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入門 劉克雄教授主講 (第二十三集) 2015/8/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6-181-0023
教授:同學們翻到三百二十七頁,「明」這個字。
學生讀誦:明 míng ㄇㄧㄥˊ。①②(甲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明指明亮。甲文①、金文及小篆,合「月」、「囧」會意。「囧」指窗戶,晚上月光照進窗戶,是光明義;金文「明我壺」中的明字,月字在上面,照臨之義尤為明顯。甲文②、《說文》古文及楷書,是合「日」、「月」會意,日月麗天,明之至也。古人造字,取象不同,有取「囧」,有取「日」,故「朙」、「明」實為一字。
備註:《說文》:「照也。从月囧。明,古文从日。」段注:「从月者,月以日之光為光也。从囧,取窗牖麗廔(ㄌㄡˊ)闓(ㄎㄞˇ)明之意也。」
典籍所見:(1)明白。《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2)發亮。《詩經.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3)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常用詞:光明磊落,耳聰目明,淡泊明志,正大光明。
板書:
教授:同學們看甲文(),有從月、從囧。囧代表窗戶,像不像畫一個窗戶?
學生:像。
教授:這又另外的寫法(),從月、從日。金文(),他把它上下寫。當然不止這一個例子,還有其他例子。到小篆:
板書:
它還是從囧。金文為什麼把「月」寫在上面?我們認為月在天上,照到地上來,照進窗戶,會意,取意更加明顯,這只是在金文的一個器物上這樣寫。同學們把《說文》翻開,這個「明」,三百一十七頁,要同學們翻開讓你看,古文「明」字是從日,看到沒有?三一七頁下半頁。我們現在楷書寫的光明的「明」,就是根據《說文》這個小篆的古文的寫法。尤其我們在甲文看到兩種寫法,有從囧的,有從日的。也就說明,在甲骨文時代,這兩字已經並行、並用。現在我們通行的日月「明」。同學們會問,如果我寫成囧月「朙」,可以嗎?自己想答案,絕對可以。從甲骨文就可以這樣寫,小篆也告訴我們從囧、從月;就怕有人不知道,看你寫成囧,會說你寫錯字。那你就告訴他,朋友,這樣吧,你把《說文》翻開,順便認識一下,讓他們也接觸一下文字,《說文》裡面是怎麼說的。下一個字,「婦」。
學生讀誦:婦 fù ㄈㄨˋ。(甲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婦指已婚嫁的女子,後泛指女性。合「女」、「帚」會意,女指女子,「帚」指掃把。古代男主外,女主內,女子已嫁,持帚灑掃服侍丈夫者為婦。甲文、金文、小篆,字形略同。
備註:《說文》:「服也。从女持帚,灑掃也。」段注:「婦主服事人者也。大戴禮本命曰。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敎而長其義理者也。故謂之婦人。婦人,伏於人也。」按:古文字學者有以為,婦為形聲字,「從女,帚聲」。(引備一說)
典籍所見:(1)已嫁女子。王昌齡《閨怨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2)兒媳、子之妻。《禮記.雜記下》:「婦見舅姑,兄弟姑姊妹皆立於堂下。」
常用詞:婦孺皆知,夫唱婦隨,婦道。
教授:甲文、金文、小篆,以至我們現在隸楷,字形都相近。甲文右邊是個「女」字,左邊就是「帚」字,女子在家裡拿掃把灑掃。以職業來說,上次我們說過,男人操作於田地,所以從田力,那比較辛苦。女人力氣不夠大,就在家裡幫幫忙,做女工、灑掃。這裡要問各位同學一個問題:
板書:婦ㄈㄨˋ
婦,我們說過,錢大昕在古聲上面有兩項非常重要的發現,有一項「古無輕唇音」。這個字(ㄈ)就是輕唇音。第二項他說什麼?「古無舌上音」。舌上就是捲舌的ㄓ(zhi)、ㄔ(chi)、ㄕ(shi)、ㄖ(ri)。我們說這個輕唇音(婦),古無輕唇音,那這個字古音應該讀什麼?
學生:ㄅㄨˋ。
教授:對,勇敢一點。輕唇()一定讀重唇()。閩南語把()這個字,還叫它ㄅㄨ,新婦(ㄅㄨ),聽說過嗎?新婦(ㄅㄨ)。這兩個字也是很古的,新婦。既學到了錢大昕的古無輕唇音,你就勇敢的、可以肯定的,它一定是讀重唇。從我們這個教室出去的同學們,你一定要有自信,一定要勇敢,這是錢大昕說的,我們劉老師也這樣說,一定要有自信。而且我們學的都是確確實實,是一點沒有虛假。從錢大昕的古聲,太炎先生的娘日歸泥是聲方面的,韻我們目前還沒有細說。韻的方面,古韻,從顧炎武,然後再來段玉裁,我們現在用的《說文注》裡面的古音十七部。然後又到章太炎先生二十三部,再到黃季剛先生的,先是二十八部,後來又分開,變成三十部,這是古韻。最後到了我的師兄陳新雄,他再擴充兩個,是古韻三十二部,後面我們會列出一個表來,這古韻方面的成就。從有清這三百年來,一直到現在,古韻研究的有這麼多的學者,到目前為止分得最詳細的,就是陳新雄的古韻三十二部。古聲,錢大昕這兩大發現,然後太炎先生的娘日歸泥,說過嗎?
