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隨緣開示  (第三十集)  1999/12/1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32-167-0030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台北淨宗學會的同修,你們有三十八位到新加坡來參學,我非常感謝,其中有一些是我們圖書館的老同修。自從館長往生之後,我要求圖書館四眾同修至少要維護館長在世這個規模三年,不要改變,這是我們對館長三十年護持的恩惠。而實際上我們只做到一年,館長往生週年之後,圖書館就產生變化了,變化得太大了,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原本的構想是館長往生之後,這個弘法的事情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當時我們有四個重點的道場,所以我就私下分配,每一年在台灣三個月,在美國三個月,在新加坡三個月,在澳洲三個月,時間是這麼分配的。圖書館產生這個變化之後,我們不能不離開,而且陸陸續續全部都離開了,這是我怎麼想都想不到的,也是館長想不到的。館長不但希望這個道場永遠做弘法利生的事業,而且還一再告訴我,連美國聖荷西的道場也要永久維持下去。這一切我想也都是佛菩薩的安排,所以我們對於所有的人都抱著一種感恩的心態,決定沒有怨言。

  在新加坡有李木源居士熱心的護持,全力護持,不但我們在此地把佛法道風、學風建立起來了,而且能夠推展到社會,各個宗教、各個族群。也許正是這一個使命,使我們熱情依戀的舊道場不能不離開,我們從事這一個大事業,融合族群,團結所有的宗教,這個工作我們在新加坡、在澳洲落實了。澳洲它是由政府主動在帶動,我到那邊去,他們非常歡迎我,幾乎澳洲宗教族群大的活動他們一定邀請我,我也一定到達參與,幫助他們來推動。所以明年我們計畫在澳洲訪問各個不同的族群,就像我們在新加坡訪問各個不同的宗教一樣,我們要把佛法的理念推廣。

  古時候印度教的領袖、學者,有不少都是修學大乘佛法的,他們比我們出家的法師還要虔誠,還要認真,依教奉行。他們是婆羅門教、是印度教,他們喊出來的是服從真理,大乘佛法是真理,反對虛偽,虛偽就是作假的。所以他們自己並沒有離開自己的崗位,沒有放棄自己的身分,依舊是印度教、婆羅門教的長者,是他們宗教領袖,但是他們非常認真來學佛。這是我們今天推動宗教和諧最好的榜樣。

  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我們要把這一點搞清楚,任何不同的族群,任何不同的宗教,都應當修學佛法,佛法是教人開智慧的、明事理的。我常講佛教人有三個目標。第一個,教導我們人與人應該如何相處。今天人為的災害從哪裡來的?人與人不懂得相處之道,造成的人禍。第二個教學目標是人應當如何跟大自然相處。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就有天災,天災人禍是我們自己不知道做人,不知道與一切萬物相處,造成的災難。懂得做人的道理,你到處會受人尊敬、受人歡迎,人禍沒有了;懂得跟大自然相處之道,決定不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天災就沒有了。第三,佛教導我們人應當如何與天地鬼神相處,這個話要講近一點,就是說人應當如何與各種不同宗教相處。佛教導我們,對於任何宗教他們所崇奉的神明、神聖我們都要尊敬,平等的尊敬。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我們要平等去做。這三樁事情做好了,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人人都享幸福,這是佛陀的教誨。所以佛教裡面沒有界限,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彼此,互相尊敬,相親相愛,互助合作,這是佛法。

  對個人修持來說,佛教導我們也有三個科目。第一個,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我們應當要懂得什麼是惡、什麼是善,首先要認識清楚、要辨別明瞭。佛家所講的善的標準,凡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是善;惡的標準,凡是自私自利的這是惡。所以要根絕自私自利,所有一切的想法看法都要為社會大眾、為一切眾生。你功德大小是看你影響的面,影響的面大,你的功德大,影響的面小,你的功德小;影響時間長久,這個功德大,影響時間很短,功德小;影響社會人心深,這個功德大,淺就功德小,完全看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影響的面,我們要懂得。惡的影響,那個罪業就重了;善的影響,福德就大了。吉凶禍福都在我們起心動念之間,我們不能不知道。

  第二,教導我們「破迷開悟」,這是佛法教學的樞紐,教學的核心,必須要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改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佛在經論上講得太多太多,中國古聖先賢只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行!這一部經夠了,六百卷《大般若》所說的一切細節都不出《金剛經》的範圍。所以中國人喜歡讀《金剛經》,《金剛經》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字,從頭到尾念一遍十五分鐘,要念得熟,要記得牢,常常拿經典教訓來反省。反省就是我們佛家講的觀照,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跟經上所講的對一對,如果相應,你是正知正見,你是菩薩行;如果違背,那我們就錯了,錯了趕緊改過來。

  佛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對於世間一切事、一切物不要認真,佛教給我們隨緣,決定正確。隨緣是佛菩薩行,攀緣是眾生。諸位一定要曉得,攀緣就是造孽,就是造罪,隨緣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隨緣。我們看《華嚴經》末後「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看人家那個生活過得多麼自在,多幸福、多美滿!什麼原因?隨緣而不攀緣。攀緣是什麼?我心裡要想怎樣怎樣,這就壞了,叫別人隨順我,這個錯了,我要隨順大眾。

