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彌陀要解研習報告  (第三十二集)  2003/6/24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15-35集)  檔名:29-178-0032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上面所講的。前面講到《占察經》,《占察經》上的一段話,最後說「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聞十方佛名」。這個意思就是說一行三昧就是十方佛名,蕅益大師所說的這些話我們要特別留意。什麼叫一行三昧?下面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解釋:

  「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又名「一相三昧」,將來在經論裡頭,諸位要是看到這些名詞,一行三昧、一相三昧,這都是念佛三昧。一行,一行一切行,一相一切相,都是講的念佛。念哪一尊佛?專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心不亂!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得。不但出世間法,世間法也不例外,說到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一門深入」!精進不懈,長時薰習,沒有不成就的。

  出世間,念佛法門無比的殊勝,所以《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一行三昧,就是一相三昧,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它的成就是「清淨廣大微妙心行」。念佛標準本來如是。所以不發菩提心,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講得好,就是真信、切願。這個信心裡面決定沒有懷疑,切願是懇切的願望,只有這一個願望,其他的願求統統放下了。不求名聞利養,不求生天,不求福報,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只求親近阿彌陀佛。這個信願就是無上菩提心,再加上一向專念,一向專念是行,你看,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具足了。念佛標準本來如是!再看下面一段。

  「佛度眾生,不簡怨親,恆無疲倦」。我們對於佛,決定不能用凡情測度,我們沒有接觸佛法之前,對佛菩薩不認識、不了解,難免產生誤會。還聽信訛傳,說他是迷信,說他是偶像,有意無意輕視他們,甚至於侮辱、破壞,破除迷信!罪過都很深。佛菩薩會不會見怪?會不會不再度我們?這是凡情測度。我們想錯了,我們也看錯了,佛菩薩決定沒有恩怨,他總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一切眾生。

  你就是殺害他(當然佛菩薩也不住世,你怎麼能殺害?現在只是泥塑木雕的佛像,你以瞋恚心、惡念把它毀棄掉,等於殺害諸佛菩薩),佛菩薩還是不怪你,你只要一念回頭,這一念回頭就是真正的懺悔,知道我從前錯了。從前無知做錯了事情,現在我回頭,我依靠佛,我真的信了,我願生淨土,佛菩薩還是照顧!不會嫌棄你。所以他不僅不揀別,你是我的冤家對頭,那是我親愛的人,他沒有這個分別,沒有這個執著,一味真誠平等的愛護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只要你肯接受,佛菩薩都是樂意幫助你、成就你、提拔你,希望你這一生超越六道輪迴,永脫苦海(輪迴是苦海),往生極樂世界,這殊勝無比。佛菩薩護念眾生、幫助眾生永遠沒有疲倦。在我們一般人來講,他的精神好、體力好。

  十方世界的眾生無量無邊,只要起心動念求佛菩薩幫助,佛菩薩立刻就現身,感應道交。佛菩薩有這個能力,我們到極樂世界也有這個能力,可以化身,這是神通,神足通。我們一個身能夠變無量無邊身,哪個地方有求,我們就分身變一個身去。所變的這個身能隨眾生的意念起變化,所以變的身,變許許多多身,並不是一個樣子。諸位念過《普門品》你就知道,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每一種類身相也不相同。這不是佛菩薩有意思,有分別、有執著,佛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現的相是隨眾生的意念而現的;這就是眾生的唯識所變,是這麼回事情。

  就像江本勝博士實驗水結晶,他已經實驗了八、九年,每一天都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從來沒有兩個結晶是完全相同的。什麼道理?那就是從來沒有一個時候兩個念頭是相同的。我們的念頭剎那生滅,每一個念頭都不相同。我們講相同,相同是什麼?相似,絕對不是完全相同。所以隨著你念頭變現的境界沒有一個相同的。這個道理、事實都要懂得,隨類化身,隨心應量,不可思議的境界。

  為什麼他不會感到疲倦?因為他不著相。諸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誰累?我們做事情為什麼會有疲倦?執著有我,執著這個身是我,工作太多就會感覺到累。佛菩薩不執著這個身是我,身是什麼東西?身是機器。機器,我們現在人類發明機器,用機器的很普遍,機器不會疲倦。最簡單的機器,鐘錶,你看鐘錶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在運作。現在鐘錶用電池,到電池用盡了它才會停止;裝上一個新電池它又走了,永遠不會疲倦,就是這麼個道理。

