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12/7/16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4-0012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了凡四訓》今天進入第二個單元,叫「改過之法」。第一個單元是「立命之學」。我們學了立命之學,明白到人這一生確實是有命運的,而這個命運是可以轉變的,只要人能夠斷惡修善,他的命就能有很好的轉變。而且不只自己的命可以轉變,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連後代子孫的命都會轉變過來。所以我們學如何改造命運,這個對人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有一個企業家,他有很高的成就,他白手起家,創辦了兩間全世界五百強企業。這樣的企業家基本上是找不到了,這位企業家叫稻盛和夫。他介紹給所有年輕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了凡四訓》。這麼成功的人,他的人生受《了凡四訓》的影響非常大。而且他在二零一零年的時候,日本航空公司要倒閉了,破產了,當時的日本首相去請稻盛和夫來挽救日本航空,他那時候已經七十八歲了。而稻盛和夫他六十五歲以後就出家修行了,到了七十八歲,他的首相親自去請他出山。結果他出來以後,用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花了一年的時間,把一個已經破產的企業變成全世界營運最好的航空企業。一年,這是奇蹟。諸位家長,怎麼轉腐朽為神奇的智慧要不要學?要。稻盛和夫推薦的第一本中華文化書就是《了凡四訓》。這不只改造一個人的命運,連幾萬人的大企業的命運都是依照這些原理、原則改變過來的。

  我們學了「立命之學」,確實看到一個具體改造命運的榜樣,就是袁了凡先生自己。所以我們要讓身邊的人相信真理,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就是那個真理在自己的身上真正印證了,這個最有說服力。我們在跟人家談改造命運,結果自己的命運愈來愈差,人家就很難相信了,對方可能一聽,「我假如像你這樣,我也不敢學了」。所以了凡先生沒有功名,最後當了一個大縣的縣官;沒有兒子,最後有子嗣了;只有五十三歲的壽命,最後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了二十一年。所以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這個立命之學給了我們堅定的信心。

  有了信心以後,接下來講方法怎麼做,具體怎麼來落實了。而在落實當中,所謂改過遷善。可是為什麼改過要在行善、積善前面講?因為人假如不改過,他每天還在造作罪業。就好像今天我們拿了一個桶子在裝水,你一直把水加進去,可是這個桶子是破的,它就一直漏掉了。所以假如我們不改習氣,就像那個桶子的漏洞一樣,就把福報都還是給折光了。所以先學改過。

  我們接著看經文講到了: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我們這個民族特別重視歷史,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所以往往在論道理的時候,都是舉具體的歷史當中曾經發生的例子,這樣容易讓人信服。所以讀歷史可以讓人家相信,「你講得有道理」。再來,讀歷史可以提醒自己,不要犯以前人的錯誤,同時也可以效法以前人如何治家、如何治國成功的。

  而這裡講到的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周朝分西周跟東周,春秋戰國是屬於東周了。『諸大夫』,這個「大夫」就好像現在的國家部長一樣了,算是很大的官員。看到人家的一言一行,『億而談其禍福』,這個「億」就是可以猜想、可以揣度、可以算得出來他這個人以後會是有福還是災禍之人,他看得出來。『靡不驗者』,就是沒有不靈驗的,而且這些大夫都是讀了很多經書,他才明這個理。

  『左國諸記可觀也』,這個「左」是《左傳》,「國」是《國語》,就是這一些經典當中都可以看得到、了解得到。我們具體舉一個《國語》的例子。就是春秋時候,有一個大夫叫王孫滿。他剛好跟周天子在一起,看到秦國的軍隊從京城北方走過去,北門那個地方經過。王孫滿就看了軍隊走過天子之城那個輕慢的態度,連對天子都不尊重,馬上就說,這個軍隊必有災殃。當時候周天子就問他,為什麼會有災殃?因為他們的態度輕率又驕傲,輕率就很不小心,驕傲就會隨隨便便、無禮,所以必然會有災殃。所以有一句俗話叫「驕兵必敗」。

  那說,「現在又沒有打仗了,驕兵必敗還用得上嗎?」其實就像讀書一樣,一個人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可能他的學問就上不去,他也是必敗了。我們看現在企業的壽命為什麼愈來愈短?因為很多年輕氣盛,他就賺很多錢,最後驕奢淫逸就來了,他很驕傲,所以這個是「少年得志大不幸」。都是因為他的驕傲伏不住了,最後他的人生就遭災殃了。所以,就判斷秦國的軍隊這一次會大敗而還。最後真的被晉國打得落花流水,三員大將都被抓起來。這個在歷史當中都有記載,所以「左國諸記可觀也」。這是看到整個軍隊是這個樣子。

