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九集)  2012/10/22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4-0019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剛好二十號禮拜六,我參加山西大同大學為學生舉辦的「弘揚傳統文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樣的一個課程。大同大學他們學生人數有三萬二千人,等於是個社會了。而這三萬二千學生,他們以後都是各行各業的中堅分子,如何在他大學時候,就給他們扎下倫理道德的基礎,對他們的一生,對他們的家庭,對我們的社會都是很重要的關鍵所在。所以他們學校的校長,管理學生教育的這些領導者就非常重要。他們重視道德教育,他們都是這些學生一生的貴人。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實管理者、握有權力者,只要他們重視道德,那他們所積的功德就太大太大了。

  我自己就回想,我上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有說學校辦一個道德課程給我們上,所以人生總在遇緣不同。大一的時候沒有上倫理道德課,一繞就繞了七八年,之後才有機緣遇到老祖宗的經典。請問大家,七八年人生能有多大的領悟、提升?很大很大。可是假如不能在七八年前聞到聖教,不只繞了一圈,這七八年還染了很多的惡習性、惡習慣,還得要把它洗掉。這麼一來來回回,我的人生跟大一就能聞聖教的大學生,就有很大的不同。

  講完了,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大學領導,我也不是大學老師。請問你有沒有親戚朋友在大學教書?有沒有?有的舉手。好,知道意思了?「視思明,聽思聰」,人要會聽話。為什麼我要強調這個?因為從我自己的人生,我大一進大學,大家看得出來,我還是傻傻的,你們看不出來我大一的時候很傻?結果遇到學長,他給我說:「大學的英文叫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四年的意思。」我傻傻的又不會分辨,就真的用力地給它玩了好幾年。假如我大一進去,我的導師、學校領導就辦《了凡四訓》的課程,那還得了?我大一就知道命運掌握在誰的手上?自己的手上,我怎麼可能會去蹉跎光陰?所以人生總在遇緣不同,我們自身能不能珍惜遇聖教的因緣,我們能不能去創造更多人聞聖教的因緣,這就是我們人生的價值。所以自己曾經繞了那麼大一個彎,我不希望大學生繼續走我的老路。

  所以剛好二OO四年底到二OO五年之間,我幾乎有一年的時間在各大學演講,都是跟他們交流傳統文化。結果給我很深刻的感受,我剛要去學校演講,學校老師就提醒我:現在的大學生講十五分鐘,可能他的專注力就不夠了,你得要講些故事給他們聽才行。但是我去跟他們講五倫八德這些教誨,學生全神貫注。我記得在地質大學連續好像是有十二節課,八九百人那個專注度,好像你前一句跟後一句停頓的那不到一秒鐘的時間鴉雀無聲,好像那一刻有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到。我當時感覺,不能說學生不認真學習,是我們有沒有把他人生最重要,他最需要、最渴望的東西教給他。

  從那次以後,我後來就到了廬江湯池,對當地的老百姓推展《弟子規》倫理道德教育,我就很少到大學去演講了。只要遇到大學老師,遇到企業家我都會趕緊祈請他們,要去給大學生講這些寶貴的經典,還有人生的智慧。所以人這一生體會過的事,會不斷鞭策自己珍惜每個因緣、時光。

  我記得我在地質大學演講的時候,有個女老師見到我,就跟我共勉:我們以後要多到大學去講課,給大學生傳授倫理道德,傳授健康的思想價值觀,刻不容緩。我說:「妳怎麼有這麼深刻的感受?」她說,前不久學校請了一個企業家到學校來演講,他們所請的企業家都是所謂的「成功人士」。諸位朋友,請問什麼人是成功人士?他具備什麼條件?你看一般的書說「成功人士」,有沒有說「夫妻和樂,五十年沒吵過架」,你有沒有看過這一條?你說,成功人士孝順父母,一輩子為母親洗尿桶,有沒有?沒有。現在「成功人士」等於「賺很多錢」,這個是標準,正不正確?這個是世俗的標準,不見得是真理,也不見得是聖人的標準。

  我們下個章節就是判斷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再來談。結果她請了這個賺錢比較多的人到學校演講,給學生的第一句話說道:「諸位同學,你這一輩子想要成功,首先要把道德兩個字放下。只要不殺人、不犯法、不放火,什麼事都可以幹。」他講完,那個學校的女老師冷汗直流。他已經上台了,你怎麼把他請下來?可是更讓她吃驚的是他這段話講完,底下的學生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這些孩子沒有判斷力,他聽了覺得很痛快,都鼓掌。他的思想觀念可能就在一場演講當中被誤導掉。所以這個女老師接著說:「讓孩子接觸這些正確的思想觀念,跟救火一樣危急,你晚一步可能他就被誤導掉了。」所以,我只要遇到能夠到學校去演講的這些企業家,或者本來就是在大學裡教書的老師,我都希望他們再辛苦一點沒關係,救人如救火,趕緊撒播這些聖賢的思想觀念。而且不只是大學,事實上講,應該是全面告急。

