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常起善念,趨吉避凶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22/8/11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 檔名:WD19-035-0005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是我們這次學習營第三天第一堂課,我們接著學習《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昨天我們學習到灶神(張先生)給俞先生指出他生平的一些罪惡,特別給他舉出意惡太重,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這些惡念,就是佛經上講的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五大煩惱。貪瞋痴慢疑,在佛法講,屬於思惑,十使當中的五鈍使,貪瞋痴慢疑,這些是煩惱,惡業。所以這個意業特別舉出來,常常貪得的念頭起來、淫的念頭起來,這些嫉妒,嫉妒別人的好事,他看了心裡不高興。褊急念,就是心很狹隘、很急躁。高己卑人,就是貢高我慢,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別人都不如我。憶往期來念,就是妄想。恩仇報復念,人家有對不起他,他念念不忘。《感應篇》講「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別人對他的好處,他都忘記了,忘恩,所謂忘恩負義;別人有對不起他的,念念不忘。這個都是惡念,意惡,張先生給他舉出來。給他舉出來之後,張先生再給他講,你都是造惡業,善事沒有一樁落實,只有看到你惡業不斷的增長;惡業不斷增長,你逃禍都來不及,你還想求福報嗎?所以給他舉出來之後,我們接著看下面這個文:
【公驚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係尊神。願求救度。】
這位陌生人對俞先生心裡面隱藏的惡念,他知道得這麼清楚,都把它一樁一樁的說出來。俞先生聽了,確實心裡感到很害怕,這個陌生人素昧平生,他內心深處隱藏的這些惡念,他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就知道這個張先生不是一般人,所以很害怕、很驚悚,就是我們現在講,對他來講很震撼。所以伏在地上,流著眼淚苦苦哀求,知道這個張先生不是普通人。就求他說,你既然知道這些幽微之事,我內心深處,連他自己家裡的家人,他的太太都不知道,你知道得這麼清楚,一定是尊神、是神仙,不是普通人。所以佛在經上給我們講,鬼神他有報得的五通,這個五通其中有一通就是他心通,你起心動念,他知道。所以就一直求,求張先生來救度我,你來幫助我,我該怎麼辦?
這段就是說明俞先生他還有一點善根,憑著這點善根,神明才來度他;若沒有這個善根,他也不會遇到灶神。這方面我們要去思考,要好好去思考。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你給他講這個,他說你是迷信。他根本就不相信,哪有什麼鬼神?他就不信,他不接受。他不相信,不接受,你跟他講,對他就沒有幫助。神現身給他看,他還是不相信,他還是不能接受,他可能說我是看走眼了。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理解的,比如說這個人你要勸他,你也要看他能不能接受你的勸告?如果他不能接受,你講的話再好,他聽不進去,那你去勸他就沒有意義了,那不是變成廢話了嗎?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神跟人是同一個道理。如果他能接受,那我們是有義務去提醒他,幫助他改過。如果他聽不進去,你就不要講了,等到因緣成熟,哪一天他有這個念頭,我到底哪裡錯了,我想要改,這個時候就可以去勸他。如果他還沒有意願想要懺悔改過,你勸也沒用,他聽不進去的。所以能夠感應到神明、佛菩薩來指點,必定自己本身也感覺到自己哪裡不對。所以這一點就是他的善根,憑著這個善根,別人才能幫助他,不然佛菩薩也幫不了。