  唐朝有個讀書人,後來當官也當得很成功,叫裴行儉。當時唐朝有四個讀書人,文章寫得天下聞名。這四個讀書人叫「盧、駱、王、楊」,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唐初文章天下聞名的就是這四個人。一般的人都覺得這四個人以後一定會很有成就,一定會當大官。可是當時裴行儉就分析,他們都還沒有出什麼狀況的時候,裴行儉就分析了,他說一個人以後有沒有成就,首先看什麼?看器識。「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大家冷靜來看一看,一個人文章寫得很好,一個人的才藝很好,假如他傲慢的話,他的文章跟才藝會變成他的災殃,。所以我們得要了解到,「德者,才之帥也」。很多人的災禍都是因為才華橫溢,因為才華去壓迫別人、去得罪別人才遭殃。所以「德者」,所有你的能力、才華是為德行所領導,它是所有才能的統帥,你得把根本找到。現在德行忘記了,只重視孩子的才華,他什麼第一名就不可一世,連父母都瞧不起,到時候要教就很困難了。所以古人教育都抓根本,「德者本也,才之帥也」。大家看,這些都是天下聞名的才子,他最後的結果會如何?我們看裴行儉的分析:一個讀書人首先要什麼?度量要大,氣量要大。「識」是什麼?見識、智慧,要看得遠。最重要的是要有德行,要有仁愛的度量,還要有智慧。而後才是學習文藝。

  我們現在冷靜想一想,我們現在教孩子把什麼擺在前面?那個一顛倒,很多不好的現象就會產生。要不就是傲慢,要不變成什麼?考試的機器,不會跟人相處。他沒有德。可是有一個數字大家冷靜去觀察,清朝末年出去了一百多個留學生。出去的時候十二、三歲,都還很小,出去了一百多個,這一百多個回來,沒有一個不是那個領域的佼佼者、領頭者,沒有一個不是。這個有沒有給我們教育啟示?這一批人,為什麼一百多個出去沒有一個不是佼佼者?這個比例也太高了!百分之一百成為人才,為什麼?因為這一百多個人十幾歲之前,都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他有這個根。所以回來之後他都有忠孝的精神,哪有不全心全意學習,之後全心全意報效祖國的道理?所以這個都是歷史給我們人生的啟示。

  從歷史來看,我們看度量,誰的度量令我們佩服?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諸位朋友,學這樣的度量好不好?你們好像不大願意。本來要說好,說:「這樣我會不會吃虧?」學傳統文化首先要學吃虧,你不學吃虧,度量大不了。那變成計較就不好了,小鼻子、小眼睛就沒福報了,量大福才會大。其實人明理了,就不會擔心吃虧了。為什麼?該是你的跑都跑不掉。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吃虧是福,擴寬自己的度量,不要跟人家計較。范仲淹這麼有度量,包容天下。你看他的家道九百年都不衰。我遇過好幾個范家的後代都很有成就。九百年了!不都是這個胸懷承傳給後代子孫?諸位朋友,你們現在孩子出去跟人家講話,會不會說「我們家的家道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你看這種胸懷。他所有范家的後代,從小就知道他九百年前祖宗的胸懷。這樣的孩子,那種人格特質絕對不一樣。

  歷史當中有個人說了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負我。誰都佔不了他的便宜,是不是?有沒有人比他還會算?他夠厲害的,人算又不如……你看老祖宗的這些話,都在提醒我們,他再怎麼會算,算到最後他的子孫全被殺光了,怎麼會算!沒福,心量小,所以曹操的後代被司馬懿給殺死了,「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曹操他父親有一個老朋友,在他落難的時候接待他,他就懷疑他可能去通風報信,把他全家都殺了。讀儒書的人、讀中華經典的怎麼可以這麼做?孟子是說,「行一不義」,做一件不道義的事;「殺一不辜」,傷害一個無辜的人而得到天下,都不做,這樣才是聖賢君子。一個懷疑,他就取了救他命的人一家人性命,所以你看他的後代是這個結果。

  「識」,見識深遠。周公作《周禮》,整個國家幾百年都是興盛,他很有遠見。可是秦朝統一了天下,他沒有遠見,他用什麼方法?用殺人的方法。光是趙國他就坑殺了投降的四十萬軍,你看那個殺業有多重。秦國取得天下,周朝是八百多年,秦國呢?十五年就滅亡了,最後孩子也被誅殺了,後代也被誅殺了。所以這個「器識」是一個人重要的人格修養,而後才是發展文藝。

  所以裴行儉就說到了,盧、駱、王這三個人都太浮躁了,氣量都不大,不會有大作為,結果這些人都三四十歲就死了。裴行儉說只有楊炯性格比較沉靜,沉得住氣,可能他不會遭殃。最後真的就只有楊炯是善終,其他三個都死得很早。所以我們古人很有智慧,看他的人生態度就可以斷他的命運,看他的性格可以斷命運。所以「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講了這麼多,諸位朋友,我們會不會看自己的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你看,接下來講了:

  【大都吉凶之兆。】

  一個人,甚至於一個國家,他的吉凶禍福都是先有徵兆的。就好像一個人生病,他要到病重以前都不知道有多少徵兆,是人太粗心大意,沒有用心去觀察,吉凶禍福也是這樣。他的徵兆從哪裡看?