  我曾經到女子監獄去講課,上了兩個小時。監獄,一般我們認為就是犯錯比較嚴重的人,可是兩個小時上下來,這些女同學沒有一個人不聚精會神聽,沒有一個人打瞌睡。我有時候聽課還打瞌睡,還比不上她們。我當時非常震動,也很感傷,為什麼?她們不願意學嗎?又沒有哪個人規定她們說:「妳聽課不專心,待會處罰妳。」她不專心,她頭低下來想什麼也沒有人管,她真的是全神貫注聽,她很感嘆怎麼現在才遇到?假如以前就懂,我就不會走上這裡了。所以我的感受,我們當小學老師的對不起她,我們當父母的對不起她,我們政府官員對不起她。尤其辦教育的人要對得起這些人。所以感觸到「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她的行為,可能讓我們覺得很嚴重的錯誤,但事實上,她就是生命當中沒有聞到聖教的關係。

  大同地稅局有個肖局長,帶頭學傳統文化。他們整個山西省,山西省很大,大家可能很難感受。我剛到大陸去的時候,跟同胞們談,說:「你們家離這裡多遠?」他說:「很近,五個小時就到了。」在他們的觀念裡面四五個小時能到的叫很近。山西省從北到南六百六十公里。台灣才四百多,它六百六十公里,整個省都是幾千萬人。這樣的大省,所有的地級市,只有大同市地稅局沒有一個人犯法被關進去。大同地稅局是全省,甚至全中國的示範地稅局。因為這個肖局長就是把整個傳統文化帶進他整個單位。沒有一個人犯法,這是偶然的嗎?這是僥倖的嗎?這是什麼?有沒有教?「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詩經》上講:「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就好像人民的福利、福氣、福祉一樣,只要有他在的地方,災禍就會很快的停止下來。

  大家想一想唐太宗李世民先生,他當皇帝以前,魏、晉、南北朝、隋,亂了多久,一兩百年。可是他上位沒有幾年,天下大治,成為整個天下的共主。其他的民族封他叫「天可汗」,天下的皇帝,那他造福了多少民族、國家。我們看韓國、日本都唐化,都學唐朝的文化跟文字。

  剛剛舉的這個肖局長,他在位的這個地稅局沒有夫妻離婚的,沒有犯法的,他安定了多少的家庭,多少人的人生?就像剛剛舉的大同大學的領導者,大同大學最關鍵的他們學生處處長,李處長,她真的是把所有的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盡力的推展倫理道德。所以很多學生的災禍就化解掉了。

  在座有沒有是當老闆、當領導的?應該很多,看你們的臉就知道了。真的,人有沒有當官的福報,我們說「福相」,看得出來。像我就不像當官,沒有官印,沒有官命。還有一點,富貴之人,你跟他握手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手這個部分很厚,軟綿綿的,我曾經留心觀察過。還有他的耳垂特別大、特別厚。最近一直在拉耳朵,當然這是錯誤的,拉耳朵不小心會拉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所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從表象當中下功夫,得從根本下功夫。你要改造命運,不是拉耳朵,不是去整容,那是更錯誤,叫破壞自然景觀,人生下來都是自然景觀,你去整容叫破壞自然景觀,會發生生態危機。所以去整容完的,沒多久,幾年以後她就開始一堆毛病出來了。就好像我們破壞大自然,現在很多自然界的怪現象都出來了。要愛護、珍惜自然,不可以破壞自然。而人的命要改,最重要是要改心地。「善為玉寶一生用」,行善積德,命運一定會改,尤其面相一定會轉變。那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這一兩年學《了凡四訓》,有沒有親戚朋友見到你說:「你的面相變了。」好像額頭愈來愈亮、愈來愈高,當然不是去擦油的。

  這句話我們體會到了,請問大家誰是君子?就是當官的,就是當學校領導的,跟我沒關係。又來了,我們學一句都覺得這個是講給國家領導,這個講給學校老師,跟我沒關係。那學一輩子都不得力,經典每一句都跟我們有關係。這個君子指誰?當父母的人。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貴人,父母有智慧,孩子的災難就沒有了,有沒有道理?「亂庶遄已」。多少孩子歪念頭起來了,父母適時引導,化解了他的災禍。在學校教書,老師就是所有你教過學生的福祉、貴人。包含這生跟你有緣的所有親朋好友,你能以聖教來供養他、來利益他的家庭,你就是君子,你就是積陰德。無形當中化解了多少人、多少家庭的危難。有,我們聽朋友講,他把這個經典送給朋友,後來朋友告訴他,本來已經打算要離婚了,學完以後知道自己錯了,那是不是化解他們家的危難?是。

  我們剛好這幾節課都在談「積善之方」,怎麼積功累德。前面講了六個故事,它們的共通點都是真誠、盡心盡力來利益他人。確確實實有個共通點是毫無保留的去幫助別人。有所保留,這個私心還沒有去掉,至誠的心還不能現前。而毫無保留去做,至誠感動天地、感動萬物。

