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八集) 2001/5/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0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三頁,最後一行:
【本經:一乘初階,正明人天因果,別通三乘,信佛、學佛、脩行,皆當由此經始。】
「實相」昨天略略的介紹過,這是整個佛法教學、修學、契入境界的中心。如果問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教的是什麼?都可以說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這個名詞出現在《般若經》裡頭最多,而般若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得最長的,二十二年說般若;佛講經四十九年,講《般若經》用了二十二年。由此可知,這是佛法的核心,佛法最精要的部分。這個名詞,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瞭這一真相的人就稱之為「佛陀」,稱之為「諸佛如來」。在修學也能契入,但是沒有達到圓滿的人則稱為「菩薩」、稱為「法身大士」。如果對於實相沒有契入,縱然能信、能解,但是不能夠證得,這種菩薩稱為「小菩薩」,在佛門裡面稱為「權教菩薩」。所以,對於事實真相不能不明瞭。可是這個東西不是講講你就懂了,沒有那麼簡單,必須要自己去證得,所謂是「信、解、行、證」。
在行門裡面最重要的,是要把你契入諸法實相的那些障礙去掉;障礙不去掉,你永遠不能證得。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這個東西。妄想是「無明煩惱」,佛經裡面稱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這是佛教裡頭的專有名詞。而佛在《華嚴經》裡面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我們就知道妄想是無明,分別是塵沙,執著是見思,這個東西不能去掉,你就不能夠證得,就不能入這個境界。
煩惱的根,我們今天來講,怎麼樣來斷煩惱?希望自己能夠入佛境界,我們從哪裡做起?佛在經論上教得太多了,從「布施」做起。布施是什麼?布施就是「放下」,首先我們放下身外之物。要曉得布施,真正講到布施的核心,是放下貪瞋痴慢。我們在這個世間,久遠劫就養成這個嚴重的染污,佛跟我們說,我們在很短的時間能聽清楚、聽明白,但是我們放不下。要到什麼時候才算真正放下?《金剛經》上講的四相放下了、四見放下了。四相放下了,你就能超越六道輪迴,你能夠證得四聖法界;四見放下了,你就能超越十法界,你就證得一真法界。這個事情佛再慈悲都幫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所以自己要徹底覺悟,真的是自己改造自己。佛在大乘經教裡面常講「佛不度眾生」,佛沒有能力度眾生,眾生成佛是他自己度自己,他自己放下就成佛了;他不肯放下,佛一點辦法都沒有。佛對眾生只能做到「開示」,就是做出榜樣給你看,跟你講經說法、教導你,「悟入」完全靠自己。你一旦覺悟了,這是你自己;你入境界了,是你自己。悟入是佛決定幫不上忙的,所以你自己悟入。佛說的是「佛不度眾生」,都是你自己悟入的。你自己肯放下就悟入,不肯放下永遠不能悟入。
我教同學從哪裡放下起?從自私自利放起,這有助於破四相四見。如果自私自利不能放下,破四相四見永遠沒指望;起心動念都為自己,這個事情麻煩,這是永遠不能入佛門。縱然學佛學得再好,過去李炳老常講:「你會講經說法,講得天花亂墜亦無濟於事。你還是在六道輪迴,你沒有辦法出離。」一定要知道自己業障很重很重,自己要細心觀察自己。從什麼地方觀察?在身上放出來的氣味你就知道。每個人都有體臭,每個人身上都有一股味道,這是業障,業障消除身上決定沒有味道。我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也確確實實有人跟老和尚相處過。我在香港講經,香港一些老居士們告訴我,虛老和尚到香港去過,他們見過。老和尚的衣服從來不洗的,他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頭,衣服領子上都黑黑的油垢,但是沒有氣味,一點難聞的味道都沒有,還有一股清香。這是什麼?修行功夫得力,業障消除了。體臭是業障,我們走到哪裡,你注意細心去觀察,有些人掩著鼻子遠遠躲過,為什麼?氣味難聞。特別是說話的時候口氣更重,口臭,都是業障的相。我們自己不覺察,習以為常,這怎麼得了!你不做真功夫,你這怎麼能騙得了人?所以一定要放下。看破是覺悟,放下是功夫。