  【萌乎心。】

  這個徵兆從發源於其人的心。

  【而動乎四體。】

  這個『動』就是顯現出來,在他的整個肢體、外表上面,他的行為上。

  【其過於厚者常獲福。】

  就是這一個人,他的人生態度,行事是很穩重的,而且他的相貌,從他的相貌當中看出來他是仁慈忠厚,行事穩重。這個『厚』就是忠厚、穩重的意思,『獲福』就能納很多的祥福。

  【過於薄者常近禍。】

  他的相貌刻薄,行事又很輕浮的話,那就離災禍不遠了,『常近禍』,這都可以判斷得出來。

  【俗眼多翳。】

  『俗眼』就是一般世俗人。『翳』是指眼病,眼睛生病了,就好像那個白內障,眼睛被遮住了,看不清楚。就是比喻一般的人他看不到這些吉凶的徵兆,就不懂得怎麼去趨吉避凶,去轉變命運。而且他們不只看不清楚,還下了判斷,就說:

  【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這個『謂』就是他們認為,吉凶他看不到徵兆,所以吉凶根本就是不定的、不可以預測的。

  大家學書法的人,都知道有一篇書法叫《蘭亭集序》,這是王羲之先生寫的。這篇書法,唐太宗非常愛,好像最後是陪他進了墳墓裡面去了,愛不釋手。王羲之他第五個孩子叫王徽之,第六個孩子叫王操之,第七個孩子叫王獻之。他這三個孩子有一天去找當時候的宰相謝安。結果三個孩子跟謝安先生談完話離開的時候,旁邊的人就問,說你看這三個孩子以後誰比較有成就?謝安馬上說:「第七個孩子王獻之。」「何以見得?」他說:「這三個孩子裡面,最小的王獻之話最少,他只是很禮貌的寒暄問候完之後,他基本上就恭恭敬敬聽長輩談人生的道理,他就沒有再插嘴了,其他兩個哥哥話比較多。」看一個人吉不吉祥,看他話多話少有關係,像我話太多了。《易經》告訴我們「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從這裡我們看得出來,言辭少,心很定,這個人吉祥。而話多的人是什麼?很浮躁,「躁人之辭多」。我也想當吉人,所以告訴大家,我不上課的時候話也很少的,好像有點愈描愈黑。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有自知之明,能夠斷自己的吉凶。後來確實是王獻之的成就最高,謝安確實是慧眼之人。所以真的不是不可測的。

  曾國藩先生很有人生閱歷,他有一本書就是專門看人家的面相,那本書叫《冰鑒》,裡面就有談到怎麼斷一個人的人生。大家學會以後,回去跟人家分享,人家會說:「你好像會算命。」其實沒有,都是有道理的。為什麼?相由心生,吉凶禍福是心決定的,心的狀態又會表現在你整個容貌跟你的肢體上。所以「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功名看氣宇」,看你的氣度、風度,就是你很能包容不計較了,都是笑口常開,不會愁眉苦臉。「事業看精神」,他精神面貌很好,而且做事很投入,很熱愛他的工作。「窮通看指甲」。「壽夭」看一個人是長壽還是短命,「壽夭看腳踵」,就是一個人走路,他的腳跟有沒有著地很穩。一個人走路,腳跟不怎麼著地,這個人短命相。當然你以後走路不要「砰」,走路著地很平穩,你假如浮浮的,這個人短命相。還有一個就是「若要看條理」,看一個人有沒有條理,「只在言語中」。你聽他講話是不是講得很分明、很清楚,還是講得前一句後一句,聽不清楚他在表達什麼。看一個人條理,看他講話。

  那個指甲也是很重要,指甲一般都是這樣凹的,假如很平的話,這個人體質不是很好。其實說實在的,一個人事業要有成,很重要的本錢是身體健康。媽媽照顧得好、身體很壯的人,真正面臨很大的責任,你讓他一個禮拜不怎麼睡覺,只睡一兩個小時,他就挺過來了。可是他假如體力不好,兩天就掛了,他就不行了。所以能扛大任的,大家想一想,在古代代表國家統領軍隊,那個幾萬人生死操之在他的手上,沒有那種很好的身體,那扛不了的。

  但是大家想一想,現在人的身體好不好?好不好?都吃外面怎麼會好?所以現在的人,我感覺看得很短,叫做急功近利,他們就這麼算說,「兩個人賺比較多」,他就看到那個薪水而已。大家注意看,當你坐在餐館裡吃飯,禮拜三、禮拜五吃飯的時候,晚上看到一個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出來吃飯,請問大家,那一餐吃下去多少錢?她三餐都吃外面,請問多少錢?這都要算。以前一個爸爸賺,還可以買三間房子,現在兩個人一起賺,買一間,一輩子當房奴。重點是什麼?小富由勤儉,要節儉,錢才聚得起來。像現在這種生活方式、消費形態,要存錢,大難大難。所以,你看現在的人當房奴的,比例太高太高了。

  我剛剛只是算吃而已,還有好幾筆帳我慢慢算。吃,花出去了,自己煮就沒有花那麼多錢。再來,吃外面,你的公公、婆婆、先生、孩子的身體都不好,以後還要醫藥費,這筆帳怎麼算?你注意看,現在人存了一筆錢,都在最後半年花光光,在哪裡花掉的?「這一位先生,對不起,我必須告訴你,你只剩下三個月了。」然後就開始「哢哢哢」,全部都插上了,然後一天花……嚇死你,你就搞了一輩子然後全部都沒了。那還好,花完沒事了嗎?有的子孫接著花。所以人要看得遠。

