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講義節要  (第五集)  1995/6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24-0005

  請掀開經本第六頁第六行,從第七小段看起:

  「一切眾生,以不覺十法界同一體性,妄想分別,起人我見,遂生三毒,造罪受苦,輪迴六道。愈迷愈苦,愈苦愈迷。縱有善根遇善友勸令發心,皈依三寶。以夙世障緣,疊起環生,欲修不得,修亦難成。故懺悔業障,極關緊要」。這一段文所說的的確是我們修行成敗的關鍵,這個關鍵如果能夠突破,可以說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在一生當中一定得到成就。關鍵的所在,我們把事實看錯了,真相看錯了。此地講的一切眾生是指六道眾生,這個見解也能夠包括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他們不能斷惑、不能見性,也是同樣一個問題,就是不覺十法界同一體性。十法界,我們現在所講的大宇宙,現在人所謂的時空,過去、現在、未來跟無際的太空。這裡面我們曉得,有許多的星球,我們地球也是其中之一,在一切星球裡面地球算是一個很小的星球,這個星球裡面有動物、有生物,其他星球難道就沒有嗎?最近這些年,常常傳說有幽浮、飛碟、外太空人來訪問,這實在是可能的。佛告訴我們,這些無量無邊的星球就是有情眾生依止之處,這個依止處就是他生活的處所,也就是我們講的生活環境。

  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這個事實的確很少人知道,真正覺悟的人他知道,他看出來的確是一體。所以大乘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句話非常重要。十方三世佛就是此地講的一切眾生,這個三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這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當然有一天他要作佛,他的佛性完全恢復那就是作佛了。要緊的是底下這一句,共同一法身,共同一法身就是在此地講的同一體性。體能生,一切眾生跟十法界是所生,能生的是性體,所生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這個心性裡頭變現出來的。這句話很不好懂,所以佛在經上常常用夢幻來做比喻,譬如我們作夢,在夢中所現的境界,夢中有虛空,夢中有山河大地,夢中有一切眾生,當我們一覺醒來的時候,學佛的人應該仔細去想想剛才那個夢境,那個夢境從哪裡來的?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夢裡面的自己是自己,夢裡面一切人是不是自己?夢裡面山河大地,包括虛空,是不是自己?統統是自己,同一體性,這是真的,這是事實。

  所以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常說的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就是愛護,慈能與樂,幫助你快樂幸福;悲是拔苦,你有痛苦,他幫助你解除。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同體。所以對於一切眾生苦難的解除、快樂的幫助沒有任何條件。為什麼無條件?就是他知道是一體。他知道是一體,我們不知道是一體,我們在這裡分,所以妄想分別。這就是把事實真相看錯、想錯了,於是就起人我見,人我見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四相、四見,四相、四見從妄想分別裡面生出來的。不知道這個大宇宙是自己,不曉得一切眾生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不知道。這一有我相、人相,我總比別人強一點,於是傲慢心就生起來了,即使我再沒有能力、再沒有本事,總感覺得別人不如我。這個傲慢叫與生俱來的煩惱,不要學的。貧賤到乞丐,我們中國人的乞丐在社會上是最沒有地位的,貧窮,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在社會上沒有地位,貧賤到極處,這乞丐。乞丐他的自尊心還照樣有,不比別人減少,看到大富長者從面前經過,他在那旁邊哼一聲,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他還不服。

  這就是三毒煩惱貪瞋痴慢,只要有四相,這個貪瞋痴慢是決定有,不可能是沒有的。沒有,是佛菩薩再來,他不是凡夫,如果是凡夫一定具足。妄想分別這是迷惑,貪瞋痴慢這三毒的造作要造業,迷惑造業,這就變現出輪迴的境界。這輪迴本來沒有的,就跟作夢一樣,這個惡夢夢境現前。現在這個當中雖然是沒有,雖然是假的,我們都知道作夢是假的,你在作夢的時候,夢裡頭苦樂你受不受?一樣的受。夢裡頭夢到一頭老虎要吃你,嚇了一身冷汗叫起來叫醒。那明明是夢,你為什麼要那麼恐懼、那麼害怕?把假的當作真的。我們現前這個世間也是假的,大家把假的當作真的,貪生怕死,在六道裡頭受無盡的苦痛,造罪受苦,輪迴六道。