所以地藏菩薩到地獄度地獄眾生,那也要地獄眾生有一念懺悔之心,地藏菩薩就幫得上忙。如果他一念懺悔之心都沒有,那地藏菩薩也沒辦法,只好在那邊等待,看什麼時候他有這個念頭要改過。所以在《地藏菩薩靈驗記》裡面也有一個公案,唐朝時候有一個做官的,他死了到陰間去,看到一個大城,裡面都是大火,很多人在裡面燒,被那個火燒著。有一個出家人在那邊叫他們趕快出來,有一些人跟著這個出家人出來了;有一些人怎麼叫,他都不出來。後來做官的這個人去問出家人,為什麼有一些人願意跟你出來,出來還是不多,少數,多數人都是不出來?他說那些人在世沒有遇到佛法,沒有這個善根,所以怎麼叫也叫不動,因為他一個概念都沒有。所以地藏菩薩到地獄度眾生,還是那個眾生要有一點善根,有佛法的善根,這樣才幫得上。所以這一點我們在這裡要了解。所以俞先生能遇到灶神,也就是他造惡業,但是他還是有善根,只是說這個善根不深。我們再看下面:
【張曰。君讀書明禮。亦知慕善為樂。】
這個就是他可以改過自新的一線生機,因為他是個讀書人,通曉經典的道理,道理他都懂,也很羨慕善行、善言,以此為樂。『讀書明禮』,明白道理,他也知道為善是很快樂的,他也很嚮往。這一點也就是他改過的一個基礎。所以我們為什麼說要讀經、要聽經?讀書你才能明理,人不學就不知義,玉不琢就不成器。比如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這三根,大家發心來讀誦、來聽講,縱然你現在做不到,但是你有了這個善根,有了這個概念,以後你就會去做到,跟這個俞公一樣。如果你一個概念都沒有,你跟他講善的概念,他從來沒聽過,你說叫他怎麼改?他覺得很陌生的。就像地藏菩薩去地獄叫那些人出來,他就是不出來,因為他一點善的概念都沒有,就沒辦法。所以首先我們要給眾生種善根。所以我常常勸一些有緣的人,我說你來上課、你來讀經,你進到佛堂你就在那裡打瞌睡都好。你在那邊打瞌睡,比你到外面要好多了,你起碼在那邊能種個善根,一百句起碼你也聽個一句、兩句,你在外面你一句也聽不到。你這樣做一個比較,當然坐在這裡打打瞌睡,比去外面,外面你一句善言善行恐怕都遇不到。特別現在這個時代,外面都是誘惑,都是勾引你去造惡業的。所以我們鼓勵人家來讀經、來聽經、來念佛,就是這個道理,你來個幾分鐘也好,反正結結緣,有一點善根,將來你的善根成長,你慢慢就會改變,就能接受了。所以「讀書明禮」,這個很重要。我們再看下面:
【當其聞一善言時。不勝激勸。見一善事時。不勝鼓舞。】
就是有這一點善根,但是善根不深厚,不深,煩惱習氣太重。就像我們常常做三時繫念讀《彌陀經》,《彌陀經》上佛給我們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可見得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我們現在有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我們現在聽經明理、念佛修行、做種種善事迴向,這個就是培養我們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就是培養,少給它培養成多,那我們這一生就成就了。這是講俞先生,俞公他聽到一句善言,他也很激動,也會去勸人。『激勸』,就是他很激動,也會去勸別人。看到人家一樁善事,也『不勝鼓舞』,這個善事很好,應該要去做。但是怎麼樣?
【但旋過旋忘。】
一下子就忘記了,就沒有了。
【信根原自不深。】
這個毛病就是在信根不深,煩惱習氣太重。信的根不深,所以一下就忘記了。
【恆性是以不固。】
就是沒有恆心、沒有耐心、沒有長遠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轉。所以人有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無論你做什麼事業,如果沒有恆心、沒有耐心、沒有長遠心,這一生就一事無成。
【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何嘗有一事著實。】
