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要解研習報告 (第三十五集) 2003/6/27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15-38集) 檔名:29-178-0035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五陰」,色、受、想、行、識。「色陰」跟諸位介紹過了,色是物質,我們對於它要有正確的認識。
現在請看「受」,受想行識。受是前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領納五噘境」,用現在的話來說,接受外面的境界。眼,接受外面的色;耳,接觸外面的音聲;鼻,接受外面的氣味;舌,接受外面的味;身,接觸外面的冷暖寒熱。這是講受,領納五境,這是說受的作用,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感受、享受,都包括在這裡面。在法相宗裡面講,這是前五識。
「想」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分別計度」。中峰禪師在這個經上為我們講開示,他說了三種心,緣慮心就是第六意識,緣慮,攀緣。能夠思惟、能夠想像,這個心屬於第六識。它有分別的能力,它有計畫、度量,統統屬於分別,在五陰裡頭作想。「一切法從心想生」,第六意識的功能很大!
「行」是第七識,「恆審思量」。為什麼稱它作「行」?它不間斷,念念不間斷,堅固的執著。審就是審查,恆是恆常,從來不間斷。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執著「我」,我有兩種,一種是人我,一種法我。堅固的執著,這是錯誤的,實際上,並沒有「我」,人我、法我都沒有。
最後一條,「識」,識就是指第八識,「執持不壞」!第八識是阿賴耶識,第七是末那識,第六是意識,前面五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是我們從法相八識來說。第八識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印象,我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這是落印象。你看到一個人,聽到一次音樂的演奏,你能夠記得起來,你能夠回味。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為什麼還能想得起來?因為這個印象落在第八識裡頭,第八識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倉庫、資料室、檔案室。六識所有一切的印象,統統儲存在這個地方,而且它永遠不會失掉,執持不壞。不但這一生,你的見聞覺知這些事儲藏在這個裡面不會失掉,你過去生中、再過去生中,無量劫之前,所有的印象全部儲藏在這裡面。
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從西方催眠術得到證明。我們曾經看到一個報告,有一個人接受甚深程度的催眠,他能夠說到他一世,過去生中、再過去、再過去,好像總共講了八十四世。就是他八十四世之前的事情他也能說得出來,算算時間有四千多年。他能夠說得出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況,他叫什麼名字,他住在什麼地方,跟哪些人接觸,問他那個時候使用什麼貨幣,他都能說出來。這絕不是欺騙人的,絕不是編造的,這是說明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確實不滅。我們知道催眠是有限的,到八十幾世之前那相當不容易了。
在佛法裡面講,禪定可以能夠突破這個界限,甚深禪定!像阿羅漢的禪定,能夠知道五百世;過去五百世,還知道未來五百世,阿羅漢有這個能力。菩薩能力就更大了,如來果地上,徹知!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統統清楚,統統明瞭。為什麼?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明瞭,因為見了性之後,我們常講明心見性,圓教初住菩薩見了性之後,就是入一真法界,入不二法門,時間、空間都等於零。無量劫前,都擺在面前。由這裡可知,阿賴耶這個資料庫,裡面東西非常豐富。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如果我們阿賴耶識含藏的這些種子,就是這些印象,假如它是物質,再小再小的物質,他說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好在它不是物質。
在深位的菩薩,見性也有淺深差別。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都是明心見性,他見的淺深廣狹有差別。深位菩薩,別人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他能看到。就好像是,你的檔案庫、資料庫裡頭,我可以調出來看,可以隨意調出來看,不但知道自己的,也知道一切眾生,障礙就沒有了。你看在催眠,催眠這個方法,他能夠調出自己的資料檔案,他沒有辦法調別人的。甚深禪定,可以能夠見到一切眾生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所以佛度眾生方便,為什麼?他對眾生的根性太了解,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沒有一樣不知道。
受、想、行、識屬於心法,佛法把一切法,最簡單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心法,一種是色法。現在科學家也是這樣分法,他分為物質、精神,物質是色法,精神就是心法。在佛法裡面講,色法跟心法是一不是二,我們世間這些科學家、哲學家,他把它分成兩分,好像物質不是精神,精神不是物質,都是獨立的,其實佛說不是獨立的,它是一,不是二。心法是能生、能變;色法是所生、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就是歐陽竟無先生所說的,佛法不是哲學,不是宗教。哲學裡面,能所是分開來的,能不是所,所不是能。佛法裡面講能所,但是能所是統一的。嚴格的講,精神跟物質是決定分不開的。為什麼?物質有法性,法性的特色,前面我們講了,它也有四大,四大特性,那個四大特性就是見聞覺知。所以一切物質都有見聞覺知,現代科學才開始發現!
