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長篇東北大鼓書六祖惠能  高春艷居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06/3  北京  檔名:52-183-0024

  第二十四回 神秀作偈

  話說東山寺的方丈五祖大師,為選拔真龍,傳衣付法,讓徒眾每人做一首偈頌給他看。可這些徒眾們沒有勇氣來作,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的修為、覺受不如上座教授師神秀,人人都不敢作偈。當時只有神秀作出一首偈頌想向五祖大師呈遞,可又沒有這個勇氣。前後經過四天,他一共去方丈室前十三次,都沒敢向五祖大師呈遞。他站在方丈室外心內焦急,獨自徘徊。這方丈室外法堂前有畫廊三間,粉刷得潔白如雪,是五祖大師準備請畫師在這裡畫「楞伽經變相圖」和五位祖師法脈圖的。神秀眼望著畫廊,突然計上心頭。

  神秀他忽然計上心間

  眼望著步廊露出笑顏

  這廊壁乾乾淨淨潔白一片

  我何不把這詩偈書在上邊

  暗中請祖師來給評判

  也好能為我解開疑團

  倘若能得到祖師稱讚

  說明我神秀與法有緣

  五祖若說是自性沒見

  枉費我山中修行這些年

  神秀打定主意,立即回房,備好了筆硯。挨到三更人們靜息之時,他手執油燈,背著眾人,悄悄來到法堂的畫廊前,呈出自己的心地,把自己的詩偈工工整整的大書於畫壁之上。這首心偈就是他的內心所見,說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菩提樹原名叫畢缽羅樹,是印度一種常綠的亞喬木。昔日釋迦牟尼佛在畢缽羅樹下完成了正等正覺,證到了無上菩提,因此稱畢缽羅樹為菩提樹。此菩提樹不是向外積功累德,我們自身的五尺之軀就是菩提樹。神秀說的是,眾生的身體就像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鏡台,要時時不斷的撣拂擦拭,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光明的本性。

  他書寫完畢,誦讀一遍,見書寫無誤,他這才悄然回房,熄燈上床。此時雖已夜深,可他毫無睏意,翻來覆去,只想著自己的詩偈能否過關。心想,如果五祖大師看到偈頌說好,那說明我神秀與佛的心印妙法有緣,我定要高樹法幢,弘揚禪學,普度群迷。若是五祖說偈頌作得不當,那就是我自迷,宿昔業障太重而沒有開悟。也不知五祖大師會怎麼說,唉!他老人家聖意難測。神秀翻來覆去,直到五更天他才合眼睡去。其實五祖大師沒等見到神秀的偈頌,就知道神秀沒有見自性,為什麼?真正明心見性之人,於一言之下即須得見,隨時隨地便可與祖師心地相通,不須造作思惟。凡是思量擬議用心琢磨的人都不得見自性,何況前後已經四天,神秀也沒向他呈偈,所以五祖大師就知道神秀沒見自性。

  天亮後,五祖大師陪同應邀前來的宮廷供奉官著名畫家盧珍,來到了畫廊前準備繪畫。五祖突然發現畫壁上有一首詩偈,心想,這準是哪位僧徒作完了詩偈,自己心裡沒有把握,不敢直接向我呈遞,才於深夜悄悄寫在這畫壁之上,等我觀看評說。我要說他做得好,他才出來承認,我要說他做得不好,他必然悄悄隱去。就憑這一點,就知他把握不住,心性未明,更談不上見性了。因為見性是來自自家見悟,如觀指紋,自自然然,自然呈現。若自心見得如來,自性見得真切,豈能無自信?何必要等他人說短論長,是與不是?

  五祖想至此,來到偈頌前注目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作偈之人確實未得究竟。偈中句句有相,第三句「時時勤拂試」是看心,看心則心有所住,第四句「勿使惹塵埃」那是看淨,看淨則心住淨相,故看亦是妄,妄在又哪得見性來?這是很明顯的站在漸次進修的方便上,由勤息煩惱而期妄盡入實的法門。這可以說是漸修禪,實未悟透祖師頓門大意。五祖一看作偈之人是想巧取試探,不覺搖頭嘆息:「真是用心良苦!」俗話說知徒莫若師,五祖大師的徒眾雖多,但每個人修行的深淺程度他都掌握。雖說此偈沒有悟透祖師頓門大意,但依漸宗來說,也非常的難能可貴。在他的眾多徒眾當中,能作出這樣詩偈的也只有那麼三五個人,他細度筆跡和語氣,就知道是神秀所作。

  五祖轉臉看了看盧珍:「盧供奉,老衲有勞您遠道而來,是想在此繪畫,把楞伽法會的情形和五位祖師代代相傳的故事畫出來供養大家,以鼓勵人們虛心向道。不料此處已有一首心偈,就不勞供奉再繪畫圖像了。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保留這首心偈給眾人誦念受持吧!」五祖見神秀功夫未離有相,竟舉引經文來論定此偈的不見自性。這是五祖以行動來破神秀偈的未免有相之執,也是五祖對神秀偈的老實批評。五祖這一微妙的做法,就是表示要著眼在無相上才能得見自性。

