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要解研習報告 (第十三集) 2003/6/1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15-16集) 檔名:29-178-0013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說法莊嚴」裡面的第四小節「五根」,第五小節「五力」,五根、五力可以合起來看,信、進、念、定、慧。
「根」的意思就像植物有根,根能生、能持;持就是能保持,它能夠生長,這是根的意思。根有五種稱之為五根,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說到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記住,前面有三科總共有十二個修學方法,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十二個科目非常重要,通世出世間法。
四念處是教我們看破,認識、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不迷惑了,所以它是屬於智慧。四正勤我們講,學習積功累德、斷惡修善,必須依這個準則。這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門課,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也超越世出世間一切法。它講得是原理原則,就像數學的公式一樣,把它展開應用真正是無量無邊,無有一法不依靠這個原理、原則而得到圓滿的成就。
今天我們講到五根、五力,《彌陀經》上是從這裡講起。為什麼?講出世間的大法。前面通世出世間法,現在要跟你講出世間的大法。我們求的是什麼?無上正等正覺,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根,根是什麼要清楚!根是當人自性,當人是自己、我自己,我自己的自性,真心、本性,這是根。佛法裡面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成佛是根;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所說的「本覺本有」,本覺是根。「本來成佛」跟「本覺本有」,這兩句話是一個意思、是講的一樁事。儒家學者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本善」是根。
中峰大師在《繫念法事》裡面跟我們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是一不是二,這就是根!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上生的。世間人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好人,我們聽很多人講,人性都是不善的,人性都是惡的,這種人沒有根!不是沒有根,是他不相信他有根,不相信一切眾生有根,那個麻煩就大了。所有一切惡念、惡法、惡業都是從這裡生的,一切罪惡、一切災難的根。他不相信人性本善,他不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他不相信「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
他不相信,我們也不能責怪他,儒跟佛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他為什麼不信?《三字經》上講「苟不教,性乃遷」,「性相近,習相遠」。從人性本善來講,所有一切眾生本性都是善的、都一樣的,為什麼會變得不一樣?變成不一樣是習性,不是本性。所以一般眾生他把眾生的習性看作本性,看錯了,這一個錯誤真叫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我們不容易!「苟不教,性乃遷」,我們是遇到好的老師教導我們,我們明白,我們覺悟了。我們肯定自己的自性是本善,自己的心確實是佛心,我們肯定自己有真心。