學生:說過。
教授:記得嗎?寫得出來。那好,太炎先生娘日歸泥。這是說到婦這個字,我就想讓同學們牛刀小試,看看你能不能確認。下一個字讀,「晝」。
學生讀誦:晝 zhòu ㄓㄡˋ。(小篆)(隸書)(楷書)。晝,白天。合「日」與「畫省」(「畫」字略省部分筆畫)會意。畫有分界意,白晝與夜分界。
備註:《說文》:「日之出入,與夜為界。从畫省,从日。」
典籍所見:(1)白晝。吳均《與宋元思書》:「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常用詞:不舍晝夜,白晝。
教授:從現在開始介紹的,我們稱它為變例的會意。變例會意裡面,首先我們介紹「省體」,兩個字組合起來,我們說會意,那這其中有部分筆畫省略的稱為省體。「晝」這個字我們看到,它是「从畫省」,把「畫」省掉一部分的筆畫,然後從日。晝,《說文》說:「日之出入,與夜為界。」所以它「从畫省,从日。」
我們引到吳均《與宋元思書》,以前我們提過,同學們有沒有下載下來看看?很好。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山水,不算很長的一篇,篇中這種寫得非常優美山水的文字,是駢文體。兩句一對,兩句一對,他寫自富陽至桐廬這一帶的風景,樹木的茂密,他這樣寫:「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明白他的意思嗎?有同學搖頭,有同學點頭,我再說一次。柯就是樹枝,「橫柯上蔽」,樹的枝葉在上面遮蔽雲天,天都被樹的枝葉遮蔽住了,「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明白嗎?這很容易了,白天,在這林下都感覺到昏昏暗暗的。接下來看,「逮(隶)」。
學生讀誦:隶 dài ㄉㄞˋ。(小篆)(隸書)(楷書)。隶指逮捕。合「又」和「尾省」(「尾」字省去部分筆畫)會意,後邊的人,手已觸前面動物的尾巴,表示已抓到前面的動物。今字作「逮」。
備註:《說文》:「及也。从又,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段注:「此與辵部逮音義皆同。逮專行而隶廢矣。」
典籍所見:(1)趕上、達到。《論語.里仁》:「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2)追捕、捉拿。《漢書.趙廣漢傳》:「禹坐要斬,請逮捕廣漢。」(3)及、到。表時間。《左傳.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
板書:
教授:現在看清楚這個隶字嗎?手抓住動物的尾巴了。白的這部分是尾字省去部分的筆畫。要逮住動物的尾巴可要小心,小心反過頭來會咬你。我記得,我小時候住的一個舊房子,從屋上掉下一隻老鼠,不是很大,這個老鼠從很高的地方摔下來,牠已經昏昏的在那裡,不太會動,我就去抓牠的尾巴,才提起來的時候,牠忽然彎上來咬我一口,我趕快甩掉,這是說這個「隶」字。你要抓動物的尾巴,我逮到你了,可要小心。我們看下一個字,「緊」。
學生讀誦:緊 jǐn ㄐㄧㄣ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緊指用絲纏緊。合「臤(ㄑㄧㄢ)」和「絲省」(「絲」字省去部分筆畫)會意,臤是堅實,絲編得堅實叫緊。
備註:《說文》:「纏絲急也。从臤,絲省。」
典籍所見:(1)指將絲纏緊。傅毅《舞賦》:「弛緊急之弦張兮。」(2)急促,迫切。《楚辭.疾世》:「心緊絭(ㄐㄩㄢˋ)兮傷懷。」
常用詞:緊急,緊張,緊鑼密鼓,無關緊要。
教授:大家看小篆,上一部分是臤,下面這一部分,《說文》它說是從絲省,從絲省略部分筆畫。它的本義是纏絲急也,把絲纏得很緊,我們現在說緊張這個緊,從這引申出來。看下一個字,「梟」。
學生讀誦:梟 xiāo ㄒㄧㄠ。(小篆)(隸書)(楷書)。梟指一種不孝鳥。合「木」與「鳥省」(「鳥」字省去部分筆畫)會意,本義指古時夏至、冬至之日,捕捉這種食母惡鳥,將其頭懸在樹上,分割其體,以警示不孝者。
備註:《說文》:「不孝鳥也。日至,捕梟磔(ㄓㄜˊ)之。从鳥頭在木上。」
典籍所見:(1)魁首。《淮南子.原道》:「為天下梟。」(2)斬首懸頭於木上。《史記.高祖本紀》:「梟故塞王欣頭櫟(ㄌㄧˋ)陽市。」(3)斬除、消滅。《三國志.蜀書.先主備傳》:「寇賊不梟,國難未已。」
常用詞:梟雄,梟首示眾。
教授:《說文》說:「不孝鳥也,日至」,日至是指哪一天?
學生:冬至和夏至。
教授:冬至、夏至兩天,日至。就把這種不孝的鳥抓來,說這種不孝鳥還能夠食母的這種惡鳥,認識這種鳥嗎?我也沒見過,有人說是貓頭鷹一類,牠是這麼不孝嗎?如果真是牠,我也要打牠,你們打不打?
