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四集)  2013/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四十三頁第六行,「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從這裡看起:

  「又自在者,施為無壅,神通自在。夫心有拘累,隨物而轉,故為煩惱所縛,凡夫著有,二乘滯空,皆墮情執之中,咸是心隨物轉,故於萬物不得自在」。自在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神通自在。總而言之,《法華經.序品》裡頭這一句很重要,「盡諸有結,心得自在」,理事皆如是。心有拘、累,這兩個字也是代表煩惱。煩惱在大乘經上總分為兩類,兩種障,三種煩惱,就是煩惱障跟所知障,煩惱三大類是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上說的,一般大乘經裡面說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總不外乎這三大類,這三大類有拘、累的現象。

  隨物而轉,我們不能轉物,跟著外面境界轉,故為煩惱所縛,這是凡夫,二乘也不免。凡夫執著有,二乘執著空,這都偏在一面,執著有,被有所轉,執著空,被空所轉,都沒有辦法回歸自性。明心見性的人必須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凡夫把有為放下,二乘把無為放下,他才能見性。所以這些只要有執著,都是墮在情執之中,情執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這就是心隨物轉,物是境界,心隨境轉了。故於萬物不得自在,我們現在簡單的說,被環境所干擾。如何能夠不被外面的境界,無論是說空、是說有都不執著,你就不被它轉了。只要你認為這個東西有,你已經被它所轉,受它干擾了。這個原因是我們對於空有這兩樁事情沒搞清楚,這兩樁事情是一知半解。經論上,兩樣東西都不可得,我們曉得不可得,可是事實上還是被它所轉。這就是我們知不徹底,不是真知,就是一知半解,信心不踏實,才會有這種現象。

  「大士深達法性」,大士是法身菩薩,脫離十法界了,經上常講的摩訶薩,是指這一類人,菩薩摩訶薩。菩薩是三乘菩薩,大士是大菩薩,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他們不被物轉。「當相離相」,關鍵就在這一句,他有沒有離開境界相?沒有離開。沒有離開有,也沒有離開空,在有不執著有,在空不執著空,這就自在了。空有二邊都不執著,知道有是幻有,不是真有;知道空是真空,能現萬法。大乘教裡面常說的,空是真空,有是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這個話說盡了。如果對於這些經文,我們有深刻的理解,自然在一切現象裡頭就不著,心得清淨了,清淨就是自在。

  凡夫著有,清淨心得不到;二乘滯空,平等心得不到,所以他不能見性,必須二邊都要離開。所以功夫在哪裡?功夫在當相離相。六根,眼見色,離見色的相,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執著,知道這相是幻相,他就不隨物轉了。真正功夫就是這一句,「當相離相,不隨物轉」,這是真正功夫。在哪裡做?就在日常生活,所在之處沒有絲毫執著,這就是法身菩薩修行的道場。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是道場,這是真正修道,不是遠離一切相。遠離一切相,就是遠離境界,到哪裡去修?《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表演,給我們表法,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行法。信解行證,真正功夫是在行,就是落實。《大方廣佛華嚴》落實在哪裡?落實在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演什麼?就是演當相離相,不隨物轉。真妙!

  所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是不執著。眼見到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在相上看到它是假相。怎麼知道它是假相?在它相上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生滅相,他看到這個了。我們凡夫看不到,他看到了。像看電影,從前電影,底片是幻燈片,我們看電影被電影欺騙了,不知道事實真相。他知道事實真相,他看電影是看一秒鐘裡頭有二十四張幻燈片,張張都看清楚了。這要定功,你要能夠趕得上它的速度。所以清淨心中,極其微細的波動他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剎那生滅,就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楞嚴經》上所說。這就是什麼?這就是當相離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般若經》上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的心就止住了,外面什麼樣的境界相都不能干擾他,這就不隨境界轉了。

  不隨境界轉,《楞嚴經》後頭還有句話說,「即同如來」,你跟如來就沒有兩樣,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他們不隨物轉就能轉物,物質現象千變萬化聽他的,一點都沒錯,物質現象永遠是隨著念頭轉。我們搞顛倒了,我們隨著物質現象轉,這虧吃大了,不知道它是隨我們轉。極樂世界是隨著大眾純淨純善的念頭轉,你明白之後,一點都不稀奇。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是一樣的,一絲毫差別都沒有,可是我們搞錯了,我們起心動念不善,整個山河大地也變得不善;如果我們念頭善,整個山河大地就變善了。