這個毛病就發生在這裡,生平這些『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浮浮沉沉的,沒有一樁事情真正去落實,都是應付應付,這個是毛病。我們學佛同修,無論在家、出家,四眾弟子,自己反省有沒有犯這個毛病?我們聽到善言也很歡喜,看到人家做善事也很讚歎,但是一下子就忘記了。我們也跟俞先生犯同樣的毛病。這個不止我們現在人,你看俞公是明朝人,跟袁了凡都明朝,距離我們現在五百年了,跟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憨山大師同一個時代的人;再往上推,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犯這個毛病的人是多數。我們自己也是這樣,也是沒有長遠心;如果有長遠心、有恆心,早就成佛作祖了。我們學佛不是這一生、這一世才學的,生生世世學,學了怎麼樣?就是沒有恆心,旋過旋忘,所以到現在還沒成就,也是跟俞公犯同樣一個毛病。如果我們有恆心,早就作佛去了。所以成佛作祖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問題就是在這裡,問題就發生在這裡。
諸位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之後,為什麼天天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天天講,天天勸,就是因為眾生有這個毛病,沒有天天勸、沒有天天提醒,一下就忘記了。天天勸,天天聽,聽了耳熟,習慣也就成自然。就是善根不斷的加強、加強,剛開始假善,到最後也變成真善,聽久了就變成真的,假的就變成真的。這個也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建道場,講經說法,聽經聞法,非常重要,教學非常重要。有很多人發心想要建個道場,但建個道場怎麼樣?道場還沒有建,大家出錢出力,人人都是菩薩;道場建好了,爭名奪利,打架,人人又變成羅剎。這個我們看得很多,問題是哪裡?煩惱習氣太重,遇到這些境界現前也就起現行,貪瞋痴統統起來了,貪瞋痴慢都起來。所以建道場,等於建學校一樣,學校,你老師都不上課,你說那些學生在那邊幹什麼?不都造反了。所以佛天天講經。所以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為什麼佛的弟子那麼多人證果,證阿羅漢、成菩薩、成佛的,為什麼?天天講,天天教。所以佛也示現給我們後人看,我們要效法學習。
過去叢林也有分座講經,分座就是我們現在講不同的教室,你喜歡聽哪一部經,哪一個教室講哪一部經。比如說你喜歡聽《金剛經》,有專門講《金剛經》的,你去那裡聽;要聽《無量壽經》的,那有講《無量壽經》的;你要聽《地藏經》的,有講《地藏經》的。古代那個叢林規模很大,就像現在的大學一樣,很多科系,看你喜歡學哪一科、哪一個法門。也是天天講,這個就是薰習。如果釋迦牟尼佛當年他一天不講經,大概僧團就出問題了,大家都生煩惱了,所以要天天上課。善根少的人,不斷的薰習,他就從少善根變成深厚的善根。原來他的善根就很深厚,他一薰習他就開悟了,他就成就了。所以這個《感應篇直講》分量比較少一點,我們在華藏,疫情比較不嚴重,我們每一天上班,九點就跟我們同修大家讀一遍,我講個一句,跟大家分享學習,現在疫情的關係就暫停。暫停,我們自己也可以聽,或者現在聽錄音帶也很方便,或者你自己念一念,自己手機錄起來,每一天聽一遍,這個也方便,這個也不難,時間也不長。《陰騭文》比《感應篇》更短、更簡要。常常聽,常常讀誦,再聽講,效果就不一樣。
關鍵還是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有《太上感應篇》、《弟子規》、《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個基礎,你再學大乘經典就不困難,你有這個基礎。這個是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我們的惡報沒有俞公那麼悽慘,我們看看他的遭遇,我們想一想,我們比他好太多了,我們沒有他那麼悽慘。他那麼悽慘都能轉得過來,那我們當然可以轉得過來,現在關鍵還是我們薰習的力量非常重要。所以大家在一起學習,實在講就是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依靠。像這三天,我們大家互相依靠,大家定個時間來學習《俞淨意公》。雖然短短三天,但是我們就是一門深入,我們沒有其他功課,就是這一門。大家下午看影片,也是這個內容,所以這個效果會比較好。所以我們淨老和尚提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還是很有道理。