日本江本勝博士研究水結晶,這是發現的開端,物質有見聞覺知。但是佛經上講的,講了很久了,三千年前佛就說了。《華嚴經》上(這是佛最初說的一部經),「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最早講的。佛在楞嚴會上說的很清楚,「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就講得更清楚。心的體就是性,我們佛法裡常講的法性,植物、礦物,法性;連虛空,虛空之體也是法性。法性就有見聞覺知,中峰大師在這裡面開示的「靈知心」,靈知心就是大乘經上講的佛性、法性,它的四大特色就是見聞覺知。
我們現在對這些植物做試驗,細心觀察,真的。植物,我們以善意對它,每天三次,一次三分鐘就夠了。對它說「你長得很好,我很愛你,很感謝你」,這個植物真的愈長愈好。像我這盆栽,這試驗就很明顯。另外一盆,你以惡的念頭對它,你說:我很討厭你,你長得很醜陋,我不喜歡你。一、兩個星期之後,它幾乎就枯了,很明顯,你從這裡測驗,它真的能懂得人的意思。
現在許多人都在學著做這個實驗,沒有一個失敗的,證明植物有法性!真的它有見聞覺知,就是說它能看、能聽,它能覺、能知。為什麼?它的體是法性,法性有這四個特色。就好像色法裡頭,有地、水、火、風這四種特性。現在我們還沒有辦法來試驗礦物,泥土、沙石,我們在考慮進一步怎麼樣來觀察它也有見聞覺知的特性。佛法裡頭所講的話,我們就能懂了。《華嚴》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不再疑惑。「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這些問題不都證明了嗎?這是非常重要的說明。
如果我們真的明白了,真懂得了,我們自己的色受想行識完全自己能做得了主。第一個,我們可以做什麼主?可以不老,可以不病,可以不死,真能做得了主!生死,這經論裡面講得太多了,那是一個轉變,因果的轉變,決定沒有死。為什麼?你的法性不生不滅。法性所變的法相,身體是相,整個宇宙一切現象是相,相有生滅,性沒有生滅。通達這樣一個事實真相,我們對於生老病死的恐懼的念頭完全就消滅了,不再有恐懼,那是我們所變的。
能變的是我,是真正的我,所變的這個不是我,這個意思不能夠錯會。所變的是我所變的,我呢,我是能變,能變是我。所以能變的是靈知心,妄心都是所變的,都不是我。所以講這八個識,八識不是我,八識是心裡的作用,而且這個作用是錯誤的作用,不是正確的作用,迷了叫八識;覺悟了不叫八識,叫四智。四智,就是正確的作用。
所以我們現前是非常粗,非常不好,可以說是「粗惡五陰和合」,我們現在這個身。這個色身、色心和合的身相,「假名眾生」,眾緣和合而生;物質是地、水、火、風,精神是受、想、行、識。但是六道裡面眾生,無量劫以來,都執著這個身是自己,都執著受、想、行、識是自己的心,錯了!於是在這裡面起惑、造業,受輪迴的果報,生生世世,頭出頭沒,出不了六道輪迴。
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欣厭就是講淨土,只有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厭離六道輪迴,厭離娑婆六道輪迴,你才能度!這是淨土宗的方法,淨土對我們就非常有利益,因為這個法門,我們從前面一直看過來,這個法門方便、簡單、容易,這個法門是橫出,不是豎出。橫出是對劫濁講的,方便是對見濁講的,轉凡心為佛心是對煩惱濁講的,厭棄六道輪迴、嚮往極樂世界是對眾生濁講的。再看後面這一條「命濁」。
「因果並劣,壽命短促,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命是指壽命,就是你得的這個身,在這一世當中,你能夠相續多麼長的時間?絕大多數五、六十歲就走了,五、六十歲走的人太多太多。十幾、二十歲走的,也比比皆是。杜甫,唐朝時候人,他在詩句裡頭有一句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唐朝人講的。
因,我們的壽命,得來的壽命,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因,這一生得到的壽命是果報。健康長壽的業因,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無畏布施。你有慈悲心,勇於救苦救難,心地善良,多做善業,你才得健康長壽。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壽命就短促。我們中國世法裡頭所謂的折福,你的福報折了,像打折扣一樣,折了。本來你能夠活一百歲,現在只能夠活到六、七十歲,折福。你要能夠捨己為人,念念為社會苦難眾生著想,行行真能夠捨己為人,往往壽命增長,壽命延長,延年益壽。壽命延長,不是享福,幹什麼?為一切眾生服務。所以說「因果並劣」!為一切眾生服務。
在這個世間,幾個人能夠活到一百歲?太少太少。我們要在這一生當中修行證果,就必須要「不費時劫」,短時間能夠修成。還要什麼?「不勞勤苦」,要容易修。為什麼?這個世間貧苦人多,富貴人少。貧苦人天天要忙著生計,他沒有多餘的時間,所以能夠在他偷一點空閒時間修行,這就可以了,這樣的法門,他才能成就。