  吃花掉的、健康花掉的。再來,媽媽在家裡的時候,陪伴孩子學習,他養成讀書習慣,不用花補習費。我們家孩子很少補習的,爸爸媽媽都陪我們讀書。你看現在的孩子嚇死人,補三科、補四科的。我跟我一個學生說:「同學,商量一下,你補四科這麼多幹什麼?」四科都要花錢,都不是很少的錢。我那個女同學跟我講:「老師,我們那一條巷子的人都補四科,所以我也要補四科。」哪有補習也在跟人家比賽的?你說現在的人活得有點不清楚。大家注意看,請問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後成績好,還是補四科的人?看準。人現在都忙得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看看真相是什麼,看看結果是什麼。那個被補習班這樣逼出來的,然後考前還給他準備好那些考題的,最後讀書能力都很差,他都是依賴上來的。這個上了初中、上了高中那個成績就下來了。那個都靠自己念的人,他就愈來愈有獨立思考,愈來愈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反而他的成績就是這樣一直上去。

  現在的人有一個迷失,好像錢很好用、錢很好使。我告訴大家,世間麻煩的事情沒有一件事是錢可以解決的。你看現在家庭裡面頭痛得要死,人與人發生衝突了,哪一個是錢能解決的?你說:「真的解決了,給他就沒事了。」我告訴你,事還在後面。有沒有道理?有,欲是深淵,你拿那個錢一時把他的欲望堵住了,下一段時間又會出問題了。

  再來,妳先生都到外面去吃,外面現在女人很多,而且都穿得很少,那個危險性很高。麻煩了,你看現在離婚率這麼高。我小時候看到電視在演「爸爸回家吃晚餐」,我當時看說,講這句話幹什麼?我爸爸每天回家吃晚餐!我才知道很多爸爸不回家吃晚餐。你看一個家庭對一個人的人生的思想影響好大,我不知道爸爸是不回家吃晚餐的。然後我不知道有離婚,我記得我念高中的時候認識一個很好的朋友,他說:「我爸爸跟我媽媽離婚了。」「天!」因為我小時候常常聽我媽媽講一句話,我媽媽說:「你們蔡家的男人是不跟女人計較的,是不打女人的。」這給我的印象就是我們這些叔叔,夫妻都是挺好的,衝突都看不到,還看離婚。後來才知道,原來世界是這個樣子。

  所以大家看,很多危險都是因為先生都在外面,孩子都在外面。你看一個孩子背著一個鑰匙走進門,一推,誰都不在。請問他去哪裡?他就去電動玩具店了。那他不就迷上這些遊戲了?有的現在那些遊戲機又加了一些毒品的東西在裡面,你看這些危機都存在。

  我剛剛分析的東西,都不是錢買得回來的,有沒有?是,人算不如天算,任何的家庭經營方式,人與人的相處方式,只要偏離了老祖宗的教導,亂相就愈來愈明顯。所以「人棄常則妖興」,人棄了常道,很多奇奇怪怪的現象就出來了,這個都是幾千年前就已經提醒我們了。包含老子說的,「不知常,妄作凶」。「知常曰明」,一個人知道什麼是做人的常道,甚至於是怎麼教育孩子,這個人都很清楚,叫明白人,「不知常,妄作凶」。

  所以我們現在看起來很多怪現象,都會覺得這個世界怎麼救、怎麼解決問題?好像很複雜。告訴大家,從人心上看,一點都不複雜。所有的亂象根源,就是人心被什麼污染了?一句話就講完了,「利欲」污染了。都是欲望、都是自私自利。孔子說「小人喻於利」,假如他的思想都是想利的、想享受欲望的,我們教出來的都是小人。可是「君子喻於義」,假如我們從小教他道義,那都是孝子賢孫,就看我們會不會教。從小教他要都是想自己,都是去跟人家爭利,你就教出小人來了;教他念念為人想,要有道義、要有情義,君子就出來了。其實就是一念之間,禍福就不一樣了,不複雜。大家冷靜去看,你列得出來所有的社會亂象,根就在這兩個字,沒有一件是跳過這個原因的,不複雜。

  世間的人明不明白,我們不管,我們從此以後不能做違反常道的事情,所以叫「五常」,仁、義、禮、智、信。自己要這麼存心,這麼去教孩子。「仁」,愛人,為人想;「義」,循著道理,合情、合理、合法去做人;「禮」,禮貌恭敬他人,不傲慢,不瞧不起人,尊重別人;「智」,智慧、理智,不感情用事,不亂發脾氣;「信」,「凡出言,信為先」,要守信用。剛剛跟大家講到的,一個人,曾國藩先生分析的,都可以斷得出來這個人的一生。《中庸》還有一句話講,叫「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你看一個國家要興旺起來了,它有徵兆。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在網路當中看到一則新聞,這個確實是國家民族將興的徵兆。就是北京大學的校長,周其鳳先生。北京大學校長,大家知道意思嗎?就是學術界的領袖,讀書人的領袖,北京大學那是中國最高學府。他回到老家,他老家是湖南瀏陽,為他老母親九十大壽祝壽。而他母親九十歲,他也六七十歲了。他跪在他母親的面前痛哭,抱著他媽說道,「媽媽妳八十大壽的時候,我因為工作太忙,耽誤了回來給妳祝壽。所以十年前我在心裡告訴自己,我母親九十大壽的時候,我再有任何情況都必須回來陪母親,給母親祝壽」滿他的願,很感動,母子抱在一起流眼淚,旁邊的親友看了也很感動。一個學術界的領袖,首先以身作則把孝做出來。我們想一想,北京大學的所有學生看到這一幕一定為之動容。禎祥在哪?禎祥在人的孝心、人的善心發出來了。百善孝為先,孝心一開,百善接著都開起來了。所以我們看了也很欣慰。

