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無量壽佛經大意  (第四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  檔名:03-006-0004

  諸位同修,請看講義第二十條:

  【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到彼華開。方始發心。】

  這段文非常重要。我們學佛,必須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如果一生不能成就,那可以說僅僅種一些善根,依然不免輪迴。縱然是一生修善積德,來生只能夠得人天福報,但是享福決定迷惑。福報享盡了,他今生宿世那些惡業成熟現前,那是決定又墮惡道,這個佛法常講的「三世怨」,所以決定不是究竟的。這個法門,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得到結果?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許多學佛人心裡面一個大的疑問。善導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解釋開了,我們讀了這段文,真的是心安理得,才會斷除疑根,死心塌地來念佛,知道這一生當中決定有結果。

  這個文我們略略的來說說,看這部經是《觀無量壽佛經》,『定善』是一心稱念,這是屬於「定善」;三福後面會講到,以及三輩九品,這叫散善。合定善與散善就是全經的大意,全經大意『總是佛去世後』,這把時代指明了,我們這個時候佛去世之後將近三千年這麼久。『五濁凡夫』,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是「五濁」,濁惡到了極處的一個時代,濁是什麼?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污染、染濁。我們生活環境的污染,可以說在全世界的歷史當中,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嚴重,非常嚴重的污染。環境的污染大家警覺到了,另外一個比環境還要嚴重的污染,大家還沒有警覺到,心理的污染,這心不清淨,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這是非常的嚴重。在過去古時候帝王時代,對於著作言論都有相當嚴格的防範,儒家的教學宗旨,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就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他以「刪詩書,定禮樂」,他用什麼標準?「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就他的標準;換句話說,就是不可以有邪知邪見來污染你的精神思想。所以政治是以防止污染為第一個施政的目標,這是從教育工作。心清淨,環境當然就清淨,這是佛在大乘經上給我們講得很多。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我們生活環境,正報就是人心,環境的清淨、染污是隨著人心來轉的。換句話說,心地清淨,環境就清淨;心地染污,環境一定也是污染的。今天我們提倡環保,只做外面的工作,而沒有從心地上下功夫,這個環保是不能收到效果的。這是說明這個經教化眾生的時代,我們正好處在這個時代,接受這個法門再恰當也不過了。

  再看在這個時代裡面,哪些人適合修學這個法門?第一個就是『上品三人』,上上、上中、上下。「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什麼叫「大凡夫」?什麼叫『小凡夫』?我們也要把它認識清楚。這個大凡夫就是指大乘心人,「小凡夫」就是指的小乘心人。我們再把話說白一點,大家更容易理解,大乘心的人就是心量大的人,小乘人是心量窄小的人;換句話說,小根性的人他很執著,樣樣都很執著。執著不能說不好,你看孔老夫子也說,「擇善固執」,看你執著的對象是善、是惡,如果執著善未嘗不是個好事情。可是在佛法修學上這個執著是毛病,大乘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執著。你看小乘教裡面只破我執,未破法執,而且破我執破得很辛苦。為什麼辛苦?就是他執著太重了,所以要把執著丟掉是相當的辛苦。大乘人他對人對事對物不太執著,不執著心量就廣大,能夠普遍容納一切物,所以他的修學念佛容易得到上三品。這是什麼叫大凡夫、什麼叫小凡夫,所以大小之中不是分貧富貴賤,不是在此地分,完全是在心量上來分的。

  下三品這很重要,它的對象是『惡凡夫』,是造作惡業的,我們在前面曾經讀到過,甚至於下下品五逆十惡統統都造,也能往生。可是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到,至少這三經一論要合參,合參就是把它合起來研究參考,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事實的真相,這就很重要。因為佛在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裡面曾經說過,十八願末後一句就是十念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樣的人不得往生,這是四十八願裡所說的。《觀經》裡面所講的,「五逆謗法」臨終念佛也得往生。這兩個都是佛說的,佛說這個話,我們仔細去研究有沒有牴觸?有沒有衝突?細細去研究,它這個五逆下面有謗法,所以五逆謗法這四個字是一句,不能拆開來念。拆開來念那就跟《觀經》裡面所講的就矛盾,就有牴觸。如果這四個字一句念,就不牴觸,五逆謗法不能往生,五逆不謗法呢?當然可以往生。這是從前這些經書都沒有句讀,都沒有標點符號的,沒有句讀的,必須念的人自己去圈,所以斷句關係就很大。這兩部經合起來看,我們才曉得,它這個句子是四個字一句的,不是兩個意思,而是「五逆謗法」。謗法是什麼?他不接受他當然就不能往生,不謗法的人不接受也不能往生。不造五逆罪,世間大善人他要謗法也不能往生,他不能接受。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接受的沒有一個不得生,顯示這個法門廣大無比。