這一部經『一乘初階』,我當初學習的時候寫的。一乘法是成佛的大法,一乘經在佛經裡面只有三部:《華嚴》、《法華》、《梵網》,古大德公認的,這是一乘經。一乘法是建立在大乘法的基礎上,大乘法建立在小乘法的基礎上。這部經是小乘經,我把它說作「一乘」,我原來是一乘的「根本」,李老師把我改成「初階」,沒有把「一乘」抹掉。一乘法從這裡開始,這個「階」是階梯,像爬樓梯的階梯,這是第一層,「初階」。我們的志一定要學一乘,在這一生當中要決定成佛。天主教的《玫瑰經》,也講兩種信心:對將來要懷著希望,對現在要有信心。我們有希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證得一乘;我們有信心,能夠奉行佛陀的教誨,你這就成功了,這跟任何人都不相干。別人能干涉你、能阻擾你嗎?不能。佛教我們隨緣。這個地方阻擾,這裡可以通;這裡阻擾,那裡可以通。上善若水,不要被人家障礙住了;此地有障礙,那邊沒有障礙,門門通大道,不是一門。由此可知,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成就,全靠自己,怨天尤人那是絕大的錯誤。
這部經,『正明人天因果』。世出世法總不離因果,因果是定律,因果是事實。我們要學佛,必須從人天學起。人的因是什麼?佛經裡頭跟我們講「五戒十善」,這是六道裡人道的真因。我們五戒有沒有做到?十善有沒有做到?在淨宗法門,人天因果就是三福裡面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做到了沒有?完全做到了,肯定來生不失人身。來生不失人身,來生的果報決定比這一生殊勝,這是肯定的。天道的因果,佛在經上教導我們,「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你修慈悲喜捨,你修上品十善。上品十善怎麼說?上品十善在心,中下品的善在行。不殺生,「我確確實實不傷害一切眾生」,這種不殺生是下品;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這是上品善。上品善在天道,中下品善在人道。
大小乘戒經裡面所說,大乘戒論心不論事,小乘戒論事不論心。譬如在小乘戒裡,你把小動物殺掉,這叫破戒,殺戒你破了;你恨他,想殺他,但是你沒有殺他,不破戒。小乘論事,跟我們世間法律一樣論事不論心。但是大乘戒就不一樣了,起心動念想殺他,破戒了,不必等真的去殺他,動這個念頭已經破戒了。所以大乘戒難持,小乘戒容易持。大乘戒戒在起心動念,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裡頭講人天因果。
『別通三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為什麼?聲聞、緣覺、菩薩都要以這個為基礎。我們這一生當中真正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根本的因果就是「淨業三福」。三條,第一條做到了,你念佛求生淨土就能往生,我常說生凡聖同居土。為什麼?你是人天因果,人天的善人,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在人天算是善人,你要在二乘,你不是善人,你跟菩薩在一塊,你更不是善人,這有層次的。如果能夠做到兩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樣念佛求往生,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你層次高。如果第三條也具足,「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念佛生淨土是生實報莊嚴土。你們自己想想對不對?
三福愈往後愈難。「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金剛經》上講的四相四見統統斷掉了,那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宗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華嚴經》初住菩薩,那是圓教初住,初住的名號叫什麼?發心住。菩提心不發則已,一發就是圓教初住菩薩,超越十法界。我們現在天天念的是嘴皮上的菩提心,不管用。我們看看《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發菩提心」,那是什麼境界?大乘圓教初住菩薩入門的書籍。《金剛經》,說實在話,也是圓教法身大士入門的典籍。怎麼樣去落實?把經裡面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經裡面的教誨變成我們實際的生活、行為,那你就入了,這就是行、證,你入了這個境界。《金剛般若》不是每天讀誦,《金剛般若》已經跟自己融合成一體。
我們『信佛、學佛、修行』,都要從這部經開始,我們從這個地方去建立信心。這部經裡面所說的,確確實實是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做出作人、求學、修行、證果的一個榜樣。你要不照這個樣子學,怎麼樣用功也不會有成就。一定要依照佛菩薩走過的道路來走,我們就會得自在。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