  佛菩薩身體就像鐘錶機器一樣,為一切眾生服務決定沒有疲倦,他要執著這個身是我,他就會疲倦。他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他化無量無邊身,都是為一切眾生去服務。只要眾生需要,他就現身,他就來服務,真的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是不著相,連念頭都不著,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就是不分別;無相是不執著。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永遠不疲不倦。這三句是把佛度眾生的事說出來。下面講感應。

  「苟聞佛名,佛必護念,不論有心無心,信與不信,皆成緣種」。我們看這一段。這個地方的「苟」,我們用白話來講,「只要」你聽到佛的名號,只要你見到佛像,不論是彩畫的像或者是泥塑木雕的佛像,只要你見到像,聽到佛的名號,你跟佛就有緣,佛就護念你。佛經上講的護念,就是我們民間所說的保佑,佛就保佑你;世間人一般講關懷,佛菩薩就關懷你。你曾經見過他的形像,你曾經聽過他的名號,「不論有心無心」,無心是偶然的,也不論你信不信。有些人,特別是信仰其他宗教的,看到佛像,聽到佛的名號,他決定不相信,甚至於還毀謗,說這是迷信。你說它迷信,但是佛還會保佑你,不可思議!所以「皆成緣種」,這我們不能不知道,無意當中跟佛結了緣,這種事情太多太多。

  由此可知,佛給眾生結緣,實在講廣大沒有邊際。但是佛跟眾生結緣也要眾生做增上緣,許許多多人他怎麼看到佛像?當然有人造佛像讓他看到。如果這個地方沒有人造一個佛像,這個地方人就從來沒有見過佛像。所以,我們這些佛弟子就有義務造佛像!現在在中國、在外國有許多地方建大佛像,我們懂得,建這個大佛像真正功德在哪裡?功德就是此地講的,「苟聞佛名,佛必護念,不論有心無心,信與不信,皆成緣種」,給一切眾生做增上緣。

  特別是觀光旅遊的地方,每天從各個地區、國家來觀光旅遊的,不論他信不信,他看到佛像,他聽到有人在那邊念佛,聽到佛的名號,他跟佛就有緣了。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什麼時候緣成熟,他就得度了。什麼叫成熟?能信、能願、能依教奉行,成熟了。我們跟佛的緣分現在成熟,不是偶然的,多生多劫見佛像、聞佛名,也是有信有不信,有心無意,我們過去也是這樣的。這一生當中緣成熟,所以見到佛像、聞到佛名,真的相信,真的理解,歡喜向佛學習。我們看末後這幾句。

  「佛慈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是難信之法」,這裡說三樁事情。佛的慈悲不可思議,我們六道眾生沒有辦法想像得到,他的慈悲,他的寬大,他的包容,不可思議。名號的功德也不可思議,你看看,一切眾生不管有意無意,信與不信,聽到名號就得佛的護念,就跟佛有緣了,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末後這一句,的的確確真的是難信之法。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我們明瞭、清楚,所以把佛法介紹給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用念佛的名號。現在科技發達,我們用念佛機裝上電池,我們把念阿彌陀佛名號錄在晶片上,這個念佛機不疲不厭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佛號播放出來,只要人聽了,就是講,不管他信不信,不管他有心無心,統統都種了佛種子,統統都與佛有緣了。

  尤其是在今年,我們華藏電視台是今年元旦開張的,二十四小時講經、念佛。每段經文講完之後,當中二十分鐘念佛,向全世界播放。哪些人有緣?接收、觀聽的人有緣,每一個接收觀聽的人他自己在看,旁邊也有人有意無意偶然聽到,都成了佛種了,阿賴耶裡頭都落下佛種子,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所以世尊在這個經上講,這個經是難信之法,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說,「難信難信真難信」,說了三個難。難信,我們能信,那是非常非常的可貴。再看底下這一段。

  「聞經受持,不僅諸佛護念,人人皆得圓證三不退,念念趣向佛果妙覺也」。這是說聞經受持,念佛的好處,利益也是不可思議。聞經,是你聽過這部經。《彌陀經》自古以來講的人很多,為什麼?它的功德利益是無比殊勝。不但出家的法師,講經的法師一生當中別的經未必講過,《彌陀經》肯定講過。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的法師,只要是講經的法師,肯定他這一生當中講過《彌陀經》。你要問他與淨土有沒有緣?當然結了緣,不但結了緣,他講這個經那個緣結的就很深。這一生雖然不想往生,哪一天緣成熟了,肯定他會往生極樂世界,一定的道理!

