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長篇東北大鼓書六祖惠能  高春艷居士主講  (第二十三集)  2006/3  北京  檔名:52-183-0023

  第二十三回 五祖索偈

  話說惠能一見這雲遊老僧去志已決,知道留也留不住,當即說道:「既然老師父去志已決,惠能也不強留,但明日一早,惠能要送大師一程,聊表寸心。」「盧行者,你千萬不要送我,以免別人起疑。另外,你的無相禪功也不可輕易暴露,免得招來麻煩。明日一早,我悄悄離去。盧行者,時候不早了,你明天還有繁重的勞動,馬上回房休息去吧!」惠能依依不捨的拜辭老僧,回到自己的房間。第二日一早,這老僧悄悄的離開東山,打這以後惠能再也沒見著他。書中暗表,這老僧離開了東山寺就到五台山,在恩師的舍利塔下參悟半年,便於五台山的北台葉鬥峰下坐化圓寂。

  惠能在東山寺仍是天天踏碓舂米,苦勞身心。他雖然天天在舂米,可時時刻刻在回光返照,靜慮修禪,內絕妄念,外息諸緣,不停的用功。一晃他在東山寺待了八個月,這八個月的勤苦修行使他的修為大大提高,就在這個時候東山寺內卻發生大事。

  五祖他近日暗自憂急

  嘆自己如今年過古稀

  塵緣已盡將要離世去

  不知道何人能夠舉旗

  祖師的職位任重無比

  必須要大覺大悟契玄機

  因此上傳衣付法不能大意

  唯有那見性之人才能承衣

  這本是衣缽真傳留聖旨

  為的是續佛慧命正法不息

  眼下五祖大師已年過古稀,功德圓滿,行期將近。可禪門正傳無人,法嗣未定,這件大事未了,倒使他暗自憂急。他反覆掂量座下這上千名徒眾,雖說龍象崢嶸,不乏智慧之人,也有修為頗高者,更有能舉旗之人。但是真正有真知灼見,悟透祖師禪精髓的大覺大悟之人,他還沒有發現。為選拔真龍,他決定要用善巧方便,先測試一下學生們的水平。

  這一天,他升座說法完畢,對眾僧說道:「眾位比丘,想我禪門自達摩大師西來傳法,代代傳承,已歷五世。如今老衲已年逾古稀,行期將近,我曾多次告誡你們,世人生死事大,無論榮華富貴,還是貧窮卑賤,都免不了一死。榮生衰死,自古皆然,要知道生如何生法,死如何死法,如果能徹了無常的道理,才能操縱自己的生命,來去自在,邁向光明的境界。若對生死不了解,這一生就是糊塗而來,糊塗而去。要知道,不眠的人夜長,疲倦的人路長,沒有智慧的愚人生死輪迴長。」

  「我說法論道多年,就是希望你們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如果不修慧,自性被迷住,是不能救你們出離生死苦海的,必須要奮勇精勤於道業,以俟頓徹法性,了脫生死。你們都隨我學法多年,都要好好觀察一下自己真正的智慧,要在自心中找出般若之性。就你們各人的見地各作一首偈語給我看看,誰悟透自性我就把祖師的衣法傳給誰,奉他為我宗第六代祖師。真正明心見性之人,我說完他就能明白,因為事須漸修,理可頓悟,否則用思量忖度的分別心來作是沒有用的。見性之人猶如睜眼視物,自然呈現,無須揣測、尋思,這樣的人,雖當揮刀作戰的緊急關頭,也能於言下立見自性。你們都速速回房作偈去吧!」

  諸位,五祖大師這番話說得太好了,一個人若是盡求福報,不修智慧,像梁武帝似的,那是不能脫離生死苦海的。五祖大師不光這一番開示好,選拔接班人的方式更先進,這叫搞競爭,他讓徒眾每人做一首偈給他看。什麼是偈?佛經裡的詩詞、和尚念誦的詞句,就叫偈。他讓徒眾每人做一首詞句給他看,誰悟透自性,與他心心相印,他就把衣法傳給誰。衣是指出家人的袈裟,在這裡是指達摩大師西來所傳的祖衣,是釋迦牟尼佛用過,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法指正法,內傳法以印證宗門的佛心宗旨,外傳衣以表示師承的信實無虛。

  五祖大師說完,由侍者陪同走回方丈室,眾門人也都各自回房用心作偈。有的寫了撕,撕了寫,反覆幾次,鬧了個白折騰;也有的絞盡腦汁,連一句都沒寫成;更有的自暴自棄,連筆都沒敢動;還有的倒挺有自知之明,不但自己不作,還公開給眾人提醒。