這一段就責備他說,信根不深,恆性不固,沒有長遠心,沒有耐心。指出他生平的這些善言善行,「敷衍浮沉」,都是專務虛名,『何嘗有一事著實』,沒有一樁善事真正去落實,沒有腳踏實地去做一樁真正的善事,都是應付應付,這樣怎麼會有好的果報?我們再看下面的文:
【且滿腔意惡。起伏纏綿。猶欲責天美報。】
善事都沒有一樁真正去落實,而且內心意念,惡念『起伏纏綿』。也就是說他的心裡充滿了貪瞋痴慢這些惡念,外面的善事沒有一樁真正去落實,心裡惡念又是不斷。『猶欲責天美報』,你求天給你降福,沒有得到福報就怪天,怨天尤人,這樣你還想求天降福給你。下面講:
【如種遍地荊棘。痴痴然望收嘉禾。豈不謬哉。】
這個從譬喻上說,你這樣的行為,身口意三業都是惡業,沒有一樁善事,就好像你田地裡面種的都是荊棘,荊棘就是有刺的植物。你種的是那一種種子,長出來就是那個荊棘,你還指望要去豐收,五穀豐收,怎麼有這個道理!你種子不對,所以你指望收到好的稻米,哪有這個道理?用種植物的譬喻來形容他的行為,這個因果不相符。我們同學讀了之後,要認真去反省,改過自新,痛改前非,腳踏實地,從心地裡修起。回頭再看看《了凡四訓》,照他的這些經驗去斷惡修善,養自己的謙德,改自己的毛病。書上常講,三年必有效驗。如果勇猛精進,虔誠懇切,半年就變樣子,就不相同了。的確是這樣。《太上感應篇》講,「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感應篇》講得很清楚,三年,你天天修,每一天「語善,視善,行善」,修三年,必定有感應。反過來,天天造惡業,三年也必定有感應。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文:
【君從今後。凡有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乾乾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圖報。不務名。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懇懇。使此善意圓滿。】
這個是張先生勸他,從今以後你把這些惡念都去掉。讀這篇文章,給我們很大的警惕,而且具有實效的受用。張先生勸他,『凡有貪淫、客氣、妄想』,這個我們一般講妄念,妄念太多,雜念很多,這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先具猛力』,「猛力」就是勇猛心。『一切屏除』,這些妄想、雜念,拉拉雜雜,全部把它屏除掉,收拾得乾乾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這個就是起心動念,你只要起這些惡念、雜念,趕快把它轉過來,轉到善念。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凡夫都會起妄念,沒有妄念就成佛了,我們凡夫肯定有妄念,但是妄念不怕,怕的是我們覺悟太慢,隨著這個妄念一直發展下去。
所以我們這個心要常常提高警覺,一個妄念起來,趕快理會到善一邊去,就提起善念。所謂善念,就是好事,善的。現在我們老和尚勸我們學習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比如說我們起一個惡念,對父母不敬,就趕快起善念;「父母呼,應勿緩」,這個就是善念;如果父母呼,愛理不理,這個就是惡念。你理會到善的,就是你想到《弟子規》怎麼講的,我要怎麼做;或者《常禮舉要》。常常提醒自己,這個就是理會到善,不要讓惡的念頭一直發展下去,趕快轉過來。《太上感應篇》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你起一個惡念,你壞事還沒做,凶神就來了,馬上感應;你起一個善念,好事還沒做,吉神就來了。所以你起心動念,隨時在感應吉凶。你要趨吉避凶,你心裡要常常起善念,不能起惡念。你起個惡念,你感應來的就是凶神,凶神就會給你帶來災禍。你起善念,感應的是吉神,吉神會給你帶來吉祥,平安吉祥。所以你多讀《感應篇》,其他記不住,但是這兩句要記住,「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感應篇》也有舉一個公案,一個叫元自實的,一個姓繆的得罪他,他氣沖沖的要拿刀去把他殺死,報仇。一大早就要去找他算帳,結果經過一個軒轅廟,軒轅廟是供黃帝的。