  專修淨土的這些法師,一生當中《彌陀經》決定不止講一遍。過去李炳南老居士,他在台中講經說法三十八年,三十八年當中《彌陀經》講過六次,講過六遍。我在最近這十幾年當中,從李老師往生之後,海內外的同學邀我講《無量壽經》,我講過十遍。最近第十一遍在新加坡講,這一遍我們不受時間限制,每一次回到新加坡我都繼續講,所以講得很詳細,比前面每一次都講得詳細。《彌陀經》我也講過好幾遍,我講過《要解》,講過《疏鈔》,講過白文。每一遍體會不一樣,一遍比一遍深刻,境界完全不相同。

  我編的這個《彌陀要解研習報告》,這是在大專佛學講座裡面講的,因為學生們聽經受時間限制,這個報告幾天講完?七天;每天兩個小時,十四個小時講完。這一次我在此地也用這個以前編的舊的《報告》,但是講,講得詳細,並不是很詳細,比在大專講座裡面講的詳細一點,這用了不少時間,超過十四個小時。所以「聞經受持」,我們有緣聽到這部經,聽了生歡喜心,能夠接受;經上所講的理論能接受,方法能接受,境界能接受,好!這就是證明你的善根福德成熟了,你能接受,你能保持。

  持是什麼?持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落實到自己生活當中,落實到自己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部經對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起了作用,這叫受持,這就是入《彌陀經》的境界。不管你入的是淺是深,時間是久是暫,都得諸佛護念。這個「諸佛」意思是雙關的,我們在前面說過,經上講的諸佛就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既然護念你,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不護念的。為什麼?每一尊佛都尊敬阿彌陀佛,尊重阿彌陀佛,稱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弟子沾光!無論到哪個佛世界,哪一尊佛看到阿彌陀佛的學生來了都特別接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僅說諸佛護念你,下面有更大的好處。

  「人人皆得圓證三不退」,但是這裡頭有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你自己真正具足「真信切願、一向專念」。你現在並沒有往生,還在這個世間,雖然在這個世間,你已經圓證三不退了。自己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實實在在你已經成就了。為什麼?因為你決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證三不退。所以你只要是決定這一生往生,那等於你現在就得三不退,是這麼個意思。

  這個三不退不是容易得來的!尤其是圓證,那個「圓」太難得太難得了!你說證三不退,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了,但是不圓。什麼地位才能稱之為圓?剋實而論,等覺菩薩才叫圓!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真正難信之法。如果我們把「圓」的意思放寬一點,條件放寬一點,這放寬,那就是得寂滅忍的,才叫圓。寂滅忍是,下品寂滅忍法雲地菩薩,等覺是中品寂滅忍,如來果地是上品寂滅忍,就是圓證三不退最低也是十地菩薩,就是法雲地的菩薩,太高了!這是我們說把「圓」字條件放寬一點。那要問,還能不能放寬一點?再放寬一點那不是真的圓證,是接近圓證,已經貼到圓證的邊緣,那是什麼菩薩?無生忍位的菩薩。證得無生忍,無生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是什麼地位?七地、八地、九地。

  所以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也可以說圓證三不退的菩薩,它的條件比較寬,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七地以上。換句話說,無生忍,證得無生忍的菩薩,七地、八地、九地,七地以上可以說圓證。但是真正的圓證是等覺,七地以上靠近了,接近圓證。不容易,這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只有念佛,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才會有這個成就。

  我們曉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講淨土三經的,沒有不講《華嚴》的,就是說《華嚴經》、淨土三經是一切諸佛度眾生的根本教學,統統要講!就好比學校,這是本科、必修科,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是選修科,這個叫根本法輪。一生成就只有這個法門,而且成就真高,真正不可思議,真正是難信之法!「念念趣向佛果妙覺也」,這就是圓證三不退。它精進的方向、目標是無上的佛果,妙覺!在等覺之上。妙覺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直接向這個目標,不是說從菩薩一個階級一個階級慢慢往上提升,不是的。這是真正名實完全符合的成佛之道,這當中沒有委曲相,沒有拐彎抹角。