我們自己的心確確實實是真誠、是清淨、是平等、是正覺、是慈悲,一點都不懷疑。現在為什麼這個性德都沒有了?對人對事對物虛偽、染污、不平等、愚痴、自私自利,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習性,沒有人教!沒有好的老師教導你。今天這個社會不好,社會是個大染缸,佛在這個經上講的五濁惡世,濁就是染缸。「劫濁」,劫濁就是這個時代不好,亂世。講劫濁大家不太好懂,講亂世大家容易懂。「煩惱濁」,芸芸眾生哪個沒有煩惱?煩惱都非常嚴重。「見濁」是見解,煩惱是講思想,思想混亂,見解分歧,這是濁世,五濁裡面的根。你對於宇宙人生,對於一切人事物看錯了,見濁;想錯了,煩惱濁。一濁一切都濁,麻煩也來了。
所以我們今天處的是什麼時代?為什麼會有這種時代?這個時代沒有聖賢人教誨,變成這個樣子。大家不相信聖賢人的教誨,聖賢人的典籍是非常寶貴的,因為你不相信,典籍雖然在,你翻都不想翻一翻。你認為那個東西是舊東西,那個東西不合時代,你根本就沒有去探討,沒有去了解它。這是罪過,這就不是做學問的態度,一點都不虛心。
真正做學問的人,人家說那個好,我細心去看看,說那個東西不好,我也細心去看看。大家說好,我要知道好在哪裡,大家說不好,我也要知道它不好在哪裡,都要認真去研究,這才能成就真實的學問。這個話是當年方東美先生教給我的,做學問的基本態度。決不能說人家說好我們就盲從,人家說不好我們就拒絕,那你錯誤了。一定要自己親自去接觸,要去研究。往往一研究發現,別人說不好的那個東西,裡頭有真好、真東西在裡頭。一般人說好的,你再來仔細研究,裡頭漏洞百出,未必真好。人云亦云,常常就被欺騙,被蒙蔽了。
真正做學問的人永遠是謙虛恭敬,才能成就自己真正的道德學問。這個道理實在講並不難懂,在我們想古時候,這種道理幾乎所有讀書人都知道,現在這一個世紀以來,人不講了。一般年輕人,我說年輕人大概是五、六十歲這樣年紀的人,他這一生當中沒聽說過,你說多悲哀!我們快到八十歲的年歲了,沾到一點邊緣,真的是邊緣,以後沒人說了。我要不說說,你們怎麼會知道?聽不到這個聲音了。所以善心善意就是從正確的認知裡面發生的,肯定一切眾生性本善,肯定一切眾生有佛性,肯定一切無情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
你要是深入大乘,你肯定所有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根!宇宙萬有的根!我們相信這個,根是相同的,根是平等的,根是沒有兩樣的。我跟你,我跟他,我們大家不一樣,那真是澳洲土著講的變種,怎麼變了?迷了,把根本迷失了。根本迷失了就變成變種,變種就可憐了!胡思亂想,胡作妄為,帶來了許許多多災難,自作自受。一個人認識根、明瞭根,一切不忘根本,他的生活很美滿、很幸福,他居住的環境叫一真法界,叫極樂世界。那是有根,有根、有力!世出世間大學問奠基於此。
你看今天世界上的紛爭,明眼人、佛菩薩、大善知識他們看在眼裡,感嘆!真的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先人無知」,上一輩疏忽了,「不識道德,無有語者」,他們沒有告訴我們,沒有教我們,「殊無怪也」。今天我們造作什麼樣的罪業,受什麼樣苦難果報,聖賢人不責怪我們。為什麼?這批人沒有受過教育。他錯了,這個錯了要追根上一代的疏忽,上一代再上一代也疏忽。我們這個追究至少追究到兩百年,兩百年前對於聖賢教學大意了。那個時候雖然也教,不認真,教兒童、教年輕人不嚴格,不像古時候那麼嚴格。《三字經》上講的「教不嚴,師之惰」,父母師長沒有盡到責任。
你要了解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知道這個過失的根源在哪裡!根源在父母師長,所以做父母不簡單!「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下一代不走正道,走邪道,父母師長要背因果,這個因果背大了!我們從這些地方能夠很深刻的體驗到,世出世間第一等功德,第一大善是什麼?教學,以正法傳授給眾生。在中國這最明顯的,孔老夫子教學五年,五年專心、負責任、嚴格的教導學生,成為萬世師表。