  六道輪迴,這個地方講的,這底下兩句話是真的,千真萬確的事實,愈迷愈苦,愈苦愈迷,這是輪迴的真相。決定不要以為來生會比這一生好,沒那回事情,來生一定不如這一生,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在輪迴裡面,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什麼道理?我們累積這惡業一世比一世增加,他沒有把惡業減少,天天在增加,惡業增加果報怎麼會好?果報要好,惡業要減少,善業要增加,來生才比這一生好。我們自己冷靜去想想,這個事情不要問人,問別人,人家恭維你,客氣,騙你,說幾句好聽的話,讓你歡歡喜喜,其實都不是真話。真話都很難聽、都很不好聽。我們不要講長,講今天一天,從早晨起來到現在,我們心裡頭的念頭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這就知道了,天天在累積,這可怕。什麼是惡念?為自己的都是惡念,自私自利。什麼是善念?為社會、為大眾的這是善念。我們一天起幾個念頭我要為社會、為一切大眾,起幾個念頭為自己,這就曉得了,我們來生前途是個什麼樣子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念為自己,念念為名聞利養,念念想得五欲六塵,這個不得了,所以叫愈迷愈苦,愈苦他愈迷,苦他不會覺悟。苦了怎麼?怨天尤人,老天爺不公平,我這樣一個好人沒有得好報,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就是罪上又加罪。所以愈苦愈迷,愈迷愈苦,這個兩句就是輪迴的現象,把輪迴的樣子寫盡了。

  因此,縱有善根遇善友勸令發心,皈依三寶,這個我們常常遇到,我們也遇到善友勸我們,我們有的時候也勸別人,可是效果怎樣?不盡理想。勸發心是發菩提心,菩提是覺悟,不要再迷了,皈依三寶是皈依覺正淨。現在皈依三寶變質了,皈依一個法師,這個我們看到很普遍、很多。他皈依了,皈依某一個法師,那個法師是他師父,他很尊重、很恭敬,別的法師不是他師父,對他就冷眼相看。這就是愈迷愈深,愈迷愈苦,愈苦愈迷,就搞這些,到底從哪裡皈、依什麼,不知道。果然有善根、有福德,遇到正法了,真正把三皈搞清楚,雖然清楚,就是不肯回頭,就是不願意依靠,還是老毛病迷惑顛倒。這是夙世障緣,我們常講的習氣,惡習氣,這是無量劫的薰習,惡習氣的力量很強。外面現在社會惡緣,五欲六塵在那裡引誘,內裡面煩惱這麼重,外面誘惑那麼強,你的道業怎麼會成就?所以疊起環生,疊是重疊,環是像環套解不開。欲修不得,修亦難成,想修總有許多障礙,或者沒有障礙你修也很難成就。為什麼?這心不能夠安定,妄想多、煩惱多、憂慮多、牽掛多。

  我們要想在道業上有成就就先要懺悔業障,這很重要。懺悔業障也並不是很簡單,真正修懺悔的人一定是有福有慧,沒有福慧的人他不會懺悔,真正肯懺悔、肯回頭都是有福有慧。所以菩薩六度裡面第一個教我們修布施,修福,持戒、忍辱就是屬於懺悔法門,你看修福才行。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有法布施,財布施修福,法布施修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是「禮敬諸佛」,第二個是「稱讚如來」,這兩條修慧;第三條「廣修供養」,修福,有福有慧後面才「懺除業障」。所以沒有福慧的人你勸他懺悔,不可能。慧是他覺悟,福是他覺得應當要這樣做,到懺除業障,給諸位說,這叫真正修行。真的修行就是懺除業障,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懺除業障,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懺除業障。

  前清乾隆時候慈雲灌頂法師,這也是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的著作很多,流傳到現在。他在《觀無量壽經》註解裡面寫得很清楚,他的註解叫《觀經直指》,台灣有單行本,大概不太多。他告訴我們,眾生極重的罪業,所有一切經咒、懺法都懺不了的罪業,極重的罪業,最後還有一個方法可以懺除,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灌頂法師在《觀經直指》裡面告訴我們的,他這個話很有道理。由此可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最殊勝的懺悔法。現在大家懺悔都曉得去拜懺,拜大悲懺、拜梁皇懺、拜水懺,那些都懺不了的罪業一句阿彌陀佛能懺除。現在變成怎麼樣?認為念這句阿彌陀佛沒效果,還是要去拜懺去,你說這糟糕不糟糕?叫顛倒錯亂。什麼叫罪、什麼叫業,實在講也沒有搞清楚,常常去拜懺,究竟業障有沒有懺除也不知道。這種學佛糊裡糊塗的學,糊裡糊塗的修,不能成就。