  盧珍一聽不用繪畫了,當即告辭五祖離寺而去。盧珍走後,五祖大師命人去傳喚全寺的比丘都到畫廊前焚香禮拜。不多一時,眾僧齊聚畫廊,五祖大師手指牆上的偈頌對眾宣示:

  五祖手指偈頌當眾宣布

  叫一聲眾位比丘聽清楚

  老衲索偈已日有五

  不見諸位把偈頌出

  幸喜這賢者遵我囑

  畫壁上書偈透功夫

  此偈清淨可以自度

  時時拂拭不能染污

  你們要虔誠用心記住

  恭敬禮拜焚香誦讀

  照偈修行大有好處

  斷惡向善不墮三塗

  三塗指的是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眾人一聽,五祖大師稱讚此偈作得好,又說照偈修行能大有好處,不墮三途惡道,大家心裡非常高興,立即跪在地上焚香禮拜。那麼五祖大師既然知道神秀之偈沒見自性,他為什麼還讓眾人受持?諸位,神秀之偈雖然沒有悟透祖師的頓門大意,但卻是一種很必要的漸修功夫。凡是不能從頓宗直指進入的人,可以依此偈來漸修,理雖頓悟,事須漸修。若是依悟後漸修來說,神秀之偈自有其保任的豐功,也非常希有難得。所以,神秀的這首示法詩也算是禪宗史上有名的禪詩,不可小看,它可以接引中下根性的人。

  五祖大師走後,眾僧可就議論開了:「我說這首心偈到底是哪位賢士所作?竟勞五祖大師如此的稱讚。」有位老僧當即合掌:「阿彌陀佛,我觀此偈身心清淨,不住不染,斷非一般僧徒所能作得。此偈清淨自高,酷似秀上座之語,此書行筆娟秀,也酷似秀上座之筆,非秀上座不能也。」大家一聽,「對!咱們的秀上座道德高、學問好,這首詩偈準是他作的。大師說讓咱們焚香禮拜,照偈修行,大有好處,咱們趕快拜吧!」眾僧一邊說著一邊跪拜。

  單說神秀,天到五更之時他才合眼睡去,他正睡得香甜之時,卻被這陣陣的念誦聲把他給驚醒。他心中一驚,急忙披衣下床來到法堂切近查看,這一看使他驚喜異常。他背著眾人悄悄的回到自己的寮房,回想自己隨五祖大師多少年的修行往事,深感五祖對自己的教誨之恩,器重之德。當夜三更,五祖派侍者把神秀傳喚到方丈室。神秀以為五祖大師深夜傳喚定是向他私囑衣法,所以他進門一言沒發就先給五祖跪拜。五祖心知其意:「神秀,此間無人,你且起來說話。」這要是往常,神秀會大大方方的站起來,可今天,他為向五祖求法,不僅跪著沒動,而且連說話的聲音都有些不自然了:「弟子不敢,弟子理當叩聽師父法旨。」五祖大師深知神秀修道的虔誠,更理解神秀對自己的敬愛和今夜之情。他不願意傷神秀的心,揭開這個令神秀十分痛苦的謎底,可是他又不得不這樣做。大眾之下五祖給他留面子,因為神秀是大眾的教授師,現在五祖就得跟他說真話了。

  「神秀,那南廊的心偈可是你做的?」「是弟子所做,但弟子愚迷,不敢妄求祖位,只是想請師父印證,看弟子是否有些智慧,求師父慈悲,欽加點化。」「神秀,你這首心偈還沒有見到真如本性,你還是個未曾進門入室的門外漢。你這首心偈,要是凡夫之人照此修行,自可淨修身心,不造惡業。但若想依此偈的見解去覓無上菩提,尋求至高無上的佛理,便不可得也。因為無上菩提必須要在一言之下立即認識自己的本心,明見自己的本性。要知道,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在一切時間中都能念念自見自性,知一切法都是圓融無礙,沒有一點窒塞不通的地方。你要是一樣真了,便樣樣真了,萬事都到如如不動的境界上,這如如不動的心才是真實的。你如果能有這樣的見地,才是無上菩提的本性。」

  神秀一聽痛苦萬分,酸楚的淚水奪眶而出:「弟子有負恩師教誨,實是慚愧之極!」「神秀,你不要難過,你也不是沒盡心力,可這學佛之事用不得世間聰明,須得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了解別人是聰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你先回去思惟證悟一兩天,再做一偈給我看看。如果你能入法入門,悟透自性,我便把祖師的衣法傳付給你!」神秀一聽,含淚叩拜五祖,轉身離去。五祖大師天天等著神秀前來呈偈,可是一連等了好幾天,神秀也沒來。五祖大師知道神秀還是沒悟,心想,既如此,我何不讓那盧惠能金鯉跳龍門,玉龍騰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