學生:打。
教授:打,牠不孝,太可惡了。所以這也看到我們傳統文化,對孝是多麼的重視,為警惕這些不孝的人,在日至的時候,把這種鳥抓來,然後要把牠怎麼辦?把牠的頭掛在樹上,要把牠身體,把它分開、分裂,表示不孝的孩子們,你將來會得到這種惡果,警惕天下的子女一定要孝順。我不知道西方的文學、西方的典籍裡面,有沒有類似我們這種「梟」這個字,文字裡面我不太清楚。從這字看出我們中國的文字,每個字都寓有很高的道理。接下來看,「孝」。
學生讀誦:孝 xiào ㄒㄧㄠˋ。(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孝指孝順。合「子」、「老省」(「老」字省去部分筆畫)會意,子承老,表示要善養父母親長。
備註:《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典籍所見:(1)盡心奉養父母。《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2)善事父母的道理、方法。《孝經.開宗明義章》:「夫孝,德之本也。」
常用詞:孝心,忠孝兩全,孝子賢孫,父慈子孝。
板書:
教授:上面這部分老字,省去下面原來老的那個筆畫。
板書:
老。當中這是人(),頭髮(),人毛()。
板書:
這什麼字?人。大概我寫得不太像。
板書:
倒過來,把這個人()倒過來,變化的「」(化)。他不正常,倒過來,變化了。所以看這個字,是從人、毛、,人的頭髮年輕的時候是黑的,老了變化為白色,所以這是「老」的本義。
板書:
老這個字,甲文有這樣寫的,像老人手需要有枴杖。到了小篆是這樣寫,人、毛、化。孝順的孝,從老省掉這個字,從老省去底下這個變化的字。「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兒女、晚輩能夠孝養自己的父母親長。子承老,除了孝養之外,還有一個意思,要繼承你尊長他的志願,要發揚尊長的宏願。所謂承老,子()上面是老()。以前鄉村常常有戲班子演戲,在村頭鑼鼓喧天,鏘鏘鏘鏘鏘,正在演岳飛大戰張飛,鏘鏘鏘。老奶奶在家裡聽到鑼鼓喧天,她似乎知道是岳飛正在大戰張飛,很想去看,可是她走路不方便。我們做晚輩的,知道老奶奶心裡想去看村頭這台戲,你就走到她前面,彎下身子,「奶奶,我們去看戲,我揹妳去。」子承老也,很明白。所以,孝養父母,不光是有好東西給父母親長吃。《論語》裡面我們都看過,孝:
板書:色難
色難。你不必等父母親長他開口,你要察言觀色,知道老奶奶這時候好想去看戲,你不必等她說,你就能看出來。你就趕快走過去,「奶奶,我揹你,我們一起去看。我也好想看岳飛跟張飛打仗。」這叫「色難」。不必等父母親長先開口,你就能夠明白他們的意思。所以,《論語》裡面有子曰什麼?「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裡面孝悌這種德行是一個人仁德的最根本。同學們記得「本」字嗎?你學過文字學,這個字你學過,你一定要告訴我。「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板書:
教授:記得嗎?
學生:記得。
教授:最根本、最重要,一切道德、一切德行以孝悌為最根本。一個人如果不從內心裡發出來,來孝養他父母,做到孝悌,甚至是一個不孝。可是他在外面與朋友,他竟然拼命拍胸脯,我是如何如何,你可要小心。要觀察一個人,能從他這方面()來看,大致不差矣。如果這個人連根本都沒有做好,孝悌沒有做好,其他德行由此可知。所以與朋友相處,這一點也值得我們來警惕。一個人能從孝悌開始,其他道德也就相去不遠。看下一個字,「春」。
學生讀誦:春(萅) chūn ㄔㄨㄣ。(甲文)(小篆)(隸書)(楷書)。春指春天。合「日」、「艸」、「屯」三字會意,「屯」指草木初生,春天陽光普照,草木得時而生長,甲文从「木」與小篆从「艸」同義。
備註:《說文》:「推也。从日、艸、屯,屯亦聲。」段注:「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
典籍所見:(1)年、歲。《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2)春色、喜色。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3)東方。《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常用詞:春暖花開,春意盎然,四季如春。
板書:
教授:春,合「艸」、「屯」、「日」三字會意。「日」是陽光。春天來臨,陽光普照,草木得時,都欣欣向榮。「屯」本身這個字,同學們看黑板,一橫代表地面,代表草木的根,草木很努力的往上冒出小芽來,所以屯也有生長的意思。所以結合艸、屯、日是春天的「春」。甲文它從「木」,它不從「艸」。從艸、從木意思都是一樣的。下一個字,「吏」。
學生讀誦:吏 lì ㄌㄧˋ。(小篆)(隸書)(楷書)。吏,官吏。合「史」、「一」會意,官吏治事必須專心,故从「一」;又必須明法令通歷史,所以从「史」。
備註:《說文》:「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
典籍所見:(1)在政府機關中處理公務的人員。《史記.滑稽傳》:「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常用詞:官吏,吏治,廉吏。
板書:
教授:吏,會「史」、「一」會意。「史」字我們認識,是「从又持中」。史官不管是記言、記事都要秉持中正,不可有絲毫偏頗。吏,從一、史,這是指政府做事的官吏。所以我們對這個字的說解,官吏他治事必須專一。一代表專一、專心,不可以馬馬虎虎,所以從一。又治事的官吏,他必須明法令通歷史,所以從史。現在政府機構裡面的這些公務員,都必須經過一種考試。在台灣有考試院,這是孫中山先生他革命,他參照世界各地方,尤其是歐美的政治的體制,歐美他們是三權分立。而孫中山先生認為,我們古代中國,我們古代有一種極好的制度考試和監察,所以他引用歐美的三權,再加兩個,考試與監察。五權,前面三個行政、立法、司法,然後再加剛才說兩個考試、監察。這是孫中山先生他看到我們傳統文化裡面考試制度、監察制度是極好的制度,所以他採用現今歐美的三權分立,又加上我們傳統有的考試、監察,這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