  必須要知道什麼叫做業障,業就是妄想、煩惱。你去拜懺,去修懺悔法,修完之後,是不是你的妄想少了、煩惱少了?果然妄想、煩惱少了,智慧就增長,心就得清淨,那個懺悔有效果,你的業障真的懺掉了幾分。假如這個懺悔懺完了之後,妄想更多、煩惱更多,不去拜懺煩惱還少一點,愈拜愈多,那就錯了。不但業障沒消除,業障增加了,愈拜愈多,這怎麼得了?這一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心清淨了,妄想、煩惱、執著都少了,清淨心生智慧,這不是業障消除了嗎?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要牢牢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求什麼?求清淨心。清淨心現前,業障消除,你這個懺悔真的得力,真的受用,這才重要。

  底下這段說,「經云:端坐念實相,是名真懺悔,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這首偈是《法華經》上的。端坐,你可不能依文解義,依文解義就三世佛都喊冤枉,你就老實在那坐著去念實相。你老實坐在那都念的是妄相,你沒念到實相。這個端坐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端正其心這個意思。經上講坐,這個坐的意思是表不動,表心不動,心在五欲六塵上不動心這叫坐,是這個意思,不是叫你真的去坐在那個地方。念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無相,真心離念,這個樣子我們不能不知道。心地清淨,一念不生,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端坐念實相,是這個意思。行住坐臥都叫做端坐,清楚明瞭,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做念實相,這叫做真懺悔。重罪,這重罪是多生多世累積的罪業,它像霜、像露水一樣,我們知道霜跟露水存在都不長久,太陽一出來它就沒有了。慧日能消除,消業障靠什麼?靠智慧。諸位要曉得,定功能夠控制業障,能夠把它伏住讓業障不起作用,但是不能消除。智慧現前就消除了,就把業障轉變,轉煩惱成菩提,要靠智慧。

  智慧從哪裡來?智慧從定當中來。這點我們要明瞭,決定不能搞錯,不是說我多讀經、我多聽法我就會開智慧,沒那回事情,從定中來的。所以真正會讀經、會聽經的,他修定,他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在這個地方講經一個半小時,他一個半小時坐在那裡他修戒定慧。他聽講經離言說相,不執著言說相;離名字相,講的經中這些名詞術語他也不執著;離心緣相,他只管聽,絕不想這裡頭你講的是什麼意思,不理會。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聽錯,那是慧。所以他這樣的聽經,戒定慧三學都在裡面。如果我們聽經執著言說相,他說得很好聽,講得很清楚,執著言說;他這個名詞術語解釋得很清楚,執著名字相;又在打妄想,這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意思,這樣聽法就完全都錯了,這不能開悟、不能得定。會聽的,就像馬鳴菩薩教的不著相,《金剛經》上也是這樣教導我們。這樣你能得定,定伏煩惱,慧滅煩惱。經上為我們說這首偈,這是懺悔的理論依據。

  「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即是行深般若,無異念實相,是故能滅重罪,能消重業」。為什麼慈雲灌頂法師說念佛可以消業障、可以消罪業?極重的罪業別的方法消不了的,念佛能消,為什麼能消?這說出來,他跟世尊在經上講的原理是相同的。持名念佛,暗合道妙,道就是真如本性,妙是妙極了,方法極其簡單、極其容易,人人都能修,它能夠跟最高的原理相應這才妙!《般若經》上講要想滅罪懺悔,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而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一般人,不要說其他法門,就是學天台、學般若的,要想做到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容易,沒幾個人會。念佛的人哪個不會?念佛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那裡修甚深般若,不知道,其實他是在修,在修自己不曉得。不曉得能不能成就?假如你老實,能成就,不老實就不能成就。像自古至今,有許多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很愚笨的,老阿公、老太婆,他一句阿彌陀佛念了幾年,人家能站著往生,能坐著往生,預知時至,沒有病苦,他是深般若波羅蜜修成了。