  境隨心轉,我們用身體做測驗、做實驗,果然能夠把這些外頭境界放下,不隨物轉,當相離相了,我們身體裡面的疾病統統都能恢復正常。前幾年,大概轟動社會,山西小院的新聞,四十多位得絕症的這些人,這些人都是佛教徒,知道存活的時間不多了,等於說宣布死刑。他們對於存活這個念頭放下了,一心念佛。念佛這個念頭好,身體有沒有無所謂,住不住這個世間也別去想它,自己做不了主。一心念佛,念到一、二個月,沒事,再去檢查,病都好了。醫院認為這是奇蹟,他們沒吃藥,沒有任何治療,怎麼會好了?念頭轉了。所以有病可別想這個病,你想就是養它,你想它好也是養它,你想它不好也是在養它。

  這樁實驗,我聽說很多地方一些小學生看到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他們就來實驗到底是真是假。用饅頭做實驗,用香蕉做實驗、水果做實驗,它懂得人的意思。同一棵樹上摘下兩根香蕉,掛在房間的兩邊,這個香蕉對它說我喜歡你、我愛你,那個就罵它,我不喜歡你、我討厭你。一個星期之後,對它好的這個香蕉也發酵了,氣味很好聞,顏色黃金色的;天天罵它那個香蕉,氣味很難聞,顏色變成黑色的。你看,我們不隨它轉,它就隨著我們轉,證明物質真是受念頭的影響,那我們受它的影響就不應該了。我們看它這個東西很可愛就想佔有,這個不是好念頭,就想控制,這錯了。欣賞它,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你說這個多自在。所以物質現象恢復正常了,帶著病毒的細胞恢復正常,就健康了,再檢查就沒有了。用念力來治療,不需要醫藥。

  近代的量子力學家就在蒐集這些證據,他們蒐集了很多,來支持這個理論,就是境隨心轉這個理論,物質現象是會受念頭來轉變。我們希望科學界早一天實驗成功,讓整個科學改變觀念。科學家提出兩句口號,這是革命性的,第一個是「以心控物」,我們用念頭控制物質現象,證明物質確實是隨著念頭在改變。這個定律如果成立了,會改變全世界,我們想世界好,我們完全是好的念頭,不要有惡念,這個世界跟天堂沒有兩樣,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極樂世界之所以好,每個往生人都是念佛去的,你不念佛,你去不了。到了極樂世界,念佛還不中斷。極樂世界的環境好,六塵說法,你想不聽也不行,你聽不到別的音聲,你聽的全是說法的聲音。喜歡什麼經,聽到就是那個經,喜歡什麼論,聽到就那個論。不是最好的東西,在極樂世界聽不到,這是阿彌陀佛巧妙的設計。極樂世界六根所接觸的純正,決定不會帶給你邪思、邪念。所以,那邊的人真正是有福報,有大福報的都是念佛人。

  下面,「宗門云」,禪宗說的,「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是修行人功夫的境界,最重要的我們把萬物放下了。頭一個,身、心總放下,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不再執著我這個起心動念是我的心,不再執著這個,這個放下了。這入門了,身心都放下了。外面境界是我與我所,我放下了,我所有的當然也放下,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了。這個人是什麼?這個人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身心世界放下了。六祖惠能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無所住就是無心於萬物,而生其心就是萬物常圍繞,不礙事,沒事。為什麼沒事?即相離相,他不執著,知道相全是幻相。把佛法完全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

  釋迦牟尼佛一生用上了,他用在教學。惠能大師一生也用上了。避難時期,在獵人隊裡頭替獵人當伙夫,伺候獵人。那是個明心見性的佛陀,獵人天天造業,他伺候他們。《壇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看到受傷的畜生,還能夠活的,他都放掉;實在不能活了,死了的,這就做成菜給獵人吃,自己吃肉邊菜。不是短時間,十五年。他這個十五年是真正在修功夫,修什麼?不為境界轉,自己能轉境界。這些畜生被打死了,到惠能手上,惠能也超度牠。冤冤相報,不要記恨,你被獵人打的,獵人今天吃你,你上輩子吃他,作還債想,這就了結了。他確實有這個能力,這些眾生也被超度了。所以,雖然在逃難,天天還是在修戒定慧,天天還是在度眾生,一天也沒有空過。