  我們讀了這條則心安理得,原因是什麼?我們造的罪業太多了,有些罪業是不知不覺造下的,有些是明知故犯的,造的業都很重。確實像經上所講,如果遇不到善緣,來生一定墮三途,這非常之可怕。好在我們很幸運遇到這個法門,這就有救了,遇到這個法門就得救了,不但不墮三途,而且能夠永脫輪迴。這個永脫輪迴,諸位要知道,修學其他法門統統做不到。小乘必須證得四果羅漢才超越輪迴,三果斯陀含還在四禪五不還天在那裡苦修,還出不去。權教菩薩統統不能出三界,因此他雖然行菩薩道,他還有隔陰之迷。什麼叫隔陰?一轉世前生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都記不起來,必須在這一生當中從頭學起,這叫隔陰之迷,隔陰之迷很可怕了。要根據大經上佛所說的,我們今天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不是偶然的,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學,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才有這個福氣、這福報。遇到這個經典,遇到這個法門,是世間第一等大福德之人;沒有福遇不到,遇到他也排斥,他也不相信,沒有福的人。所以你讀了大經之後,你看到這個現象,你就不會去責怪他,他為什麼不相信?為什麼不能接受?他沒有福,這個經是要有大福德的人。

  既然過去生中,修了有這樣殊勝的善根福德,為什麼不能成就?這就講到,生生世世的隔陰之迷。想想我們今生就知道了,想想今生是什麼?就知道來生,來生假如再得人身還得從頭學起,還跟過去生一樣忘乾淨了,再從頭來起。你說這多辛苦,生生世世都從頭來起,是生生世世得不到結果。這樁事情,要不是佛在大經裡面說明,我們怎麼想都想不通,所以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是非常不容易。把這個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的信心才能建立,才會不動搖,不會被外境所轉了。『惡凡夫』,這包括我們自己本人,我們很有幸在身體還相當強健的時候,遇到這個法門,這個好處在哪裡?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修學。我們要問,修學這個法門到自己真正有把握往生的,大概需要多少時間?我想想這是我們大家非常關心的。假如你認真的學,認真到什麼程度?依照經典所說的標準,你認真去做,努力的去學習,通常一般三年就夠了,這個很自在。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寶貴的光陰,認真去做,你有工作、你有家庭、你有負擔都不礙事。

  倓虛老法師這過去在香港,打佛七當中講開示,他曾經講了幾個故事,這個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其中說到青島的湛山寺,這個道場是倓虛老法師建立的。他老人家在世實在講也相當了不起,北方佛教幾乎都是從他手中建立的。湛山寺每個星期天有個念佛會,是一個星期一次大家在一起共修。其中有一位女居士姓張,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大光法師記載就是張氏。她的先生是拉黃包車的,在青島有碼頭,碼頭上拉黃包車,那個時候三輪車都沒有。所以生活相當辛苦,一家四口,她有兩個小孩,生活過得非常苦。她參加念佛會之後,就知道念佛的好處,就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念了幾年,她預知時至往生。她往生的時候是在中午,早晨一早吃了早飯之後就跟她先生說,叫她先生要好好的照顧兩個小孩,她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先生聽了這個話很生氣,說我們家裡這麼苦,你還說這些風涼話說往生。非常生氣,就拉車子出去碼頭上工作去了。然後她又把兩個小孩,小孩大的十歲,小的就更小,把兩個小孩叫來,囑咐他要聽爸爸的話。小孩不懂事,也不知道她母親說些什麼,反正出去玩去了。到了中午,小孩肚子餓了回來要想吃飯,找媽媽,媽媽盤腿打坐坐在床上,叫也叫不醒,這時一看媽媽坐在那裡死了。這才哭起來就是讓著鄰居,鄰居再到碼頭把她先生找回來。然後給湛山寺念佛會報信,念佛會這些同修都到她家裡來助念、來看她。她在念佛會裡面,也不是跟著大家一塊念佛,她是在廚房工作,因為念佛會人多,吃飯的人多,她幫人家打雜,洗碗、洗筷子搞這些東西,所以每個禮拜天到念佛會她是去做苦工的。雖然做苦工,她這一句佛號不間斷,念上幾年她也自在往生,預知時至實在是了不起。沒有生病好好的人,早晨還燒早飯給她先生、兒子吃,中午她就坐化了。