  其實一般人只著重、只看到這點,如果留意一點,他沒有往生之前,那個人會變樣子,我們現在人講的改變體質。念佛人相貌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圓滿,氣色一天比一天殊勝,是面門放光,容光煥發,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舉止大方,他真的變了。這種變化就是消業障的樣子,業障消除了,看他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為什麼?因為他一句佛號念到心清淨,煩惱少、妄念少,智慧增長,誠於中就形於外,他外面身體就起變化。學佛有沒有得利益,我們常講功夫得不得力,從這上看就看出來。功夫得力一定是法喜充滿,他的生活很快樂,這種快樂與他的貧富貴賤不相干,他確實得一分法喜。所以念佛這叫暗合道妙,只要誠心去念、一心去念,得這個效果很快。那個老實念的人,你仔細去觀察,三個月就變樣子,半年就非常顯著,一般人都能夠看得出來,所以他三年怎麼不往生?他要不喜歡這個世界的話,真的就往生了;他要不願意走的話,他在這個世間再住多少年不相干,生死自在,喜歡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這是我們在念佛法門裡面看到很多的例子。所以老實念佛無異念實相,念實相很難,的確我們不容易做到,可是念佛我們可以做得到。是故能滅重罪,能消重業,所以你要消除自己的罪業,老實念佛比什麼都有效。

  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現代人很苦、很可憐,不要認為現在科技發達,科技沒錯是發達,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這些科技帶來的便利,你要曉得,我們付出的代價太淒慘,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真的叫得不償失。古時候人過的那是人的生活,現在我們過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從前人有樂趣,現在人沒有。現在人的樂趣是找刺激,找刺激就等於說服毒、打麻醉針,他那個快樂是從那裡得來的,你說那多苦。這就是業障深重的現象。真正學佛的人明瞭,但是也無可奈何,想幫助別人,談何容易?別人業障也很深重,不能接受。尤其社會誘惑力量這麼大,這個東西好像名聞利養擺在面前,你叫他捨掉,叫你念佛了生死,那個虛無飄緲,他不相信,不能接受。現在人講現實,那個現實到死到臨頭地獄相現前,那時候後悔來不及了,那時候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這一定要清楚。

  「念實相者,空有不著,雙照二邊」,這再把實相的樣子為我們透一點消息,實相是什麼樣子?空有二邊不著。空有二邊不著,《金剛經》上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實相的樣子。雙照二邊,二邊是空有二邊,二邊不著,二邊也不離,心地要保持清淨光明,這是慧。有慧一定要有福,福就要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都要做,善法就是利益一切眾生之法,要認真努力去做。這種做,諸位要曉得,盡心盡力,這個善是圓滿功德,隨緣而不攀緣,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做好事,幫助別人,他攀緣,自己沒有錢去借高利貸去做善事,去幫助人,這錯了。為什麼?你這種做事,你起心動念已經著了相,這錯誤的。所以說隨分隨力圓滿功德,你才能生歡喜心,你的心才清淨。稍稍有一點勉強,我們俗話講「自不量力」,那個去做心不清淨,帶來痛苦,我們常講他有壓力,那是錯誤的。

  「實相之慧,從大悲生」,大慈悲心裡面生的,我們俗話也常講「福至心靈」,這個人福報現前的時候,他忽然聰明了,智慧現前,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人要有慈悲心,要有大慈悲心,也就是說,要常常存著幫助一切眾生的心,要想到什麼樣的利益才是眾生現前迫切需要的真實利益。我們能從這裡下手,能從這邊去做,這就是大慈悲,發這種心就能生智慧。「以大悲廣修六度,得無量福」,世尊在本經這樁事情說得很多、很詳細,而得福一次比一次殊勝。殊勝的原因就是空有二邊愈離愈遠,所以愈修愈殊勝,心量也愈來愈廣大,這真正不可思議。