淨宗符合這個條件,再忙碌的人,過去祖師教導的有十念法。早晨起來,家裡有佛像,對佛像拜三拜,合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一口氣念的佛號多少不要緊,沒有關係,一口氣是一念,念十口氣。氣足的人一口氣可以念二、三十聲佛號,我一口氣大概可以念二十聲。身體稍微差一點,氣短一點的,一口氣大概念個六、七聲是沒有問題的,這叫一念。早晨念十念,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念,這叫十念法。
前些年,這也有不少年,應該差不多有十年,我在吉隆坡講經,好像是第一次到吉隆坡講經的時候,給大家說了一個「十念法」。我這個十念簡單,十念是十句佛號,跟祖師這個不一樣,非常簡單,一分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念完了。真的,是一心,這裡頭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一天念九次。早晨起來念一次,晚上睡覺念一次,這兩次了。三餐飯念三次,吃飯之前合掌,我們不要念供養咒,就念阿彌陀佛,念十聲,這十句。工作的時候,上班念一次,工作之前念一次,下班時候念一次,下午上班念一次,下班念一次,總共九次,你只要每天做,一次不缺,這樣一次只要一分鐘,不耽誤你的時間!很有效果。
我提倡之後,有很多人照這個方法修,打電話給我,寫信給我,很有效果。為什麼?符合淨宗的教誨,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這十聲佛號不間斷,因為時間短,你可以沒有妄念,十句阿彌陀佛當中不夾雜妄念。像平常念佛,念一支香,念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難免沒有夾雜,我這個十句裡頭不夾雜,真做得到!所以依照這個方法修學的人,收到很好的效果。這個方法曾經在美國、加拿大,很多地區推動。即使你有正常的早晚課,你用這個十念法做助修,也是非常非常之好。工作如果非常繁忙,你就用這個做正修,這是「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所以淨宗怎麼能在五濁裡面超越生死輪迴,蕅益大師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
我們再看經文,看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接著看。上面我們曾經念到,諸佛讚歎本師,在娑婆世界,五濁之中,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眾生說是一切難信之法。我們再接著看底下的經文: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就是這一句,前面是諸佛讚歎世尊,這一段世尊自己說出來了。所以蕅益大師講,釋迦牟尼佛修什麼法門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什麼經上說的?就是這一段經文說的!他告訴舍利弗,還不就是告訴我們大家!你應當知道。我,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這個難事就是念佛,念佛是難信之法,念佛成佛。他念阿彌陀佛,所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是我們世俗人常講,得道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佛道,無上的佛道。釋迦牟尼佛得成佛道是修念佛法門,五濁惡世裡修念佛法門。
又『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這個「一切世間」是講九法界,為九法界眾生說這個難信之法,就是念佛成佛之法。世尊講,『是為甚難』,「甚難」是真的難信。所以真正能相信這個法門,這個經前面講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能夠信這個法,能夠理解這個法,能夠修行這個法,那就證明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種的善根多,善根、福德多,這一生遇到了緣分,好的因緣,你成就了。善根福德因緣少一條都不能成就,這個三條統統具足,不是容易事情!好,我們看底下蕅益大師給我們的開示,第八段。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們剛才念的這段經文。「今以此果覺全體」,今是講現在,釋迦牟尼佛把他自己所證得的無上菩提,整個授與五濁惡世的眾生,真不容易!「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難,真難!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講的,說到這個法門「難信難信真難信」!念佛的人很多,為什麼他不能成就?他不信。怎麼知道他不信?他夾雜,念佛夾雜著妄想在裡面。什麼原因?不信。真信,他就不夾雜了。為什麼?真信,他把世緣、世法佛法統統放下,決定不夾雜,很容易成功。