所謂的五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孫中山先生真是一位偉人,那種救國救民,那麼多次的革命,始終不改他為國為民的這種目標,這一點使我們非常、非常的敬佩。由於他看出我們自古以來的這種家天下的制度會產生很多弊端,因此他就一心要革命,要建立一個理想的中國。而他五權分立,又採取歐美現在的長處,然後融合我們傳統的考試與監察,是五權。如果沒有孫中山先生,我們的上面,高高在上的還是皇帝。你看清末那樣的腐敗,列強可以隨便魚肉你中國,幾乎要把我們整個中國分割。我們有今天,我們絕不能忘孫先生這種救國救民的精神。
說到這,我又想起太炎先生和季剛先生,他們也是救國救民為革命。太炎先生有一度在日本還跟孫中山先生一起搞革命,他也認定清政府這種太腐敗了,非革命不可,一直到我太老師季剛先生。你看我的老師林先生,林景伊先生,在抗戰那個時間,他也是為民族救亡工作奮不顧身,汪精衛非要抓他不可,利誘不行,槍斃三次。最後他知道再也出不了這個監獄,因此寫下那首感人的正氣凜然的絕命詩。我在一本,林老師過世以後,學生們為他作的一個紀念文集,裡面有林老師親手寫的自傳,他的家世,又親手寫到他被汪精衛抓去他在獄中作的那首絕命詩,他親筆寫的。下次我記得我帶來,如果我記得帶來給同學們看看。「此心同日月,此志擬冰雪,日月長光輝,冰雪終皎潔」;最後,「但惟後死者」,因為他要去先死了,惟望後死者,「毋忘滅虜賊」,虜賊就指漢奸和日本。這是他的絕命詩。好,回到我們的課本,再看下一個字,三百三十六頁,「葬」。
學生讀誦:葬 zàng ㄗㄤˋ。(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葬指埋葬。合「茻」、「死」會意,「茻」指眾艸;子孫不忍親長死後曝屍於野,所以埋藏在茻中。小篆與甲文同。
備註:《說文》:「臧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易》曰:『古者葬,厚衣之以薪。』茻亦聲。」
典籍所見:(1)埋葬。陶淵明《自祭文》:「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常用詞:下葬,葬禮,埋葬。
教授:同學們看金文和小篆,金文在眾艸中有個人躺在那裡,小篆從死從茻,這是葬這個字它的本義。所以從這個字的構造,從茻,從死。子孫不忍親長死後曝屍於野,所以把他藏起。葬就是藏的意思,藏起。最早是如此,也都是一片孝心的表現,漸漸墳墓有建得比較像樣的,像什麼?
學生:土饅頭。
教授:土饅頭。「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我們每個人都要吃的。這是由最早是藏屍在草茻裡,已經是一種孝心的表現。漸漸覺得這個草還是不安全,就慢慢變成一個土饅頭。你別小看那土饅頭,那也真是子孫的孝心。所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能夠慎終追遠,子孫後代慢慢說到這種對先人的尊敬,民風自自然然會歸於淳厚,相信嗎?
學生:相信。
教授:這就是《論語》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典籍裡面引到一個陶淵明的《自祭文》,有同學讀過的嗎?讀陶淵明的《自祭文》。同學們一定會想,祭文都是人死後別人幫你作的悼念的文字,陶淵明你這老兄,你還沒死你自己作什麼祭文?這篇文章還作得真好,同學們要把它摘錄出來。「從老得終,奚所復戀」。等同學們把它打印出來,也給我一份,我以前很熟悉,現在腦筋不好,也忘了很多。「從老得終,奚所復戀」,這裡面看出他的灑脫。我已經活到這麼老了,我現在要死了,我還有什麼留戀,還有什麼遺憾的?「從老得終,奚所復戀」。看下一個字,「喪」。
學生讀誦:喪 sàng ㄙㄤˋ。(甲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喪指喪亡。合「哭」、「亡」會意,親人過世悲傷哭泣。
備註:《說文》:「亾(ㄨㄤˊ)也。从哭亾。亾亦聲。」按:古文字學者有以為,小篆「喪」是从甲文「桑」字譌變而來。(引備一說)
典籍所見:(1)有關死者的事宜。《史記.高祖本紀》:「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2)屍體。《春秋.僖西元年》:「夫人氏之喪至自齊。」(3)逃亡。《詩經.唐風.葛生序》:「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4)失去、丟掉。韓愈《上李尚書》:「魂亡魄喪,影滅跡絕。」
常用詞:沮喪,玩物喪志,聞風喪膽。
教授:《說文》解釋這個字字形,「从哭亾。亾亦聲。」古文字學家看到甲文是個桑樹的桑字,他們有以為小篆的「喪」是從甲文訛變過來,引備同學們參考。看下一個字,「返」。
學生讀誦:返 fǎn ㄈㄢˇ。(小篆)(隸書)(楷書)。返,返回。合「辵」、「反」會意,指按原路返回。
備註:《說文》:「還也。从辵反,反亦聲。」
典籍所見:(1)更換。《呂氏春秋.孝行覽.長攻》:「孔子烈然,返瑟而弦。」(2)返回。陶淵明《歸園田居》:「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常用詞:迷途知返,流連忘返,返璞歸真。
教授:本義,《說文》說是「還也」,指按原路返回。《說文》的後面說「反亦聲」,我們從剛才「春」字開始,一直到現在,講的都是兼聲的字,會意兼聲。春,是屯亦聲;吏,從一從史,史亦聲;葬,是茻亦聲;喪,是亾亦聲;返,是反亦聲。這些亦聲字,我們現在把它歸到會意裡面,說它兼聲,會意兼聲,亦聲字。而追究到底,亦聲也就是形聲。為什麼沒有歸到形聲裡?因為這裡還看出側重於義,使我們歸在會意。下一個字,「鉤」。
學生讀誦:鉤 gōu ㄍㄡ。(小篆)(隸書)(楷書)。鉤指彎的鉤子。合「金」、「句(勾)」會意,金指金屬,「句」指彎曲。
備註:《說文》:「曲也。从金句,句亦聲。」段注:「曲物曰鉤,因之以鉤取物亦曰鉤。」
典籍所見:(1)古代一種似劍而彎曲的兵器。《漢書.韓延壽傳》:「延壽又取官銅物,侯月蝕鑄作刀劍鉤鐔(ㄒㄧㄣˊ)。」(2)扣留。《後漢書.吳良傳》:「車府令徐匡鉤就車,收御者送獄。」(3)彎曲的。《戰國策.西周策》:「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
常用詞:釣魚鉤,掛鉤,拉鉤。
教授:《說文》:「曲也。从金句,句亦聲。」段注說:「曲物曰鉤,因之以鉤取物亦曰鉤。」這是說明什麼?名詞當動詞用。大家先翻到後面,三百三十八,「凡從句(勾)得聲之字,多有曲義」。後面有一節是形聲多兼會意,我們有個簡要的目錄的第三,第三說「凡從句(勾)得聲之字,多有曲義。」找到嗎?
