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長篇東北大鼓書六祖惠能  高春艷居士主講  (第二十五集)  2006/3  北京  檔名521830025

  第二十五回 神秀難秀

  書接上回,說的是五祖弘忍大師看到神秀的心偈後,當夜三更把神秀傳喚到他的方丈室,對神秀又加一番開示,直指其本心本性,並讓神秀回去思惟一兩日,再作一偈給他看。諸位,五祖對神秀的此番開示,可是會集著殷切的期望。由此可見五祖對神秀的期望之心是多麼的迫切,他多麼希望神秀能悟透自性,承接衣法。可神秀一聽五祖說自己的心偈沒有見性,一時羞愧難當,回到房中痛哭流涕。

  神秀他得知心偈未見自性

  不由得羞愧難當回到房中

  禁不住痛哭流涕淚如泉湧

  悲切切恨自己愚鈍太無能

  只可惜學法多年功沒少用

  數十年精勤不懈學貫諸經

  現如今身為上座受人尊重

  每日裡講經說法理無不通

  不料想隔岸觀火沒悟自性

  卻原來執著妄相無地自容

  愧對這同門子弟信任推崇

  辜負了五祖教誨令我羞愧生

  神秀難過之極,想自己學法多年,身為上座教授師,卻與自身這大事因緣上隔岸觀火,難以了悟。不僅辜負五祖的教誨之恩,器重之德,也有負同門子弟的信任、推崇之情。他難過多時,回想起五祖對他的殷切期望,期望他再做一首偈語,他只得抑制住內心的苦痛,擁被靜坐,苦思冥想,想再做一偈給五祖看。可是他神情恍惚,始終連一句都沒寫出來。其實五祖讓他思惟一兩日,是讓他思惟自性、實現自性、親證自性去,不是思惟怎樣作偈。「禪」本來是印度語,意思是靜慮,是讓人放下所有的成見,放下所有的文字,放下所有的思惟,放下所有的概念,只有排除一切世俗雜念,才能使心境保持一種清淨明澈,才能見到自性。想作偈那也是雜念,有雜念怎麼能見到自性?所以,神秀在自性方面的領悟、實證上終於不曾吐露得。

  五祖天天盼著他來呈偈,可一連等了好幾天,神秀也沒來。五祖似乎有些失望,知道神秀還是沒悟,不覺一聲長嘆「唉!慧根智性,無上妙明,悟之在人,啟之在因,非人為所能定矣!看來神秀時節因緣未到,強所難為,可惜!可惜!」不怪五祖替他惋惜,連我這說書的都替他可惜。可惜他側身禪林幾十年,經無不讀,義無不明,卻在這關鍵時刻,於自身這大事因緣上隔岸觀火,以至今日難為如此。由此可見,學佛易而見性難!儘管如此,神秀畢竟博學飽參已久,現在又得五祖大師此番的明示,縱或頓機一時不逮,終不失為楞伽宗的繼承人,後來也成為譽滿剎林的一代高僧。

  單說五祖大師,天天等著神秀前來呈偈,神秀也沒來。他知道神秀沒悟,便將衣法之事屬意於惠能,希望惠能能傳來佳音。可一連等了三天,惠能也沒動靜。五祖心想,惠能身為火工,在舂房作苦役,沒事是不准出入前院禪堂、法堂的,他可能是對傳衣付法之事還不了解,我得想辦法讓他了解。想到這兒,他命侍者傳話下去,讓全寺的沙彌都到南廊下念誦神秀的心偈。必須要念熟背會,在近幾天內到處念誦,要朗朗上口,方可參得禪機,學得佛法。數日間,幾十個小沙彌無處不在朗誦神秀的心偈。

  單說惠能,在東山寺舂房身負腰石天天努力勞作,以期多出穀米,供養僧寶。大家還記得,惠能剛到東山寺見到五祖的時候就說要作佛,可是這幾個月他一直在這槽廠勞作。這是教我們,學佛求道要向最上乘著眼,而槽廠踏碓正是最下處著手。這叫許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這是他慈悲示現身教,為後學做榜樣。他雖然天天勞作,可時時刻刻在靜慮修禪,內絕妄念,外息諸緣,不停的用功修行,對五祖傳衣付法之事他一無所知。這一天,他正在舂房踏碓舂米,忽見有一個小沙彌口念詩偈從門前經過,惠能一聽,心中一動,急忙奔到門口「請問上人,您剛才誦的是什麼心偈?」這惠能多謙虛,對一個小沙彌都稱為上人。別人輕賤他、瞧不起他,稱他獦獠,可他對別人是這樣的尊敬,儘管受人輕賤,卻不改自己清淨平等的慈悲心。

  小沙彌一聽「什麼?獦獠,你難道不知道南廊下的詩偈?」「什麼詩偈?請問上人,您能說給我聽嗎?」「你這獦獠,笨頭笨腦的,就知道幹活,也真夠可憐的。我告訴你吧,五祖大師說世人生死事大,他要傳付衣法退居讓位了。讓每人做一首偈語給他看,誰悟透自性,他就把祖師的衣法傳給誰,讓這個人做第六代祖師。告訴你,現在有秀上座做了一首無相頌,五祖大師很稱讚,說做得好,讓咱們照偈修行,多多拜誦,將來有功德,能不墮三惡道。我看你這麼遭罪,也應該到南廊下去拜誦拜誦,省得你來生再這麼苦了。」「多謝上人指點。可我來此八個月,從未到過前院,煩勞上人給我帶個路好嗎?」