為什麼?有許多人一生從事於教育工作,做了幾十年默默無聞,為什麼孔老夫子五年有這麼樣的成就?盡心盡力的教,真正希望下一代出人才!學生真正覺悟,真正能夠修養道德,斷惡修善,為人民、為國家、為眾生造福,這個老師成就了。老師(用我們佛法裡面的話來說,普度眾生),普度眾生這樁事讓學生去落實,你對學生要不好好的管教,學生不能成就,「眾生無邊誓願度」就落空了。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示現的,放棄世間所有一切名聞利養,地位、權力統統放棄,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為什麼?這就是示現給我們看,這樁事情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大事業,沒有真實智慧他不能做,他不願意做。真實智慧,這是真實的事業!古今中外歷代多少帝王,有幾個人知道?但是世界上從事於正法教學的人,沒有人不知道,沒有人不紀念。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最偉大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千年萬世,多少人尊敬崇拜,還來向他學習。所以根就非常重要,你要認識什麼是根,什麼是善根,什麼是惡根;隨順性德的是善根,違背性德的是惡根。
信進念定慧,哪個人沒有?但問題是你信的是什麼?古大德在註解裡面說,我們所信的,正道、助道。什麼是正道、什麼是助道要很清楚、很明瞭,不能含糊。正道,究竟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每個眾生都有,本來有,你現在迷失了。什麼是助道?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助道。
我們在這裡面細心觀察檢點,哪一個法門適合我,我就採取這個法門,一門深入。這一個法門變成了我修學的正道。諸位要曉得這個正道、助道,正道裡面有正道、有助道,助道裡頭也有正道、有助道。我們今天選擇的是淨宗法門,淨宗法門依據的典籍「五經一論」是我們的正道。其他的經論,祖師們為我們選擇,教導我們要看的、要修學的,輔助我們念佛法門的,那是助道。我們要相信這個。
信正道跟助道要有根,根就不能變;或信或疑,或信或不信,那你的信沒有根。信有根,這個淨土宗你信有根,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就有一朵花生了,這個花上有你的名字,信要有根,決定不能夠有疑惑!《無量壽經》現在連同原譯本跟會集本,總共有九個本子,不要毀謗,不要有意見,你喜歡哪個本子你就選擇哪一個本子。就跟吃東西一樣,各人口味不一樣,酸甜苦辣鹹,我喜歡吃甜的,不能逼人家統統都吃甜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釋迦牟尼佛何必講那麼多經典?何必說那麼多法門?一門不就行了嗎?你看看佛多慈悲,佛多隨順人情,你喜歡什麼我就跟你說什麼,一絲毫不勉強。這是佛的偉大處,這是佛的大德大智,令一切眾生尊敬仰慕。
這九個本子我們展開來看,在早年我把這九個本子印成一本,《淨土五經讀本》你全都看到了。九種本子你喜歡哪個本子你就用哪個本子,沒有一樣不好,因為它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等於說是說明書,介紹的本子。教給你的方法,都是持名念佛。經上講得一點都沒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九個本子裡頭都這個說法。念佛人修什麼?你要知道,修一心不亂,修心不顛倒!你對於一切諸法如果有疑惑,你的心怎麼能定下來?怎麼能成就你的一心?怎麼能叫你不亂?不亂是智慧,一心是禪定,修定慧。你的意見很多,執著很重,這是你自己障礙自己,不是別人障礙你。
我自己所選擇的,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第一個,它的理論、方法、境界沒有錯誤,我們在大乘經裡面可以去比對,沒有錯誤。這個經文淺顯容易讀誦、容易理解,適合於現代人的程度,這個本子就是好本子。現在這九種本子擺在你面前,你每個本子去念一念,哪個本子好讀?這個本子好讀,夏老的本子是不錯,九個本子裡是最好讀的,沒有艱澀的句子。那麼他會集有沒有錯誤?把五種原譯本詳細拿來對照,信心就足了。
我跟諸位同學說我不如大家,我比不上人,人家心思很細膩,我沒有那麼細膩。但是我有個長處,我相信老師。老師把這個本子交給我,我並沒有拿五種原譯本來對照,我沒有做這個工作。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做這個工作,我相信老師,老師不會害我。老師學了一生,他的智慧、他的德行、他的教誨值得我尊敬,我對他一點懷疑都沒有。所以他教我我就接受,我就依教奉行。什麼人在我面前說三說四,我不會接受,我也不會反對。為什麼?