  還有一段話,我們之前也跟大家談過,這段話也是孔子高度的智慧,都能夠斷一個人、一個家的吉凶。孔子說,「損人自益,身之不祥」。一個人都是想著損害別人,利益自己,這個人這一生會有災禍。所以真正懂這個道理了,要讓孩子為人想,他就是吉祥,為自己想,那反而我們在教孩子招禍的方法了。「棄老取幼,家之不祥」。一個家庭裡面都不管老人,只管小孩,這個家不吉祥。大家想一想,現在一個家庭裡面先管老人還是先管小孩?先給老人祝壽,還是先給孩子過生日?小孩不能說祝壽了,祝到最後真的沒壽了,那麼小,對社會都沒貢獻,你就花他的福報,福都折光了。甚至於給老人祝壽,名義上給老人祝壽,事實上都是在陪孩子玩。你看那老人七八十歲了,要祝壽了,小孩在那裡吵半天,他在那裡打瞌睡了。祝什麼壽?都管小孩了。全家出去玩,問誰?說出去玩,來先問老人?都是先問小孩。注意,為什麼現在家道都敗了?「棄老取幼,家之不祥」。二千五百年年前,孔子就可以斷,從這些地方就可以斷吉凶禍福了。

  一個團體的吉凶禍福。孔子接著講,「釋賢而任不肖,國之不祥」,「釋賢」就是賢德的人你不用,都用那個會巴結、諂媚的,這個國家、這個團體不吉祥。其實就是人假如只用聽他的話的,那這個人的事業也要垮下來,都是巴結、諂媚,都不講他的不對了。諸位朋友,你喜歡講你好的人還是講你不好的人?Hello,你們沒什麼反應。你說:「他講我缺點,我不高興。」你不吉祥了,「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所以叫「福在受諫」。你接受人家的勸諫你才有福。所以大家想一想,要有福氣,還得先轉變,不要只聽諂媚、巴結的話,得聽正直的話才行。

  接著孔子又講,「老者不教,幼者不學」,老一輩的人不教倫理道德,晚一輩的人都不學了,「俗之不祥」,這整個社會的風俗會兵敗如山倒。我曾經聽有上了年紀的人講:「現在年輕人都有年輕人的想法,我們管不了。」有沒有道理?有?你還有?你再把這個話去講給別人聽就麻煩了,所有的長輩都不管下一代,完了。教育的「教」字怎麼寫?第一個「〤」就是父母、老師做榜樣的,小孩在底下上行下效。「養不教,父之過」,怎麼可以不教?有罪過。生了就要教,不然你不要生,有沒有道理?有。你生了你要對祖宗負責任,你要對社會國家負責任,又沒有人逼你。所以似是而非的道理你不要亂傳,傳了你要負因果責任。那個人被你誤導了,他們家以後不好,你都要背責任。所以「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不可以亂講話,一開口就是跟經典相應才講,不然不講話。

  最後一句話講,「聖人伏匿,愚者擅權」,聖人沒有被重用,甚至於聖人的教誨沒有人要學了,都說它是過時的。「聖人伏匿,愚者擅權」,愚昧的人、狂妄的人說這些東西沒用,過時了,反而他掌握了很多重要的因緣,那就「天下不祥」了。所以湯恩比教授其實在幾十年前,七十年代他就看到這個世界的危難。這個長者不簡單,三四十年前就看到危難了,大聲疾呼一句話,「解決二十一世紀……」我們二十一世紀還沒到的三四十年前他就已經斷言,「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他就已經點出來,他就已經知道這整個功利社會再下去,而沒有中華文明的仁慈博愛就沒有救了。所以我們生在這個大時代,要扭轉整個天下的災禍,得要從自己的心開始轉起。現在人念念自私自利,我們怎麼做?念念為人著想,好不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總要為這個世界做些事情。我們現在所學的這些經典的教誨,都是可以挽救世界劫難的智慧。所以看到這些古人、看到孔子這些智慧,我們真的要好好來學。接著經文講:

  【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至誠』的心是真心。『合天』,天包容萬物,地承載萬物,所以至誠的心,胸懷就像天地一樣的寬廣,包容一切的人、事、物,仁民愛物。而我們人之所以稱為天、地、人三才之一,就是要用至誠的心來愛護萬物,不然我們稱為三才,就白稱我們是三才,天、地、人。可是人不明理,自私自利之後,現在變成萬物的殺手。大自然被人類破壞了,野生動物,整個地球上的生命瀕臨絕種的愈來愈多,都是被人給害的。萬物之靈變成萬物的殺手,這個是愈活愈後退了,有沒有後退?我不是說你們,我是說現在的人。