  由此可知,這個念佛法門不妨礙工作,再苦、再重的工作,都不妨礙,只要你心裡一句佛號不斷,世緣不要掛在心上,就是世間這些瑣瑣碎碎的事情不要掛在心上,要做。譬如像張太太她要侍候她先生,要照顧她兒女,事情她做,她不掛在心上。掛在心上她就去不了了,她哪能往生?你不做事那是不負責任,這是錯誤的。所以佛法教你放下,不是叫你把現實的事放下,那就錯了,不是放下這個;是把你心裡頭的憂慮、牽掛放下這個要緊,這個都要把它搞清楚。有很多人搞錯了,這一學佛,家也不要,妻子兒女也不要,搞得社會上議論紛紛,說出家人消極不負責任,逃避現實這個都錯了!佛不是教你這些。佛是教你心地上放下,煩惱放下、憂慮放下、牽掛放下、妄想放下,叫你放下這些,放下這些真管用。如果說世間事放下了,憂慮、牽掛、煩惱不放下,一點用都沒有,這要知道。所以佛法,你看印光大師一再提倡的「敦倫盡分」,你對於家庭一定要負責任,父母、妻子、兒女統統都要照顧到,這叫敦倫,要負起這個責任;走要走得瀟灑,走得自在,這點很要緊、很要緊。所以對我們這個工作、家庭統統沒有妨礙。

  我們看到自古以來,這些往生的人,往生實在講,在家比出家多,在近代女眾比男眾多。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現在時代顛倒了,在從前佛陀在世修行成就的,修行人也好,是證果的人也好,排列的順序第一位是出家的男眾,人數多,比例大。第二是出家女眾,第三是在家男眾,第四是在家女眾。他說現在顛倒了,現在在家女眾排名第一,人數也多,成就也多;第二是在家男眾;第三是出家女眾;最後是出家男眾,時代顛倒了,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的。我們有三年的時間就足夠了,三年時間成就了是不是就要走了?給諸位說,走不走那就看你自己的意思,你想走就走,你不想走就不走,生死自在,這是世出世間任何人比不上的。換句話說,西方世界的簽證已經拿到手,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在這個世界再多看幾年也不礙事,這點非常重要。你要是想走,走真走得了,不是走不了,真走得了!這個法門叫易行道,任何一個法門沒有這麼快速,沒有這麼容易。

  如果你要是證得須陀洹,那就保證三大阿僧祇劫會成就。譬如你上了一年級,你就可以能夠預測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這就能夠計算得出來。所以我們無量劫又無量劫的學佛,從來沒有一生證得須陀洹果,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今天如果遇不到這個法門,實在講這個法門,過去生中我們也多次遇到過,遇到過怎麼沒有往生?念佛不老實、不認真,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還有牽掛,所以沒去得了。如果要去了,你就不在此地,你在西方世界已經作佛、作菩薩去了,你就不會在此地了。知道以往這些情形、這些事實,我們今天要把過去生中所犯的那些弊病,統統把它洗刷得乾乾淨淨,這一生當中不至於再有障礙,決定成就,要下定這個決心。千萬不要以為我要認真念三年,三年就走了,這命不是太短了嗎?其實那個三年成就,你就成就無量壽了,你就成就真正不死,不生不滅了。這個觀念一定要正確,這是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夏蓮居老居士所說的,那真是無量劫以來不容易遇到,遇到了一定要珍惜。這個法門,真正能認識清楚的人並不多,遇到的人很多,遇到真正理解它、認識它不多,所以「萬億人中一二知」。我們是非常的幸運,在這一生當中不但遇到,而且能夠理解它,真正能認識它,這一生要不能往生的話,那很冤枉!所以這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我們在此地也得到這個理論上的消息,我們就信得過。這是講的非常快速,到西方世界你就等於圓教的初住菩薩,等於別教初地菩薩。圓教初住菩薩,照一般講法要在這個世間修行,要修兩個阿僧祇劫,兩個阿僧祇劫修滿了,到第三個阿僧祇劫才能夠證得初地菩薩。我們這是太容易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這個果位。再看下面一條:

  【經文顯證。】

  『顯』是非常明顯,給我們諦實。

  【佛慈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如來說此法。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也。】

  這是善導大師特別給我們舉出來,因為古時候,有些佛門的大德他們看這個經,講解,甚至於註疏,註解這部經,都認為九品裡面,上三品是大乘菩薩去往生,中三品是辟支佛、阿羅漢他們迴小向大往生的,凡夫只有在下三品,古大德有這個看法。善導大師統統把它反駁了,善導大師說,九品統統都是指的凡夫,與大小聖菩薩、聲聞、緣覺,與他們不相干,統統是指的凡夫。這就說明上上品我們凡夫有分。要照古人來講,上三品、中三品我們都沒有分,到底誰說得對?我們相信善導大師。尤其是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所說。如果我們把這段的文跟四十八願,合起來看一看也非常圓滿。佛在四十八願裡面,並沒有說哪些是菩薩的,哪些是凡夫的,沒有這個分別。可見得善導大師所說的真是佛的心願,一點都沒錯,所以這是佛的大慈大悲。『欲』是希望,希望就是這個時代,無論是修善的,或者是造惡的凡夫,修善造惡統統能往生,沒有一個不得生。不得生的是你不相信這個法門,不接受這個法門,不能依照這個法門修學,過失是在此地。我們明白、理解了,這信心才建立,疑惑才永斷,斷疑生信發願念佛。

  念佛要緊就是一心念,剛才我跟同學們說了,大致上三年成就的人非常之多。從古至今,我們在《淨土聖賢錄》上看到,在歷代往生傳記上看到。還有個非常好的榜樣,諦閑老法師在民國初年有個徒弟,這樁事情,也是倓老法師常常說的。倓老法師這個錄音帶,九十分鐘的一個錄音帶,裡面講了好幾個往生的故事,都是他親眼看到的。老和尚往生差不多有二十多年,這個帶子我現在唯恐它將來不容易保留,慢慢的音質會變壞,所以現在我拿到新加坡,他們給我做雷射的磁碟片,我給它做這個做一千片。新加坡做很便宜,大概合台幣差不多是五、六萬塊錢的樣子,就可以做到一千片。他們告訴我,這個能夠保持長久不會變質,希望把老和尚這段開示永遠保存下來。

  他裡面有一個最精彩的一段故事,就是他的老師,他老師是諦閑法師,早年有一個徒弟,那個時候諦閑老法師才四十幾歲還沒有出名,在觀宗寺當知客,還沒有做到住持當知客,沒出名的時候。他這個徒弟是從小在一塊玩耍的玩伴,這個關係就不同了。他們生長在農村,長大之後諦閑法師家庭環境比較好,所以念了幾年書,以後跟他舅舅出去外面做生意,也做了幾年生意,這認識字,以後出家學講經說法。他這個朋友,小時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家境清寒沒念過書,生活非常之苦,學了個手藝維持生活,也沒有結過婚,學什麼手藝?北方人叫鍋漏匠。年歲大的人懂得,年輕人就不懂,他說鍋漏匠我懂得,為什麼?我小時候見過,是補鍋、補碗的,那個鍋、碗打破了,他把它補好還可以再用,就學這麼個手藝。這個手藝通常挑一個小擔子到外面叫,哪一家有破的鍋、碗,他來幫助你補,那個賺錢很辛苦、很有限的,這個生活太苦了。這以後聽說諦閑法師出家,他就到處打聽,到處去找他,就把他找到。找到之後就跟他講,「我日子過得很苦,我想跟你出家。」諦閑法師說,「你不要給我開玩笑,你不行,你還是去做你的生意去,在廟裡住幾天再去做生意去。」住了幾天,他硬是賴在那裡,怎麼叫他他也不走,非出家不可。諦老就給他講,「出家不行,你年歲太大了。」大陸上那個時候四十多歲,的確年歲就很大,五十多歲就老人了(不像現在),生活非常困苦。年歲大的五堂功課學不會,你學不會你在這個寺院裡面住,別人瞧不起你,輕視你、侮辱你、排斥你,這個罪很難受,所以勸他不要出家。如果再學講經他不認識字,四十多歲再從頭學,你來不及了,所以就勸他不要出家。