我們在《往生傳》裡面,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我們所看的,大概真信、切願,世出世間法能放得下的人,快的,三個月到半年,慢的,兩年、三年,他就成功了。西方極樂世界他就得到,他就能去,預知時至,真的去了。所以從前曾經有人問過我,不止一個,他問我,《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講的這些念佛人往生,大多數都是三年,是不是他們從開始念佛,壽命三年就到了?我跟他們大家說,我說不可能這麼巧,天下哪有這麼巧合的事情!每個念佛人三年都走了,我說不可能這樣巧,實際上是什麼?他三年成就了,他還有壽命,他不要了,提前走了,我相信這種人很多。
最明顯的是宋朝的瑩珂,他真是勇猛精進,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等到你十年壽命到時候,我再來接你。他不要: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阿彌陀佛答應他: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三天之後,果然往生。所以你要曉得,有能力去的人,真正念成功了,什麼功夫?實在講,不是很難,功夫成片!凡聖同居土往生。許多人到這個境界,走了,對這個世界沒有貪戀,真放得下!這個說法才合理。
我們如果功夫到這個程度,你想想看,你願不願意去?你還願意在這個世間受苦嗎?哪有這麼傻的人!能去,真的功夫成就,能去,還不去,只有一個理由:我跟這個地方眾生還有緣,我還要多帶幾個去,我不著急去,我在這裡再住幾年,多帶一些人去。諸位想想看,除這個條件之外,還有什麼條件能夠把他留住?沒有了。這樣的原因,留在這個世間,這是我常常講的,就是乘願再來!他的業報身的問題已經解決了,確實可以隨時往生,他還不走,是為幫助有緣眾生。就是說這個世間還有些人能信,能信他的勸導,能理解、能行,這些人能往生。他不是為自己,他自己沒有了,他為眾生。
佛法裡頭常說,為續佛慧命,為廣度眾生。自己的事情,就像經典裡面所說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自己的事情已經辦妥當,隨時可以往生。後有是什麼?是輪迴,決定不會再搞六道輪迴了。是這麼一個境界,他生死了了,沒有一樣放不下。我們學佛,實在說,至少要學到這個本事,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這個本事不難,因為這個功夫不是很深,你要講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那真的不容易,功夫成片不難。最難在哪裡?最難在放下。
這是我常常勸勉同修的,你們要真幹,不想再搞六道輪迴,首先要放下自私自利,這個念頭不能有。要放下名聞利養。名聞利養,有時候可以做弘揚佛法的助緣,如果於弘法利生有幫助,有這個機緣,我們也不要推辭。為什麼?它能幫助。沒有這個機緣,絕不希求,決定不能攀緣。如果有這個緣分,名聞利養來了,自己想想,於弘法利生沒有幫助,那就不要。於弘法利生有利益、有幫助,這可以用用,沒有貪戀!換句話說,在自己來講沒有需要。五欲六塵的享受決定不能夠貪著,一貪著五欲六塵享受,馬上就墮落,墮的很快。現在我們居住在,這社會上一般講開發中的國家、已開發的國家,一般人民生活都相當富裕。我們學佛的人隨緣,隨緣裡面要懂得節儉,樣樣懂得愛惜,惜福。
昨天,我在六十一號客廳裡面,看到裡面有個濾水器,有個洗茶碗的盆子,大家用過之後,都不能夠隨手把它擦乾淨。這是愛惜物力。你們看看我的洗手間,這些水龍頭用了好多年,你去看,新的。什麼原因?你用完之後,它上面沾著有水,用乾布把它擦乾,永遠保持是新的。所以我用這些東西,可以用二十年,你們用頂多十年,就壞了。就是隨手把它擦乾淨,這叫惜福!輕而易舉,大家沒有養成這個習慣,從小浪費慣了,大概家裡人也沒有教你。
有關係,我的家庭是窮苦貧民家庭出身,所以對什麼都知道愛惜,從小就養成了絕對不浪費的習慣。衣服,實在穿到不能穿的時候才換新的,換一件。能穿,一直穿下去,只要乾淨,只要整齊,我們一樣可以接見賓客,這是出家人的本分。無論用什麼工具,像這些桌子、椅子,都要擦得乾乾淨淨的,保持它的完好。所以點點滴滴要養成惜福的習慣,養成節儉的習慣。
貪瞋痴慢,一定要斷。這十六個字,我常常勸同學們,有了這十六個字,你念佛未必能往生。這十六個字統統能夠把它改掉、斷掉!你往生就有把握。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八段,我們把這個文念一遍: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世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這後面幾句得要說說。念佛成佛,道理不難懂。諸佛如來、祖師菩薩們都常說,自性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是佛。現在又發心念佛,本來是佛,跟諸位說,是唯心所現;現在變成了凡夫,是唯識所變。