  我們接著來看下個例子:

  【常熟徐鳳竹栻。】

  在第幾頁?七十二頁。大家一聽到七十二有沒有聯想到什麼?孔子有七十二賢。所以今天從七十二頁開始讀,就期許我們都是孔老夫子的好弟子,這一生都能成為聖賢,好不好?好,來給自己掌聲鼓勵。

  告訴大家,人世間都沒有巧合的事情,只要你留心,哪怕你偶然見到的一個情景,或許都是祖先聖賢在提醒我們。比方我記得我走在路上,看到有垃圾,然後我就心裡想:還不少,又沒有一個袋子可以裝,不好揀。突然就飄來一個垃圾袋,你知不知道那個垃圾袋是什麼?它可能是聖賢人的護佑,冥冥當中在提醒你,「別找藉口,真幹。」或者你今天想偷懶一下,突然就被人家發現,你就說:「我平常不是這樣,剛好今天不小心。」這叫「倘掩飾,增一辜」。你平常都沒這樣,突然這樣就被那個人發現,那個人是聖賢派來幫助你的。你稍微有點歹念,有點不好的行為,馬上就有人提醒,這是有福報。假如你在那偷懶都沒人發現,自己還在那裡覺得挺聰明,那是人生的災禍,不是聰明,不是好事。所以翻到七十二頁,也是聖賢祖先冥冥中期許我們:「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常熟』是在江蘇這個地方。

  『徐鳳竹栻』,這個人他叫「徐栻」,字「鳳竹」。古人都有字,親戚朋友都稱他字,只有父母跟老師叫他的名,其他的人對他尊重叫他的字。

  【其父素富。】

  他的父親頗有財富,有錢的人家。

  【偶遇年荒。先捐租以為同邑之倡。又分穀以賑貧乏。】

  他的父親非常善良,偶然如果遇到荒年,收成很不好,他的父親都會帶動大家行善的心,先捐田租。他父親是地主,捐了這些田租來救濟災民。他拋磚引玉,成為他這個縣裡,他這一邑的一個帶頭者,『同邑之倡』。這句也期許我們每個人做任何事情,帶動自己家庭,帶動自己社區,帶動自己的單位良好的風氣。你比方在單位裡,很多人不珍惜公家的字紙,公家的這些筆、用具,我們不要去指責任何人,我們先做倡導者、行為示範者,我們絕不拿公家絲毫東西,用公家的東西非常的節儉。久而久之,同仁看到了,心生慚愧、羞恥,慢慢地這個風氣就帶起來了。『又分穀以賑貧乏』,不只把田租捐出去,又拿自己家裡的糧食來接濟非常貧困飢餓的人。

  【夜聞鬼唱於門曰。】

  半夜聽到鬼唱著歌說:

  【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

  這個『誆』是講欺騙人的話。你別誆我,那個「誆」就是你可別騙我。千不騙,萬不騙,就是接下來講的這個話,絕對不騙人。同時也是告訴我們,積德行善這是古聖先賢的教誨,講了幾百次、幾千次,講了幾百年、幾千年,絕不騙人,絲毫不爽。所以,徐家的後代本來只是秀才,但是他父親積德行善,可以做到舉人郎。

  古代讀書人,他第一階考上秀才,秀才就是公家的學生,他以後讀書都是公家提供學校,包含給他生活費用,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好好讀書。但是他還不能當官,考上舉人就是有功名了,就可以當官,叫舉人郎。考上進士,那國家授予的官職就更高了。

  【相續而呼。】

  這些鬼其實他們在唱著這個歌,也是在讚歎隨喜這個徐家老爺的善行,一直沒有停止。

  【連夜不斷。是歲。】

  『歲』就是指那年。果然在當年。

  【鳳竹果舉於鄉。】

  徐鳳竹果然考上了進士。『舉於鄉』,這個「鄉」就是鄉試,通過鄉試及格的叫舉人,通過會試及格的叫進士,「舉於鄉」。他的父親非常受鼓舞。

  【其父因而益積德。】

  這個『益』就是更加的積極、更加的努力去積德行善。

  【孳孳不怠。】

  『孳孳』就是非常勤勉,不疲不倦。大家有沒有遇過身邊的人做好事,愈做愈歡喜,愈做愈不疲倦,愈做愈停不下來?假如你身邊有這種人,那叫「吉人自有天相」。他能做到這麼歡喜,那等於是「見人之得,如己之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只要別人有需要,他絕對不會坐視不管,做了他自己比較安心。所以『孳孳不怠』,「不怠」,就是不懈怠。做了哪些事?

  【修橋修路。】

  方便這些行路之人。我們看每句經文,要用心去體會,體會到了我們就願意去做。『修橋』,大家想想,假如沒有橋,一條大河每年會淹死多少人?淹死一個都不得了,他們家多少人就痛苦一生,所以修橋積的陰德可不小。『修路』,那個路假如不好,很泥濘,一下雨,你看多少人災殃?