我遵守佛陀的教誨,我遵守祖師的教誨。佛陀教導我們對於一切不同的知見,不同的見解,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也是這樣教給我們,應當怎麼樣?用什麼樣心態?合掌令歡喜!我不跟你辯駁,合掌是我對你恭敬。我還走我的老路,我還用我的老方法修行,不會受你動搖。我對你尊敬,我不會有一句話反駁你,佛教導我們叫默擯。默擯實在講,就是儒家所講的「敬而遠之」。遠不是遠遠離開,不是這個意思,遠就是你的想法、做法我不會跟著你走,我還是跟著經論來走。我自己有能力,自己選擇經論,自己沒有能力,老師幫助我選擇經論。我這一生所學的經論都是老師幫助我選的,都是老師指導的。
說老實話,我自己還沒有能力選擇經論,我承認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上根的人有,上上根的人有,我沒有遇到。這個沒有關係,縱然是下下根遇到真善知識,像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徒弟,那是下下根,遇到真善知識諦閑法師。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真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真就成功了;他要懷疑、他要夾雜,那就不成功。他成功的祕訣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成功了。信不是一樁容易事情,信有根,信決定不會動搖,一生不會改變,這個人的道業決定成功!
第二個「進根」。進,都是對正道跟助道,勤求不息,勇猛精進,決定不會有一天放鬆。稍稍契入境界,樂此不疲,「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真的樂此不疲。
「念」,念就是繫念在心,心裡面所繫念的就是正道跟助道。我們今天念佛人,目標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我們這個階段的正道跟助道。助道是什麼?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古大德常常跟我們講「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善惡的標準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瞭。什麼是惡?自私自利是惡,大公無私利益社會、利益眾生是善。有些人聽了不以為然,為什麼對我自己有利的就是惡?在世間法裡面這個話講得通,在出世間法裡面就大錯特錯。錯在哪裡?我執不能破!出世間法頭一關是破我執,於我有利益,增長我執。《金剛經》上講的我相、我見,你念念都是堅固執著,增長我相、增長我見,你這個我執什麼時候能夠破得掉?我執不破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佛把這個擺在第一。
我們起心動念確確實實無我!無我,具體而言就是決定沒有我自己的利益,所以自私自利要徹底放下。怎樣破我執?這是破我執的祕訣,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為社會、為眾生、為正法久住;決定沒有個人絲毫利益在裡面,往生西方世界一點罣礙都沒有,走得很自在。常常要記住佛教給我們對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看法,把這錯誤觀念糾正過來。《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念頭一起,很喜歡的境界就起貪戀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盆冷水澆下來,你的心就平靜了。
遇到冤家對頭很不順眼,人事物心裡很不痛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馬上就平了。提起一句「阿彌陀佛」,知道我到這個世界是來旅遊的,兩天我就走了。這個世界好也好,不好也好,與我有什麼相干?我何必操這個心?有緣勸勸他,勸他為善,沒有緣,我們做出一個樣子給他看;他看得懂是他的福報,看不懂算了。不要斤斤計較!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都是教化眾生,為人演說從來沒有止息過。
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給人看,說是給人說明。沒有自己絲毫的名利在裡頭,不夾雜一絲一毫,所以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你看多自在。夾雜有自己就麻煩了,為什麼?你有利害得失在裡頭。只要夾雜利害得失,你起心動念頭一個就想到自己的利益,往往做錯事。完全沒有個人的利害得失,你才真正放得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的心得解脫,你的智慧開了。除這個之外不能有一個雜念,不管什麼念頭夾雜在裡面都不可以。真的是不容毫分不淨夾雜,不容毫分不善夾雜,心要做到純淨、純善。
