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03/3/1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4-0014

  《了凡四訓》。諸位觀眾,我們上一集講到「積善之方」,楊自懲先生這個公案。楊自懲先生在縣衙裡面做一個小書辦,能夠修善積德。由此可知,積功累德,不論我們自己現前是過什麼樣的生活,在社會上是什麼樣的地位,從事什麼行業,都可以做,機會太多太多了,只要存心利益社會、利益人民就是積功累德。做好事,不求果報,這個功德就更大;不求果報,必定有更加殊勝的果報。積的善大,積的善多,自己本身就感受到果報。像了凡先生就是個例子,與了凡同時代的俞淨意先生,也是個例子,晚年就享受果報,果報一直綿延到他的子孫,代代不絕。第三個例子:

  【昔正統間。】

  『正統』是明朝英宗的年號。

  【鄧茂七倡亂於福建。】

  鄧茂七是當時的一個強盜土匪,他在福建地區作亂。

  【士民從賊者甚眾。朝廷起鄞縣張都憲楷南征。以計擒賊。】

  英宗皇帝用鄞縣的張楷,帶兵南征把動亂平定,把鄧茂七抓到,但是還有一些餘黨。

  【後委布政司謝都事。搜殺東路賊黨。】

  土匪頭被捉到,但是還有他下面的餘黨在。所以朝廷又委派『布政司謝都事』,「布政司」相當於現在的省長,「都事」是布政司下面的一個官,派謝都事搜殺東路賊黨,就是平定還有一些比較小部分的賊黨。

  【謝求賊中黨附冊籍。】

  這個謝都事很難得,他先想方法,把這些賊黨的名冊找到,就是不冤枉人。

  【凡不附賊者。】

  賊黨裡頭,這個名冊上沒有名字的。

  【密授以白布小旗。】

  先發白布的小旗,如果沒有人去參加賊黨的家庭,都先發白布的小旗給他們,事先去發。

  【約兵至日。插旗門首。戒軍兵無妄殺。全活萬人。】

  這是統兵的將領,他懂得積德,不冤枉人,不濫殺人。所以他用心去蒐集匪黨的名冊,不是真正附屬於匪黨的,不可以冤枉去殺人。官兵進城來搜查,他教這些跟賊黨沒有關係的人,都給他們一個家庭一面小的白旗,插在他家門口,看到插白布小旗的家庭,官兵就禁止進去搜查,禁止官兵去干擾,不可以冤枉殺人。這樣的做法,『全活萬人』,就是說至少有一萬人沒有被冤枉殺死。

  我們要知道,戰爭最容易受到殺害的就是百姓,尤其是無辜的百姓。像現在美國發兵要攻打伊拉克,國際上很多人反戰,反對這個戰爭,為什麼反對戰爭?因為不管什麼樣的戰爭,總是會去傷害到無辜的百姓。實際上無辜的百姓傷害是最大的,這在佛法來講,這就是造很重的殺業,果報不堪設想。如果統兵的人能夠將殺害人民降到最低,這就功德無量。在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做將軍、大將軍的人,能夠保全他後代興旺的很少。什麼原因?殺業太重,殺傷無辜的人太多,所以子孫後代都不好。在中國武將裡面後代的人好的確實不多,在歷史上真的可以數得出來,沒有幾個。沒幾個做武將他的後代很好,很少,原因就是殺業太重,尤其冤枉殺死人的。這些做將軍的人,如果是愛惜人命,絕對不枉殺,沒有冤枉去殺人,軍隊紀律非常森嚴,如果是這個做法,他才能夠保全後代子孫興旺。這是講戰爭確確實實是個很不好的事情。

  這位謝都事,他發這個善心,沒有冤枉殺人,他有好的果報。這是做領兵、做將領的一個好榜樣。

  【後謝之子遷。中狀元。為宰輔。孫丕。復中探花。】

  這是講謝都事他後代的人的果報。他的兒子謝遷,『中狀元』,官做到宰相,『宰輔』是宰相。孫子(他的孫子),名一個字而已,丕,謝丕,也中探花,『探花』是進士第三名。狀元是第一名,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這都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歷史證明。下面又跟我們講,莆田有一個林家,這也是在福建。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團施人。求取即與之。無倦色。】