  隨緣裡面能離相,那就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離相是什麼?決定不放在心上,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覺。用心,佛在一切大乘經上教導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我們每天照鏡子,照的時候,鏡子裡現我們的相;我們離開了,鏡子裡頭乾乾淨淨,決定不染污,用心如鏡。用心不能像照相機的底片,照一次就落一個印象在裡頭,這個很糟糕。落在裡面就有是非,落在裡面就有得失、就有利害,這個東西就會發生衝突,這個衝突就造業,這是迷惑顛倒,不知道它是虛妄的。所以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再親愛的人也是如此,不但是事過境遷,不落印象,正面對面的時候也不落印象。你們想想,我們照鏡子,鏡子現我們的相,鏡子裡頭有落印象嗎?沒有,照得清清楚楚,它真的不落印象。用心如鏡,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這個人就是徹底覺悟的人。

  所以用心如鏡的人,這是真心,他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心流露。真心裡面的大愛是慈悲,你看一切宗教,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佛慈悲,菩薩慈悲,慈悲就是愛。結合所有一切宗教家所說的,這個宗教創教人所講的,總歸結一個「真誠的愛心」。所以菩薩道落實在世間,落實在真誠的愛心。世間人不懂得愛,世間人只懂得情,沒有愛,執著在情上,迷在情上,所以他日子過得很痛苦;他要懂得愛,他的生活就過得很自在、很快樂。愛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情裡頭有,情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一看是六道凡夫,三惡道的眾生。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慈悲,這種愛,我們一看是聖人,不是凡人。他的慈悲、他的愛是真的,是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不是從情識裡生的。

  所以佛教給我們「轉迷為悟」,要從根本上轉,轉情識為智慧,智慧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智慧裡面沒有情。情是什麼?情就是智。迷了的時候就叫情,覺悟的時候就叫智。你們常常聽到佛家講:「煩惱即菩提」,煩惱是情,迷了的時候,菩提變成煩惱,變成情執;覺悟的時候,煩惱變成菩提,轉變了。不是說煩惱沒有了,煩惱沒有了,菩提也沒有了,是轉變了。所以從根本上做個轉變,把情識轉變成智慧,你就超凡入聖,這是達到佛法教學最高的目標。

  神愛世人,佛慈悲一切,對一切那個慈愛是平等的,決定沒有說厚此薄彼,沒有!平等的。平等當中,為什麼有的人好像特別他的愛護一點,有的人還距離很遠?這在事相上確實有,不是不平等,因為你的情執太重,佛那個愛加給你的時候,你這執著更重,更可怕了,所以保持距離,愈遠愈好。你要是沒有情執,這個分別就沒有了。所以情執愈重的人,佛菩薩對他距離遠;情執愈輕的人,佛菩薩距離近。為什麼?不礙事。這個道理我們不難懂。你看世間,我們在報章雜誌訊息裡看到男女的情愛,彼此雙方執著,到最後變成冤家,變成對頭,變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這錯了,大錯特錯。仇從哪裡來?仇最初都從恩愛來的,由恩愛變成仇恨,執迷不悟。所以諸佛菩薩他們有大智慧,他們很清楚,情執重的人,必須跟他保持遠距離,不是沒有慈悲,不是沒有愛心,那是真正的愛心,不讓你產生過失,這是真愛。所以我們深深體會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的恩德,我們從這裡面學習,從這裡面得到智慧、得到安樂、得到幸福、得到美滿。

  我在早年,我最早親近的章嘉大師,我對於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我在任何地方講經教學的道場,我的老師照片都掛在這個地方,就如同老師跟我在一起一樣。章嘉大師告訴我,真正發心為佛法、為眾生,你的一生佛菩薩給你安排,你自己一點都不要操心。我對老師的話相信,信受奉行。所以我這一生當中,遇到順境,我很喜歡;遇到逆境,我也很喜歡。為什麼?佛菩薩替我安排的,佛菩薩要我做些什麼事情,我認真努力去做,不辜負老師的教誨,尊師重道。老師都是中國人,所以我在中國,在他們的故鄉,方東美先生的故鄉,我給他建一個電腦教室,「東美電腦教室」,紀念方東美先生;李老師是山東濟南人,我們在山東大學給他建一個紀念館;章嘉大師是內蒙人,我們現在正在跟內蒙古大學溝通,希望在內蒙古大學裡面建立一個「章嘉大師紀念館」。我們要報恩,報老師的恩,要教導底下一代不可以背師叛道,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

  韓館長護持我們三十年,我們今天成就得力她的護持,所以我們把她的照片放在對面,我們教學講經她都在聽。她確確實實在我們這個道場,許多人見到,來跟我說,說館長常常在。去年兩週年紀念的時候,有人看到館長帶了幾個比丘尼坐在前面,有兩、三位同學見到來跟我說,一直護持這個道場,沒有離開我們,冥冥當中保佑。我們這是正法道場,完全依循佛陀祖師大德的教誨,以正法覺悟一切眾生。

  我們今年的溫馨晚會,目的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將大乘佛法介紹給各種不同的族群、各個不同的宗教,沒有一個不歡喜。如果機緣成熟,此地「唐城」我們真的要接收下來了,將來九個宗教的活動我們都在一起,非常密切,真正看到宗教的大團結,種族的大融合。新加坡在全世界,這是一個點,這個點很重要,族群宗教的融合就從這一點裡面孕育出來的。希望逐漸擴大影響,能夠影響整個東南亞,影響到整個世界,逐漸照這個模式來推廣,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消災免難,幸福美滿的生活真的可以落實。所以我們在種種痛苦煎熬當中,特別提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無論別人用什麼方式對我們,我們都感激,我們認真反省,如果是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任何一個人,我們沒有敵視、沒有輕視,我們都尊敬,我們都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