「定」這是攝心,攝心、收心。孟夫子說得很好,「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那就是定功。我的心不再向外攀緣,不但是世法裡頭不攀緣,佛法裡頭也不攀緣,你的心真定了!印光大師一生教導我們的就是這個方法,這就是世尊在《大集經》裡面所講的,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禪」,無上深妙禪是念佛!攝心在佛號上,除了這一句佛號之外,心裡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定根。這個定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根了!除這個之外你什麼都沒有。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念念與淨宗經教相應,所謂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慧根」,智慧的觀照,照見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你的慧有根。有根不錯,你不會動搖了,你自己所謂腳跟站得牢,如如不動,自度行了。你要再想幫助別人那還得有力,五根增長就有力了。「力」實在講,自己這個根更深了,能幫助別人破除疑惑,幫助別人建立五根。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五力。
「力」是斷疑、成德。名相跟五根完全相同,信、進、念、定、慧,這是五根的增長,這個道理我們不難懂。隨著慧根的增長,這裡頭最重要的是智慧,慧根增長之後五根就有力量了。就像一個植物一樣,它有根,根慢慢的生長就成了樹苗。樹苗再長大變成大樹,它就有力量了,禁得起風吹雨打,它已經長成了。
信根增長能破疑惑,對於正法、正知正見決定沒有疑惑。所以它能破疑,它能夠辨別邪知邪見,它有這個能力,必然能令煩惱輕。世間眾生煩惱習氣很重,不相信正法,不相信聖賢教誨,如果我們對於正法、對於道德、對於性德、對於聖賢教誨能夠深信不疑,我們的煩惱就去了一大半!對自己最大的好處,這我常講的,人不能不老,但是信心堅定的人,他的老化很緩慢,這是一定道理。為什麼?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有方向、他有目標,他一點不迷惑。每天有進步,常生歡喜心!他的人生過得很充實,過得很快樂,都是從信心裡面生出來的,這個信心有力量。
「精進」有了力量,不會懈怠。諸位要曉得懈怠是很嚴重的煩惱,菩薩六波羅蜜裡面「精進」就是度懈怠的。人如果不懈怠,無論做什麼事情,世出世間法沒有不成就的道理。他為什麼不成就?為什麼失敗?懈怠了。往往剛剛做的時候精神百倍,做上一段時期就懈怠了,他不能支持,沒有恆心。這是世出世法裡頭許許多多事業不能成就的第一個因素,沒有辦法保持。學佛也不例外,古大德不是常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剛學佛的那種熱心、那個真誠,他要能保持,古人講「成佛有餘」,保持初心的人成佛有餘。「學佛兩年,佛在天邊」,那一種精進心、虔誠的心衰退了。「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沒有了,學佛就變成老油條了。那為什麼還學佛?
學佛對自己有利益,不是為佛想,不是為眾生想,為自己想,為自己的利益。打著佛的招牌,利用佛招牌做幌子,謀自己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幹這個去了!他所得來的這些利養,說老實話,都是他命裡有的。但是這種心不是善心,這種行為不是善行,把他命裡面的福報大幅度的折損了。我們常講,命裡頭百分之百的福報,可能折損到只變成百分之二、三十,大幅度的折損,心行不善!成功的人、修行證果的人,沒有別的祕訣,就是保持初心,精進不退,他成功了,沒有什麼特別的祕訣。
我們每個同學無論在家出家,你想想你初發心是什麼樣子,現在是什麼樣子,你就會明瞭為什麼自己沒有進步?為什麼學了這麼多年,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點把握,還是半信半疑,這怎麼得了!所以佛在經論上常講世法善根(這是講六道裡面的、世間法的善根)是三善根,不外是不貪、不瞋、不痴;三善根成就世間一切善法。我們在世間要想做一個善人,你就得記住佛這個教誨,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不瞋、不痴。出世法裡頭的善根只有一個,精進!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菩薩能夠證得無上菩提,沒有別的,永遠保持初心,他不變!