  所以禪宗這兩句話說得好,「進而物隨心轉,故能隨意自在」,到物隨著我們心在轉,這是真的,我們有這個念頭,轉境界。地球上有災難,災難可以轉變,只要地球上人心善良,災難能化解。地球上造業的人這麼多,誰肯停止?科學家給我們一個數據,這太難得了。只要地球上的居民總數,人口總數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只要這個數量。地球現在總數七十億人,百分之一的平方根還不到一萬人,大概八、九千人。有,我相信有,地球這麼大,人這麼多,我相信善心人士天天做祈禱,天天做迴向,肯定超過一萬人。這一萬人天天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就在那裡轉環境,就把那個災難給轉掉了。我們希望這些人不能放鬆,我們每天要認真來做這個工作,讓地球不至於有重大的災難,讓人有時間反省,有時間回頭,有時間斷惡修善,改邪歸正。

  這些天天做祈禱、天天做迴向的這些人,這些人就是菩薩,他來救世的,你們不轉他來轉,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就能產生這麼巨大的效果。災難沒有了,有沒有了的道理。災難確實是沒有,你天天有惡念它就來了,你天天有善念它就不見了。每天惡念、惡言、惡行,這個世界就是災難;每天是善念、善心、善行,這個世界就是天堂。天堂、地獄在哪裡?在你一念之間,是你那個一念鑄造成的,它也是空的,它也是了不可得。這些道理,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要相信,我們要認真學習,自他兩利,我們需要安定的環境來成就道業,世間人也需要安定的環境成就事業。佛不能不念。

  古時候,看中國歷史上記載,遇到大災難了,皇上帶頭齋戒沐浴,認真反省,懺除業障,修積功德,大赦天下,他做好事,災難真就化解了。這歷史上記載的很多,不是迷信。誰迷信?說迷信的那個人叫真迷信。為什麼?他真了解的時候,他就不迷信。他因為迷信,他才說那些迷信的話。諺語有所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來說迷信者,就是迷信人。你問問科學家,科學家點頭,他相信,念力不可思議。現在科學家研究這個多了,愈來愈多,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

  下面,「如《淨影疏》云:由成勝通」,通是神通,勝是殊勝,由於成就殊勝的神通,「於一切物變化隨意,故能利物,名為自在」。下面這是念老的話,「大士神通自在,於一切萬物心無拘束,隨緣變化,饒益眾生」。念老這幾句話說得好,說明這些法身大士,他們殊勝的神通,變化自在,於一切萬物,心沒有拘束,也就是說,他不被外面境界影響。首先要做到這一點,不受外境影響,要真會做這個功夫。外面影響我的,不外乎一個是物質現象,一個是人事現象,物質是環境,順境逆境都不受影響;人事環境,善緣惡緣、善人惡人也不受他的影響,你自己做得了主宰,你就得自在。自己做不了主,看到別人言論、行為,自己心就動了,受他影響了。譬如原先依照《無量壽經》會集本修行的,這是真事,聽到別人毀謗這個本子,說是不應該會集,會集是錯誤的,是非法的行為,這個法是佛法,不如法,心就動搖了,這個損失很大。聽說念佛是迷信,他就不念佛了,改學別的法門,這都很能影響人。

  我們最初入佛門,也是聽人家說念佛是老太婆教,是釋迦牟尼佛慈悲,不得已給老太婆們一點安慰,不是真的。我們就受這個影響,輕視淨土法門。到以後學,學久了,不對!他們說法有問題。才真正發現,原來這個法門是最殊勝的法門,最難信,我們承認了難信之法。難信能信非常可貴,既然信了,這一生一定成功,一定得生淨土。淨土,阿彌陀佛建立的,我們也有一分,我們也參與了這樁事情。我們真正相信、真正發願,老實念佛,就是參與建立極樂世界的一分子。我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好!所以,別人怎麼說,我們很容易就受影響,這是自己沒有定力,自己沒有功夫,自己沒有學問。

  好在我們還沒有捨棄佛法。佛法有八個宗,我最初入門,受方老師的影響。方老師是哲學家,告訴我,佛門裡頭十分之八是迷信,十分之二是高等哲學,我們學那兩分就夠了,其他的就不要學。真的受他影響。以後慢慢學得感覺得老師學的說那個迷信,它有道理,它不迷信。發現原來老師只看到外面的門口、圍牆,裡面沒看到。不過老師也很厲害,老師沒有停止,到晚年的時候他皈依了,他完全承認了。這個不是糊塗人,他要深究,到底佛說的那些部分可不可以相信,一深究之後就相信了。尤其他是以《華嚴》為底蘊,做基礎,這個基礎太好了,愈是深入,對於事實真相愈明白、愈透徹。終於,對於輪迴的事情肯定了,對十法界的事情肯定了,對於諸佛的報土肯定了,這就圓滿的接受。