  妙覺的果號,這是在經上我們常常讀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完全是梵文音譯的。確實它是可以很容易的把它翻作中文,為什麼不翻?這個名號叫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我們對它特別尊重,因為這是所有一切學佛人最後希望得到的果德。我們學佛為什麼?求的是什麼?就是求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把它翻成中文的意思,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叫無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三藐就是正等;三是正,菩提是覺,所以完全翻成中國意思叫「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名號裡頭,實在講,要是把它分開來說,那就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正覺,第二個階段叫正等正覺,第三個階段叫無上正等正覺。你果然得到了,你的名號就改變。

  這個名號可以說是我們佛陀教育裡面的學位,學位的標準。最低的學位是阿羅漢,學位的名稱叫阿羅漢,我們現在一般大學裡頭最低的學位叫學士,阿羅漢就相當於學士。第二個學位是菩薩,菩薩好比是碩士。第三個學位是佛,佛好比是博士。所以這個名號是三個學位的名號,這個我們要懂得。是可以升級的,阿羅漢升一級就是菩薩,菩薩再升一級就是佛,佛是最高的學位。你修什麼法才能拿到這個學位?八萬四千法門,那是方法,那是門徑,所修的統統都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果你修成正覺,那你就成了阿羅漢。在這個地方,我也遇到很多人問我,我們世間人有沒有覺悟的人?科學家算不算是覺?哲學家算不算是覺?世間還有很多聖賢,他們有智慧、有道德,算不算覺?算,是覺。那他們能不能稱為阿羅漢?不能。為什麼?佛的標準有個「正」,正的標準是什麼?煩惱斷盡。煩惱是什麼?佛家的名詞是身見。把這個身體看作我,這是個錯誤的看法,身體不是我,身體是什麼?身體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我所有的。

  六道眾生都把身體當作我,這個錯了,這就不是正覺。所以你還執著身體是我,你還執著貪瞋痴慢是我,這些東西沒有放下,是非人我沒有放下,貪瞋痴慢沒有放下,五欲六塵沒有放下,你雖然覺,就不能稱為正覺。正覺的人這些東西統統放下,不再執著身是我,決定不會執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決定沒有這個。這個「覺」就符合佛家的標準,佛稱他為正覺,他就有一個名號了,阿羅漢。得到正覺的人就超越六道輪迴,超越輪迴了。他要到六道裡面來,那是乘願再來,他絕不是業報身,他來幹什麼?他來度眾生的、來教化眾生的,跟佛菩薩在六道裡頭示現完全相同,隨著眾生的心念變化種種種不同的身、色相。頭一個學位。

  第二個學位,再升級,升作菩薩。菩薩叫正等正覺,這個高了。正等,等是什麼?等於佛,他不是佛。他跟佛很接近,等於佛,他不是佛,他比阿羅漢高,所以加上正等正覺。

  最高的學位,這是佛陀。佛陀所成就的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正等正覺到了頂點,沒有比它更上了。正等正覺達到究竟圓滿,所以加無上,無上是佛果!正等正覺是菩薩果位。阿羅漢跟辟支佛都是屬於正覺,在佛法裡稱之為小乘,或者稱他們作二乘。這些名詞術語裡面的含義我們要懂,不懂,那就外行。末後我們再看最後這一條。

  「聞名功德,如此超勝,世尊及十方諸佛,同所宣說,可不信乎」。聽到這一聲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利益太大了,你自己沒有辦法想像得到!要不是諸佛、祖師大德給我們講解,我們怎麼會曉得?我們認為聽一個阿彌陀佛的名號,平常聽慣了,這有什麼希奇、有什麼了不起!實在講,「如是超勝」,超是超越,勝是殊勝。不管你信不信,不管你有意無意,你阿賴耶識裡面已經落下種子;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你的頭腦已經落了印象,世間人是這麼說的。你已經落下印象,這個印象永遠不滅,什麼時候緣成熟了,什麼時候真實利益你就得到了、就能現前。