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應用在出世間法,能成無上道;應用在世間法裡頭,成就大德,大仁大德。我們跟一切眾生交往,最初初接觸都是非常謙虛、非常客氣、非常友好的氣氛,你能不能永遠保持?你能永遠保持這是大仁大德。聖人沒有別的,與一切眾生交往歷久不衰,他不退。為什麼?他用的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永遠不變!對方變了,對方變了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能保證我自己,我不能保證別人,我能成就自己的德行。
諸佛如來也不能成就別人德行,如果有能力成就別人德行,那一切眾生不要修行了,佛菩薩大慈大悲不統統叫一切眾生都成佛了嗎?辦不到!這一點我們要曉得。成就自己的德行就是幫助別人,讓別人看,你看我也是個凡夫,我能成就,你也能成就;這是表演,表演給別人看。我能夠堅持一生當中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變,在順境裡面沒有貪戀的心,逆境裡面沒有瞋恚心。一定要堅持,一定要做到,永恆不退,這就是精進;精進能成辦世出世間一切事。
「念根」增長,邪念不生;從自己來說邪念不生,從環境上說邪念不入。我們知道一些邪知邪見,今天在這個社會上可以說是瀰漫在世間,你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接觸到這個社會上所傳播的邪知邪見。你的念根有力了,邪知邪見不影響你,你眼睛看、耳朵聽,接觸一點都不受影響。就像宗門大德常說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那是什麼?念有了力!能成就一切世出世間正念的功德。
「定根」增長,你的心有主宰了,決定不會動搖。在形象上來看,至少像了凡先生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那個樣子差不多,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念。念佛人定力現前,至少我們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念佛三昧,你已經得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什麼樣子?一切時一切處你心裡頭念的就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決定沒有一個雜念,這就是念佛三昧。除了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還有別的念頭在,你功夫沒有成片。所以一定要記住,要肯定我們是初學。人貴自知之明,最可貴的是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曉得自己是什麼人;我是凡夫,我不是聖人,我是初學,我不是老修。
凡夫初學最重要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三字經》裡面講的「教之道,貴以專」。什麼是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專!你不能搞太多,不能搞太雜!太多太雜了,雜修亂修,你是凡夫又是初學,你怎麼能成就?所以你如果仔細想想過去這麼多年,這麼多時間浪費了,真可惜!果然肯專,肯萬緣放下,就是佛門裡面所有這些經教都不動心了。三年,功夫好的得一心不亂,功夫差的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你就有能力生凡聖同居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你得自在了。要是得事一心不亂的,生方便有餘土,功夫成片都可以生死自在,事一心更不必說了。
我們為什麼達不到這個水平?就是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喜歡,結果什麼都不能成就,錯了,大錯特錯了。世出世間法凡是成功的人,他成功的秘訣沒有別的,專一!整個精神、意志、時間統統集中,這樁事情成就了。你看看許多這些大的企業家們,雖然他們企業的項目非常之多,你去問問他,他最初起家的是一樣、一種,專門經營一種。這成功了,以後有財力,還有多餘的力量,再經營一種,慢慢的可能發展到幾十種。從一個根上生的,不是一開頭就好像要做多少種多少種,那肯定失敗,這我們都看到!
有些人不懂,籌集一些資金做好多種部門的生意,沒有做個幾年公司倒閉了。什麼原因?沒有根,很多人不曉得這個道理。真正大的企業家,工商業的鉅子,你們仔細細心去觀察,他有根。出世法裡面你們仔細觀察,諸佛菩薩他們廣學多聞什麼都通達,他有根。絕對不是一開頭就學好多種,不是的,他有根。以後廣學多聞還是那個根生的,根雖然不一樣,就是每個人學的法門不相同,那個不要緊,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要知道這個道理。
知道這個道理,貪戀的心、羨慕的心就不會生起了。不是我學這門還想學那一門,永遠在羨慕許許多多的法門,結果到最後自己一事無成。死在一門!死心塌地。這一門成就之後,一門通了一切門都通,一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一個法門通了,所有一切法門都通。通的標準是什麼?是明心見性。每個法門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得要深入,不深入沒有見性。古人求學也好、修道也好,沒有到見性的這個境界,決定不涉獵第二個法門,他要繼續不斷努力下去。
這裡面助道的,老師、同學、修學環境都是助道的緣。這四種緣裡頭佛講得很清楚,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助道是增上緣。增上緣也非常重要,你要相信你的老師,你要相信你的同參道友,在佛法裡面還包括著護法,這都是助道的。護法他們用財力、物力來幫助你,使你生活安定,身心安穩。佛在經上常說「法輪未轉食輪先」,如果你的生活都不能安定,你還有什麼心情去辦道?幫助你身心安定,這是護法,護法有大恩,內護有大德!使你身心安穩,無憂無慮,一心辦道容易成就。
最後一條「慧力」,慧根增長了,智慧現前。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利害,這個擺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迷惑。思想見解純正,言語行為純正,斷疑成德,成就你自己的大德大能,這要靠智慧。世尊在經典裡面,這個三十七道品是從五根、五力說起,前面三科省略了。蕅益大師、蓮池大師他們在註疏、註解裡面,雖然佛沒有說,但是他們都把它補出來,對我們初學的人有大利益!