  我們這個地方只要學對於一切萬法要心無拘束,換句話說,不受影響。不受影響,隨緣變化,才能夠饒益眾生。佛法是活活潑潑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千變萬化。但是不管怎麼變,它有個不變的原則,這個不變的原則就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的總原則就是令他破迷開悟,這就叫做佛法。佛法沒有定法,大經上佛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不會的,哪一法是佛法?不會的是什麼?你執著,說空執著空,說有執著有,那就沒有一法是佛法。

  我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確實非常簡單、非常容易讓你接受,看破、放下就是佛法。看破了你就得放下,就是佛法;要是不能放下,你沒看破。他給我這麼一個標準。放下了,你是真看破了;你不是真看破,你不會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樣東西相輔相成,像爬樓梯一樣,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又幫助看破,一路到如來地。給我講得這麼簡單、這麼容易。我就向他請教,從哪裡做起?他教給我,從布施,心量要擴大,量大福大。世間大富大貴之人,都是過去生中心量大所種的福,這一生成就了,不是偶然的。這就叫命運,命運就這麼回事情。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命中沒有富貴,我這一生修可以補起來,只要你認真幹。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就得聰明智慧,聰明智慧就能得貴,修無畏布施能得健康長壽,得幹,真幹!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了凡四訓》就這個好例子。袁了凡功名只有秀才,這個功名像現在講的是學歷,袁了凡的命只有秀才的命,舉人、進士沒分,命裡沒有。壽命只有五十三年,官只能做到一個縣,小縣的縣長,四川一個小縣,這麼個命。他全改了,他就是修這三種布施,財、法、無畏,《了凡四訓》是法布施,真的是有求必應。他求功名,考舉人、考進士也不是很順利,考了三、四次才考中,進士亦如是。官做大了,寶坻知縣,寶坻縣是歸皇上管的,像現在所講的特別市一樣,這個地位就高了。命裡沒有兒子,求兒子,做三千樁好事求兒子,求到了。三千樁好事四年完成的。第一次求功名的,三千樁好事十年完成的,真不容易。做了寶坻知縣,許了個願,我要做一萬件好事。他的夫人看到他這樣做,就告訴他,這一萬樁好事要做多少年。正好遇到,他跟佛教關係深,皈依佛門了,有位法師從寶坻經過去看他,他就把這樁事情告訴法師。他心裡有疑,他說,《四訓》裡頭講得很好,他做了個夢,夢到一個神人告訴他,你在寶坻,就減租這樁事情,你一萬樁好事圓滿了。他半信半疑。他真的是做了這樁事情,看到寶坻田賦太多了,收得太多,可以減少一點,減租。這個命令下去之後,農民統統受益,上繳的糧食可以少繳一些,自己可以多留一點,不止一萬人得利益。所以就一樁事情,你這一萬善事的功德就圓滿了。

  所以人在高位,他有權,他做好事容易,他做壞事也容易,就看他怎麼個做法。做好事積大德,來世的命就更好了。人是決定有來世的,不是死了就完了,不是。所以,真正了解事實真相,死了就不得了,麻煩可大了。活在這個世間,天天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把這些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不要求來生富貴。求來生富貴很容易得到,但是那是無常,來生能不能保住頭腦清醒,是個大問題。如果來生糊塗了,有福報就會幹糊塗事,就會造很大的錯誤,那再來世的時候地獄去了,不值得。這個現象就在眼前,而且非常多,如果你懂得,你時時刻刻都看到,提醒我們,求生淨土是最上上策,我們決定不能空過。

  我們要做大好事,只要心大,量大福就大,小小的好事也變成大事,大好事,為什麼?隨他的心量變,量愈大,福愈大。要把心量拓開,先學著包容別人,特別是包容別人的過失,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計較,要用自己的德行慢慢感化,不必說他。天天看我們自己生活起居,他看多了慢慢就覺悟了,覺悟的時候人就變聰明了。釋迦牟尼佛教學,身教第一,都是做給你看,而不是天天下命令,天天教訓人,這個不是好法子。如何去感化人,也不要有意,自己認真,心善、行善,自然感化。有意去做那不是真善,自自然然感化是真善。所以古人這句話必須要記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真理,這是鐵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的。我自己念頭、行為改了,你看看別人,很快就傳染到他,這方法好。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教訓真的是寶,受用無窮。這樣真正能夠利物,讓一切眾生得到真實之利,這是自在。