  大家有沒有經驗,下雨那個路又不好,你踩的整個鞋子統統是泥,有沒有那個經驗,甚至滑倒受傷,尤其老人,年紀大了最怕什麼?摔,一摔可能骨頭斷了,終身就要坐輪椅,都有可能。那你看到這些需要的時候,趕快去修橋修路。有形的路,讓人路好走。可是他沒有正確的思想觀念,他的人生路能不能走得好?那就走不好了。所以你把正確的思想觀念供養給他人,那也是讓他的人生路好走。

  我剛大學畢業沒有遇到聖教,工作都不順利,換了十幾個工作。我爸爸跟我開玩笑說,我的名片可以開展覽,比大家還厲害,你們假如沒有換過十幾個工作,代表你們的福報都比我大。後來遇到師長教誨,「做人應該念念為人著想」,把本來自私的態度轉了一個念頭,命運不一樣。從那時候開始,跟人相處我就想:我能為他做些什麼?念頭一轉,命就轉。我到補習班去以後就這麼做了,從那時候開始,我考試都很順利,就一帆風順了。所以,命運的順跟逆還是我們的心決定的。

  所以老祖宗留了一句話給我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舉一要反三,罵人者,人恆罵之,怨人者,人恆怨之。可是有人又說:「對,他人緣很好,他都對人很好,感得這個果報。我也對人很好,可是怎麼很多人都找我麻煩?」有沒有可能這個情況?有沒有可能?你們都很相信真理,都沒有疑問,可能你身邊的人會有遇到這個情況。

  首先,「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對人很好,有時候是自己的標準。有時候你是表面對人很好,你的內心不夠真誠。有人就說:「我對那個人很好,他對我也不怎麼樣。可是那個人對他,也沒有我對他好,可是他們兩個好得不得了。」他還在旁邊吃醋吃得要死。其實人家可能不常聯絡,可是半年打一次電話完全都是真心的關心。所以雖然不常聯絡,他們的心是在一起。我們每天給他打電話,可是不真誠,人家還嫌我們煩,不能從表象上看事情,要從根本心地上看。

  對人家好,人家並沒有跟我們感情更融洽,「愛人不親反其仁,禮人不答反其敬」。這是孟子給我們的教誨,「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你愛護一個人,但是跟他不親,要反回來,你是做表面,還是打從內心設身處地的仁愛?「治人」,你是一個領導者,你去領導一個團隊,去治理一個團隊,但是沒有治理好,要反省自己的智慧夠不夠、能力夠不夠,不能怪別人。「禮人不答」,你對人表面上很恭敬,人家也沒有什麼回饋,反而覺得我們很做作,還有點取笑我們,叫「禮人不答反其敬」,我的內心是不是不夠恭敬?所以「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這是孟子的原話。所以我們以後做什麼事情,遇到這些境界,這三句話非常好。對人好,人家為什麼沒有對我們好?反省。

  再來,你一反思,我真心對人好,可是還是很多人找我麻煩,有沒有可能?有。恭喜你,congratulations。為什麼恭喜你?因為你是要成聖賢的人,你是要扛世間大任的人,你才會遇到這個情況。不是我講的,是孟子講的。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靠這些境界,來磨你的德行跟能力,讓你不斷提升,讓你以後去扛大任才能擔當得了。現在遇點小挫折、小侮辱,你就傷心三五天,以後怎麼辦大事?所以,你對人家很好,還一大堆的障礙,你要很高興,為什麼?你是老天爺看得起的人,趕快回家慶祝一番。這生不會空過,不會白來世間一遭。「謗毀之來,如磨煉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你們怎麼無辜的看著我?這段話是在「改過之法」,這段話很精彩,所有的境界來,都是來磨煉我的,歡歡喜喜接受,怎麼可能還生氣?

  接著講到徐老先生『 修橋修路』。

  【齋僧接眾。】

  僧人他是「一缽千家飯」,他弘揚佛陀的教誨,遊化四方。看到僧人,趕緊供養僧人的生活、飲食。『接眾』,很多行腳路人,他渴了、餓了,他沒地方休息,他很慷慨地幫助他們。這點我們在父母、爺爺奶奶身上都看到。我記得吃飯時間,有些路人走過去,我爺爺常常就會高聲跟他講,來我家做客,讓我們家請客。不認識的人,他都是很熱情的請人家到家裡吃飯,或者燒桶開水放在路邊,人家趕路的人沒水喝,看到這壺水,趕緊喝一杯。