  可是大家注意,為什麼我們從小讀教科書的時候說,我們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文明的文化?有沒有讀過?我記得我以前讀教科書的時候,好像,「以前的人都過時了,我最文明。」最後讀經典才知道,我最不文明。文明不是你那個廁所很乾淨叫文明,文明是你的心有道德才叫文明。所以我們現在變成什麼?外面很好看,裡面都跟人的「仁、義、禮、智」都違背了。所以我們不要外在的表象,然後人個個痛苦得不得了。要憑良心生活,愛人、愛物就對了。所以用這種與天地一樣的胸懷,這樣的善心叫「福之將至」,為什麼?觀其這顆善心,還有他的善行,就必先能了解到。

  《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有一句,叫「救蟻中狀元之選」。一個人在進京趕考的過程救了一窩螞蟻,最後考上狀元。請問大家,一窩螞蟻有多少生命?數不清楚。他那種慈悲心,所以「觀其善必先知之」。下一句,「埋蛇享宰相之榮」。就是楚國的孫叔敖,他們當地有一個說法,就是見到雙頭蛇的人,就沒命了。結果他看到雙頭蛇,他趕緊把雙頭蛇埋了,他怕後面的人又看到又沒命了。然後自己回家之後,就哭哭啼啼的很難過,他媽媽說:「你怎麼那麼難過?」他說:「母親,我看到雙頭蛇了,我怕別人再看到趕緊把牠埋了,而我就快死了,就再也不能孝養妳老人家了。」他當下這種存心是孝心、是善心。他母親笑著說,孩子,你有這一念心,你以後會很有福了,不會有災難,放心。你看我們以前的媽媽也會算命,算他兒子以後會有大福,最後真的做了楚國的宰相。《文昌帝君陰騭文》大家好好讀一讀,我們這個課本裡面有,當然不是現在讀。大家下一次早點來,讀一遍三分鐘就可以讀完,不會太長。「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看到他的心不善、行為不善就可以推斷得了他的災禍不遠。有一句俗話講,「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離去;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所以禍福真的都在一念之間的召感。接著講:

  【今欲獲福而遠禍。】

  我們今天想要獲得福報、吉祥,遠離災禍。

  【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還沒有談到如何積德行善以前,首先要先明白如何改過,如何改掉自己的壞習性、壞習慣。這一點就是改過要在行善之前。首先,假如行善都摻雜著這些過失,這個善就不純,行善的功就不能彰顯,這個功德就顯不出來,這個是第一個意義;第二個意義,就是我們之前也講到的,就像一個水桶,不改過,這個過就像破洞一樣,水都流掉了,你再怎麼灌,它也留不住;第三,善就好像醍醐一樣,惡就好像毒藥一樣,你把這個惡、這個毒摻在醍醐裡面,醍醐也有毒了。所以大家想一想,一個人都不改過,一直行善,其實他那個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內心裡還是有很多不好的念頭,不然他就去改它了,怎麼還是都不改?所以,我們還是要往純善無惡去努力。我們了解到,要獲福而遠禍,這是我們的目標,這是改過的原因,要獲福而遠禍。那具體要改過需要什麼基礎?經文講到:

  【但改過者。】

  這個改過的基礎,要先發三種心。

  【第一要發恥心。】

  羞恥心。

  【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

  我們思考到,留名青史的這些聖賢人,跟我同樣是人,同樣是大丈夫。

  【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

  他可以百世留芳,留名青史,影響到百年、千年之後的後代子孫,甚至是整個人類、整個民族,這一生太有價值了。而我卻是『一身瓦裂』,這個瓦裂掉了,它就沒有用了,意思就是說這一生沒有什麼貢獻,甚至於還成了家庭、還成了國家社會的負擔,那就很悲哀了。所以『我何以一身瓦裂』,同樣是人,怎麼可以活成這樣?

  【耽染塵情。】

  這個『染』就是染著、貪著。就是甘願隨波逐流,染上很多世間的惡習,『耽染塵情』。哪一些塵情?財、色、名、食、睡,這些欲望,都非常貪著。貪財、貪色、貪名、貪吃。你看病從口入,現在人這麼多病,其實都還是欲望控制不住。還有睡,現在人有時候睡半天都睡掉了,古人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很多都睡掉了。

  【私行不義。】

  『私』就是指暗中,沒有人看到的時候,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情。

  【謂人不知。】

  以為人家不知道。

  【傲然無愧。】

  自己還覺得做壞事都沒有人發現,就很傲慢,自己還覺得自鳴得意,都沒有被發現,很厲害,就『傲然無愧』了。其實一個人在做不義的事情,那是自己在作賤自己的良知。這樣的情況假如再不扭轉:

  【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

  就將要沉淪、沉溺,成為衣冠禽獸自己都不知道了。我們看到衣冠禽獸,好像覺得很嚴重,這個詞。其實冷靜看看,我們假如不受倫理道德教育,人不當衣冠禽獸都難。在現在的社會欲望太強,我們不要說別的,現在人類一年墮胎有五千萬的記錄,沒有記錄的那可能就再翻一倍了。禽獸都不會做出來傷害自己的親生骨肉,可是卻是萬物之靈每天都在嚴重的發生。而且這個五千萬當中有非常多都是未婚的少女,十幾歲的佔很大的比例。所以看到現在的社會現象,想到兩千多年前,孟子的一段話提醒我們:「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逸居而無教」,每天遊手好閒,沒有人生目標,「逸居而無教」,就是沒有倫理道德的教育;「則近於禽獸」。你說現在學歷都很高,那他是學知識,不是學道德。

  所以「聖人有懮之」,我們的祖先堯舜這些聖王,在幾千年前就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趕緊叫契當教育部長,教什麼?「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我們看到這一段,今天假如不教他道義、教他做人,他怎麼可能不「耽染塵情」?他怎麼可能不「私行不義」?所以「人不學,不知道」,不能怪這些犯錯的人,你得教他才行。誰教?父母要教,學校的老師要教,所有為人長者都要教,你當官的人更要教,當領導的人也要教。「天地君親師」,「君」是領導者,「親」是父母,「師」是當老師的人。

  【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

  人這一生在世最大的羞恥是什麼?自甘墮落,自己糟蹋自己,這是最可悲的事,沒有比這個更可悲的事情。所以人一定要自重、自愛、自立、自強。讀書志在聖賢,這一生讀聖賢書就是要當一個好爸爸,當個好領導,當個好兒子。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這個妻子就是太太跟孩子,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家。不負國家,不負人民,不負自己這一生所學的東西,「君子所以用事也」,這一生才活得有價值,對這個世界有用。

  接著引了: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

  這個羞恥的心對一個人的一生重大重大,最重要的一個態度。

  【以其得之則聖賢。】

  一個人他時時能提起自己的羞恥心,他就可以成聖成賢。

  【失之則禽獸耳。】

  沒有羞恥心,什麼都敢做,那就淪為衣冠禽獸了。

  【此改過之要機也。】

  這個是改過最關鍵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發羞恥心。那我們接著要想了,羞恥心的根源在哪裡?羞恥心從哪裡發出來的?從孝道。百善孝為先,恥心也是善。所以《弟子規》說「德有傷,貽親羞」,那個就是羞恥心的源頭活水。所以孝不可以不教。我們現在人為什麼沒有羞恥心?因為沒找到羞恥心的源頭。以前的人從小就立志光宗耀祖,不可以給祖先、給父母丟臉,這個就是羞恥心。人家一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沒有家教?」我們馬上就很羞愧,趕緊改過了,這個就是羞恥心。接著我們看要發第二個心:

  【第二要發畏心。】

  這個『畏』就是畏懼,戒慎恐懼的心,不是放縱,不是不知天高地厚,什麼都不怕,很狂妄,不可以這樣,『畏心』。為什麼要發畏心?接著說:

  【天地在上。】

  這些天地鬼神在上,所以《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這個「司過之神」就是天地之間都有專門在考察、鑑察人善惡的這些官員,這些天神、地神。人間有警察,天地之間也有維護秩序的警察。所以老子才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我們現在人很狂妄,看不到的就是沒有。人能看到的是宇宙間多微小的部分。而我們在歷史當中看到太多的事例,都是證明有天地鬼神,包含《禮記》,這是我們十三經當中的經典,裡面有一段叫「祭義」,祭祀的意義,裡面都講到,一個國家都有專門守衛國家的國神,重要的道路都有神在鎮守,包含門都有門神,廚房有什麼?灶神,他每一個月月晦之日,他要上去稟報,這一家人幹了什麼好事、幹了什麼壞事。怎麼會沒有天地鬼神?

  現在人不懂這些真相,什麼都敢幹,造出來的惡事讓人聽了都毛骨悚然。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最後那個果報不得了。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在台灣發生一些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年輕人幹的真的是傷天害理的事情,結果他的祖先的墳裂開了,都有徵兆。自己的子孫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侮辱祖先,祖先的墳墓裂開,結果裂開以後沒幾天他就被抓了。被誰抓?好一段時間抓不到他,剛好有一天經過關公廟,突然走到關公廟門口,整個人就開始發抖,躺在那裡不能動,最後被警察抓起來,就是兇手。隔天報紙報《關公顯神威》,抓到了這個已經抓很久沒抓有到的重犯,把他抓起來了。

  大家有空到台灣走走,台灣的神明滿靈驗的。當然那個靈驗重要的是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你一心向善,神明就保佑你了,不一定要到台灣去。但是台灣有很多中華文化,值得大家去參觀。像故宮博物院有從夏、商、周那些我們的鎮國之寶,歷代的鎮國之寶,那個都很有文化,你看了會非常感動。古人那種用心,都為了教育好下一代。