  大士神通自在,於一切萬物心無拘束,隨緣變化,饒益眾生。末後這一句,「納須彌於芥子,轉四海入毛端,隨意利他,故云自在」,這四句是法身大士,我們做不到,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這個話也是現在人講宇宙的奧祕,科學家還沒發現。可能科學家永遠不能發現,為什麼?科學家是凡人,不是聖人,聖人行,凡人不行。科學家的發現要借重科學儀器,沒有現代化這些新式的儀器,他看不到,儀器對他有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多半從數學裡頭得到的靈感,產生懷疑,然後來求證,是用這個方法發現的。他們依舊有我沒有放下,我所沒有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所以他是凡夫。這個境界是聖人的境界。須彌是須彌山,這是比喻,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最大的山。芥子是芥菜子,大概跟芝麻粒差不多大。納須彌於芥子,把須彌山裝到芥菜子裡頭,這是決定不可能的,可是它真可能。這是佛的一句比喻話,實際上比這個玄妙得太多了,是什麼?整個宇宙。整個宇宙放在哪裡?放在一微塵裡頭。這個微塵,今天科學家講微中子,比芥菜子小太多了,芥菜子跟微塵,那是龐然大物。一粒微中子小到什麼程度?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原子裡頭一個電子,比芥菜子小多了,我們肉眼看不見,芥菜子能看見。整個宇宙在這一微塵裡頭,每一粒微塵裡頭都有宇宙。

  誰能到那個宇宙裡面去旅遊、參觀、訪問?普賢菩薩。那我們就有理由相信,經上常講八地以上,這些全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量大,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普賢菩薩的特色。普賢菩薩能入微塵世界裡頭,那個裡頭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他能夠去參訪。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頭有六道眾生,跟我們這裡一樣,他可以幫助佛教化眾生,普度眾生。他還在那裡頭有上求下化的事業,在一微塵裡頭。世界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宇宙不可思議,微塵不可思議,佛不說假話。科學家說拿證據來,你修到八地以上,這個境界就現前。如果你修到八地,這個境界不能出現,那佛說假話,你一定會把他拆穿。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五個位次統統能看到,這五個位次的菩薩有多少人!不是一個人見到的,有那麼多人見到。只是我們功夫不到家,我們的業障太重了。玄妙到極處!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菩薩們,這大士們,他們的神通真正叫廣大,神通廣大,無事不辦,他們幫助眾生。眾生為什麼還沒有能度完?眾生不肯接受。我們現在遭遇到不就這個樣子嗎?他不接受,他跟你唱反調,他說我們迷信。這也就是眾生難度的原因,眾生度不盡的原因。今天這個世界,幾個人真正相信佛法?真正相信的人少,半信半疑的人多。所以修行中途改變方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一條路走到底的人不多;凡是一條路走到底不改變方向,一定有成就。最怕的是三心二意,欲望太多,那個心態要不改掉,一生一事無成,這真可惜。

  所以,轉四大海,入一毛端,四大海就是整個地球上的海洋,把海洋這些水裝在一個毛端裡頭。毛端是汗毛,身上汗毛,汗毛的尖端可以容納整個世界的海水。你說這些話要跟初學的人說,他掉頭就走了,胡說八道,沒法子說。所以佛對小乘不講大乘經,為什麼?講大乘經一定跑掉了,沒人相信。佛講大乘,前面二十年的墊底,不容易,十二年的阿含,八年的方等,才給你講般若,講諸法實相。諸法實相講了二十二年,我們就曉得,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主要是講什麼?講般若。《法華》,那是研究所,那是很少數的,還有意願向上提升的,佛也不辜負他們,少數人。可是世尊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太廣大了,一切眾生之類平等得度,這真不可思議。難信,比《法華》、《華嚴》還難信,那個還容易相信。怎麼男女老少、賢愚不肖統統都能平等得度,這誰能相信?那彌陀真有這一門,釋迦牟尼佛引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話,對阿彌陀佛的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說這部經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佛都讚歎。因為它難信,所以十方佛來作證,不是菩薩作證,諸佛來作證,證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對這個法門堅定信心,絕無動搖,誠信到底,一切時、一切處就這一句佛號,口裡可以斷,心上不要斷。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見佛不稀奇,感應,真誠到位了,佛菩薩就現相,你就看見了。看見,要學禪宗的方法,但自無心於萬物,佛現相也是萬物現象,不要執著,也不要到處給人說。什麼時候可以說?往生的時候可以說,說完了我走了,真的。淨土宗廬山遠公大師,初祖,《高僧傳》裡頭有記載,這個不是假的,他一生當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他那個時代跟鳩摩羅什大師同時,淨土經典只有《無量壽經》翻出來了,我們想應該是安世高翻的。《阿彌陀經》鳩摩羅什大師翻的,《觀無量壽經》統統都沒有翻出來。所以,廬山東林念佛堂依據的經典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