  緣成熟就是你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學來教導你,幫助你斷疑生信,幫助你如理如法的修行,你這一生成功了。永脫輪迴,證金剛不壞身,證無量壽,證無量光(無量光是無量智慧)你就證得了。所以,世尊是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一切諸佛,都在這裡勸我們,都在宣說,能不信嗎?不能不信!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彌陀經》最後一大段,「勸願勸行流通」。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一段是勸願,勸願流通,我們經文就念到此地。我們還是分幾個小段來學習,第一小段「勸願往生」。『已發願』是已經往生了,『今發願』是現在,現在發願,現在念佛決定得生淨土。『當發願』是講未來的,往後有人有這個緣分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典,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他將來發願那將來一定得生。這三個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已發願」是過去,「今發願」是現在,「當發願」是未來,「皆得不退菩提」!所以已發願已經往生了,今發願現在往生,當發願將來往生。『若有信著,應當發願』。這是佛在這個經上勸我們,要發願求生淨土。

  「信願往生,正顯所發之願無虛也」。你發的這個願肯定會兌現的,決定不會落空的。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我們知道經上講的四土三輩九品,大師告訴我們那是持名功夫的淺深。我們把他老人家這段開示用六道裡面業報身來說,佛給我們講六道裡面捨身受生有引業、有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把它算一道,引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是信、願,信願是引業;念佛是滿業,滿業是到那個地方之後,你所得到的福報,你所得到的利益不一樣!它有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不相同,那就是你念佛功夫淺深。

  由此可知,念佛太重要了,比什麼都重要。你要想高品位的往生,那你就得好好念佛,你不要把時間浪費了,不要把精神浪費了,你要爭取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福報,增高品位。但是西方極樂世界跟十方諸佛世界真的不一樣。十方世界,特別是像我們這個六道,福報差別真大!富貴、貧賤差別實在是大。但是西方世界幾乎沒有差別。為什麼?

  我們還從比喻來說,如果你的滿業,也就是你念佛的功夫真好,你念到了理一心不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花開見佛,你所得到的阿惟越致菩薩,你是真正得到的,是你自己修得的。那麼別人沒有修成功的?只有信願,念佛的功夫很淺,可能他只念了幾天的佛。甚至於像第十八願裡面講的,臨命終時念十聲佛號,甚至於十聲還不到,一、兩聲佛號,他念佛的功夫很薄很薄。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當然生的凡聖同居土,但是凡聖同居土的享受,所顯示的他的智慧、他的相好、他的神通,幾乎跟實報土的菩薩沒有兩樣。這怎麼回事情?

  這裡頭有個道理,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的,不是他自己修的。就好比說我們有一個富貴的朋友,我們自己很窮,什麼都沒有,到他家裡去做客,住的是他的好房子,出門也有車,飲食起居跟他都一樣,享受都一樣,他的福!我們享主人的福,不是自己的福報。出門也有車,車不是自己的,是那個有福報人的,但是我們享受,我們並沒有所有權。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就好比是這樣的。自己滿業不夠,引業夠了,到極樂世界了,所享的福報,智慧、福德一切都跟阿彌陀佛差不多,跟這些實報土的菩薩幾乎都是平等的。實報土的菩薩是自己修得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是佛加持的,統統享阿彌陀佛的福報,是這麼回事情。

  一面享受阿彌陀佛之福,一面自己還要修福慧,總不能老停在同居土,不可以老住在方便土!自己要提升,所以在那邊還是修學,修學提升到實報土,那就是你自己修成的。自己沒有修成,不要緊,享阿彌陀佛的福,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福報!供養大眾,有福大家享,他不是一人獨享,慈悲到了極處。所以這是不可思議,這是難信之法。一切諸佛世界裡頭都沒有的,你自己不到那個境界就得不到那種神通福報。但是在西方世界特別,阿彌陀佛加持,自己沒有修得也享受到,也有神通,也有福報。這是我們用信願、持名,蕅益大師講的,我們講引業、滿業諸位好懂。下面一段。

  「本經三勸發願」,我是細細的看了一遍,這是我上一次講《繫念》,講《繫念》我對於《彌陀經》是做很簡略的介紹,沒有詳細的說。但是仔細看的時候,這個經裡頭確確實實有四次勸我們發願往生。第一次,「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下面的經文是「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是第一次勸我們。第二次勸我們,我這個地方也說過了,那就是叫著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是第二次。第三次就是在我們上一個小時所念的一段經文,這是第三次,「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這第三次。第四次是『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四次!一而三,三而四。