  有個女士,她講了幾段她們家長者的風範,讓我印象非常深。她說她的奶奶都是每天燒壺水,請人家喝。她們當孫子的人,看到奶奶第一次把這個水扛出去,這些小不點就躲起來看有沒有人喝。結果看第一個路人喝了,幾個兄弟姐妹,堂兄弟、表姐妹高興得不得了,跳起來笑,「有人喝了,有人喝了!」這位女士跟我講這段,這都是三四十年前她小時候的情境,她印象深不深?很深。你看一壺水多少錢,卻讓她所有的子孫種了這麼深的善根。他們歡歡喜喜、高興奶奶做好事,那就變成她的人生態度了。就好像許哲女士小時候,她的媽媽把食物端去給幾天沒吃飯的人,她們全家人都高興,全家人都是善良之人。她母親活一百多歲,她也活一百多歲。所以諸位長輩、家長們,不要小看你做的一件善事,可能影響你的孩子一輩子。另外她還講,她奶奶去世的時候,她父親、所有伯伯叔叔一起扛棺。那都有看時辰,結果剛好那個時辰到了,要把母親的這個棺木移動。結果移動的過程當中,卡到了那個牆壁,有可能一時沒有算準,就卡到牆壁。怕誤了時辰,他們兄弟沒有任何一個人遲疑,只有一個口令,把牆壁弄掉,就是把那個擋住的地方馬上用工具把它撬開、敲掉。當下只有母親,沒有「這個牆敲掉了要花多少錢」的念頭。這個動作對他所有的晚輩震不震撼?很震撼。父親、伯伯、叔叔心中只有誰?只有奶奶,哪有這個牆壁多少錢,馬上就敲掉了。所以,您看她講這些例子,我們就可以感覺得到,長者的行為對晚輩內心的影響很深遠。好,這是幫助行路之人。

  【凡有利益。】

  只要有益於人,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無不盡心。】

  毫無保留地去做,盡心盡力。

  【後又聞鬼唱於門曰。】

  後來又聽到這些鬼唱著歌在門口,唱到:

  【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鳳竹官終兩浙巡撫。】

  又聽到這些善鬼在門口說,這些鬼很有善根,他們一唱利益了不少人。第一,給徐家信心,第二,唱了幾百年之後,又給了我們馬來西亞華人信心,所以他們的歌沒有白唱。所以不只徐家有信心,我相信當地有聽聞到這件事的人都增長信心。徐家本來是秀才的孩子,最後成為舉人,又提升到都堂。都堂這算是都察院的大官,結果徐鳳竹最後當到兩浙的巡撫,這個是很大的官,是省長級的。

  這個事例,徐家最明顯的善行——賑濟貧困的人。我們想到,其實這個世間,還在飢餓邊緣的人,差不多有十億人左右。光是這一兩年,非洲遇到六十年來罕見的旱災。我記得當時見到「大象腳印基金會」,當時創辦的人是我們台灣的慧禮法師。他到非洲去,教育這些非洲的孩子,都是面臨死亡的孩子,他照顧他們的生活,後來還教他們學中華文化。所以上次來到我們吉隆坡的這些孩子們,排整齊的隊伍念《弟子規》給我們聽,還有念《三字經》。我們的小孩假如看到就比較用功,黑人小孩都比他們厲害,聽說他們還唱廣東歌。這些孩子的命運,就因為慧禮法師的慈悲心改變了。他講道,在東非那段時間,去年這一年左右的時間,去年、今年,差不多幾十秒鐘,就有一個非洲孩子死於飢餓,而全世界的統計,六秒鐘就有一個孩子死於飢餓。慧禮法師很感嘆,他說,亞洲的地區只要出現孩子飢餓,馬上就有人出資去賑災。同樣是小孩,為什麼非洲的孩子好像就差別待遇,沒人在管。當時我聽了,自己也覺得很慚愧,居然在我們同樣地球母親的土地上,還有這麼悲苦的孩子跟人群。我們大馬李金友居士(丹斯里先生)他也響應「大象腳印基金會」,只要一個人捐六百塊,就養一個非洲的孩子一年,吃沒有問題,還可以讓他學習這些聖賢書。這讓我們聯想到,其實在這個時代還有多少飢餓之人、貧困之人需要幫助。這是物質上的貧困,還有精神上。

  世界的統計,每四十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自殺,這個淒慘勝過任何的戰爭,四十秒,所以現在精神貧困的人也非常多。諸位長輩朋友,你的汽車、機車裡有沒有時時放著經典?有沒有放《了凡四訓》?隨時一有機會趕緊這個書就送給他,就改變他的人生,有沒有?有,今天開始就有了。我們當時遇到老和尚的教誨、遇到師長的教誨,真的覺得自己太幸運了,希望更多人能學到,隨時就準備書。當然你不要遇到一個人,就拿十幾本給他,他會被你嚇死。他都搞不清楚,你給他一堆,他很有壓力。一次給一兩本就好了,或者就給一套「和諧拯救危機」,這些會啟發他的光碟,「聖賢教育改造命運」,這些光碟都很好,會給他對人生有所省思。你不要一次給太多,他會不理解。我都是講一段,看他眼睛發亮,時機到了,趕快介紹書給他。盡心盡力幫助別人物質、精神上的貧困、貧乏。

  我們看下個例子:

  【嘉興屠康僖公。初為刑部主事。】

  『嘉興屠康僖公』,這個「公」是對他的尊稱,對社會國家很有貢獻。他在他的仕途過程,曾經一開始有做到刑部的主事官。而他不只白天用心辦公。

  【宿獄中。細詢諸囚情狀。得無辜者若干人。】

  他還不回家,夜裡常常夜宿在監獄裡,趁這些夜裡的時間仔細地詢問囚犯,了解他們犯罪的這些實情、案情,希望不要有無辜枉受冤獄的人。這就是視人民如親人一般,誰願意自己的親人受冤獄?果然詢問出了很多無辜的人。得無辜的人有不少,『若干人』。

  【公不自以為功。】

  屠康僖公不自以為有功勞。

  【密疏其事。以白堂官。】

  趕緊私底下把這些情況寫疏文上奏,稟報給他的領導,就是刑部的部長(刑部尚書)。這個動作很可貴,就是「讓名於上」。我們最重要的寧願做大事,不要去貪那個名,不要去貪那個官位。做出一些貢獻,感謝領導,因為他有知遇之恩,重用我,把功勞讓給他,「讓功於上」。再來,你讓功於上,上位者更歡喜、更支持,這個事情就更好做。你不要功高震主,讓你上面的人好像覺得功都是你的,他就很難受,這個就不符合人情事理。所以做很多的功德事都要想到,是國家、政府、領導讓我有這個機會去做,人就不會好名貪功。

  「讓位於賢」,這也是大功德。我們想到春秋時候,鮑叔牙推薦他的朋友管仲,推薦以後管仲的官比他還大,他讓高位給賢德之人。賢德之人一在位,利益的是全國人民。所以鮑叔牙這麼一讓,功德太大了,他的後代子孫十幾代,都做齊國的名大夫,福報都很大,這都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同樣的,現在在單位裡,嫉妒哪個同仁、領導,這個都有罪過。所以隨喜、推薦、讚歎,這是很大的功德;毀謗、嫉妒,就差很多,一念之間,功跟過就是天壤之別。

  我剛剛念「讓名於上」,還是「讓功於上」?功也要讓,名也要讓,讓功名於上。讓功勞於大眾,「讓功於眾」,每件事情,都是眾人之力所成就的。對自己來講,我有哪些做得不到位、不足的,我檢討,但是都是看到別人的付出,讚歎、隨喜別人的付出,這樣的處事態度非常可貴。自己能夠細心檢討,自己不斷提升,然後又能夠隨喜讚歎別人的功勞,大家都非常鼓舞,願意行善。

  「讓位於長,讓食於幼。」生活當中,一定要先給年長者、上了年紀的人,讓很多生活的方便給長者,這都要細心去觀察、去體會。再來,讓食物於幼者,因為他剛好在長身體,把這些食物都給他們吃。其實我們成長過程當中,父母就是這樣愛護我們,他們都少吃一點,讓我們長得更好。

  我們接著看,經文講道:

  【後朝審。堂官摘其語。以訊諸囚。無不服者。釋冤抑十餘人。一時輦下咸頌尚書之明。 】

  他把這些實情稟告了刑部尚書。後來朝廷秋審開庭,主事的這個官員,依照他所了解的這些實情來詢問案件,結果這些囚犯沒有不心服口服的。最後釋放冤抑的人,『冤抑』,「抑」就是被壓迫,可能被久打成招的,被脅迫的人,最後都幫他們洗刷清白了。有『十餘人』,十多人。所以這個消息傳開來,一時間,『輦下』,這個「輦」我們看下面是一個車,「輦」是指皇帝坐的車子,延伸開來,這個「輦下」就是皇帝所在的京城,就是首都。所以吉隆坡也叫「輦下」。在大陸,北京就叫「輦下」。京城裡『咸頌』,「咸」就是共同,在歌頌刑部尚書的明察秋毫,公正廉明。太可貴了,讓這麼多人洗刷冤屈。

  【公復稟曰。】

  我們看到,屠康僖公他並沒有說做了些善事,他就滿意了,他時時都在關注怎麼讓更多的人受益。馬上接著就趕緊乘勝追擊,又接著向他的領導稟告:

  【輦轂之下。】

  在皇上所治理的首善之區,

  【尚多冤民。】

  還有不少受冤屈的老百姓。

  【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豈無枉者。】

  整個國家這麼大,『兆民』就是指全國的人民,這麼眾多,怎麼可能沒有冤枉的人?所以,又提出具體的建議。我們當下屬的,一來把問題能夠講清楚,再來,不只要把問題講清楚,還要什麼?好的建議,不能只是批評問題,沒有積極性的建言。他接著就提出很好的建議:

  【宜五年差一減刑官。覈實而平反之。 】

  應該每五年就派一批減刑官,到全國各地去核實,就是詳查所有的案件,了解他們的真實案情,然後不合理的趕快要平反過來。尚書看了很肯定,就准了他的上奏,允許、批准他這個建議,而且他也在減刑官的行列當中。可能他這麼去做,受益的就不是只有十餘人,十多人。我們可想而知,他所造福的可能是百千萬人都有。