  同學們向大師請教,你見到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遠公大師告訴大家,跟《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一模一樣。他跟大家講,現在我又見到了,第四次見到,我往生的時候到了。而且看見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都在阿彌陀佛身邊,他一個一個名字都叫得出來。這是遠公慈悲,最後為我們做作證轉,他給我們做證明,這個法門度人可多了。惠能大師一生,在他會下得度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就是作佛去了,四十三個人。遠公大師蓮社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都往生,比六祖殊勝太多。而且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個品位不是一級一級的提升,他可以跳班的。從一年級可以跳到十年級,他不按照那個順序走的,這個在其他法門裡頭沒有。其他法門一定是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按部就班的,只有這個法門裡頭可以跳班的,這個要知道,真正不可思議。為什麼?這個法門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又得到一切諸佛的加持。只要你是真心,你有大菩提心,你有普度一切眾生這個大願,那位子一下就上去了,太快了。為什麼?跟一切諸佛的願力相同,諸佛願力湊在一起,你一滲透在裡頭,跟諸佛願力一樣的,所以他的成就特別快。

  我想一定是這個道理,要不然文殊、普賢不可能把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帶到極樂世界。如果是一級一級的,他們就沒有必要到極樂世界來,來了沒意思。如果能到極樂世界能夠跳幾級的話,那就很有意義,極樂世界升學升得快。那是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要按部就班到什麼時候畢業?三個阿僧祇劫。不按部就班的就很難講,一個阿僧祇劫、幾個大劫、一個大劫,或者是一個小劫、兩個小劫,它不定。由此可知,心量要大,大心量是你的本心量。你的提升是你自己的事情,心量愈大提升愈快,為什麼?跟你的性德相應。心量小不相應,往上提升很難。品位高下是決定在功夫的淺深,這個淺深與心量關係非常大,要真心,要為眾生,不為自己,成佛道就是為度眾生。

  底下這一句經文,『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就為這個,除這樁事情,沒有第二樁事情。庶是凡庶,類是品類。「又庶者眾也」,庶類就是指眾生,眾生的品類非常複雜。要把這個境界展開,無量無邊世界,眾生品類也是無量無邊。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這是慈悲到極處了。在中國的古禮,老師的地位非常尊重。你想學要求學,你得到老師那邊去,求老師收你做學生,認真努力跟著他學習,求學。決定不許可把老師請到家裡來教,沒這個道理。古禮,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沒聽說過到家裡去教。現在有很多老師到學生家裡去做家教,這古人沒聽說過的,現在有這種現象。這變成什麼?變成買賣了,販賣知識。現在這種風氣全世界都有,不是一個地區。中國對於老師比佛門尊重是加倍,因為佛門還有請法的,「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中國人對老師的地位比佛弟子對佛還要尊重,有過之而無不及。菩薩能作不請之友,為什麼?佛是老師,不敢請佛,菩薩可以,菩薩是學長、是同學的身分,你不請,我來教你。於是就有很多佛,應以菩薩身得度者,他現菩薩,不現佛身,慈悲到極處。

  「《會疏》云:眾生背覺,沉迷漂流。生盲無目,無希出心」。生盲,出生眼睛就瞎了,換句話說,他從來沒有看過太陽,一出生眼睛就瞎了。這是比喻什麼?比喻眾生迷得太重了。覺是自性,完全違背了自性,那就是迷,沉迷漂流,指的是六道輪迴,生生世世都在六道搞輪迴。就好比出生眼睛就瞎,所以他沒有一個出離六道的念頭,沒有希望超越輪迴,沒有這個念頭。這是指許許多多眾生,確實「菩薩愍之」,菩薩看到這些人憐憫他,這大悲心,「無疲厭念」,菩薩對這些眾生不疲不倦,無有疲厭,念念在懷。「常為不請之友,隨逐愛護」,隨著眾生,這個眾生到哪一道,菩薩也在那一道示現。

  菩薩的身,這是講法身菩薩,跟諸佛的身是一樣的,法身。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法身遍法界,所以法界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現象。這個祕密是神祕的現象,只有大乘法裡頭法身大士把它揭穿了,如果沒有他們,不會有人知道有這麼一樁事情,宇宙之間有這種奧祕。這是什麼?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自性。一切眾生的自性,跟佛菩薩自性是一個性,他覺,我們迷;只有覺跟迷的關係,除這個之外,沒有兩樣。所以,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很重要,具足什麼?具足一切法,一樣也不少。