凡夫今天覺悟,又要念佛了,念佛,唯心再把凡夫又變成佛。所以,你本來成佛,現在又念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如果用淨土宗的話來說,是心是佛,就是你本來是佛,現在你念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又作佛,這不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念佛成佛,就是這個道理。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是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嗎?你念什麼就成什麼。所以你念菩薩,就成菩薩;你念羅漢,就成羅漢;你念天,就生天;你念仁,你將來永遠不失人身。仁是什麼?仁是仁慈,倫常道德是仁,你不會失人身。你念念是貪心,念念是貪,你就做餓鬼去,貪是鬼道的業因。你念念是瞋恚,瞋恚是地獄的業因,你的果報就到地獄。念念愚痴,愚痴是畜生的業因。所以十法界怎麼來的?十法界從心想生,你想什麼就現什麼樣法界。既然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那我們為什麼不想佛?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十法界裡頭第一功德。你總得要清楚,要明瞭。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表演給我們看,念阿彌陀佛證無上佛果。現在他老人家把這個方法,這是修行證果第一法,傳授給我們這些濁世的眾生,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這個福報,善根、福德有沒有!如果果然有善根、有福德,聽到釋迦牟尼佛這個勸告,就相信,沒有懷疑。就受世尊的感動,徹底回頭,真的回過頭來,依教奉行,那你這一生不就成佛去了!念頭一轉,就不是娑婆世界人!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指日可待,這是真正的成就,真實的成就。
所以大師在後面這個三句話說的好,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一切諸佛怎麼成佛?沒有一尊佛不是念佛成佛的,他要不念佛,他怎麼成得了佛?十法界從心想生,只有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所以這個理跟事,「唯佛與佛能究盡」,究竟圓滿徹底明瞭,如來果地。如果我們對於諸佛如來能信、能解、能行,那我們不就是入佛知見?真的,這個事情一定要得諸佛如來威神加持,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得一切諸佛如來圓滿究竟的加持。「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是難信之法,九法界眾生要靠自己能夠信解,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能信、能解是得佛力加持,自力感,佛力應,感應道交。
我們今天許許多多同學,還不能死心塌地來修這個法門,妄想雜念還很多,這什麼原因?原因是你的善根少,你的福德少,緣是遇到了。遇到怎麼樣?不能完全相信,不能萬緣放下,那就證明你的善根福德不足。善根福德不足,可以補足,補足就是緣,你能不能遇到真正善知識,給你講解淨宗經論?詳詳細細的把《阿彌陀經》,我說過了,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圓中鈔》,細說一遍,這個緣不可思議。這個緣能夠提升你的善根、福德,補足你善根福德之不足。你聽了之後,你會受感動,真的能夠放下萬緣,一心稱念,你成功了。遇不到這樣真善知識,是啊,蓮池大師的書在,蕅益大師的書也在,看不懂,也是枉然。
現在大家連最淺顯的文言文都不能讀,那還有什麼法子?末法時期,還有九千年,到末法的最後,這一切經都滅盡,最後世尊還留這個經住世一百年。這個經肯定就是《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這個大本、小本最後滅。最後這個也滅掉了,還有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流傳在世間。有人能念一聲,能聽到一聲,都種善根。希有難逢!所以確實,如果不得佛力加持,我們沒有能力信受奉行。再看下面一段。
「信願持名一行」,信願持名,這就是淨宗法門三個條件具足了。真信、切願,我沒有任何希望,只希望生淨土,只希望親近彌陀,除這個願望之外,什麼願望都沒有。那你這個一願,就具足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這個信、願就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的,真正的大菩提心,決定得生淨土。你持名,就是你自己的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品位高下完全在持名功夫的深淺。你會拼命去念佛。為什麼?增高蓮品,不再搞別的。功夫真正成熟,往生有把握了;換句話說,什麼時候你能去得了,一點障礙都沒有了。再仔細觀察觀察這個世間還有沒有緣分,如果有緣分,不能急著走,希望你多帶幾個人去。仔細觀察沒有緣分,那就可以放心走了。