學生:找到了。
教授:然後看到舉的這些例字。「凡從句(勾)得聲之字,多有曲義」,這是段玉裁說的。段注在「翑(ㄑㄩˊ)」字,下說:「凡从句者皆訓曲。」舉的例字,第一個「句」:「曲也。从口丩聲。」
板書:
「丩,相糾繚也。」糾纏的樣子,相糾繚也。所以丩聲本身就有曲義,有彎曲之義。底下再加個口呢?
板書:句
句,《說文》說:「曲也。从口丩聲。」第二個字,「笱」,《說文》:「曲竹捕魚笱也。从竹句,句亦聲。」曲竹捕魚笱,我沒有玩過這個東西,是用竹子把它彎曲以後,變成一個像籠子一樣,魚進去出不來,叫捕魚笱。也許有同學能玩過這個東西,魚進去牠就出不來了。那需要用竹片彎彎曲曲編成一個所謂的笱,這是曲竹捕魚笱,所以它亦有彎曲之義。第三,就是剛才我們說的這個「鉤」字,金句,「曲鉤也。从金句,句亦聲。」釣魚鉤是彎的嗎?可不可以直的?可以。
學生:姜太公。
教授:對,開吉師告訴我們答案,可以用直的,姜太公,願者上鉤。所以許慎這個《說文》就不周全,他沒想到有個直鉤。看第四,他說「跔」:「天寒足跔也。从足句聲。」跔的意思是天冷了、凍了,腳伸不直,這個跔所以從足。下一個,「耉」,第五,「老人面凍黎若垢。从老省,句聲。」朱駿聲的《通訓定聲》,他說這個耉是「老人背傴僂也。」年紀大了,腰彎得直不起來,傴僂。第六(痀):「曲脊也。」脊是什麼?脊椎骨。也是彎了,直不起來。年紀大的人,往往會害有這個毛病。我看過有個老太太,拿著根枴杖,她身體像九十度一樣走路,見過嗎?
學生:見過。
教授:真是可憐。一定原來年輕的時候勞作太多,她直不起來,這是「曲脊也」。第七,「苟」,「从艸,句聲。」是一種曲生的草。它彎彎曲曲的長,曲生草也。第八,「雊」,「雄雉鳴也。而句其頸。从隹,句聲。」你們讀過的文章有這個字,告訴我,「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鯈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就這個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讀過沒?敢搖頭,我要準備一把戒尺。雊是雄雉鳴也,你看過公雞啼叫的樣子嗎?牠一定把脖子彎彎的然後叫:喔喔喔,「麥隴朝雊」。第九,「姁」,「嫗也。」《說文》說這個嫗是「母也。」母像懷子形。必躬身抱子。故姁有曲義。第十,「翑」,「羽曲也。」《說解》裡面本身就告訴我們是曲,曲的羽毛,「从羽,句聲。」凡從句得聲的字,多有曲義。大家看下一個字,「警」。
學生讀誦:警 jǐng ㄐㄧㄥˇ。(小篆)(隸書)(楷書)。警,告誡。合「敬」、「言」會意,「敬」指做事謹慎,「警」表示用言語告誡應當謹慎的事。
備註:《說文》:「戒也。从言敬,敬亦聲。」
典籍所見:(1)告誡。《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李悝警其兩和。」(2)戒備。《左傳.莊公三十一年》:「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3)敏捷。《新唐書.房玄齡傳》:「玄齡幼警敏,貫綜墳籍,善屬文,書兼草隸。」
常用詞:警示,警戒,報警,員警。
教授:「从言敬,敬亦聲」,是會意兼聲。敬,做事謹慎,與言組合成警,表示用言語告誡應當謹慎的事。下一個字,「誼」。
學生讀誦:誼 yì ㄧˋ。(小篆)(隸書)(楷書)。誼,合宜的事。合「言」、「宜」會意,宜,《說文》:「所安也。」表示說話適宜。
備註:《說文》:「人所宜也。从言从宜,宜亦聲。」段注:「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
典籍所見:(1)應有的道理或原則。通「義」。《漢書.魏豹傳》:「其誼必立魏王後乃可。」(2)交情。江淹《傷友人賦》:「余結誼兮梁門,復从官兮朱藩。」
常用詞:地主之誼,深情厚誼,友誼,情誼。
板書:義 誼 宜
教授:宜,《說文》說「所安也」,指說話適宜。這是宜的意思,說話適宜。加個言字邊,我們現在看的這個誼,《說文》說:「人所宜也。从言从宜,宜亦聲。」段注說:「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
板書:周 漢
周代用這個誼,漢代用這個義,段玉裁說「今之仁義字」。也就是說,他說的今是什麼時代?