  「經體為生實相」,本經之體。「修宗為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金剛經》修學的綱領就是這兩句,「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一切相決定不掛在心上,離是這個離法。不是把外面的相捨棄,是叫你心裡頭不要染著,心要乾淨,外面的相不礙事,就是不要執著,不要把這些相放在心上。心要清淨,沒有牽掛,有一絲毫的牽掛就著了相,心裡頭沒有牽掛,這樣修一切善。這一切善裡面,諸位要曉得,有兩個根本問題,一個是開智慧,你能夠幫助眾生開智慧;一個是能令一切眾生得溫飽,這很現實的,生活能過得去,這是一切善裡面兩個基本的善行。我們想修善、想積德,不曉得從哪裡做起,你能夠把握這兩個原則就有辦法做,就曉得應該怎麼做。這兩樁事情是以慧為更重要,幫助他開智慧,幫助他破迷開悟。因為那個修福,幫助他,生活上幫助他,救一時,不能長久,古德常說「救急不能救貧」,他一生貧窮你怎麼救他?他一時有急難,我們應當要救他,救急不救貧,貧沒法子救。貧怎麼解決?慧能解決。我幫助你開智慧,我教導你,使你自己有謀生的能力,這問題解決了。由此可知,歸根結柢,教育重要。

  佛菩薩到世間來幫助一切眾生,用什麼?教學。再看看古今中外的歷史,外國歷史我們不甚明瞭,咱們看中國的。中國古人積功累德最殊勝、最大的都是辦教學,孔老夫子沒做什麼大官,不但中國人尊敬,全世界人都尊敬,他什麼德行?教學。孟夫子一生在社會上也沒有什麼大的成就,政壇上沒有成就,教學。釋迦牟尼佛雖然生為王子出家,他如果做一個國王,決定沒有人曉得,我們怎麼會知道有這麼個人。他把政治拋開,專門從事於教育工作,這是對一切眾生直接的、無比的恩惠,教導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學佛的同修,大家都想著要修福,現在生活富裕了,在修福上不遺餘力,你修的福是真的、是假的?你自己有沒有去想想,有沒有收到實際的效果?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世出世間最殊勝的教育,我們有沒有能在這上出了一點力去幫助他?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

  所以要離相修善。「離相,觀空也,修慧」,慧從哪來?慧從空來。心裡面乾淨,這個空是講心空,心裡頭一絲毫東西都沒有,那個心就是智慧。這在大乘法裡面所說的叫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就是清淨心,就是此地講的離相觀空,根本智。這起作用的時候叫後得智,就般若無知後面就無所不知,它起作用無所不知,叫做後得智,也叫做權智,權巧方便。「修善,不住空也,修福也」,修善就是修福,不著空,離相不著有,空有二邊都不著,這才自在。「此是真懺悔,能滅重罪定業。內外障緣,一齊銷盡」。重罪定業,佛在許多大乘經上都說不能消滅的,甚至於佛都不能消定業。這個話佛沒有說錯,佛沒有說假話。為什麼此地又說可以消?你要曉得,佛說佛不能消定業,佛有很多種佛,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不能消定業,圓教佛能。為什麼?圓教佛他的智慧圓滿,罪如霜露,圓滿的智慧就消得乾乾淨淨。其他的三種佛智慧沒有圓滿,換句話說,他般若觀照的能力有限。前面兩種佛我們不論,別教佛,別教佛在圓教菩薩果位裡面只相當於第二行位的菩薩,四十一品無明才破十二品,他當然不能消定業。圓教佛是四十二品無明破盡了,內外障緣一齊消盡。這就是說明佛講的話沒講錯,他說佛不能消定業,是哪一尊佛、哪一種佛?《金剛經》教給我們是圓教,如來果地上所用的方法,就是無住生心,離相修福。

  「若能於本經,深解義趣,信心不逆,盡能受持,為人解說。即為荷擔如來事業,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這段的意思很深、很廣,《金剛經》確實是大乘經裡面甚深的經典,六百卷《般若》的精華,讀誦的人很多,明白的人不多,深解義趣的人就更少了。不但要解,要解得深,要解得圓,唯有深解義趣,底下這三句他才會做到。為什麼做不到?對這個經沒有了解、沒有明白,所以他做不到。這下面三樁事情,信心不逆,這在行門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樁事。信心不逆就是非要依這個經典理論教訓去做不可,這個叫信心不逆,非依它不可,對它產生決定的信心。不逆是一絲毫都不違背,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真的要做,叫我們放下,要徹底放下;叫我們修善,盡心盡力去修善。