近代《往生傳》裡面,我們看到的諦閑老和尚的徒弟(諦閑老和尚的學生)倓虛法師,倓老給我們說的很多。早年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他念佛功夫成熟,看看沒有緣分。他在道場,因為自己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在道場都是做粗活。雖然念佛功夫成熟,想一想沒有人尊重他,沒有人相信他,他只有自己走了,功夫一成熟,馬上就走了。走了之後,大家才相信,了不起,讚歎他。他要不走,沒有人瞧得起他。所以他的功夫到了,他就應該要走。如果你在平常,你修養道德、成就學問,有許許多多人尊重你、相信你,你說的話他願意接受,那你的功夫成熟了,你不能走。就是說這個世間還有不少人跟你有緣。有緣,你就不能走;沒有緣,你馬上就可以走。所以,功夫成熟的人住世多久,不是自己的意思,完全是緣分。有緣就住,緣盡就走,這叫乘願再來。
所以這句很重要,信願持名,這個修行的方法,「不涉施為,圓轉五濁」。施為這兩個字,範圍非常廣泛。世出世間,一切作為統統可以放下,也就是說,念佛這個法門需不需要別的法門來幫助?不需要。世出世法都不需要,統統可以放下。「圓轉五濁」,前面說過了,但是只有信才能入門,這是要真信。你是不是有信,從你的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看得出來。為什麼?果然真信了,他萬緣放下。還有放不下的,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他的信沒有根,他不是真信;你不能說他不信,也不能說他有信。他為什麼放不下?他有疑慮,換句話說,他對這個法門疑情沒有斷,所以信願裡面有夾雜。這個夾雜是他修學這個法門嚴重的障礙,障礙他功夫不能成片,往生沒有把握。
在這種情形之下,怎麼幫助他?聽經、學教。聽經,專聽淨宗的典籍,淨宗典籍裡面有六種,五經一論,或者是專聽《彌陀經》,或者是專聽《無量壽經》,這樣才行。一遍一遍的聽,要聽多少遍?聽到你真的相信,疑惑、疑情真的斷了,萬緣放下,這個時候可以不聽了,一句佛號念到底,就行了,這叫真信。研教、聽經的目的,你總要知道,目的就是斷疑生信。要具足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真的有成就。
「非思議所行境界」,非思議就是不可思議!為什麼說不可思議?前面講過,這個境界是佛所行的境界,念佛成佛,佛所行的境界。九法界眾生,誰念佛誰成佛,這不可思議。地獄、餓鬼、畜生肯念佛的,沒有一個不成佛,當生成就的佛法,都是橫超。所以這個佛法稱為難信之法。
「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這樁事情幾個人懂?不要說一般研究佛法的人不懂,說老實話,修學淨土的人,在家出家,又有幾個人懂?正因為他不懂,所以他功夫不能成就。功夫不能成片,他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果然要是真的懂了,沒有一個不是當生成就。你真懂了,你感恩!這是假設,要不是釋迦牟尼佛(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來到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在這個世間為我們表演念佛成佛,「示得菩提」,是為我們表演念佛成佛。這就是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的,為人演說,釋迦牟尼佛自己做到。為我們表演、為我們說明,他是修學這個法門的,這個法門是持名念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樣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大智」,究竟圓滿的智慧,徹底的慈悲心,他見到這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只有這個法門成就最快速、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成就最高,無與倫比。一生圓滿成就,不要等第二生,一念、十念都能成功。這裡頭關鍵就是你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徹底了解方法,不可思議。真正能夠放下,我常常講的這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一個不成功的,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蕅益大師講的,也不可思議!