學生:清朝乾隆。
教授:段玉裁是清乾隆時候,那個時候他說周代用這個字(誼),漢代用這個字(義)。段玉裁那個時代,這兩個字(義、誼)就是我們現在說仁義的義。因此,這個「義」,它的本義是什麼?宜也。適宜的宜,我們課本上這裡已經引出《說文》,「所安也。」看到嗎?
學生:看到了。
教授:所安,適宜,合宜的,合適的,就是仁義的義,它的本義。好,看下一字,「整」。
學生讀誦:整 zhěng ㄓㄥˇ。(小篆)(隸書)(楷書)。整,整齊。合「攴」、「束」、「正」會意。「攴」是敲打,有督促義;「束」是約束,使之歸於正,合起來表示規整。
備註:《說文》:「齊也。从攴,从束正,正亦聲。」
典籍所見:(1)集合。《詩經.大雅.常武》:「整我六師,以脩我戎。」
常用詞:整點,整個,整齊劃一。
板書:
教授:這個字認識的。
學生:束。
教授:是的。束,木、囗,束。
板書:
這個字也認識的,你記得牧牛、牧羊嗎?手上拿的小鞭子、小木棍那一類的,攴。所以它有擊打、打擊的意思。
板書:
正,敲打有督促,約束,使歸於正,所以有整齊。整,本義是如此。下一個字,「政」。
學生讀誦:政 zhèng ㄓㄥˋ。(小篆)(隸書)(楷書)。政,公正的為政。合「攴」、「正」會意,攴義為小擊,含督責的意思。督責使正,是為政之道。
備註:《說文》:「正也。从攴正,正亦聲。」
典籍所見:(1)政策、法令。《周禮.天官.小宰》:「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宮刑,以治王宮之政令。」(2)法則、規則。《荀子.天論》:「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3)治理。《後漢書.桓譚傳》:「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常用詞:政令,政法,政通人和,垂簾聽政。
板書:
教授:看這個「政」,這邊是攴,這邊是正。《說文》說政,解釋這個政字:
板書:正也
正也。督責使歸於正,這是行政的政。倘若在座的各位,如果以後你們要從政,不要忘記這個字的本義,當一個清廉、廉政的官首。本義是督責使正。下一個字,「劃」。
學生讀誦:劃 huà ㄏㄨㄚˋ。(小篆)(隸書)(楷書)。劃,用刀刻畫。合「刀」、「畫」會意,表示用刀刻畫。
備註:《說文》:「錐刀曰劃。从刀畫,畫亦聲。」
常用詞:籌劃,比劃,規劃。
教授:這個會意字也很容易理解,從刀、畫,表示用刀刻畫。它也是亦聲字,畫亦聲。看下一個字,「吁」。
學生讀誦:吁 xū ㄒㄩ。(小篆)(隸書)(楷書)。吁,驚怪。合「口」、「于」會意,于象氣之舒于,有大義,口張大是驚語的表情。
備註:《說文》:「驚也。从口于,于亦聲。」
典籍所見:(1)表示驚嘆、疑怪。《文選.張衡.東京賦》:「吁!漢帝之德,侯其褘(一)而。」(2)嘆息。李白《古風詩五十九首之五十六》:「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
常用詞:呼吁,氣喘吁吁。
教授:是驚嘆,從口、于會意,于亦聲。從口、于,口當然這裡指的是說話、言辭;于有大的意思,所以口張大是驚語的表情。看下個字,「愷」。
學生讀誦:愷 kǎi ㄎㄞˇ。(小篆)(隸書)(楷書)。愷,快樂。合「豈」、「心」會意,豈本義指戰勝的凱歌,使人聞之則心喜。
備註:《說文》:「樂也。从心豈,豈亦聲。」
典籍所見:(1)和樂、和善。《莊子.天道》:「中心物愷,兼愛無私。」
常用詞:愷悌君子。
教授:《說文》告訴我們,「从心豈」,豈本來指的是凱歌,聞歌而喜。所以《說文》說:「樂也。」它也是亦聲字,豈亦聲。下一個字,「阱」。
學生讀誦:阱 jǐng ㄐㄧㄥˇ。(甲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阱指陷阱。合「阜」、「井」會意,阜為高丘,在山坡上掘井捕獸。甲文正像陷獸於阱中之形。
備註:《說文》:「陷也。从阜井,井亦聲。穽,阱或从穴。汬,古文阱从水。」
典籍所見:(1)陷阱。《中庸》:「驅而納諸罟(ㄍㄨˇ)擭(ㄏㄨㄛˋ)陷阱之中。」
教授:《說文》:「陷也。从阜井。」阜指山丘,高大的山丘,在山坡上挖一個陷阱來捕野獸。看甲文(),這個字好像很好看是吧?是一個陷阱。那是什麼動物?