  叫聲眾位同修要聽清

  咱們可要有自知之明

  絞盡腦汁也沒用

  何必作偈瞎折騰

  咱這修行都不出眾

  作出偈頌也白搭工

  神秀師身為上座受尊重

  博覽群書學問精

  道德高尚人稱頌

  講經說法經義通

  六祖之位事關重

  唯有神秀能擔承

  大夥一聽,說得對,颳風下雨不知道,自己能飛多高蹦多遠還不清楚嗎?費那腦筋幹啥,就咱這德行咱這修行,做出偈頌也選不上。人家神秀師道德高、學問好,講經說法講得非常好,六祖之位非他莫屬。咱別費那個腦筋了,等著秀上座得法,咱就依止秀上座來修行。這會兒,眾僧沒有一個敢作偈的了。也難怪,在五祖大師的眾多弟子當中,有位上座和尚神秀。什麼是上座?僧人的職稱,有資歷、有德望的僧人。他位在住持之下,除了住持,沒人能高出其上,也就是說,除了五祖之外,神秀的地位是最高了。

  這位上座神秀師,不僅威儀萬千,相貌莊嚴,而且天資卓絕,稱得上是位飽學的高僧。他未出家之前就對世間的學術有很深的了解,稱得上是位博學多聞的才子。他隨五祖出家,修行很勤奮,深得五祖大師的器重,五祖曾親自為他起法名叫神秀,意思是神思秀慧。神秀不光修行精進而且忠正善良,眾僧對他很敬服,奉他為教授師,就是專門教授弟子威儀、作法的老師,他的言行可以做大眾的榜樣。神秀的確是全寺僧人的佼佼者,是大家公認最有資格繼承衣法的人。

  單說這位神秀師,聽了五祖大師的法旨後,日日思惟,想用心作偈。可是他一看大家都不呈偈,有些顧慮,心想,眾人都這麼謙虛,主要是因為我是他們的教授師,都不願意跟我比見悟、爭祖位,如果我也不作,那麼寺院裡就無人呈偈了。自己身為首座、教授師,不僅辜負同門子弟的信任、推崇,也有負五祖的教誨之恩,讓五祖失望。再說,我要是不呈心偈,師父怎知我心中見解的深淺,那如何使修持進至到最高境界?諸位,眼前的情形逼得神秀是非作偈不可,為什麼?你想,老師出題考試,你身為班長兼學習委員,這樣的好學生,你不交卷那怎麼能說得過去?再說,你要想了解自己的真實成績,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就必須得交上考卷,讓老師檢驗指導。

  當此之際,神秀馬上提起了警覺性。心想,我作偈的用意是求法,這當然是好,求法是善,要是覓求祖位,那就不善了。爭名奪利是惡,那就用意不善了,那和一般窺奪祖位的凡夫有什麼差別?神秀真是個能隨分用功夫的實地修行者,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斷惡向善,檢點自己的念頭。他雖然意在求法,不在祖位,可是法和位這兩個意思是同時的,要是呈偈求到法,那法、位就得一齊來。呈偈,怕別人誤會,不呈偈,又得不到法,那就不能使自己的修持進至到最高境界,真是太難太難了!諸位,神秀的這些想法說明他沒悟,為什麼?因為開悟的人心是清淨的,不悟的人才這樣思前想後。

  神秀反覆思量,只覺得左右為難,他思慮很久,終於決定要呈偈求法。這天晚上,他苦思冥想多時,終於將偈頌作成。可惜的是,參禪見性要求的是現量,是直接感受到證悟的境界,不是比量。經考慮而得,由思量可知,那是比量,不是宗門的自家珍寶。神秀將偈頌作成,墨漬未乾就匆匆折起,夾到懷中,直奔方丈室,要向五祖大師呈遞。他穿過法堂來到方丈室的門前,剛要伸手推門,突然渾身一顫,又把手縮了回來。心想,這首詩偈能不能過關?五祖大師見偈要是說好,付給心法還可以,若說不好,那麼我起心覓法就如同凡心而窺奪聖位,實在是可鄙。神秀想著想著,緊張得汗都下來了,汗流全身,恍恍惚惚。幾次伸手想推門進去,又幾次把手縮了回來:「我這偈頌能不能過關?」他這叫信心不堅固,自己沒把握,這叫境地不踏實,才這麼沒信心。

  他幾次都想進去,可是沒這個勇氣,沒辦法,直到深夜也沒敢進去,只好悄悄回到自己的寮房。就這樣前後經過了四天,他一共去方丈室前十三次,也沒敢向五祖呈偈。他站在方丈室外心內焦急,踱來踱去,突然他眼前一亮,計上心頭,我何不如此這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