不是當皇帝那個皇帝,是三皇五帝那個黃帝,在宜蘭也有一間軒轅廟。廟祝早上起來誦經,看到這個人從廟門口走過去,後面跟了好幾百個凶神惡煞;沒多久,看他又繞回來,這次繞回來,是跟了好幾百個護法善神。他就覺得很奇怪,就找他來問,你剛才是去哪裡?去做什麼事情?元自實就跟他講,我剛才準備去殺一個人,那個姓繆的對不起我,我去報復。但是走到他家門口想到,那個姓繆的他還有妻子、兒女還小,上面還有一個八十幾歲的老母親。他就想,對不起我的只有姓繆的,他對不起我,他的妻子、他的兒女是無辜的,他的老母親也是無辜的,但是我把他殺了,他的妻子兒女誰來撫養?他的母親誰來奉養?他剛開始是起惡念,走到那邊忽然他就替他想,起了善念,後來就放棄、放下了,不報仇了,起這個善念回來。所以這個廟祝就說,那我明白了。他說你知道嗎?剛才你氣沖沖的要去殺姓繆的,你後面跟了好多好多的凶神惡煞,跟著你;你去到那邊回心轉意,你起個善念,不報復了,替他家人想,你回來,你後面跟了很多護法善神,吉神。廟祝就勸他,你好好斷惡修善,將來你前途無量。元自實聽得毛骨悚然,我起個念頭,凶神、吉神馬上就來了,後來他真的努力斷惡修善,做了很大的官。這個就是起善念,「只理會善一邊去」。我們念佛人,不管善念、惡念,我們都給它轉成「阿彌陀佛」這一念,叫淨念。善念感應吉神,我們念阿彌陀佛感應誰?感應佛,那最好的。所以我們修淨土,就是不管善念、惡念,念頭起來,統統把它轉成佛念、轉成淨念,這個是最圓滿的。
這裡勸他,『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圖報,不務名,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這一段講,你能力做得到的善事,你也不要圖報。不要做了好事,你們要報答我,你要給我報恩。應該要知道,好事,本來我們就應該做的,不是為了你來報答我才做的,應該做的,不期望人家來回報,你有沒有回報沒有關係。甚至我們有時候做好事,人家還誤會,認為我們有什麼企圖,不然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甚至還有人埋怨你,那我們要不要做?還是要做,因為應該做的。應該做的,人家反而埋怨,這個事情有沒有?有。那這個為什麼?《金剛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過去世我們也造惡業,也去埋怨別人,也去誤會別人,現在你做好事,你重業輕報,本來要墮三惡道的,在人間受這些惡報,給你三惡道的那些果報,重業輕報,報掉了。那是好事,重業輕報,所以更要努力去做。不要說人家誤會,人家甚至埋怨我們,我們就不幹,那就錯了,我們還是要做。所以「不圖報,不務名」,也不是希望得到人家讚歎,不要那個虛名。名必定要跟事實相符,如果名實不相符,《了凡四訓》講,往往有奇禍,那也不是好事。所以名實要相符,做好事不期望別人的報答,也不是為了要出名,都不是,只是說這個好事應該做,我就要去做。我有力量的,盡量去做,「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這個善事有大有小,大的,可能我們的力量、我們的錢不夠,小的是可以,大的恐怕不夠,但是還是要盡心盡力。比如說一樁事情要用很多錢,自己的財力不夠,但是我們也要盡心盡力去勸其他的人來同共發心,共襄盛舉。希望這樁好事能夠完成,完成對國家社會都有利益,這個就要盡心盡力去做。
『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懇懇,使此善意圓滿。』真的力量是達不到,那也要很「勤勤懇懇」,雖然這個事我們力量達不到,沒辦法做得完成,但是要有這個善意。我是真正想要這麼做,但是佛法講因緣不具足,我有這個心,這個心是圓滿的,這樣功德也圓滿。所以《楞嚴經》佛給我們講「發意圓成」。什麼叫發意圓成?就是你力量達不到,這個善事沒有辦法去完成,但是心是圓滿的;你發了這個心,你功德就圓滿了,事雖然沒有做成功,但是心是圓滿的。所以這裡講「善意圓滿」,非常重要。反過來講,如果善事做得很多、很大,但是那個心不圓滿,那這個善事做得多也是不圓滿,所以關鍵還是在心,心要圓滿。外面因緣具足,事情能夠完成,當然是最好。因緣不具足,不能完成,我們的善意也是圓滿的,沒有缺陷,這樣功德就圓滿了。所以一個念頭就只理會到善一邊去,就是起心動念都是往善的那方面,惡念起來要趕快屏除掉。我們再看下面:
【第一。要忍耐心。】