  我們台灣有一個法醫,就是兇殺案他不知道去協助了多少次。在台灣提這個人,在我這個年齡的沒有人不認識他的,叫楊日松法醫。他破了很多很困難的案件,有很大的比例怎麼破案的?是被殺害的當事人來找他。這個例子太多了,舉一個就好了。有一個女的被殺害了,結果被殺害的當天晚上,那個女子到了楊日松的家裡面,給他敲門,她穿的衣服他都看到了。隔天他聽到了,要趕緊趕到現場驗屍了,到了現場看那個穿的衣服,就跟他昨天來找他的那個女孩子一模一樣。所以鬼神難欺。人這個身體壞了、不能用了,它是工具,人還有靈魂,靈魂在用這個工具。你把她的身體殺了,她的靈魂一定恨你恨透了,哪有不報仇的?人明白這個道理幹嘛去傷害人?一傷害人絕對沒有佔便宜的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這個在歷史當中,漢景帝時有一個大臣,叫晁錯。剛好那個時候他建議國家的政策,最後發生「七國之亂」,當時七個諸侯國都叛亂了。最後袁盎建議說把晁錯殺了,他們就不會叛變了,結果晁錯就被殺了,是袁盎建議的。結果這個晁錯的鬼魂跟著袁盎跟了十輩子。為什麼跟十輩子都沒討到債?因為袁盎十輩子都是高僧,旁邊都有護法神,他近不了。結果到了十世當到什麼?當到悟達國師,一個國家的國師。皇帝賜他一個檀香寶座,悟達國師坐在那個檀香寶座有一點覺得自己很厲害,傲慢心起來了,護法神就走了。結果晁錯的鬼魂就跑到他的腳上長了一個人面瘡,就痛得他命都快沒有了,這個歷史上都有記載。後來是因為悟達國師以前救過一個老人,那個老人是佛陀的弟子,迦若迦尊者,幫他化解了這個冤業,救了他的命,用慈悲三昧水把他治好了。所以佛門有一本經叫做《慈悲三昧水懺》,就是這個歷史典故來的。所以靈魂是不會死的,身體是工具用壞了而已。所以要跟人結善緣,不能結惡緣,鬼神難欺。

  這個我很相信,因為我從小有看一個電視叫「天眼」,台灣這些方面還不錯。這個電視劇就已經告訴你什麼?老天有眼,明察秋毫。你還幹壞事,那個節目就是演出了很多幹了壞事最後都被抓到的,還有很多真的是那個受害者顯像了,然後抓到了那個兇手。台灣有一個人叫白冰冰,你們知不知道?白冰冰的女兒被殺害了,那個兇手被抓到的時候,有一次下車就口吐白沫,一直在那裡抖。那個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他傷害一個女孩的命,那女孩當然要找他算帳了。所以人真的明白有靈魂,就好好斷惡修善,這個靈魂這一生能夠提升,到聖賢佛菩薩的境界,這一生是最有價值的,絕對不能造惡墮落下去。「實鑑臨之」,都實實在在鑑察著世人的情況。

  【重則降之百殃。】

  嚴重的話,『百殃』種種災禍會降臨。其實大家冷靜看,現在打開報紙全世界的災禍多不多?老祖宗提醒我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能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好像沒什麼感覺,你一提災難,好像沒什麼感覺,最近風調雨順的。全世界災難非常多,所以馬來西亞是寶地。為什麼是寶地?心善良,尤其什麼?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這一方的華人非常用心。你看一千多所華校,六十所獨中,誰出錢?華人拿這個錢不得了,拿錢出來支持什麼?中華民族文化的承傳,你看這個心量,福報就很大,所以福報都是心感召來的。當然要看得更遠,既然這個文化對人心的教化這麼重要,整個華教的發揚,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要立定目標,以後你的孩子四書五經都可以給全世界講解,還可以用English composition,是不是?要立這樣的大志,你得先立,你的孩子才會立。

  【輕則損其現福。】

  輕微的過失就損害了現在的福報。

  【吾何可以不懼。】

  怎麼可以不敬畏、不戒慎恐懼的來謹慎自己的一言一行?

  【不惟是也。】

  不只是這樣。

  【閒居之地。】

  一個人平常閒居獨處的時候。

  【指視昭然。】

  這個『指視』,「指」是指頭,就好像是什麼?十個指頭指著我們。「視」是眼睛,十個眼睛看著我們,就是其實都是看得很清楚的,『指視昭然』。這個「昭然」就是很明顯的。

  【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

  好像我很能夠掩蓋自己的行為,甚至把話都講得很好聽,都「倘掩飾」了。

  【而肺肝早露。】

  我們看,肺跟肝是在身體裡面,一般看不到,可是神目如電,天地鬼神他沒有這個障礙,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都藏不了,肺肝早都露出來了。這個不好的行為,早就被天地鬼神看到了。

  【終難自欺。】

  自己欺騙自己都很難,怎麼可能還騙得了天地鬼神?

  【被人覰破。】

  甚至於自己不好的行為,最後還被親朋好友給看穿了,那這一生等於是名譽就掃地了。

  【不值一文矣。】

  可能就是留下臭名了。

  【烏得不懍懍。】

  怎麼可以不心懷恐懼?這個『懍懍』就是恐懼。這個是告訴我們要懷畏心。接著又講到: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

  為什麼要畏懼?只要肯改過,再大的惡都能夠扭轉,所以要趕緊斷惡修善,不能再蹉跎了。

  好,今天先跟大家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