  在這裡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特別懇切,不厭其煩四次的勸告。我們讀了這個經文,我們聽了講解,如果不發願求生淨土,真的是辜負佛恩。我在這個地方也寫了這麼一句,「釋迦悲心特切,不憚重煩,再四勸諭,若不發願求生淨土,則辜負佛恩甚矣」。像這些地方一定要細心去體會,體會佛的深恩、佛的心意。

  發願,願怎麼發法?古大德常常勸導我們「願依四弘」。四弘誓願大家都知道,這個四條是諸佛菩薩的總願,即使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納起來也不外這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展開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納就是四弘誓願。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實在講四願裡頭這一願是最重要的,這一願是正願,其他的三願都是要完成這一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多有六道,沒有六道的很少,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很少。我們在《華嚴經》上看了很多很多世界,真的是有六道、有九法界的多。沒有六道、沒有九法界的,純一清淨,像極樂世界是少數,不是沒有,不多。

  所以「度」就是幫助,用現在的話來講,護念、關懷、照顧、協助,這個「度」裡頭有這麼多意思在。那問問我們這個願發了沒有?是不是時時刻刻念念當中都想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果然念念當中有這個意思,你的願真發了。我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盡心盡力,不分眾生的族類,這個族類是九法界,人也好,天也好,鬼也好,怪也好,妖也好,魔也好,畜生也好,地獄也好,統統關懷,統統照顧,統統幫助!只要我能幫得上忙的地方,我看到了,我聽到了,一定援手幫助他,真正能做到捨己為人。

  我的心願是有了,能力不足,幫人還可以,幫畜生道還有些地方做得到,鬼神我看不見,天神更看不見,我怎麼幫助他?心、願到了。你要能幫九法界眾生你得要具備條件,具備什麼?與他們往來交通,要具備這個條件。這個條件是今天科學家講不同維次空間,我們要怎樣把不同維次空間突破,有能力跟九法界眾生往來?那就要斷煩惱。

  所以這第二個願說「煩惱無盡誓願斷」。為什麼?我們的本能被煩惱蓋覆住,只要煩惱沒有了,我們的本能就現前。本能就是一般人講的神通,我們的眼見突破空間維次,沒有障礙,我們能夠看到天神,能夠看到鬼神,能夠看到地獄,能夠看到一切不同維次的眾生。我們能看到、能聽到,我們也真正能夠幫助到,所以斷煩惱是恢復我們的本能。斷煩惱就是三昧、就是禪定。禪定就現神通,煩惱沒有了,心地清淨,清淨心這個心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就現前,那就是神通。

  所以神通並不奇怪,每個人都有,只是你現在神通不能現前,因為你煩惱太重,煩惱把它障礙住了。神通是一切眾生本有的,每個人都平等,一樣大,並沒有說哪個神通大,哪個神通小,沒有,一樣大。大小差別發生在哪裡?發生在你煩惱多少,煩惱多的,你神通就很小;煩惱輕的,神通就比較大;煩惱統統斷盡,你的神通能力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所以它是本能,這個東西不是修來的,不是學得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總得要清楚、要明瞭。

  神通、德能恢復,相好恢復,如果我們沒有智慧不行,沒有智慧,幫助人有限。所以你還得要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學法門是開智慧。煩惱斷盡了,佛法裡面講根本智現前,它起作用的時候叫根本智。接觸到無量無邊眾生,一接觸你就明瞭、你就開智慧,那叫後得智;「法門無量誓願學」是成就後得智。就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在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在老師會下成就前面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他發這個願,「煩惱無盡誓願斷」,他做到了,所以他得到根本智。這兩條做到了,老師就教他出去參學,等於說他出師了,他要踏進社會,去參訪許許多多善知識成就後得智。

  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你要不參學你的後得智從哪來?根本智不需要參學可以得到,後得智不行,你沒有後得智你不能教化眾生。那是什麼?根本智契理,後得智契機。你要沒有後得智契理不契機,度不了眾生,沒有法子幫忙;契機不契理也度不了眾生。佛給我們講理機雙契,那參學就太重要,參學就是廣學多聞。我們在五十三參裡看到,善財參訪的對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國王大臣,有販夫走卒,還有許許多多宗教家,像婆羅門、像遍行外道,沒有一樣不接近,所以成就了圓滿的後得智。這才能夠真正幫助、利益一切眾生,他有能力了。