下面一段第六個小段,「七菩提分」。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稱為覺,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所以「又名七覺分」。覺而不迷,「於一切法善能覺了」,這是功夫!大的科目,我都用最簡單的方法給諸位提示,四念處是看破,首先你要能看得破。四如意足是放下,你要能夠放得下,這是我入佛門親近第一個出家人,第一次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七菩提分是真正的功夫,這個七種都是真正覺悟了,「慧力所發,無漏正智」。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從哪裡來的?從慧力而來的,也就是七菩提分依慧力,你的慧觀沒有力,你哪裡來的覺!
「七」這底下講了七個項目,這七個項目都是覺悟,在佛法裡面講這是菩提。第一個是擇法,「擇法覺分」。「善別」,別是分別,你善能分別「真妄、正邪、是非、善惡,不取虛偽法」,這叫擇法覺支(這個地方講覺分)。學佛或者是世間求學、修道,道有世間道、有出世間道;世間道有天道、有仙道,出世間道有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你要會選擇。選擇標準要依理,正理;還要依事,事是什麼?事是我們自己具備的條件。正法不是僅有一種,大乘佛法裡面常講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裡面就講「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的法門都是正法。我們自己現前所具備的條件,這無量法門裡頭,或者是說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我能學哪一種?
我跟諸位同修說得很多,講席裡頭都講得很多,我喜歡學經教,我喜歡一門深入,我有願望效法祖師大德,我記得好像是道綽大師,一生講《觀經》兩百多遍。他不講別的經就講一種,就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些善知識一樣:法門無量無邊,我只懂一門,你來我可以講給你聽;講完之後,你要聽別的你到別的善知識那邊去,他比我懂得多,我不如他。一門成就。
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都是一門深入,都沒有第二個法門。所以善財來參學:你來,我把我所修的告訴你,你還要廣學多聞,介紹你到別的地方去。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這都是示現教我們!我們的大毛病就是自讚毀他,自己以為了不起,瞧不起別人,錯了,大錯特錯!不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知道!狂妄自大。所以菩提道上你會走得那麼辛苦,你走不成功,往往中途退轉,徹底失敗,不是沒有原因,你修學的心態錯了。
那個根,實在講,是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師長,這是根上壞了。在中國儒道、佛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是根!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儒是師道,佛也是師道,尊師重道是建立在孝親的基礎上。人要不孝順父母,不懂得孝親,怎麼會尊師重道?所以,學習沒有根底,像蓋房子、蓋大樓沒有地基,他怎麼能成功?前面所講的五根、五力,我特別提出來這個「信根」,太重要了!一路上慢慢修到增長,智慧開了,有能力選擇法門,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老師代我們選擇。
老師選擇的法門,自己可不可以改?是可以。你修學到某一個階段,認為我還可以修另外一個法門,你自己有擇法的能力了。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還是乖乖的遵守老師的教誨,安全、保險!如果你真正明瞭諸法平等,無有高下,那麼老師給我選擇的很適合我的程度,又適合我的根性,也適合我的生活環境,這是個好的選擇!死盡偷心,一門深入,哪有不成就的?到自己真正成就,對老師才感恩戴德,不是老師的教誨,不是老師替我選擇,我怎麼會有成就?