  這是講莆田(也是在福建)有姓林的人家,『先世有老母好善』,就是他先世祖母,祖母很愛做善事。她怎樣做善事?『常作粉團施人』,就是麵粉做成一團一團來布施給一些貧窮人,比較沒得吃的人。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在我們台灣這幾年經濟發達,物質的受用可以講很豐富,三餐吃不飽的很少看到。在我孩提時代,那個時候經濟還不是很好,確確實實我自己的家庭也曾經三餐吃都吃不飽,也有這個情形。古時候這個情形就更多了,所以有很多貧窮的人沒得吃。這個老奶奶她就做粉團,都送人,布施,每天都這樣做,做一輩子都不疲倦。天天用這個來布施,有人來跟她要,她都給人家,毫無厭倦,每天布施。

  做好事量力而為,善待別人自己決定有好的果報,不要怕吃虧,不要怕被人騙了,諺語常說「吃虧是福」。所以我們導師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也非常讚歎居士林,那時候李木源做總幹事,請我們導師去那裡講經弘法。居士林每天都煮二頓飯給人吃,中餐與晚餐,不管是信佛的也好,不信佛的也好,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都可以去吃,甚至毀謗佛教的人,他也不拒絕,就是每天供齋,免費的。所以那時候到居士林吃飯有一千多人,假日最多到三千多人,這是好事!我們去居士林,我們同修如果曾經去過的人就知道,居士林每天給人吃飯,只有過年那天休一天而已,每天給人吃飯。是不是被人吃垮?我們看,不但沒有被吃垮,愈吃東西愈多,人家送愈多來,有時候東西多到吃不完,又再轉送給孤兒院。所以供齋,從開辦一直到現在,居士林不曾買過米,也沒有買過油,也沒有買過菜,都有人送來,而且吃不完。原因在哪裡?大家知道居士林在做這個好事,所以有很多人發心送米、送油、送菜。送得太多,吃不完,還可以送孤兒院、養老院。所以新加坡有許多宗教的養老院、孤兒院,都接受居士林的贈送。這是好事,做好事!

  莆田林家老奶奶好善好施,常常做粉團布施給貧窮人,每天她都不疲不厭、歡歡喜喜救濟困苦的人。有一天:

  【一仙化為道人。】

  有一位仙人,化為道人。仙化道人,我們沒必要去猜疑,我們只看到有一個窮道人,就是說化作一個貧窮模樣的道人。

  【每旦索食六七團。】

  有一位仙人,變化一個窮道人。窮道人說沒得吃,每天都來向她討粉團,討六、七團,每天都來。

  【母日日與之。】

  老奶奶每天給他。這個道人要粉團,一天都要六、七個,別人一個、二個,他要六、七個,每天給他,這個道人每天來跟她討。

  【終三年如一日。】

  這樣每天去跟她討,一天討六、七個粉團,討了三年,這個老太太也都歡歡喜喜給他。

  【乃知其誠也。】

  這才知道,這個老太太布施救人是出自於真誠心。

  【因謂之曰。】

  這一天,道長(道人)就跟這個老太太說:

  【吾食汝三年粉團。何以報汝。】

  我吃妳三年的粉團,每天吃你六、七個粉團,吃三年了,我要以什麼來報答妳?這個道人就這樣告訴她。接下來又跟她說:

  【府後有一地。葬之。】

  他說:妳家後面有一塊寶地,那個地理風水很好。將來死後,妳就葬在那個地方,叫妳的子孫把妳葬在那個地方。他說:

  【子孫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數。】

  他說:妳如果葬在那裡,將來妳的子孫做官的人數就像一升芝麻那麼多。這是形容人數很多。誠心救人!