  自性要遇到緣,這一切法就展現出來給你看,「能生萬法」。能生萬法,佛菩薩能夠看到完整的,我們看不到完整,只看到一部分,很小的一個侷限裡頭。你看,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我們今天曉得的,有個太空,有個銀河系,有個太陽系,知道而去不了,不能隨時去觀光旅遊,沒有辦法離開地球。古時候就更可憐,多少人一生,鄉下人,沒有進過城,他的一生真的是老死不相往來。他大概走得最遠的就是近鄰的幾個村,小鎮也許去過,縣城沒去過,一生沒去過,真叫孤陋寡聞。人憨厚老實,來生還得人身,他沒造什麼惡業,還住這個環境,生生世世他能得人身。為什麼?他沒有什麼大善業,也沒有什麼大惡業,人很老實,真的孝悌忠信都能做到幾成,人都很可愛。

  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捷,我們現在的活動空間可以能夠到外太空,離開地球,到月亮去探險,到別的星球去。在佛法講,應不應該去?實在說不應該去。為什麼?每個星球是依報,依報裡頭一定有正報,只是那個裡面的人我們肉眼看不見。我們到那邊去,干擾他了,他的能量要比我們強的時候,他來報復我們受不了,這是一定的。人要守人的本分,可不可以遨遊宇宙?可以,不要用科學工具,你修證有神通,有神足通就可以遨遊了。那你到月亮,月亮裡面的,有些神靈住在那裡,他們歡迎你,不會產生干擾;用這些機械到那裡去,產生干擾。有神足通就行了,三果聖人就可以了,修到三果應該不是難事情。四果就是阿羅漢,真能遨遊大千世界,出不了大千世界的範圍。那要再提升,提升到菩薩,就可以遨遊其他諸佛如來的世界。

  所以,比起往生淨土,還是淨土殊勝。淨土只要一生,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最低的位次,四十八願裡頭告訴我們,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神通廣大。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是什麼人?圓教初住以上,實報土裡菩薩。你看看,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的名,有方便有餘土的名,而實際上統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阿惟越致從哪裡來的?不是你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加持給你的,你就有能力遍遊十方無量無邊剎土,供佛、聞法;供佛是修福報,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這是除了阿彌陀佛本師之外,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你都能夠隨時去參訪。而且怎麼樣?同時參訪,你有能力化無量無邊的應化身。你的本身沒離開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講堂聽經、聽教,自己能分無量無邊身,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那真管用,不是不管用,不是變魔術,這真管用,真正得福慧雙修的利益。這個世界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只有這一處。

  為什麼諸佛剎土沒有?諸佛知道阿彌陀佛已經建了極樂世界,行,我就不必麻煩了。我這兒的學生,不好教的,統統送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全收。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幫助阿彌陀佛介紹學生的,極樂世界的學生都是諸佛如來介紹過去的,佛要不介紹,沒人知道。所以,佛都做阿彌陀佛的傳播、介紹的工作,把真正真信、真願、肯念阿彌陀佛的人,全部送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法性土,法性土妙,為什麼?它沒有面積,真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中國人能說出這兩句話,這兩句話至少法身大士才能說得出。中國古聖先賢裡頭,我相信有很多佛菩薩來的,不是凡人,他們說的話跟佛所講的沒有兩樣。確實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中國人喜歡聖賢,佛菩薩到中國來應化,統統用聖賢、君子這種方式來到中國。

  經典的翻譯,一絲毫不能懷疑,為什麼?佛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他怎麼會翻錯!我們完全是用凡夫心去測度聖人。年輕時這個樣子,一篇古文,找幾個人來翻成白話文,每個人翻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就懷疑,這經是從印度梵文翻過來的,翻成好多本子,它怎麼可能會一樣,怎麼可能會沒錯誤?只有諸佛化身來,他就沒有錯誤。這是什麼?中國人的福報。福報從哪裡來?祖先積德。真的,中國人祖先對於兒女、後代是嚴加管教,這真的,不是假的。小孩沒得自由的,小孩要聽話,要接受管教。從什麼時候開始管教?從懷孕的時候,胎教。特別是德行,德行的根本就是孝跟敬,父母做出來給兒女看。三年扎根教育是出生到三歲,就教這兩個字,孝、敬。小孩從小就看到父母是這個樣子,你看父母對他的父母,他就學會了。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這是很有道理的,三歲學成的,八十歲都不會忘記,他都能做到,他不會變,根深蒂固。遇到什麼樣的挫折,他不會受影響,捨身命容易,變節不可能,在中國歷史上看得很多。