  【夢一神告知曰。】

  夢到一個神明告訴他:

  【汝命無子。今減刑之議。深合天心。】

  你本來命中沒有孩子,可是你減刑的這個建議、這個議案,跟上天好生之德相應,所以:

  【上帝賜汝三子。】

  老天爺賜給你三個兒子。

  【皆衣紫腰金。】

  『衣(音意)』是動詞,就是穿。衣(音依)是名詞,衣服,衣是名詞。「衣(意)」是動詞,就是穿著紫色的官服。紫色官服一般是中央級領導穿的,部長這個階層的。『腰金』,腰帶綁的是金腰帶,都是大官的身分,高官厚祿。

  【是夕夫人有娠。後生應塤。應坤。應埈。皆顯官。】

  後來他的太太果然懷孕了,生了三個兒子,都是當了很大的官,『顯官』,整個家族非常顯赫、非常興盛。這是平反冤獄的善報。

  大家看了說:「我也不是監獄的長官,那這個福能修嗎?」你們沒有回答,剛剛跟大家交流到說,沒有一句不能用在我們的生活,是吧?那你們沒有回答,就是對我剛剛這句,也不見得有信心,你看這段我們就不方便做了。大家要了解,不是只看這個行為,看心地。你身邊的人被人家冤枉委屈了,被人家毀謗了,你能講正直的話,幫他洗刷清白,就是這種功德。尤其在團體當中,正直的人、盡心盡力的人,反而被人家毀謗、批評,有沒有?有,其他的人都很懶惰,對那個用功的人他們就吃醋、罵他。所以「善事常易敗,善人常得謗」。

  大家看歷史當中,看到整個國家都快要滅亡了,站出來立志要把它扭轉的人,有沒有被很多人毀謗?有。你看張居正在明朝,整個「改政吏治」,不要說很多人罵他,甚至很多人要殺他。因為那些既得利益者,他們都作威作福,不為國家做事,都貪便宜,那這些正直的人一定會影響到他的利益,他當然就批評他了。甚至坦白講,我們每個人一般都會有個慣性,習慣了這個模式,誰說一改先不舒服,而不是先了解他這麼改的益處、利益在哪。「幹嘛改,這樣不是很好?」大家有沒有講過這樣的話?話不要亂講,你還沒有充分了解就不要講。而且你這麼一講,旁邊的人聽到又呼應你,本來是你一個人造業,變十個人造業。先冷靜了解這麼做的用意、利益、長遠的好處在哪,都了解了,哪怕還是有不好,不要當眾批評,去給當事人建議,讓這些做法更圓滿、更完善。對於無私為公家做事的人,都要支持、要鼓勵他才對。

  接著我們看下個例子:

  【嘉興包憑。字信之。其父為池陽太守。生七子。憑最少。贅平湖袁氏。】

  嘉興這個地方,有個人叫包憑,他字信之。他的父親在池陽這個地方當太守,也是池陽這個地方的父母官、大家長,池陽在安徽。生了七個孩子,包憑是最小的,最後他嫁到了平湖袁氏家。那就跟袁了凡先生是同個家族的了,是他的親戚、姻親關係。

  我們看到這裡,想到這個包家已經生了七個男孩,「入贅」就是這個袁家沒有兒子,所以招個女婿入贅,來傳他袁家的後代。把一個兒子送給人家,入贅,然後傳對方家的後代,這麼做其實也是挺厚道的,我們看每個歷史故事要設身處地,自己家的兒子給人家入贅,這也是很慷慨的。

  【與吾父往來甚厚。】

  包憑跟了凡先生的父親關係非常密切,交情很深。

  【博學高才。】

  包憑學問很好,又很多才能,但是:

  【累舉不第。】

  每次考舉人都沒有考上,就沒有考中功名。

  【留心二氏之學。】

  很用心在深入研究,『二氏』是指佛家跟道家的學問。剛好有一天,

  【東遊泖湖。】

  到江蘇的泖湖去遊玩。

  【偶至一村寺中。】

  到了一個鄉村,鄉村裡面建了一個寺院。

  【見觀音像。淋漓露立。】

  看到這個佛寺屋頂壞了,那個雨水都淋到了觀音聖像的身上,都淋濕了。包憑看了非常心痛,因為看到聖像,他是非常地恭敬、仰慕,不忍心聖像被雨淋。

  【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

  他第一個反應不假思索,趕快把他的袋子裡,這個『橐』就是指他背的袋子裡面的十兩銀子拿出來,給主持寺院的僧人,希望他能夠趕緊把這個屋頂修好。房子修好,才不會讓聖像受雨淋。這個僧人轉告他:

  【告以功大銀少。不能竣事。】

  這工程太大,這麼一點錢,不可能完成這件事情。他接著:

  【復取松布四疋。檢篋中衣七件與之。】

  他把松布四疋又拿出來,這都是很好的布,又在他的竹箱,這個『篋』是他的行李,就是竹子編成的一個箱子裡面又放了七件衣服。

  【內紵褶。】

  這衣服都是麻織衣。

  【係新置。】

  都是剛做好的衣服,全部要貢獻出來,看能不能多籌些款項。

  【其僕請已之。】

  他的僕人都再三勸阻他,這些衣服,主子您要穿的,怎麼可以全捐?再三勸阻他,結果他對他的僕人講:

  【憑曰。但得聖像無恙。吾雖裸裎何傷。】

  只要能夠讓聖像不受雨淋,不被損壞,縱使我赤裸身體,又有什麼關係?大家從這句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種至誠之心、恭敬之心。看到這句,我們也想到師長老人家,他在講學多次提到,只要能把傳統文化復興起來,他老人家哪怕失了生命都在所不辭。所以師長這份身為中華兒女的赤誠之心感天動地。所以您看,《群書治要》的寶書都到他老人家的手上,還印了一萬套。進而自己還有命令他的學生們,都要盡力地來弘揚這套書,所以確實是能感通。那大家看到這句,有沒有腦海裡浮現哪句話?但得傳統文化復興,吾雖鞠躬盡瘁何傷?

  在大陸,白方禮老先生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七十多歲的老人看到孩子沒有書念,把自己一生五千元的積蓄全部捐出來,這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不只捐了一生的積蓄,七十三歲又重新重操舊業,開始踩腳踏車(三輪車)載客人。每天賺二三十塊、五六十塊,全部捐出來。踩了十五年左右,捐了幾十萬塊,幫助了三百多個學生。他踩的這個公里數,可以繞赤道,就是繞地球的圓周繞十八圈之多。他的精神讓整個中國為之動容,以他為行善的榜樣,可以說是民族的脊梁,為教育好下一代,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所以他們是真正做到,但得下一代能有好的教育,他再怎麼苦、再怎麼累,他都覺得是甘甜的。

  【僧垂淚曰。】

  這個住持僧人被他這一念心所感動,流著眼淚說道:

  【捨銀及布衣猶非難事。】

  施捨銀兩、衣服,並非是非常難的事情。

  【只此一點心。如何易得。】

  這一念至誠的供養,這一念至誠布施的心,這一念不忍聖像損害之心,是很難能可貴,是太難得了。

  【後功完。】

  後來修屋宇的工程完工了。

  【拉老父同游。】

  他帶著他的父親,又到這個寺院來遊玩。

  【宿寺中。】

  當天夜裡,住在這個寺院裡。

  【公夢伽藍來謝曰。】

  包憑先生夢到伽藍護法神來感謝他。

  大家在佛寺裡,看到大雄寶殿裡有兩尊護法神,一邊是韋陀尊天菩薩,一邊是伽藍菩薩。而且大家看到伽藍菩薩,比較有印象就是關公的造像,跟關公長得一樣的就是伽藍神,護法神。所以每個人盡心盡力護持正法,都會感得護法神的護佑。所以一心為傳統文化弘揚的人,不用怕沒飯吃,一定會有祖宗、護法神照顧。

  【汝子當享世祿矣。】

  告訴他,你的後代,可以享受世世代代的官祿、福祿。

  【後子汴。孫檉芳。皆登第。作顯官。】

  他的兒子跟孫子,都考上進士,做了大官。家族都是變成很有福報,都是變成有名望的家族。這個是誠心修繕佛寺的功德。

  首先,最重要的他的敬田。我們說「福田心耕」,福田大分恩田、悲田、敬田。當然他感念聖賢佛菩薩教誨,這是恩田。他尊重聖像,不忍受損害,這是敬田。人培植福田大分這三點。其實我們所舉的這些故事,都離不開知恩報恩的心、慈悲仁愛的心、恭敬的心。

  再來,佛寺是宣揚聖教的地方,所以修造佛寺、建造佛像,最主要要讓大眾能聞聖教。那個佛像立起來是表法的,看到觀音菩薩的聖像給我們什麼啟示?聞聲救苦,要把自己的慈悲心喚醒,也效法觀音菩薩去利益苦難的人。不是立個像,每個人去拜,給我生個兒子,給我升官發財,那變迷信了。所以聖像是表這些教育的意義,同時寺院要辦這些聖賢的課程,不斷的教化老百姓。那這樣你建寺院、建聖像就有功德。你假如建了以後都不行教化,讓人也不明理,都是去迷信求升官發財,那福報小了,甚至還誤導老百姓就不好。

  所以人要積功累德,還要把這些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這就是我們下個重點,下個禮拜會跟大家再交流。所以「為善而不窮理」,為善而不把道理搞清楚,「自謂行持」,自己以為很有功德,做了大好事,「豈知造孽」,沒搞清楚道理,其實做了可能往後的負面影響太大,那就好心辦了壞事,「枉費苦心」,就沒有利益了。那這個我們下節課,再從經文當中八個角度再來跟大家一起探討。

  好,那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