因為西方淨土是平等的法界,生同居,就是生實報,就是生寂光,一生一切生,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找不到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天天聽阿彌陀佛教誨,天天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這些大菩薩,把手同行。大家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學習,你到哪裡去找這個環境!真正不可思議。佛見到這個利益,佛見到利益,他自己真幹。他說「我見到這個利益」,他自己沒有幹,我們會對他懷疑。真的見到這個利益,你一定肯幹,你不肯幹的話,你說這個利益怎麼怎麼好,我們聽了對你笑笑,不敢相信。真幹,真說!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淨土法門,他四十九年當中,講很多遍,專講這淨土三經。古大德跟我們說,《無量壽經》就不止一遍,《無量壽經》至少講三遍。就是現在我們看的這個五種的原譯本,仔細去看這個本子,這個本子的原本決定不是一本。同一個本子翻譯,總是不同人的翻,也是大同小異,不會有大的出入。這五種原譯本裡面,最大的出入,最明顯的是願的多少不一樣。這個五種本子,有兩種本子是四十八願,有兩種本子是二十四願,有一種本子是三十六願。你說同一個梵文原本來翻譯,不可能有這個差異的,決定都是一樣的。所以古人說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原本。有三種不同的原本,換句話說,就是世尊三次不同的講演。
這當中還有七種的譯本失傳,七種譯本還有沒有別的不一樣,就不得而知。所以,肯定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是多次宣說,這是他老人家一生講經從來沒有的現象。多次宣說,一定非常重要!這叫「說此」。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自己為我們示範,多次的宣說、勸導,「眾生何由稟此」,就是一切眾生憑什麼修學這個法門?我們所憑藉的是什麼?稟是憑藉,憑藉什麼?憑藉釋迦牟尼佛示現給我們看,釋迦牟尼佛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的宣說勸導,這決定不假。這是佛陀真正大慈大悲的流露。
體會到這一層、這個層次,你才會真正感恩!感恩用什麼來圖報?依教奉行。我這一生當中,依這個法門,得生淨土、親近彌陀,我才是報釋迦佛的大恩,我才能報十方諸佛在這個法會裡頭稱讚的恩德。十方佛讚成就我們的信心,斷除我們的疑惑。再看下面這一段。
「若不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你要是不知道(知是深知,不是淺知),太難了!什麼難?超越六道輪迴,真難!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都要斷煩惱,要斷見思煩惱,就是前面講的五濁。五濁實在講,五濁裡面的因就是見濁、煩惱濁,其餘三種是果報,因、果都濁。誰有能力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你就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因為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
我初學佛的時候,嚮往經教,偏好經教,稍稍涉入之後,才知道真難。歸心淨土的因緣,我還是靠經教,我跟諸位多次報告。我講《楞嚴》,發現觀音、勢至在「二十五圓通」裡面,示現的是特別圓通。觀音、勢至是淨土法門的西方三聖,楞嚴會上顯示是特別法門,給我很大的啟示。《華嚴經》在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文殊、普賢二大士說偈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這樣才服了,疑惑才放下。為什麼?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我們心目當中最敬仰的、最羨慕的,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那我還有什麼話說,跟著走吧!死心塌地,再沒有疑惑。
經教,我跟諸位也說得好多,我明瞭之後,經教也放下。現在還講這些經典,這是世俗人情,太多人來啟請,想想,不講又不好意思,所以抽出一些時間幫助後學,用意在這裡。如果是為我自己,我曾經跟諸位說過,我只講一部經。哪一部?《阿彌陀經要解》,這是我最有受用,最歡喜的,《彌陀經要解》!這一部就夠了,還要別的幹什麼?蓮池大師講,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這麼多年,收集了世出世間的典籍,不少,現在陳列在我們教室裡頭。是不是我要去念這個?不是,我從來沒有想去讀這麼多書。那為什麼要收集這麼多?怕失傳。現在這個世界是亂世,找一個安全地方收藏,留給後人,我是這個用意。