  所以學佛,根本智現前之後,記住,你要參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你看看,他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之前,他在印度也是到處參學。參學回來之後,在菩提樹下示現大徹大悟,成就了佛道。那是四弘誓願最後一條,「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佛道無上誓願成是前面兩條煩惱斷盡了、法門圓滿了,你才能成佛道。如果你只有斷煩惱不肯學法門,不肯接觸九法界一切眾生,你就永遠成不了佛道,這個道理要懂。有些同學們就是有了錯誤的觀念,認為學佛就老老實實學佛,決定不能夠跟不學佛的人往來,更不可以跟其他宗教往來。那你永遠不能成佛道,你永遠沒有辦法度眾生,不能廣度眾生!佛法活活潑潑!不是一成不變。

  初學的時候老師給你訂的規矩非常嚴格。為什麼?幫助你斷煩惱,戒律是幫助你斷煩惱的,幫助你得清淨心的,幫助你開根本智的。你得定了,因戒得定,定得到之後,定是什麼?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真的你三昧成就。成就之後你要參學,「法門無量誓願學」。人果然能夠真正得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沒有一個法門不是佛法。大乘法裡常講,哪一法不是佛法?

  佛菩薩是佛法,妖魔鬼怪也是佛法。這是什麼意思?你現在懂得佛法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佛是覺,覺而不迷。你在十法界裡面,餓鬼、地獄、畜生,你覺而不迷,地獄餓鬼畜生又何嘗不是佛法?你要是不覺,迷而不覺,你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你也是世間法,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迷而不覺,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你搞的是迷邪染,不是覺正淨。覺正淨是佛法,迷邪染是世間法、眾生法。再說的不好聽一點,輪迴法,不是佛法。

  我確實是見到有一些人,學佛學了不少年,迷在佛法裡頭,迷而不覺,非常可惜。所以世法、佛法在教學裡都講求「悟性」,佛法是最重視了,世法亦如此。中國古時候私塾教學,你看老師對學生的觀察,他知道哪個學生有悟性。有悟性,這個根性是圓融的,他將來有大用處!他會對社會、對國家、對眾生有很大的貢獻。沒有悟性的人比較苦,他不能發揮,他所學到的東西變成死的,讀書人常講的書呆子。人是個好人,規規矩矩的,但是他所讀的東西就是食而不化,他沒有消化,沒有變成養分;沒有消化,在肚子裡頭反而變成病。

  「悟」,就是消化,佛法裡面常講「消歸自性」,那你完全消化了,你回歸到自性,自性萬德萬能。所以德行成就,根本智現前了,記住,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包括遍法界虛空界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類、不同的學術,你統統都要接觸,沒有一樣你不知道。就像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一樣,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人問倒過他,什麼樣疑難雜症到他那裡,他統統曉得,就是廣學多聞,他見過的,他學過的。

  這是四願,發這個四願,你看看,煩惱斷了,你成就德行,成就根本智;學法門成就後得智,成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最後示現成佛道。為什麼?只有成佛道,佛的地位你才能度等覺菩薩。否則的話你是菩薩地位,你只能度比你低的,你不能度比你高的,不能度跟你平等的。所以成佛,那就普度,「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就兌現了。