我這一生大的方向、大的目標,學佛,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教我放棄其他的行業,走出家弘法的這條道路,章嘉大師教我的。他想了很久,他說哪一個事業都沒有這個好,這個事業對自己、對眾生有百利而無一弊。我聽了之後,想了很久,決定接受他的教誨。那個時候我還在工作,我曾經問章嘉大師,我說出家我應該要怎麼做法?他告訴我,你這個心發了,你不要去找法師。他說得很好:你要去找這個法師給你剃度,他要不答應,你會不會生煩惱?我說會!不要去找,也不需要去找道場。我說那怎麼辦?求佛菩薩加持。
所以他就跟我講,你發的心是真心,願是真願,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你什麼心都不要操,到緣成熟,你就知道了。這是好事情!我對老師感恩,一生受他的恩惠,確實是什麼都不擔心,一生隨緣不攀緣。過了幾年果然有出家師父來找我,請我去出家。受戒也是如此。開戒了,我很想去受戒,但是沒有緣分。這個時候就有人來請我去受戒,那個時候受戒還要繳費,我們初出家也沒有供養,這一筆費用很大拿不出來。有人把受戒的這些費用統統籌備好了,送到我這裡來,叫我去受戒,緣成熟了。一生被動而沒有主動過,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是被動,隨緣不攀緣,沒有妄想,這個日子好過!過得很快樂、很自在,老師教的。
你要不相信老師的話,那就沒法子了。自己天天打妄想,那個日子決定沒有我過得這麼快樂、這麼自在。所以我常常很感嘆的說,現在這個世間的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沾到這點便宜,就是相信老師,我很聽話。我親近的這些老師確確實實都是真善知識,真的有德行、有智慧、有學問、有修養。我一生當中就三個老師,你們大家都知道的,在家的方東美先生;教我佛法的,第一個是章嘉大師,第二個是李炳南老居士,我跟章嘉大師三年,跟李老居士十年。一生不違背老師教誨,老師教導我們是善的,是有道理的,決定不是惡法,與經教完全相應。所以擇法,我們自己沒有能力,老師為我們選擇淨土法門。
以後我們在《大集經》裡面讀到,釋迦牟尼佛勸導末法時期選擇這個法門;佛講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選擇這個法門,正是佛陀的意思,最契自己根性的。我自己選擇的是《彌陀經要解》,最契根性的。早年在達拉斯有同學問我,《大藏經》這麼多,如果只准你選一門,你選什麼?我選《阿彌陀經》,而且《阿彌陀經》註解裡面,我選《要解》。我記得在加州,《要解》講過一遍,劉承符居士寫成一本書,《彌陀經要解親聞記》,劉承符居士寫的。那時候他年歲已經很高了,他住在西雅圖。我們這邊同學非常難得,把我每天講的錄音帶送到那邊去,他從錄音帶裡頭寫成一本書。
那麼講許許多多的經論,這不是我自己的意思。什麼原因?這個時代講經的法師太少了,有許多同學來啟請,不得已!分心來講這些經論。如果講經法師多了,各個宗派都有講經的法師,那麼你就會曉得,我一生肯定學古來大德,我一生專講《彌陀經要解》,做專家,不做通家。現在世界這麼大,每個城市去講一遍,講三百歲也講不完,你說這多自在。
這個我跟李老師講過,李老師笑笑:你倒是很自在。但是後面的話很不好聽:你不能度眾生。我說怎麼?他說你在什麼時候看到這些眾生聽一部經就開悟,就能證果?真的沒有。所以老人家講得很正確,真的要幫助眾生、成就眾生,要住在一個地方,不能到處跑。這是他教我的。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