所以,只要是喜歡讀書的人,到我這裡來,我都歡喜,我都供養,我樂意成就你。我們這個地方儒釋道都有,但是道家東西比較少,現在學的人也少,儒跟佛比較多。同學們跟我,你要了解我的用心,了解我的修學,我是一門深入。《無量壽經》我講過十遍,現在在新加坡這一次是第十一遍。為什麼要講這個經?兩個人的付託。第一個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把這個本子交給我,要我把它弘揚光大。第二個是黃念祖老居士的付託,這個本子在全世界沒有人講,當年只有他說,國內只有他說,在國外只有我一個人。現在慢慢的,學習《無量壽經》、講解《無量壽經》人多了,出家在家的,不少人都在講,好事情!我這個第十一遍是詳細講解,可以留供學習《無量壽經》的同學們做參考。我將來還要有餘力,還要有壽命,我一定是專講《彌陀經要解》,到處講《彌陀經要解》跟大家結緣。所以我們要曉得斷煩惱出三界,難,太難太難!沒有第二個方法能成就。底下舉比喻說。
「火宅之中,戲論紛然」,我們今天念這兩句,感慨很深。「三界火宅」,佛講這一句話是在《法華經》上講的,我早年讀《法華經》看到這個句子,感觸不深。現在看我們這個社會,真的是火宅。災難頻繁,可以說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有幾個人身心安穩?幾乎找不到。你去問問,你有安全感嗎?他回答你,沒有安全感。一生當中,無論從事哪個行業,無論居住哪個地方,沒有安全感!你說這多可怕。「戲論紛然」,戲論就是邪知邪見,現在是太明顯。你看看電視上播的是什麼?報紙雜誌上內容是些什麼?網際網路上是些什麼?戲論紛然。
「唯深知其甚難」,唯有真的深深了知這樁事情,就是了生死出三界太難太難。然後你才能夠「死盡偷心」,把所有一切法門放下,「寶此一行」。這一行是什麼?「信願持名」一行。信願持名,依靠的經典最簡單的、最可靠的,三本書。《大乘無量壽經》,我們今天採取的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主要是幫助我們生信心,幫助我們發願,然後再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另外兩部,《彌陀經疏鈔》、《彌陀經要解》。這三部書只要依一部就成功了,死心塌地。這三種東西都學,很好,它互相相輔相成,讓你了解得更深、更透徹。如果沒有這個時間,沒有這麼多的精力,一本就行。
死盡偷心,這一句重要,寶此一行。什麼叫偷心?投機取巧的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法門?是不是還有更快速的法門?祖師大德跟我們講,沒有了,只有這一門。「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甚難,而深囑我等當知也」。世尊確確實實在世間,在「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一再跟我們講甚難。我們應當知道。知道什麼?知道六道輪迴、五濁惡世你很難超越。蕅益大師在此地又跟我們提到,「五濁難超」!
第一個是「劫濁」,「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逼」。決定就是肯定,這是講劫濁。現在是什麼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這樣嚴重染污的時代。誰有能力在這個大染缸裡頭不受染污?不可能。邪知邪見,五欲六塵的誘惑,不得了!你能不受誘惑嗎?只要你會被誘惑,你一定為苦所逼,沒有辦法離苦得樂。你今天以為有一點享受、一點小樂,那個樂是什麼?我常常講,那是麻醉,那是服毒,不是正常的。你享受這一點樂,現在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之樂,你要付出多少代價?
「見濁,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這是講見解,見解被染污,你離不開邪知邪見,離不開邪師說法,你決定受他的影響。
第三,「煩惱濁,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見濁,我們今天講,精神生活。煩惱濁,偏重在物質生活。你沒有辦法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你肯定在這個上面與世間一切人競爭,你競爭就苦了。你要希望得到更好的五欲六塵享受,那你就造惡業,你也不懂得方法,你造惡業,要受惡報。
「眾生濁,決定安於穢劣,不能洞覺奮飛」。決定安於五濁惡世,你在這個裡面不能覺悟,不能奮發,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
最後一條,「命濁,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無常是什麼?無常是死!你沒有辦法避免不死,死到臨頭,措手不及,後悔都來不及。這個時候知道錯了,太晚了。何況很少人臨死的時候,知道自己錯了,太少了。到什麼時候知道自己錯了?到自己墮落到三途,才知道自己真的錯了。現在時間到了。