  底下兩句就是自行化他,盡能受持是自行,就是要做到。此地不是講做到二句、三句、四句,不是的,盡能受持,全經都要做到,字字句句都要變成生活行為,才叫盡能受持。如果只做到經中幾句也行,也很難得了,像經上常講的,若能受持四句偈,為人解說,那個福德就不可稱量了,要是盡能受持那還得了嗎?為人解說,解說的方法非常廣泛,有用言語解說的,有不用言語解說的。不用言語怎麼解說?做給別人看,我統統做到,做出個榜樣給你看,也就是說生活行持。人家看到你的生活,對你產生羨慕,他就會回家去反省,你為什麼生活得這麼快樂,我為什麼生活得這麼苦?他說發心要向你學習。這也是解說。可見得這個解說裡面的方法就太多了。這樣的人自己能完全照做,又時時刻刻幫助別人、勸化別人,這個人就是荷擔如來事業。荷擔如來事業的是什麼人?叫法王子,如來的法子。

  我們這個世間現在在台灣很流行傳法,老和尚傳法給某個人,某人是某老和尚的法子,佛門裡面最尊重的是法子,是傳法的。皈依的師父不尊重,受戒的師父也不尊重,剃度的師父也不尊重,這些人是等於什麼?是你入佛門的介紹人。你真正得法、傳法給你的那個人最重要,那才是你真正的指導的老師。你在他手上成就的,他給一個法卷給你,就等於說他給一個畢業文憑給你,你是他的學生。從前那個文憑值錢,是真的;現在假的,現在對老和尚多供養一點,老和尚一歡喜,寫個法卷給你。這個年頭錢很厲害,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一有錢什麼都辦通了,傳法也得到了。所以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學佛這麼多年,我也認識不少大和尚,沒傳法給我。雖然這些老和尚沒有傳法給我,今天讀這個經,你曉得如來傳法給我,我們是如來的法子。

  即為荷擔如來事業,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我們對於這深經深解義趣,信心不逆,依教奉行,為人演說,我們做的是這個。可是要知道,真正做這個事業很難、很苦!在過去李老師曾經給我說過,但是說得不明顯,很含蓄,我們那個時候聽到,對他的意思不能夠充分的理解。到以後這才明白了,這個修行修得好的人、講經講得好的人,沒有前途、沒有出路;換句話說,你走的是一條死路,你修行修得好、講經講得好,別人嫉妒、障礙。今天如果我不走這條路,我走經懺佛事這條路,哪個寺廟都歡迎我,每個月錢還賺不少。走這條路,住的地方都沒有。我在年輕的時候,趙默林老居士,這是我們佛門在家居士的大德,還有幾位看到我到處走投無路,他們跟這些大法師交情都很深,每個寺廟去替我說情,希望我能夠掛個單,都不答應,到最後他才恍然大悟,才知道沒有辦法。我在走投無路,這韓館長收容照顧,他們都說你怎麼住在居士家裡?我說好,你能夠給我找個地方住,我磕頭作揖我謝謝你。他就去替我找,每個寺廟都不行,都不答應,然後他才曉得。

  所以你真修行,你真把經教學好,沒飯吃、沒地方住,不是好事情。這個苦處幾個人知道?我講經講了這麼多年,三十八年,你們老同修知道,哪個寺廟曾經請我講過經?哪個法師曾經請我講過經?沒有,都是居士,法師不歡迎。所以我們在國內、國外到處講經弘法,統統是居士道場請的。有少數是借佛門的道場,是居士發心借的,請我到那裡去講一個月經,一個月要給這個寺廟多少錢,我在那裡住伙食要多少錢,都一筆一筆算的。我到以後才曉得,原來如此!是居士組成一個團體借這個寺廟,給法師講好,對廟裡供養多少,法師在這裡伙食多少,請兩個人照顧法師多少錢,一筆一筆算。不簡單。所以你們諸位要是明白其中這些底細,你就會對館長感謝了,太難、太難了!現在跟我的這些年輕人,我都把我的經驗告訴他,我說你們要小心,你要真的學好了,將來走投無路,怎麼辦?所以我說你們還要求館長多住世,多照顧你們,要沒有真正大福德的居士來護持、來保護你們,確實你走投無路。館長雖然有的時候身體不好,我說沒有關係,不要緊,她沒事情,為什麼?因為佛法需要她,相當不容易。所以正法當然有佛菩薩、有護法善神保護,我們這個道場的創建艱難困苦,不是個容易的事情。「乃至滅罪生福,當得無上菩提」,這兩句是講的果報、果德。