學生:鹿。
教授:鹿,牠眼睛好大,因為牠掉到陷阱裡了。《說文》有从穴(穽)、从水(汬)的阱字,這是阱的異體字,不同的寫法。看下一個字,「貧」。
學生讀誦:貧 pín ㄆㄧㄣˊ。(小篆)(隸書)(楷書)。貧指貧窮。合「分」、「貝」會意,「分」指分開,「貝」是古時的貨幣,將貨幣分散,便貧窮了。
備註:《說文》:「財分少也。从貝分,分亦聲。」段注:「謂財分而少也。合則見多。分則見少。」
典籍所見:(1)使窮困、不足。《荀子.天論》:「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2)窮困的生活環境。《論語.衛靈公》:「君子憂道不憂貧。」
常用詞:貧賤之交,安貧樂道,貧賤不能移。
教授:「貝」,本是貝類的動物,古時候貝殼拿來當錢幣用。
板書:
象形我們講過這個字,記得嗎?在象形舉例裡面,貝。
板書:
教授:這是什麼字?
學生:刀。
教授:很好,一看就認得是刀。
板書:
教授:藍色的是什麼字?
學生:八。
教授:真好。八有分開的意思,它本身是個指事的符號。八和刀,就是分開的意思,財貨分開就少了,所以說「貧」,少了。與財貨有關的字都離不開貝,譬如貴,譬如財。同學們自己找去,還有:
學生:寶。
教授:對,我都還沒想起來。
板書:
教授:告訴我,它是什麼?
學生:宀。
板書:
教授:這是什麼?
學生:玉。
板書:
貝。這個字讀什麼?
板書:
綠色那部分是它的聲符,我們現在這個字讀它為什麼?
學生:寶(ㄅㄠˇ)。
教授:寶(ㄅㄠˇ)。
板書:缶
缶,現在讀ㄈㄡˇ是嗎?是它(寶)的聲母。如果這個缶字音沒有錯,這個字(寶)它的聲子應該讀缶了,你是我的缶貝;可是它讀寶,你是我的寶貝。由此可證,聲母音變了,由重唇變成輕唇,像讀缶是輕唇,也就可以幫助錢大昕他那個條例「古無輕唇」的證明。這個事很有意思,同學們你可以多舉這些例子,來證明錢大昕沒有來得及找出來的。你多舉一些例子,古無輕唇音,讓你們做個小專題:
板書:補證
教授:多找一群,會很有意思,古無輕唇音補證,這是你的成績,找得愈多愈好。如果有方言的,也可以用方言證。除了古無輕唇音,我們可以來做補證之外,還有他說「古無舌上音」,也可以。同學們也可以做補證,會引起興趣,原來做學問還真有趣。我發明了個條例,不是我發明的,是錢大昕發明的,很可惜,如果我比他生得早,應該是我發明,可惜我們生得晚,不要緊,我幫他補證,他沒有做完整的,我們幫他做完整。
翻到剛才我們看的形聲多兼會意的那幾條。一開始我們引到太炎先生說的「凡从半得聲之字,多有分義。」找到沒有?
學生:找到了。
教授:找到了,這是太炎先生說的。他舉的例,一、半,「物中分也。从八牛。牛為物大,可以分也。」那大象也應該可以分,大象也很大。這是為什麼說這個八牛,說這個半是有分開的意思。第二個,畔,「田界也。从田半聲。」段注:「箋云。泮讀為畔。畔,涯也。經典多借為叛字。」實際上,這個字從《說文》「田界也。从田半聲」,就很清楚有分開的意思,田界,界線分開的意思。第三個字有點費解,「胖」,是不是有點費解?《說文》:「半體也。一曰廣肉。从肉半,半亦聲。」下面我們才了解為什麼胖,《玉篇》說到:「胖,牲之半體也。」牲就是我們牛羊豬,用來祭獻神明的犧牲品,這種牛羊豬。胖,是剖開一半來祭祀用,牛羊豬。所以現在很多人不喜歡胖,大概他知道這個本義。第四,判,「分也。从刀半聲。」這是《說文》。《詩經》:「繼猶判渙。」毛傳:「判,分也。」判是以刀分開。這是太炎先生他說的,「凡從半聲,多有分義。」他舉了這四個例,後面是我補的。
泮,「諸侯饗射之宮,西南為水,東北為牆。从水半,半亦聲。」這是《說文》。古時諸侯饗射之處,半牆半水。所以這個泮從半、水。第六,叛,「半反也,从半反,半亦聲。」叛,我們按語就說,它就是反叛,叛離就有分的意思。第七,從冫,半聲的冸,「冰散。」這是《廣韻》。散就有分義。另外一個字,(ㄅㄢˋ),是「五升」,這也是《廣韻》說的。一升是幾斗?一斗是十升,那五升呢?