就是說你要修善,斷惡修善,你要有耐心。這個沒有耐心是不行的,做任何事情沒有耐心都不會成功的,沒有耐心一切都不能成就。『忍耐心』,在佛法講,是菩薩六度裡面忍辱波羅蜜這一度。原來印度梵文羼提,佛經翻譯成忍辱,這個也是有緣由的。因為過去中國的讀書人,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士就是讀書人,你可以給我殺頭,但是你不能侮辱,所以把這個辱看得非常重。所以印度的法師把佛法傳到中國來,翻譯佛經,翻成中文,看到當時中國的讀書人把這個辱看得很重,「士可殺,不可辱」,所以翻譯經典的法師就針對這些讀書人,把它翻成忍辱。就是你受到侮辱你也要忍,你最不能忍受的都能忍了,當然其他就容易了,那個意思就是在這裡。所以忍辱裡面就是包含忍耐,忍耐就是耐心,要有長遠心。所以什麼事都要忍耐,我們才會有一些收穫,有成就。像大家來這裡上了三天課,那也要有耐心,你三天才能上得圓滿;如果你沒有三天的耐心,恐怕上個一天、兩天就跑掉了,那就不圓滿了。所以你要圓滿三天,也要有耐心,有三天的耐心。大家想,是不是這樣?你坐在這裡聽我講,要有耐心聽,不然聽不下去,去看手機多好!是不是?所以做任何事情,第一個都要有耐心,耐心才能成就。
能夠忍耐就有成就,能夠忍是福德之相。一個人他能夠忍,忍辱、忍耐,他就是福相;反過來,不能忍就是薄福之相。不能忍,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就是你一點點壓力都不能去承受,一點點都不能承受。我們現在的話講,沒有抗壓力,一點點委屈都受不了,這個不能成就。所以凡事都要忍,《金剛經》講「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法都要忍,你才會成就。《了凡四訓》講,袁了凡在雲谷禪師面前,他也反省自己的過失,其中有一條,他為什麼沒有兒子、壽命不長、沒有福報等等的,他其中有一條說「不耐煩劇」。不耐煩劇是什麼?不耐煩,也就是沒有忍耐心,有一點事情比較麻煩的,他就不耐煩,就心浮氣躁,不幹了,當然這個就是薄福之相。實在講,愈困難做的事情,你耐心去把它完成,功德就愈大,這是一定的。
像我們現在推這個中華傳統文化,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非常非常艱難的。人,沒有人;錢,沒有錢,什麼都沒有。那憑什麼?憑大家發一個心,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之下,大家還能發心來推這個中華傳統文化。這個大家現在是最不重視的,像現在這個大學裡面選中文系的有幾個?沒有,很少。所以昨天逢甲大學李教授來給我談,逢甲大學人文學院的院長有心要推傳統文化,勸我說(在學校裡面還是很多限制)去成立一個書院。他大概也七十幾歲,大概我這個年紀,就是以前大陸這些有道德學問的,像我這個年紀的這一批人,現在還在;如果再過幾年,恐怕都不在了,以後的人要學也沒有了,所以他是想把他召集過來。他也是退休了,他在台大(台灣大學)退休,被逢甲大學校長把他找去當人文院長,他很有心要推這個。這個很艱難,所以李教授來,找房子、租房子,要我來做。實在講,我錢也沒有,人也沒有,那我怎麼敢去做?我就是以師志為己志,因為我們老和尚一生推的就是教育。那我們師父走了,我們師父講,你要接力賽跑,他跑了一段,那個棒子交給我們,我們要接著跑。我們跑了,還要往下接,往下傳。
所以這些就是要有耐心,很多艱難都要去克服的,做任何事情,碰到很多問題。海賢老和尚的光碟裡面講,「事非經過不知難」,事情你沒有經歷過,你沒有去做,你不知道它的困難在哪裡?往往一件事情,我們想起來好像滿簡單的,但是當我們真正實際上去做,那我們想不到的問題都會出現,才知道它困難在哪裡。但是你不能怕困難,過去台中蓮社雪廬老人講「歡迎困難」,你不但不能怕困難,你要歡迎困難,要去克服困難,要去面對困難,那你這個事情才能做得成。所以,「第一,要忍耐心。」反過來,你不能忍,就是罪業之相。我們能忍,就是福德之相。
【第二。要永遠心。】
『永遠心』就是恆心,恆心不變。發了這個願,就不能改;不能做了三天,就不做了。無論在什麼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定要以行填願,要以實際行動來填補我們發的願,不然你發的願就變空願。空願就是我們世俗一般講,你開空頭支票,不能兌現的,所以要以行來填這個願。久久功德自然圓滿,時間久了,功德自然圓滿。我們一點一滴來累積,積少成多。我們一天就是做一件小的善事,累積個三年也很可觀。你一天日行一善,你也不要小看,滴水可以穿石。