  「修行法門無量,而唯一宗旨,除障而已」。這是大家一定要清楚的,我們修行目的是什麼?除障滅罪,目的在此。只要罪障消除,成佛是本來的事情,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為什麼成不了佛?就是罪業障礙。所以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消除業障而已!「障有三」,三大類。「惑障」,惑是迷惑,我們對於一切事實真相不清楚、不了解,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當作假的;善的當作惡的,把惡的當作善的,就是非黑白顛倒,這叫迷惑。「見思煩惱是」,就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對人、對事、對物的看法、想法錯了。「除則成般若德」,要不迷,轉過來,般若智慧就現前。第二種,「業障:一切罪業是」,這業障是造作,身造殺盜淫,口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是造業,這造作。「除則成解脫德」,業障要是斷除了,你就得大自在。第三個是「報障」,報是果報,「六道苦報身是」,我們在六道裡頭得的身,身苦。「除則成法身德」,如果報障離開,你就證得清淨法身,這就是永遠離開六道輪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清淨法身,縱然是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法身,所以這個法門不可思議的法門。你為什麼會證得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證得的。實在講不是自己的能力,是佛力加持,但是不生西方極樂世界,佛這個加持的力量就加不上。

  「江註舉破我、滅罪、成就如來,為本經之大用」。江就是江味農居士,江味農居士的註解裡面,他是以破我,就是破四相,滅罪、成就如來,成就如來就是成就法身,也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以這三樁做為本經的大用。我們看到《金剛經》這個作用實在是非常令人羨慕,那個破我我們的印象並不深,滅罪這印象深,因為我們自己都曉得自己罪業很重,它能夠滅罪,這個我們是很嚮往的、很羨慕的,它能夠滅罪。但是要怎樣才能真正收到這樣的效果?絕對不是早晚念一遍就行,那個沒用處的。有很多人說受持《金剛經》,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沒用。要依教奉行,剛才我們念過的,深解義趣,信心不逆,盡能受持,為人解說,要把這四句做到,那才叫受持《金剛經》,這四句沒有做到不叫受持《金剛經》。

  我在早年學佛了,沒出家,還在上班的時候,我有一個同事,他是讀《金剛經》的,他叫受持《金剛經》。那個時候我們剛剛接觸佛法,也不曉得什麼叫受持,以為讀誦就是受持。他念了十幾年,《金剛經》念得很熟,他能夠背,從頭到尾背一遍十三分鐘,所以他早晚都要念一部《金剛經》。脾氣暴躁、瞋恨心極重。我那時候剛剛學佛,他的年歲比我大,他大我大概要大二十歲的樣子,所以我們把他當作長輩來看待,階級也很高,他是少將,所以把我看作小老弟,看我學佛也很歡喜。他就告訴我,他說我的毛病很重,自己曉得,就是瞋恨心很重,報復心很強烈。他的太太是基督教徒,虔誠的基督教徒,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還是投降了,皈依他太太,太太不准他信佛教,念了十幾年的《金剛經》把佛教放棄,跟她上教堂。他家裡還有些佛像、還有佛經,那時候他太太叫他統統要拿掉,還好沒有把它燒掉,就全都送給我,我接收他的佛像、經書。所以那個不叫受持,受持要真的做到,他會念,念得很熟,《金剛經》的意思他不懂,沒有去照做。

  《金剛經》裡面最要緊的,就叫你修忍辱,他不能忍,脾氣大,瞋恚心、報復心那樣強烈,這都是完全違背了《金剛經》的教誨。所以從佛法裡退轉去搞外道去了。這些我們都要曉得的,我相信像他這種情形一定還很多,絕對不止他一個人。我們決定不要誤會,每天把這個經念一遍就是受持,就錯了。所以大家要讀經還是要讀《無量壽經》,一定要念佛求生淨土。《金剛經》裡面教給我們兩樁事情,看破、放下,真能看破、真能放下,這個念佛功夫就得力了。依照《金剛經》的方法修行,如果不能夠到深解義趣,信心不逆,不會有成就。因為這個經一定要到明心見性才算是成就,達不到明心見性你就沒有辨法超越三界,修得再好,人天福報。不如念佛,念佛的功夫能往生,往生不退成佛,所以那個果報沒有法子相比的。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