  小沙彌倒挺慈悲「好吧!我就幫幫你獦獠的忙,給你帶個路,行一行菩薩道,跟我走吧!」小沙彌頭前帶路,惠能緊緊相隨,不多一時來到前院法堂前的畫廊下,見許多人都站在這畫廊前念誦心偈。小沙彌手指心偈告訴惠能「獦獠,你看,這就是那首無相頌,你趕緊朝這多多念誦多多磕頭,磕得愈響愈多你愈有功德,省得你下輩子再這麼苦。」「多謝上人,可是我不認識文字,麻煩您給我讀一下好嗎?」還沒等這小沙彌答腔,人群中有人答話「這位居士,我來給你念吧!」惠能順聲音扭頭觀看。

  惠能他順聲舉目觀

  答話之人氣度不凡

  頭戴儒巾英華滿面

  三十左右正在而立年

  此人熱腸要將偈念

  善意幫助我解疑難

  看他好像是位官宦

  定然飽讀詩書學識淵

  惠能猜得一點不錯,此人確實是位飽讀詩書的儒生,又是一位官員,名叫張日用,他在江州任別駕官。別駕相當於省政府的祕書長,地方的副主官,地位相當高,江州就是現在的江西九江。此人不光文化水平高,對佛法也非常的崇拜,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常來東山寺隨五祖大師學法。他一聽五祖稱讚神秀的心偈作得好,也前來拜讀,恰巧遇著惠能不識字,找人幫忙,他就主動幫忙,要替惠能念誦心偈。惠能一聽非常感激,當即向他抱拳拱手「多謝仁兄代勞,在下盧惠能,乃本寺劈柴舂米的一介俗漢,因不識文字,故而有勞仁兄。」

  「原來是盧居士,你不用客氣,聽著吧!這首偈頌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一聽就知道此偈沒有究竟,道理雖然說得不錯,但只是漸次法門,還是著於有修有證的執相漸修,不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清淨妙修。當即搖了搖頭。張日用一看惠能搖頭,還以為他沒聽懂「盧居士,你是不是沒聽懂?你要沒聽懂,我再給你讀一遍。」「不用了,聽懂了,只是此偈沒有究竟。在下也想做一偈指示心要,不知仁兄能否代為書寫?」「什麼?你也作偈?我說你連字都不認識,你做什麼偈!你是不是幹活累得發高燒說胡話?回去回去,劈柴舂米,該幹啥幹啥,別在這浪費時間了。」這張日用說話是真不客氣,這可能是官場人的習性。

  惠能一聽,衝他一抱拳「仁兄,此言差矣!想學無上正覺就不可輕視初學。須知世上的事並非一定,下下等的人往往卻有上上等的智慧,而上上等的人也會有埋沒自己智慧的時候。如果隨便輕視初學,就會有無量無邊的罪過。」張日用一聽大為震驚,他萬沒想到,這個在寺院裡打雜的一介俗漢,竟能說出這麼有道理的一番話,這番話竟使他對惠能刮目相看。這一刮目相看不要緊,惠能的形象也變得超凡脫俗與眾不同了。此時,張日用眼中的惠能那可太不一般了。儀表的整肅,步伐的莊嚴,神態的慈悲,靜肅的風度,都讓他佩服之極,要不怎說境由心生,境不離心?

  人們所認識的一切事物,都離不開人們所能認識的心。比如說有一個漂亮的女人,在她丈夫眼中,她是一個賢慧的妻子形象在她孩子的眼中,她是一個善良的母親形象在一個與她同樣漂亮的女人眼中,她簡直就是個仇敵而在鳥獸的眼中,她的出現會把鳥獸嚇跑。所以說境由心造。比如,同樣是看天上的月亮,有人會傷懷哀嘆,有人卻覺得賞心悅目。同樣是在秋天,有人會覺得果然「秋日勝春朝」,有人會感到「秋風蕭瑟天氣涼」,不勝悲涼。境本是同樣的境,不同的心卻造出不同的境。所以說「風月無今古,情懷自淺深」,以我們自己的心境看事物,與別人不一樣,以我們自己不同的心境看同樣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感覺。所謂「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個尺度就是我們的心。

  張日用原本乍看惠能,那是一介寺院裡打雜的俗漢,很不起眼,聽了惠能的一番高論之後再看惠能,頓時覺得惠能超凡脫俗,簡直威嚴穩重如山,不恭敬代勞實覺不安「想不到你年紀輕輕,如此的言語不俗,張某有眼無珠,言語冒犯,望您海涵。張某甘願代勞,請你稍等片刻,容我取過筆硯再代你書寫。」張日用說完,取過筆硯,來到了惠能面前「盧行者,請你敘述心偈,張某代你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