  但是他一定要賴著,諦老就沒有法子,總是從小在一塊玩的,這關係太深了。諦老就給他說「你真的要出家,我有條件的你能不能接受?」他就很慷慨的說「我既然認你做師父,你說什麼我都聽,我都服從。」他說「那好,我給你剃度,剃度之後你也不要去受戒。」受戒也很辛苦,他受不了,受戒有很多經咒都要背誦,他背不過不行。這受戒實在講大陸上受戒五十三天,是佛門的入伍教育,新生教育那個訓練很辛苦,你受不了。他說「算了,不要受戒了,也不要住在寺廟裡,寺廟大眾在一起,在一起住的時候你跟他們在一塊不行,我把你送到寧波鄉下。」觀宗寺在寧波,鄉下有很多小廟沒有人住的,我給你找個小廟,沒人住的小廟你一個人去住。他畢竟是個知客師認識人多,居士認識多,找幾個居士護持他,每個月送點米、送點錢給他,就生活費用照顧他,有幾個護法照顧他。那附近有念佛的老太太,找了一個老太太照顧他生活,替他燒燒飯、洗洗衣服,早飯他自己理,就中飯、晚飯老太太來照顧他。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說你就念這一句,一直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念累了就休息。就這樣教他,一直念下去將來一定有好處,他也不知道是什麼好處。但是這個人老實,教他這麼做,他就依教奉行,他就這樣念了三年他念成功了,念三年成功。

  這一天他到城裡看看他的親戚朋友,那是辭行,是見最後一面去辭行。回來之後吃晚飯,他也沒在朋友家裡吃飯,只是去看看朋友。回來吃飯,吃飯的時候就告訴老太太:明天你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太聽了之後,這個師父三年都沒出門(念佛很勤,三年沒出門,老實念佛),今天出去一趟說明天不要燒飯,大概是明天有朋友請他吃飯(他下午去看朋友)。到第二天中午老太太不放心,看看師父有沒有回來,有沒有吃飯。他那廟是個破廟,他自己是個窮人,什麼都沒有的,所以廟門都不關,夜不閉戶的。老太太來了,進門來看他的時候叫他也不答應,沒有人,叫他不答應。到師父房間裡面看看,看他站在房間裡,面對著窗戶,窗戶是開著,面對著窗戶站在那裡,手上拿著念珠,叫他不答應,走到旁邊去再仔細一看,已經死了,不曉得什麼時候死。這老太太嚇了一跳,從來沒有看到人站著死的,站著往生的,這就趕緊給幾個護法的報信。這裡護法來了,來了一看到這個樣子,大家也都不曉得怎麼處置好,這才派人到觀宗寺給諦閑法師報信。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走路去,走去又走回來,這一個來回三天,諦閑法師來了,他還在那裡站了三天,死了以後還在那裡站了三天。

  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對他非常讚歎:你總算沒有白出家,你的成就,今天在中國講經說法的法師,大的寺院叢林裡面的住持,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這真的,三年他會什麼?就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就再念,就這麼一句,老和尚就教念這一句。他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所以最難得的他對師父有信心,教他怎麼做就怎麼做,百分之百的服從,沒有妄想,沒有疑慮,一心稱念,念了三年就成功。諦老和尚一生常常將他這個徒弟念佛的成就,告訴大家,勸勉大家念佛要學他。所以這個事情不難,難在什麼?難在你的憂慮、牽掛放不下,難在這裡;真正放下了,三年一定成就。否則的話,說老實,真的我們連那鍋漏匠也比不上,這叫真正慚愧。所以他什麼工作都不妨礙,只要一心稱念。你看青島張氏這個女居士,人家預知時至,生活那麼樣的清苦,環境那麼困難,她也是念三年坐著往生。這是說明,時間不要很長,就有不可思議成就。所以這是『善惡凡夫,同沾九品』。

  如來給我們說這個法門,說這些經典,『但為常沒眾生』,什麼叫常沒?經論當中常說「頭出頭沒」,這是把什麼?把三界比作苦海,比作大海。幸運的時候從海裡頭把頭伸出來了,呼吸一口清涼的空氣,這是什麼?人天道。再一個跟斗栽到海底下去了叫三惡道。「常沒眾生」,就是長時間墮落在三惡道的,這些罪苦眾生,這個法門是為這個人開的。所以這常沒眾生就是指的六道眾生,而且是指六道裡頭造罪業,常常墮三途的眾生,為他們開的。『不干大小聖也』,與菩薩、聲聞、緣覺,與他們不相干,他們修學這個法門當然一樣成就。但是這個法門要知道,佛是專門為我們開的,我們是這個法門真正的當機者。第二十二條也是引證:

  【德雲語善財言。我於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謂念佛三昧。】

  『善財』童子到底是誰?這個我們也要把他認識清楚。《華嚴經》上,如果不懂得佛說經的義趣,那《華嚴經》就是一部小說,是一部文學作品,講了很多故事。懂得它的含義,才知道它是教科書,後面這一部分,就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佛等於說把他教學的課本編成一個劇本,表演給你看,你的印象就會很深刻了,所以五十三參是劇本。所謂「善財」代表一個修學佛法的人,修學佛法的人就叫善財;童子是天真無邪,表示他真誠,真誠的人叫童子。善是他有善根,善是叫善根;財是說福德,這個財就是財寶,是這個意思叫財寶。他有善根、有福德,純真的這一個人他來學佛,所以善財是這個意思。無論男女老少有善根、有福德,認真學佛的人,這個人就叫做善財童子。五十三位善知識是誰?就是指我們現前這個社會,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各種不同的人物,他代表這些。所以這五十三個人裡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的多,出家的少,五十三個裡面出家身分的只有六個,在家多,各種行業統統都包括。這個意思就說明,佛教的修學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都可以修,統統都能成就,是表這個意思。所以我們要把它當作劇本來看,你才會得受用。這是善財第一個去參訪的善友,就是『德雲』比丘,這是個出家人身分,第一個人,他教善財什麼?教他念佛法門。

  我讀《華嚴經》,這裡給我很大的啟示。我跟李老師十年,老師是專修淨土的,他也勸我,我雖然相信不肯專修,原因是什麼?我對這個法門沒有完全理解,老師也沒有明白告訴我。實在也相當不容易,即使告訴我,我還是不服氣!這個大經大論太多了,我對於大經在年輕的時候非常的嚮往,大經裡面特別是《華嚴》,我很喜歡,《華嚴》、《法華》、《楞嚴》,這些著名的大經非常有興趣,希望自己能夠深入修學。所以年輕不了解,對淨宗法門認為這個太簡單,輕視它。所以讀《華嚴》、講《華嚴》,講到相當長的一個階段,我有一天忽然起了個念頭,就想到《華嚴經》上,第一個菩薩是普賢,第二個是文殊,後面表演的是善財童子。我就想想,他們這三個人修什麼法門?我在《華嚴經》上仔細去一看,原來他們三個都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給我很大的一個震撼,仔細去研究觀察,他為什麼要念佛求生淨土?善財念佛求生淨土還情有可原,畢竟是個初發心的人,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是圓教的等覺菩薩,他為什麼要求生淨土?我提出這一個疑問,在經典裡面找答案,最後才恍然大悟他們兩個人求生極樂世界,只有一個條件,去成佛。這才真正明瞭,哪個法門成佛最快、成佛最容易、成佛最穩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在華藏世界不是不能成佛,時間一定比極樂世界長,修行一定比極樂世界困難,否則的話,他為什麼要去?這個答案找出來之後,我對於念佛法門才重新給它評估,這漸漸真的接受。所以老師當年勸請,我很感謝他一番苦心,我到現在才完全接受。所以這接受得力於《華嚴》、《法華》,得力於《楞嚴經》。真正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回頭再去看這些大乘經典,看法都不一樣了。

  所以這是「德雲」教給善財最重要的一句話,德雲比丘他所修的是念佛法門。所以我們在這五十三個人當中,第一個是修念佛的,最後一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一想才知道徹始徹終,善財童子是修念佛法門。當中雖然經歷參訪許多法門,那是他去觀摩、去參考,絕對沒有動搖。他到禪宗道場去參觀,到密宗道場去參觀,了解他們修學的理論、方法、境界,自己還是老實念佛,決定沒有受它干擾,這就是成就真實的定慧。定是什麼?我樣樣都看,看了我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是定;看了之後我樣樣都知道,了了分明這就是慧,所謂定慧等學。沒有說學這個,這個好跟他去學了,那個也好又跟他學了,那叫亂學,那叫雜學,那就不能成就了。這個很了不起,這就是我們一個念佛人,在這個社會上與大眾相處,與大眾接觸,不能不接觸,樣樣你都知道是慧,知道怎麼樣?如如不動這就是一心不亂。所以善財童子的一心不亂、無量智慧是從五十三參裡頭成就的。德雲比丘教給他的,他在『佛法三昧海中』,還是比喻,比喻多、深、廣,無量三昧裡面他只學一個,這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只學這個法門。底下一段這是引用《阿彌陀經》上的,《阿彌陀經》上說:

  【經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即應執持名號。】

  『應』是應當,為什麼佛說你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就應當『執持名號』?如果對於淨宗的殊勝不能完全明白,佛這樣教導我們的確很難接受,這有點強迫的性質,不容易接受;真正明瞭,你就會很願意的接受,非常感激的接受。實在講諦閑老法師那個徒弟他接受了,所以人家念三年成功了。我們學佛不止三年還沒有得到成就,還沒有一點消息,原因在哪裡?沒肯接受,原因在此地。

  【一日乃至七日。一心願生。】

  這個法門實實在在講,如果是專勤來修學,七天的時間足夠了。所以打佛七,打佛七的目的在哪裡?就是根據《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一日乃至七日』。但是這個「七日」,是七日七夜這句佛號不中斷,佛七是這個意思。而不是一天念幾個小時佛,還有休息、還有睡眠那就不是了。如果說「一日」,也是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時,提起精神來真正的幹這樁大事。它有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求一心不亂,功夫好的人能得到;功夫差一點的人,一心不亂縱然得不到,功夫成片可以得到。第二個目標,是求生淨土,七天當中一定可以往生,那就是《楞嚴經》上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念佛的要領。什麼叫都攝六根?換句話說,六根當中一根攝了六根都攝。這一根裡頭最重要是意,心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一個雜念,這就是功夫成片了。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就真正取得,就決定往生。

  取得之後,這個功夫成片得到之後,底下最重要的要緊的大事,就是你要能保持,保持得愈久愈好。當然時間久了,慢慢就保持不住了,保持不住怎麼辦?再打一個佛七。大概功夫好的人,應當可以保持三個月不成問題,三個月保持不住再打一個佛七。所以我們如果將來有這個環境的話,一個月念一天,一天一夜,一天一夜真念的話,他真的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希望在這一個月當中能保持,到保持不住的時候再一次,一個月一次。或者是能更精進一點,能半個月一次,那就非常理想,半個月兩個星期念一天佛,一天一夜認真念,這比平常早晚課、散念,那個功夫要得力很多。就是你念的時候,進念佛堂之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統統不想,我到念佛堂來就是一心念佛的,其他的什麼都丟掉。所以這個功夫很得力,非常有受用。

  【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迎接往生。】

  這是前面九品當中我們看到過的,看到你自己功夫的淺深,來迎接往生的佛菩薩多少不同,所以在往生的時候自己知道自己的品位。

  【十方恆沙諸佛。各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是《彌陀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上也是這麼說的。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都來給釋迦牟尼佛做證明,證實這個法門是真的不是假的,證實這個法門就如同《無量壽經》上所說的。而且給我們說明,這個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我們要求佛菩薩保佑,怎麼個求法?家裡供個佛像,每天供點供品,他就來保佑你?這樣求法就是世間人的叫巴結巴結,行行賄賂:你看我天天供養你,供養你得不錯,你應該保佑我了。這個錯了,諸佛菩薩不會接受的。真正的供養,你看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裡面教給我們,一切財供養都不如法供養。法供養普賢菩薩給我們說了七條,第一條就是「如法修行供養」,這個重要。我們今天讀到淨土的經論,從這個地方建立真信、切願、一心持名,這是信願行三資糧的供養,供養釋迦、供養彌陀、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這是真實的供養,十方諸佛哪有不護念的道理!護念這個經,自然就護念受持此經之人;護念這個法門,自然就護念老實念佛之人。所以老實念佛依照經典修行,你就得到十方一切諸佛的護念。家裡也不要燒香,也不要供品,諸佛都護念你,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特別我們在外國,家裡面佛堂供一張佛像,香都可以不必燒。燒香的時候,香要不是好香也是空氣污染。我們今天要重實質不重形式,信願行三資糧的供養,香代表什麼?信香,信就是香。寺院裡面燒香是燒給信徒們看的,是希望他們看到香、聞到香能生起信心,是這個意思。我們自己個人家裡修行愈少愈好,縱然燒香,燒一支香,一支好香不會妨害身體的這樣就好。

  【寧傷今世錯信佛語。不可再自失誤他也。】

  這是大師特別叮嚀,我們千萬不要錯解了佛的意思。自己做錯了那沒有話好說,再要是引導別人走錯路,這個過失就很大了。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