東都洛陽,兩京說法的法主,三位皇帝的老師,這三位皇帝是武則天、中宗和睿宗。這一稱號足見神秀在佛教界的權勢和地位,當時的王公大臣和京都學者、庶民,沒有不望塵拜伏的。神秀活到了一百多歲,高壽而終。入葬的時候,皇帝親自為他送葬到洛陽午橋,並下詔在嵩陽的輔山頂為他建造十三級的浮屠。神秀能獲此殊榮,享受到如此的待遇,已是意料之中,因為他的德行太好了。也只有這樣的胸襟雅量,才能有這樣的成就,才配享受這樣的福報,這叫量大福也大。

  三國時期的周瑜,如果能有神秀一半的心量,他也不會落得那麼可悲的下場。周瑜才華橫溢,年輕有為,他本來可以在事業上取得一番成就。可他偏偏染上嫉妒病,狂妄自大,量小氣短,以致遺恨千古,貽笑後人。嫉妒別人的才能決不能減少自己的無知,在別人的成績面前,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真正拿出點自己的東西來。無論在史冊上還是現實生活中,品德高尚的人、有抱負、有成就的人是決不會嫉妒別人。他們看到別人超過自己,不但不嫉妒、不貶低,反而還更加的讚賞他、扶植他、歡迎他,並向他學習。因為在他們看來,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以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使自己學識日進。

  因為惠能在南方弘法,名冠南國,武則天久仰其智慧,再加上現在有神秀大師的推薦,武則天就一心巴火要把這位禪門祖師請到宮中給她說法。萬歲通天元年,武則天派遣中書舍人吳存穎,持詔到曹溪迎請惠能入宮當國師。國師那地位可高,那是皇帝和全國民眾的老師。神秀大師道德高尚,惠能大師也是學德俱優。因為他知道,神秀已經事業有成,弘法北方,深受國民的尊敬,自己就不能再去了。所以他當即辭絕:「吳大人,請恕惠能難以從命,現下北方已有神秀大師和慧安大師在弘法,我就不必去了。先師五祖說我與南方有緣,所以我要謹遵先師遺訓,弘法南方,廣度南方有情。」諸位,被帝王召見,那是何等的榮耀!要是一般的世間人,沒有這個機會,都得千方百計的創造這個機會,可惠能呢?有了機會卻辭卻不就。他這叫現身說法,做出了一個出家人遠離名聞利養,謹守出家人本分的好榜樣,這是身教!

  吳存穎當即被惠能的品行深深的感動:「大師能遵先師遺言而行佛事,不改初衷,實令舉世欽仰。但身為國師不是更能弘法度眾,有益佛教嗎?」「大人有所不知,這要因緣合和才行,有所為而為便成了落俗的妄想。」「大師您不奉召入京,就不怕聖上降罪嗎?」「不怕,聖上既派人來請,就說明她是個有心之人,道由心悟,非語言所能表詮,豈不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嗎?」「下官愚痴,還請祖師指點。」「指點只是給你方向而已,路應靠你自己去走。修佛見性的道理並非一問一答之間就可以言明,我只能告訴你心法的要旨。如果對一切善惡都不去思量,見悟非悟,驅污逐臭,自然會悟入清淨之地。常明常寂,妙用無量,竭力勘破本心,識自本性,當下即佛。」

  「多謝祖師開示,但不知本官回宮後,如何向聖上交代?」「你轉告聖上,說法的人沒有什麼可說的,聽法的人也沒有聽到什麼,正如《金剛經》中所言,說法者無法可說,只有她自己體會才能明瞭。」「聖上能明白您的意思嗎?」「聖上能明白,我就不必去了,若是不明白,我去也無益。」諸位,惠能大師的回答太好了。明心見性就是自我開發自我的心性本體,使之心性本體突然顯現,不是言說可到的,不是別人能幫的。否則的話,五祖怎麼能把衣法不傳神秀,而傳給一個一天也沒教過的俗家人盧惠能?就是因為別人幫不了忙,如果能幫,那五祖大師一定會幫神秀,他不會幫惠能的。要知道,禪宗頓悟法門就是靠自己自修、自悟、自證,別人是沒辦法幫忙的。到了這個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這個地步的人說也沒有用,正所謂「高山流水一曲琴,伯牙子期是知音,有聲彈到無聲處,便見幽然太古心」。惠能這樣回絕,也是在暗示武則天,道由心悟,非語言所能滿足。

  吳存穎回宮後把此情奏知武則天,那武則天是何等人也,一聽當時就火了:「好個不識抬舉的和尚,竟敢拒詔不來,目無聖上,朕要拿他入京問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