  【其子依所點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纓甚盛。福建有無林不開榜之謠。】

  這個話是真的。我們導師說,過去他在福建建甌住過六年,一直到抗戰時期,這個林氏她家裡頭代代還有賢人。她的後代依照道長指點,把她葬在那個地方,果然葬下去以後,第一代,她的後代就有九個人中進士。所以在福建有這麼一句話,『無林不開榜』,「無林」就是說如果沒有姓林的就不開榜,每當科舉的時候,考中舉人、中進士,林家的人最多。這是他的祖宗,這個老太太誠心布施救人,終年不疲不厭的果報。『累代』是世世代代。『簪纓』,這是說以前做官戴的帽子,帽子上的帶子叫做「纓」,綁帽子的帶子叫做纓,插在頭髮的是「簪」,這都是說官做得很大。這個家族非常的興旺,都是得力於祖宗積德,子孫繼續不斷行善積德,保持家風代代不衰。

  在中國例子很多,最有名的是范仲淹。我們在古文裡面讀的「義田記」,知道范仲淹先生從小時候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積功累德,不疲不厭。所以,民國初年我們淨宗印光祖師讚歎,中國祖宗積的大德,後世子孫代代都受到他的福蔭,有三個人。第一個是孔子,孔子距離我們現在已經二千五百多年,孔子的後代到現在家道不衰,世世代代的帝王對孔老夫子都尊敬。今天,在民國時代,孔子的後代在國外都受到外國人的尊敬,夫子的餘福。第二位就是說范仲淹,到民國初年,八百年家道不衰,這是宋朝時候的人。第三位,他說的是葉狀元,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三百年家道不衰。印光大師舉這三個人,祖宗積的德很厚。再看下面第五位:

  【馮琢菴太史之父。】

  馮琢菴太史的父親。

  【為邑庠生。】

  『邑』是縣,『庠』是學校,也算是公立的,我們現在說縣立的學校,在縣立的學校做學生的時候。「庠生」,一般就是指秀才。

  【隆冬早起赴學。】

  冬天早晨起來,到學堂裡面去。

  【路遇一人。倒臥雪中。捫之半殭矣。】

  他在路上,看到有一個人倒在雪堆裡頭,下雪了。在大陸上有很多地方,冬天都會下雪,在我們台灣大概在很冷的時候,合歡山、玉山、陽明山,才有看到雪,高山,平地我們就沒有看過雪。大陸很多地方很寒冷,在平地冬天都會下雪。過去如果比較困苦的人,沒錢可以買厚的衣服來保暖,出去太冷往往被雪凍到死去。他看到一個人被雪凍昏倒在雪中,他就靠過去摸摸他,還沒有死,但是已經被雪凍得差不多了。

  【遂解己綿裘衣之。】

  他自己身上穿的這件綿衣,是皮的衣服,這是外衣,趕緊脫下來,把這個人包起來。

  【且扶歸救甦。】

  把這個人扶到他的家裡面,把他救活過來。這是救人一命,佛家常常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個話意味深長!一般人只知道建寺廟,浮屠是寶塔,七級浮屠就是七層的寶塔,建這個功德很大。現在又有人造大佛像,大概造大佛像比造寶塔功德更大。我們如果想到古人這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一百米的佛像,不只七級浮屠。這個世間苦難的人太多,意思就是說有很多人在飢餓的邊緣,沒得吃,沒得穿,生病沒有醫藥,很可憐!你建個寶塔、造很多佛像,花很多錢,你如果把這些錢拿去救濟這些災民,這些在飢餓邊緣的人,他就能夠得到解救,相信這個功德無量無邊。這是說救人一條命,果報就不可思議,得這麼大的福報。你如果能夠救千萬人的生命,相信你的後代做官興旺,就跟前面道長所講的,人數也是一升芝麻那麼多。為什麼不做?我們要多想想!什麼是真實功德?這個裡頭有一個標準,凡是真正令一切苦難眾生得到好處、得到利益的,這個功德是真實的;如果令一切眾生得不到實質上的利益,這功德是假的,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造佛像、造寶塔,當然這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知道,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學,效法佛菩薩,學習佛菩薩,這才是真正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我們在此地,看到馮琢菴救人一命,他得的感應:

  【夢神告之曰。】

  他救這個人救活過來,當晚睡覺作夢,夢到一個天神告訴他:

  【汝救人一命。出至誠心。吾遣韓琦為汝子。】

  這就講到輪迴。『韓琦』是宋朝時代的人,英宗、神宗的時候,他做過十年宰相,也做過元帥,是一個文武全才了不起的偉人,在歷史上我們讀到他,深得當代、後世人的尊敬。在那個時候,他跟范仲淹齊名,兩個人在當時都是出將入相。馮琢菴的父親做這樁好事,神人說:我派遣韓琦做你的兒子。就是說差遣宋朝這個能人來你家投胎做你的兒子,這就是輪迴。我們佛法裡面講六道輪迴,人死了以後,又會在六道裡面去投胎轉世。

  【及生琢菴。遂名琦。】

  『琢菴』是他的號,他的名叫『琦』。他的父親取這個名,就是夢中夢見這樁事情。果然,他的官做到太史,太史就是以前的翰林。再看下面舉第六個例子:

  【台州應尚書。】

  浙江省台州有一位應尚書,『尚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部長,他官做到部長。

  【壯年習業於山中。】

  『習業』是讀書,就是說他少年的時候在山中讀書。以前讀書人多半都是住在寺院,就是去寺院掛單,在過去那個時代,寺院確實提供給讀書人最好的學習場所。古時候學校沒有那麼多,一個縣通常只有一個學校,縣學。所以讀書的環境很難找得到,除了寺廟之外,就是大戶人家。富貴人家裡面有一些圖書、書籍,就像我們現在講的一個圖書室,請老師在家庭裡面教自己的子孫,這就稱為私塾。那個時候一般人家藏書的數量都不會很多。所以大規模的藏書都在寺院的藏經樓,藏經樓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圖書館,這個規模比較大。寺院的藏經樓,不僅是收藏佛書,不是只有放佛經,在中國儒家、道家連諸子百家的典籍,可以說都有收藏。出家人真正在做學問,真正在修養自己身心、德行,所以他們都是非常好的老師。以前讀書人,秀才,一般都願意到寺廟親近出家人,寺廟有豐富的藏書,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向出家人請教。而出家人教導他們都是義務的,這是佛家所修積的功德,所積的善行。但是現在佛教寺院已經變質了,完全跟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是教學的場所,現在變成經懺的場所,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他習業在山中,在山中一定是住在寺廟裡面,古時候的寺廟很多建在山上。

  【夜鬼嘯集。】

  晚上,這個地方鬼很多。

  【往往驚人。公不懼也。】

  曠野之處,妖與鬼確確實實是有。比較膽小的人就不敢住,應先生有膽量,心地正直,不怕這些邪魔鬼怪。所以他不怕,他依舊在山中讀書。

  【一夕聞鬼云。】

  有一天晚上,聽到鬼在講話。

  【某婦以夫久客不歸。翁姑逼其嫁人。明夜當縊死於此。吾得代矣。】

  這是鬼在說話。他說某一個人家的婦女,因為她的丈夫離開家鄉很久都沒有回來,她的公婆以為兒子大概已經死了,逼他的媳婦再去改嫁。這個媳婦不願意,所以就起了個念頭,明天要到這個地方來上吊自殺。所以我們就知道,講話這個鬼是吊死鬼。上吊死的鬼要找替身,他如果找不到替身就沒有辦法去投胎,這個事情佛法裡頭說得少,道教裡面對這個事情說得很多。凡是橫死的,意外死亡、自殺,都要找替身。所以自殺很痛苦,這個事情萬萬做不得!道家有講,自殺的人,每七天他要重複再表演自殺一次。所以非常苦,上吊,每七天會去吊一次,什麼時候找到替身,他那個時候才能夠脫身。跳樓死的,像現在電視在報導,有從樓上跳下來的,這個他七天就去跳一次。你說這個可憐不可憐!所以人再怎麼不得已,都不可以有自殺的念頭,這是決定錯誤的行為,萬萬不可!當你找到替身,你投胎還是隨業流轉,苦不堪言!這個吊死鬼也很難得,等了又等,等到明天有人要來上吊,他可以找到替身,他就可以去投胎了。『吾得代矣』,他得到代替的人了。