【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
這兩句話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要痛戒的。『惰』是懈怠、懶惰。往往一般人剛剛發心的時候,心行都非常勇猛,時間久了就懈怠,所以不能成就。古人常說,如果人都能保持初心,那沒有一個不成佛的。所以佛門也有一句話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不見了。這是我們一般眾生的通病,所以要有恆心。不可以自欺,就是不能欺騙自己。所以人欺騙別人,實際上是先欺騙自己,你先欺騙自己才會去欺騙別人。如果不自欺,那就不會騙人。所以這裡為什麼講不自欺?不要欺騙自己,因為你要欺騙別人之前,你第一個就是先欺騙自己。你先欺騙自己才會去欺騙別人,如果沒有欺騙自己也不會去欺騙別人,所以不能自欺。
【久久行之。自有不測效驗。】
『久久行之』,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然有你意想不到的效驗。你也不要去求,不要刻意去求,只問耕耘,不要問收穫,到時候結果自然成。你就這樣一直去做,到時候這個善果自然它就現前了。這個要有耐心、要有恆心,不能自欺。不自欺就是老實,你老老實實就是去做,這樣時間久了,你自然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效驗,也就是果報,殊勝的果報。
到這裡這一段,這是張先生勸俞公的話,他就勸到這裡,把他的過惡都舉出來,勸他要怎麼修,勸勉。到這裡是一段。我們學習到這裡,佛法講消歸自性,要回歸到我們自己本身來。所以我們讀到這個、聽到這個、學習這個,我們總不能,那個是明朝俞都先生的事情,跟我沒關係。如果我們這樣看,那我們自己就得不到受用了。所以灶神給俞淨意先生勸的話,我們讀了之後,我們要把它拿來,這是勸我的。像我在這裡講,我講給誰聽?我不是講給你們聽,是講給我自己聽的。這個也是過去我們淨老和尚教我們學講經,他說上講台的人是學生,下面聽的是老師,來監督我。那我在上面講,講給誰聽?不是講給大家聽,是講給我自己聽的,所以我們都要回歸自性,我們才得到受用。如果我們聽了半天,那是俞先生的事情,跟我不相關,那我們一點受用也得不到。所以我們要這麼學,都回歸到自己本身,這個就是勸我,想一想,我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有沒有跟他一樣?有,我們也是錯了,我們要改過來,如果不改過,那我們果報也不好;如果沒有,那我們要保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有耐心、要有恆心,這樣來學習,自然我們會有很好的果報。我們再接著看下面這一段:
【君家事我。甚見虔潔。特以此意報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前面講的是勸勉的話,俞先生對張先生講的很相信。張先生勸他,『君家事我』,「事」就是奉事。『甚見虔潔』,可見得他對灶神很恭敬,「虔」是虔誠,「潔」就是他供奉灶神的地方,打掃得很清潔,不亂擺東西,不髒,都是整理得很乾淨,這是虔誠恭敬的一個表現。昨天也跟大家講過,我的外婆她對灶神是很恭敬的,以前燒的那個灶,她是擦得一塵不染,我們都不能碗筷隨便放在那個灶上面,那不可以,被她罵的,對灶神很恭敬。所以我們中國民間拜灶神的,現在還有,在大陸上也還有,南方北方都有。所以,灶神在中國民間信奉的人很多。現在有人不信神,無神論,甚至信仰其他宗教,灶神有沒有?一樣有,不是說你信,他就有;你不信,他就沒有,那這個就不是真的。真的是怎麼樣?你信,他有;你不信,他還是有,那是真的,那是事實存在的,灶神也是鑑察人間的善惡。