  現在人做不到,為什麼?沒受過這個教育,沒有見到過,你給小孩講,他不相信,都認為這是一種理想,這不是事實。所以聖賢教育、佛菩薩教育是以身行為第一樁大事,自己沒有做到,怎麼能教人?怎麼能叫人相信?自己為什麼做到?自己知道這是真理,做人應該這個樣子的。小孩就得要學大人,他才能成為大人;他要不學大人,他永遠不能成大人。基本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一生決定要做到。這是什麼?這像個人;這些字丟掉了就不是人,不像人。左丘明說得好,「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性德。這五個字與自性相應,完全是性德,應該是要這樣做的。這五個字要沒有了,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就叫棄常。把仁義禮智信拋棄掉了,不要了,左丘明講,這個社會是什麼?這個社會都是妖魔鬼怪,妖興旺了,那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

  原因很複雜,不能怪罪任何一個人,這是真的,我們經上講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要往上推,至少推到兩百年,兩百年,八、九代了。最初,老人疏忽了,這一疏忽就一代不如一代。這些事情,我們不知道,我們父母不知道,我們祖父母也不知道,大概曾祖父母曉得,做不到,高祖父母知道,也做不到。所以推到多少代!今天人造作一切罪惡,你怎麼可以責備他?應當憐憫他,原諒他,不必再追究了。我們要從頭做起,從哪裡做起?要從本身做起,做出一個好樣子。我們本身不做起,要求別人做起,我們的文化根可能會斷掉。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就是來做這個榜樣的。這麼多年來,我們發現了,我們認識清楚了,我不做誰做?怎麼苦都要做,怎麼艱難都要做,我能影響一個是一個,影響兩個是兩個。那就是什麼?單傳,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只影響慧可一個人,慧可也只影響僧璨一個人,單傳傳到第六代惠能才發揚光大。我們這個單傳可能也要傳個五、六世,才能發揚光大。

  宣傳有必要,為什麼?讓人心他有這個印象,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象,不知道沒有關係,他有個概念。這個概念愈多愈好,慢慢它形成一股力量,可以願意接受,喜歡接受了,這種機緣就不能放過。這就是佛法,這就是修行,佛法是救苦救難,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只要幹這樁事情,這都是大乘佛法。不能說這個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今天念佛求生淨土,什麼都不幹了,這個世界毀掉於我不相干。這種心態,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我相信極樂世界不收他。為什麼?沒有慈悲心。你今天不念阿彌陀佛,也不要念《無量壽經》,真正有這慈悲心來救中國傳統文化,臨命終時念一聲佛號都往生。阿彌陀佛歡喜你,他就來接引你。人不能自私自利,學淨土還搞自私自利,哪能往生!李老師說,一萬個念佛人當中真正往生只有一、二個,原因就是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放下,別人的痛癢不相關,這個跟佛的大願大行不相應。

  所以眾生真可憐,這個話形容的,說得好,「眾生背覺,沉迷漂流,生盲無目,無希出心,菩薩愍之,無疲厭念」,不疲不討厭,要來幫助他,「常為不請之友,隨逐愛護」,這還了得!隨逐就是跟著他,他到哪一道,菩薩照顧到哪一道。只要他有一念回頭的心,菩薩立刻就伸出援手幫助他,絕對不會說是見到不顧的。所以,這些年來有一些人,這些都是參政的人士,來問我,他們要參加競選,競選市長的、競選政府職位的,來問我,他能不能選上。我就告訴他,你心地大公無私,你要想得到這個職位,為社會大眾服務的,為大家做好事的,你決定選上。為什麼?這經文有證據,佛菩薩會幫助你。如果你是為自私自利,為個人名聞利養,你選上了是你的命,你命裡有,那不是佛菩薩加持,命裡有,選不上你命裡沒有。如果你發大心救苦救難,救這些苦難眾生,你命裡頭沒有你也會選上,為什麼?佛菩薩幫助你。問你發的什麼心,你要這個職位,要來之後你幹什麼?這是你能不能當選的關鍵,不要問別的,準得很、靈得很。

  在這個位子上,就像袁了凡一樣,你看,十萬樁善事,一筆就圓滿了。他做壞事也很容易,要害幾十萬人,也是一筆就害了,幹什麼都容易。所以,問你要這個位子幹什麼?如果是作惡,要這個位子,那是地獄門,你往地獄去了;要是作善,為救眾生,這個門是天堂的門,你就上天堂去了。不必問其他,只問自己的心,這比什麼都重要。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