  【公潛賣田。得銀四兩。即偽作其夫之書。寄銀還家。】

  應尚書聽到鬼在講這個話,他心裡面就有了主意,明天一大早他就回去,趕緊把他的田賣掉。賣了一些田,賣四兩銀子,再寫一封信,偽造他兒子的一封家信,連這四兩銀子,趕緊送到這個家庭。這個家庭裡面,父母看到他的孩子有書信回來了,還沒有死。

  【其父母見書。以手跡不類疑之。】

  他兒子寫字的筆跡跟這不太像,就起了懷疑。下面講:

  【既而曰。書可假。銀不可假。想兒無恙。婦遂不嫁。其子後歸。夫婦相保如初。】

  應尚書救了一個人的命。這對公婆看到有人寄信回來,又寄了四兩銀子回來,雖然這封信筆跡不同,但是想想,信是可以別人代替寫的,銀兩是真的,這錢不假,總是不可能無緣無故人家將銀兩送給你。想一想,自己的兒子一定是平安無事,所以就不再逼他的媳婦改嫁。這是應尚書暗中救了他們的媳婦一條命,不但救了一條命,而且成就這對夫婦保全而不至於分離,他的兒子以後果然回來了。應先生做了一樁陰德,他做這個事情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做了之後:

  【公又聞鬼語曰。我當得代。奈此秀才壞吾事。】

  本來他找到替身了,哪裡知道被這個秀才破壞了。這個秀才是指應先生,被他破壞了。

  【旁一鬼曰。爾何不禍之。】

  旁邊有一個鬼就跟他說:你怎麼不去害他?他破壞你的事,你怎麼不去害他?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陰德尚書矣。吾何得而禍之。】

  這個吊死鬼就說:上帝知道這個人心很好,已經命他做陰德尚書,我怎麼有辦法去害他?應公聽到這樣:

  【應公因此益自努勵。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應先生又聽到鬼講這些話,自己就更加勉勵,知道這樁事情做對了。上帝命他做陰德尚書,他自己哪裡曉得?換句話說,他將來就有做部長的命,這是鬼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他。所以他就更加努力斷惡修善,善天天增加,德天天加厚。

  【遇歲饑。輒捐穀以賑之。遇親戚有急。輒委曲維持。遇有橫逆。輒反躬自責。怡然順受。】

  這都是知道回頭是岸,知道怎樣去做好事。荒年,饑荒的時候,他就捐五穀去賑災、去救人。遇到親戚有急事,他總是『委曲』,「委曲」就是委曲自己,幫助別人,解決別人的困難。遭遇到橫逆,別人侮辱他、毀謗他,遇到這些事情,他能夠反躬自責,這是學大禹,絕對不怪罪別人。我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能令人生歡喜心,過失不在別人,在自己,自己才能夠修善,才能夠增長自己的德行。所以這些橫逆都能『怡然順受』,「怡然」是歡歡喜喜,逆來順受。這都是積善積德的事實,他自己以後做了尚書,做到部長。

  【子孫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他的後人,『登科第』是考中進士,很多!後代好。下面,第七個例子,徐鳳竹的事情:

  【常熟】

  常熟縣是在江蘇省,現在的江蘇省,常熟縣在江蘇,有一位徐鳳竹先生。

  【徐鳳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為同邑之倡。又分穀以賑貧乏。】

  這是一個善人,他的家庭相當富有。偶然碰到荒年,荒年或是旱災,或是水災,收成不好,他就先把自己應收的這些田租完全捐掉,捐獻給別人。以前富貴人家,中國自古有個觀念置恆產,恆產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不動產。不動產是比較可靠,但是現在人有這個觀念的人不多。古時候有錢都買地、買山,這叫恆產。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災難,他的田地總是在,他的產業不會毀掉。不像現在,現在工商業非常脆弱,遇到一個經濟災難的時候就損失非常慘重。從前古人這個觀點,我們想想,還是正確的。這是講到恆產。我們導師現在在澳洲圖文巴買地、買房子,建道場,那個地方風景非常好,安置這些出家眾,這也是根據古人的觀念,置恆產。買土地,要修行的人才有一個安身之處所,所以這也是需要。在我們道業還沒成就,有一個穩定的道場,提供大家來學習,這也非常的需要。徐鳳竹他的父親是一個地主,他遇到荒年,他就把收租,或者租金就減免,免納租金,或者他收的租金統統再捐出來,提倡救災。『又分穀以賑貧乏』,自己家裡面倉庫的稻米,他就把它拿出來,再去拯救這些貧窮的人,常常做這些好事。下面說:

  【夜聞鬼唱於門曰。】

  晚上曾經聽到鬼在他的門口唱歌。唱什麼?

  【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相續而呼。連夜不斷。】

  鬼在他家的門口唱。徐家秀才,那個時候就是徐鳳竹,徐鳳竹是秀才,就是說他的父親做這些好事,果報他會得到,他去考試一定會考中舉人。

  【是歲鳳竹果舉於鄉。】

  鳳竹果然在這一年考試中了舉人。

  【其父因而益積德。孳孳不怠。修橋修路。齋僧接眾。凡有利益。無不盡心。】

  他的父親聽到鬼唱歌,果然自己的兒子中了舉人,真的有效應,所以他行善格外努力。『益』是增長,格外努力去做善事,『孳孳不怠』。『修橋修路』,這是舉幾個例子,利益方便行人。『齋僧接眾』,「齋僧」是請出家人吃飯,「接眾」是接濟大眾。

  在這裡既然講到「齋僧」,齋僧的利益在哪裡?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明朝時候,清朝時候,齋僧風氣很流行;現在中國、外國,還是很流行。在家居士以財物供僧,希求修福。而接受供養的這些出家人,要為他說法;換句話說,要教導他。在家人對出家人是財布施,出家人對在家人是法布施,齋僧是求法的。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接受國王大臣的供齋,慣例用完齋之後決定要講經說法。這一天釋迦牟尼佛接受供齋之後沒有說法,起身就要走了。這些齋主一定會向佛要求,請佛來說法。佛在講《楞嚴經》的時候,也是去應供,有人請吃飯,吃飽佛掉頭就要走了。齋主講:您都還沒有給我們說法,我們跟著您去,不然我們到道場聽您說法。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因緣,原來釋迦牟尼佛(一般的慣例是接受人供齋以後,都會給這些齋主說法,這天吃飽沒說法就回去了)是要辦事,辦什麼事?阿難尊者遭難,先去救他。楞嚴法會是這個因緣發起的,那些供齋的人都參與了楞嚴法會。這是齋僧真實功德,真實的好處。這些出家人有道德、有學問、有修養,是社會大眾的導師,用現在的話來說,多元文化的教師;他們真正做到徹底的犧牲奉獻,為求學問、為教化眾生,奉獻了一生。

  「接眾」,是碰到有困難的人,接是接濟,他貧乏,或者是失業,或者缺少吃的、缺少穿的、缺少用的,鳳竹的父親他家庭裡面有財富,只要遇到這些事情,都樂意去幫助。『凡有利益,無不盡心』,只要有利益社會大眾,沒有一樣不盡心盡力去做。命中有財富,應當這樣做就對了。財富決定不是供給一個人享受的,絕不是供給一家人享受的。你命中有財富,你就要知道,你有使命、你有責任幫助世間一切窮苦的人,你的財富生生世世享受不盡。財從哪裡來的?財從布施得來的,愈布施愈多。他這樣做,後來又聽到鬼在門口唱歌,唱的是:

  【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

  就是說官愈做愈大,做到『都堂』。

  【鳳竹官終兩浙巡撫。】

  『巡撫』就是現在說的省長,做到浙江省的省長。可見得,先人積功累德,果報無比的殊勝。我們想,他的兒孫都享這麼大的福報,他自己的福報一定更大。但是他自己已經不在世,自己的果報在來生。凡是這樣積功累德的人,他如果在世間,他來世的福報就不可思議;如果來世不在人間,決定在天上享天福。他的子孫後代所享的福,這叫餘福,諸位一定要懂這個意思。「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那是餘福給兒孫,自己的福報比兒孫所享受的一定超過很多倍,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善不能不修、不能不積,積善必定有好的果報。我們再看下面第八個例子:

  【嘉興屠康僖公。初為刑部主事。宿獄中。細詢諸囚情狀。得無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後朝審。堂官摘其語。以訊諸囚。無不服者。釋冤抑十餘人。一時輦下咸頌尚書之明。】

  我們看這一段。『嘉興』也是在浙江省。從了凡居士所舉的這些例子,大多數都是浙江地區的一些典故。由此可知,舉比喻的原則,一定要在最近的地方,聽起來,大家都知道,這才有公信力;而在時代是愈接近愈好,愈近代發生的事講出來,大家都沒懷疑。『屠康僖』,他在刑部裡面做官,『主事』是當時官職的職稱。有一次,晚上睡在監獄裡面,跟囚犯在一起,詳細去打聽這些囚犯的情形。於是知道囚犯當中有不少人是被冤枉的,被人陷害。屠先生並不以為自己有功勞,把這些情形祕密寫在紙上送給他的『堂官』,「堂官」就是他的上司,也就是刑部尚書,刑部尚書就是現在講的部長。『後朝審』,過好幾天,又再重新審問這些囚犯;堂官摘錄屠康僖公寫的一些案情,來訊問這些囚犯,囚犯沒有一個不服的。這樣開釋這些冤枉的人,大概有十幾個人。『一時』,當時這個事情傳出去。『輦下』,「輦」是皇帝坐的車子,「輦下」意思就是說首都、京城,皇帝所在之處。『輦下咸頌尚書之明』,大家都對刑部尚書的公正廉明無不加以讚歎。屠先生又想到一樁事情,下面說:

  【公復稟曰。輦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豈無枉者。宜五年差一減刑官。覈實而平反之。】

  這是他對上司的建議,給尚書的建議。他說在京城這個地方,還有這麼多冤枉的人,皇帝住的這個地方,尚且冤枉的人都這麼多,京城以外,全國裡面民眾就多了,哪裡會沒有冤枉的?冤枉的人一定很多。『宜』就是應該。他就建議,向上司建議,應該五年派一位減刑官,每五年派一位減刑官,對這些案件重新『覈實』,「覈實」就是說重新再去調查實情,如果發現冤枉的,要幫他平反。這是好事情。

  【尚書為奏。】

  他的長官刑部尚書同意他這個意見,把他提供這個意見奏給皇帝。

  【允其議。】

  皇帝同意,同意五年派一位減刑官,到全國各地去調查被冤枉的人。

  【時公亦差減刑之列。】

  屠康僖公也被派遣為減刑官之一。這是平反很多很多冤枉的人,這個好事做很多。

  【夢一神告之曰。汝命無子。今減刑之議。深合天心。】

  這是感應。自己能夠修德積善,上合天心,上帝無不愛護一切眾生,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你的做法、你的建議與天心非常相應。你命中沒有兒子,現在:

  【上帝賜汝三子。】

  他做好事,並沒有求兒子,沒有求兒子,也得到有三個兒子的感應。

  【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後生應塤。應坤。應埈。皆顯官。】

  這是善因善果。這個文裡面『衣紫腰金』,這是講穿紫的官服,繫金的腰帶,這是高官,官做得很大。我們知道,古時候的禮服,皇族穿的是黃色的龍袍,這只限於皇族;文武百官,文官裡面的「紫袍」是爵位最高的,大概都是尚書以上的,部長以上的官服才是紫色的,紫色代表官位很高很大。這也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減刑,幫冤枉的人平反,這也是很大的善事。

  我們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這是第八個例子。下面,第九個例子,我們下一集再繼續來給諸位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