  所以我們這一邊學院的同學,你們要發心將來弘法利生,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們就想想,你要斷煩惱,你要學法門。斷煩惱、學法門,我剛才講的這個次第你要懂得,先斷煩惱,不是先學法門,是先斷煩惱。現在教你學一部經,學一部論,你專攻,這一部經論是什麼?是幫助你斷煩惱的,所以一部一門深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這個方法祖祖相傳,我們還是用古老的方法,這個方法靠得住。幾千年來開悟的、證果的、往生的、修行有成就的,無論在家出家都是老辦法,所以老辦法還是可靠,我們不能標新立異。誤導眾生罪過不輕,誤導自己還情有可原,誤導眾生可不得了,所以我們依舊用老規矩、老辦法。這一部經、一部論是幫助斷煩惱的,定心的,收心。我們如果不學習經教就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造輪迴業,輪迴心造輪迴業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現在想什麼?想一部經,我學的這一部經,天天想它,不想別的。一切都放下了,專門想經裡頭的意思,你就容易攝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的淨念是思惟經義。這樣慢慢的妄念少了,三昧現前了。我們學《彌陀經》就入彌陀三昧,學《無量壽經》,入無量壽三昧,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三昧有淺深,淺的,功夫成片;深的,理一心不亂。如果證得理一心不亂,然後馬上就要進入下一個課程,那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沒有到理一心不亂不可以,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到理一心不亂,是根本智現前。根本智現前馬上就要展開修後得智,後得智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們今天發願求生淨土「願依四弘」,前面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厭離娑婆。「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兩願我們到極樂世界完成,在這個世界我們做不到。在這個世界我們只發度眾生的願,但是我們度眾生的能力很小很小,所以決定要求生極樂世界。求生極樂世界才真正能把煩惱斷盡,能把法門學完全,然後倒駕慈航,回到九法界幫助一切眾生。倒駕慈航你是法身菩薩,比阿羅漢、比一般權小菩薩高得多!又何況得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這個時候到九法界來度眾生,如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是為什麼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

  「故得不退轉於大菩提」,所以在十方世界普度一切眾生,幫助我們快速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不能不知道。再看後面這一條,這是勸願最後一段。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何俟娑婆報盡,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也」。我們先看這幾句,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相應,最難的也就是相應這一句。怎麼叫相應?我們在講席裡頭常說,常常勸勉同學,真的相應我們做不到。為什麼?真的相應要見性,那就真的相應了,沒有見性,只能做到相似的相應。相似的相應是什麼?我們常講的,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言同佛言、行同佛行,這就相應。怎麼落實?落實就是每部經末後這一句話「信受奉行」,每部經最後一定有這四個字,這就相應。

  佛在經上講的這個道理、方法、境界,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真發願,真希望到極樂世界去,愈快愈好,真願意拜阿彌陀佛為老師,天天聽他教誨。有很多同學:我是這樣的!但是一點消息都沒有。沒錯,我也知道你真有這個希望,但是你的心不真。為什麼說心不真?真誠心你有沒有?清淨心你有沒有?平等心有沒有?正覺心有沒有?慈悲心有沒有?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養心,這是真心。真心本來就具足這五個特性:真誠決定沒有虛偽,對人對事對物決定沒有虛偽;決定不生染污,清淨:決定沒有高下,沒有高下是平等;決定不迷,不迷就是正覺;決定沒有自私,沒有自私才是慈悲。所以我們念佛不靈,為什麼?不相應。

  所以,古人常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果然你用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這個心不但我們念經念佛是這個心,平常處事待人接物都是這個心。不能說我對佛用真心,我對別人就可以用妄心,這不是用真心的人,你對佛還是妄心。為什麼?你有分別、有執著,你不平等。難,難在這裡!

  所以你要真正看破,看破就是什麼?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然後就是真正放下。放下虛假,真誠現前;放下一切染污,清淨現前;放下貢高我慢,平等現前;放下愚迷,正覺現前;放下自私自利,慈悲現前,這個時候你念佛就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你跟極樂世界這個管道暢通無阻,跟阿彌陀佛確實心心相印,心是佛心、願是佛願、行是佛行、言是佛言,你想想看你能不能往生?真有把握。所以要曉得怎麼樣才叫相應,怎麼不相應?這是一點都不能夠差錯的。

  因此印光大師雖然教我們在這末法時期共修,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專依念佛為主,每天功課就像普通佛七,不做法會,不化緣,不募捐,不做經懺佛事,不傳戒,不收徒弟,一味老實念佛,連經都不要講。所以我說了,其他的我們統統都要遵守祖師的教誨,但是要講經。祖師說不要講經,在從前那個時候可以,社會人心淳厚,善多惡少,都能夠孝親尊師,教他念佛,他老實念佛,能成就!

  現在不行,現在社會惡多善少,我們的疑慮重重,而且邪知邪說你隨時都能接觸到,往往破壞了自己的信心,障礙了自己的願望,所以不能不講經!講經的目的不是別的,斷疑生信,堅定你的信願,如是而已。經不要講多,講淨土經就好,學個一、兩種就行,肯定能成就。所以講經目的是幫助我們相應,沒有其他目的,斷疑生信,念念相應,我們講經目的就達到了。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