學生:半斗。
教授:(ㄅㄢˋ)。所以它從一斗分開為兩半。這是太炎先生說「從半得聲,多有分開」的意思。他舉的例是前面的四個,我跟他補了後面幾個。同學們還可以再找,再補。你如果要補的話,那你應該怎麼說呢?補在這個後面,漢字入門:
板書:漢字入門補
我已經作了補,同學們再找到的話,要怎麼辦?漢字入門補:
板書:漢字入門補補
再補,可以。剛才太炎先生說「從半得聲,多有分義」。第二個我們就找到焦循《易通釋》裡面講的,他說:「凡字之从勺者,多有小義。」你說這個我也知道,小是三個小點。他找了這些例子,一二三四五;我又跟他補了多少,六七八九十、十五、十六個,同學們也可以再作補補,看能夠再補多少個,有點意思。誰作的補最多,我給他獎品愈大,只要你有補,我就有獎品,補得最多的獎品最大。我們再看下一個字,「瘧」。
學生讀誦:瘧 nüè ㄋㄩㄝˋ。(小篆)(隸書)(楷書)。瘧,病名,即瘧疾。合「疒」、「虐」會意,「疒」指疾病,「虐」指酷虐;普通疾病或發冷或發熱,只有瘧疾先發冷後發熱,熱後又發冷,反反覆覆,對人體來說是種酷虐。
備註:《說文》:「熱寒休作病。从疒虐,虐亦聲。」段注:「此疾先寒後熱。兩疾似酷虐者。」
教授:同學們一定是沒有害過這種病,我得過。小時候在家鄉,有那種瘧蚊,瘧蚊叮人,牠帶有瘧疾原蟲,它不光是癢,抓一抓算了,牠害你發病。這個瘧疾原蟲進到體內,先破壞你的紅血球。紅血球一破壞,全身發冷,冷得不得了。那時候我是小學一年級,在家鄉,老師叫我趕快回家,我一邊抖一邊跑回家,很冷。回家以後,倒在床上,趕快用棉被蓋起,還在裡面發抖,再蓋一床,還抖。因為從體內,瘧疾原蟲破壞了紅血球,使你發冷。過一陣,冷過以後開始發熱,熱得不得了,恨不得棉被掀掉,恨不得把衣服都剝光,還熱。原因什麼道理?瘧疾原蟲破壞了紅血球,牠裡面繁殖,然後又使你發熱。之後,發熱過後,接下來又讓你很冷,牠又破壞你的紅血球。所以我這裡說,反反覆覆的讓你發冷發熱,對人體來說是種酷虐。你們沒有得過,你們不能體會;我親身體會過,真不舒服。瘧疾這種病,就是由瘧蚊傳染,全世界都努力消滅這種瘧蚊,幾乎已經消滅了,現在你很難得聽到有人發瘧疾的。不過在叢林裡,亞馬遜河,我去過,牠還是很厲害。治瘧疾最好的藥是什麼?是我們中國生產的,叫金雞納霜,一吃就好。
在亞馬遜,它那條支流發源於玻利維亞,然後流到巴西,然後進到亞馬遜主流。這條支流叫馬代拉河,因為那裡產有砂金,很多中國人和巴西人都在那裡淘金。全世界恐怕沒有第二個地方,你淘出來的砂金隨你的便,你賣了以後,你願意繳稅你就去繳稅,你不願意繳稅你可以不繳稅的,就沒有人管你。全世界很難有像這種自由的政府,讓你不必繳稅,隨便你。你會問,那還有誰那麼傻,可以不繳稅你還要去繳稅。它有個要求,你的錢如果是要用來買不動產,買房子、買土地,那你需要有個收入的證明,我這個錢是哪來的。收入的證明哪來?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繳稅,我上了稅,這個錢是我辛苦賺來的,也完成我做國民的義務,繳了稅。第二個辦法,你不願意繳稅,他們很聰明,又想出一個辦法,從外國匯美元匯到巴西,你收到,把這個匯單給政府看,我是從外國匯來的,不是在你這裡賺到的,這也算你的收入證明。所以我說,在巴西,在那條Rio Madeira(馬代拉河),在那淘金的人,他個個都很快樂,淘到金可以不繳稅,除非你要買房子要證明。但是有個問題,那裡蚊子特多。我有一次去看朋友,在早晨河邊一站,因為那裡是熱帶,穿的短袖衣服,一下子怎麼奇怪了,手臂上變成黑的?蚊子沾滿了,這樣一抹抹下去,一堆在地上;過一下它又變黑了,再抹下去,蚊子特多。你敢不敢去?你敢去我當嚮導。
有一個人,他原來在另外一個地方,就是巴西跟巴拉圭交界的地方,那裡是個免稅港。有猶太人,有韓國人,有中國人,都聚合在那個點上做生意,因為那裡是免稅港,所以大家都賺很多錢。有一個人,還是中國華僑,已經賺得很多了,他想銀行後面還要再加幾個零更好,所以他聽說在馬代拉河那裡可以挖金,淘金可以不上稅。他覺得太好了,他把原來橋頭那個生意不要了,跑去挖金。他不小心就被蚊子叮了一下,就那個瘧蚊,開始發冷發熱。那怎麼辦?一般當地的人碰到蚊子咬了發冷發熱,就在河邊小茅草棚裡面,就有一個當地的赤腳醫生,他給你吃一下從我們中國過去的金雞納霜,就萬事OK。這位先生由於他原來已經賺很多錢,他不是貧賤的人,他是一個很多錢的人:
板書:貴。
教授:所以他不肯到那個茅草屋裡面去吃那個金雞納霜,他認為那個不可靠。他包一架專機,飛到聖保羅大城市猶太人開的一個最好的醫院,住進去,在那發抖。他以為沒事了,沒想三天、四天,就跟我們拜拜走了,他死了。為什麼?因為聖保羅大城市沒有瘧疾,你再好的醫院也沒有金雞納霜,因此反而害了他的命。好了,我們唱歌好嗎?
學生:好。
教授:預備唱:「功課完畢要回家去,先生同學大家暫分手,我們回去不要遊戲,先把今天功課再溫習,明朝會好朋友,明朝會好朋友,願明朝齊到校無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