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家鄉安徽廬江,現在叫廬江,他們當地人叫廬(音余)江。廬江縣城隍老爺,他小時候他母親都帶他去城隍廟拜拜,城隍廟有十殿閻王,他從小母親就跟他講,你不能做什麼壞事,做壞事將來死了就墮地獄,到那裡去受罪,所以印象很深刻。後來文革的時候被拆掉了,城隍廟沒有了。後來這個城隍老爺附在一個居士的身上,他說他是廬江縣的城隍爺,一萬多歲了。他一萬多歲了,城隍廟沒有了,城隍爺還在。所以他就跟我們老和尚講,他說希望能夠恢復城隍廟,我們老和尚就講,現在國內政策可能還有困難。後來這個城隍老爺他就說,你用畫的也可以。他說用畫的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就請台中江逸子江老師畫「地獄變相圖」。因為城隍廟是因果教育,擔任社會因果教育的一個場所。現在我們台灣城隍廟還很多,大家可以去看,看它那個對聯都是勸人斷惡修善的。所以就畫了「地獄變相圖」,這是現代。
廬江的城隍老爺,我也很感激。我二OO三年大病一場,SARS那一年,我也是得了那個病,症狀跟SARS完全一樣。那個時候在善果林我發起四十九天念佛消災,前一天去給悟忍師她媽媽做告別式,送到火化場,天氣很熱。火化場回來,回到她家,她就請我在她家裡房間休息,冷氣開得很冷(外面很熱,裡面冷氣開得很冷),我睡著了(毛細孔張開,冷氣進去),得了重感冒,全身酸痛不能動彈,整個人躺下去,坐在車上都不能動。後來症狀,發病,發燒、咳嗽。所以打佛七第一天,念了一天,一直咳,第二天我就不敢進去,因為那個時候正在SARS,所以我就請其他的法師去主七,我就回到台北自己隔離。隔離之後,隔一段時間,我也覺得現在是SARS,是不是SARS?這個病會傳染人的,所以要隔離。嚴師,她都送三餐給我吃。我那個時候也沒什麼胃口,吃不下,她就拿去吃。我說妳不怕被我傳染?她說她不怕。我看她一直吃,她也沒有咳嗽,她也沒事。後來我就知道這個應該不是SARS,但是吃了很多治SARS的藥,愈吃愈咳愈嚴重,中藥、西藥我已經一堆了。後來不吃了,連續六天,三分鐘咳一次,連續六天日夜咳。我想一九九六年咳一次,咳到吐血,沒有死;這次五十三歲,四十六歲沒有死,五十三歲,我說這次差不多了。後來有個居士說,悟道法師,我是專門治咳嗽的,他說什麼蘋果醋,什麼醋、什麼醋,他說我們淨宗同修咳嗽治不好都是我來治的,他還敢去看我。後來我想那個醋也不是藥,反正吃了沒有效也不會怎麼樣。但說也奇怪,他那個醋喝下去,真的不咳了。後來我才知道,症同病不同,症狀相同,病不一樣。所以這些都是我們的一個經驗。
我病了那一次大傷元氣,後來到澳洲淨宗學會,他們幫我申請工作簽證,不是去工作的,去養病。安徽廬江城隍老爺他就附在徐大老的身上,從安徽打電話到圖文巴,打到澳洲給我們老和尚。這個城隍老爺給我們老和尚講,請我們老和尚轉告我,悟道法師勸他不要養病,要多做三時繫念,病才會好,病愈養就愈重。我們師父接到城隍老爺附體的電話,馬上打電話給我,我們家鄉城隍老爺叫你不能養病,你病愈養愈重,多做法會。後來,布里斯本澳洲淨宗學會,一個月做一次;澳洲淨宗學院是一個星期做一次。後來我就跟那些老同修(因為澳洲淨宗學會,我跟我們師父、跟韓館長去幫助他們成立的,那些老同修都認識),我就問他們,你們如果一個星期做一次,這些法器人員,你們燒這些供菜有沒有辦法?他們說沒有問題。後來一個月一次就改成一個星期一次,做了一個月,果然有改善。我們師父從山上下來看到,我們家鄉城隍老爺講得沒錯,有比較好了。不然那個時候咳得已經沒氣唱了,也很感激那個城隍老爺,所以我到城隍廟都會去燒香拜拜。因為廬江那邊沒有城隍廟,上海現在有城隍廟,所以我到上海去,那個城隍廟恢復得不錯,我都到上海城隍廟去上香。這是真的有神,我都實驗過了,我要把這個經驗寫出來,我可以寫一本書。真是如是我聞,不是聽人家講的,自己親自碰到的,實際經驗。所以我看到這個,我很相信,我一點懷疑都沒有。下面講:
【言畢即進公內室。公即起隨之。至灶下。忽不見。方悟為司命之神。】
這一番開示講完之後,張公(張先生)就進到他們屋子裡面,走到廚房,他不見了。俞先生這個時候才知道,灶神示現跟他對話。一九四八年周邦道老居士的夫人周楊慧卿,在大陸南京遇到地藏菩薩化身來跟她講話,講了半個小時,這個都有記載,有書流通,這個都是真的。如果你以為這是寓言,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是他轉變命運的一個起點,千真萬確的一個事實,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疑。
好,這堂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一堂課,我們後半段就可以講圓滿了。好,我們大家休息一下,我們下面還有一堂課。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